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的危险(2.0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1:54
http://health.sohu.com/20141104/n405765363.shtml

搜狐健康 > 外科

手术的危险(2.0版)

白衣咸饭发表于2014-11-04 14:47:03看TA的文章>>我来说两句 (9人参与)

谁都知道做手术有危险,但为了图个吉利,现在都说“手术有风险”。不仅文雅,而且避免了“死亡”等不吉字眼。其实, “风险”就是“危险”。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有危险,但危险到多大程度,不仅局外人不知道,就是行内人,有时也不明白,至少我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会来。在这个行业里混了这么多年,看到的,听到的太多。下面几起很典型的例子,看大家怎么看。

包皮环切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术之一,在现代医学诞生前就有了。自从医学界发现环切的丈夫,其妻子很少患宫颈癌后,这手术在世界范围内慢慢流行开来。 14年前,有个出生于军人之子准备在建军节那天举行婚礼。请帖发出之后,小两口在7月中旬到省城办理结婚用品。等把婚礼需要的东西都买好后,路过一家百年老(医)院。男的突然对女的说“我去做个包皮环切吧?”准新娘随声附和说“好”。这样,他们走进了这家百年老店的泌尿科。

接诊的是位年资很深的老医生。那时医院刚刚开始把奖金与手术量挂钩,做手术的积极性很高。由于环切这手术太小,没法在正规手术室排上号。但医院有个教学用手术室,平时用来做动物实验或教学示范,手术台、器械、无菌设备等一应俱全。所以,这位医生把这年轻人安排到动物手术室做包皮环切,年轻人也满口答应。

即使在正规的手术室做包皮环切,手术也是麻醉、手术者一人承担,最多再加个低年资医生或护士帮忙。一般采用局麻。现在有种套扎术,往包皮上一套,打个结,过长的包皮会在2-3周内慢慢缺血坏死,伤口长得很好,连针都不用缝。整个手术几分钟就完成了。但那时候这个技术还没发明,当时还需要刀切、线缝。很不幸地是,当麻药推入这个青年人的阴茎根部后,病人立即呼吸急促,不几分钟就挂了。

婚礼请帖已发,新郎官却没了,无论过去现在,大家都会想不通。他父亲是当地县武装部头头,他的大学同学在听到噩耗后,与他父亲的革命战友和下属们一起,把医院围了个水泄不通。事情闹得很大,最后医院没法,请求省里出面帮忙,由一位省委出面连唬带吓,才把那些革命军人弄回去,可命令挡不住他那帮小兄弟,最后医院赔偿家属8万(当时该城最好的房才10万),才把这事情了结。

还有一个例子是,有位美籍华裔孕妇回国生子,住进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选在周末做剖宫产,手术经过顺利。但回病房后不久,患者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值班医生觉得这可能是麻醉或内科有什么问题,就请了麻醉师和内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会诊。会诊医生考虑是失血性休克。等用超声证实腹腔内有巨大血肿后,医院派出了最强大的阵营进行抢救,但由于休克时间过久,患者最终还是因出血过多而死亡。当然医院也付出了巨额赔偿。

平心而论,这两个病例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前者因是没遵守诊疗常规,没有在有抢救条件的手术室做。这个问题我与好几位麻醉师聊过,大家一致认为,很可能是麻药直接进入了血管或发生了药物过敏,导致患者死亡。但反过来说,如果是在正规的手术室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被抢救成活的几率又有多大,谁能保证患者不死亡?

第二个患者也绝对死于非命。我写出《选择性剖宫产》后,有网友留言说,不管怎么说,“剖宫产总比经阴道产要安全”。但我要说:任何手术都有危险。手术有大小,危险都存在。在我做小医生的时候,很喜欢上台,很喜欢开刀,很想成为“第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却来了个180 度的翻转。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亲临之人,那能体会?

很多人以为没有熟人和关系的人才会发生这种低级医疗事故。恰恰相反,医务人员印象中的低级医疗事故发生在“自己人”(熟人)身上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这里有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前中共常委张春桥的妹妹张佩瑛,本人曾是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职工,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因为子宫肌瘤,于1974年在本院做手术。无论何时何地,医院职工做手术时,领导和医师都比较重视,都会派出最强大的手术阵容和麻醉队伍,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和准备,这是医疗界不成文的惯例。本来,子宫切除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就行,但由于患者的身份特殊,医院请来了一位麻醉界大佬做麻醉。为了手术安全,有人提出全麻。手术时,这位业界大佬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却错把 “笑气”当氧气,患者当场身亡。此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应该算典型的医疗事故。但当时却没有赔偿之说。

应该说,这三个病人都死于非命,但医疗过程中的更多危险,来自于疾病本身和危险的不可预见性。对于手术风险,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应该坚决不做。

原发表于:2008/7/27 15:12:00新语丝,这次有修改,视为2.0版。http://health.sohu.com/20141104/n405765363.shtml

搜狐健康 > 外科

手术的危险(2.0版)

白衣咸饭发表于2014-11-04 14:47:03看TA的文章>>我来说两句 (9人参与)

谁都知道做手术有危险,但为了图个吉利,现在都说“手术有风险”。不仅文雅,而且避免了“死亡”等不吉字眼。其实, “风险”就是“危险”。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有危险,但危险到多大程度,不仅局外人不知道,就是行内人,有时也不明白,至少我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会来。在这个行业里混了这么多年,看到的,听到的太多。下面几起很典型的例子,看大家怎么看。

包皮环切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术之一,在现代医学诞生前就有了。自从医学界发现环切的丈夫,其妻子很少患宫颈癌后,这手术在世界范围内慢慢流行开来。 14年前,有个出生于军人之子准备在建军节那天举行婚礼。请帖发出之后,小两口在7月中旬到省城办理结婚用品。等把婚礼需要的东西都买好后,路过一家百年老(医)院。男的突然对女的说“我去做个包皮环切吧?”准新娘随声附和说“好”。这样,他们走进了这家百年老店的泌尿科。

接诊的是位年资很深的老医生。那时医院刚刚开始把奖金与手术量挂钩,做手术的积极性很高。由于环切这手术太小,没法在正规手术室排上号。但医院有个教学用手术室,平时用来做动物实验或教学示范,手术台、器械、无菌设备等一应俱全。所以,这位医生把这年轻人安排到动物手术室做包皮环切,年轻人也满口答应。

即使在正规的手术室做包皮环切,手术也是麻醉、手术者一人承担,最多再加个低年资医生或护士帮忙。一般采用局麻。现在有种套扎术,往包皮上一套,打个结,过长的包皮会在2-3周内慢慢缺血坏死,伤口长得很好,连针都不用缝。整个手术几分钟就完成了。但那时候这个技术还没发明,当时还需要刀切、线缝。很不幸地是,当麻药推入这个青年人的阴茎根部后,病人立即呼吸急促,不几分钟就挂了。

婚礼请帖已发,新郎官却没了,无论过去现在,大家都会想不通。他父亲是当地县武装部头头,他的大学同学在听到噩耗后,与他父亲的革命战友和下属们一起,把医院围了个水泄不通。事情闹得很大,最后医院没法,请求省里出面帮忙,由一位省委出面连唬带吓,才把那些革命军人弄回去,可命令挡不住他那帮小兄弟,最后医院赔偿家属8万(当时该城最好的房才10万),才把这事情了结。

还有一个例子是,有位美籍华裔孕妇回国生子,住进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选在周末做剖宫产,手术经过顺利。但回病房后不久,患者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值班医生觉得这可能是麻醉或内科有什么问题,就请了麻醉师和内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会诊。会诊医生考虑是失血性休克。等用超声证实腹腔内有巨大血肿后,医院派出了最强大的阵营进行抢救,但由于休克时间过久,患者最终还是因出血过多而死亡。当然医院也付出了巨额赔偿。

平心而论,这两个病例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前者因是没遵守诊疗常规,没有在有抢救条件的手术室做。这个问题我与好几位麻醉师聊过,大家一致认为,很可能是麻药直接进入了血管或发生了药物过敏,导致患者死亡。但反过来说,如果是在正规的手术室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被抢救成活的几率又有多大,谁能保证患者不死亡?

第二个患者也绝对死于非命。我写出《选择性剖宫产》后,有网友留言说,不管怎么说,“剖宫产总比经阴道产要安全”。但我要说:任何手术都有危险。手术有大小,危险都存在。在我做小医生的时候,很喜欢上台,很喜欢开刀,很想成为“第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却来了个180 度的翻转。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亲临之人,那能体会?

很多人以为没有熟人和关系的人才会发生这种低级医疗事故。恰恰相反,医务人员印象中的低级医疗事故发生在“自己人”(熟人)身上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这里有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前中共常委张春桥的妹妹张佩瑛,本人曾是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职工,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因为子宫肌瘤,于1974年在本院做手术。无论何时何地,医院职工做手术时,领导和医师都比较重视,都会派出最强大的手术阵容和麻醉队伍,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和准备,这是医疗界不成文的惯例。本来,子宫切除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就行,但由于患者的身份特殊,医院请来了一位麻醉界大佬做麻醉。为了手术安全,有人提出全麻。手术时,这位业界大佬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却错把 “笑气”当氧气,患者当场身亡。此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应该算典型的医疗事故。但当时却没有赔偿之说。

应该说,这三个病人都死于非命,但医疗过程中的更多危险,来自于疾病本身和危险的不可预见性。对于手术风险,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应该坚决不做。

原发表于:2008/7/27 15:12:00新语丝,这次有修改,视为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