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新中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2:43


几年前本人在坛子里发了一个有关中运的帖子,手绘的,基本受了陕飞那个Y8-F600的影响。
近年来大运首飞,运9也作为特种平台也开始小批量生产,加上小飞猪那篇有关展望新中运的文章启发,萌生了下一代新中运的想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拍砖。

运8仿制自安12,按百度上的数据,别的没什么变化,空重由28吨增加到34吨,个人推测这可能有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不然照葫芦画瓢搞出来的东西没理由一下增重6吨,增加2--3吨是有可能的。
运8放在现在已经完全落伍了,但也不能强求一型50年前的装备能与时俱进到现在,更别说以后几十年。美国的C-130也是在不断的改进中,虽然也纯在货舱狭小,满载后航程不足等问题,但人家又C-17顶着,上面还有C-5撑腰,有些缺陷还算能够接受。
再来说运8与C-130的数据比较,空重都是34吨上下,最大起飞重量61吨VS71吨,载油量23吨VS28吨,最大载重都是20吨。发动机功率4250马力VS4460马力。可航程对比就显出差距了,转场5000公里VS7000公里,问题就出在最大起飞重量上,C-130可以多装10吨燃油。按说运8的发动机功率后来提升到4500马力,起飞重量不应该那么难看,结合载油量对比,我看问题出在机翼上,机翼的作用是提供升力并装载燃油,可与运8的翼展比130要小2米,厚度也要薄一些,提供升力的能力自然也就要差一些,另外安12源自民用的安10,与纯种的130比起来,增升效果肯定有差距。
机身设计方面,运8和C-130都是采用了直径4米的纯圆机身,为了保证3米以上的地板宽度,就只有牺牲货舱高度了,结果高度都只有2.4--2.7米。随着现代陆军作战装备尺寸越来越大,塞进去也越来越难,美国为130量身定做了施特莱克,中国可没这么干,削足适履的典故中国人还是很明白的。
还有就是起落架的设计,纯圆机身的缺点就是空间利用率地,运8为了利用上这一空间,把4轮小车式主起落架放在了地板底下的机身内,130的机身有一定的修型,加上2.7米的货舱高度,地板下已经没有空间放起落架了,于是在机身外搞了个鼓包,用来收容串列双轮主起落架。就设计而言,运8的4轮小车式肯定要比130的串列双轮要好,但130要是用双轮,鼓包就要增大,加上人家的轮胎牛叉,用了几十年也过来了。





接下来就是中运与大运的关系了
   小飞猪的文章中倾向于新中运做为大运的补充,建议采用大运一样的大尺寸货舱和2台同样型号的发动机,本人觉得这是重复建设,只会侵占大运的生产资源,造成大运数量不足。国家既然花大力气搞大运,肯定会形成规模效应来分摊研发成本,而不会像运8那样几十年只造出百十来架。大运的货舱高宽已经定在了4米上下,以后几十年也就这样了,不排除大运机群形成规模后搞个加大机身直径的改型,但这起码是10年后操心的事了。中运和大运用一样尺寸的货舱,多少有些浪费。还有我总觉得大中型运输机两台发动机不太保险。
    我的观点是,中运和大运应该分工合作,而不是有效补充。大运要是实在太贵,国家掏不出钱来多造,搞个简装版可以考虑,但国家现在缺钱吗?
   


   作为运8的后继型号,运9基本上就是旧瓶装新酒,没什么新,或者说进步有限,至少和几十年来的技术进步不相称。一直搞不明白陕飞为何还死抱着一个几十年前的老旧平台不放,而不顾陆军装备已经塞不进货舱的现实。运9作为特种机平台还算凑活,但也好不到哪去,货舱高度严重制约了设备的安装。我想技术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陕飞缺的是科研经费和军方的具体需求标准。
    由于运8、9的货舱制约,陆军的装备大都以能塞进伊尔76的货舱为标准来设计了,新型的8*8轮式步战车家族就能轻松的开进伊尔76的货舱。这个车族有步战车,122自行榴弹炮,35自行高炮,105突击炮,侦察车,指挥车,通信车,救护车,抢修车,工程车等多种车型,除了自行高炮和通信车可能超高外,其他的都能开进伊尔76。作为快反部队的主力装备,8轮步战车家族的地位将会显著提升。有了伊尔76运装备,运8基本上只有空投伞兵的活可干了,运8能装载82名伞兵,伊尔76可以运120人,3架能干2架的活。
   本人设想的新中运,是运8,9的后继型号,直接用来替换前两者,并可用作新型中型特种平台。具体性能指标是达到C-130J-30的水平,并预留充足的升级能力。别看陕飞成天喊运9达到了130的水平并有部分指标超越之,但实际性能陕飞自己心里有数,真要是有那么牛叉,空军早就大量装备了,根本用不着做广告自卖自夸。
   新中运的任务主要是运载09式8轮步战车族和伞兵,最好能运输陆航的直升机。09式步战车的战斗全重21吨,100名左右的伞兵全重12吨,2架直20的重量大约20吨,新中运的最大载重选定在22吨是比较合理的,运载100名伞兵/12吨时可以满油。再就是油量选定了,130的载有量28吨,机翼中是20吨,外挂8吨。运8机翼中16吨,机身内7吨。考虑到运8航程难看,新中运的载油量应不少于28吨,最好能都装在机翼内,当然机身内也可以装油。为了降落安全,那就要先行消耗机身燃油了。
   中国陆军未来的几个可能的主战场,一是台海,二是朝鲜,三是越南,四是缅甸,五是中亚。前三者距离较近,重点考虑后两者的战场环境。成都军区的兵力集结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到达缅甸曼德勒的空中航程分别是1250公里,1350公里,1200公里,800公里。要是以昆明为前出基地,以1400公里为半径,基本上可以覆盖缅甸全境(除了那细长的南部)。兰州军区以乌鲁木齐为出发地,1400公里半径可以到达喀什,和田,并越过阿拉山口到达中亚。因此新中运的航程要求就是搭载22吨载荷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能到达1500公里以外,C-130J也就是这个水平。搭载12吨载荷时到达1500公里外能够不加油返回。这个航程足够空降兵从武汉,开封等地出发覆盖台湾全境了。至于转场航程就不是我关心的事情了。

     货舱尺寸选定和伊尔76相同的宽3.4米,高3.45米,为的是能衔接好新旧装备。这个尺寸对中运来说也完全够用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伊尔76诟病的就是货舱不能装坦克,这对中运不是问题,中运根本就不考虑装坦克。再就是直升机,80年代运8C为了装黑鹰,把后段的货舱高度提升到了2.6米,3.45米的高度运和黑鹰相仿的直20简直一点问题都没有,需要考虑的是运一架还是运两架。还有武直10,这东西高度3.85米,拆掉旋翼和尾桨,加上起落架下蹲,高度为什么大问题,但因为整体较高,进出货舱可能要受到货舱门尺寸的限制。要是新中运装不了武直10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快反部队还有坦克,155自行榴弹炮等装备都需要大运来装,武直10完全可以由大运来运输。还有一个就是直9和武直19,尺寸较小,装进货舱也没有问题。
     现代运输机完全围绕货舱来设计,货舱尺寸选定后便要确定机身截面,伊尔76设计年代较早,且是重型运输机,纯圆机身直径达到4.8米。考虑到技术进步和中运机身强度要低于大运的实际,选定4.7米的机身直径是合适的。现代运输机的机身截面都经过修型,或梨型或鸭蛋型,为的都是以最小的截面获取最大的货舱尺寸。本人经过修型最终形成了一个高4.3米,宽4.3米的近似圆形的截面。相对于运8的4米直径,增加约10%,周长增加约1.25米。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加工生产。货舱长度取16米,为的是可以装载运20,并可以装载96名伞兵。运8的货舱长度13.5米,但前面有个2.6米的气密押运舱,运8C货舱完全气密后便可以取消押运舱,货舱长度便达到16米。机身长度方面,基本维持运8的34米上下的水平,为的是可以沿用现有的厂房等生产设施。
     机翼肯定是要增大面积的,运8比C-130差劲问题主要就出在机翼上,翼展要拓宽到40米以上,宽度厚度都要增加。本人不知超临界机翼在涡桨中运上有没有价值,如果有,那肯定是要上超临界机翼的,这方面技术上完全不存在问题。至于增升方面本人不太懂,但增升效果肯定会好过运8.翼面积要达到或超过C-130的160平方米的水平。考虑到运8的水平尾翼可能会影响大件进出货舱,本案采用高平尾,可以避开螺旋桨强大的尾流。

     重量方面  由于机身直径增大,机翼面积增大,重量肯定会增加,但几十年来材料方面的进步和高效的受力计算方法还有复合材料的大面积运用,加上运8比安12多出来的那几吨重量,渴望维持在运8的34吨左右的重量,本案取空重35吨。最大起飞重量方面,C-130J达到了71吨,超载起飞重量可以达到79吨,但这样肯定会付出起飞距离增加的代价,但这个代价通常是值得的。前述的运载12吨载重时要满油起飞,35+12+28=75吨,设定该最大重量时起飞距离1300米,航程3400公里。搭载22吨载荷时载油18吨,航程1800公里。现有的机场中跑道最短的二级机场也有2200米,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如果航程不够用,还有空中加油一途。地面上装载最大载荷,加少量的燃油起飞,然后空中加油填满油箱。
   
     发动机方面  WJ-6B的起飞功率5100马力,大于C-130J的4660马力,只要各方面匹配的好,是完全够用的。后继型号最好能增加到5500马力,重点是要降低油耗和提高可靠性。
     
     起落架方面   沿用运8现有的起落架和轮胎,收放方式有改变。当然要加强结构和轮胎的承载性能。前起落架为并列双轮,向前收起。主起落架为4轮小车式,往上提收至机身外的整流罩内。整流罩尺寸大于运8,会增加飞行阻力。但综合各项考虑,付出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航电方面    这个算是最不需要操心的。

     新中运一个团装备18架飞机,空运2050名步兵或1720名伞兵,基本可以一次投送一个团的战斗人员。




  技术参数
   
       乘员                         3人
       载员                         步兵114人/伞兵96人
       翼展                         40.6米
       机长                         33.1米
       机高                         11.4米
      翼面积                     163平方米
      主轮距                       5.5米
      前主轮距                  14.3米
       货舱                   16*3.4*3.45米
       空重                         34900公斤
       载重                         22000公斤
      载油量                      282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           725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75200公斤
      最大着陆重量           66000公斤
      发动机                      4台WJ-6B涡桨发动机*5100马力
      最大/巡航速度           640/585 公里/小时
      航程                          载重22吨           1800公里
                                       载重12吨           3400公里
      升限                         10800米
      起飞跑道                   1300米
      降落跑道                     900米
     
      


几年前本人在坛子里发了一个有关中运的帖子,手绘的,基本受了陕飞那个Y8-F600的影响。
近年来大运首飞,运9也作为特种平台也开始小批量生产,加上小飞猪那篇有关展望新中运的文章启发,萌生了下一代新中运的想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拍砖。

运8仿制自安12,按百度上的数据,别的没什么变化,空重由28吨增加到34吨,个人推测这可能有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不然照葫芦画瓢搞出来的东西没理由一下增重6吨,增加2--3吨是有可能的。
运8放在现在已经完全落伍了,但也不能强求一型50年前的装备能与时俱进到现在,更别说以后几十年。美国的C-130也是在不断的改进中,虽然也纯在货舱狭小,满载后航程不足等问题,但人家又C-17顶着,上面还有C-5撑腰,有些缺陷还算能够接受。
再来说运8与C-130的数据比较,空重都是34吨上下,最大起飞重量61吨VS71吨,载油量23吨VS28吨,最大载重都是20吨。发动机功率4250马力VS4460马力。可航程对比就显出差距了,转场5000公里VS7000公里,问题就出在最大起飞重量上,C-130可以多装10吨燃油。按说运8的发动机功率后来提升到4500马力,起飞重量不应该那么难看,结合载油量对比,我看问题出在机翼上,机翼的作用是提供升力并装载燃油,可与运8的翼展比130要小2米,厚度也要薄一些,提供升力的能力自然也就要差一些,另外安12源自民用的安10,与纯种的130比起来,增升效果肯定有差距。
机身设计方面,运8和C-130都是采用了直径4米的纯圆机身,为了保证3米以上的地板宽度,就只有牺牲货舱高度了,结果高度都只有2.4--2.7米。随着现代陆军作战装备尺寸越来越大,塞进去也越来越难,美国为130量身定做了施特莱克,中国可没这么干,削足适履的典故中国人还是很明白的。
还有就是起落架的设计,纯圆机身的缺点就是空间利用率地,运8为了利用上这一空间,把4轮小车式主起落架放在了地板底下的机身内,130的机身有一定的修型,加上2.7米的货舱高度,地板下已经没有空间放起落架了,于是在机身外搞了个鼓包,用来收容串列双轮主起落架。就设计而言,运8的4轮小车式肯定要比130的串列双轮要好,但130要是用双轮,鼓包就要增大,加上人家的轮胎牛叉,用了几十年也过来了。





接下来就是中运与大运的关系了
   小飞猪的文章中倾向于新中运做为大运的补充,建议采用大运一样的大尺寸货舱和2台同样型号的发动机,本人觉得这是重复建设,只会侵占大运的生产资源,造成大运数量不足。国家既然花大力气搞大运,肯定会形成规模效应来分摊研发成本,而不会像运8那样几十年只造出百十来架。大运的货舱高宽已经定在了4米上下,以后几十年也就这样了,不排除大运机群形成规模后搞个加大机身直径的改型,但这起码是10年后操心的事了。中运和大运用一样尺寸的货舱,多少有些浪费。还有我总觉得大中型运输机两台发动机不太保险。
    我的观点是,中运和大运应该分工合作,而不是有效补充。大运要是实在太贵,国家掏不出钱来多造,搞个简装版可以考虑,但国家现在缺钱吗?
   


   作为运8的后继型号,运9基本上就是旧瓶装新酒,没什么新,或者说进步有限,至少和几十年来的技术进步不相称。一直搞不明白陕飞为何还死抱着一个几十年前的老旧平台不放,而不顾陆军装备已经塞不进货舱的现实。运9作为特种机平台还算凑活,但也好不到哪去,货舱高度严重制约了设备的安装。我想技术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陕飞缺的是科研经费和军方的具体需求标准。
    由于运8、9的货舱制约,陆军的装备大都以能塞进伊尔76的货舱为标准来设计了,新型的8*8轮式步战车家族就能轻松的开进伊尔76的货舱。这个车族有步战车,122自行榴弹炮,35自行高炮,105突击炮,侦察车,指挥车,通信车,救护车,抢修车,工程车等多种车型,除了自行高炮和通信车可能超高外,其他的都能开进伊尔76。作为快反部队的主力装备,8轮步战车家族的地位将会显著提升。有了伊尔76运装备,运8基本上只有空投伞兵的活可干了,运8能装载82名伞兵,伊尔76可以运120人,3架能干2架的活。
   本人设想的新中运,是运8,9的后继型号,直接用来替换前两者,并可用作新型中型特种平台。具体性能指标是达到C-130J-30的水平,并预留充足的升级能力。别看陕飞成天喊运9达到了130的水平并有部分指标超越之,但实际性能陕飞自己心里有数,真要是有那么牛叉,空军早就大量装备了,根本用不着做广告自卖自夸。
   新中运的任务主要是运载09式8轮步战车族和伞兵,最好能运输陆航的直升机。09式步战车的战斗全重21吨,100名左右的伞兵全重12吨,2架直20的重量大约20吨,新中运的最大载重选定在22吨是比较合理的,运载100名伞兵/12吨时可以满油。再就是油量选定了,130的载有量28吨,机翼中是20吨,外挂8吨。运8机翼中16吨,机身内7吨。考虑到运8航程难看,新中运的载油量应不少于28吨,最好能都装在机翼内,当然机身内也可以装油。为了降落安全,那就要先行消耗机身燃油了。
   中国陆军未来的几个可能的主战场,一是台海,二是朝鲜,三是越南,四是缅甸,五是中亚。前三者距离较近,重点考虑后两者的战场环境。成都军区的兵力集结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到达缅甸曼德勒的空中航程分别是1250公里,1350公里,1200公里,800公里。要是以昆明为前出基地,以1400公里为半径,基本上可以覆盖缅甸全境(除了那细长的南部)。兰州军区以乌鲁木齐为出发地,1400公里半径可以到达喀什,和田,并越过阿拉山口到达中亚。因此新中运的航程要求就是搭载22吨载荷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能到达1500公里以外,C-130J也就是这个水平。搭载12吨载荷时到达1500公里外能够不加油返回。这个航程足够空降兵从武汉,开封等地出发覆盖台湾全境了。至于转场航程就不是我关心的事情了。

     货舱尺寸选定和伊尔76相同的宽3.4米,高3.45米,为的是能衔接好新旧装备。这个尺寸对中运来说也完全够用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伊尔76诟病的就是货舱不能装坦克,这对中运不是问题,中运根本就不考虑装坦克。再就是直升机,80年代运8C为了装黑鹰,把后段的货舱高度提升到了2.6米,3.45米的高度运和黑鹰相仿的直20简直一点问题都没有,需要考虑的是运一架还是运两架。还有武直10,这东西高度3.85米,拆掉旋翼和尾桨,加上起落架下蹲,高度为什么大问题,但因为整体较高,进出货舱可能要受到货舱门尺寸的限制。要是新中运装不了武直10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快反部队还有坦克,155自行榴弹炮等装备都需要大运来装,武直10完全可以由大运来运输。还有一个就是直9和武直19,尺寸较小,装进货舱也没有问题。
     现代运输机完全围绕货舱来设计,货舱尺寸选定后便要确定机身截面,伊尔76设计年代较早,且是重型运输机,纯圆机身直径达到4.8米。考虑到技术进步和中运机身强度要低于大运的实际,选定4.7米的机身直径是合适的。现代运输机的机身截面都经过修型,或梨型或鸭蛋型,为的都是以最小的截面获取最大的货舱尺寸。本人经过修型最终形成了一个高4.3米,宽4.3米的近似圆形的截面。相对于运8的4米直径,增加约10%,周长增加约1.25米。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加工生产。货舱长度取16米,为的是可以装载运20,并可以装载96名伞兵。运8的货舱长度13.5米,但前面有个2.6米的气密押运舱,运8C货舱完全气密后便可以取消押运舱,货舱长度便达到16米。机身长度方面,基本维持运8的34米上下的水平,为的是可以沿用现有的厂房等生产设施。
     机翼肯定是要增大面积的,运8比C-130差劲问题主要就出在机翼上,翼展要拓宽到40米以上,宽度厚度都要增加。本人不知超临界机翼在涡桨中运上有没有价值,如果有,那肯定是要上超临界机翼的,这方面技术上完全不存在问题。至于增升方面本人不太懂,但增升效果肯定会好过运8.翼面积要达到或超过C-130的160平方米的水平。考虑到运8的水平尾翼可能会影响大件进出货舱,本案采用高平尾,可以避开螺旋桨强大的尾流。

     重量方面  由于机身直径增大,机翼面积增大,重量肯定会增加,但几十年来材料方面的进步和高效的受力计算方法还有复合材料的大面积运用,加上运8比安12多出来的那几吨重量,渴望维持在运8的34吨左右的重量,本案取空重35吨。最大起飞重量方面,C-130J达到了71吨,超载起飞重量可以达到79吨,但这样肯定会付出起飞距离增加的代价,但这个代价通常是值得的。前述的运载12吨载重时要满油起飞,35+12+28=75吨,设定该最大重量时起飞距离1300米,航程3400公里。搭载22吨载荷时载油18吨,航程1800公里。现有的机场中跑道最短的二级机场也有2200米,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如果航程不够用,还有空中加油一途。地面上装载最大载荷,加少量的燃油起飞,然后空中加油填满油箱。
   
     发动机方面  WJ-6B的起飞功率5100马力,大于C-130J的4660马力,只要各方面匹配的好,是完全够用的。后继型号最好能增加到5500马力,重点是要降低油耗和提高可靠性。
     
     起落架方面   沿用运8现有的起落架和轮胎,收放方式有改变。当然要加强结构和轮胎的承载性能。前起落架为并列双轮,向前收起。主起落架为4轮小车式,往上提收至机身外的整流罩内。整流罩尺寸大于运8,会增加飞行阻力。但综合各项考虑,付出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航电方面    这个算是最不需要操心的。

     新中运一个团装备18架飞机,空运2050名步兵或1720名伞兵,基本可以一次投送一个团的战斗人员。




  技术参数
   
       乘员                         3人
       载员                         步兵114人/伞兵96人
       翼展                         40.6米
       机长                         33.1米
       机高                         11.4米
      翼面积                     163平方米
      主轮距                       5.5米
      前主轮距                  14.3米
       货舱                   16*3.4*3.45米
       空重                         34900公斤
       载重                         22000公斤
      载油量                      282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           725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75200公斤
      最大着陆重量           66000公斤
      发动机                      4台WJ-6B涡桨发动机*5100马力
      最大/巡航速度           640/585 公里/小时
      航程                          载重22吨           1800公里
                                       载重12吨           3400公里
      升限                         10800米
      起飞跑道                   1300米
      降落跑道                     900米
     
      
那就把安70 全部买来  省事
飞呀特 发表于 2014-8-29 21:06
那就把安70 全部买来  省事
哈哈,这不就是公开宣布,中国人若木有干爹,就搞不出来东西嘛。
安70 +1

安70 +1


3d578a2707bdc65de3d560609376af0b.jpg

5652ce357a85979489e8e3b70b95dcbc.jpg

f8942f51ce2fca0b1d8235ecfb1a7bc4.jpg

8f30a0049a9858f0267d4d6138c46aca.jpg

3d578a2707bdc65de3d560609376af0b.jpg

5652ce357a85979489e8e3b70b95dcbc.jpg

f8942f51ce2fca0b1d8235ecfb1a7bc4.jpg

8f30a0049a9858f0267d4d6138c46aca.jpg
还不如引进安70呢,它原本就是取代安12的
大运加粗机身对飞行性能影响极大,目前有加长机身方案没加粗机身方案,这是由八股证实的。中运采用鼓包收起落架也会增加飞行阻力,对飞行性能有影响。C-130用鼓包是因为发动机给力,不在乎那点阻力。说到底还是发动机问题。
那还不如引进安70,不过我们的安124也要配套搞出来形成轻重搭配体系
影身 高速 机动灵活的多用途运输机 有木有
直接山寨an-70多好,实在不行山寨英国半个世纪前的SC-5贝尔法斯特
据说有一个双喷气方案
atvbtvyhz 发表于 2014-8-29 21:39
大运加粗机身对飞行性能影响极大,目前有加长机身方案没加粗机身方案,这是由八股证实的。中运采用鼓包收起 ...
Y-9已经略加长了。。
号角 发表于 2014-8-29 22:33
据说有一个双喷气方案
那是个小东东,并且早已被K掉。。
bbsyh 发表于 2014-8-29 22:13
直接山寨an-70多好,实在不行山寨英国半个世纪前的SC-5贝尔法斯特
大运就是在安70的基础上搞的,要是山寨an70,那不是要挤占大运的地盘
类似这货还是蛮帅的
有意思,不过四发比两发更受欢迎
LZ想法跟偶一样,新中运就该与时俱进搞个新的,Y9那货实在没啥潜力了,An70就是鸡肋的命,高不成低不就的,新中运应比它小才能跟大运衔接..
发动机是关键,别忘了陕飞曾经的运八-X,也是配置了一个国内不曾有的大功率涡浆
LZ的意思不就是AN70吗?符合所有要求啊,再不行,找法国人,搞点A400M的资料
anyohmeg 发表于 2014-8-29 21:16
哈哈,这不就是公开宣布,中国人若木有干爹,就搞不出来东西嘛。
不能简单这样理解.
一,兔子已经从Y20的设计制造中,借入了二毛的外脑,学到了大量的东西,这是很宝贵的财富.
二,从空军的运力建设来看,支持一下二毛资金,把安70收个尾,可以占点股份,另外再买个三五十架,完全可以要求转让全套技术,在国际军火贸易中,购入一定的产品后现转让技术,是通行做法.二毛也完全可以接受.中国没有干爹,完全可以搞得出新东西,但是,直接购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购入技术,更好,重新设计一款飞机,没有个七八上十年,搞不定,难到这七八上十年,空军运力建设就停止?这不可能.
三,连二毛的178也一起购入,才是正解.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产能!!!
有空余产能和好产品好技术的,目前来看,只有二毛.
大毛的476,年产有多少呢?估计就十来架,供大毛换装都不够啊.
双喷气中运用途大一些,A321大小,可以改成反潜机预警机加油机。
简单,Y20改改就成。
撸主的意思就是76机身横截面尺寸的70呗
如果搞新中运,与其老平台改进或者新研发,还真不如买安70
乌克兰方一直也很有兴趣
运20是AN70-600改,中运还用讨论?
个人觉得航程的问题的话,没必要死掐内油,可以像C130一样在翼下加挂副油箱,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2009071202045898.jpg
3b87e950352ac65c47125ba7faf2b21192138aca.jpg
atvbtvyhz 发表于 2014-8-29 21:39
大运加粗机身对飞行性能影响极大,目前有加长机身方案没加粗机身方案,这是由八股证实的。中运采用鼓包收起 ...
又说到发动机,但问题是发动机能换,机体不能随时更改啊!
中国除了进攻日本或者藏南,短期内用不到高航程的运输机,稍微以航程换空间,等发动机上去了,航程也就上去了。
发动机是关键,别忘了陕飞曾经的运八-X,也是配置了一个国内不曾有的大功率涡浆
我的这东西不需要升级发动机功率,而且功率和起飞重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的想法是一切立足现有的生产设施和厂房。
LZ的意思不就是AN70吗?符合所有要求啊,再不行,找法国人,搞点A400M的资料
兔子还想买C17呢,可人家卖三哥都不卖给你。

gangc001 发表于 2014-8-29 23:37
不能简单这样理解.
一,兔子已经从Y20的设计制造中,借入了二毛的外脑,学到了大量的东西,这是很宝贵的财富 ...


你也知道毛子产能有问题,二毛家现在那个乱象没个三五年平熄不下来。安局折腾个三五架安70没问题,大批量买鬼知道能不能玩的转。还有就是安70上面好多东西都是毛子的,安局能不能理顺供货渠道也还两说。
gangc001 发表于 2014-8-29 23:37
不能简单这样理解.
一,兔子已经从Y20的设计制造中,借入了二毛的外脑,学到了大量的东西,这是很宝贵的财富 ...


你也知道毛子产能有问题,二毛家现在那个乱象没个三五年平熄不下来。安局折腾个三五架安70没问题,大批量买鬼知道能不能玩的转。还有就是安70上面好多东西都是毛子的,安局能不能理顺供货渠道也还两说。
直接造个鳖版A400M得了,最大载重40吨,重型步战都能运。
如果搞新中运,与其老平台改进或者新研发,还真不如买安70
乌克兰方一直也很有兴趣
一型主力装备完全靠买,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大运都上天了,搞个运8升级版会很难吗?
撸主的意思就是76机身横截面尺寸的70呗
是加大截面的运9,机身机翼尾翼重造,发动机,起落架和机内设备沿用。同时尺寸变化不大,立足陕飞目前的基础设施生产。
直接造个鳖版A400M得了,最大载重40吨,重型步战都能运。
你搞下搞得清什么叫一级体制什么叫二级体制?
支持楼主,这些装备中国买不到的,二毛已正在死亡,买二毛的东西,几架可能成,批量的就算了,大毛军队都再等运输机,我国就算能交易成功,那得等到什么时候,不如自己造
你搞下搞得清什么叫一级体制什么叫二级体制?
二级体制战术运输机载重35吨左右并不离谱
我的这东西不需要升级发动机功率,而且功率和起飞重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的想法是一切立足现有的生产设施 ...
前面已经有人说了,加粗机身就会增加阻力,以前的运八-X设计马力6500,高度也仅比运八略高一点达到了2.7米,你这个加高到了3米多,既不增加功率又要又要提高载重,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
一型主力装备完全靠买,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大运都上天了,搞个运8升级版会很难吗?
集中搞大运的人力物力财力给陕飞一定能搞出来
运9确实不能满足我国未来中运的需求了,开发一种新中型运输机非常有必要,各项指标也要达到当今先进水平。希望早日实现
运九为何还不见大批量列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