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以前可以逼死张自忠,以后也可能逼死别的军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3:30:59


坐牢一个月,今天终于放出来了。进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有点冤枉。在谈到张自忠将军时,我提到了当时舆论给张的压力,用到了后面文章中的那个词。于是版主认为我对张将军大不敬,把我关起来了。
本来不想再谈论这个问题了,但有件事又触动了我。中午去吃饭,走在路上,前面有几个人在高谈阔论。有人骂中国军队实在太可恶了,让阿三占了那么多地方,居然也不赶紧去打回来,军队都去死好了。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军队就是用来死的,死了的才是好军人,却很少有人想过很多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想了想还是要把张将军当年的遭遇再翻出来提一下,看看当年舆论是如何杀死军人的。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6742229.html

谁逼死了张自忠:不是日军,是沸腾的舆论
文/阿忆

    本文原载于《翻阅日历》杂志2007年5月号

  5月16日,张自忠中将陨于湖北,算起来已有67年。

  在漫长的67年里,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

  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

  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入,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陨命前线吗?要知道,张自忠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之重职,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那么,是什么迫使张将军义无返顾地迈向死地,决定以壮烈殉国终其一生?

  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提起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像张自忠这样的肝胆忠烈,在他尚未成为“民族英雄”之前,也会被没脑愤青痛骂为“华北特号汉奸”。

  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中正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日军北撤,国民革命军南撤,所有驻防退出华北。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少将。

  那个时候,蒋中正给这支军队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可问题是,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比如冯治安师长,有事没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烦,一心想把事情闹大,发泄心中的淤愤。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所以,在全军高级将领中,惟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他沉默寡言,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来中将,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这种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另一番图景。

  大家只是看到,第29军全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立目,只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甚至应邀去日本访问,受到欢迎和敬重。

  这种时候,人们会忘记就在几年前,张将军曾担任喜峰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令大刀队夜袭敌营,砍下数百日军的头颅。为此,还有了《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当年脍炙人口。后来,这首歌被全面修改歌词,变成了歌颂东北义勇军和全国老百姓,殊不知,当年它是献给第29军大刀队的,第二句歌词不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而是“29军的兄弟们”。

  那个时候,张自忠是抗战英雄,但一晃就变成了嫌疑汉奸。

  对于张自忠全面的误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保全战斗实力,第29军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尸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秦德纯副军长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然,张自忠彻底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1937年后半年的报纸,多在痛骂他“卖国变节”,一律称之为“张逆自忠”。那时的中国文人,凡喜欢发表言论的,没有谁没骂过张自忠。一些大报用醒目的大标题配文,讽刺张将军“自以为忠”,其实是“张邦昌之后”。张自忠想改变公众看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粉身碎骨,以事实曲直于天下”。

  在一片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缄默着,周旋着,估算着第29军向目的地有序撤离的时间,努力使京津免于屠城。等到日军要求他通电反蒋,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给他的任务,他便断然拒绝,随后称病,躲进德国医院,然后骑车逃往天津,再换乘英国轮船去青岛,至济南,企图转道南京。

  在济南时,张自忠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上将拘押,韩主席叫来秦德纯,另派一位大员,一同押解张自忠去南京候审。在韩复榘看来,张自忠的确是汉奸,必须惩办。

  张自忠被押上火车时,京沪各大报纸皆发电讯,报道“张逆自忠今日解京讯办”,连车次也做了详报,所以火车一进徐州站,秦德纯忽然发现打着白旗的学生包围上来,急忙令张将军躲到厕所里,张将军自问无愧,不肯,被秦德纯推了进去,随手把门锁上。学生冲上车,咆哮着要抓“汉奸张自忠”,秦德纯颇费一番口舌,才把愤怒的学生骗下火车。  
这件事,对张将军的刺激极大,让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众形象。

  也就是从那时起,“死”这个字,频繁出现在张将军的脑海。

  到了南京,张自忠见到蒋中正,心头悬垂的石头落了地。蒋中正相信张自忠是爱国的,劝说他放宽心,好好休养。张自忠大为感动,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着泪,对秦德纯说:“如果委员长令我回部队,我一定誓死以报领袖,誓死以报国家。”

  在张自忠看来,蒋中正给他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用来证明自己不是汉奸。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将遗臭万年,所以他对蒋中正心怀感激。

  1938年,张自忠代理第59军军长,归队当天,他又一次落泪,对着同样担负着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为什么说得这么狠?因为张自忠是不能打败仗的!一个被疑为华北头号汉奸的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败仗的权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击日军。

  张将军做得不错。在徐州会战中,他痛歼板垣师团两个联队,并衔尾急追,日进60公里,取得“临沂大捷”,坂垣征四郎数次羞得要自杀。在武汉会战之后,他以一对十,击毙日军3位联队长,歼敌1万3千人,最终挫敌溃退,赢得“鄂北大捷”。不久,张将军再次猛冲猛打,取得 “襄东大捷”。

  不过,即使军功在身,为民族独立而死和为洗清自己而死,这两种死念依然缠绕在张自忠的心底。当然,他胜利了,但他没有死,所以老百姓和记者都已承认他确实很能打仗,可要说他是民族英雄,似乎还差得远。很多人认为,这些胜仗,不过是在弥补他过去做过汉奸的罪过。而只有张将军自己知道,他从未做过汉奸,但他必须用壮烈的死来证明。

  1940年,日军集中30万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张自忠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自忠在襄河东岸打了1场胜仗,撤回西岸,与敌对峙。此时,他的第33集团军只有3个团的兵力在此,其他部队分散在各个隘口,不能抽调,但张将军不知为什么,非要再渡襄河,去打敌人的重兵。即便如此,张自忠作为中将总司令,不管怎么个打法,他本人都没必要亲率小股部队外出冒险,但他不顾部下再三劝说,非要坚持让冯治安副总司令留守,自己率区区两个团渡河作战。

  张将军平素生活简朴,从来只穿土布军装,与下级军官无异,但这一次出征,将军一反常态,竟穿上了黄呢军装。这让送行的人非常吃惊,他们后来才明白,他们的总司令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5月14日,张自忠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切断,日军兵力是自己的1倍半,但张自忠毫不畏惧,屡次下令冲锋。

  日军屡屡受挫,奇怪这支中国军队何以如此倔强,获悉是张自忠亲自带队,15日便大举增兵,以1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击包围张自忠,以期铲除心患。

  5月16日,张将军布阵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和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革命军阵变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身材高大,穿着耀眼的黄呢军装,目标明显,日军更是从3个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里射击。

  中午,张将军左臂中弹,但他坚持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一份报告。然后,他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此时,日军包围圈尚有东北角一个缺口,但谁都可以突围,惟张将军是没有权力撤退的,他不能因为做逃兵而勾起公众丰富的联想,于是,他让苏联顾问和文艺兵冲出了缺口。

  下午3点,张将军腰部中弹,右肩右腿被炮弹皮炸伤,只能卧地指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军又中3弹,却猛然站起,被身后的日本兵射杀,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用枪托击碎他的头颅,把刺刀插进他的腹部……

  这一刻,张将军知道,他绝对不再是汉奸了,他将是永远的民族英雄。

  日军发现将军衣兜里的金笔刻着“张自忠”三个字,大为震惊,立即列队脱帽,行军礼致敬,最后用棺木盛殓,竖起“支那大将军张自忠”灵牌。不知道日军这么做,是因为崇敬将军忠勇,还是依然像过去一样喜欢他的儒雅亲善。

  不久,张将军的尸体被从日军修建的坟茔中启出,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数万宜昌人不期而集,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但除了痛恨日军之外,他们是否为错怪过这位忠烈感到深深的内疚?灵榇沿长江逆流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而这些人,又有多少当初没骂过张自忠呢?好在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棺材里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但谁为他的死承担责任呢,报社和公众舆论会一致愤怒地说,该死的日本人!

  这至关重要的惨烈一死,扫荡了将军身上的所有荣誉阴霾,使张将军在所有后人、在国民党、在共产党那里,都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忠烈。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中正题写“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

  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使之日后成为新中国追认的“革命烈士”。

  从此,媒体开始专心致志地描绘张将军从小就是民族英雄,大众也完全忘记了张自忠曾是他们唾弃的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坐牢一个月,今天终于放出来了。进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有点冤枉。在谈到张自忠将军时,我提到了当时舆论给张的压力,用到了后面文章中的那个词。于是版主认为我对张将军大不敬,把我关起来了。
本来不想再谈论这个问题了,但有件事又触动了我。中午去吃饭,走在路上,前面有几个人在高谈阔论。有人骂中国军队实在太可恶了,让阿三占了那么多地方,居然也不赶紧去打回来,军队都去死好了。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军队就是用来死的,死了的才是好军人,却很少有人想过很多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想了想还是要把张将军当年的遭遇再翻出来提一下,看看当年舆论是如何杀死军人的。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6742229.html

谁逼死了张自忠:不是日军,是沸腾的舆论
文/阿忆

    本文原载于《翻阅日历》杂志2007年5月号

  5月16日,张自忠中将陨于湖北,算起来已有67年。

  在漫长的67年里,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

  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

  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入,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陨命前线吗?要知道,张自忠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之重职,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那么,是什么迫使张将军义无返顾地迈向死地,决定以壮烈殉国终其一生?

  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提起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像张自忠这样的肝胆忠烈,在他尚未成为“民族英雄”之前,也会被没脑愤青痛骂为“华北特号汉奸”。

  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中正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日军北撤,国民革命军南撤,所有驻防退出华北。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少将。

  那个时候,蒋中正给这支军队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可问题是,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比如冯治安师长,有事没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烦,一心想把事情闹大,发泄心中的淤愤。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所以,在全军高级将领中,惟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他沉默寡言,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来中将,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这种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另一番图景。

  大家只是看到,第29军全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立目,只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甚至应邀去日本访问,受到欢迎和敬重。

  这种时候,人们会忘记就在几年前,张将军曾担任喜峰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令大刀队夜袭敌营,砍下数百日军的头颅。为此,还有了《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当年脍炙人口。后来,这首歌被全面修改歌词,变成了歌颂东北义勇军和全国老百姓,殊不知,当年它是献给第29军大刀队的,第二句歌词不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而是“29军的兄弟们”。

  那个时候,张自忠是抗战英雄,但一晃就变成了嫌疑汉奸。

  对于张自忠全面的误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保全战斗实力,第29军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尸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秦德纯副军长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然,张自忠彻底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1937年后半年的报纸,多在痛骂他“卖国变节”,一律称之为“张逆自忠”。那时的中国文人,凡喜欢发表言论的,没有谁没骂过张自忠。一些大报用醒目的大标题配文,讽刺张将军“自以为忠”,其实是“张邦昌之后”。张自忠想改变公众看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粉身碎骨,以事实曲直于天下”。

  在一片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缄默着,周旋着,估算着第29军向目的地有序撤离的时间,努力使京津免于屠城。等到日军要求他通电反蒋,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给他的任务,他便断然拒绝,随后称病,躲进德国医院,然后骑车逃往天津,再换乘英国轮船去青岛,至济南,企图转道南京。

  在济南时,张自忠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上将拘押,韩主席叫来秦德纯,另派一位大员,一同押解张自忠去南京候审。在韩复榘看来,张自忠的确是汉奸,必须惩办。

  张自忠被押上火车时,京沪各大报纸皆发电讯,报道“张逆自忠今日解京讯办”,连车次也做了详报,所以火车一进徐州站,秦德纯忽然发现打着白旗的学生包围上来,急忙令张将军躲到厕所里,张将军自问无愧,不肯,被秦德纯推了进去,随手把门锁上。学生冲上车,咆哮着要抓“汉奸张自忠”,秦德纯颇费一番口舌,才把愤怒的学生骗下火车。  
这件事,对张将军的刺激极大,让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众形象。

  也就是从那时起,“死”这个字,频繁出现在张将军的脑海。

  到了南京,张自忠见到蒋中正,心头悬垂的石头落了地。蒋中正相信张自忠是爱国的,劝说他放宽心,好好休养。张自忠大为感动,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着泪,对秦德纯说:“如果委员长令我回部队,我一定誓死以报领袖,誓死以报国家。”

  在张自忠看来,蒋中正给他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用来证明自己不是汉奸。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将遗臭万年,所以他对蒋中正心怀感激。

  1938年,张自忠代理第59军军长,归队当天,他又一次落泪,对着同样担负着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为什么说得这么狠?因为张自忠是不能打败仗的!一个被疑为华北头号汉奸的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败仗的权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击日军。

  张将军做得不错。在徐州会战中,他痛歼板垣师团两个联队,并衔尾急追,日进60公里,取得“临沂大捷”,坂垣征四郎数次羞得要自杀。在武汉会战之后,他以一对十,击毙日军3位联队长,歼敌1万3千人,最终挫敌溃退,赢得“鄂北大捷”。不久,张将军再次猛冲猛打,取得 “襄东大捷”。

  不过,即使军功在身,为民族独立而死和为洗清自己而死,这两种死念依然缠绕在张自忠的心底。当然,他胜利了,但他没有死,所以老百姓和记者都已承认他确实很能打仗,可要说他是民族英雄,似乎还差得远。很多人认为,这些胜仗,不过是在弥补他过去做过汉奸的罪过。而只有张将军自己知道,他从未做过汉奸,但他必须用壮烈的死来证明。

  1940年,日军集中30万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张自忠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自忠在襄河东岸打了1场胜仗,撤回西岸,与敌对峙。此时,他的第33集团军只有3个团的兵力在此,其他部队分散在各个隘口,不能抽调,但张将军不知为什么,非要再渡襄河,去打敌人的重兵。即便如此,张自忠作为中将总司令,不管怎么个打法,他本人都没必要亲率小股部队外出冒险,但他不顾部下再三劝说,非要坚持让冯治安副总司令留守,自己率区区两个团渡河作战。

  张将军平素生活简朴,从来只穿土布军装,与下级军官无异,但这一次出征,将军一反常态,竟穿上了黄呢军装。这让送行的人非常吃惊,他们后来才明白,他们的总司令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5月14日,张自忠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切断,日军兵力是自己的1倍半,但张自忠毫不畏惧,屡次下令冲锋。

  日军屡屡受挫,奇怪这支中国军队何以如此倔强,获悉是张自忠亲自带队,15日便大举增兵,以1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击包围张自忠,以期铲除心患。

  5月16日,张将军布阵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和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革命军阵变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身材高大,穿着耀眼的黄呢军装,目标明显,日军更是从3个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里射击。

  中午,张将军左臂中弹,但他坚持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一份报告。然后,他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此时,日军包围圈尚有东北角一个缺口,但谁都可以突围,惟张将军是没有权力撤退的,他不能因为做逃兵而勾起公众丰富的联想,于是,他让苏联顾问和文艺兵冲出了缺口。

  下午3点,张将军腰部中弹,右肩右腿被炮弹皮炸伤,只能卧地指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军又中3弹,却猛然站起,被身后的日本兵射杀,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用枪托击碎他的头颅,把刺刀插进他的腹部……

  这一刻,张将军知道,他绝对不再是汉奸了,他将是永远的民族英雄。

  日军发现将军衣兜里的金笔刻着“张自忠”三个字,大为震惊,立即列队脱帽,行军礼致敬,最后用棺木盛殓,竖起“支那大将军张自忠”灵牌。不知道日军这么做,是因为崇敬将军忠勇,还是依然像过去一样喜欢他的儒雅亲善。

  不久,张将军的尸体被从日军修建的坟茔中启出,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数万宜昌人不期而集,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但除了痛恨日军之外,他们是否为错怪过这位忠烈感到深深的内疚?灵榇沿长江逆流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而这些人,又有多少当初没骂过张自忠呢?好在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棺材里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但谁为他的死承担责任呢,报社和公众舆论会一致愤怒地说,该死的日本人!

  这至关重要的惨烈一死,扫荡了将军身上的所有荣誉阴霾,使张将军在所有后人、在国民党、在共产党那里,都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忠烈。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中正题写“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

  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使之日后成为新中国追认的“革命烈士”。

  从此,媒体开始专心致志地描绘张将军从小就是民族英雄,大众也完全忘记了张自忠曾是他们唾弃的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我看成 张召忠了 我面壁去
我看成张召忠了。。。。

受不了胯下之辱,就别当韩信,更别做将军梦了
  我看成了 局座 !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我相信看成张召忠的绝对不是我一个人
貌似很多人已经不记得张自忠了
看成了局座了。。。
我也看成了局座
看成张绍忠都是啥人啊,我看的都流泪了
貌似很多人已经不记得张自忠了
绝无此事,除非没上过初中
我面壁去了,看成菊座了
我看成了菊座。。。
说明民国时期,就已有喷子了。
连我都看成局坐了。
syskey1 发表于 2015-5-7 21:03
说明民国时期,就已有喷子了。
确切的说是民国公知!现在公知们向往民国范的原因估计就在这!刀笔杀人,无冕之王啊!
西西里巴顿 发表于 2015-5-7 21:10
确切的说是民国公知!现在公知们向往民国范的原因估计就在这!刀笔杀人,无冕之王啊!
民国的估计还在向往明朝呢
舆论可以杀死张,却杀不了蒋公!
以热血祭豪情,容易,忍辱负重,难
张将军真英雄
新疆王不是仍然活得很滋润?
巴顿曾经说过,记者对军事知识的了解,不会超过他们搞女人知识的了解
这有啥办法,群众容易激动,容易受骗。激进同冷静。如何选择?
所以民众有必要接受舆论疫苗接种,就像现在一样,绝大部分的CDER都不会轻易头脑发热从而被人左右。 过于干净的温室环境无法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恶劣情况。
楼主进去的原因不至于是泄密之类的吧……
抱歉,看成局座了
不可能的事,楼主太幼稚了。

张自忠将军能以死明志,是因为他内心里存爱国之心,有民族气节。

换成别人,如国妖之类,你再怎么讽刺和挖苦,人家当你放屁。哪用的着去以死明志??

兰州大烧饼。。。。。。。。。。。
aeolides01 发表于 2015-5-7 21:50
楼主进去的原因不至于是泄密之类的吧……
此话怎讲啊
     杀死张自忠的是他所效力的丧失人民信任的反动政权。

   按你的逻辑,舆论不喷张自忠就不会死;

   但是,如果国民党政权不丧失人民信任的话,舆论根本就不会喷。
此话怎讲啊
以前认识一位混军坛的朋友,莫名其妙就进去了,一个月后放出来删光自己各种相册然后对那段时间闭口不提,直到某次聚会,酒过三巡才透露皆因自己顺手拍了发上网的东西是不该拍的,而自己还一个劲在群里发……
aeolides01 发表于 2015-5-7 22:13
以前认识一位混军坛的朋友,莫名其妙就进去了,一个月后放出来删光自己各种相册然后对那段时间闭口不提, ...
我是被版主关了啊,因为用了前面文章里第一句标红的那个词
     藏南在六十年代就丢了,为什么当时没人喷?很简单,当年的人都深信不疑一点:藏南一定会拿回来的。

   井冈山也丢过;延安也丢过。相比之下,藏南算什么?

   现在的人对拿回藏南还有这样的信心吗?最少你说的那几个人是肯定没有的。
不开后宫魔理沙 发表于 2015-5-7 21:36
巴顿曾经说过,记者对军事知识的了解,不会超过他们搞女人知识的了解
说的对啊
说得很好,很多人一时嘴上痛快,实际上在喝人血
周强1119 发表于 2015-5-7 22:20
藏南在六十年代就丢了,为什么当时没人喷?很简单,当年的人都深信不疑一点:藏南一定会拿回来的。

...
已经被封掉一个中校了,现在的中尉刚刚出狱,本人在超大不再讨论政治问题
确切的说是民国公知!现在公知们向往民国范的原因估计就在这!刀笔杀人,无冕之王啊!
哪儿啊,硬骨头是有,软骨头也不少么。他们厚古薄今无非就是为了显示众浊独清,裹挟民意的快感而已。
周强1119 发表于 2015-5-7 22:20
藏南在六十年代就丢了,为什么当时没人喷?很简单,当年的人都深信不疑一点:藏南一定会拿回来的。

...

六十年代,你敢喷?  你敢喷谁啊,  军队  领袖 ?  你喷喷试试?  当然了,如果你喷美帝,那我没话说

不怕,还有千千万万个张召忠
lyuanfei 发表于 2015-5-7 22:37
六十年代,你敢喷?  你敢喷谁啊,  军队  领袖 ?  你喷喷试试?  当然了,如果你喷美帝,那我没话说
...
不敢明着喷嘛
当时军队是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中央的那种处理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