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华为,欧洲人终于在地铁里不看书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22:28
你有没有接受过下图这样的教育:看看人家外国人,都爱在地铁里看书,中国人就知道刷手机!刷手机!刷手机!



这样的神话,却像当年的“德国下水道”一样,又被戳破了。3月5日,在德国留学的新浪网友@理性批判 发表微博感叹道:“几年前刚来德国时,地铁里基本O2打电话都没信号,那时候看到很多次,等在下地铁口通着电话不敢向前的人,打完才敢下地铁。那时候地铁里捧着本大书的人还真不少呢。然后华为拿下了欧洲大单。然后3G普及,4G也开始慢慢普及。前两天下班高峰几乎全车都是滑手机的啦!是的是的,都来怪我们中国人吧。”

这真是个令人忧伤的故事……网友@梦遗唐朝 调侃道:“欧罗巴优秀的读书传统,毁于手机信号,痛哉!”@澳大利亚舟哥 倒是不意外:“悉尼也是呀,火车上全是看手机的。”


而原微博中提到的华为,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今天也要爱佩佩呐莲子酱 “痛心疾首”:“华为毁了一个民族的优良习惯!”追溯起来,华为的“欧洲之路”并不是在德国开始的。2004年,华为在英国设立首家海外分公司。2007年,华为将其欧洲总部转移到德国。2007年末,华为突破欧洲最后一个跨国运营商O2。至此,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沃达丰、意大利电信、荷兰皇家电信以及O2等欧洲所有主要跨国运营商的订单全部为华为斩获。据华为人士当时向媒体证实,2G与3G的基站共有约8000个,部署在德国南部。

@付圈儿 呼吁道:“华为去把英国拿下吧,伦敦地铁还是没信号的呢。”@谭翊飞 开脑洞说:“当年伦敦市长专门在地铁,就是为了看看北京地铁的信号情况。”@一个番茄- 附议道:“墨西哥地铁也是都在看书哈哈哈因为没信号啊!”

不过,@理性批评 的观察也引来不少质疑。@leon12138 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依然会在地铁里边看到一堆玩单机游戏的。”网友@shu小八 则表示:“德国地铁的信号很好,看书的人依然很多,至少杜塞和柏林是很多的。我认为还是德国的版权保护较好,而且也没有起点这样的网络发表网站。”

看着大家为了地铁上读不读书而争执,笔者搞不懂了,在地铁上看书难道比在家里或者图书馆看书更高大上一点么?地铁上看书有很多种情况,如何看待也应该不同。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毛尖老师曾就“人手一册”的神话写过一篇文章,这边贴过来给大家一阅:

报纸上经常有热心的市民痛心疾首,说是刚从欧洲回来,人家欧洲人真是爱读书啊,地铁里人手一册,年消费图书是我们的好几倍云云。我对这类自我批评总不以为然,地铁里人手一册,多变态!

我从不在地铁里看书。你看,车到中山公园,上来一个大包小包的外地妇女,浑身湿透了,没顾上擦汗,对着位置上的一排人问,到火车站对吗?就有一把上海普通话问她,哪个火车站?

来回三个回合,外地妇女才安心,没错,三号线开往南站。然后她又问,南站坐到哪?好几个人同时回答她,到终点站。但那女的不知怎么,始终没听懂终点站什么意思,继续问,终点站是哪个站?一小青年不耐烦了,说,列车不动你就下。

没想到这句话引起更大争论,就有两个上海妇女说,这话不对,车到南站,掉个头,继续开的。小青年争不过两女的,掏出耳机不理人了,但随即就有两老头和两妇女争起来,说,还是问问清楚,有时候车到宜山路就不往前开了。这下把外地妇女惹急了,说出她的火车是一点半开往四川,而眼下已经十二点四十。

不知道是四川这个地名引发了大家的记忆,还是最近的流感困局发动了同舟共济的感情,老头老太虽然继续争执,但就有一老头表态说,算了,我坐到南站也可以的,到辰光侬跟牢我走。

然后我就发现列车开过宜家了,叫一声哎呀过站了,马上跳下车,后面跟着跳出个五六十岁妇女,大声对我说,乖乖,还好侬叫一声,阿拉也坐过头了。我跟她们一起跑到对面月台,两分钟时间,彼此弄清了身份职业,还一起议论了猪流感,都认为流感这事,阿拉中国人是不怕的。

流感,我们一年要受多少次流感袭击,别说猪流感,就算象流感,恐龙流感,我们都不怕。胖胖的妇人站在正午的阳光下,从包里掏出零食吃,用没洗过的手,不知怎么我感觉特衞生,也突然理解了群体免疫力。好像,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一些“陋习”正在转化成我们的资源和力量,起码,流感时期,人手一册的国家也脆弱。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余亮则跟我讲过他在韩国地铁里的故事。有次,他跟着毛尖老师等人一起去韩国开学术会议,坐火车从光州到汉城,火车环境很好。余亮说,当时国内动车还没上线,觉得韩国人这火车真心好,不过就是不让说话。“韩国人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发呆。中国人爱热闹,我们几个在那聊天。一开始声音大了一点,前排乘客站起来让我们别说话。我们也听不懂,就把声音放低了。”

再回忆起这事儿,余亮依然有点儿激动:“这还不行,韩国乘客把乘务员叫来了。我们只好再把声音放低。都快成咬耳朵说悄悄话了,这还不行,前面乘客抗议,列车员再次跑过来,态度还算好,就是嗔怪我们的样子。这种生活有什么意思啊?不到十年,中国高铁纵横,全世界羡慕。我们依然在火车上说话,当然通常都比较节制。不知道韩国人民是不是还是人手一册,不敢说话。”

笔者倒是觉得,再退一步说,在地铁上看纸质书和报纸,真就比看手机高尚么?用手机看博尔赫斯和看纸质《故事会》,谁的逼格更高一些?在中国的地铁上,用手机、电子书学习的也大有人在。笔者一个中年文艺男同事,不仅习惯在上班的路上读电子书,还常常划出重点,发到朋友圈给大家一起学习。看不看书、在哪看书、用何种途径获取信息,全凭个人爱好。

正如@理性批判 今晨发的新微博而言:“中国人读书好不好多不多与哪国人都无关。德国有很多普通人的阅读习惯很好,也有不少人在没有信息科技飞跃前只爱读全是图片的小报。既不要因为德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不在地铁里读书就轻视不少德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要将我的微博就选取为自己不再阅读的借口。读到的都是自己的。”

http://www.guancha.cn/ZhangXiaoBao/2015_03_06_311286.shtml你有没有接受过下图这样的教育:看看人家外国人,都爱在地铁里看书,中国人就知道刷手机!刷手机!刷手机!

20150306143717381.jpg (128.37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3-6 15:49 上传



这样的神话,却像当年的“德国下水道”一样,又被戳破了。3月5日,在德国留学的新浪网友@理性批判 发表微博感叹道:“几年前刚来德国时,地铁里基本O2打电话都没信号,那时候看到很多次,等在下地铁口通着电话不敢向前的人,打完才敢下地铁。那时候地铁里捧着本大书的人还真不少呢。然后华为拿下了欧洲大单。然后3G普及,4G也开始慢慢普及。前两天下班高峰几乎全车都是滑手机的啦!是的是的,都来怪我们中国人吧。”

这真是个令人忧伤的故事……网友@梦遗唐朝 调侃道:“欧罗巴优秀的读书传统,毁于手机信号,痛哉!”@澳大利亚舟哥 倒是不意外:“悉尼也是呀,火车上全是看手机的。”


而原微博中提到的华为,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今天也要爱佩佩呐莲子酱 “痛心疾首”:“华为毁了一个民族的优良习惯!”追溯起来,华为的“欧洲之路”并不是在德国开始的。2004年,华为在英国设立首家海外分公司。2007年,华为将其欧洲总部转移到德国。2007年末,华为突破欧洲最后一个跨国运营商O2。至此,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沃达丰、意大利电信、荷兰皇家电信以及O2等欧洲所有主要跨国运营商的订单全部为华为斩获。据华为人士当时向媒体证实,2G与3G的基站共有约8000个,部署在德国南部。

@付圈儿 呼吁道:“华为去把英国拿下吧,伦敦地铁还是没信号的呢。”@谭翊飞 开脑洞说:“当年伦敦市长专门在地铁,就是为了看看北京地铁的信号情况。”@一个番茄- 附议道:“墨西哥地铁也是都在看书哈哈哈因为没信号啊!”

不过,@理性批评 的观察也引来不少质疑。@leon12138 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依然会在地铁里边看到一堆玩单机游戏的。”网友@shu小八 则表示:“德国地铁的信号很好,看书的人依然很多,至少杜塞和柏林是很多的。我认为还是德国的版权保护较好,而且也没有起点这样的网络发表网站。”

看着大家为了地铁上读不读书而争执,笔者搞不懂了,在地铁上看书难道比在家里或者图书馆看书更高大上一点么?地铁上看书有很多种情况,如何看待也应该不同。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毛尖老师曾就“人手一册”的神话写过一篇文章,这边贴过来给大家一阅:

报纸上经常有热心的市民痛心疾首,说是刚从欧洲回来,人家欧洲人真是爱读书啊,地铁里人手一册,年消费图书是我们的好几倍云云。我对这类自我批评总不以为然,地铁里人手一册,多变态!

我从不在地铁里看书。你看,车到中山公园,上来一个大包小包的外地妇女,浑身湿透了,没顾上擦汗,对着位置上的一排人问,到火车站对吗?就有一把上海普通话问她,哪个火车站?

来回三个回合,外地妇女才安心,没错,三号线开往南站。然后她又问,南站坐到哪?好几个人同时回答她,到终点站。但那女的不知怎么,始终没听懂终点站什么意思,继续问,终点站是哪个站?一小青年不耐烦了,说,列车不动你就下。

没想到这句话引起更大争论,就有两个上海妇女说,这话不对,车到南站,掉个头,继续开的。小青年争不过两女的,掏出耳机不理人了,但随即就有两老头和两妇女争起来,说,还是问问清楚,有时候车到宜山路就不往前开了。这下把外地妇女惹急了,说出她的火车是一点半开往四川,而眼下已经十二点四十。

不知道是四川这个地名引发了大家的记忆,还是最近的流感困局发动了同舟共济的感情,老头老太虽然继续争执,但就有一老头表态说,算了,我坐到南站也可以的,到辰光侬跟牢我走。

然后我就发现列车开过宜家了,叫一声哎呀过站了,马上跳下车,后面跟着跳出个五六十岁妇女,大声对我说,乖乖,还好侬叫一声,阿拉也坐过头了。我跟她们一起跑到对面月台,两分钟时间,彼此弄清了身份职业,还一起议论了猪流感,都认为流感这事,阿拉中国人是不怕的。

流感,我们一年要受多少次流感袭击,别说猪流感,就算象流感,恐龙流感,我们都不怕。胖胖的妇人站在正午的阳光下,从包里掏出零食吃,用没洗过的手,不知怎么我感觉特衞生,也突然理解了群体免疫力。好像,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一些“陋习”正在转化成我们的资源和力量,起码,流感时期,人手一册的国家也脆弱。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余亮则跟我讲过他在韩国地铁里的故事。有次,他跟着毛尖老师等人一起去韩国开学术会议,坐火车从光州到汉城,火车环境很好。余亮说,当时国内动车还没上线,觉得韩国人这火车真心好,不过就是不让说话。“韩国人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发呆。中国人爱热闹,我们几个在那聊天。一开始声音大了一点,前排乘客站起来让我们别说话。我们也听不懂,就把声音放低了。”

再回忆起这事儿,余亮依然有点儿激动:“这还不行,韩国乘客把乘务员叫来了。我们只好再把声音放低。都快成咬耳朵说悄悄话了,这还不行,前面乘客抗议,列车员再次跑过来,态度还算好,就是嗔怪我们的样子。这种生活有什么意思啊?不到十年,中国高铁纵横,全世界羡慕。我们依然在火车上说话,当然通常都比较节制。不知道韩国人民是不是还是人手一册,不敢说话。”

笔者倒是觉得,再退一步说,在地铁上看纸质书和报纸,真就比看手机高尚么?用手机看博尔赫斯和看纸质《故事会》,谁的逼格更高一些?在中国的地铁上,用手机、电子书学习的也大有人在。笔者一个中年文艺男同事,不仅习惯在上班的路上读电子书,还常常划出重点,发到朋友圈给大家一起学习。看不看书、在哪看书、用何种途径获取信息,全凭个人爱好。

正如@理性批判 今晨发的新微博而言:“中国人读书好不好多不多与哪国人都无关。德国有很多普通人的阅读习惯很好,也有不少人在没有信息科技飞跃前只爱读全是图片的小报。既不要因为德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不在地铁里读书就轻视不少德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要将我的微博就选取为自己不再阅读的借口。读到的都是自己的。”

http://www.guancha.cn/ZhangXiaoBao/2015_03_06_311286.shtml
你们把人家外国人都给带坏了!造孽啊!
我在想如果反过来,中国人人手一册会不会被说不环保啊,人手一册书那得砍多少树啊……
你可以去看看这些老外看的什么GP书,基本上都是流行读物,跟起点没区别的YY小说(比如《五十度灰》),一堆卡内基成功学之类的快餐书籍,这跟中国人在手机上看的有区别吗?真正要看书,看看名著,或者看看教材,做研究的看看期刊论文学术会议纪要之类的,怕也不是地铁上能看得下来的。
cshjh302703 发表于 2015-3-6 16:07
我在想如果反过来,中国人人手一册会不会被说不环保啊,人手一册书那得砍多少树啊……
别怕,咱现在也高大上了,咱国内大的造纸厂用的大部分都是大家拿还有北欧的纸浆,要砍树就砍白皮的去~~~
别怕,咱现在也高大上了,咱国内大的造纸厂用的大部分都是大家拿还有北欧的纸浆,要砍树就砍白皮的去~~~
砍谁的树,那些环保的都会说破坏环境啊……
步步回头 发表于 2015-3-6 16:15
别怕,咱现在也高大上了,咱国内大的造纸厂用的大部分都是大家拿还有北欧的纸浆,要砍树就砍白皮的去~~~
环保圣母是没有国界的,管你砍谁的树,砍的都是地球的树
啥真啥假啊,装逼当不了饭吃。
炒作外国人阅读,好像高大上的样纸。
要是渣五部放开出版限制,我国人均看小人书,漫画的数量也会飙升的。
地铁上和车上能看的都是厕所读物!

就连报纸杂志上的深度报道都看不下去,真正能潜心静气学习思考的地方只能是自习室和图书馆,要不就是家里安静的书房
呵呵,伦敦地铁是经过多次探讨研究之后决定故意不给手机信号的,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
要保护白皮传统文化,不能被中国人带坏了。

以后圈养起来,不给3G信号。
你可以去看看这些老外看的什么GP书,基本上都是流行读物,跟起点没区别的YY小说(比如《五十度灰》),一堆 ...
大部分放国内也就是故事会,读者,知音的类型
环保圣母是没有国界的,管你砍谁的树,砍的都是地球的树
  圣母无国界!
失落的神庙 发表于 2015-3-6 18:40
呵呵,伦敦地铁是经过多次探讨研究之后决定故意不给手机信号的,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
为啥?难道是怕遥控炸弹?
呵呵,伦敦地铁是经过多次探讨研究之后决定故意不给手机信号的,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
这么说是故意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了?
歪果仁都被你们带坏了,你们太坏鸟。
我最想说的是,赶紧告诉各国老外学中文吧,因为只要你学好这门外语,什么版权统统不是事儿。教材可以买到便宜的,可以随意阅读。再看所有专业书籍,可以不用记生僻单词。学习成本用大幅度降低,消费成本大幅度降低。我们的老祖宗设计汉字的时候估计就是个共产主义者。
难道以前地铁读书都是讲学问的大部头,就没有看打发时间的八卦报纸、时尚杂志、小说啥的?我不信。
几把叉子 发表于 2015-3-6 20:50
为啥?难道是怕遥控炸弹?
好象是这是原因之一。
可以在地铁看名著啊!比如金瓶梅。


欧洲人普遍来说有比较良好的修养。

我曾经在地铁上被迫完整听完陌生人自述其平淡又无聊的一生。

当然,更经常被迫听的,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版本,比如:个人认识的有钱人轶事,同时伴随着讲述人的唏嘘感叹;还比如昨天晚上斗智斗勇的冒险经历,还有经验总结——在麻将桌上的。

实际上,这些都是缺乏阅读、书读太少(即使快餐读物都少读)的人的例子,因为阅读是一面镜子,即使很一般的快餐读物,也常常会对上述各种人类现象做详尽的刨析或者讽刺。阅读可以让我们自我检视内省。

我很讨厌在公共场合瞎聊天的人。

欧洲人普遍来说有比较良好的修养。

我曾经在地铁上被迫完整听完陌生人自述其平淡又无聊的一生。

当然,更经常被迫听的,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版本,比如:个人认识的有钱人轶事,同时伴随着讲述人的唏嘘感叹;还比如昨天晚上斗智斗勇的冒险经历,还有经验总结——在麻将桌上的。

实际上,这些都是缺乏阅读、书读太少(即使快餐读物都少读)的人的例子,因为阅读是一面镜子,即使很一般的快餐读物,也常常会对上述各种人类现象做详尽的刨析或者讽刺。阅读可以让我们自我检视内省。

我很讨厌在公共场合瞎聊天的人。
节能环保有啥不好
美国这边也是有看书有刷手机的
公共场合不准说话,想说话回家说去?
好吗,又带坏多少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