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進3號陽字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07:08
自民國56年中華民國海軍陸續接收美國軍援的舊型驅逐艦後,就一直努力從事改良以增加戰鬥能力與服役年限,這批維持台海均勢不綴的軍艦,在中華民國二代艦光華計劃完成前,仍將扮演吃重的角色,其名稱在中國海軍史上勢將永不磨滅,我們統稱它們為陽字號驅逐艦。
陽字號的前身
   
   民國54年中共砲艇在福建外海擊沈國軍章江,劍門號二艘大型艦(即八六海戰)後,顯示出其海上武力已日趨成長,具有相當的近海作戰能力,同時艦艇數量優勢亦已形成,美國有鑒於台灣海峽的軍力平衡需要,開始提供二次大戰時製造的火砲驅逐艦予國軍,以制壓中共的快(砲)艇,此後由於中共的潛艦部隊不斷增加,美國軍援驅逐艦的行動也源源不絕,包含中美斷交前增加軍售的兩艦在內,共計有26艘。雖然國軍將這些軍艦全部歸類為一級,統一其艦名的最後一字為「陽」字(也就是陽字號驅逐艦)但事實上這些軍艦包括了三種不同的型式,其設計與結構也都不一樣。
   
   最早移交的艦種(民國56至60年)為福萊齊級(Fletcher)護衛驅逐艦,此型艦早先設計的目的是想在日內瓦裁軍協議規定下,讓美軍能擁有相當數量的護衛艦,以和日本Fubuki級驅逐艦相抗衡,故噸位限制在1600ton左右。隨著二次大戰爆發,協議形同廢紙,福萊齊級也增加配備而加重了噸位,使輕排水量超過2000ton,國軍接收的艦數共有4艘,全部均以重油鍋爐為動力,每艦各有4個鍋爐分別驅動2組蒸汽渦輪及2組推進器,共60000shp,最大航速可達35Kt(63km/h),航速35Kt時續航距離1530km,航速14Kt(25.2km/h)時遠達6750km,燃油滿載量為512ton。福萊齊的武裝配置型式頗多,國軍接收者均為大戰後期型,著重防空火砲兼具反潛能力,但仍有2類,DD540、DD521、DD541,擁有5座單管127㎜(5in)砲、4座雙連裝40㎜機砲或2座雙連裝76㎜(3in)砲(原X砲位則加裝76mm砲射控用的Mk56FCS)及2座3連裝Mk32魚雷發射管或1座5管裝533mm魚雷發射管,DD528則擁有4座單管127mm砲與3座76mm雙聯裝砲,各艦另有深水炸彈施放器,刺蝟砲及若干20㎜機砲。此外各艦的前桅均已改裝成三角支撐式以承載較大的搜索雷達。
   民國58年至61年,美國又提供6艘亞倫桑納級(Allenm Sumner)驅逐艦,此級艦係改良之福萊齊級艦,增加耐波性及防空武裝,故艦體舷寬增加了0.5m,輕排水量同時增加100ton,以容納3座雙連裝127㎜砲塔,動力及推進系統仍相同,以致最高航速降至34Kt(61.2km/h),航速32kt(57.6km/h)時續航距離為1800km,11Kt(19.8km/h)時則為7920km,燃油滿載量500ton,國軍接收此級艦上的533㎜魚雷發射管均已拆除,代之以Mk56FCS控制的76mm砲6門(DD745,DD696,DD857,DD731),或Mk51FCS控制的40㎜機砲4至8門(DD747,DD700)。桑納級最大的缺點是續航力不足,這是因為艦體重量增加,而燃油攜帶量又減少的原故。民國63年國軍又獲得美國除役的2艘桑納級FRAMⅡ艦,經過現代化改良的FRAMⅡ加裝較進步電子設備,並且擁有直昇機庫和飛行甲板。但艦尾的可變深度聲納在移交前已先拆除。
   民國60年美國開始軍援基靈級(Gearing)驅逐艦,此型艦即是針對桑納級的缺點修改而來,艦身加長約5m,燃油滿載量增至720ton,仍使用相同的動力推進系統,雖然最高速度下降至32Kt(58.5km/h),但續航距離提高了,航速31Kt(55.8km/h)時為2100km,15kt(27km/h)時為10400km,同時亦可酬載較大型的武器與電子裝備,國軍接收者除了DD838及DD764為FRAMⅡ外,其餘12艘均為FRAMⅠ改良型,DD838接收時擁有3座雙連裝127mm砲,但無直昇機庫,而原先作為艦隊哨戒用的後甲板長程3D雷達也被拆除。其餘基靈級均有直昇機庫及飛行甲板,B砲位的雙連裝127mm砲則被拆除,除DD833,DD852,DD786外,各艦艦身中部都設有ASROC反潛火箭1座(位於二根煙囪間),DD833,DD786則為2座雙連裝40㎜機砲。由於基靈級均於二次大戰末期才下水,未經歷戰火的摧殘,同時也經過改良計劃整修,所以性能在三種戰艦中是最好的。
武進一、二、三
   
   除開艦體與動力推進系統的維修外,國軍針對陽字號艦最重要的改良工程就是武進計劃,此項計劃要旨在提升武器性能與戰力,包括更新武器種類,戰鬥(火控)系統,當然也改變了原艦外觀。其中武進一號係以美國漢寧威公司之H-930Mod1戰鬥武器控制系統為中樞,武進三號則以H-930MCS為主體,二者主要的差異在處理能量及武器種類上。H-930系列是一種模組化的系統,能依使用者擁有的感測器及武器種類作適當的修改來符合不同艦種的需求。自快艇至驅逐艦均可裝設,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經由對空搜索雷達行自動偵測、追蹤,分析威脅性並顯示目標資料。
二.經由平面搜索雷達行半自動偵測,自動追蹤並顯示目標資料。
三.經由2具以上之追蹤雷達與1具光電瞄準器行精確追蹤。
四.緊密整合敵我識別器,友軍資料鏈,電子作戰系統及電子反制系統。
五.藉由追蹤比對目標距離、角度、性質、分析威脅性並排定接戰順序。
六.同時指派5門火砲於不同追蹤器追瞄之不同目標,或集中所有火砲於單一追蹤目標、或任何混合分配方式。
七.指派追蹤及照明雷達導控,標準飛彈(SM-1)接戰。
八.指派追蹤雷達導控反艦飛彈接戰。
九.整合Mk114UBFCS水下作戰系統指派ASROC或OTS魚雷接戰。
十.指派其他(非追瞄目標)獨立操作武器接戰。
十一.艦隊戰術狀況顯示,航行諸元計算,攔截點CPA及CPA時程計算。
十二.自動,半自動或指示人工設定砲彈信管。
十三.全自動指派追蹤雷達鎖定目標及指派武器使用方式,如操作員認為系統選擇不當時可重予指派,且過程需時極短。
   H-930系統模組化設計另外一大優點為擴充能力大,可以不斷容納新式感測器及武器且不需重新設計主要系統的構造,故障修護時亦較方便。
   武進二號戰鬥系統則是以以色列發展的RESHET管制指揮系統為中心,RESHET包括一具中央處理機,數個目標顯示及處理器,戰術操作平台,指揮官戰術平台及資料傳輸連線的週邊設備,操作方式及功能與武進一號類似,但具有反潛處理及顯示能力(表一),由於武三系統開發成功後控制範圍及處理能量,均優於武二系統,因此採用武二系統的陽字號僅有4艘。因為系統不同,武一與武二系統採用的追蹤器類型也不一樣。
902級
   902級艦為最早接受近代化改裝的陽字號之一,根據艦橋,主桅與感測器判斷,本級艦應未配備任何武進型戰鬥系統。至少有2艘以上未經FRAM改良的亞倫桑納級艦被改良成此級艦。
   
   902級的A及B砲位保留了2座MK32雙連裝127㎜38倍徑艦砲(每個砲座包括2管MK12127mm砲),MK32砲塔內共有瞄準及裝填手13人,另外13人則於下端的彈藥庫搬運彈藥,砲彈採半自動方式裝填,每管射速15rds/min,但訓練良好的砲手可達22rds/min,砲座可行300°迴轉,砲的俯仰角為-15°至+85°,可行高彈道或直接瞄準射擊,砲口初速為792m/s,最大射程16.5㎞(直射10800m),最大射高11400m,整個砲座約重53ton,127mm砲彈係半固定式藥包,彈頭重約25㎏,彈藥雖然依賴人力裝填但有液壓動力昇降機協助將砲彈送上砲塔內。以今日的標準來看,Mk12127mm砲射程不足,以致對空中目標的攔截點距本艦太近,同時追瞄速率及精度也稍差,但若使用空炸信管,仍可使敵砲艇及魚雷快艇喪膽,而且岸轟威力亦大。
   控制127㎜砲射擊的仍為艦橋上方的Mk37射控系統,此一系統主要亦是針對127mm砲射控而設計的,包括一具Mk25火控雷達用於定位測距,一具位於甲板下的Mk1A計算機,及甲板上的光學瞄準具,整個結構重1821㎏,操作旋轉半徑2.5m,仰位角+110/-25度。前置角的最大限制30°,距離變化率則限制於±411m/sec,有效解算距離91500m,最大瞄準距離18300m,能作線性變率計算,指引火砲向空中活動目標射擊。
   第一與第二煙囪間左右舷第2層甲板各設有一座Mk323連裝魚雷發射管,可射擊Mk44或Mk46輕型反潛魚雷,Mk44係1956年美國研發完成的北約標準武器,口徑324㎜,彈長2.54m,重192㎏,彈頭重40㎏,速度54km/h時射程達5500m,採用主動音響歸向,魚雷入水後先行沈降至15m深,然後作半徑約67m的螺旋型軌跡運動每秒下降7.5m,一直降至275m深為止,在此種搜索模式中,感測器不斷偵測730m以內之目標,一經接觸便會循回波而去,MK44ModO並無任何預置射程,Mod1,2,3及4型則可前進900m後再開始搜索模式。Mk46為Mk44的後續型式,但改良的幅度極大,重258㎏,彈頭重43.5㎏,使用內燃發動機代替Mk44的海水電池馬達,速度為81km/h時射程達11000m,最新型的Mod5型更換數位式的電腦,連接感測器及推進系統,具有相當智慧,能分辨目標的真偽,並計算最佳攔截點,搜索時魚雷以慢速前進,鎖定後再高速攻擊,作戰半徑增加了約50%,同時可以攻擊在潛望鏡深度的潛艦。
   第二煙囪後方的第一層甲板左右舷各有一座雙連裝Mk140㎜機砲,902級是陽字號唯一仍保有此種火砲的艦種,Mk140㎜機砲係以人力瞄準(未配Mk51射擊指揮裝置時),但能以動力操砲,水冷式的56倍徑砲管射速150rds/min,有效射程約3800m,砲的俯仰角為+90°-15°,迴旋速率(電動)24°/sec,除2名瞄準手外,每砲座另需6人負責補充裝填彈藥。
   二層甲板末端的Y砲位及X砲位為2座3連裝國造雄風Ⅰ型反艦飛彈發射器,此種3連裝發射器能夠旋轉對正目標,使軍艦的戰術運動能更靈活,而發射器和第2煙囪間的中心線上另有一導引飛彈用的光學瞄準器平台,雄風Ⅰ型反艦飛彈係改良自雄蜂飛彈而來,其原始設計係引用自以色列的加百列飛彈,彈重500㎏彈頭重70㎏,使用指揮導引至瞄準線方式控制飛行,射手需不斷將雷達或光學瞄準器對準目標,同時追蹤飛彈的尾焰(或雷達影像)求出二者差距,再用無線電指令飛彈修正航向直到命中,射擊時飛彈會先行升至70到100m高並打開無線電接收天線和測高計,距目標約7.5㎞時降低至20m,距目標1.2㎞時再降至3m以下,發動機採用二節固體燃料火箭,飛行速度0.7馬赫,射程約36㎞。
   Z砲位原有之127㎜砲被拆除後,換裝為一具4連裝海欉樹防空飛彈發射器,海欉飛彈及發射器均與陸軍現役之欉樹飛彈系統相同,但瞄準系統加有穩定裝置來補償海象的影響,飛彈可由發射器內之射手操作,或藉由戰情中心遙控指揮,亦可經由其他友艦之感測器接獲目標指示。飛彈為AIM-9D型,被動式紅外線追熱導引,最大射程15㎞(點防禦),但缺乏對向攻擊和反飛彈能力,系統除架上4枚待射飛彈外,另有8枚備射飛彈儲於底座內,使用時以人力裝填補充。
   原艦B砲位二側後方的Mk10反潛刺蝟砲及艦尾的深水炸彈施放軌仍舊保留,提供相當的反潛基本武武力。
   第一煙囪兩側的上甲板及艦尾第一層甲板末端兩舷各有一對國造CR-20116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主要是作為干擾敵反艦飛彈之用,CR-201援用國造工蜂四型火箭的設計,口徑126㎜,射程約10㎞,可射擊二種干擾火箭彈。一種為長程誘弭用以製造雷達假象,使敵飛彈未接近就脫離目標。一種為近程快速散佈熱焰與金屬片用以遮蔽本艦的正確位置,每個基座均可自行調整射向,並可自艦上戰情中心之操作檯上遙控,但仍需以人工手動按鈕操控,無法全由電腦研判作全自動反應。
   902級主桅仍為原來的三角船桅,桅頂是一具SPS-6C對空搜索雷達及一具SPS-10平面搜索雷達天線,前者以L波段操作,出力500Kw,能偵測到200㎞外的高空目標(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則約為100㎞),垂直波束寬達30°,後者以C波段操作,出力500Kw,偵測距離至水平面止,也有部分對空搜索能力。SPS-10至今仍是美國最可靠的平面雷達,平均故障間隔超過150小時,但因無自動檢查功能,所以操作5-6小時後便需人工檢視一次,此二型雷達只有天線部分在桅頂,其他裝置都在戰情中心及電子室,藉以減上部的重量,使天線能夠架的更高,延伸搜索距離。
   三角船桅後側新裝有一支架平台有1具義大利RTN-10X追蹤雷達,主要功用在射控雄風飛彈,RTN-10X以X波段操作,有3種追綜掃瞄模式,全自動盲射模式時雷達能自行在指定的區域搜索並自動鎖定目標。輔助盲射模式時,雷達能搜索更大的區域,如果無法鎖定目標,可由人工經由顯示幕操作輔助鎖定。區域搜索模式則用於搜索低高度或特定的區域,功用類似電子支援設施ESM所能提供的一般偵測機能。
   
   第二煙囪前上方有一電子偵測器平台,主要負載有AS-899電波定向器,提供給WLR-1早期警告系統截獲電波訊號之資料。WLR-1能收集VHF至SHF(50MHz-10.75GHz)的訊號,藉以監聽敵人通信或來襲機、艦、飛彈發射的雷達波,及早預警或掌握戰情,整個系統的可靠度亦佳。WLR-1的主要缺點在於以人工監聽極廣的頻道,所以容易疏漏掉短暫的訊號,特別是掠海反艦飛彈及攻擊機先期標定目標位置時開啟雷達的微小訊息。
   902級艦使用的SQS-29低頻聲納係改良自SQS-4Mod1而來,偵測距離最大可達27㎞以上,並且具有被動偵測,可變頻率,傳輸轉換等能力。
906級
   未經FRAM改良之其餘桑納級艦均被改良成906級的模式,此級艦配有武進一號戰鬥系統。
   906級艦保留了A以及Z砲位的Mk32雙連裝127㎜砲,B砲位則換裝為一門OTO62倍徑76㎜快砲(美製Mk75快砲),含甲板下的彈倉總重僅7.5ton,射速10至85rds/min,砲口初速925m/sec,最大射程16㎞(直射),彈重6.5㎏,彈艙內共有備射彈80發。補充彈艙工作需3個人,但可在射擊中同時進行。砲於甲板以上部分擁有一玻璃纖維護罩,外型極為精緻,射擊時並無任何人在砲塔內操作而係依賴其他射控單位搖控全自動射擊,通常人員編制為射手1人(於戰情室)及裝填手3人,砲的俯仰角為-15°至+85°,俯仰速度35°/sec,旋轉速度60°/sec,能有效追瞄快速目標。
   艦橋頂部原Mk37射控系統更換為科摩根(Kollmorgen)光電瞄準器,用以搜索並追瞄海空目標,並控制雄風飛彈及火砲射擊,瞄準器頂部有一可360°旋轉之潛望鏡頭,俯仰角-25°至+70°,視野7.5°至30°,配合低光度電視與銣釔雷射測距機,能執行3種功能(一、搜索,二、火砲伺服驅動,三飛彈追蹤導引)。
   主桅業已全部拆換,代之以新的四腳型格子桅(Lafficemast)、前中段凸出平台上置SPS-6對空搜索雷達,桅架頂為HR-76C射控雷達,HR-76C為RCA廠的產品,以I至X波段操作,搜索或追蹤1m2大小的目標,有效距離為40㎞,亦可導控雄風飛彈,整個系統重1200㎏,但雷達天線部分只有205㎏,並有一護罩保護。HR-76C上端則為SPS-10平面雷達。主桅基部信號甲板上左右二側各裝有一具雄風飛彈固定發射器,由於尾焰噴口距信號旗儲箱很近,所以設有隔屏防止意外。
   第二煙囪後方另加裝一較矮之格子桅,桅頂主要載有第2具HR-76C火控雷達及AS-899電波定向器,兩具桅桿中間的第二層甲板則設有Mk32魚雷發射管(左、右舷各一座3連裝)與4具CR-201火箭發射器。第二層甲板後部Y砲位改裝有3連裝雄風飛彈發射箱一座及海欉飛彈發射器一座,兩舷則各有一波福斯(Bofors)L70單管40㎜快砲,此砲能以雷達指揮射擊,有效射程大於4000m,射速300rds/min,砲口初速近1000m/s,動力操作時水平旋轉速率85°/s,俯仰速率45°/s,俯仰角為+90°至-10°,旋迴則無限制,緊急時也能於砲塔內用人工控制射擊,砲座外並有一塑膠護罩,由於無甲板下結構,故裝置地點的條件不苛,僅需加強固定甲板面即可,但也因此限制了備射彈藥數量(每砲32發),須以人力補充裝填。
   906級亦保留了桑納級艦原有的刺蝟砲與深水炸彈施放軌。但聲納已改裝為SQS-29系統。
914級
   914級共有2艘,均為經過FRAM改良的桑納級艦,配備武進一號系統,但外觀與906級差異甚大,其前後格子桅均較為大型,前桅之對空搜索雷達為SPS-29,輸出功率750kw,以P波段操作,天線上並附有敵我識別器,桅頂為HR-76C火控雷達及SPS-58A搜索雷達,唯SPS-58A雷達仍使用SPS-10的天線,艦橋頂端之Kollmorgen光電瞄準器的基座也與906級不同。後桅頂除HR-76C與AS-899天線外另設有與直昇機及友艦聯絡用的LAMPS資料僆天線。
   除AB砲位(127mm及76mm快砲),Z砲位(雄風及海欉)外,兩艘914級的裝備仍略有不同其中914號的40mm快砲位於第一煙囪後單裝雄風飛彈發射器位於信號甲板側方,另一艘917的40mm快砲則位於第二煙囪旁,雄風I型飛彈發射器則在直升機庫頂二艦的201位置也不相同
   第二桅桿下有一直昇機庫,內能容納一架500MD/ASW反潛直昇機,500MD/ASW擁有位於機鼻上的搜索雷達,能於艦隊前方擔任哨戒任務,使艦隊監控距離增至275㎞,機體可掛載AN/ASQ81MAD磁異偵測器,或2枚Mk44(Mk46)反潛魚雷。巡航時間達2小時,Y砲位已被改為直昇機的飛行甲板,但除了任務航程過長無法往返外,海軍的500MD/ASW平時並不常駐於陽字號上,以方便維修,訓練及保養。
   由於加裝海欉飛彈,原艦尾的深水炸彈施放軌已拆除,但艦橋左右的刺蝟砲及中段的Mk32魚雷發射管仍是主要反潛武力,配合的聲納系統仍為SQS-29系列。早期警告電偵系統則換為ARGO680/681,其運作速度較WLR-1要快。艦上另外可加裝SRN-15太康戰術導航平台。
908(909)級
   全部4艘福萊齊艦都經過武進一號改良,武器配備亦相同,但外型上仍可歸成二類─908及909級。908(909)艦保留了A及Z砲位的127mm(5in)單裝砲塔。美國海軍總共研製兩型此種127mm砲,一種為開放式且甲板下無彈藥庫與揚彈機,必須以人工搬運裝填砲彈,908級使用者則有裝甲防護及甲板下彈藥庫,單裝127mm砲與Mk 32雙聯裝127mm砲同樣使用Mk12 38倍徑砲管,射程性能亦相同,但對付多目標時2門單裝砲射擊轉換率要優於1門雙聯裝砲。B砲位已換裝為一門OTO 76mm/62快砲,Y砲位為雄Ⅰ型三聯裝飛彈發射器,Y砲位後上方原40mm砲座則改為一海欉樹飛彈。
   908級前桅亦已改為格子桅(另外於第2煙囪後新加另一格子桅),其感測器與射控系統與906級相同,由前至後分別為科摩根光電瞄準儀,SPS-6對空搜索雷達,HR-76C追蹤雷達,SPS-58平面搜索雷達(採用SPS-10的天線),AS-899電波定向器及第2具HR-76C。電偵系統為ARGO 680/681。
   由於基本艦體構造物略有差異,909級艦體中段兩層甲板並未連貫,僅由一高線傳遞甲板連接,故其2座單裝雄Ⅰ型飛彈發射器距Y砲位很近,4座CR-201干擾火箭發射器則分佈於其四週(兩座在原Mk 56雷達座檯上,兩座在第二桅桿基部)。908艦則有一貫通之2層甲板,單裝雄Ⅰ型飛彈發射器於第二桅桿基部,4座CR-201則在第一煙囪基部四週,由艦首至艦尾的側舷武裝分別為Mk 32魚雷發射器、40mm/L70快砲、雄風Ⅰ型飛彈、909艦則依序為40mm/L70快砲, Mk 32、CR-201及雄風Ⅰ型飛彈,二者極易識別,此外909艦的海欉樹飛彈係架於原76mm砲砲座上,故砲座基部有裝甲防護,908艦的海欉樹飛彈座則僅以欄桿圍繞而已。
   

   




自民國56年中華民國海軍陸續接收美國軍援的舊型驅逐艦後,就一直努力從事改良以增加戰鬥能力與服役年限,這批維持台海均勢不綴的軍艦,在中華民國二代艦光華計劃完成前,仍將扮演吃重的角色,其名稱在中國海軍史上勢將永不磨滅,我們統稱它們為陽字號驅逐艦。
陽字號的前身
   
   民國54年中共砲艇在福建外海擊沈國軍章江,劍門號二艘大型艦(即八六海戰)後,顯示出其海上武力已日趨成長,具有相當的近海作戰能力,同時艦艇數量優勢亦已形成,美國有鑒於台灣海峽的軍力平衡需要,開始提供二次大戰時製造的火砲驅逐艦予國軍,以制壓中共的快(砲)艇,此後由於中共的潛艦部隊不斷增加,美國軍援驅逐艦的行動也源源不絕,包含中美斷交前增加軍售的兩艦在內,共計有26艘。雖然國軍將這些軍艦全部歸類為一級,統一其艦名的最後一字為「陽」字(也就是陽字號驅逐艦)但事實上這些軍艦包括了三種不同的型式,其設計與結構也都不一樣。
   
   最早移交的艦種(民國56至60年)為福萊齊級(Fletcher)護衛驅逐艦,此型艦早先設計的目的是想在日內瓦裁軍協議規定下,讓美軍能擁有相當數量的護衛艦,以和日本Fubuki級驅逐艦相抗衡,故噸位限制在1600ton左右。隨著二次大戰爆發,協議形同廢紙,福萊齊級也增加配備而加重了噸位,使輕排水量超過2000ton,國軍接收的艦數共有4艘,全部均以重油鍋爐為動力,每艦各有4個鍋爐分別驅動2組蒸汽渦輪及2組推進器,共60000shp,最大航速可達35Kt(63km/h),航速35Kt時續航距離1530km,航速14Kt(25.2km/h)時遠達6750km,燃油滿載量為512ton。福萊齊的武裝配置型式頗多,國軍接收者均為大戰後期型,著重防空火砲兼具反潛能力,但仍有2類,DD540、DD521、DD541,擁有5座單管127㎜(5in)砲、4座雙連裝40㎜機砲或2座雙連裝76㎜(3in)砲(原X砲位則加裝76mm砲射控用的Mk56FCS)及2座3連裝Mk32魚雷發射管或1座5管裝533mm魚雷發射管,DD528則擁有4座單管127mm砲與3座76mm雙聯裝砲,各艦另有深水炸彈施放器,刺蝟砲及若干20㎜機砲。此外各艦的前桅均已改裝成三角支撐式以承載較大的搜索雷達。
   民國58年至61年,美國又提供6艘亞倫桑納級(Allenm Sumner)驅逐艦,此級艦係改良之福萊齊級艦,增加耐波性及防空武裝,故艦體舷寬增加了0.5m,輕排水量同時增加100ton,以容納3座雙連裝127㎜砲塔,動力及推進系統仍相同,以致最高航速降至34Kt(61.2km/h),航速32kt(57.6km/h)時續航距離為1800km,11Kt(19.8km/h)時則為7920km,燃油滿載量500ton,國軍接收此級艦上的533㎜魚雷發射管均已拆除,代之以Mk56FCS控制的76mm砲6門(DD745,DD696,DD857,DD731),或Mk51FCS控制的40㎜機砲4至8門(DD747,DD700)。桑納級最大的缺點是續航力不足,這是因為艦體重量增加,而燃油攜帶量又減少的原故。民國63年國軍又獲得美國除役的2艘桑納級FRAMⅡ艦,經過現代化改良的FRAMⅡ加裝較進步電子設備,並且擁有直昇機庫和飛行甲板。但艦尾的可變深度聲納在移交前已先拆除。
   民國60年美國開始軍援基靈級(Gearing)驅逐艦,此型艦即是針對桑納級的缺點修改而來,艦身加長約5m,燃油滿載量增至720ton,仍使用相同的動力推進系統,雖然最高速度下降至32Kt(58.5km/h),但續航距離提高了,航速31Kt(55.8km/h)時為2100km,15kt(27km/h)時為10400km,同時亦可酬載較大型的武器與電子裝備,國軍接收者除了DD838及DD764為FRAMⅡ外,其餘12艘均為FRAMⅠ改良型,DD838接收時擁有3座雙連裝127mm砲,但無直昇機庫,而原先作為艦隊哨戒用的後甲板長程3D雷達也被拆除。其餘基靈級均有直昇機庫及飛行甲板,B砲位的雙連裝127mm砲則被拆除,除DD833,DD852,DD786外,各艦艦身中部都設有ASROC反潛火箭1座(位於二根煙囪間),DD833,DD786則為2座雙連裝40㎜機砲。由於基靈級均於二次大戰末期才下水,未經歷戰火的摧殘,同時也經過改良計劃整修,所以性能在三種戰艦中是最好的。
武進一、二、三
   
   除開艦體與動力推進系統的維修外,國軍針對陽字號艦最重要的改良工程就是武進計劃,此項計劃要旨在提升武器性能與戰力,包括更新武器種類,戰鬥(火控)系統,當然也改變了原艦外觀。其中武進一號係以美國漢寧威公司之H-930Mod1戰鬥武器控制系統為中樞,武進三號則以H-930MCS為主體,二者主要的差異在處理能量及武器種類上。H-930系列是一種模組化的系統,能依使用者擁有的感測器及武器種類作適當的修改來符合不同艦種的需求。自快艇至驅逐艦均可裝設,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經由對空搜索雷達行自動偵測、追蹤,分析威脅性並顯示目標資料。
二.經由平面搜索雷達行半自動偵測,自動追蹤並顯示目標資料。
三.經由2具以上之追蹤雷達與1具光電瞄準器行精確追蹤。
四.緊密整合敵我識別器,友軍資料鏈,電子作戰系統及電子反制系統。
五.藉由追蹤比對目標距離、角度、性質、分析威脅性並排定接戰順序。
六.同時指派5門火砲於不同追蹤器追瞄之不同目標,或集中所有火砲於單一追蹤目標、或任何混合分配方式。
七.指派追蹤及照明雷達導控,標準飛彈(SM-1)接戰。
八.指派追蹤雷達導控反艦飛彈接戰。
九.整合Mk114UBFCS水下作戰系統指派ASROC或OTS魚雷接戰。
十.指派其他(非追瞄目標)獨立操作武器接戰。
十一.艦隊戰術狀況顯示,航行諸元計算,攔截點CPA及CPA時程計算。
十二.自動,半自動或指示人工設定砲彈信管。
十三.全自動指派追蹤雷達鎖定目標及指派武器使用方式,如操作員認為系統選擇不當時可重予指派,且過程需時極短。
   H-930系統模組化設計另外一大優點為擴充能力大,可以不斷容納新式感測器及武器且不需重新設計主要系統的構造,故障修護時亦較方便。
   武進二號戰鬥系統則是以以色列發展的RESHET管制指揮系統為中心,RESHET包括一具中央處理機,數個目標顯示及處理器,戰術操作平台,指揮官戰術平台及資料傳輸連線的週邊設備,操作方式及功能與武進一號類似,但具有反潛處理及顯示能力(表一),由於武三系統開發成功後控制範圍及處理能量,均優於武二系統,因此採用武二系統的陽字號僅有4艘。因為系統不同,武一與武二系統採用的追蹤器類型也不一樣。
902級
   902級艦為最早接受近代化改裝的陽字號之一,根據艦橋,主桅與感測器判斷,本級艦應未配備任何武進型戰鬥系統。至少有2艘以上未經FRAM改良的亞倫桑納級艦被改良成此級艦。
   
   902級的A及B砲位保留了2座MK32雙連裝127㎜38倍徑艦砲(每個砲座包括2管MK12127mm砲),MK32砲塔內共有瞄準及裝填手13人,另外13人則於下端的彈藥庫搬運彈藥,砲彈採半自動方式裝填,每管射速15rds/min,但訓練良好的砲手可達22rds/min,砲座可行300°迴轉,砲的俯仰角為-15°至+85°,可行高彈道或直接瞄準射擊,砲口初速為792m/s,最大射程16.5㎞(直射10800m),最大射高11400m,整個砲座約重53ton,127mm砲彈係半固定式藥包,彈頭重約25㎏,彈藥雖然依賴人力裝填但有液壓動力昇降機協助將砲彈送上砲塔內。以今日的標準來看,Mk12127mm砲射程不足,以致對空中目標的攔截點距本艦太近,同時追瞄速率及精度也稍差,但若使用空炸信管,仍可使敵砲艇及魚雷快艇喪膽,而且岸轟威力亦大。
   控制127㎜砲射擊的仍為艦橋上方的Mk37射控系統,此一系統主要亦是針對127mm砲射控而設計的,包括一具Mk25火控雷達用於定位測距,一具位於甲板下的Mk1A計算機,及甲板上的光學瞄準具,整個結構重1821㎏,操作旋轉半徑2.5m,仰位角+110/-25度。前置角的最大限制30°,距離變化率則限制於±411m/sec,有效解算距離91500m,最大瞄準距離18300m,能作線性變率計算,指引火砲向空中活動目標射擊。
   第一與第二煙囪間左右舷第2層甲板各設有一座Mk323連裝魚雷發射管,可射擊Mk44或Mk46輕型反潛魚雷,Mk44係1956年美國研發完成的北約標準武器,口徑324㎜,彈長2.54m,重192㎏,彈頭重40㎏,速度54km/h時射程達5500m,採用主動音響歸向,魚雷入水後先行沈降至15m深,然後作半徑約67m的螺旋型軌跡運動每秒下降7.5m,一直降至275m深為止,在此種搜索模式中,感測器不斷偵測730m以內之目標,一經接觸便會循回波而去,MK44ModO並無任何預置射程,Mod1,2,3及4型則可前進900m後再開始搜索模式。Mk46為Mk44的後續型式,但改良的幅度極大,重258㎏,彈頭重43.5㎏,使用內燃發動機代替Mk44的海水電池馬達,速度為81km/h時射程達11000m,最新型的Mod5型更換數位式的電腦,連接感測器及推進系統,具有相當智慧,能分辨目標的真偽,並計算最佳攔截點,搜索時魚雷以慢速前進,鎖定後再高速攻擊,作戰半徑增加了約50%,同時可以攻擊在潛望鏡深度的潛艦。
   第二煙囪後方的第一層甲板左右舷各有一座雙連裝Mk140㎜機砲,902級是陽字號唯一仍保有此種火砲的艦種,Mk140㎜機砲係以人力瞄準(未配Mk51射擊指揮裝置時),但能以動力操砲,水冷式的56倍徑砲管射速150rds/min,有效射程約3800m,砲的俯仰角為+90°-15°,迴旋速率(電動)24°/sec,除2名瞄準手外,每砲座另需6人負責補充裝填彈藥。
   二層甲板末端的Y砲位及X砲位為2座3連裝國造雄風Ⅰ型反艦飛彈發射器,此種3連裝發射器能夠旋轉對正目標,使軍艦的戰術運動能更靈活,而發射器和第2煙囪間的中心線上另有一導引飛彈用的光學瞄準器平台,雄風Ⅰ型反艦飛彈係改良自雄蜂飛彈而來,其原始設計係引用自以色列的加百列飛彈,彈重500㎏彈頭重70㎏,使用指揮導引至瞄準線方式控制飛行,射手需不斷將雷達或光學瞄準器對準目標,同時追蹤飛彈的尾焰(或雷達影像)求出二者差距,再用無線電指令飛彈修正航向直到命中,射擊時飛彈會先行升至70到100m高並打開無線電接收天線和測高計,距目標約7.5㎞時降低至20m,距目標1.2㎞時再降至3m以下,發動機採用二節固體燃料火箭,飛行速度0.7馬赫,射程約36㎞。
   Z砲位原有之127㎜砲被拆除後,換裝為一具4連裝海欉樹防空飛彈發射器,海欉飛彈及發射器均與陸軍現役之欉樹飛彈系統相同,但瞄準系統加有穩定裝置來補償海象的影響,飛彈可由發射器內之射手操作,或藉由戰情中心遙控指揮,亦可經由其他友艦之感測器接獲目標指示。飛彈為AIM-9D型,被動式紅外線追熱導引,最大射程15㎞(點防禦),但缺乏對向攻擊和反飛彈能力,系統除架上4枚待射飛彈外,另有8枚備射飛彈儲於底座內,使用時以人力裝填補充。
   原艦B砲位二側後方的Mk10反潛刺蝟砲及艦尾的深水炸彈施放軌仍舊保留,提供相當的反潛基本武武力。
   第一煙囪兩側的上甲板及艦尾第一層甲板末端兩舷各有一對國造CR-20116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主要是作為干擾敵反艦飛彈之用,CR-201援用國造工蜂四型火箭的設計,口徑126㎜,射程約10㎞,可射擊二種干擾火箭彈。一種為長程誘弭用以製造雷達假象,使敵飛彈未接近就脫離目標。一種為近程快速散佈熱焰與金屬片用以遮蔽本艦的正確位置,每個基座均可自行調整射向,並可自艦上戰情中心之操作檯上遙控,但仍需以人工手動按鈕操控,無法全由電腦研判作全自動反應。
   902級主桅仍為原來的三角船桅,桅頂是一具SPS-6C對空搜索雷達及一具SPS-10平面搜索雷達天線,前者以L波段操作,出力500Kw,能偵測到200㎞外的高空目標(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則約為100㎞),垂直波束寬達30°,後者以C波段操作,出力500Kw,偵測距離至水平面止,也有部分對空搜索能力。SPS-10至今仍是美國最可靠的平面雷達,平均故障間隔超過150小時,但因無自動檢查功能,所以操作5-6小時後便需人工檢視一次,此二型雷達只有天線部分在桅頂,其他裝置都在戰情中心及電子室,藉以減上部的重量,使天線能夠架的更高,延伸搜索距離。
   三角船桅後側新裝有一支架平台有1具義大利RTN-10X追蹤雷達,主要功用在射控雄風飛彈,RTN-10X以X波段操作,有3種追綜掃瞄模式,全自動盲射模式時雷達能自行在指定的區域搜索並自動鎖定目標。輔助盲射模式時,雷達能搜索更大的區域,如果無法鎖定目標,可由人工經由顯示幕操作輔助鎖定。區域搜索模式則用於搜索低高度或特定的區域,功用類似電子支援設施ESM所能提供的一般偵測機能。
   
   第二煙囪前上方有一電子偵測器平台,主要負載有AS-899電波定向器,提供給WLR-1早期警告系統截獲電波訊號之資料。WLR-1能收集VHF至SHF(50MHz-10.75GHz)的訊號,藉以監聽敵人通信或來襲機、艦、飛彈發射的雷達波,及早預警或掌握戰情,整個系統的可靠度亦佳。WLR-1的主要缺點在於以人工監聽極廣的頻道,所以容易疏漏掉短暫的訊號,特別是掠海反艦飛彈及攻擊機先期標定目標位置時開啟雷達的微小訊息。
   902級艦使用的SQS-29低頻聲納係改良自SQS-4Mod1而來,偵測距離最大可達27㎞以上,並且具有被動偵測,可變頻率,傳輸轉換等能力。
906級
   未經FRAM改良之其餘桑納級艦均被改良成906級的模式,此級艦配有武進一號戰鬥系統。
   906級艦保留了A以及Z砲位的Mk32雙連裝127㎜砲,B砲位則換裝為一門OTO62倍徑76㎜快砲(美製Mk75快砲),含甲板下的彈倉總重僅7.5ton,射速10至85rds/min,砲口初速925m/sec,最大射程16㎞(直射),彈重6.5㎏,彈艙內共有備射彈80發。補充彈艙工作需3個人,但可在射擊中同時進行。砲於甲板以上部分擁有一玻璃纖維護罩,外型極為精緻,射擊時並無任何人在砲塔內操作而係依賴其他射控單位搖控全自動射擊,通常人員編制為射手1人(於戰情室)及裝填手3人,砲的俯仰角為-15°至+85°,俯仰速度35°/sec,旋轉速度60°/sec,能有效追瞄快速目標。
   艦橋頂部原Mk37射控系統更換為科摩根(Kollmorgen)光電瞄準器,用以搜索並追瞄海空目標,並控制雄風飛彈及火砲射擊,瞄準器頂部有一可360°旋轉之潛望鏡頭,俯仰角-25°至+70°,視野7.5°至30°,配合低光度電視與銣釔雷射測距機,能執行3種功能(一、搜索,二、火砲伺服驅動,三飛彈追蹤導引)。
   主桅業已全部拆換,代之以新的四腳型格子桅(Lafficemast)、前中段凸出平台上置SPS-6對空搜索雷達,桅架頂為HR-76C射控雷達,HR-76C為RCA廠的產品,以I至X波段操作,搜索或追蹤1m2大小的目標,有效距離為40㎞,亦可導控雄風飛彈,整個系統重1200㎏,但雷達天線部分只有205㎏,並有一護罩保護。HR-76C上端則為SPS-10平面雷達。主桅基部信號甲板上左右二側各裝有一具雄風飛彈固定發射器,由於尾焰噴口距信號旗儲箱很近,所以設有隔屏防止意外。
   第二煙囪後方另加裝一較矮之格子桅,桅頂主要載有第2具HR-76C火控雷達及AS-899電波定向器,兩具桅桿中間的第二層甲板則設有Mk32魚雷發射管(左、右舷各一座3連裝)與4具CR-201火箭發射器。第二層甲板後部Y砲位改裝有3連裝雄風飛彈發射箱一座及海欉飛彈發射器一座,兩舷則各有一波福斯(Bofors)L70單管40㎜快砲,此砲能以雷達指揮射擊,有效射程大於4000m,射速300rds/min,砲口初速近1000m/s,動力操作時水平旋轉速率85°/s,俯仰速率45°/s,俯仰角為+90°至-10°,旋迴則無限制,緊急時也能於砲塔內用人工控制射擊,砲座外並有一塑膠護罩,由於無甲板下結構,故裝置地點的條件不苛,僅需加強固定甲板面即可,但也因此限制了備射彈藥數量(每砲32發),須以人力補充裝填。
   906級亦保留了桑納級艦原有的刺蝟砲與深水炸彈施放軌。但聲納已改裝為SQS-29系統。
914級
   914級共有2艘,均為經過FRAM改良的桑納級艦,配備武進一號系統,但外觀與906級差異甚大,其前後格子桅均較為大型,前桅之對空搜索雷達為SPS-29,輸出功率750kw,以P波段操作,天線上並附有敵我識別器,桅頂為HR-76C火控雷達及SPS-58A搜索雷達,唯SPS-58A雷達仍使用SPS-10的天線,艦橋頂端之Kollmorgen光電瞄準器的基座也與906級不同。後桅頂除HR-76C與AS-899天線外另設有與直昇機及友艦聯絡用的LAMPS資料僆天線。
   除AB砲位(127mm及76mm快砲),Z砲位(雄風及海欉)外,兩艘914級的裝備仍略有不同其中914號的40mm快砲位於第一煙囪後單裝雄風飛彈發射器位於信號甲板側方,另一艘917的40mm快砲則位於第二煙囪旁,雄風I型飛彈發射器則在直升機庫頂二艦的201位置也不相同
   第二桅桿下有一直昇機庫,內能容納一架500MD/ASW反潛直昇機,500MD/ASW擁有位於機鼻上的搜索雷達,能於艦隊前方擔任哨戒任務,使艦隊監控距離增至275㎞,機體可掛載AN/ASQ81MAD磁異偵測器,或2枚Mk44(Mk46)反潛魚雷。巡航時間達2小時,Y砲位已被改為直昇機的飛行甲板,但除了任務航程過長無法往返外,海軍的500MD/ASW平時並不常駐於陽字號上,以方便維修,訓練及保養。
   由於加裝海欉飛彈,原艦尾的深水炸彈施放軌已拆除,但艦橋左右的刺蝟砲及中段的Mk32魚雷發射管仍是主要反潛武力,配合的聲納系統仍為SQS-29系列。早期警告電偵系統則換為ARGO680/681,其運作速度較WLR-1要快。艦上另外可加裝SRN-15太康戰術導航平台。
908(909)級
   全部4艘福萊齊艦都經過武進一號改良,武器配備亦相同,但外型上仍可歸成二類─908及909級。908(909)艦保留了A及Z砲位的127mm(5in)單裝砲塔。美國海軍總共研製兩型此種127mm砲,一種為開放式且甲板下無彈藥庫與揚彈機,必須以人工搬運裝填砲彈,908級使用者則有裝甲防護及甲板下彈藥庫,單裝127mm砲與Mk 32雙聯裝127mm砲同樣使用Mk12 38倍徑砲管,射程性能亦相同,但對付多目標時2門單裝砲射擊轉換率要優於1門雙聯裝砲。B砲位已換裝為一門OTO 76mm/62快砲,Y砲位為雄Ⅰ型三聯裝飛彈發射器,Y砲位後上方原40mm砲座則改為一海欉樹飛彈。
   908級前桅亦已改為格子桅(另外於第2煙囪後新加另一格子桅),其感測器與射控系統與906級相同,由前至後分別為科摩根光電瞄準儀,SPS-6對空搜索雷達,HR-76C追蹤雷達,SPS-58平面搜索雷達(採用SPS-10的天線),AS-899電波定向器及第2具HR-76C。電偵系統為ARGO 680/681。
   由於基本艦體構造物略有差異,909級艦體中段兩層甲板並未連貫,僅由一高線傳遞甲板連接,故其2座單裝雄Ⅰ型飛彈發射器距Y砲位很近,4座CR-201干擾火箭發射器則分佈於其四週(兩座在原Mk 56雷達座檯上,兩座在第二桅桿基部)。908艦則有一貫通之2層甲板,單裝雄Ⅰ型飛彈發射器於第二桅桿基部,4座CR-201則在第一煙囪基部四週,由艦首至艦尾的側舷武裝分別為Mk 32魚雷發射器、40mm/L70快砲、雄風Ⅰ型飛彈、909艦則依序為40mm/L70快砲, Mk 32、CR-201及雄風Ⅰ型飛彈,二者極易識別,此外909艦的海欉樹飛彈係架於原76mm砲砲座上,故砲座基部有裝甲防護,908艦的海欉樹飛彈座則僅以欄桿圍繞而已。
   

   




台湾造舰能力厉害啊,都能造2000吨的舰船啊。还有导弹鱼雷啊,我们大陆不如你们啊。
PS:什么美国的破烂,一发C801的事情。
[em01][em01]
C701都够了
容兄,又发错地方了!!
这是海军的东西嘛!!
老舰啊!!!!!!![em01][em01][em01][em01]
这种铁壳子,人住在里面,在大陆,称为危房!!
简直就是老美的弗莱切现代改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