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的“抗战剧”有在反省侵华战争吗?(评比较火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0:27
8月1至2日日本TBS电视台连续播出的特别企划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在日本反响平平、收视率一般,却意外在中国引起热议。先是《环球时报》做出了积极评价,又有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撰文推荐。

口口相传之下,本剧已经被定位为“反省侵华战争的日剧”,“松岛菜菜子演绎大爱精神”,主流媒体一片赞誉。这情况实在教人看不懂,一部日本人拍给日本人看的电视剧,怎么说得好像是中国拍的主旋律?

首先要澄清的是,每年终战纪念日(8月15日)前后,日本各电视台都会推出二战题材相关的特别剧,这并非今年的特例。TBS电视台更是将“终战特别企划”当做一项传统。2005年曾经推出由松隆子主演的《广岛~昭和20年8月6日》作为台庆50周年纪念(讲述一家四姐弟的故事,他们的生命与梦想在广岛原爆中被瞬间毁灭)。2010年推出由北野武主演的《归国》作为55周年纪念(讲的是战死在南太平洋的日本兵亡灵,在终战65年后回到故土的架空故事)。可以说每次都是大手笔。

日本投拍的二战题材影视剧,多数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描写中国战场的相对并不多见,这姑且算是《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的一个新鲜之处。仔细推敲,本剧的内核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日本女性天野希代(松岛菜菜子饰演),战争爆发后收到入伍通知,来到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成为日本陆军护士的故事。在东北的村庄里,她与开拓团中的日本人结婚生子,放弃回国机会。战争全面爆发后丈夫阵亡,与儿子离散,多年颠沛流离的随军生活,坚持救死扶伤,然而儿子却误会自己被抛弃,多年后故国相遇,竟相见不相认……

一个女性励志剧的开头,家庭伦理苦情剧的结尾,借着侵华战争的背景,电视剧讲的仍然是 “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的老套主题。

在“政治正确”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狠下苦功。或许选择在中国拍摄外景,尤其在表现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着墨颇多。护士们救死扶伤不分敌我,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中国伤员;日本开拓团与中国老百姓友好相处,伪满洲国一片欣欣向荣;希代的儿子博人从小就说着流利的中文,不歧视中国人;博人在流浪途中被中国地主收留,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撤离医院前,中国伤员向日本医务人员深深鞠躬……

当然本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解放军的描写:战败后,被苏联兵折磨凌辱的日本女护士们又遇上了解放军。恐惧绝望之际,许多人宁愿选择自杀,“如果再被玷污的话,就真的不想活了”。然而解放军占领医院后,毫不费力地找到医院地窖的暗门。面对惊恐万分的日本护士们,解放军却发表了如下这番宣言:

“都是治病救人,红的黑的又有什么关系?”女护士们用这个理由,选择了加入解放军部队传授医术。共产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志,一边学习医疗技术,一边教中文,宣传共产主义理念,人手一本《毛泽东指导思想》。在一部日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违和感不小。

本剧花费1个月时间在沈阳拍摄外景,使用多名中国本土演员,比起同题材日剧中让日本演员念蹩脚的中文台词的做法,质感有所提升。剧中原本不多的反面角色也没有交给中国人来承担:日本人拐卖日本小孩、苏联兵欺侮日本女护士……这样看来,国内将本剧渲染成日本“抗日神剧”确实不无道理。长达4小时的叙事中,仅对刻画中国人角色这一点,观众看到的是一反寻常的友好立场。

中国人民饱受战争摧残——这固然在《红十字》中表现不少,但全剧重点还是放在了“日本兵民在战争中苦苦煎熬”上。烽火战乱的岁月里,一个个普通的日本人无助而渺小,无非是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往前走。战争是残酷的,即便如女主角希代一样心怀人间大爱,也无法躲开命运的捉弄。

《活着》里的富贵,先是在国民党部队里演皮影戏,被俘虏后在解放军部队里还是演皮影戏;《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给官僚唱戏,给国军唱戏,给日本兵唱戏,给解放军唱戏……本剧中,女主角穿上解放军制服时也说,这是“为了活下去”。无论是成为关东军护士,抢救日本兵和中国百姓,后来又治疗从抗美援朝战场送来的伤员,始终是秉着“红十字大爱精神”。

因此《红十字》选取的立意十分微妙。人道主义的崇高理想,亲情的难以割舍,敌我的融合与冲突,阶级立场的多面性,本剧巧妙避开了对战争责任的话题,选择不对战争本身的正义性进行讨论,转而渲染红十字会女护士是如何“无论敌我、救死扶伤”,如何以博爱精神在战争期间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而关于共产党人的理念,剧中的态度是在赞扬吗?女主角希代质疑以“消灭帝国主义势力、拯救劳苦大众”为由,进行内战。女护士小春在学习班上认真听讲受到感化,强烈认同革命理念,最后嫁给共产党员,留在中国。日本本土观众看到这里,大都会认同希代的观点,而小春则是被洗脑了。

如果要对《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做出评价,只能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日本主旋律电视剧。娴熟的煽情技巧,主打博爱理念,却选取刻意讨巧的视角,迂回地讲述一个架空的故事,避免对战争本身进行深入的反思。

同样是描绘日本开拓团的电视剧,NHK在2012年播出的《开拓者们》根据幸存者的口述历史改编,在细节上更加真实动人。《红十字》中宣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的桥段,总是生硬而充满说教意味,刻意地为剧中人的动机贴上理想主义的标签,让全剧显得尴尬而刻意。

虽然传达了反战主题,但本质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只是一部煽情赚眼泪的战争肥皂剧,与真正的反省战争仍相距甚远。

http://info.3g.qq.com/g/s?icfa=news_02&aid=news_ss&id=news_20150808026850&pos=news_gjnewstt&i_f=08月1至2日日本TBS电视台连续播出的特别企划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在日本反响平平、收视率一般,却意外在中国引起热议。先是《环球时报》做出了积极评价,又有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撰文推荐。

口口相传之下,本剧已经被定位为“反省侵华战争的日剧”,“松岛菜菜子演绎大爱精神”,主流媒体一片赞誉。这情况实在教人看不懂,一部日本人拍给日本人看的电视剧,怎么说得好像是中国拍的主旋律?

首先要澄清的是,每年终战纪念日(8月15日)前后,日本各电视台都会推出二战题材相关的特别剧,这并非今年的特例。TBS电视台更是将“终战特别企划”当做一项传统。2005年曾经推出由松隆子主演的《广岛~昭和20年8月6日》作为台庆50周年纪念(讲述一家四姐弟的故事,他们的生命与梦想在广岛原爆中被瞬间毁灭)。2010年推出由北野武主演的《归国》作为55周年纪念(讲的是战死在南太平洋的日本兵亡灵,在终战65年后回到故土的架空故事)。可以说每次都是大手笔。

日本投拍的二战题材影视剧,多数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描写中国战场的相对并不多见,这姑且算是《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的一个新鲜之处。仔细推敲,本剧的内核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日本女性天野希代(松岛菜菜子饰演),战争爆发后收到入伍通知,来到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成为日本陆军护士的故事。在东北的村庄里,她与开拓团中的日本人结婚生子,放弃回国机会。战争全面爆发后丈夫阵亡,与儿子离散,多年颠沛流离的随军生活,坚持救死扶伤,然而儿子却误会自己被抛弃,多年后故国相遇,竟相见不相认……

一个女性励志剧的开头,家庭伦理苦情剧的结尾,借着侵华战争的背景,电视剧讲的仍然是 “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的老套主题。

在“政治正确”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狠下苦功。或许选择在中国拍摄外景,尤其在表现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着墨颇多。护士们救死扶伤不分敌我,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中国伤员;日本开拓团与中国老百姓友好相处,伪满洲国一片欣欣向荣;希代的儿子博人从小就说着流利的中文,不歧视中国人;博人在流浪途中被中国地主收留,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撤离医院前,中国伤员向日本医务人员深深鞠躬……

当然本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解放军的描写:战败后,被苏联兵折磨凌辱的日本女护士们又遇上了解放军。恐惧绝望之际,许多人宁愿选择自杀,“如果再被玷污的话,就真的不想活了”。然而解放军占领医院后,毫不费力地找到医院地窖的暗门。面对惊恐万分的日本护士们,解放军却发表了如下这番宣言:

“都是治病救人,红的黑的又有什么关系?”女护士们用这个理由,选择了加入解放军部队传授医术。共产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志,一边学习医疗技术,一边教中文,宣传共产主义理念,人手一本《毛泽东指导思想》。在一部日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违和感不小。

本剧花费1个月时间在沈阳拍摄外景,使用多名中国本土演员,比起同题材日剧中让日本演员念蹩脚的中文台词的做法,质感有所提升。剧中原本不多的反面角色也没有交给中国人来承担:日本人拐卖日本小孩、苏联兵欺侮日本女护士……这样看来,国内将本剧渲染成日本“抗日神剧”确实不无道理。长达4小时的叙事中,仅对刻画中国人角色这一点,观众看到的是一反寻常的友好立场。

中国人民饱受战争摧残——这固然在《红十字》中表现不少,但全剧重点还是放在了“日本兵民在战争中苦苦煎熬”上。烽火战乱的岁月里,一个个普通的日本人无助而渺小,无非是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往前走。战争是残酷的,即便如女主角希代一样心怀人间大爱,也无法躲开命运的捉弄。

《活着》里的富贵,先是在国民党部队里演皮影戏,被俘虏后在解放军部队里还是演皮影戏;《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给官僚唱戏,给国军唱戏,给日本兵唱戏,给解放军唱戏……本剧中,女主角穿上解放军制服时也说,这是“为了活下去”。无论是成为关东军护士,抢救日本兵和中国百姓,后来又治疗从抗美援朝战场送来的伤员,始终是秉着“红十字大爱精神”。

因此《红十字》选取的立意十分微妙。人道主义的崇高理想,亲情的难以割舍,敌我的融合与冲突,阶级立场的多面性,本剧巧妙避开了对战争责任的话题,选择不对战争本身的正义性进行讨论,转而渲染红十字会女护士是如何“无论敌我、救死扶伤”,如何以博爱精神在战争期间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而关于共产党人的理念,剧中的态度是在赞扬吗?女主角希代质疑以“消灭帝国主义势力、拯救劳苦大众”为由,进行内战。女护士小春在学习班上认真听讲受到感化,强烈认同革命理念,最后嫁给共产党员,留在中国。日本本土观众看到这里,大都会认同希代的观点,而小春则是被洗脑了。

如果要对《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做出评价,只能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日本主旋律电视剧。娴熟的煽情技巧,主打博爱理念,却选取刻意讨巧的视角,迂回地讲述一个架空的故事,避免对战争本身进行深入的反思。

同样是描绘日本开拓团的电视剧,NHK在2012年播出的《开拓者们》根据幸存者的口述历史改编,在细节上更加真实动人。《红十字》中宣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的桥段,总是生硬而充满说教意味,刻意地为剧中人的动机贴上理想主义的标签,让全剧显得尴尬而刻意。

虽然传达了反战主题,但本质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只是一部煽情赚眼泪的战争肥皂剧,与真正的反省战争仍相距甚远。

http://info.3g.qq.com/g/s?icfa=news_02&aid=news_ss&id=news_20150808026850&pos=news_gjnewstt&i_f=0
日本有好人,但很少!
显然没有,又是一部甩锅巨作,无非就是都是军部的错,普通的日本人,包括天皇在内,都是受害者
一贯的日本历史观呀,承认有益点,淡化中间点,忽略关键点,跟餐馆宣传菜式差不多手段,我要跟你说菜咸,一坨肥肉你还吃么,当然是肉量充足,调料丰富啦
帖几张剧照。
反省?是在安抚你。
楼主已被安抚了。
日本人既没有义务也没有理由拍摄符合中国观众立场的战争片,除非为此你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好处。所谓此片“反省侵华战争”只是某些中国网民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日本片商听后大概只会觉得可笑:“你们怎么认为关我们什么事,能让我们多赚到一毛钱吗?”
日本还是有好人,有良心的;但从九十年代日本自民党式微,我就知道日本的良心完蛋了……
日本的反战片除了反映厌战情绪和反思战争对自己的伤害之外,没有更多地反思发动侵略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更没有反思自己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灾难,基本上就是“以后不打战为好,对过去的不道歉”。不过松岛菜菜子长的还是不错的。
闷声开59 发表于 2015-8-8 22:09
显然没有,又是一部甩锅巨作,无非就是都是军部的错,普通的日本人,包括天皇在内,都是受害者
我记得日本有一位有识之士就深刻地揭露这种思维,可惜英年早逝。
——人人都在推脱自己无罪,那谁有罪?大家都这么说自己身不由己啦,受骗上当啦,只怕这样的结局就是这种社会一手造就的(印象中内容,非原话,肯定有巨大偏差),大家都是自欺欺人罢了。
日本人的反省仅仅是  一个抢劫杀人犯被判了几十年出狱后  感叹道:"我好惨啊,抢劫杀人可真不是个好事啊,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抢劫杀人了"  
至于对被他抢劫了或杀害了的人   它却是这样想的:"我都坐了几十年牢了,案底也应该消了,我还得考警察当公务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