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不好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27:55
  

听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动漫嘉年华”极其火爆。
  据举办单位说,第一天排队买票的人竟然从军博售票处排到了世纪坛,只有北京人才知道这中间有多远的距离。6天时间,展会来了11.7万人,仅票房就赚了200多万元。
  这几天,军博对面的麦当劳,完全成了漫迷们的天下,孩子们捏着汉堡啃着辣鸡翅旁若无人大呼小叫谈论心中的偶像,交换刚买的漫画书,我只能在他们身边站着吃完自己的午餐。而展会上马荣成的《风云》中的人物使用的兵器,几百元的都已经脱销。
  这是一个令大部分成年人困惑的时代现象,“动漫”究竟是什么?很难说清楚,但绝对不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小人书”。我立刻给在国外的一个小朋友Z写信,告诉他,我想把这东西写得好玩些。
  他的回信令我惊愕:“也许只有你们这一代才会觉得动漫是个好玩的话题,因为你们从来不在意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只按照自己的意愿硬塞给我们一些东西,看到疯狂的漫迷你们只觉得好玩,却从未想过,你们给过我们什么!作为孩子,我们已经看着盗版日本动漫长大了,工作了或者出国了,而中国的动漫还是那个老样子,每当我看到这边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看自己喜欢的日本漫画,都为自己的过去感到心痛悲哀,那时候我们多可怜!在我们的后边,不知还有多少孩子在你们的打压下,继续东躲西藏地看盗版的日本动漫,知道这些后,你还会觉得好玩吗?”
  “我们这些画漫画的人,有几个没受日本漫画的影响?”
  6年前,我的一个朋友突发奇想,做个书吧,她的儿子Z力主我们做动漫书。于是,我就和他一起去买书。在一个书摊上,摊主打量了我半天,最后将梯子慢慢竖起爬上去,他小心地拉开头顶上的一块天花板,我探头一看,里面全是盗版日本漫画。
  没过多久,那个摊位被抄,Z打听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在位于中关村的一个小门脸前,眼看着工商将一摞摞的盗版日本漫画书装在大纸箱里,然后扔到车上。Z嘟囔:“完蛋,又损失了一个据点。”
  之后,Z出国了,我开始浏览他书柜里的盗版动漫,熟悉了那些被漫迷们传颂的名字,北条司、CLAMP、高桥留美子……知道了香港的黄玉郎、马荣成,内地的颜开、胡蓉。
  在这次展会上,我没有找到日本动漫,都是港台、韩国、内地的,而以内地的漫画家人气最旺,这让我有些吃惊,才几年时间,我们的漫画家竟积累了如此之高的人气。
  在现场动漫大师签名区,疯狂的漫迷围了好几层,根本挤不进去,兴奋的孩子们大都在20岁以下,以中学生为主。一些孩子还担心到了吃饭时间姚非拉就不签了。上午9时30分,我国新生代漫画家姚非拉在漫迷们的欢呼声中闪亮登场。这是个带眼镜的文静年轻人,他带来了自己的首部都市爱情剧———《80℃》。
  “既然是《80℃》的首发,那就请80号漫迷上台吧。”姚非拉平静地说。
  幸运降临在武汉理工大学大一学生朱晨钟的头上,而他竟是为此专程赶来的。他还得到一个机会,由他执笔为姚非拉现场勾勒一幅肖像,再由姚非拉亲自评点。朱晨钟激动得像中了头彩一样。
  我采访了几位漫画人,终于从动漫迷高涨的热情中走了出来,觉得这个话题确实不那么好玩了。
  姚非拉,30岁,是目前国内最受瞩目的新生代职业漫画人,英文名FLY,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上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开始在《北京卡通》杂志连载漫画《梦里人》,连载6年完毕,时间之长创我国漫画连载之最。1999年,他的《梦里人》被中央电视台动画部改编成电视动画片,现正制作中。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目前人气最高的青年漫画家,他的“启蒙教师”竟是日本漫画,“像《圣斗士》、《龙珠》,真正萌生画漫画的念头,则是看了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感觉简直太棒了。”
  后来我才知道,包括港台在内几乎所有的漫画家,他们的“启蒙教师”都是日本漫画,只不过内地漫画家看的是盗版而已。
  “日本漫画太丰富了,你很难和他们拉开差距,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风格。现在大家太学日本了,每个漫画家都有日本漫画的影子,即使是一向倡导原创漫画的《北京卡通》,多少也存在一些模仿日本卡通的痕迹。”姚非拉这样说。
  “我是看日本漫画长大的,受影响很深,田村由美、清水玲子等日本漫画家对我影响都很深。我最喜欢宫崎骏的作品,但我觉得我的作品比他的作品更有少女味。”内地青年漫画家林夕坦言。
  同为漫画家的林莹也表示:“说句实话,我们这些画漫画的人,有几个没受日本漫画的影响?我的漫画里肯定也有日本漫画的痕迹,只不过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进去。”
  国内最酷的新生代漫画家BENJAMIN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我以前就很喜欢模仿北条司,前期的东西就特别像他。形成自己的风格差不多用了6年。”谈起他比较欣赏的日本作者,他说:“比如宫崎峻的《风之谷》,那可是太棒了,比电影要好很多。高桥留美子也是,这位女性很厉害,她对生活的那种观察入微,能很轻松自在地表达出来,从中可以看到她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累。”
  赫赫有名的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在十三四岁时,也喜爱看日本漫画,“比如《先锋号》、《石头侠》,另外黄玉郎、上官小宝等人的作品我也喜欢,还受过日本的永安乔、池上辽一、松森正等人的影响”。
  日本的动漫,就相当于美国的好莱坞———这是所有动漫画家公认的事实。
  但是迄今为止,日本正式授权中国出版的漫画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中国正式引进并译制的动画片也屈指可数,因此在动漫行业中,盗版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很大一部分动漫爱好者只能一直靠盗版生存。据调查,90%以上的动漫爱好者获取国外动漫信息,阅读、观看国外动漫作品的渠道是非法出版物。
  姚非拉认为:“我总觉得咱们目前有话语权的群体,比如出版界和传媒圈,对商业漫画有很深的成见。他们瞧不起日本漫画,可他们到底了解多少?日本漫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金字塔,大量泛滥的是商业化生产的产品,可在塔尖上有最棒的艺术漫画。没有塔座就没有塔尖,这一点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没有商业高度怎么会有艺术高度?我们现在连块建塔的地皮都没有,而日本既有大量的商业大师,又有宫崎峻。”
  “青少年阅读漫画的量非常大,阅读对象大都是盗版,市场上没有正规的、商业的、批量生产的主流漫画,只有主流产品通行无阻,才能叫成熟的市场。我们的社会没有为青少年生产商业漫画产品,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迟早要在经济上吃亏。这就像流行音乐一样,一个国家可以不重视原创吗?”
  姚非拉还声称:“无论是从创作还是阅读来说,现在都是青少年漫画景况最恶劣的时期,大家都在等待链条转动起来,可是没有发动机。”
  三年前,有网站推出内地漫画人的13三种就职机会,其中就有D版(盗版)漫画书商。没有正版,盗版起到了支撑中国漫画市场的“大任”。
  姚非拉深有感触地谈到在日本参加的漫画活动:“我们在国内搞漫画活动都是年轻人,很青春很热血,去的地方也是麦当劳,或者找个很小的漫画吧,很无产者的感觉,因为漫画在我们这里是孩子们玩的东西,是一种很另类的爱好。而在日本完全不同,他们的漫画活动非常正规,非常严肃,大家穿着燕尾服,开着冷餐会,非常庄重、正式,感觉像我们的部长厅长会议一样,在那里漫画和文学一样,是一种很严肃的艺术,那种气氛让我们很不习惯。”
  因此对于签名会上的轰动,姚非拉一直很清醒:“国产新漫画刚出来的时候,读者会觉得很新鲜,所以很容易受到吹捧。一旦读者冷静下来,自觉不自觉地与国外优秀漫画对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态度上就会由热到冷。”
  动漫帝国竟源自《铁扇公主》
  1943年,一个日本孩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中国的动画片,深受触动,决心创作出日本的动画世界,于是,历史的一页揭开了。这个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手治虫———铁臂阿童木之父。而他看的动画,就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这位公主影响了一个庞大动画帝国的诞生。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播映的动画片中,约有六成多是日本制作的,占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在东南亚经济危机时期,日本和韩国是凭着动漫和游戏,走上复兴之路的。除了动漫本身外,在日本,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目前日本国内与动漫角色有关的商品销售额每年高达两万亿日元左右。
  日本漫画连载刊物多达数十种,《少年JUMP》月发行量达700万册,相当于中国全国所有动漫类杂志年发行量的总和;日本的动漫制作公司有430家,其中359家(约占83%)集中在日本首都东京,仅东京电视台一家,每周的动画片放映长度就达200分钟以上,每一季还有动画电影新片上映。
  日本动漫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进军海外,在美国和亚洲人气都很旺,一些作品在欧洲也引起了轰动。上世纪9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日本动漫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争相购买日本动画片的电影改编版权,日本动漫产业的出口额急剧扩大。《宠物小精灵》系列在全球45个国家公开播映,为日本带来了380亿日元的收入,约为日本本土的两倍。仅动漫电影、电视的制作销售额这一项,在2002年就达到了约1860亿日元,目前,作为数字内容产业,日本的动漫与游戏已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公映之后,迅速成为全球性话题,更早的同样主题的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连美国的沃卓斯基兄弟也承认,“黑客”系列的灵感来自像日本的这个系列动画。《黑客帝国》在若干想法上,套用的都是日本这个动画的情节,甚至连片头弹出字幕的方式都和《攻壳机动队》一模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日本漫画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开始了对中国漫画市场长达十年的统治。日本漫画以其精美的画面、想像力丰富的情节和专业化的包装、宣传等商业运作体系,轻而易举地影响了80年代出生的整整一代人,同时也成为无数老师、家长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的“精神毒品”。
  在国外,特别是日本,漫画产业早已形成一条复杂的产业链,而美国、日本等动画制作强国,正在逐渐把中国这个大市场放到他们的“产业链”中。
  根据北京市多媒体产业协会提供的数字,2003年中国动漫业总收入80%的份额,被国外产品占据,这些制作流程化的作品,正在以“倾销”的方式将国产作品排挤出市场。
  因此,有专家认为,对这些动漫爱好者而言,想令他们放弃国外优秀作品是不现实的。因为当今日本的动漫艺术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艺术与商业的成功范例,不但如此,动漫艺术在日本还影响到周边艺术,成为一种最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同时也是最具有渗透力的大众艺术。
  面对我们身边这样庞大的一个动漫帝国,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这批孩子,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是按规定给你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日本动漫”
  中国最大的漫画杂志之一,《漫友》杂志企划总监马桂林对我说:“现在,我们对日本漫画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我看来,这个警惕更多地伤害了我们,当一种产品已经上升到国际化层面以后,就不可能只表现大和民族的东西了。漫画是一个特别强的传播载体,你给它加载任何东西,都是一个特别鲜活的表述形式,对日本动漫应该像我们引进美国大片一样,形成一种引进机制,保证好的产品进来,现在是好的进不来,坏的你也挡不住,而青少年又确实有这种阅读需求,良性的产品又太少,那怎么办呢,只好看盗版。”
  我问:“《漫友》为什么不可以连载一些优秀的日本作品呢?”
  他笑笑说:“我们也想,但是对国内的政策我们只能做保守的估计,连载是要报批的,万一这边报批不上去,我们却加大力度开发就太被动了。”
  听说《动漫贩》主编,电影学院的在校生刘炎焱对日本动漫有很多耸人听闻的看法,于是我又找到了他。
  他是一个把头发染成黄色打扮很酷的青年。“我很小就开始看动漫,幼儿园能看上铁臂阿童木,上学以后看变形金刚,之后看圣斗士,当然后来是看盗版的。中国没有看正版漫画长大的人。”
  说起日本漫画,他非常激动:“新漫画是日本近代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辐射到了全世界,美国和欧洲早就有看日本动漫长大的一代了,中国应该说是受日本动漫影响最少的国家。这种新的文化将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会和游戏一起记载在人类的文化史上。”
  我问他:“你对国外动漫市场了解吗?”
  “我在加拿大读过两年书,在那我看到很多孩子书包里就背着日本漫画,我们总是宣传日本动漫只是世界动漫的一部分,实际上美国已经完蛋了,除了迪斯尼几个大片,那也是电影产业,不是动漫产业。”
  我问这个血气方刚的“动漫长辈”:“你不认为中国的动漫正在苏醒,正在飞速发展吗?”
  他使劲摇头:“根本不行,因为中国体制不行,您认为美国强吗?美国在这方面都打不过日本。动漫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不强,电影电视就不强,文学是基础,动漫只是文学的末梢,文化不行,动漫不可能上去。”
  “你这么崇拜日本漫画,不怕有人说你哈日?”
  他更加激动了:“我不怕。动漫是什么?是文化武器。打击日本动漫,就像清末义和团一样,而我是洋务派。我就想让中国得到这种文化上的武器。
  “日本漫画和日本以前对我们民族所做的一切没有关系,没有盗版的日本漫画,就没有今天的本土原创,咱们等于把一个像好莱坞那么大的体系强制性地忽略了,现在很多电影学院的老师都在研究日本动漫,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这批孩子,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是按规定给你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日本动漫。”
  姚非拉对于日本动漫的态度更为宏观:“单纯限制国外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产品进口,只会给盗版市场提供条件,国内的原创事业反而会因缺乏正常的竞争而畸形发育。其实可以效仿汽车业的做法,不仅引进动漫产品,还要引进动漫生产线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用来生产本土动漫。动漫和电影、游戏一样,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其实漫画60%到70%以上的东西跟画面没有关系的,是属于文学或者说是影视方面的东西,国家不能只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去决策,更应该从产业角度加以规划。
  “在漫画产业发达国家,专业出版社就像电影制片厂、唱片公司一样,帮作者提供很多必要的条件,请编剧助手,成立工作室,负责组织、协调、策划、推广的工作,作者就是一门心思画画。日本的出版社甚至还提前支付稿酬,为作者提供启动资金。”
  “其实对国外漫画没有必要怕,逐步放开,原创漫画在价格上会有竞争力,也许我们的水平差,但我们有优势,有亲和力,是中国制造。国外高水平职业联赛的转播那么多,甲A不是还有人看吗?让中国和日本在漫画上撞一下,我相信能量守衡,质量乘以速度,决定谁撞过谁,中国文化的质量那么大,怕什么?”学理科出身的姚非拉这样认为。
  “把漫画当洪水猛兽是不行的,我们真的走了很大弯路”
  在采访中,很多人认为,造成中国动漫市场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很多漫画刊物的刊号批不下来,国家只养着5155工程那5本杂志,半死不活的,你让出版社把漫画改编成游戏,或者出CD,做系列玩具,根本没这个实力,再说你让哪个编辑去搞?漫画人应该像明星一样,有人来给你包装,宣传,你让国内的出版社来包装一个作者,不太可能。”
  姚非拉告诉我:“其实1994年咱们本土的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就达到了几十万的发行量,捧原创漫画明星,做日本漫画连载,许多漫画人都是在那个杂志上崭露头角的,但是杂志一年就被查封了,从此本土漫画一蹶不振。”
  1993年8月20日,大陆本土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创刊。颜开、姚非拉、陈翔、郑旭升、自由鸟、柴美华、赵佳等这些年轻的漫画人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它开了内地原创漫画的先河。
  “如果当年多一点支持,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务实,保护这种东西,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这几年过来,实际上,就是在证明,把漫画当洪水猛兽是不行的,我们真的走了很大弯路。”
  于是,一些少年天才只能凭借盗版日本漫画,开始自己的探索。修炼技法、甄选编剧、跑出版社……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与家长的冲突几乎伴随着整个过程。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少人在凌晨三四点仍在赶稿,在上世纪90年代坚持漫画的中国少年大约是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人!因此有人说,任何一份职业,带有如此严酷的殉道光环与危险,都是不正常的。
  “颜开1998年就不画了,主要是对前途怀疑了,他的《雪椰》出了8卷,由于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工作,觉得自己的才华好像用尽了,难以为继,结果跑到一家动画公司上班去了。”
  很多漫画人都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自生自灭,没有人包装扶持,没有人给任何保证,坚持不了几年就会自我怀疑,意志动摇。因此坚持到今天的人,“几乎要像一个完人。”姚非拉说。
  据了解,国内的职业漫画人现在不足百人,他们最大的困难是收益得不到保证,发表的园地少,稿费低,供职或签约单位抽取的费用却不少,而一般职业漫画人大多只能坚持两三年的时间。十年来,和姚非拉同时画漫画的人,已经有95%的人离开了。
  “我的同学一半在国外,都生活得很好,我毕业的时候计算机专业奇缺,如果我今天去画插画、干广告,挣的钱可能是现在的10倍不止,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那么,什么时候,这种状况才能有所改变?
  姚非拉认为:“只有这个产业形成了,才会有大批的人进来。”
  “但是这个产业怎么形成?”我问。
  “至少你要让它在光天化日之下吧,如果这个产业本身就要做很多违法的事情,很多变通的事情,它是不可能形成一个产业的,民营资本进入漫画风险很大,你要去买书号,还不敢大投入,投入太大,万一被打掉,就前功尽弃了。”
  “我根本不看漫画,我也不喜欢,但我要做这个产品,因为它能赚钱”
  有人说,内地的漫画产业之所以没有形成,是因为懂经营的人都在30岁以上,他们不懂动漫,也不会对漫画感兴趣,但是《漫友》杂志的马桂林却颠覆了这个说法。他坦率地说:“我根本不看漫画,我也不喜欢,但我要做这个产品,因为它能赚钱。”
  一年前,他做的另外一本杂志倒闭了,很多朋友来找他做刊,他没有去,却选中了《漫友》。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逛报摊。在2003年年初到下半年这段时间,他注意到,尽管闹非典,动漫刊物却一会儿出来一个,没多久倒闭,接着又出来一个,可能不久又会倒闭。尽管倒闭的原因很多,却让马桂林发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青少年刊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而动漫刊物更会是其中最热的一个方向。
  这期间,《漫友》的一个同行经常到北京来,吃饭时,马桂林发现,对方总在不停地接电话,其中有很多竟是发行渠道在要求加货。马桂林非常羡慕,通过调查他终于了解到,那个时候,《漫友》的发行量正在以每年一两万的数字在增长。于是他断定,下一个阶段,肯定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到动漫这个产业。
  “2003年,在上海只有两个漫展,北京暑期没有。但是到了今年,漫展已经是全国遍地开花,上海暑期有6个,北京有3个,而且场馆规模普遍特别大,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能看得出来,大家已经认识到这个东西,有家企业这次展会一个展位就卖了7万多元,而展位费才七千八,他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去年他在上海8个展位才卖了6万元,你想想,这是什么样的增长。”
  “但是大家目前还没摸清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到底有多大油水,从现在看,确实还没有多大油水,但作为投资来说,你不能等到它能赚钱时再进来,那就晚了。你想当先驱,就一定会有当先驱的成本和风险。”
  “这次动漫嘉年华不是很火爆吗?”我问。
  “是火爆,我们做了11.7万人,依然赔钱了,动漫产业整个基础不好,赞助招商我一分钱没拿到,像这样的展会,赞助价值至少应该有100万元,十多万人的展会呀。你能看出这个行当今年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上升趋势很快,消费者的热度上升也很快,很多人已经开始拿钱往这个行当里扔,往里面赔了,做生意就是这样,现在赔就是为了将来赚,目前有好几家企业在向我们预定明年的展位。”
  “为什么这两年才刚刚热起来?”我有些不明白。
  “有政策的原因,比如国家对动画扶持的原因,电视台开播了青少频道,让大家感觉这个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从人才和创作力量的积累方面,也到了要冒尖的时候了,像胡蓉、姚非拉创作时间都有10年了,从他们的技术、素养、精力,包括人气的积累都到了一定的份上,到了一个爆发的阶段。
  “其实消费漫画的人始终在那儿,关键是你有没有好的产品给他。消费者从初级阶段以看盗版产品为主,发展到看多元化的本土正版产品,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美国大片再好,冯小刚的《手机》你也会去看,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你也要看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你为什么不担心,哪天突然有一个政策下来,完全限制日本漫画,连介绍都不允许,能支持这片天地吗?”我突然想起当年买盗版动漫的事,仍然有些担心。
  “我很看好国家政策,相信不会再有什么封杀的情况了,我们的产业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一个苗,政府在这种和平年代不会再让你夭折了,而且这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已经挡不住了。一些年轻的漫画家,他们当初只是喜欢,哪能想到会有几百人排队让他签名?他们没见过这种阵势呀。”
  漫画家客心曾对媒体表示:“对于一个漫画作者来说,我最初的梦想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变成书,国内漫画走得多么艰辛只有这圈子里的人自己知道。″
  但是问及现在的梦想,客心却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制作成动画,并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打破中国漫画被日本、美国垄断的现状。”
  据了解,河北美术出版社已经在去年5月,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全国首家产供销一体的动漫创作基地,号称内地漫画“七大天王”漫画家联手创作了70多册漫画书籍,均以流水线的方式推出。而这种漫画流水线的运作方式,就是参照日本动漫的编辑核心制。目前,这种运作方式已经受到业内人士及漫画爱好者们的关注。他们认为,用这种流水线运营形式来整合各种资源,是推动当前漫画出版产业的可行模式。
  政策开始松动,金矿正在被开掘。马桂林说:“说实在的,我不觉得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会遥遥无期,我寄希望于中国人做事情的爆发力。现在第一批读漫画的资深漫迷已经三十岁上下了,读者基础正在形成,这个产业发展速度会很快,中国不像很多国家那样做事情有板有眼,很多产业不是没有几年就在世界上很有地位了?如果你再给个十年的期限,无法想像!”
  对此,姚非拉也认为:“过去的漫迷已经长大了,他们当中有很多就在媒体,他们也会推动这件事情

听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动漫嘉年华”极其火爆。
  据举办单位说,第一天排队买票的人竟然从军博售票处排到了世纪坛,只有北京人才知道这中间有多远的距离。6天时间,展会来了11.7万人,仅票房就赚了200多万元。
  这几天,军博对面的麦当劳,完全成了漫迷们的天下,孩子们捏着汉堡啃着辣鸡翅旁若无人大呼小叫谈论心中的偶像,交换刚买的漫画书,我只能在他们身边站着吃完自己的午餐。而展会上马荣成的《风云》中的人物使用的兵器,几百元的都已经脱销。
  这是一个令大部分成年人困惑的时代现象,“动漫”究竟是什么?很难说清楚,但绝对不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小人书”。我立刻给在国外的一个小朋友Z写信,告诉他,我想把这东西写得好玩些。
  他的回信令我惊愕:“也许只有你们这一代才会觉得动漫是个好玩的话题,因为你们从来不在意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只按照自己的意愿硬塞给我们一些东西,看到疯狂的漫迷你们只觉得好玩,却从未想过,你们给过我们什么!作为孩子,我们已经看着盗版日本动漫长大了,工作了或者出国了,而中国的动漫还是那个老样子,每当我看到这边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看自己喜欢的日本漫画,都为自己的过去感到心痛悲哀,那时候我们多可怜!在我们的后边,不知还有多少孩子在你们的打压下,继续东躲西藏地看盗版的日本动漫,知道这些后,你还会觉得好玩吗?”
  “我们这些画漫画的人,有几个没受日本漫画的影响?”
  6年前,我的一个朋友突发奇想,做个书吧,她的儿子Z力主我们做动漫书。于是,我就和他一起去买书。在一个书摊上,摊主打量了我半天,最后将梯子慢慢竖起爬上去,他小心地拉开头顶上的一块天花板,我探头一看,里面全是盗版日本漫画。
  没过多久,那个摊位被抄,Z打听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在位于中关村的一个小门脸前,眼看着工商将一摞摞的盗版日本漫画书装在大纸箱里,然后扔到车上。Z嘟囔:“完蛋,又损失了一个据点。”
  之后,Z出国了,我开始浏览他书柜里的盗版动漫,熟悉了那些被漫迷们传颂的名字,北条司、CLAMP、高桥留美子……知道了香港的黄玉郎、马荣成,内地的颜开、胡蓉。
  在这次展会上,我没有找到日本动漫,都是港台、韩国、内地的,而以内地的漫画家人气最旺,这让我有些吃惊,才几年时间,我们的漫画家竟积累了如此之高的人气。
  在现场动漫大师签名区,疯狂的漫迷围了好几层,根本挤不进去,兴奋的孩子们大都在20岁以下,以中学生为主。一些孩子还担心到了吃饭时间姚非拉就不签了。上午9时30分,我国新生代漫画家姚非拉在漫迷们的欢呼声中闪亮登场。这是个带眼镜的文静年轻人,他带来了自己的首部都市爱情剧———《80℃》。
  “既然是《80℃》的首发,那就请80号漫迷上台吧。”姚非拉平静地说。
  幸运降临在武汉理工大学大一学生朱晨钟的头上,而他竟是为此专程赶来的。他还得到一个机会,由他执笔为姚非拉现场勾勒一幅肖像,再由姚非拉亲自评点。朱晨钟激动得像中了头彩一样。
  我采访了几位漫画人,终于从动漫迷高涨的热情中走了出来,觉得这个话题确实不那么好玩了。
  姚非拉,30岁,是目前国内最受瞩目的新生代职业漫画人,英文名FLY,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上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开始在《北京卡通》杂志连载漫画《梦里人》,连载6年完毕,时间之长创我国漫画连载之最。1999年,他的《梦里人》被中央电视台动画部改编成电视动画片,现正制作中。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目前人气最高的青年漫画家,他的“启蒙教师”竟是日本漫画,“像《圣斗士》、《龙珠》,真正萌生画漫画的念头,则是看了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感觉简直太棒了。”
  后来我才知道,包括港台在内几乎所有的漫画家,他们的“启蒙教师”都是日本漫画,只不过内地漫画家看的是盗版而已。
  “日本漫画太丰富了,你很难和他们拉开差距,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风格。现在大家太学日本了,每个漫画家都有日本漫画的影子,即使是一向倡导原创漫画的《北京卡通》,多少也存在一些模仿日本卡通的痕迹。”姚非拉这样说。
  “我是看日本漫画长大的,受影响很深,田村由美、清水玲子等日本漫画家对我影响都很深。我最喜欢宫崎骏的作品,但我觉得我的作品比他的作品更有少女味。”内地青年漫画家林夕坦言。
  同为漫画家的林莹也表示:“说句实话,我们这些画漫画的人,有几个没受日本漫画的影响?我的漫画里肯定也有日本漫画的痕迹,只不过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进去。”
  国内最酷的新生代漫画家BENJAMIN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我以前就很喜欢模仿北条司,前期的东西就特别像他。形成自己的风格差不多用了6年。”谈起他比较欣赏的日本作者,他说:“比如宫崎峻的《风之谷》,那可是太棒了,比电影要好很多。高桥留美子也是,这位女性很厉害,她对生活的那种观察入微,能很轻松自在地表达出来,从中可以看到她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累。”
  赫赫有名的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在十三四岁时,也喜爱看日本漫画,“比如《先锋号》、《石头侠》,另外黄玉郎、上官小宝等人的作品我也喜欢,还受过日本的永安乔、池上辽一、松森正等人的影响”。
  日本的动漫,就相当于美国的好莱坞———这是所有动漫画家公认的事实。
  但是迄今为止,日本正式授权中国出版的漫画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中国正式引进并译制的动画片也屈指可数,因此在动漫行业中,盗版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很大一部分动漫爱好者只能一直靠盗版生存。据调查,90%以上的动漫爱好者获取国外动漫信息,阅读、观看国外动漫作品的渠道是非法出版物。
  姚非拉认为:“我总觉得咱们目前有话语权的群体,比如出版界和传媒圈,对商业漫画有很深的成见。他们瞧不起日本漫画,可他们到底了解多少?日本漫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金字塔,大量泛滥的是商业化生产的产品,可在塔尖上有最棒的艺术漫画。没有塔座就没有塔尖,这一点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没有商业高度怎么会有艺术高度?我们现在连块建塔的地皮都没有,而日本既有大量的商业大师,又有宫崎峻。”
  “青少年阅读漫画的量非常大,阅读对象大都是盗版,市场上没有正规的、商业的、批量生产的主流漫画,只有主流产品通行无阻,才能叫成熟的市场。我们的社会没有为青少年生产商业漫画产品,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迟早要在经济上吃亏。这就像流行音乐一样,一个国家可以不重视原创吗?”
  姚非拉还声称:“无论是从创作还是阅读来说,现在都是青少年漫画景况最恶劣的时期,大家都在等待链条转动起来,可是没有发动机。”
  三年前,有网站推出内地漫画人的13三种就职机会,其中就有D版(盗版)漫画书商。没有正版,盗版起到了支撑中国漫画市场的“大任”。
  姚非拉深有感触地谈到在日本参加的漫画活动:“我们在国内搞漫画活动都是年轻人,很青春很热血,去的地方也是麦当劳,或者找个很小的漫画吧,很无产者的感觉,因为漫画在我们这里是孩子们玩的东西,是一种很另类的爱好。而在日本完全不同,他们的漫画活动非常正规,非常严肃,大家穿着燕尾服,开着冷餐会,非常庄重、正式,感觉像我们的部长厅长会议一样,在那里漫画和文学一样,是一种很严肃的艺术,那种气氛让我们很不习惯。”
  因此对于签名会上的轰动,姚非拉一直很清醒:“国产新漫画刚出来的时候,读者会觉得很新鲜,所以很容易受到吹捧。一旦读者冷静下来,自觉不自觉地与国外优秀漫画对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态度上就会由热到冷。”
  动漫帝国竟源自《铁扇公主》
  1943年,一个日本孩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中国的动画片,深受触动,决心创作出日本的动画世界,于是,历史的一页揭开了。这个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手治虫———铁臂阿童木之父。而他看的动画,就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这位公主影响了一个庞大动画帝国的诞生。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播映的动画片中,约有六成多是日本制作的,占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在东南亚经济危机时期,日本和韩国是凭着动漫和游戏,走上复兴之路的。除了动漫本身外,在日本,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目前日本国内与动漫角色有关的商品销售额每年高达两万亿日元左右。
  日本漫画连载刊物多达数十种,《少年JUMP》月发行量达700万册,相当于中国全国所有动漫类杂志年发行量的总和;日本的动漫制作公司有430家,其中359家(约占83%)集中在日本首都东京,仅东京电视台一家,每周的动画片放映长度就达200分钟以上,每一季还有动画电影新片上映。
  日本动漫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进军海外,在美国和亚洲人气都很旺,一些作品在欧洲也引起了轰动。上世纪9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日本动漫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争相购买日本动画片的电影改编版权,日本动漫产业的出口额急剧扩大。《宠物小精灵》系列在全球45个国家公开播映,为日本带来了380亿日元的收入,约为日本本土的两倍。仅动漫电影、电视的制作销售额这一项,在2002年就达到了约1860亿日元,目前,作为数字内容产业,日本的动漫与游戏已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公映之后,迅速成为全球性话题,更早的同样主题的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连美国的沃卓斯基兄弟也承认,“黑客”系列的灵感来自像日本的这个系列动画。《黑客帝国》在若干想法上,套用的都是日本这个动画的情节,甚至连片头弹出字幕的方式都和《攻壳机动队》一模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日本漫画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开始了对中国漫画市场长达十年的统治。日本漫画以其精美的画面、想像力丰富的情节和专业化的包装、宣传等商业运作体系,轻而易举地影响了80年代出生的整整一代人,同时也成为无数老师、家长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的“精神毒品”。
  在国外,特别是日本,漫画产业早已形成一条复杂的产业链,而美国、日本等动画制作强国,正在逐渐把中国这个大市场放到他们的“产业链”中。
  根据北京市多媒体产业协会提供的数字,2003年中国动漫业总收入80%的份额,被国外产品占据,这些制作流程化的作品,正在以“倾销”的方式将国产作品排挤出市场。
  因此,有专家认为,对这些动漫爱好者而言,想令他们放弃国外优秀作品是不现实的。因为当今日本的动漫艺术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艺术与商业的成功范例,不但如此,动漫艺术在日本还影响到周边艺术,成为一种最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同时也是最具有渗透力的大众艺术。
  面对我们身边这样庞大的一个动漫帝国,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这批孩子,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是按规定给你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日本动漫”
  中国最大的漫画杂志之一,《漫友》杂志企划总监马桂林对我说:“现在,我们对日本漫画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我看来,这个警惕更多地伤害了我们,当一种产品已经上升到国际化层面以后,就不可能只表现大和民族的东西了。漫画是一个特别强的传播载体,你给它加载任何东西,都是一个特别鲜活的表述形式,对日本动漫应该像我们引进美国大片一样,形成一种引进机制,保证好的产品进来,现在是好的进不来,坏的你也挡不住,而青少年又确实有这种阅读需求,良性的产品又太少,那怎么办呢,只好看盗版。”
  我问:“《漫友》为什么不可以连载一些优秀的日本作品呢?”
  他笑笑说:“我们也想,但是对国内的政策我们只能做保守的估计,连载是要报批的,万一这边报批不上去,我们却加大力度开发就太被动了。”
  听说《动漫贩》主编,电影学院的在校生刘炎焱对日本动漫有很多耸人听闻的看法,于是我又找到了他。
  他是一个把头发染成黄色打扮很酷的青年。“我很小就开始看动漫,幼儿园能看上铁臂阿童木,上学以后看变形金刚,之后看圣斗士,当然后来是看盗版的。中国没有看正版漫画长大的人。”
  说起日本漫画,他非常激动:“新漫画是日本近代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辐射到了全世界,美国和欧洲早就有看日本动漫长大的一代了,中国应该说是受日本动漫影响最少的国家。这种新的文化将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会和游戏一起记载在人类的文化史上。”
  我问他:“你对国外动漫市场了解吗?”
  “我在加拿大读过两年书,在那我看到很多孩子书包里就背着日本漫画,我们总是宣传日本动漫只是世界动漫的一部分,实际上美国已经完蛋了,除了迪斯尼几个大片,那也是电影产业,不是动漫产业。”
  我问这个血气方刚的“动漫长辈”:“你不认为中国的动漫正在苏醒,正在飞速发展吗?”
  他使劲摇头:“根本不行,因为中国体制不行,您认为美国强吗?美国在这方面都打不过日本。动漫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不强,电影电视就不强,文学是基础,动漫只是文学的末梢,文化不行,动漫不可能上去。”
  “你这么崇拜日本漫画,不怕有人说你哈日?”
  他更加激动了:“我不怕。动漫是什么?是文化武器。打击日本动漫,就像清末义和团一样,而我是洋务派。我就想让中国得到这种文化上的武器。
  “日本漫画和日本以前对我们民族所做的一切没有关系,没有盗版的日本漫画,就没有今天的本土原创,咱们等于把一个像好莱坞那么大的体系强制性地忽略了,现在很多电影学院的老师都在研究日本动漫,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这批孩子,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是按规定给你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日本动漫。”
  姚非拉对于日本动漫的态度更为宏观:“单纯限制国外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产品进口,只会给盗版市场提供条件,国内的原创事业反而会因缺乏正常的竞争而畸形发育。其实可以效仿汽车业的做法,不仅引进动漫产品,还要引进动漫生产线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用来生产本土动漫。动漫和电影、游戏一样,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其实漫画60%到70%以上的东西跟画面没有关系的,是属于文学或者说是影视方面的东西,国家不能只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去决策,更应该从产业角度加以规划。
  “在漫画产业发达国家,专业出版社就像电影制片厂、唱片公司一样,帮作者提供很多必要的条件,请编剧助手,成立工作室,负责组织、协调、策划、推广的工作,作者就是一门心思画画。日本的出版社甚至还提前支付稿酬,为作者提供启动资金。”
  “其实对国外漫画没有必要怕,逐步放开,原创漫画在价格上会有竞争力,也许我们的水平差,但我们有优势,有亲和力,是中国制造。国外高水平职业联赛的转播那么多,甲A不是还有人看吗?让中国和日本在漫画上撞一下,我相信能量守衡,质量乘以速度,决定谁撞过谁,中国文化的质量那么大,怕什么?”学理科出身的姚非拉这样认为。
  “把漫画当洪水猛兽是不行的,我们真的走了很大弯路”
  在采访中,很多人认为,造成中国动漫市场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很多漫画刊物的刊号批不下来,国家只养着5155工程那5本杂志,半死不活的,你让出版社把漫画改编成游戏,或者出CD,做系列玩具,根本没这个实力,再说你让哪个编辑去搞?漫画人应该像明星一样,有人来给你包装,宣传,你让国内的出版社来包装一个作者,不太可能。”
  姚非拉告诉我:“其实1994年咱们本土的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就达到了几十万的发行量,捧原创漫画明星,做日本漫画连载,许多漫画人都是在那个杂志上崭露头角的,但是杂志一年就被查封了,从此本土漫画一蹶不振。”
  1993年8月20日,大陆本土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创刊。颜开、姚非拉、陈翔、郑旭升、自由鸟、柴美华、赵佳等这些年轻的漫画人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它开了内地原创漫画的先河。
  “如果当年多一点支持,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务实,保护这种东西,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这几年过来,实际上,就是在证明,把漫画当洪水猛兽是不行的,我们真的走了很大弯路。”
  于是,一些少年天才只能凭借盗版日本漫画,开始自己的探索。修炼技法、甄选编剧、跑出版社……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与家长的冲突几乎伴随着整个过程。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少人在凌晨三四点仍在赶稿,在上世纪90年代坚持漫画的中国少年大约是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人!因此有人说,任何一份职业,带有如此严酷的殉道光环与危险,都是不正常的。
  “颜开1998年就不画了,主要是对前途怀疑了,他的《雪椰》出了8卷,由于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工作,觉得自己的才华好像用尽了,难以为继,结果跑到一家动画公司上班去了。”
  很多漫画人都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自生自灭,没有人包装扶持,没有人给任何保证,坚持不了几年就会自我怀疑,意志动摇。因此坚持到今天的人,“几乎要像一个完人。”姚非拉说。
  据了解,国内的职业漫画人现在不足百人,他们最大的困难是收益得不到保证,发表的园地少,稿费低,供职或签约单位抽取的费用却不少,而一般职业漫画人大多只能坚持两三年的时间。十年来,和姚非拉同时画漫画的人,已经有95%的人离开了。
  “我的同学一半在国外,都生活得很好,我毕业的时候计算机专业奇缺,如果我今天去画插画、干广告,挣的钱可能是现在的10倍不止,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那么,什么时候,这种状况才能有所改变?
  姚非拉认为:“只有这个产业形成了,才会有大批的人进来。”
  “但是这个产业怎么形成?”我问。
  “至少你要让它在光天化日之下吧,如果这个产业本身就要做很多违法的事情,很多变通的事情,它是不可能形成一个产业的,民营资本进入漫画风险很大,你要去买书号,还不敢大投入,投入太大,万一被打掉,就前功尽弃了。”
  “我根本不看漫画,我也不喜欢,但我要做这个产品,因为它能赚钱”
  有人说,内地的漫画产业之所以没有形成,是因为懂经营的人都在30岁以上,他们不懂动漫,也不会对漫画感兴趣,但是《漫友》杂志的马桂林却颠覆了这个说法。他坦率地说:“我根本不看漫画,我也不喜欢,但我要做这个产品,因为它能赚钱。”
  一年前,他做的另外一本杂志倒闭了,很多朋友来找他做刊,他没有去,却选中了《漫友》。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逛报摊。在2003年年初到下半年这段时间,他注意到,尽管闹非典,动漫刊物却一会儿出来一个,没多久倒闭,接着又出来一个,可能不久又会倒闭。尽管倒闭的原因很多,却让马桂林发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青少年刊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而动漫刊物更会是其中最热的一个方向。
  这期间,《漫友》的一个同行经常到北京来,吃饭时,马桂林发现,对方总在不停地接电话,其中有很多竟是发行渠道在要求加货。马桂林非常羡慕,通过调查他终于了解到,那个时候,《漫友》的发行量正在以每年一两万的数字在增长。于是他断定,下一个阶段,肯定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到动漫这个产业。
  “2003年,在上海只有两个漫展,北京暑期没有。但是到了今年,漫展已经是全国遍地开花,上海暑期有6个,北京有3个,而且场馆规模普遍特别大,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能看得出来,大家已经认识到这个东西,有家企业这次展会一个展位就卖了7万多元,而展位费才七千八,他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去年他在上海8个展位才卖了6万元,你想想,这是什么样的增长。”
  “但是大家目前还没摸清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到底有多大油水,从现在看,确实还没有多大油水,但作为投资来说,你不能等到它能赚钱时再进来,那就晚了。你想当先驱,就一定会有当先驱的成本和风险。”
  “这次动漫嘉年华不是很火爆吗?”我问。
  “是火爆,我们做了11.7万人,依然赔钱了,动漫产业整个基础不好,赞助招商我一分钱没拿到,像这样的展会,赞助价值至少应该有100万元,十多万人的展会呀。你能看出这个行当今年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上升趋势很快,消费者的热度上升也很快,很多人已经开始拿钱往这个行当里扔,往里面赔了,做生意就是这样,现在赔就是为了将来赚,目前有好几家企业在向我们预定明年的展位。”
  “为什么这两年才刚刚热起来?”我有些不明白。
  “有政策的原因,比如国家对动画扶持的原因,电视台开播了青少频道,让大家感觉这个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从人才和创作力量的积累方面,也到了要冒尖的时候了,像胡蓉、姚非拉创作时间都有10年了,从他们的技术、素养、精力,包括人气的积累都到了一定的份上,到了一个爆发的阶段。
  “其实消费漫画的人始终在那儿,关键是你有没有好的产品给他。消费者从初级阶段以看盗版产品为主,发展到看多元化的本土正版产品,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美国大片再好,冯小刚的《手机》你也会去看,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你也要看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你为什么不担心,哪天突然有一个政策下来,完全限制日本漫画,连介绍都不允许,能支持这片天地吗?”我突然想起当年买盗版动漫的事,仍然有些担心。
  “我很看好国家政策,相信不会再有什么封杀的情况了,我们的产业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一个苗,政府在这种和平年代不会再让你夭折了,而且这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已经挡不住了。一些年轻的漫画家,他们当初只是喜欢,哪能想到会有几百人排队让他签名?他们没见过这种阵势呀。”
  漫画家客心曾对媒体表示:“对于一个漫画作者来说,我最初的梦想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变成书,国内漫画走得多么艰辛只有这圈子里的人自己知道。″
  但是问及现在的梦想,客心却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制作成动画,并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打破中国漫画被日本、美国垄断的现状。”
  据了解,河北美术出版社已经在去年5月,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全国首家产供销一体的动漫创作基地,号称内地漫画“七大天王”漫画家联手创作了70多册漫画书籍,均以流水线的方式推出。而这种漫画流水线的运作方式,就是参照日本动漫的编辑核心制。目前,这种运作方式已经受到业内人士及漫画爱好者们的关注。他们认为,用这种流水线运营形式来整合各种资源,是推动当前漫画出版产业的可行模式。
  政策开始松动,金矿正在被开掘。马桂林说:“说实在的,我不觉得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会遥遥无期,我寄希望于中国人做事情的爆发力。现在第一批读漫画的资深漫迷已经三十岁上下了,读者基础正在形成,这个产业发展速度会很快,中国不像很多国家那样做事情有板有眼,很多产业不是没有几年就在世界上很有地位了?如果你再给个十年的期限,无法想像!”
  对此,姚非拉也认为:“过去的漫迷已经长大了,他们当中有很多就在媒体,他们也会推动这件事情
政策的问题啊 好多国内漫画都是开始组团做到后面不了了之[em06]
  我们这一代漫画读者已经长大,我们在为下一代争取他们快乐的权利!
日本动漫还是很好滴,中国还是很烂滴,抵制日货在这里还是行不通滴。
画书大王当时被停刊,就是大量转载无授权的日本漫画,后来新画王上才出现大量本土新人漫画的.....但是怎么比较,漫画上我们和日本的差距都是很明显的
早先我们也有很多好片子,就是说教味太重,现在制作又烂又说教,只适合5岁以下
以前的很不错~现在只能用垃圾来形容
为什么要以子之短攻子之长,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啊,我们的特色也是日本人没有的东西
[B]以下是引用[I]cntenka[/I]在2005-6-11 19:45:00的发言:[/B][BR]画书大王当时被停刊,就是大量转载无授权的日本漫画,后来新画王上才出现大量本土新人漫画的.....但是怎么比较,漫画上我们和日本的差距都是很明显的

我们这一代漫画作者都是《画书大王》培养的。画书大王当时被停刊,表面原因是它只有书号没有期刊号,实际上是有人看不惯新漫画的风格。经过十多年痛苦挣扎,颜开等等已经成长起来了。
中国动漫很多人才的,技术不比日本差的大师级CG画手大有人在,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大量的中国动漫人才在为日本、美国、韩国的动漫公司工作,早前在日本播出由金庸先生作品“神雕侠侣“改编的同名动画就是全部在北京完成的,日本人只负责监督和校色的工作。中国的动漫迟迟未起步但人才已经大量为日本动漫公司所聘用,帮日本赢取大量的利润。
须然口在说如何如何讨厌日本,但在高薪厚职面前有多少人能不低头?毕竟人是要吃饭的。
一个专业的市场却被一群非专业人才领导
只能走向衰落
国家在喊穷。
政府在说没有钱。
我们的民众
也却在大手大脚的。
政府也是的。
国家穷?谁说的??国企的大哥们出个差都用几十万的,我看一点也不穷,只是钱都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而已!
不说都忘了画王这本书了,好多好多好多年没见过了.最后一次不是小学也得是初中的事了,怀念ING...
中国的动漫难成气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香港将商业化的漫画推广到了大陆,造成全国性的动漫商业化~~
动漫的发展历程,必须先是文化再到商业。不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动漫,马上成为商业,其结局一定是悲哀的!~
商业化不好吗?没有人买漫画,画家拿什么生存?没有画家了,上哪卖漫画去?
有买的有卖的才叫商业.只有商业化了才能市场化,高度的市场化以后,才能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在原始社会是因为要记住今天卖多少粮食才结绳记事,一不小心就发明了数字和文字,文明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