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个问题,龙二代飞船有多重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07:43
似乎猎户座有25吨重,载人6~8,龙二代载人7人,但按猎鹰的载重,龙2应该不超过10吨重吧
似乎猎户座有25吨重,载人6~8,龙二代载人7人,但按猎鹰的载重,龙2应该不超过10吨重吧
根据逃逸推力倒推,DragonV2重量在8吨左右。


有人说猎鹰载重有18吨,对外宣传的13吨运力是保留了30%的运力的。

龙2重量应该在10吨左右。

也就是说,每次发射,就算用f9r,都有剩余运力。

有人说猎鹰载重有18吨,对外宣传的13吨运力是保留了30%的运力的。

龙2重量应该在10吨左右。

也就是说,每次发射,就算用f9r,都有剩余运力。
有人说猎鹰载重有18吨,对外宣传的13吨运力是保留了30%的运力的。

龙2重量应该在10吨左右。

龙2按7一级的逃逸推重比计算,最多8吨。
马一龙说龙2在载4人情况下可以捎带一吨加压货物和二吨不加压货物
逃逸为什么要那么大过载呢?载人飞船跟作战飞机的情况不一样。



逃逸为什么要那么大过载呢?载人飞船跟作战飞机的情况不一样。
不要大过载,加速上不去……加速度小于火箭加速度,还叫逃逸?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到足够的速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拉开尽量大的距离,逃逸了又有什么意义?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6-8 16:51
不要大过载,加速上不去……加速度小于火箭加速度,还叫逃逸?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到足够的速度,在尽量短的 ...

火箭大过载情况下,可以控制火箭的推力甚至关闭火箭发动机,而不是只在逃逸系统上下功夫。
火箭大过载情况下,可以控制火箭的推力甚至关闭火箭发动机,而不是只在逃逸系统上下功夫。
逃逸系统启动时火箭发动机都有可能炸了或者发生严重故障
火箭大过载情况下,可以控制火箭的推力甚至关闭火箭发动机,而不是只在逃逸系统上下功夫。
运载火箭最大过载一半3个G,不算大。
而且在储箱泄露、发动机燃烧室烧穿等等情况下,你火箭可控不可控都是个问题。逃逸系统是保命的,必须是个独立的闭环系统。
火箭大过载情况下,可以控制火箭的推力甚至关闭火箭发动机,而不是只在逃逸系统上下功夫。
参见逃逸塔唯一一次实战经历


自重6·325吨(带400加仑燃料)
  尺寸5.1*4m


自重6·325吨(带400加仑燃料)
  尺寸5.1*4m
号角 发表于 2014-6-8 18:10
自重6·325吨(带400加仑燃料)
  尺寸5.1*4m
这个数据很值得怀疑。

直径3.7m这个数据是没理由改的。
这个数据很值得怀疑。

直径3.7m这个数据是没理由改的。
长度7米多点,具体忘了
重量对头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6-8 16:36
龙2按7一级的逃逸推重比计算,最多8吨。
马一龙说龙2在载4人情况下可以捎带一吨加压货物和二吨不加压货 ...


这样解释挺合理:

如果逃逸不带trunk的话,逃逸质量不到7吨,加上trunk和非加压货物那就超过8吨。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6-8 16:36
龙2按7一级的逃逸推重比计算,最多8吨。
马一龙说龙2在载4人情况下可以捎带一吨加压货物和二吨不加压货 ...


这样解释挺合理:

如果逃逸不带trunk的话,逃逸质量不到7吨,加上trunk和非加压货物那就超过8吨。



这样解释挺合理:

如果逃逸不带trunk的话,逃逸质量可能不到7吨。

逃逸一直带着货舱,不过非加压货物不带着。
货舱的稳定翼面可缺不了,龙可不像CST100土豪的加大气层内专用RCS系统……
不是现在都不要逃逸系统了吗。
不是现在都不要逃逸系统了吗。
什么飞船没有逃逸系统?
除了航天飞机←_←
恩,准确的说,飞船(含人员、加压载荷)总重不超过8吨。算上非加压载荷(不一定每次都有),10吨左右。
raptorlead 发表于 2014-6-8 19:09
这样解释挺合理:

如果逃逸不带trunk的话,逃逸质量不到7吨,加上trunk和非加压货物那就超过8吨。
想不通为何要带trunk.
鬼眼老三 发表于 2014-6-9 11:53
想不通为何要带trunk.

楠宫萧的说法是要使用trunk上的稳定翼。

我也没搞明白trunk上搞那种稳定翼是什么目的。

raptorlead 发表于 2014-6-9 11:55
楠宫萧的说法是要使用trunk上的稳定翼。

我也没搞明白trunk上搞那种稳定翼是什么目的。


逃逸时的稳定翼面,和联盟/神舟的格栅翼一个作用。
因此trunk还增长了一部分,达到了5米(17英尺);1.0才2.8米。
raptorlead 发表于 2014-6-9 11:55
楠宫萧的说法是要使用trunk上的稳定翼。

我也没搞明白trunk上搞那种稳定翼是什么目的。


逃逸时的稳定翼面,和联盟/神舟的格栅翼一个作用。
因此trunk还增长了一部分,达到了5米(17英尺);1.0才2.8米。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6-9 11:59
逃逸时的稳定翼面,和联盟/神舟的格栅翼一个作用。
因此trunk还增长了一部分,达到了5米(17英尺);1 ...
对飞船是稳定作用,但对火箭是破坏稳定的作用。
对飞船是稳定作用,但对火箭是破坏稳定的作用。
其实很纳闷龙为什么不用格栅翼……逃逸时展开,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能马一龙对自己的飞控很有信心……
关于稳定翼在pusher LAS中的作用可以参考NASA的MLAS(Max launch aort system)
365584main_mlas-12_full.jpg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pusher LAS一定需要稳定翼,比如CST-100的abort motor安装位置更低却没有装稳定翼,不排除Dragon 2.0的稳定翼只是在max-Q abort test中使用,量产型是否安装稳定翼要视试验结果而定。
关于稳定翼在pusher LAS中的作用可以参考NASA的MLAS(Max launch aort system)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pu ...
CST100有专用大气层内RCS系统,由于推力较大,还负责轨道机动和离轨……
龙可就一套RCS,还有8台可以节流的逃逸发动机……

cmj9808 发表于 2014-6-9 12:29
关于稳定翼在pusher LAS中的作用可以参考NASA的MLAS(Max launch aort system)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pu ...


注意侧壁,整流罩内有两套RCS系统。一套大气层内用的,而且后向是三台并联(用于离轨和轨道机动,龙这个工作由逃逸发动机节流完成);另外一套较小,用于空间环境中使用。
龙的节重真喵的做到了极致,CST100内部空间、载人量、速度增量都与龙接近,可是结结实实的重了近一半……
cmj9808 发表于 2014-6-9 12:29
关于稳定翼在pusher LAS中的作用可以参考NASA的MLAS(Max launch aort system)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pu ...


注意侧壁,整流罩内有两套RCS系统。一套大气层内用的,而且后向是三台并联(用于离轨和轨道机动,龙这个工作由逃逸发动机节流完成);另外一套较小,用于空间环境中使用。
龙的节重真喵的做到了极致,CST100内部空间、载人量、速度增量都与龙接近,可是结结实实的重了近一半……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6-9 14:33
注意侧壁,整流罩内有两套RCS系统。一套大气层内用的,而且后向是三台并联(用于离轨和轨道机动,龙这 ...
其实Dragon 2.0的RCS也同样用于launch abort时的姿态控制,稳定翼只是起辅助作用。

Draco的推力是400 lbs,和CST-100的pitch/yaw/roll thruster的推力是同一级别。两者的区别在于Draco在节流状态下兼做轨道机动,而CST-100专门配备了一套小推力引擎用于轨道机动。另外,CST-100的返回舱直径比Dragon 2.0要大20%,这就意味着更大的重量。

CST_100_Wind_4.png


龙二的稳定翼恐怕还有加强筋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池板面积,后筒做得很长,可又要限制重量就不能做得很厚。近10吨的飞船,几个g过载下压力就是几十吨,这种薄皮长筒很容易失稳的,如果加几根纵梁刚性就好看多了。用手从顶上按易拉罐,一按就瘪,如果同样焊上几道稳定翼,按的手疼也未必能如愿。

如果选用格栅翼,不说控制复杂度,单结构强度上,那是一丁点贡献也没有,反倒增加应力集中点。

很多对空导弹也选用类似的弹身长条翼,据说也是为了一物两用。



龙二的稳定翼恐怕还有加强筋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池板面积,后筒做得很长,可又要限制重量就不能做得很厚。近10吨的飞船,几个g过载下压力就是几十吨,这种薄皮长筒很容易失稳的,如果加几根纵梁刚性就好看多了。用手从顶上按易拉罐,一按就瘪,如果同样焊上几道稳定翼,按的手疼也未必能如愿。

如果选用格栅翼,不说控制复杂度,单结构强度上,那是一丁点贡献也没有,反倒增加应力集中点。

很多对空导弹也选用类似的弹身长条翼,据说也是为了一物两用。

其实Dragon 2.0的RCS也同样用于launch abort时的姿态控制,稳定翼只是起辅助作用。

Draco的推力是400  ...
龙的RCS推力太小,调节轨迹可以,稳定姿态太困难。
另外CST100不是加了一套动力系统用于离轨,那套动力系统是大气层内RCS系统,一共四组,每组7台,前向两台后向三台,侧向各一台。
其实Dragon 2.0的RCS也同样用于launch abort时的姿态控制,稳定翼只是起辅助作用。

Draco的推力是400  ...
你的图比较老了,不过也很清晰啊。整流罩下部5个喷管,内部三个大的是大气层内RCS系统的,外部小的两个就是常规RCS。
整流罩侧面两个喷管也一样,较大的大气层内用,小的大气层外用。
trunk 对 逃逸本身完全没有贡献, superdraco 推力是可调足以控轨, RCS 用来控制roll rate 就够。Trunk 没有必要上翼, 逃逸也不必带trunk,  trunk的设计是烟幕。
关于稳定翼在pusher LAS中的作用可以参考NASA的MLAS(Max launch aort system)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代表pu ...
MLAS 是用固推而且安在 trunk 内, 尾翼有其作用。 与龙二设计没有可参考性。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4-6-9 15:10
龙二的稳定翼恐怕还有加强筋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池板面积,后筒做得很长,可又要限制重量就不能做得很厚。近 ...
说不通, 整支鹰9也没有加强筋, 龙内部有加强的处理, 就是要加强也没有必要上翼, 这只会使气动佈局更復杂.
PushLAS模式加稳定翼不是必须的,至少地面逃逸和高空逃逸是不需要的,基本只用在MaxQ这一段。个人觉得DragonV2的这个设计,是安全性与性能折中的考虑。何况加了也未必有多少负面影响,怎么设计还是要服从需求。没准几次测试下来,发现用不着,又去掉了也说不定。
另外,Trunk不一定只做非加压货仓,本质上也是个次级载荷整流罩。
F9v1.1复用一级后,运力仍有13吨,即便按ISS轨道运力也有11吨以上。也就是说除了DragonV2飞船本身的8吨,还有3吨以上富余的运力。以SpaceX的商业风格,多半是要搭载的。全部装Trunk里没必要(不是所有搭载都要去ISS)也不安全(对逃逸可能有影响)。次级载荷可以装在二级卫星支架上,Trunk在这时相当于一个前抛的整流罩,V2加长了Trunk增大空间没准也有这种考虑因素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