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狂怒》的最后一场战斗真实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9:07


我觉得不可思议。几百名装备精良的步兵,对付一辆趴窝的坦克,有那么难吗?


如果步兵怕死,畏畏缩缩不敢上,那就另当别论。可片中的德军步兵,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区区一辆坦克的火力,如何抵挡几百名不怕死的步兵?


德军没有烟雾弹吗?为什么不在烟雾弹的掩护下靠近?就算没有烟雾弹,晚上也能在夜幕的掩护下靠近啊。坦克已经不能动了,德军在进攻前就知道坦克的位置,而坦克手却不知道德军会从什么方向出现。再加上坦克目标大,步兵目标小,步兵击中坦克应该比坦克击中步兵容易得多。可在片中,只有一发铁拳命中坦克,大多数铁拳手还没开火就被消灭了。是坦克机枪手反应太快,还是铁拳手素质太渣?


后来坦克弹药告罄,坦克手往外面扔烟雾弹。这么好的机会,德军步兵本可以趁机靠近,用炸药包干掉坦克。可是德军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烟雾消散,等烟雾散尽了才发起冲锋,然后被坦克机枪横扫。德军脑子里装的都是屎吗?

我觉得不可思议。几百名装备精良的步兵,对付一辆趴窝的坦克,有那么难吗?


如果步兵怕死,畏畏缩缩不敢上,那就另当别论。可片中的德军步兵,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区区一辆坦克的火力,如何抵挡几百名不怕死的步兵?


德军没有烟雾弹吗?为什么不在烟雾弹的掩护下靠近?就算没有烟雾弹,晚上也能在夜幕的掩护下靠近啊。坦克已经不能动了,德军在进攻前就知道坦克的位置,而坦克手却不知道德军会从什么方向出现。再加上坦克目标大,步兵目标小,步兵击中坦克应该比坦克击中步兵容易得多。可在片中,只有一发铁拳命中坦克,大多数铁拳手还没开火就被消灭了。是坦克机枪手反应太快,还是铁拳手素质太渣?


后来坦克弹药告罄,坦克手往外面扔烟雾弹。这么好的机会,德军步兵本可以趁机靠近,用炸药包干掉坦克。可是德军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烟雾消散,等烟雾散尽了才发起冲锋,然后被坦克机枪横扫。德军脑子里装的都是屎吗?
如果按实战来拍,10分钟就结束战斗了,电影就散场了,还赚个屁票房呀!
这辆坦克要是放在阿勒颇早就废了
这是人家美国的主旋律影片 你看他的时候要保持看歼十出击、目标战什么的心情
请出门左转去陆版,有详尽讨论加吐槽
这部烂片,我和老爸是当类似虎口脱险的喜剧片看的
剧情需要啊 骚年
楼主看看俺们的抗日神剧就不郁闷了。
虽然没看电影,不过从网评来看,应该是和抗战神剧有一拼的。
炮兵呢,空军呢?
没履带的 打火机  真实情况下早被铁拳废了, mg42  在那瞎打什么!  铁拳呢  捆绑手雷呢?  就是美版的抗德神剧。。 不过前面几场战斗对打火机的描写颇为真实。。。
战斗过程中德军曾经杀到距离墨菲不到9米处!这样都没发现他,死了活该!
ljwsex 发表于 2014-11-26 10:00
如果按实战来拍,10分钟就结束战斗了,电影就散场了,还赚个屁票房呀!
    很简单,最后一战以迪莱莱昂·墨菲为原型拍摄。  
             奥迪·墨菲在欧洲27个月的战斗行动中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大兵。他得到国会荣誉勋章,这是美国部队对作战表现英勇的人最高奖励。还有32个美国与国外的勋章,其中包括五个来自于法国,一个来自于比利时。
       1945年德军什么白痴都有,根据德军记录,在奥迪·墨菲躲在废弃坦克车杀死数百德军的时候,整场战斗德军都没有发现他,只是怀疑在废弃坦克车周围有美军观察哨,战斗过程中德军曾经杀到距离墨菲不到9米处!这样都没发现他,死了活该!
王总药药药 发表于 2014-11-26 10:12
这是人家美国的主旋律影片 你看他的时候要保持看歼十出击、目标战什么的心情
      你自己不看记录,最后一战以迪莱莱昂·墨菲为原型拍摄。  
             奥迪·墨菲在欧洲27个月的战斗行动中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大兵。他得到国会荣誉勋章,这是美国部队对作战表现英勇的人最高奖励。还有32个美国与国外的勋章,其中包括五个来自于法国,一个来自于比利时。
       1945年德军什么白痴都有,根据德军记录,在奥迪·墨菲躲在废弃坦克车杀死数百德军的时候,整场战斗德军都没有发现他,只是怀疑在废弃坦克车周围有美军观察哨,战斗过程中德军曾经杀到距离墨菲不到9米处!这样都没发现他,死了活该!
fateright 发表于 2014-11-26 10:14
这部烂片,我和老爸是当类似虎口脱险的喜剧片看的
           自己没打过仗却吐槽最近十年最真实的拍摄大片(本片所有人物都以历史原型为基础,光是为了找齐所有人物的二战时期衣服就翻遍了柏林,拍摄人员穿着史无前例全部都是旧二战衣服)最后一战以迪莱莱昂·墨菲为原型拍摄。  
             奥迪·墨菲在欧洲27个月的战斗行动中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大兵。他得到国会荣誉勋章,这是美国部队对作战表现英勇的人最高奖励。还有32个美国与国外的勋章,其中包括五个来自于法国,一个来自于比利时。
       1945年德军什么白痴都有,根据德军记录,在奥迪·墨菲躲在废弃坦克车杀死数百德军的时候,整场战斗德军都没有发现他,只是怀疑在废弃坦克车周围有美军观察哨,战斗过程中德军曾经杀到距离墨菲不到9米处!这样都没发现他,死了活该!
战斗过程中德军曾经杀到距离墨菲不到9米处!这样都没发现他,死了活该!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0:44
最后一战以迪莱莱昂·墨菲为原型拍摄。  
             奥迪·墨菲在欧洲27个月的战斗行动中成为 ...
到底叫什么名字?迪莱莱昂,还是奥迪?
fateright 发表于 2014-11-26 10:14
这部烂片,我和老爸是当类似虎口脱险的喜剧片看的
剧情完整 节奏紧凑 团结紧张 又 严肃活泼的虎口脱险拍的要好多了吧。。。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0:49
你自己看那些2货评论怪电影! 没打过仗却吐槽最近十年最真实的拍摄大片(本片所有人物都以历史 ...
墨菲成名战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后方炮火攻击德军,据说打死了240多名德军,不过有说法算他自己战绩的人数是50多人,其余是被炮火炸死。

此人算是美国版的《英雄儿女》主角王成。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4-11-26 10:56
墨菲成名战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后方炮火攻击德军,据说打死了240多名德军,不过有说法算他自己战绩的人数是5 ...
         他自己前前后后围着塔克钻个不停,一会上坦克用机枪扫射,一会躲猫猫进行火力指引,一会躲旁边战壕放冷枪,搞得德军还以为己方是受到大量敌军的阻击,笨的没边了,要照超大这帮子键盘的说法:‘到最后才拿个铁拳出来,太假了!应该迫击炮扫地,兵力在火力掩护下前进,看我多聪明!”
大鸽,人家跑龙套你看看就算了,真把问题这样问,你对得起你的智商吗?我认为只要会在超大注册登陆的,智商都足以解决这个疑问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1:01
他自己前前后后围着塔克钻个不停,一会上坦克用机枪扫射,一会躲猫猫进行火力指引,一会躲旁边 ...
朝鲜战场上炮兵观察员一人单挑一群的事情不少。

在强大的炮火压制下进攻方步兵有时会被打懵,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4-11-26 11:03
朝鲜战场上炮兵观察员一人单挑一群的事情不少。

在强大的炮火压制下进攻方步兵有时会被打懵,失去正常 ...
           所以看到一堆人在那一本正经的说:“铁拳呢。。。。迫击炮呢。。。。。火力协同呢。。。。。那么多兵一窝蜂的冲上去送死,是在黑德军。。。。。。”简直笑尿了。
剧情需要而已 德国防军有这么菜当初就不会推平欧洲了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1:01
他自己前前后后围着塔克钻个不停,一会上坦克用机枪扫射,一会躲猫猫进行火力指引,一会躲旁边 ...
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哥,你说的那个人,有来自后方的火力支援;电影里的战斗,那是真正的孤军,能是一回事吗?我要是呼叫战略轰炸机搞地毯式轰炸,难道说我一次消灭了几千敌人?不带这么夸大的啊
1941年有一辆KV2独挡一个德军师48小时的战例,守的是一座桥。
当然,KV2的前装甲厚度不是谢尔曼能比的。
cfzhf 发表于 2014-11-26 11:14
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哥,你说的那个人,有来自后方的火力支援;电影里的战斗,那是真正的孤军,能是 ...
            德军对墨菲也用了火力覆盖,铁拳迫击炮什么都用上了,愣是没发现这兰宝!制片方用这个经典战例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谁叫墨菲开了无双。
cfzhf 发表于 2014-11-26 11:14
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哥,你说的那个人,有来自后方的火力支援;电影里的战斗,那是真正的孤军,能是 ...
没看这部电影,估计是艺术夸张了。光靠坦克上的机枪不可能顶住几百号人的冲锋。

还是《英雄儿女》这种老片子更实在,没有“超人”,只有大声呼叫后方火力支援:“向我开炮”。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1:18
德军对墨菲也用了火力覆盖,铁拳迫击炮什么都用上了,愣是没发现这兰宝!制片方用这个经典战 ...
那不一样。在炮火压制下,很多步兵都不敢把头探出掩体观察(或者说不敢长时间观察),势态感知能力自然大幅下降。炮火压制,本来就有这个目的——就算不能消灭敌人,至少干扰敌人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俗称“打懵了”。


看楼上的描述,墨菲的战斗经历,跟影片中的战斗根本不是一回事。就算制片方声称是根据墨菲的事迹改编的,但改动太大,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了。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4-11-26 11:22
没看这部电影,估计是艺术夸张了。光靠坦克上的机枪不可能顶住几百号人的冲锋。

还是《英雄儿女》这种 ...
原来你没看啊,那我跟你描述一下吧:夜间作战,双方都没有夜视仪。坦克手用机枪打铁拳手,一打一个准;铁拳手打坦克,有的还没进入射击位置就被坦克消灭,有的进入射击位置也打不中。几百人的部队,打了半天,只有一发铁拳命中坦克。

cfzhf 发表于 2014-11-26 11:28
那不一样。在炮火压制下,很多步兵都不敢把头探出掩体观察(或者说不敢长时间观察),势态感知能力自然大 ...


有意思的是墨菲本人战后当了电影明星,然后自己演自己拍了这场战斗,电影的中文名字叫《百战荣归》。

去网上搜搜,没准能找到这个老版本,和新版本比较一下。
cfzhf 发表于 2014-11-26 11:28
那不一样。在炮火压制下,很多步兵都不敢把头探出掩体观察(或者说不敢长时间观察),势态感知能力自然大 ...


有意思的是墨菲本人战后当了电影明星,然后自己演自己拍了这场战斗,电影的中文名字叫《百战荣归》。

去网上搜搜,没准能找到这个老版本,和新版本比较一下。
上甘岭的时候,一个迷路的志愿军小组,七八个人的规模,潜入了美韩联军后方一个废弃的美军营级指挥所,在里面打伏击,拖延了数万敌军5天,最搞笑的是,美军自己的炮火轰不烂自己的工事
秃尾巴狼 发表于 2014-11-26 11:17
1941年有一辆KV2独挡一个德军师48小时的战例,守的是一座桥。
当然,KV2的前装甲厚度不是谢尔曼能比的。
问题是片中没有桥,德军不是从一个方向进攻坦克,而是四面围攻。另外,坦克履带还坏了,不能动了。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0:49
你自己看那些2货评论怪电影! 没打过仗却吐槽最近十年最真实的拍摄大片(本片所有人物都以历史 ...
看来战争还真是什么情况都会出现,我以后终于可以怀着十分平和的心态欣赏手撕鬼子了。
PS:奥迪.墨菲是美国二战最知名的“战斗英雄”,战后出版的超级英雄漫画《美国队长》还借用了很多墨菲的桥段,比如“美国队长”变身之前是一个瘦小的士兵,而奥迪.墨菲本人只有1.65米身高。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0:48
自己没打过仗却吐槽最近十年最真实的拍摄大片(本片所有人物都以历史原型为基础,光是为了找 ...


真受不了,你以为大家都傻么,随便往上就能搜到真实故事原型,墨菲是个步兵,不是坦克兵,真实原型中是有辆早就被打爆的坦克,他上去用了下机枪,那哥们呼叫炮兵火力,单挑党卫军一个营,比编的故事牛逼多了!也合情合理多了。本来很好的故事,拍得场面也不错,只不过编剧太差,情节弱智,不知道是不是美宣部拍的。

编成坦克兵不过是为了体现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新兵成长、自我牺牲等主旋律,还有就是人多的战争片更好看,这哥们还是美国队长的原型,但人家那是科幻片,毕竟场面不错,大家也就吐槽下情节,这还用你来洗地?你这才是为了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吧?
qmsqms 发表于 2014-11-26 10:48
自己没打过仗却吐槽最近十年最真实的拍摄大片(本片所有人物都以历史原型为基础,光是为了找 ...


真受不了,你以为大家都傻么,随便往上就能搜到真实故事原型,墨菲是个步兵,不是坦克兵,真实原型中是有辆早就被打爆的坦克,他上去用了下机枪,那哥们呼叫炮兵火力,单挑党卫军一个营,比编的故事牛逼多了!也合情合理多了。本来很好的故事,拍得场面也不错,只不过编剧太差,情节弱智,不知道是不是美宣部拍的。

编成坦克兵不过是为了体现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新兵成长、自我牺牲等主旋律,还有就是人多的战争片更好看,这哥们还是美国队长的原型,但人家那是科幻片,毕竟场面不错,大家也就吐槽下情节,这还用你来洗地?你这才是为了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吧?
牛拉蒸汽器 发表于 2014-11-26 11:40
真受不了,你以为大家都傻么,随便往上就能搜到真实故事原型,墨菲是个步兵,不是坦克兵,真实原型中是有 ...
对的。他后来拍自传电影《百战荣归》,导演觉如果按真实战斗过程来拍太夸张,观众会觉得不真实,还有意删减了一些内容。这家伙当天只能用“如有神助”来解释。


我真看不出来拿这个烂片有什么优越感可秀,本来最后一战完全就是孤军无双,你就是吹这个真实战例看看制片方改成什么烂样了?

我真看不出来拿这个烂片有什么优越感可秀,本来最后一战完全就是孤军无双,你就是吹这个真实战例看看制片方改成什么烂样了?
全世界的主旋律抗战片也一样,君不见战争片里敌人枪法如屎,只会打中主角附近的墙壁,地下,就不会打中主角,敌人血柱太低,中枪必死;主角枪法入神,枪枪命中,生命力如血牛,中多枪都死不了,如果导演需要主角死也是身中多枪然后再打掉几个敌人才死。 所有不合理的在电影都合理
牛拉蒸汽器 发表于 2014-11-26 11:40
真受不了,你以为大家都傻么,随便往上就能搜到真实故事原型,墨菲是个步兵,不是坦克兵,真实原型中是 ...
   这人就是在秀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