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自建场地免费传授武艺 忧老祖宗东西失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15:44
八旬老人自建场地免费传授武艺 忧老祖宗东西失传


2014-11-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永吉






马令达老人在授徒。晓马供图
  不在家赋闲,却领着一帮年轻人摩拳擦掌,切磋武艺,且风雨无阻,从不间断。79岁的马令达不为别的,就想在有生之年,把中华传统武术的种子一代代传下去。
  近日,全国首个省级短兵运动协会在甘肃兰州成立,马令达担任会长。促进短兵运动的推广和传播,成为这个老人要完成的又一个心愿。
  短兵运动,源于中国古代的击剑,近代受西方竞技体育影响,借鉴日本剑道和西方击剑,将中国传统击剑运动发展成为竞技体育项目,但因在技术方面和西方击剑有明显不同,后来改称“短兵”,是为中国国术馆的必修项目。
  祖籍河北沧州的马令达出身武术世家,父亲马凤图和叔叔马英图,民国时期在河北、京津一带乃至国际武坛都小有名气。马凤图兄弟不但武艺高超,还为发展武术事业积极奔走。
  民国时期,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马凤图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中华武术正式纳入国家管理体制,马英图担任教官,并参与管理工作。马凤图则供职于西北军冯玉祥部,长期在西北地区活动,在其努力下,青海和甘肃等省相继成立了国术馆。民国时期,短兵运动也由马凤图传入西北地区。
  马令达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武术训练,中西武术均有涉猎。他精通劈挂、八极、翻子、风磨棍、六合大枪等通备门传统拳械武艺,以散打、击剑、短兵、长兵等武术实战格击见长。此后虽几度“挂刀”,马令达却心系武术,用毕生心血,致力于武术的传承、普及和发扬。
  马令达在青年时代习练武艺的同时,还研习中医。解放初期,马令达当了一名医生,供职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省举办首届省运会时,马令达被选中,代表卫生系统参加武术比赛并一战成名,赛后即被调往甘肃省武术集训队当教练兼运动员,后又被调往兰州市体委,在体校教授武术和击剑。第三届全运会时,马令达被任命为甘肃省击剑队教练。
  上世纪60年代,甘肃省体委和兰州市体委合并,人员分流,马令达回归本行,在一家医院当医生。到1973年,他又被调回甘肃省体委,作为武术队教练员,带队参加各种全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马令达的武术造诣日渐显现,很快成为甘肃武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也享有声誉。他连续3届担任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同时长期担任兰州市武协主席。
  为传播武术文化,马令达亲历亲为。“文革”后期,重回体委的马令达,除了向全省推广武术,组队参加全国比赛和交流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办班,在兰州市人口密集的地方教授武术。
  “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和体育馆,都是展示武艺、传授武术的好平台。”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马令达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开办拳击、武术和击剑等辅导班,很多人便是从那时开始了解并习练武术。一时间,业余练武术成了市民生活的新时尚。经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成千上万的马氏弟子也遍布陇原大地。
  如今,虽然已近80岁高龄,马令达仍然精神矍铄、体格强健,闲不住的他经常带着一帮年轻人活跃在练武场上。这次,他将注意力投向了武术格斗中的“短兵”。
  “中国传统武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格斗,短兵是格斗的一种。”马令达介绍说,解放以来,国内只保留了具有表演性质的套路,且对长期形成的各武术门派的武艺进行了统一,如此一来,中华传统武术的真东西所剩无几,中华武术精华将面临遗失的危险。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包含一定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遗产的“道统”,也具有技艺层面的“术法”,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称为中华传统武术。“道高于术,有术无道是对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的降低。”马令达说。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武术,深入了解武术格斗,马令达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短兵训练和传播中的困难。没有活动经费,就去企业拉赞助,同时,吸收企业家参与武术运动;没有训练场馆,就在自家小区的院子里开辟一块空地;没钱购置活动器材,自己掏……其实,凭着马令达在体育界的声望,由他出面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也不会太难,可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马令达的“武馆”,从开始时的几个人训练,已经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还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短兵运动协会,短兵运动正在甘肃呈星火燎原之势,传统武术的魅力也日益彰显。
  如今,每到周末,甘肃省委党校青年教师范景鹏都会按时来到马令达家小区的院子里,和慕名而来的短兵爱好者一起训练切磋技艺。“短兵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在对抗中锤炼了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韧性和胆识。”范景鹏告诉记者。
  较之以前,马令达发现,现在年轻人练武的并不多,但他还是要坚持带大伙儿练下去。“有一个人参与进来,就是一个火种。”记者 马富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1-16/6780871.shtml

八旬老人自建场地免费传授武艺 忧老祖宗东西失传


2014-11-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永吉






马令达老人在授徒。晓马供图  不在家赋闲,却领着一帮年轻人摩拳擦掌,切磋武艺,且风雨无阻,从不间断。79岁的马令达不为别的,就想在有生之年,把中华传统武术的种子一代代传下去。
  近日,全国首个省级短兵运动协会在甘肃兰州成立,马令达担任会长。促进短兵运动的推广和传播,成为这个老人要完成的又一个心愿。
  短兵运动,源于中国古代的击剑,近代受西方竞技体育影响,借鉴日本剑道和西方击剑,将中国传统击剑运动发展成为竞技体育项目,但因在技术方面和西方击剑有明显不同,后来改称“短兵”,是为中国国术馆的必修项目。
  祖籍河北沧州的马令达出身武术世家,父亲马凤图和叔叔马英图,民国时期在河北、京津一带乃至国际武坛都小有名气。马凤图兄弟不但武艺高超,还为发展武术事业积极奔走。
  民国时期,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马凤图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中华武术正式纳入国家管理体制,马英图担任教官,并参与管理工作。马凤图则供职于西北军冯玉祥部,长期在西北地区活动,在其努力下,青海和甘肃等省相继成立了国术馆。民国时期,短兵运动也由马凤图传入西北地区。
  马令达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武术训练,中西武术均有涉猎。他精通劈挂、八极、翻子、风磨棍、六合大枪等通备门传统拳械武艺,以散打、击剑、短兵、长兵等武术实战格击见长。此后虽几度“挂刀”,马令达却心系武术,用毕生心血,致力于武术的传承、普及和发扬。
  马令达在青年时代习练武艺的同时,还研习中医。解放初期,马令达当了一名医生,供职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省举办首届省运会时,马令达被选中,代表卫生系统参加武术比赛并一战成名,赛后即被调往甘肃省武术集训队当教练兼运动员,后又被调往兰州市体委,在体校教授武术和击剑。第三届全运会时,马令达被任命为甘肃省击剑队教练。
  上世纪60年代,甘肃省体委和兰州市体委合并,人员分流,马令达回归本行,在一家医院当医生。到1973年,他又被调回甘肃省体委,作为武术队教练员,带队参加各种全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马令达的武术造诣日渐显现,很快成为甘肃武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也享有声誉。他连续3届担任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同时长期担任兰州市武协主席。
  为传播武术文化,马令达亲历亲为。“文革”后期,重回体委的马令达,除了向全省推广武术,组队参加全国比赛和交流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办班,在兰州市人口密集的地方教授武术。
  “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和体育馆,都是展示武艺、传授武术的好平台。”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马令达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开办拳击、武术和击剑等辅导班,很多人便是从那时开始了解并习练武术。一时间,业余练武术成了市民生活的新时尚。经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成千上万的马氏弟子也遍布陇原大地。
  如今,虽然已近80岁高龄,马令达仍然精神矍铄、体格强健,闲不住的他经常带着一帮年轻人活跃在练武场上。这次,他将注意力投向了武术格斗中的“短兵”。
  “中国传统武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格斗,短兵是格斗的一种。”马令达介绍说,解放以来,国内只保留了具有表演性质的套路,且对长期形成的各武术门派的武艺进行了统一,如此一来,中华传统武术的真东西所剩无几,中华武术精华将面临遗失的危险。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包含一定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遗产的“道统”,也具有技艺层面的“术法”,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称为中华传统武术。“道高于术,有术无道是对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的降低。”马令达说。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武术,深入了解武术格斗,马令达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短兵训练和传播中的困难。没有活动经费,就去企业拉赞助,同时,吸收企业家参与武术运动;没有训练场馆,就在自家小区的院子里开辟一块空地;没钱购置活动器材,自己掏……其实,凭着马令达在体育界的声望,由他出面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也不会太难,可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马令达的“武馆”,从开始时的几个人训练,已经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还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短兵运动协会,短兵运动正在甘肃呈星火燎原之势,传统武术的魅力也日益彰显。
  如今,每到周末,甘肃省委党校青年教师范景鹏都会按时来到马令达家小区的院子里,和慕名而来的短兵爱好者一起训练切磋技艺。“短兵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在对抗中锤炼了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韧性和胆识。”范景鹏告诉记者。
  较之以前,马令达发现,现在年轻人练武的并不多,但他还是要坚持带大伙儿练下去。“有一个人参与进来,就是一个火种。”记者 马富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1-16/6780871.shtml

想学没地方学啊
我觉得 我们的武学大师 和民间武术高手 都把武术以 古代武术的记载方式 制作传承下去 或许我们的 文字艺术和图片领悟兴趣 会让 武术套示的书籍 更有意义和价值
老人家坚持下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