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沉醉于“赞!” 过度自信招致“失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2:43:30
安倍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不仅让美国“失望”、引发中韩两国抗议,欧洲和俄罗斯也批评这一举动。该如何解读安倍的“信念”所引发的事端?

  笔者采访了洞察日本社会的专栏作家小田嶋隆,他认为:安倍首相陶醉于Facebook上的“赞!”,过度自信招致“失望”。

  以下为采访整理:

  我个人认为,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并不是场单纯的政治赌博,而是出自他个人的计算和对胜算的预期——舆论会随之而动。这一举动的动力大概是来自Facebook吧。


专栏作家小田嶋隆
  浏览安倍首相的Facebook页面就会发现,称赞的声音一边倒。其实,像Facebook这样的媒介,无论谁的页面,聚集而来的大多都是他的粉丝。据《产经新闻》统计,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首相的主页收获了4万多个“赞!”。可是,如果Facebook上另设一个“别瞎扯了!”的按钮,估计也会有很多人特意跑来点击它。

  这就好像白雪公主故事里的魔镜一样,经常去问魔镜:“这个世界上最受爱戴的首相是谁?”总能收获令他满意的回答:“当然是安倍首相了!”长此以往,每天照这样的镜子人总是会受到影响的。

直接听到的庶民之声

  我长年从事杂志工作总结了一个经验——“警惕读者来信”。给杂志(文章作者)写信来的投稿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强烈意志,与普通读者不同,所以不要轻易受来信读者的影响。然而,写东西的人(杂志专栏作者)往往心思细腻而敏感,常会因为两三条极端的(读者)意见而感动或者受挫。

  更不用说是坐在首相位子上的人了,一直以来他们都无法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但如今通过Facebook就能直接获得来自民间的声音,这让安倍本人很受鼓舞,也势必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2月下旬,通讯社曾预测安倍首相今年(2013年)内大概不会去参拜了,随后网上出现了各种表达“失望”的声音,安倍首相的Facebook上也有很多留言“希望(安倍)去参拜”。这看似“民意”的“东西”积累到成千上万的程度,一国首相也就被牵着鼻子走了。Facebook成了推动政治家行动的背后力量。

  网络政治化的倾向在日本社会愈发显著。在日常生活中谈论政治话题的行为被视为禁忌,所以政治意见更容易潜伏于网络世界。再加上匿名性等网络特质,更容易派生出或左或右的极端意见。只要表现出对中韩两国的坚决(强硬)态度,网络上就会呈现出压倒性的拥护之声。

  所以,我觉得这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安倍政权的支持率大概也不会下滑很多吧。

决断力受好评

  不管谁当领导人,只要有“决断力”就会大受欢迎——这样的风气最近10年来越来越露骨。比起参拜本身究竟是对是错,人们更支持首相本人贯彻信念的坚定行为。相对事情本身的对错,国民更看重坚决果断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大多是国民其实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本身的意义不明所以,但对于中韩两国的指责不少人抱有极大的反感。如学校老师般不问缘由只不痛不痒地来一句“你,你,别闹了噢”的美国也挺令人扫兴。所以,不看诸外国的脸色、毅然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大概让不少国民觉得勇敢、果断、值得信赖吧。

  仔细想来,全交给领导人去决断,自己不思考,全部扔给别人去承担。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所应有的状态。一项民主的决策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期间会有犹豫迷茫,会耗费诸多时间。决断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当初在自民党内也称不上是获得绝对压倒性支持的安倍首相,在小选区制度的背景下,可以说掌握了与他不相符的绝对权力。而且过去的那个自民党,内部气氛活跃、政见广泛,但如今的自民党俨然成了一言堂。党内意见交流不通、排挤异见,充满朝气的年轻干部的声音也消失殆尽。

  我对短期内的日本政治还是持悲观态度。不单是亚洲,在全球范围内,日本人的地位都会变得很尴尬。美国的反应是“Disappointed”(失望),这就好比是男女分手时会说的话。总之,这件事还会带来诸多后续问题。

  此次的参拜,将来后人们回顾起来或许会定义为,“安倍获得自信,露骨地转变方针、全盘否定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是日本政治的分水岭”。我倒是期待着自民党内的自由派打破现有的格局,创造出第二个自民党,“夺回自民党”。(編集部注:这句话是借用了安倍首相去年参加众议院选举时提出的口号“夺回日本”)

人物简介: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401010017安倍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不仅让美国“失望”、引发中韩两国抗议,欧洲和俄罗斯也批评这一举动。该如何解读安倍的“信念”所引发的事端?

  笔者采访了洞察日本社会的专栏作家小田嶋隆,他认为:安倍首相陶醉于Facebook上的“赞!”,过度自信招致“失望”。

  以下为采访整理:

  我个人认为,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并不是场单纯的政治赌博,而是出自他个人的计算和对胜算的预期——舆论会随之而动。这一举动的动力大概是来自Facebook吧。


专栏作家小田嶋隆
  浏览安倍首相的Facebook页面就会发现,称赞的声音一边倒。其实,像Facebook这样的媒介,无论谁的页面,聚集而来的大多都是他的粉丝。据《产经新闻》统计,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首相的主页收获了4万多个“赞!”。可是,如果Facebook上另设一个“别瞎扯了!”的按钮,估计也会有很多人特意跑来点击它。

  这就好像白雪公主故事里的魔镜一样,经常去问魔镜:“这个世界上最受爱戴的首相是谁?”总能收获令他满意的回答:“当然是安倍首相了!”长此以往,每天照这样的镜子人总是会受到影响的。

直接听到的庶民之声

  我长年从事杂志工作总结了一个经验——“警惕读者来信”。给杂志(文章作者)写信来的投稿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强烈意志,与普通读者不同,所以不要轻易受来信读者的影响。然而,写东西的人(杂志专栏作者)往往心思细腻而敏感,常会因为两三条极端的(读者)意见而感动或者受挫。

  更不用说是坐在首相位子上的人了,一直以来他们都无法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但如今通过Facebook就能直接获得来自民间的声音,这让安倍本人很受鼓舞,也势必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2月下旬,通讯社曾预测安倍首相今年(2013年)内大概不会去参拜了,随后网上出现了各种表达“失望”的声音,安倍首相的Facebook上也有很多留言“希望(安倍)去参拜”。这看似“民意”的“东西”积累到成千上万的程度,一国首相也就被牵着鼻子走了。Facebook成了推动政治家行动的背后力量。

  网络政治化的倾向在日本社会愈发显著。在日常生活中谈论政治话题的行为被视为禁忌,所以政治意见更容易潜伏于网络世界。再加上匿名性等网络特质,更容易派生出或左或右的极端意见。只要表现出对中韩两国的坚决(强硬)态度,网络上就会呈现出压倒性的拥护之声。

  所以,我觉得这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安倍政权的支持率大概也不会下滑很多吧。

决断力受好评

  不管谁当领导人,只要有“决断力”就会大受欢迎——这样的风气最近10年来越来越露骨。比起参拜本身究竟是对是错,人们更支持首相本人贯彻信念的坚定行为。相对事情本身的对错,国民更看重坚决果断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大多是国民其实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本身的意义不明所以,但对于中韩两国的指责不少人抱有极大的反感。如学校老师般不问缘由只不痛不痒地来一句“你,你,别闹了噢”的美国也挺令人扫兴。所以,不看诸外国的脸色、毅然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大概让不少国民觉得勇敢、果断、值得信赖吧。

  仔细想来,全交给领导人去决断,自己不思考,全部扔给别人去承担。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所应有的状态。一项民主的决策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期间会有犹豫迷茫,会耗费诸多时间。决断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当初在自民党内也称不上是获得绝对压倒性支持的安倍首相,在小选区制度的背景下,可以说掌握了与他不相符的绝对权力。而且过去的那个自民党,内部气氛活跃、政见广泛,但如今的自民党俨然成了一言堂。党内意见交流不通、排挤异见,充满朝气的年轻干部的声音也消失殆尽。

  我对短期内的日本政治还是持悲观态度。不单是亚洲,在全球范围内,日本人的地位都会变得很尴尬。美国的反应是“Disappointed”(失望),这就好比是男女分手时会说的话。总之,这件事还会带来诸多后续问题。

  此次的参拜,将来后人们回顾起来或许会定义为,“安倍获得自信,露骨地转变方针、全盘否定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是日本政治的分水岭”。我倒是期待着自民党内的自由派打破现有的格局,创造出第二个自民党,“夺回自民党”。(編集部注:这句话是借用了安倍首相去年参加众议院选举时提出的口号“夺回日本”)

人物简介: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401010017
想粑粑夺回小鸡鸡
典典型型滴有战术无战略,
不作死就不会死
沉醉于“非死不可”上的赞........
这下是真的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