ZT龙煤背后难题:政府和僵尸企业互相依存仿佛无底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5:13
解局】一个龙煤背后的时代难题

  “我们通晓地球到星辰

  的广袤空间,

  却在地面到头骨之间

  迷失了方向。”

  ——辛波斯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 作者:公子无忌

  舆论的热点此起彼伏,人们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往往也超不过一周时间。但当时间流逝、尘埃落定,总有些道理需要人们去思考和铭记。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想从龙江聊到一个更大的话题:去产能。在侠客岛看来,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注视当下,这都是各级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的深刻一课。

  过剩

  大家知道,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曾经有一个段子这么说:全世界钢产量要做排名的话,第一名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中国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瞒报产量),之后则是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等。

  除去调侃的意味,倒是一定程度上说出了现实。2013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7.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第二名的日本1.1亿吨,美国8700万吨。当年唐山的产量,则是8000万吨。

  和钢铁一样,中国包括煤炭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的产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产能严重过剩,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造成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而在去产能的长长名单上,还有有色、水泥、玻璃、造纸等行业。未来,仅钢铁就要去产能1-1.5亿吨(超过1个日本),煤炭则退出5亿吨。

  无比庞大的任务。


  国企

  去产能,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国企改革的问题。

  因为相对于民营企业,国企往往体量较大,包袱沉重,转身又慢。一方面,过剩产能的国企人员臃肿,这一点从龙煤就能看出:如陆昊所言,龙煤集团在职工减少3万人的情况下,万吨产煤用工人数仍然是48人,是全国采煤万吨用工数的三倍以上,是相邻省份万吨用工数的两倍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形成的结构问题,这些企业又大多是地方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方正证券(7.080, -0.02, -0.28%)的研究报告举了两个例子——

  某传统工业城市,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占总GDP的70%,钢铁产业份额比较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共有三家较大的国有钢铁集团,目前开工率尚可,但基本已经没有利润,有的甚至亏损。除了经济形势不佳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萎缩导致用钢量的大规模减少原因外,还有产品品种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即目前的主要产品以螺纹钢和盘条钢等建筑用钢为主,无法满足工业用钢需求;

  另一个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到去年底,该集团某公司共有在册员工7.3万人,离退员工9.6万人。公司应收账款已经是正常水平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了5个百分点;集团还要承担159个生活小区的四供一业,年补贴费用最高达15亿元,已压缩至8-9亿元;同时,集团税费负担沉重,27个税费项目的年缴费总额度31亿元,平均税费负担30%左右,是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类似的例子,可能出现在很多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同时国企是支柱的地方。在这些城市或省份,即使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全产业链亏损,但依然贡献着巨大的税收,同时一旦开始去产能,政府则面临安置下岗职工的困局,一旦处置不好就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最近就表态说,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预计将有130万煤炭系统职工和50万钢铁系统职工下岗。虽然相对于上世界的国企改革大潮中3000万人的下岗数量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如何处置这项工作带来的后续反应,则是每一个决策者都必须审慎面对的问题。


  闭环

  到底是什么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有偶然,也有必然。

  从偶然来说,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煤炭、地产等行业分别属于各自的“黄金十年”的到来,掩盖了这些问题。站在风口上,当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躺着都能赚钱时,短期的利益驱动导致的排浪式上项目就是符合逻辑的。

  从必然来讲,“资源依赖”、“体制依赖”,则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不变法则。当惯性形成,转身就变成尾大不掉的艰难动作。

  如果说税收、财政、社会稳定是地方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的动力阻碍的话,反过来说,财力的困境也会导致客观的阻碍。比如,黑龙江全省的财力不过300亿,而龙煤的工资一年就要100亿;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省里就是想救也有心无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和困境闭环:政府需要这些企业来维持财税,而企业要上缴财税,也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生存下去。政府和“僵尸企业”的互相依赖,仿佛是一个无底洞,也就形成了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在这种循环之下,局部的社会活力可能会失去。岛叔的家乡就是这样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其大型的企业,除了资源性的国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就是大型商场零售、以及休闲娱乐等,几乎与代表时代方向的高精尖、新科技完全绝缘。市场化主体的缺失,一方面使得高质量人才大量外流(因为家乡要么没有适合的工作,要么凭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政府思路的闭塞、官员思维的传统甚至僵化。

  21世纪,最重要的真的是人才。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政府管理也需要真正的人才。



  差异

  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乐几家愁。当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成为一些地方的难题之时,另一些地方则由于提前布局、或者是对于形势的预判而早已轻装上阵。

  比如,在东部沿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市,结构转型早已上路。而在重庆,十年前和十年后的钢铁煤炭产量基本持平,所以也基本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对于电子、汽车、高科技、渝新欧的提早布局,也让其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创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成为了机遇的交汇点。

  “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马后炮”。处于历史的河流之中,人们毕竟很难看清水流的走向,也很难判断哪里是拐弯哪里是漩涡。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难题和阵痛,的确给各级管理者上了一课,那就是“重短期还是重规划”、“谋眼下还是谋长远”的选择问题。毕竟,总不能事事都期待“留给后人解决”。

  更深刻的一课是,在这道题面前,有多少人会不及格,又有多少人会答高分。而这一次,一定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如,究竟该怎样界定一个企业是否是“僵尸企业”?它的长期亏损,是因为形势波动带来的价格下跌引发债务危机,还是因为其本身的技术、管理、人员等不过关要被淘汰?是因为它生产的是利润薄低的民生产品,还是因为其生产的是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还是行业的问题,抑或是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的答案,需要的是不同的解决方案。

  又比如,应该如何安置在这一过程中下岗的职工?是一次性买断或者安置之后置之不理,还是创造培训和再就业的机会使之产业转移?在比如,该如何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兼并、收购、重组、破产事宜,使国有资产不至于再一次流失、成为少数人的狂欢和盛宴?

  选择

  学者潘毅指出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案。


  第一种是“国家主义”或学院马克思主义派,即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经验,主张企业改革应实行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即采取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减少工人对福利的负担;后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旗帜,主张强化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绝对所有权、支配权和管理权。

  第二种则是自由市场主义,认为国企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因而滋生贪污腐败和资源垄断,使得生产低效、成本激增,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认为只要厘清国有资产,逐步让位给市场,让有能力的个人逐步分割垄断资源,独立管理就能激发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两种方案各自的问题在于,前者可能在强调国家的同时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形成两极分化和贪腐,无法保障职工的利益;后者可能将产权和社会资源转移至资本方。其共同问题,则在于对普通劳动者权益的忽视。

  一策生而众运改,政策选择往往就是这样的困难。

  但机遇期和窗口期,往往也时不我待。

  文/公子无忌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 ... xqhmvc2457926.shtml解局】一个龙煤背后的时代难题

  “我们通晓地球到星辰

  的广袤空间,

  却在地面到头骨之间

  迷失了方向。”

  ——辛波斯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 作者:公子无忌

  舆论的热点此起彼伏,人们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往往也超不过一周时间。但当时间流逝、尘埃落定,总有些道理需要人们去思考和铭记。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想从龙江聊到一个更大的话题:去产能。在侠客岛看来,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注视当下,这都是各级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的深刻一课。

  过剩

  大家知道,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曾经有一个段子这么说:全世界钢产量要做排名的话,第一名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中国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瞒报产量),之后则是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等。

  除去调侃的意味,倒是一定程度上说出了现实。2013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7.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第二名的日本1.1亿吨,美国8700万吨。当年唐山的产量,则是8000万吨。

  和钢铁一样,中国包括煤炭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的产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产能严重过剩,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造成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而在去产能的长长名单上,还有有色、水泥、玻璃、造纸等行业。未来,仅钢铁就要去产能1-1.5亿吨(超过1个日本),煤炭则退出5亿吨。

  无比庞大的任务。


  国企

  去产能,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国企改革的问题。

  因为相对于民营企业,国企往往体量较大,包袱沉重,转身又慢。一方面,过剩产能的国企人员臃肿,这一点从龙煤就能看出:如陆昊所言,龙煤集团在职工减少3万人的情况下,万吨产煤用工人数仍然是48人,是全国采煤万吨用工数的三倍以上,是相邻省份万吨用工数的两倍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形成的结构问题,这些企业又大多是地方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方正证券(7.080, -0.02, -0.28%)的研究报告举了两个例子——

  某传统工业城市,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占总GDP的70%,钢铁产业份额比较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共有三家较大的国有钢铁集团,目前开工率尚可,但基本已经没有利润,有的甚至亏损。除了经济形势不佳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萎缩导致用钢量的大规模减少原因外,还有产品品种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即目前的主要产品以螺纹钢和盘条钢等建筑用钢为主,无法满足工业用钢需求;

  另一个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到去年底,该集团某公司共有在册员工7.3万人,离退员工9.6万人。公司应收账款已经是正常水平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了5个百分点;集团还要承担159个生活小区的四供一业,年补贴费用最高达15亿元,已压缩至8-9亿元;同时,集团税费负担沉重,27个税费项目的年缴费总额度31亿元,平均税费负担30%左右,是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类似的例子,可能出现在很多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同时国企是支柱的地方。在这些城市或省份,即使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全产业链亏损,但依然贡献着巨大的税收,同时一旦开始去产能,政府则面临安置下岗职工的困局,一旦处置不好就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最近就表态说,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预计将有130万煤炭系统职工和50万钢铁系统职工下岗。虽然相对于上世界的国企改革大潮中3000万人的下岗数量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如何处置这项工作带来的后续反应,则是每一个决策者都必须审慎面对的问题。


  闭环

  到底是什么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有偶然,也有必然。

  从偶然来说,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煤炭、地产等行业分别属于各自的“黄金十年”的到来,掩盖了这些问题。站在风口上,当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躺着都能赚钱时,短期的利益驱动导致的排浪式上项目就是符合逻辑的。

  从必然来讲,“资源依赖”、“体制依赖”,则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不变法则。当惯性形成,转身就变成尾大不掉的艰难动作。

  如果说税收、财政、社会稳定是地方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的动力阻碍的话,反过来说,财力的困境也会导致客观的阻碍。比如,黑龙江全省的财力不过300亿,而龙煤的工资一年就要100亿;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省里就是想救也有心无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和困境闭环:政府需要这些企业来维持财税,而企业要上缴财税,也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生存下去。政府和“僵尸企业”的互相依赖,仿佛是一个无底洞,也就形成了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在这种循环之下,局部的社会活力可能会失去。岛叔的家乡就是这样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其大型的企业,除了资源性的国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就是大型商场零售、以及休闲娱乐等,几乎与代表时代方向的高精尖、新科技完全绝缘。市场化主体的缺失,一方面使得高质量人才大量外流(因为家乡要么没有适合的工作,要么凭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政府思路的闭塞、官员思维的传统甚至僵化。

  21世纪,最重要的真的是人才。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政府管理也需要真正的人才。



  差异

  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乐几家愁。当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成为一些地方的难题之时,另一些地方则由于提前布局、或者是对于形势的预判而早已轻装上阵。

  比如,在东部沿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市,结构转型早已上路。而在重庆,十年前和十年后的钢铁煤炭产量基本持平,所以也基本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对于电子、汽车、高科技、渝新欧的提早布局,也让其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创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成为了机遇的交汇点。

  “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马后炮”。处于历史的河流之中,人们毕竟很难看清水流的走向,也很难判断哪里是拐弯哪里是漩涡。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难题和阵痛,的确给各级管理者上了一课,那就是“重短期还是重规划”、“谋眼下还是谋长远”的选择问题。毕竟,总不能事事都期待“留给后人解决”。

  更深刻的一课是,在这道题面前,有多少人会不及格,又有多少人会答高分。而这一次,一定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如,究竟该怎样界定一个企业是否是“僵尸企业”?它的长期亏损,是因为形势波动带来的价格下跌引发债务危机,还是因为其本身的技术、管理、人员等不过关要被淘汰?是因为它生产的是利润薄低的民生产品,还是因为其生产的是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还是行业的问题,抑或是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的答案,需要的是不同的解决方案。

  又比如,应该如何安置在这一过程中下岗的职工?是一次性买断或者安置之后置之不理,还是创造培训和再就业的机会使之产业转移?在比如,该如何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兼并、收购、重组、破产事宜,使国有资产不至于再一次流失、成为少数人的狂欢和盛宴?

  选择

  学者潘毅指出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案。


  第一种是“国家主义”或学院马克思主义派,即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经验,主张企业改革应实行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即采取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减少工人对福利的负担;后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旗帜,主张强化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绝对所有权、支配权和管理权。

  第二种则是自由市场主义,认为国企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因而滋生贪污腐败和资源垄断,使得生产低效、成本激增,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认为只要厘清国有资产,逐步让位给市场,让有能力的个人逐步分割垄断资源,独立管理就能激发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两种方案各自的问题在于,前者可能在强调国家的同时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形成两极分化和贪腐,无法保障职工的利益;后者可能将产权和社会资源转移至资本方。其共同问题,则在于对普通劳动者权益的忽视。

  一策生而众运改,政策选择往往就是这样的困难。

  但机遇期和窗口期,往往也时不我待。

  文/公子无忌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 ... xqhmvc2457926.shtml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在到几年前,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现在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好,原油价格下降,使得煤炭行业大规模亏损。但是把责任一股脑的都推到煤炭行业和国企上是不负责任的,看问题应结合时代背景,客观。局限于当下是看不清的,容易犯错误的。
别说和沿海的私企比了,就算是跟全国其他地方的国企比,东北的国企效率都算差的,龙煤集团万吨煤产量用工4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煤炭黄金十年的时候其他地方煤企无论国有民营都赚了不少钱,龙煤也只是苟活而已,钱都用来发工资了,更新设备很慢,出了几次大事故,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
想起就在一年前,CD蜂拥的称颂TG钢产量,现在倒成包袱了。
nicklee0085 发表于 2016-3-15 18:38
想起就在一年前,CD蜂拥的称颂TG钢产量,现在倒成包袱了。
cd公务员多,天天对世界的了解就是看看材料看看新闻,有几个去钢厂煤矿实地去过的,听各种宣传资料就HI了,什么煤制油比石油精炼油热值还高之类的昏话都有人信,还有人信誓旦旦的煤化工在赚钱,煤制甲醇供不应求。。。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在到几年前,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现在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近两年经济形势不 ...
没错,问题在于国务院实施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处于休克状态,然后资源型企业就卖不出产品了。
cd公务员多,天天对世界的了解就是看看材料看看新闻,有几个去钢厂煤矿实地去过的,听各种宣传资料就HI了 ...
其实吧,钢产量超大唯一的好处是除非你想世界大战,没有世界大战要这么多钢干什么?跟公务员什么到真没什么关系?公务员是不会来这种论坛的。来叫嚣的大部是睡地下室的那种。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还有计划的时候还是要计划
用经济学行骗 发表于 2016-3-15 18:50
没错,问题在于国务院实施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处于休克状态,然后资源型企业就卖不出产品了。
也许一场大的变革正在来临,总会有一些人要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困难,咬紧牙关,瞪大双眼,握紧双拳,迎接变化和新的时期的到来。
lqvod 发表于 2016-3-15 17:28
别说和沿海的私企比了,就算是跟全国其他地方的国企比,东北的国企效率都算差的,龙煤集团万吨煤产量用工48 ...
你有没有考虑过地质因素和开采难易程度,以及煤炭的质量?辽宁阜新原来有一座露天矿,号称亚洲最大,你可以参考对比一下。

nicklee0085 发表于 2016-3-15 18:38
想起就在一年前,CD蜂拥的称颂TG钢产量,现在倒成包袱了。


他们只管生产,生产的越多越好 ,卖不卖的出去问题他们是不会管的 只能说CDER一向不待见第三产业
nicklee0085 发表于 2016-3-15 18:38
想起就在一年前,CD蜂拥的称颂TG钢产量,现在倒成包袱了。


他们只管生产,生产的越多越好 ,卖不卖的出去问题他们是不会管的 只能说CDER一向不待见第三产业
冠军小子 发表于 2016-3-15 19:00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还有计划的时候还是要计划
正是由于没有全面市场化,计划体制僵而不死,才导致龙煤这种怪胎存在,才导致的骑虎难下

   如果真按照市场规律来,人员冗肿的企业早就完蛋了
只能逐步私有化
说明问题还不到最严重的时候,员工要是吃不上饭到时就好看了
别说和沿海的私企比了,就算是跟全国其他地方的国企比,东北的国企效率都算差的,龙煤集团万吨煤产量用工48 ...
越历史久的国企负担越重,改革开放后成立的新国企和老的国企没有可比性。
如果真按照市场规律来,人员冗肿的企业早就完蛋了
中国存在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计划经济工业发达的地区,在转型后就要承担很重的历史包袱,新的工业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今年国资委还下文件,要求加快三供一业的移交,但移交地方政府不愿意接收,或者要企业掏一大笔钱地方政府才会接收。
还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绩工程在作怪,其实就看出来的那么多钢铁产量很多是粗钢,真正能生产高附加值得钢铁和钢铁部件板材线材的就有数几家特大央企,地方钢企中除了少数省属地区属的绝大多数是私营,污染搞的最厉害的也是它们,但是一直就是割不掉,地方要政绩,GDP挂帅,哪管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呢
煤炭也是这个情况,凡是一些资源大省,地方占了优势的,就很难打进去,央企都不行,真正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山西是最突出的
正是由于没有全面市场化,计划体制僵而不死,才导致龙煤这种怪胎存在,才导致的骑虎难下
河北的钢铁产是计划的结果?这些年山西煤矿的关停是市场的作用?你搞错了,并不是政府就等于计划,很多政府也是按照市场的思维来决策的
这回两会有个官员说的好,养下岗职工比养僵尸企业强,龙煤这种破烂企业趁早破产,国家出专项资金进行社会兜底比啥都强。
国企不是比私企更遵守劳动法吗?
nicklee0085 发表于 2016-3-15 18:38
想起就在一年前,CD蜂拥的称颂TG钢产量,现在倒成包袱了。
赶美超英,以钢为纲!
zell2001 发表于 2016-3-15 20:25
他们只管生产,生产的越多越好 ,卖不卖的出去问题他们是不会管的 只能说CDER一向不待见第三产业
不是简单的第三产业的问题,CDER是国家主义、丛林法则的拥护者。不相信市场,不相信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不相信资源需要优化配置,只相信生产能力和暴力。


说白了,人类文明不是星际争霸,采资源,暴兵消灭敌人,胜利。
hillsboro 发表于 2016-3-15 18:48
cd公务员多,天天对世界的了解就是看看材料看看新闻,有几个去钢厂煤矿实地去过的,听各种宣传资料就HI了 ...
同意7楼的,cd是左派多点,但是也就多一点而已,但是公务猿。。。。这脑洞有点大,公务猿们对这类网站是基本没啥兴趣的
同意7楼的,cd是左派多点,但是也就多一点而已,但是公务猿。。。。这脑洞有点大,公务猿们对这类网站是 ...
说话的口气,相信一些只言片语得报道,,,做派都很像公务员
说话的口气,相信一些只言片语得报道,,,做派都很像公务员
跟公务员真没什么关系(当然,网评的如果属公务员的话,那我也没办法)公务员属于既得利益者,更属于中产阶级。公务员由于工作关系,看到的内幕更多,心里门清的很,谁会上来谈国家大事?真当TG没有菱镜啊?你也不要怎么仇恨公务员。其实,大部分跟你吵的更可能是住地下室的。为什么?所谓的国家强大是他们YY保留自己尊严的最后精神寄托。有钱有势的和中产阶级可以用钱来换取尊严,谁有空来论坛捍卫自己的精神寄托
亲,这些煤矿兔们没有星辰大海梦吗?

ydwd 发表于 2016-3-15 23:46
只能逐步私有化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负担重的时候每人没人接盘,给谁都赚钱的时候资本家蜂拥而上,尤其是资源重工军工.....都是些要命的行当。坚决反对国企私有化
ydwd 发表于 2016-3-15 23:46
只能逐步私有化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负担重的时候每人没人接盘,给谁都赚钱的时候资本家蜂拥而上,尤其是资源重工军工.....都是些要命的行当。坚决反对国企私有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的本质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少数人拿多了,多数人就买不起生产出来的产品。私有化只会加剧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正是建筑在资本主义几次大崩溃上的解决方案。
跟公务员真没什么关系(当然,网评的如果属公务员的话,那我也没办法)公务员属于既得利益者,更属于中产 ...
我猜你自己既不是住地下室的也不是中产阶级,甚至连这类朋友都没有,不然不会对他们心里的想法有这样的武断的臆想。
世界是多样的,更是变化的,有人以前住过地下室,后来成为了中产,有的中产经营不善,破产的连地下室都住不起。
不管是中产还是无产,都有希望国家称霸星辰海和希望王师上岸的人。
掐不掐共和国长子门的氧气管的问题而已,就业这种政治正确的挡箭牌拿来给这些企业续命
不是简单的第三产业的问题,CDER是国家主义、丛林法则的拥护者。不相信市场,不相信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为了 ...
键盘政治家你能指望有多少实际研究和实在态度?大家都是把国家大事当战略游戏打而已,只要事不关己国家搞十亿国民齐上阵都喊好好好
这回两会有个官员说的好,养下岗职工比养僵尸企业强,龙煤这种破烂企业趁早破产,国家出专项资金进行社会兜 ...
说的对
拉了顶多擦擦屁股
来了还得垫卫生巾



冒泡的可乐 发表于 2016-4-2 09:20
掐不掐共和国长子门的氧气管的问题而已,就业这种政治正确的挡箭牌拿来给这些企业续命
当年三峡水库移民这么多人,就业也是妥妥当当就解决了,可见只要用心去做,下岗根本不是问题,一个亏损企业人员再多,比移民还多吗??
nicklee0085 发表于 2016-3-15 18:58
其实吧,钢产量超大唯一的好处是除非你想世界大战,没有世界大战要这么多钢干什么?跟公务员什么到真没什 ...
以前有用,房地产用钢筋为主,现在楼市增速一慢就歇菜了
当年三峡水库移民这么多人,就业也是妥妥当当就解决了,可见只要用心去做,下岗根本不是问题,一个亏损企 ...
移民多数是农民,安置就是给房子和土地,哪有解决就业?何况今非昔比,当年是经济上升期,劳动力供不应求,现在是减速甚至停滞期,无法安排更多劳动力
当年三峡水库移民这么多人,就业也是妥妥当当就解决了,可见只要用心去做,下岗根本不是问题,一个亏损企 ...
移民到现在也没解决完,你不了解情况而已
当年三峡水库移民这么多人,就业也是妥妥当当就解决了,可见只要用心去做,下岗根本不是问题,一个亏损企 ...
移民只是挪动岗位,并不消灭岗位,甚至还增加岗位。去产能是消灭岗位,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