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引路少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8:59

位于拉萨的西藏登山学校是全球唯一一所以培养高山向导为目的的学校。作为国家扶贫项目,这里免费招收来自珠峰脚下的藏民少年,并在四年内把他们培养成珠峰登山者们的引路人,成为收入稳定的国际化登山向导。从珠峰迈向城市再回到珠峰,这些引路少年们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人生路。供图/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编辑/骆雯雯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 ... #p=B5PIMQQQ3R710001
位于拉萨的西藏登山学校是全球唯一一所以培养高山向导为目的的学校。作为国家扶贫项目,这里免费招收来自珠峰脚下的藏民少年,并在四年内把他们培养成珠峰登山者们的引路人,成为收入稳定的国际化登山向导。从珠峰迈向城市再回到珠峰,这些引路少年们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人生路。供图/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编辑/骆雯雯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 ... #p=B5PIMQQQ3R710001

西藏登山学校成立于1999年,创办人兼校长是西藏登山队队长尼玛次仁。他创办登山学校的念头最初来自于对珠峰向导服务长期被尼泊尔夏尔巴人垄断的不满。图为西藏登山学校的大门,这里不仅是学校还是西藏登山队和其他西藏登山机构的所在地。

受地理条件和地缘因素的影响,从1953年第一次有人登顶珠峰开始,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一直是攀登珠峰的主要路线。协助登山者攀登珠峰的高山向导也主要由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担任。被称为“死亡路线”的西藏珠峰北坡开发程度远不及在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山产业给西藏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够可观。图为西藏登山学校校园,这里建有国内最大的人工攀登岩壁。

西藏登山学校成立后,很快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政府的关注,2002年被列为国家援藏重点项目,得到资金支持。西藏登山学校成为培养高山服务人才,开发高山旅游资源,发展西藏经济的国家扶贫项目。图为登山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进行体能训练。

登山学校每两年从日喀则定日县和聂拉木县招收20多名初中毕业,年龄16岁左右的藏族少年,将他们作为高山向导的培养对象。定日县和聂拉木县都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这里的学生从小就适应高海拔条件,也被认为更具登山潜质。图为副校长普布顿珠在聂拉木中学招考登山学校的第九批学生。

为登山者铺路、修帐篷、背氧气瓶,保护登山者安全是高山向导的主要工作。作为极需体能的高危工作,进入登山学校的招考对象需要通过7公里的长跑测试和内容为一篇汉语作文的文化课笔试,以及严格的身体检查。图为在聂拉木中学报考登山学校的第九批学生正在参加笔试。

从1999年的第一批学生开始,登山学校目前已经招收了九批学生。在校的42名学生中,有5名女生,年龄最小的有15岁。被招录的学生享有学费、食宿、服装费全免的优惠政策,以及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费。图为新一年的开学典礼,新入学的第九批学生穿着校服坐在最前面。

除了学费全免和每月100元的补助,毕业后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是登山学校对这些牧区少年最大的吸引力。在这里,学生们需要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和两年的实习期才能最终进入到商业探险公司,成为一名职业登山向导。图为登山向导学生们在学校的大岩壁前等待进行技能训练课程。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的三年里学到真本事,登山学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学校规定学生们三年内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谈恋爱,违反者一经发现将被立即开除。图为新生们在操场进行力量练习。

军事化管理也是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山向导的方式。除了每周前三天下午的体能训练和后三天的技术训练,登山学校的学生们每天早晨还要上文化课,学习藏语、英语和登山知识。图为登山学校从校外聘请了英语老师教授英语课。

这些来自喜马拉雅山区贫困农牧民家庭的少年们,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考入登山学校前从未走出过村子。对这些从珠峰脚下来到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拉萨和登山学校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图为从登山学校教学楼窗口望去,布达拉宫清晰可见。

拉练回来的索多(左)和室友加布在宿舍用热水泡脚。90年出生的索多是登山学校的第六批学员,他热爱打扮,留着“江湖气”的小辫子发型,也爱玩,在宿舍床头贴满了电影明星海报。

第六批学员次仁多布杰(中)在拉萨的二手店里买书,这里他每周都要来,他喜欢看一些藏传佛教和登山技术的书籍。2009年,次仁多布杰放弃了师校的录取机会来到登山学校,本来可以成为乡村医生的他选择了来当登山向导。

课余的时候,第七批学员阿旺罗布在绣六字真言十字绣,准备过年的时候带回家里挂上,作为对家人的心意。

寒假来临前,副校长普布顿珠带着学生们把食堂布置一新,举办了一场新年联欢晚会。学生们穿着传统服饰在挂满圣诞老人贴画和彩色气球的舞台上表演节目。

寒假开始后,学校用大巴车把学生们送回家乡。在寒假里,除了休息,一部分学生还要参加实习,其他的大多数则需要帮助家里干活,回归到原来的生活。

阿旺罗布(右一)在拉萨的医院实习,他将被培养为高海拔医生。由于实习,阿旺罗布寒假回家的时间很短,但他带上了自己花了十来天绣出来并装裱好的十字绣,作为给家里的主要礼物。

爱好看书和画工笔画的次仁多布杰放假后和母亲在家中的阳台上聊天。寒假里,他准备用1月份的时间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之前他学习过一次,一个月的学费将近400块钱,他认为今年肯定会更多,但是英语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忘掉,所以他还是想加强一下。

第七批学员桑吉尼玛的家里在定日县的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寒假回家的他需要帮家里看店。

但在假期,他也不忘学习。寒假的早晨,桑吉尼玛在家里附近的山坡上读英语。

聂拉木大雪,寒假中的第七批学员旦吉在家等待放牧归来的哥哥,他的哥哥放羊供他读书。旦吉是第七批学员的班长,他的四哥和六哥分别是登山学校的第三批、第五批学员,现在四哥在登山公司做导游,六哥在聂拉木县当边防武警。

格央是登山学校少有的几个女生之一,寒假里她需要在家中帮母亲干家务。在她之前还没有过女登山向导,但她爱好爬山,不想当农民,因此坚持在登山学校学习。虽然家人对她从事登山向导有所担心,但在格央和她父亲的心中,登山学校代表了某种光明的前途,可以不再做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每年的四月初到五月底是珠峰的登山季,寒假结束后,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登山学校的学生会和登山探险公司的前辈一起进山,搭建从大本营到海拔8400米的营地。图为索多、边巴顿珠、阿旺扎西等登山学校的学生在前往海拔5800米的途中休息。

在登山者到来之前,登山学校的学生们要运输食物、氧气等生活必需物资到各个营地,修路队还会把保护绳一直修到海拔8848米的珠峰顶端,准备工作会持续一个多月。图为第七批学员桑吉尼玛(左)在宁金康桑大本营准备运输装备。

在向珠峰进发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与世隔绝的环境和高难度的北坡攀爬是对学生们体能和心理的巨大考验。这期间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成为他们必去之地,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在登顶的最后三天会彻夜诵经为登山者祈福。寺中唯一的喇嘛阿古桑杰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他认为人类不应当打扰她,但他的儿子却是一名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的高山向导。图为学生们参观绒布寺。

在宗教传统与商业文明之间,珠峰引路少年们做着选择,而更多的西藏人也像他们一样做着选择也做着妥协。图为在送儿子去内地上学前,登山学校的副校长普布顿珠带着他来到纳木错敬佛,普布顿珠拿起手机为儿子拍照。普布顿珠的儿子和登山学校的学生同龄,他将去内地读书并参加高考。

本期《看客》内容的所有图片来自于纪录片电影《喜马拉雅天梯》。这部制作拍摄制作历时4年的纪录片电影,将镜头对准西藏年轻的登山向导,完整记录了珠峰北坡登顶全过程。2015年10月16日,《喜马拉雅天梯》将全国公映,登顶大荧幕,珠峰引路少年们的故事将以电影形式为您呈现。敬请关注
看那墙上的海报,印度的文化侵蚀也很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