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1把枪智取炮楼:毙5名日军 用计调走伪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6:30
2015-06-05 09:5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我们灵机一动,拿起电话通知下面的伪军换班,把伪军支开后,携带缴获的1挺歪把子机枪、4支三八大盖步枪,匆匆撤走。
前不久,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联合区民政局开展“为立功军人送喜报”活动。在与民政局同志聊天时,偶然得知,在该区滨河街道办东关居委会,居住着一位当年参加过大青山游击队的抗日老兵。
带着对抗战老兵的无限敬意,笔者踏上了寻访之路。经过街道办干部的指引,笔者穿过区文化局的一条小巷,在一排简朴整洁的平房里,见到了当时参加抗日游击队的马英老人。
马英于1937年1月2日参加八路军,编入120师358旅游击第6支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转战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参加过忻口战役等抗日战役。老人今年已是94岁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上街买菜。记忆也很清晰,讲起当年的抗战故事,很多时间、地点他都能一一说出来。得知笔者的来意后,老人又回忆起了当年游击队的故事。
谈起童年,老人眼里隐隐闪着泪光。“7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把我送回河北辛集的老家。14岁时,我又跑回离石投靠父亲,可后娘对我百般刁难,经常打骂我,又遇上阎锡山四处招兵买马,挨家挨户抓丁充兵。无奈之下,1937年1月2日我选择了参加八路军。”
1938年秋季,马英所在的八路军120师一个支队,配合山西省总动员会的四支队,突破敌人的阻截与包围,冒着冬季的酷寒,到达绥远平绥路以北的大青山,在蒙汉杂居的大青山建立起游击根据地。
回想起根据地建立之初,马老很是无奈。“我们游击队人少、武器差,那会用的武器主要是东北造的7.9毫米套筒枪,口径小点的有山西仿造日本三八大盖造的6.5毫米步枪,但咱们的枪打不远、打不准。特别是山西造的冲锋枪,弹头是用锌做的,熔点低,打出去就融化了。
没有实力,根本不敢跟人家的大部队硬拼,只能打游击,以智取胜。老人给笔者讲了一个他们智取炮楼的故事。
“1939年冬季,内蒙古毕克旗镇有敌人的一个炮楼,炮楼里面是日本人,下面设一个关卡,由伪军把守,盘查过往老百姓。我们决定端掉这个炮楼,可炮楼里的日军基本不出来,没法下手。当时队长考虑到我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就派我去附近侦察情况。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日本人不出来,一日三餐都是老百姓给他们送饭吃,于是我赶紧把情况向队长做了汇报。有天中午,我们化装成老百姓给日军送饭,队长滕子乐、副队长李二青把饭桶分成两层,底下一层放了一把手枪,上面一层盛满了小米汤,我带了一盒干粮,来到炮楼。下面的伪军简单检查后,打电话请示了上面的日军,就放我们上去了。进了炮楼后,我们发现只有一名日军在站岗,其他4人脱的光光的在床上睡大觉,我们一看真是天赐良机,赶紧从饭盒里把手枪掏出来,逐一把五个日军击毙。击毙后,怎么安全脱身?又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灵机一动,拿起电话通知下面的伪军换班,把伪军支开后,携带缴获的1挺歪把子机枪、4支三八大盖步枪,匆匆撤走。回来之后,我高兴得接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军尝到了我们的厉害,警惕了很多,以后送什么都不让送了,炮楼里也都换成了伪军。”
听完这个故事,笔者感觉和许多电视剧里的情节很相似。马老说,我们也是一边打,一边总结经验,也有过不少失败和荒唐的经历。说到这里,马老又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1940年春,日军为防止我们破坏他们的铁路,白天派专人看守,我们不敢正面攻击;晚上他们就开着机车沿线巡逻,机车前端装着两个大灯,特别刺眼,人员无法靠近。刚开始,我们捆了一堆稻草、秸秆,扔到铁路上,可这些东西太软,起不到作用,机车‘呼’的一下就过去了,不受任何影响。第二天晚上,我们一起商量后,拿了几把手钳,把附近沿线的铁丝网剪下来,滚成一个大圆球,放在铁道中间,日军以为还是以前的草球,开着机车就往过冲,结果这次上了我们的当,连车带人侧翻到旁边的山沟里。当我们跑下去围住他们时,一名鬼子摔得昏迷不醒,另外两名鬼子满脸是血,但是拒不投降,被我们全部消灭,缴获了3挺手提式机枪。”
当笔者问起抗战期间生死之交的战友情时,马老顿时老泪纵横,他又想起了他的老队长。
“我们队长是四川人,来到大青山后,一时不习惯那里寒冷的气候,我那会给他当通讯员,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母亲去世的早,从小又离开了父亲,自从认识队长后,我才体会到了亲人的温暖,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没有保护好他,我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到现在经常做梦还会梦见他。”
“那是193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队长带着我们20余人袭击大同丰镇红沙坝火车站,我们围住管理室,向里边的鬼子喊话,让他们出来交枪,鬼子拒绝投降,于是我们向里边扔了两个手榴弹,以为鬼子都被炸死了。正准备撤离时,队长说里面肯定有电话,咱们拿回去留个纪念,说着他转身走进了管理室,我以为就拿一个电话机的事,很快就出来了,就没跟着进去。可队长刚一进去,我们就听见一声枪响,于是赶紧冲进去,可还是晚了。有个鬼子躲在角落里,没被手榴弹炸死,队长进去后,鬼子从后面偷偷放了黑枪,队长当场壮烈牺牲。当时,我的悲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把那个鬼子拉出去,在一条河沟里处决了,为队长报了血仇。”
日寇反复对大青山支队进行扫荡与围攻,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根据地还能坚持下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脑海。
“老百姓与游击队鱼水情深啊!”马英老人记得,那时游击队的官兵们对待村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八路军能打仗能吃苦,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是许多老年人的评价。“八路军为国家到大青山来抗日,吃点喝点不要紧。”“宁可八路军住十年,不让冒牌军打一尖。”这是老百姓普遍的心态。有的老百姓甚至在家中供奉“八路军的神位”。群众在深夜只要听到叫“老乡”的声音,马上开门欢迎。在冰天雪地中,深夜为八路军运粮,在敌严密封锁的恐怖下,为八路军购买皮衣,并有伪装娶媳妇,用花轿抬运被禁买的物品,在敌人烧房搜山的困难环境下,为八路军保护伤病员。在我们游击区域的周围,为八路军封锁消息,不认识的人就是在八路军附近五里十里也问不到我们在哪里。
另外,我们也立足于自身解决困难。1943年,由于连续多年战争,导致老百姓生活也很拮据,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继续为部队提供粮食。特别是冬季,连续7、8个月,我们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两小米,主要以土豆为食,吃得官兵们两眼发黄。后来,我们就跑到深山里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白天,扛起锄头当农民,晚上,扛起枪杆就是兵,专门下山偷袭小股敌人。
听完马英老人给我们讲述的这些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一股钦佩之情在笔者心里油然而生。(吕文清 支士豪 刘燕伟)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605/807058.shtml2015-06-05 09:5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我们灵机一动,拿起电话通知下面的伪军换班,把伪军支开后,携带缴获的1挺歪把子机枪、4支三八大盖步枪,匆匆撤走。
前不久,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联合区民政局开展“为立功军人送喜报”活动。在与民政局同志聊天时,偶然得知,在该区滨河街道办东关居委会,居住着一位当年参加过大青山游击队的抗日老兵。
带着对抗战老兵的无限敬意,笔者踏上了寻访之路。经过街道办干部的指引,笔者穿过区文化局的一条小巷,在一排简朴整洁的平房里,见到了当时参加抗日游击队的马英老人。
马英于1937年1月2日参加八路军,编入120师358旅游击第6支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转战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参加过忻口战役等抗日战役。老人今年已是94岁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上街买菜。记忆也很清晰,讲起当年的抗战故事,很多时间、地点他都能一一说出来。得知笔者的来意后,老人又回忆起了当年游击队的故事。
谈起童年,老人眼里隐隐闪着泪光。“7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把我送回河北辛集的老家。14岁时,我又跑回离石投靠父亲,可后娘对我百般刁难,经常打骂我,又遇上阎锡山四处招兵买马,挨家挨户抓丁充兵。无奈之下,1937年1月2日我选择了参加八路军。”
1938年秋季,马英所在的八路军120师一个支队,配合山西省总动员会的四支队,突破敌人的阻截与包围,冒着冬季的酷寒,到达绥远平绥路以北的大青山,在蒙汉杂居的大青山建立起游击根据地。
回想起根据地建立之初,马老很是无奈。“我们游击队人少、武器差,那会用的武器主要是东北造的7.9毫米套筒枪,口径小点的有山西仿造日本三八大盖造的6.5毫米步枪,但咱们的枪打不远、打不准。特别是山西造的冲锋枪,弹头是用锌做的,熔点低,打出去就融化了。
没有实力,根本不敢跟人家的大部队硬拼,只能打游击,以智取胜。老人给笔者讲了一个他们智取炮楼的故事。
“1939年冬季,内蒙古毕克旗镇有敌人的一个炮楼,炮楼里面是日本人,下面设一个关卡,由伪军把守,盘查过往老百姓。我们决定端掉这个炮楼,可炮楼里的日军基本不出来,没法下手。当时队长考虑到我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就派我去附近侦察情况。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日本人不出来,一日三餐都是老百姓给他们送饭吃,于是我赶紧把情况向队长做了汇报。有天中午,我们化装成老百姓给日军送饭,队长滕子乐、副队长李二青把饭桶分成两层,底下一层放了一把手枪,上面一层盛满了小米汤,我带了一盒干粮,来到炮楼。下面的伪军简单检查后,打电话请示了上面的日军,就放我们上去了。进了炮楼后,我们发现只有一名日军在站岗,其他4人脱的光光的在床上睡大觉,我们一看真是天赐良机,赶紧从饭盒里把手枪掏出来,逐一把五个日军击毙。击毙后,怎么安全脱身?又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灵机一动,拿起电话通知下面的伪军换班,把伪军支开后,携带缴获的1挺歪把子机枪、4支三八大盖步枪,匆匆撤走。回来之后,我高兴得接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军尝到了我们的厉害,警惕了很多,以后送什么都不让送了,炮楼里也都换成了伪军。”
听完这个故事,笔者感觉和许多电视剧里的情节很相似。马老说,我们也是一边打,一边总结经验,也有过不少失败和荒唐的经历。说到这里,马老又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1940年春,日军为防止我们破坏他们的铁路,白天派专人看守,我们不敢正面攻击;晚上他们就开着机车沿线巡逻,机车前端装着两个大灯,特别刺眼,人员无法靠近。刚开始,我们捆了一堆稻草、秸秆,扔到铁路上,可这些东西太软,起不到作用,机车‘呼’的一下就过去了,不受任何影响。第二天晚上,我们一起商量后,拿了几把手钳,把附近沿线的铁丝网剪下来,滚成一个大圆球,放在铁道中间,日军以为还是以前的草球,开着机车就往过冲,结果这次上了我们的当,连车带人侧翻到旁边的山沟里。当我们跑下去围住他们时,一名鬼子摔得昏迷不醒,另外两名鬼子满脸是血,但是拒不投降,被我们全部消灭,缴获了3挺手提式机枪。”
当笔者问起抗战期间生死之交的战友情时,马老顿时老泪纵横,他又想起了他的老队长。
“我们队长是四川人,来到大青山后,一时不习惯那里寒冷的气候,我那会给他当通讯员,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母亲去世的早,从小又离开了父亲,自从认识队长后,我才体会到了亲人的温暖,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没有保护好他,我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到现在经常做梦还会梦见他。”
“那是193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队长带着我们20余人袭击大同丰镇红沙坝火车站,我们围住管理室,向里边的鬼子喊话,让他们出来交枪,鬼子拒绝投降,于是我们向里边扔了两个手榴弹,以为鬼子都被炸死了。正准备撤离时,队长说里面肯定有电话,咱们拿回去留个纪念,说着他转身走进了管理室,我以为就拿一个电话机的事,很快就出来了,就没跟着进去。可队长刚一进去,我们就听见一声枪响,于是赶紧冲进去,可还是晚了。有个鬼子躲在角落里,没被手榴弹炸死,队长进去后,鬼子从后面偷偷放了黑枪,队长当场壮烈牺牲。当时,我的悲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把那个鬼子拉出去,在一条河沟里处决了,为队长报了血仇。”
日寇反复对大青山支队进行扫荡与围攻,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根据地还能坚持下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脑海。
“老百姓与游击队鱼水情深啊!”马英老人记得,那时游击队的官兵们对待村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八路军能打仗能吃苦,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是许多老年人的评价。“八路军为国家到大青山来抗日,吃点喝点不要紧。”“宁可八路军住十年,不让冒牌军打一尖。”这是老百姓普遍的心态。有的老百姓甚至在家中供奉“八路军的神位”。群众在深夜只要听到叫“老乡”的声音,马上开门欢迎。在冰天雪地中,深夜为八路军运粮,在敌严密封锁的恐怖下,为八路军购买皮衣,并有伪装娶媳妇,用花轿抬运被禁买的物品,在敌人烧房搜山的困难环境下,为八路军保护伤病员。在我们游击区域的周围,为八路军封锁消息,不认识的人就是在八路军附近五里十里也问不到我们在哪里。
另外,我们也立足于自身解决困难。1943年,由于连续多年战争,导致老百姓生活也很拮据,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继续为部队提供粮食。特别是冬季,连续7、8个月,我们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两小米,主要以土豆为食,吃得官兵们两眼发黄。后来,我们就跑到深山里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白天,扛起锄头当农民,晚上,扛起枪杆就是兵,专门下山偷袭小股敌人。
听完马英老人给我们讲述的这些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一股钦佩之情在笔者心里油然而生。(吕文清 支士豪 刘燕伟)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605/807058.shtml
有点不可思议,在炮楼连毙五名鬼子,难道用的是无声手枪,下面的伪军一点声音都没听到?打电话让伪军换岗,难道会说日语?或者说伪军听不出是不是鬼子在说话?


按当年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全校学生在操场上集合,听一个“老红军”讲故事,跟这位“老八路”一样,风格跟马三立老先生讲逗你玩差不多。

按当年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全校学生在操场上集合,听一个“老红军”讲故事,跟这位“老八路”一样,风格跟马三立老先生讲逗你玩差不多。
我当年听过《小兵张嘎》的原型,好像叫燕秀峰做的报告,都是挺真实的故事。
这个估计是伪军故意放水吧?不然不可能听不见枪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