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油价暴涨:产油国看重美元 美俄沙特自打算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4:54
●本报驻沙特、美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齐水墨、晋咏、韩雨 ●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姚立 ●宿景祥

  最近,国际油价就像脱缰的烈马,屡创新高。人们不禁惊呼,油价如此疯涨,怎么得了?长此以往,高油价会不会成为国际危机的一个爆炸点?谁能出面管一管?国际社会怎么了?难道都没招了吗?

  超级飓风成导火索

  据最新消息,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29日飙升近5美元(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能源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趋势,石油价位恐怕还要继续升高,有可能达到每桶80美元。

  这次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南部的袭击。专家指出,这是有史以来狂扫墨西哥湾地区最猛烈的飓风。墨西哥湾生产的石油占全美石油产量的25%,天然气产量占24%。

  受飓风影响,美国几个大炼油厂如康菲、雪佛龙等都宣布关闭墨西哥湾附近炼油厂,撤离员工。一天内原油产量就损失至少56万桶。墨西哥湾附近1/3以上油田被迫关闭。7座炼油厂和1座美国重要原油出口设施也不得不暂时停工。美孚、壳牌和法国道达尔等大牌石油公司都关闭了他们在墨西哥湾的钻油设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飓风“卡特里娜”的破坏能力不可低估,北美飓风季节还有3个月才会结束,变数很大。一位银行经济学家杰森·申克表示,“卡特里娜”飓风对墨西哥湾石油设施的破坏将比近年来任何一个飓风严重。其影响不只是未来几天断电而已,假如产油平台受损,炼油厂关闭,将可能对未来几年油价造成影响。

  节油措施被迫出台

  尽管专家早就提醒人们要有心理准备,面对“高油价时代”,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超高的油价对他们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却是始料不及的。

  目前美国汽油价格,已经接近美国消费者能承受的心理极限,美国消费者抱怨之声明显增高,消费倾向也在酝酿新的变化。有经济学家认为,高油价甚至对部分人的道德行为都开始产生影响。比如一些美国人开始偷油。美国的加油站大多采用自助方式加油,使用信用卡,通过人和加油泵上的小荧光屏人机对话就可加油。如果没有信用卡,大多也是先加油再付款。大多数美国人加完油都能主动交款,但加完油不付账就开车逃掉的也大有人在。仅此一项,美国加油站2004年就损失了2.37亿美元。随着汽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现象呈加重趋势。

  为了降低因汽油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美国企业已开始想各种招数。有的公司为减少雇员驾车出行,尽量通过电话或网络会议来解决以前通过面对面开会才能解决的事情。在亚特兰大,有机构为鼓励少开车,专门为那些改骑自行车或与人合开车上班的人每天提供3美元的奖励。在亚特兰大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凯莉·安林,以前每月油费高达500多美元,现在和别人合开一辆车,汽油费每月降到170美元,且在搭别人车上班途中,还可用笔记本电脑工作,节约了以前自驾车在路上耽误的时间。

  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也给欧盟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忧虑。比利时电视台几天前报道说,由于油价的持续上涨,不少居民已开始同煤气公司联系,计划将家里的取暖设备由燃油改为燃气。有统计表明,油价达到60美元1桶时,欧洲的普通消费者每年就要为取暖和汽车用油多付出270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另据报道,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和财长正酝酿年底给每个家庭75欧元的补贴,以缓解家庭因油价上升受到的影响。但这个正在策划的议题不知何故被媒体披露,引起政府多数派的不满,此事一时成为轰动性的消息。比利时《晚报》29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石油价格飚升,政府多数派内讧”的文章。

  法国作为欧盟大国,其政府对当前油价上涨给予了更大关注。德维尔潘总理26日专门召开了20多个能源部门的企业领导人会议,研究应对油价上涨对策,包括国有及私营部门的投资战略、节约能源措施及替代能源开发。法工业部长也呼吁消费者,要为节省能源“做些事情,不能一切都等着国家”。

  近年来,作为节约能源措施,欧盟国家汽车制造厂家不断推出新款小型“节能车”。如今在欧洲公路上,这种“微型清洁车”越来越多,受到不少环保爱好者的喜爱。不过,法工业部长说,这还远远不够,应该加大力度,研究推出使用替代能源或天然气的汽车。这位工业部长指出,欧盟应在欧洲范围考虑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法国将为推动此事做出必要的努力。因为在法国看来,高油价不是短期内就能下降的,必须有所准备。●本报驻沙特、美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齐水墨、晋咏、韩雨 ●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姚立 ●宿景祥

  最近,国际油价就像脱缰的烈马,屡创新高。人们不禁惊呼,油价如此疯涨,怎么得了?长此以往,高油价会不会成为国际危机的一个爆炸点?谁能出面管一管?国际社会怎么了?难道都没招了吗?

  超级飓风成导火索

  据最新消息,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29日飙升近5美元(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能源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趋势,石油价位恐怕还要继续升高,有可能达到每桶80美元。

  这次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南部的袭击。专家指出,这是有史以来狂扫墨西哥湾地区最猛烈的飓风。墨西哥湾生产的石油占全美石油产量的25%,天然气产量占24%。

  受飓风影响,美国几个大炼油厂如康菲、雪佛龙等都宣布关闭墨西哥湾附近炼油厂,撤离员工。一天内原油产量就损失至少56万桶。墨西哥湾附近1/3以上油田被迫关闭。7座炼油厂和1座美国重要原油出口设施也不得不暂时停工。美孚、壳牌和法国道达尔等大牌石油公司都关闭了他们在墨西哥湾的钻油设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飓风“卡特里娜”的破坏能力不可低估,北美飓风季节还有3个月才会结束,变数很大。一位银行经济学家杰森·申克表示,“卡特里娜”飓风对墨西哥湾石油设施的破坏将比近年来任何一个飓风严重。其影响不只是未来几天断电而已,假如产油平台受损,炼油厂关闭,将可能对未来几年油价造成影响。

  节油措施被迫出台

  尽管专家早就提醒人们要有心理准备,面对“高油价时代”,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超高的油价对他们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却是始料不及的。

  目前美国汽油价格,已经接近美国消费者能承受的心理极限,美国消费者抱怨之声明显增高,消费倾向也在酝酿新的变化。有经济学家认为,高油价甚至对部分人的道德行为都开始产生影响。比如一些美国人开始偷油。美国的加油站大多采用自助方式加油,使用信用卡,通过人和加油泵上的小荧光屏人机对话就可加油。如果没有信用卡,大多也是先加油再付款。大多数美国人加完油都能主动交款,但加完油不付账就开车逃掉的也大有人在。仅此一项,美国加油站2004年就损失了2.37亿美元。随着汽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现象呈加重趋势。

  为了降低因汽油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美国企业已开始想各种招数。有的公司为减少雇员驾车出行,尽量通过电话或网络会议来解决以前通过面对面开会才能解决的事情。在亚特兰大,有机构为鼓励少开车,专门为那些改骑自行车或与人合开车上班的人每天提供3美元的奖励。在亚特兰大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凯莉·安林,以前每月油费高达500多美元,现在和别人合开一辆车,汽油费每月降到170美元,且在搭别人车上班途中,还可用笔记本电脑工作,节约了以前自驾车在路上耽误的时间。

  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也给欧盟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忧虑。比利时电视台几天前报道说,由于油价的持续上涨,不少居民已开始同煤气公司联系,计划将家里的取暖设备由燃油改为燃气。有统计表明,油价达到60美元1桶时,欧洲的普通消费者每年就要为取暖和汽车用油多付出270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另据报道,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和财长正酝酿年底给每个家庭75欧元的补贴,以缓解家庭因油价上升受到的影响。但这个正在策划的议题不知何故被媒体披露,引起政府多数派的不满,此事一时成为轰动性的消息。比利时《晚报》29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石油价格飚升,政府多数派内讧”的文章。

  法国作为欧盟大国,其政府对当前油价上涨给予了更大关注。德维尔潘总理26日专门召开了20多个能源部门的企业领导人会议,研究应对油价上涨对策,包括国有及私营部门的投资战略、节约能源措施及替代能源开发。法工业部长也呼吁消费者,要为节省能源“做些事情,不能一切都等着国家”。

  近年来,作为节约能源措施,欧盟国家汽车制造厂家不断推出新款小型“节能车”。如今在欧洲公路上,这种“微型清洁车”越来越多,受到不少环保爱好者的喜爱。不过,法工业部长说,这还远远不够,应该加大力度,研究推出使用替代能源或天然气的汽车。这位工业部长指出,欧盟应在欧洲范围考虑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法国将为推动此事做出必要的努力。因为在法国看来,高油价不是短期内就能下降的,必须有所准备。
  美俄沙特自打算盘

  油价日渐攀升,普通消费者怨声载道,布什政府到现在才开始考虑开放战略石油储备救市。近一年多来,尽管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世界最大的“油老虎”美国的态度却相当“超然”,似乎根本就不在意令人咋舌的高油价。原因在于,高油价并不违背美国利益,相反它还是制约别国的工具。美国想借高油价抬高别国经济的运转成本。事实上,高油价对美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在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后,美国不但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应对此类风险的经验,还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美国经济早已转向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如今的美国经济与几十年前相比,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已大幅度提高。

  油价飙升,俄罗斯是直接受益者。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俄2000年联邦预算收入中有110亿美元是来自石油业,2003年则高达250亿美元。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8.8%,达到342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石油产量继续增长,产油量同比增长2.7%,达2.3亿吨。其中除1亿吨用于国内外,其余1.3亿吨都投入了国际市场。在其他经济部门不景气的情况下,石油工业是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俄国内专家认为,俄罗斯目前还没有理由关闭这台“发动机”。

  沙特的情况也和俄罗斯类似。沙特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沙特的日产量约为950万桶,占世界需求量的1/8。因此,沙特既是国际油价飙升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对平抑国际油价最有发言权的国家。目前,沙特稳居产油国老大的地位,至少还有1500亿桶可开发的石油,集中在北部与伊拉克接壤的地区和南部地区。沙特可以说是稳坐钓鱼台,静观油价变。当然,如果沙特看到世界经济受到了油价的切实损害,特别是如果美国向沙特施加压力,要求沙特增产,沙特也可以大幅度增产以平抑油价。但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一是美国并没有公开指责沙特抬高油价,二是美沙在石油问题上有“内部价格”,美国还需要沙特在能源上的支持,不会轻易向沙特施压。

  指望别国没有出路

  专家指出,今天的国际石油市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货物交易市场,而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核心问题是美元。美元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上,价值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贷款、抵押信贷,以及各种金融衍生物的利息,都钉在美元身上。这其中,很多实际都是为购买初级原料而交易的,如同各国中央银行把大量资金投入金融系统一样。

  国际上的一些大银行、投机基金和其他金融投资者,通过远期商品交易,以一种非常隐秘的方式来决定商品价格。目前世界上2/3的原油价格,是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以投机下赌注方式决定的。那些被称为现货市场的交易活动,更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局外人几乎一无所知。世界原油市场也有一个现货市场,即布伦特原油市场。布伦特原油是英国北海油田生产的石油,虽然只占全世界石油生产的很小一部分,而且产量日渐减少,但通过这个交易场,金融集团却可以操控石油价格的起落。因为参与投机的各大金融资本主要来自西方国家,高油价对于石油出口国来说有利,但最大的受益者依旧是西方工业大国的石油寡头和金融投机商。

  如果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平稳,石油价格的变动原本会逐渐向前推进。但目前情况是,政治经济的空气过于燥热,美国威胁要攻击伊朗,中东地区酝酿着新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任何地方发生人们想象不到的事情,都可能会把油价抬高。只要各国经济能够承受,整个世界经济不被拖入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种全面的停滞,油价上涨的势头就不会被遏制住。

  世界石油价格的控制权,掌握在少数私人金融财团之手,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阻碍。只要私人金融利益集团能够操控石油价格,各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会在根本上受到威胁。对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解决这个问题应有两手:一方面继续谋求通过国际市场获得所需资源;另一方面,也必须更多地从政治方面着手,谋求同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制定一种平等、开放的资源贸易规则,以建立正常的贸易秩序,使世界各国都能通过正常机制和渠道从国际资源市场获得所需原料,尤其是石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先生最近提出一项《世界未来五十年发展计划》值得注意。他指出,各国政府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动用国家权力,以防止私人金融利益集团控制工业原料。他建议各国以整个世界利益的名义,签署一项政府间的协定,阐明对世界自然资源的利用,人类整体利益高于私人利益。这样的协议,将能够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够获得对于自己的人民和他们的发展所必需的原材料。对拉鲁什先生的这项倡议,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