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身份认同”角度下的新疆问题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2:35
    先说“身份认同”这个概念吧。身份认同(identity)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像大家听过的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就属于这个范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是谁”。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是 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在不同的情境下,各个层面的认同会有不同的优先等级,简称“强度”。而且,在同一情境下,身份认同会随着互动对象而改变。比如,我出生在成都,那我的身份里面就具有成都人,四川人,中国人,东方人,地球人这几个层面,那么,当面对省内其他地方的人的时候,我的身份认同里面强度最大的就是成都人,这时候按照认同强度排列的话,就是成都人>四川人>中国人>东方人>人类。而当我面对全国其他省市的人的时候,就是四川人的强度最大(当然也有例外,特别是面对某直辖市的时候)。而当我出国了,面对洋大人的时候,认同强度最大的就是中国人,其次是东方人。同样在国外,比如我遇见了本子,那么这时候在我和他交往的过程中,强度排序就是东方人>中国人>四川人>成都人。一个人有很多身份,当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如果没有仇恨的话。。。我上面举得本子的例子可能有些人有看法),人们是倾向于把最相近的身份调出来,再进行互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身份认同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化习俗,也可以是历史地域,还可以是经济、婚姻、学校等等乱七八糟的。

    拿最近比较火的新疆话题来说。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对中国的认同是割裂开的。首先是因为文化和宗教,以及民族和地域问题。文化和宗教,西域信的是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文化和内地的汉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吃猪肉的问题,面对极端一点的,简直就是仇恨的感脚啊。同样,由于地域原因,新疆各民族在面对从全国各地进疆的汉人的时候,心里面的认同也是,“我是新疆人”。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某些人,对这个国家,对汉族,其认同强度是较低的。他们首先认同的是本民族,然后是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人,就算都信教,不同教派之间的认同也不一样,比如什么什叶派逊尼派。所以,在新疆,特别是南疆这些比较封闭,对外交流较少的地区,人们对中国的认同是排在后面的。所以为什么习老大最近说什么不能制造断层线呢,就是这个原因,真的形成了的话,就意味着边疆地区(西藏新疆台湾等等)和内地的隔离,再要保持统一就麻烦了。比如苏格兰和爱尔兰也是,苏格兰是凯尔特人的后裔,英格兰是日耳曼部落的后裔,本身就不一样,所以老是闹独立,而爱尔兰则是因为爱尔兰信传统天主教,英格兰信英国国教(天主教变种,属新教)。自身的文化和宗教都不认同,而且又不在一个地区,不闹独立才怪。但是根据身份认同根据情境变化的原理,单个的“不同身份者”在另一个地区里面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比较听话的。

    所以,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局面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改变新疆地区民众的身份认同。具体的可以有通过教育(这是国家一直在做的),通过控制宗教(这个国家也有在做,比如成立伊斯兰教协会,任命阿訇伊玛目等等,但是宗教传播由其隐蔽性,不易掌控,所以最近一些伊斯兰原教旨教派传播得比较快。),通过移民(分双边移民和单边移民,还分强制和鼓励)等等。移民其实是一个比较立竿见影的选项,但是不推荐,为什么?因为身份认同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当年日本人说,哎呀,我们都是东亚人,我们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吧。结果呢?强制内地移民实边或者把那边的人移进来都会导致反弹,弄不好还会出乱子。所以只能说是加强交流,让双方的身份认同逐渐趋同化。这也是为什么胡总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以及一直以来不遗余力地扩大和巩固双边交流,哪怕倒贴都无所谓的原因。因为这才是和平统一的最优选项,只是时间比较长而已。只有身份认同达到同一水平了,才会消除隔阂,实现真正的稳定。

   说句题外话,推荐大家看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此书94、95年左右出版, 准确预言了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以及乌克兰的分裂。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的一些民族问题也有启发,其中引用另一个文化学家的观点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一个国家的文明”。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为什么能够屹立几千年而不倒,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有莫大关系。再说句由此引伸出去的题外话,作为四川人,粽子是腊肉的咸粽子也好,还是蘸糖的白粽子也好,都好吃,不过煎蛋嘛,肯定是要放盐的啊!!!!

   原谅我最近看球神志不清,说话有些乱。

   

        先说“身份认同”这个概念吧。身份认同(identity)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像大家听过的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就属于这个范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是谁”。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是 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在不同的情境下,各个层面的认同会有不同的优先等级,简称“强度”。而且,在同一情境下,身份认同会随着互动对象而改变。比如,我出生在成都,那我的身份里面就具有成都人,四川人,中国人,东方人,地球人这几个层面,那么,当面对省内其他地方的人的时候,我的身份认同里面强度最大的就是成都人,这时候按照认同强度排列的话,就是成都人>四川人>中国人>东方人>人类。而当我面对全国其他省市的人的时候,就是四川人的强度最大(当然也有例外,特别是面对某直辖市的时候)。而当我出国了,面对洋大人的时候,认同强度最大的就是中国人,其次是东方人。同样在国外,比如我遇见了本子,那么这时候在我和他交往的过程中,强度排序就是东方人>中国人>四川人>成都人。一个人有很多身份,当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如果没有仇恨的话。。。我上面举得本子的例子可能有些人有看法),人们是倾向于把最相近的身份调出来,再进行互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身份认同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化习俗,也可以是历史地域,还可以是经济、婚姻、学校等等乱七八糟的。

    拿最近比较火的新疆话题来说。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对中国的认同是割裂开的。首先是因为文化和宗教,以及民族和地域问题。文化和宗教,西域信的是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文化和内地的汉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吃猪肉的问题,面对极端一点的,简直就是仇恨的感脚啊。同样,由于地域原因,新疆各民族在面对从全国各地进疆的汉人的时候,心里面的认同也是,“我是新疆人”。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某些人,对这个国家,对汉族,其认同强度是较低的。他们首先认同的是本民族,然后是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人,就算都信教,不同教派之间的认同也不一样,比如什么什叶派逊尼派。所以,在新疆,特别是南疆这些比较封闭,对外交流较少的地区,人们对中国的认同是排在后面的。所以为什么习老大最近说什么不能制造断层线呢,就是这个原因,真的形成了的话,就意味着边疆地区(西藏新疆台湾等等)和内地的隔离,再要保持统一就麻烦了。比如苏格兰和爱尔兰也是,苏格兰是凯尔特人的后裔,英格兰是日耳曼部落的后裔,本身就不一样,所以老是闹独立,而爱尔兰则是因为爱尔兰信传统天主教,英格兰信英国国教(天主教变种,属新教)。自身的文化和宗教都不认同,而且又不在一个地区,不闹独立才怪。但是根据身份认同根据情境变化的原理,单个的“不同身份者”在另一个地区里面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比较听话的。

    所以,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局面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改变新疆地区民众的身份认同。具体的可以有通过教育(这是国家一直在做的),通过控制宗教(这个国家也有在做,比如成立伊斯兰教协会,任命阿訇伊玛目等等,但是宗教传播由其隐蔽性,不易掌控,所以最近一些伊斯兰原教旨教派传播得比较快。),通过移民(分双边移民和单边移民,还分强制和鼓励)等等。移民其实是一个比较立竿见影的选项,但是不推荐,为什么?因为身份认同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当年日本人说,哎呀,我们都是东亚人,我们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吧。结果呢?强制内地移民实边或者把那边的人移进来都会导致反弹,弄不好还会出乱子。所以只能说是加强交流,让双方的身份认同逐渐趋同化。这也是为什么胡总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以及一直以来不遗余力地扩大和巩固双边交流,哪怕倒贴都无所谓的原因。因为这才是和平统一的最优选项,只是时间比较长而已。只有身份认同达到同一水平了,才会消除隔阂,实现真正的稳定。

   说句题外话,推荐大家看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此书94、95年左右出版, 准确预言了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以及乌克兰的分裂。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的一些民族问题也有启发,其中引用另一个文化学家的观点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一个国家的文明”。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为什么能够屹立几千年而不倒,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有莫大关系。再说句由此引伸出去的题外话,作为四川人,粽子是腊肉的咸粽子也好,还是蘸糖的白粽子也好,都好吃,不过煎蛋嘛,肯定是要放盐的啊!!!!

   原谅我最近看球神志不清,说话有些乱。

   

   
煎蛋可以放醋,做个醋溜滑蛋,好吃得很,楼主可以试一试,虽然我是个咸党,但要吸收各种人类文明精华嘛。不过呢,饮食文化认同估计是最不靠谱的,海外就没有住在一起的东亚社区,中韩日越各自延续着国家之间的敌视,东方人认同一说,估计还要等三战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