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澄疆——辛亥海军特展》参观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8:12


      今天休息,听闻岛上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新的展览,所以特意冒雨前去参观。也许是下雨的原因,展览大厅内只有我一位观众,展览厅的一角播放着电影《甲午战争》的片段,由于没有图像,只有声音,所以大概猜测是那部电影,时不时传来工作人员的说话声,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百度找到的介绍:2013年9月27日至2014年1月5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将举办《靖海澄疆——辛亥海军特展》,通过中国海军的筹建、兴衰、崛起,怀念先辈们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精神,从而激发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19世纪海通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满清帝国的大门。清王朝内部的自强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抵御外侮、独立自强的口号下,诞生了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了当时堪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然而,腐朽的制度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清末海军开始了曲折的重建之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海军虽然奉命协助清军剿杀革命。但武昌起义爆发后仅一个月,海军即完全倒向革命,驻沪、宁、汉等各地海军纷纷反正易帜。海军的起义,对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海军也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并在之后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动民主革命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次展览以“龙旗飘零:清末海军”、“建立民国:海军与武昌起义”、“捍卫共和:海军与护国护法运动”三个单元,为观众简要勾勒出近代中国海军靖海澄疆、抵御侵略、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线索,用丰富的器物、船模、影像、地图等多种展陈方式,辅以动画、图表等辅助效果,系统地呈现出近代海军的兴起、保卫边疆、重建、参加革命的历史进程,增强广大观众对海洋权益、海军建设的关注,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
   
第一单元:龙旗凋零



近代海军的诞生,造船买船。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建立了福建船政局和江南机器制造局,国内自制军舰水平较差,清政府开始外购军舰。
下图为伏波号和保民号。(资料来自网络,本人不负责真实性)
伏波号炮舰/兵船,为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四号舰,由船政代总工程师法国人安乐陶监造。1870年6月12日在船政局第三号船台开工,1870年12月22日下水,1871年4月1日(同治十年二月)正式竣工。造价16万1千两白银。它以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名号命名,寄寓了清廷对于平定海疆的希望。该舰木质木肋(木料购自暹罗),船身无装甲,长217.8,宽35呎,舱深16.5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58吨,载货量560吨。由法国进口蒸汽机主机,配套2座方形锅,拥有580匹马力,航速10节。双桅,风帆面积1333.2平方米。装备1门16公分阿姆斯特朗114磅前膛炮,4门阿姆斯特朗40磅(120mm)前膛炮,4门40磅阜物士后膛小钢炮。乘员130人,实际编制98人。货舱容量560吨。该舰原为“万年清”级的后续舰,属于船政五年计划中设定的150马力军舰。鉴于“万年清”舰体较长,不适合运货进入内河,船政大臣沈葆桢在“伏波”建造前就确定建造一艘改型的150马力军舰。“伏波”舰的舰体主要在“万年清”的基础上缩短舰长,增加舰宽;舱面建筑和桅杆则参考“湄云”级炮舰。可以认为是综合了“万年清”、“湄云”设计的全新改型。“伏波”舰建成后,依照船政的舰船调拨制度,首先被浙江省调用。1872年4月16日,清廷命令署闽浙总督文煜遣伏波舰至广东巡逻海面,伏波舰由此开始巡游南疆。1874年,日本籍口“高山社事件”,突然以5艘军舰发兵台湾。中国方面决定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方接触,一方面做好战争准备。6月14日,沈葆祯、日意格等统率正在船政局本部的“伏波”、“安澜”、“飞云”等舰前往台湾警戒,一面监视日军舰队,一面为运送给养和援军的中国船只护航。日方因为舰队实力偏弱(国内最好的军舰仅为1867年购入的甲铁号{日本语ストーンウォール}木制铁甲舰,其余“龙骧”、“日进”等多为旧式木舰),终究心虚,未敢主动进攻。最后此事以和平方式解决。日本以此大受刺激,此一事件后的次年,日本即在英国订购了铁甲舰“扶桑”和巡洋舰“金刚”、“比睿”,走上大规模扩充海军的道路。在1884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本舰与"艺新"舰双双驶至林浦自沉阻塞航道,事后管驾(舰长)吕文经被参中炮先退,即行革职并发军台效力。"伏波"舰后曾打捞修复并改装火炮为一门5吋炮,四门4吋炮。1909年本舰奉派赴西沙群岛巡视,调查擅自开采鸟粪之日本商社,并将西沙之一岛(北纬16度28分,东经111度45分)命名为“伏波岛”。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的南疆巡弋。后因舰体“逐渐老化,机器陈旧不灵”,本舰最终于1930年除役.

保民号英文名Pao Min。钢壳无防护巡洋舰(Unprotected Cruiser),也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继“金瓯”号后建造的第二艘钢板船,1885年10月完工下水;造价白银22万3千两。
“保民”的原始设计是由英国设计师W. Denman在北洋“超勇”级巡洋舰的设计者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提出的“加大型快碰船”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又经过了中国技术人员的实用化改进,改善了航海性能。排水量1477吨,舰长227.75英尺,宽36英尺,吃水14.3英尺,动力为6座圆型燃煤锅炉推动2台立式蒸汽机,主机输出功率475马力、指示功率1900马力,双轴推进标准航速9节、最大航速13节,巡航航速10节;乘员120人,煤舱容量240吨。装备2门150毫米(5.9英寸)克虏伯炮,6门120毫米(4.7英寸)克虏伯炮,4门37毫米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和2具鱼雷发射管,后又于1914年在两舷加装了鱼雷发射管;舰艏装有冲角。所有的火炮都布置在舱面甲板上,原来用于安放前主炮的艏楼并排安装了两具鱼雷发射管,通过舷墙上的开口向外发射。
“保民”舰完工后,长期配备在南洋舰队。1900年后,该舰已经老旧,经常作为海军学生的练习舰使用。清末该舰被编入长江舰队,舰型也重新分类为炮舰。长江舰队易帜后,“保民”舰在民国初年由当时执掌北京政府的皖系国务总理段祺瑞交由其心腹广东军阀龙济光差遣。孙文等在南方建立军政府后,1917年11月,龙济光在段祺瑞授意下,趁广东军政府征闽,由海南岛发兵进犯。粤军回师讨龙,龙军的“保民”舰在海南岛洋面险遭护法舰队的“海圻”号巡洋舰击沉。龙济光失败后,本舰于1920年4月在越南变卖,得款充做征讨军费。



培养人才。第一所海军军事学校为福建船政学堂,涌现出了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一大批人才




北洋水师指挥刀

甲午战争,一度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图中为致远号侧视图和俯视图。致远号防护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回国。柱间长76.2米,舰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穹甲厚2至4寸;动力为4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7500匹马力,双桨单舵,航速18.5节。乘员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35倍口径 ,克虏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门炮备弹50发,射速1发/2.5分钟),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 管重4.065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该数据为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装备情况)本级舰在订造之初即根据济远舰的缺点加以改进,由于同时又向德国订造了经远与来远二舰,所以英德两国在暗中较劲,互相批评对方的缺点。在设计方面英国认为封闭式炮塔被击中时将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致远、靖远二舰的主炮塔都是后面开敞的半封闭式。英国的设计概念应是有实战经验为根据,因为到了丰岛海战后,定远,镇远,济远舰都把原有的主炮塔炮罩给拆除了。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邓与其爱舰同沉。全舰仅7人获救。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认为是被鱼雷击沉,实际上当时中日双方参战舰艇中除了北洋海军“福龙”号头等出海鱼雷艇为攻击日本联合舰队“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发射过3枚鱼雷,但因当时鱼雷性能太差,均没有命中外(一枚擦“西京丸”左舷而过,一枚擦“西京丸”右舷而过,最后一枚打得很正,但因原厂对鱼雷定深过深,结果从“西京丸”船底穿过),均没有发射过鱼雷;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引爆了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导致致远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炮弹击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阵型图


甲午战争海战图


远号模型


致远号模型舰艏


致远号模型舰尾


镇远号照片


镇远舰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海军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炮塔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当时有东洋第一坚舰之称。1880年(光绪六年) 订购于德国伏尔铿船厂,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5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造价为110.3万库平银。1885年由刘步蟾等带回国。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主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
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虏获,战后以战列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指挥舱中的陈设炮等交付日海军部纪念馆保存,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日海军部精品陈设均被美军缴获,其中“镇远”舰指挥舱陈设炮及日本海军部甲午海战图片文本等重要文物现收藏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历史博物馆,其余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定远号照片


“定远”,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定远和镇远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主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定远”舰在甲午战争中于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迫自爆。
李鸿章的总结


清末海军的重建


清末海军的军服




清末海军人员


恢复海军建制

培养人才





      今天休息,听闻岛上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新的展览,所以特意冒雨前去参观。也许是下雨的原因,展览大厅内只有我一位观众,展览厅的一角播放着电影《甲午战争》的片段,由于没有图像,只有声音,所以大概猜测是那部电影,时不时传来工作人员的说话声,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百度找到的介绍:2013年9月27日至2014年1月5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将举办《靖海澄疆——辛亥海军特展》,通过中国海军的筹建、兴衰、崛起,怀念先辈们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精神,从而激发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19世纪海通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满清帝国的大门。清王朝内部的自强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抵御外侮、独立自强的口号下,诞生了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了当时堪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然而,腐朽的制度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清末海军开始了曲折的重建之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海军虽然奉命协助清军剿杀革命。但武昌起义爆发后仅一个月,海军即完全倒向革命,驻沪、宁、汉等各地海军纷纷反正易帜。海军的起义,对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海军也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并在之后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动民主革命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次展览以“龙旗飘零:清末海军”、“建立民国:海军与武昌起义”、“捍卫共和:海军与护国护法运动”三个单元,为观众简要勾勒出近代中国海军靖海澄疆、抵御侵略、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线索,用丰富的器物、船模、影像、地图等多种展陈方式,辅以动画、图表等辅助效果,系统地呈现出近代海军的兴起、保卫边疆、重建、参加革命的历史进程,增强广大观众对海洋权益、海军建设的关注,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
   

IMG_20131215_151818_副本.jpg (927.18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15 上传

第一单元:龙旗凋零

第一单元.jpg (969.3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16 上传




近代海军的诞生,造船买船。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建立了福建船政局和江南机器制造局,国内自制军舰水平较差,清政府开始外购军舰。
下图为伏波号和保民号。(资料来自网络,本人不负责真实性)
伏波号炮舰/兵船,为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四号舰,由船政代总工程师法国人安乐陶监造。1870年6月12日在船政局第三号船台开工,1870年12月22日下水,1871年4月1日(同治十年二月)正式竣工。造价16万1千两白银。它以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名号命名,寄寓了清廷对于平定海疆的希望。该舰木质木肋(木料购自暹罗),船身无装甲,长217.8,宽35呎,舱深16.5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58吨,载货量560吨。由法国进口蒸汽机主机,配套2座方形锅,拥有580匹马力,航速10节。双桅,风帆面积1333.2平方米。装备1门16公分阿姆斯特朗114磅前膛炮,4门阿姆斯特朗40磅(120mm)前膛炮,4门40磅阜物士后膛小钢炮。乘员130人,实际编制98人。货舱容量560吨。该舰原为“万年清”级的后续舰,属于船政五年计划中设定的150马力军舰。鉴于“万年清”舰体较长,不适合运货进入内河,船政大臣沈葆桢在“伏波”建造前就确定建造一艘改型的150马力军舰。“伏波”舰的舰体主要在“万年清”的基础上缩短舰长,增加舰宽;舱面建筑和桅杆则参考“湄云”级炮舰。可以认为是综合了“万年清”、“湄云”设计的全新改型。“伏波”舰建成后,依照船政的舰船调拨制度,首先被浙江省调用。1872年4月16日,清廷命令署闽浙总督文煜遣伏波舰至广东巡逻海面,伏波舰由此开始巡游南疆。1874年,日本籍口“高山社事件”,突然以5艘军舰发兵台湾。中国方面决定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方接触,一方面做好战争准备。6月14日,沈葆祯、日意格等统率正在船政局本部的“伏波”、“安澜”、“飞云”等舰前往台湾警戒,一面监视日军舰队,一面为运送给养和援军的中国船只护航。日方因为舰队实力偏弱(国内最好的军舰仅为1867年购入的甲铁号{日本语ストーンウォール}木制铁甲舰,其余“龙骧”、“日进”等多为旧式木舰),终究心虚,未敢主动进攻。最后此事以和平方式解决。日本以此大受刺激,此一事件后的次年,日本即在英国订购了铁甲舰“扶桑”和巡洋舰“金刚”、“比睿”,走上大规模扩充海军的道路。在1884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本舰与"艺新"舰双双驶至林浦自沉阻塞航道,事后管驾(舰长)吕文经被参中炮先退,即行革职并发军台效力。"伏波"舰后曾打捞修复并改装火炮为一门5吋炮,四门4吋炮。1909年本舰奉派赴西沙群岛巡视,调查擅自开采鸟粪之日本商社,并将西沙之一岛(北纬16度28分,东经111度45分)命名为“伏波岛”。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的南疆巡弋。后因舰体“逐渐老化,机器陈旧不灵”,本舰最终于1930年除役.

保民号英文名Pao Min。钢壳无防护巡洋舰(Unprotected Cruiser),也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继“金瓯”号后建造的第二艘钢板船,1885年10月完工下水;造价白银22万3千两。
“保民”的原始设计是由英国设计师W. Denman在北洋“超勇”级巡洋舰的设计者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提出的“加大型快碰船”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又经过了中国技术人员的实用化改进,改善了航海性能。排水量1477吨,舰长227.75英尺,宽36英尺,吃水14.3英尺,动力为6座圆型燃煤锅炉推动2台立式蒸汽机,主机输出功率475马力、指示功率1900马力,双轴推进标准航速9节、最大航速13节,巡航航速10节;乘员120人,煤舱容量240吨。装备2门150毫米(5.9英寸)克虏伯炮,6门120毫米(4.7英寸)克虏伯炮,4门37毫米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和2具鱼雷发射管,后又于1914年在两舷加装了鱼雷发射管;舰艏装有冲角。所有的火炮都布置在舱面甲板上,原来用于安放前主炮的艏楼并排安装了两具鱼雷发射管,通过舷墙上的开口向外发射。
“保民”舰完工后,长期配备在南洋舰队。1900年后,该舰已经老旧,经常作为海军学生的练习舰使用。清末该舰被编入长江舰队,舰型也重新分类为炮舰。长江舰队易帜后,“保民”舰在民国初年由当时执掌北京政府的皖系国务总理段祺瑞交由其心腹广东军阀龙济光差遣。孙文等在南方建立军政府后,1917年11月,龙济光在段祺瑞授意下,趁广东军政府征闽,由海南岛发兵进犯。粤军回师讨龙,龙军的“保民”舰在海南岛洋面险遭护法舰队的“海圻”号巡洋舰击沉。龙济光失败后,本舰于1920年4月在越南变卖,得款充做征讨军费。

近代海军的诞生.jpg (941.47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20 上传


IMG_20131215_151936_副本.jpg (831.5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26 上传



培养人才。第一所海军军事学校为福建船政学堂,涌现出了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一大批人才

培养人才.jpg (824.26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37 上传



培养人才2.jpg (920.7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42 上传



北洋水师指挥刀

军刀.jpg (826.27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44 上传


甲午战争,一度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图中为致远号侧视图和俯视图。致远号防护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回国。柱间长76.2米,舰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穹甲厚2至4寸;动力为4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7500匹马力,双桨单舵,航速18.5节。乘员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35倍口径 ,克虏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门炮备弹50发,射速1发/2.5分钟),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 管重4.065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该数据为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装备情况)本级舰在订造之初即根据济远舰的缺点加以改进,由于同时又向德国订造了经远与来远二舰,所以英德两国在暗中较劲,互相批评对方的缺点。在设计方面英国认为封闭式炮塔被击中时将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致远、靖远二舰的主炮塔都是后面开敞的半封闭式。英国的设计概念应是有实战经验为根据,因为到了丰岛海战后,定远,镇远,济远舰都把原有的主炮塔炮罩给拆除了。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邓与其爱舰同沉。全舰仅7人获救。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认为是被鱼雷击沉,实际上当时中日双方参战舰艇中除了北洋海军“福龙”号头等出海鱼雷艇为攻击日本联合舰队“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发射过3枚鱼雷,但因当时鱼雷性能太差,均没有命中外(一枚擦“西京丸”左舷而过,一枚擦“西京丸”右舷而过,最后一枚打得很正,但因原厂对鱼雷定深过深,结果从“西京丸”船底穿过),均没有发射过鱼雷;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引爆了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导致致远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炮弹击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

甲午战争.jpg (975.96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49 上传



甲午战争2.jpg (893.75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2 上传



甲午战争3.jpg (944.55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3 上传



甲午战争4.jpg (984.5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5 上传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jpg (992.8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6 上传



黄海海战阵型图

黄海海战阵型图.jpg (988.3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7 上传



甲午战争海战图

甲午战争海战图.jpg (963.2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19 上传



远号模型

致远号.jpg (987.1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49 上传



致远号模型舰艏

致远号舰艏.jpg (886.49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51 上传



致远号模型舰尾

致远号舰尾.jpg (844.8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8:53 上传



镇远号照片

镇远号.jpg (938.01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36 上传



镇远舰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海军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炮塔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当时有东洋第一坚舰之称。1880年(光绪六年) 订购于德国伏尔铿船厂,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5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造价为110.3万库平银。1885年由刘步蟾等带回国。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主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
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虏获,战后以战列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指挥舱中的陈设炮等交付日海军部纪念馆保存,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日海军部精品陈设均被美军缴获,其中“镇远”舰指挥舱陈设炮及日本海军部甲午海战图片文本等重要文物现收藏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历史博物馆,其余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定远号照片

定远舰.jpg (897.72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47 上传



“定远”,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定远和镇远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主炮 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首尾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定远”舰在甲午战争中于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迫自爆。
李鸿章的总结

李鸿章.jpg (766.93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53 上传



清末海军的重建

清末海军的重建.jpg (750.2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56 上传



清末海军的军服

清末海军军服.jpg (812.2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58 上传



清末海军的军服2.jpg (660.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19:59 上传



清末海军人员

清末海军人员.jpg (906.1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01 上传



恢复海军建制

恢复海军建制.jpg (950.04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03 上传


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3.jpg (934.61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08 上传


培养人才4.jpg (797.5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09 上传





第二单元,推翻帝制

清末的武汉。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号称九省通衢。1861年汉口对外通商,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创办近代工厂,新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开辟轮船运输,武汉开始进入早期的现代化行列,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及重要交通枢纽。
湖北兵工厂(这个应该是汉阳兵工厂吧?)


汉阳钢铁厂


长江河道图


楚豫舰模型


楚豫舰:炮舰,日本川崎造船所建造,1907年完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避难于楚豫舰,在清军主力抵达前,组织对革命军的炮击,三“海”九江易帜后,楚豫舰驶往上海起义。排水量740吨,航速13节.模型比例1:50。
楚豫舰模型


驻沪、宁、穗海军起义。为支援南京第九镇的起义,“镜清”,“保民”,“楚观”等十四艘舰艇顺流而下到镇江投奔革命党人,水陆并进攻击南京,12月2日,南京光复。


湖鹏级鱼雷艇视图


策电号炮舰模型







保民舰侧视图


楚观舰总布置图



萨镇冰


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清咸丰九年-1952年4月10),字鼎铭,晚清著名海军将领、民国海军上将和军政要员,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
1869年(清同治八年)入福建船政学堂,1872年毕业。1874年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1875 年 (光绪元年), 调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巡洋舰任职。 1877年初派赴英国留学,1880年毕业回国。翌年任澄庆驱逐舰大副。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1886年任威远练习舰管带。1894年晋副将,任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在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中守日岛炮台,战后回乡执教。1896年复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1899 年任通济练习舰管带, 旋调任北洋海军帮统。 1900年兼带海圻巡洋舰。1903年升任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1905年,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1909(清宣统元年)~1910年,任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提督,统制巡洋、长江两舰队,其间曾赴欧美和日本考察海军。1911年奉命率舰队赴汉口镇压武昌起义,因见官兵同情革命军,乃弃职引退上海。1913年督办淞沪水陆警察事宜。1914年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1916年任粤闽巡阅使。1917年任海军总长、海疆巡阅使。1918年任福建清乡督办。1919年再任海军总长。1920年5~8月兼代国务总理。 1921年卸海军总长职。1922年任福建军务会办、福建省省长。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攻占福建,卸省长职。1933年支持福建事变,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延建省省长(当时,福建省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尼潭四省)。 1946年被授为海军上将,并予除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

黄钟瑛


黄钟瑛(1869~1912年),原名良铿,又名鎏,字赞侯,闽县(今福州市区)人,14岁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毕业后,入刘公岛北洋水师枪炮学堂实习。不久,到“济远”舰当舰员。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下旬,“济远”舰护运赴牙山,归途遇日舰,与之激战。“济远”舰中炮,伤亡惨重,钟瑛协助管带方伯谦指挥战斗,接连发炮重创日旗舰“吉野”号。后随舰参加黄海海战与威海卫保卫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调任“飞鹰”舰、“福靖”舰枪炮员。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历任“海琛”、“海天”、“海筹”各舰船械、驾驶、帮带。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为“飞鹰”舰管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镜清”舰管带兼海军部参谋。不久,调任“海筹”舰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清军大举南下,进攻湖北革命军;清海军统领萨镇冰率长江舰队进驻武汉江面,见军心同情革命,以治病为名,弃舰赴沪,由钟瑛担任临时舰队司令,率舰队驶至九江,经林森等人动员,钟瑛率舰队起义,与九江陆军义军组织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十一月,汉口、汉阳相继失守,钟瑛率舰救援武昌。不久,停战议起,各舰代表在上海选举程璧光为总司令,钟瑛为副司令。因璧光在英国未回,钟瑛任代总司令。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钟瑛决心整顿海军,成立随营宣讲团,编辑出版《军中白话宣讲书》。南北和议后,北洋政府任命刘冠雄为海军总长,钟瑛仍任海军总司令。钟瑛提出辞职,于4月11日免职。同年12月4日病逝,孙中山撰联挽之。

三“海”起义


海筹号巡洋舰是大清帝国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装甲巡洋舰(大清政府称为穹甲快船),每艘造价16万3千英镑。于1897年12月1日竣工。于1898年8月24日抵达天津大沽,由直隶总督裕禄验收。后加入大清帝国海军巡洋舰队。与海容舰、海琛舰均为海容级巡洋舰。武器配置150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3门(舰艏左右2门、舰艉1门)
105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8门(分布于两舷)
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
8mm马克沁机关炮6门
60mm克虏伯行营炮1门
鱼雷发射管3具(舰艏水线下一具,左右舷甲板上各一具)
长:100米
宽:12.5米
舱深:7.5米
吃水:4.877米
正常排水量:2680吨
满载排水量:2950吨
煤舱正常容量:200吨
最大可载煤:580吨
载淡水量:270吨
动力装置:4座燃煤锅炉,2座四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航速:19.5节
舰船编制:军官29人、士官兵295人
功率:7500马力
1911年10月26日,海筹号巡洋舰利用夜幕掩护,起锚悄悄进入谌家矶。当时革命军嘹望哨没有发现,军舰开至造纸厂江边突然向革命军阵地发起炮击。革命军当时战壕不坚固,舰炮杀伤厉害,炸得血肉横飞,军民被击毙500余名。1911年10月28日早7时,革命军发起反击,争夺炮场。青山南岸革命军的炮阵地,专门对付江面上的海筹号巡洋舰在内的海军部队,以牵制海军,使之不能阻止革命军进攻。双方火力都很猛,炮声隆隆,武汉三镇在战火中颤动,江面水柱硝烟冲天,对射达20分钟。3时20分又开始猛烈炮击革命军炮兵阵地。这3艘巡洋舰舷炮和首尾炮共21门,其中15厘米口径9门,10厘米口径12门,在大约45分钟内,发射炮弹达700余发,使革命军遭到严重杀伤。1911年11月14日,萨镇冰离舰引退后,海筹号巡洋舰在舰长黄钟瑛的带领下宣布起义。1911年11月20日,在武汉江面上,海筹号巡洋舰主炮发了第一发炮弹,猛烈的集火射击开始,一排排炮弹飞向了敌车站,那里是清兵的运输枢纽,有5辆火车正在送兵运货。舰炮打得一片火海,使清兵血肉横飞,5列火车全部被击毁,设施严重破坏,给了清兵毁灭性的打击。1917年7月,张勋复辟期间,海筹号巡洋舰驶赴天津接黎元洪南下,军舰被段祺瑞政府扣押。后加入北洋政府海军。1922年后隶属於直系军阀而参予对奉皖系的混战。1925年,代表北京中央政府参与广州革命政府与广东军阀陈炯明部队的战争,配合陈炯明军队反攻革命军并封锁汕头港。并劫持了运载黄埔军校学兵连、宪兵连、军校教官以及军械及军饷5万元的广州革命政府武装运兵船永福舰。1926年3月14日,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领他的闽系舰队(包括海筹舰)在上海加入革命军行列,这对于北伐局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26年3月27日,北伐军海军的主力海筹号巡洋舰等舰艇正驻泊于吴淞口。由于是星期天,北伐军海军戒备松懈,各舰犹灯光明亮,仅仅通报:“有意大利军舰一只和大昌商船一只进口”( 其实是东北海军的“海圻”、“镇海”两舰,“海圻”号在两个烟囱之间加了一个伪装烟囱,冒充意大利巡洋舰,“镇海”则按商船涂装,将船舷涂成黑色,并在两舷中间用白漆漆上化名“大昌”)。两舰灭灯,贴着停泊中的英国航空母舰和一艘日本巡洋舰侧,驶到距离“海筹”舰侧方约800米处,骤然集中火力猛轰,因海军司令杨树庄是在“海筹”舰上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的,奉军以为杨还在该舰上,便“以期一举打垮主帅”。“海筹”猝不及防,中弹20余处,战斗当中轮机长头颅被机枪削去,落入舱内而亡,水兵也有9人死亡,另外还有3名重伤,10余人轻伤。船体也损伤颇重,只得匆匆斩断锚链逃走,随即被送交江南造船所修理。1933年2月,海筹号巡洋舰在一二八事变中,19路军奋起抵抗的形势下,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并与侵华日军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给日军送去了大批粮食蔬菜、鱼肉。1933年,海筹号巡洋舰参与了对中华共和国的侵略。1937年9月25日,为防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海筹”号与另外3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江阴长江航道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四舰不战自沉!其舰上火炮被拆卸一空,舰上部分官兵不愿舍弃舰艇,与舰同沉于长江滔滔江水中。1964年上海市政府组织打捞公司在江阴阻塞线南北浮间捞起该舰。


海容
1897年9月15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达大沽,管带为喜昌。[2]1937年9月25日沉于罗家桥港口(时任舰长为欧阳勣),1959年4月25日捞起。[3]
海筹
1897年12月11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达大沽,管带为黄钟瑛。[2]1937年9月25日沉于江阴阻塞线南北浮间(时任舰长为林镜寰),1964年捞起。[3]
海琛
1898年2月12日竣工,1898年9月21日抵达大沽(正值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管带为杨敬修。[2]1937年9月25日沉于江阴长山脚附近(时任舰长为张凤仁),1960年捞起。[3]

海容舰


海琛舰


海容舰模型




海圻舰海外举义
圻号巡洋舰是清朝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海圻号排水量4300t,航速24节。舰长129.3m,宽14.2m,吃水6.1m。装备2门203mm主炮,10门119mm副炮,12门47mm副炮,4门37mm机关炮。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人员编制445名。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深知海军的重要。于是仍四处购舰,掀起了清朝第二个购舰潮。这一时期大致从甲午战争前定购,战后交货的“飞鹰”、“飞霆”两艘驱逐舰到清朝时定货,民国交货的“应端”、“肇和”两艘巡洋舰结束。大致购舰四十余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天和海圻两艘姊妹舰。
“海天”、“海圻”二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完工并于1899年夏抵华。排水4300吨,装备8吋主炮两门(舰首舰尾各有单联装主炮一门)、十门4.7吋炮、十二门47mm炮、三门三 十七毫米炮。马力17000匹,航速24节。乘员军官45人,水兵431人,“海圻”从回国到1937年自沉江阴时都是中国最大的军舰(有说法说“海圻”原名“海地”,但只有一本书一笔带过,录此存疑)。排水量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中国海军史上仅次于“定远”级和“重庆”号。
“海天”、“海圻”二舰回国时赶上了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1899年初,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要租借三门湾的要求。清政府为之一惊,权衡双方实力后,认为意大利只是二等海军强国。且山长水远,又没有得到别的国家帮助,自持还是有能力与其抗衡,于是断然拒绝。同时谕两江总督刘坤一,命他做好准备(这是吸取德国强租胶州湾的经验)。又起用叶祖珪、萨镇冰等前海军将领,做好备战准备。在意大利方面刚派出三艘军舰,到中国沿海游弋。事件进入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
五月三十日,清政府命令北洋所有兵轮出海,常川巡哨。第二天,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三门湾的要求。但清政府仍不敢松懈,命沿海地区加强防范。十一月二十日,清政府命令叶祖珪率北洋诸舰南下。此事才算接近尾声。
统观此事件,清政府自持舰队实力在意大利远东舰队之上,所以敢持强硬态度。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外交胜利。事实证明海军在国防上的重要性,国内反对海军建设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海军当时有五艘海字号新舰,除了“海天”和“海圻”外,还有德制2950吨级的“海容”、“海筹”、“海琛”三舰。这五艘海字舰除了“海天”早沉外,其余四舰成为民国海军在抗战前的中坚,尽管中间命运不大一样,但最后都同时自沉于江阴。不禁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
1899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各国调集三十余艘军舰云集大沽口外。北洋海军一心想置身事外,叶祖珪甚至声称,如果战事爆发,将把在天津修理的数艘驱逐舰调往山东归队。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动,战事已开。结果停在大沽口的四艘驱逐舰为联军所夺(另;飞霆号驱逐舰报废)。6月21日,慈禧下令对各国开战。但北洋海军却避身事外,主力开往上海。参加所谓“东南互保”运动,实质上是避战不出。仅留“海圻”舰于山东,曾将蓬莱一带教士侨民保护上舰。后来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在庙岛附近触礁,“海圻”舰将其营救出险。不久“海圻”舰也南下加入“东南互保”行列。
1904年4月26日,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之一,“海圻”的姊妹舰“海天”号在江苏鼎星岛遇雾触礁沉没。
1909年“海圻”率 "海容"舰赴南洋访问,访问了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西贡等地。1911年4月11日程璧光奉清廷命率本舰赴英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
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后,“海圻”号即赴美国、古巴等地访问。直到第二年才回国,去得时候还是前清,回来时却是民国。它因此错过了海军长江起义的壮举,但却开中国海军远航之先河。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广东中山南蓢田边村人。15岁到福建马江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在福建水师、广东水师任帮带、管带等职。1894年广东水师派程为粤舰领队,率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北上会操,不久被编入北洋舰队,参加甲午战争。1895年2月,北洋舰队被敌围困,海军提督丁汝昌殉国,程奉海军副提督英人马格禄之命向日本海军递交降书。战后,被解职还乡,受其弟程奎光影响,不久加入兴中会。1896年,程复职于海军衙门,先后任监造军舰专员、海军处船政司司长、巡洋舰队统领。1910年冬任海军部二司司长。1911年出使英国,参加英皇加冕礼,继赴美洲慰问华侨。1912年回国,次年任袁世凯政府海军高等顾问。1916年任海军总长。1917年5月因不满段祺瑞愤然辞职,7月率领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并任海军总长。1918年2月在广州遭暗杀致死。当时孙中山闻耗立即赶赴现场,抱尸恸哭。护法军政府下令缉凶,特派专员和拨款为程璧光治丧,举行国葬荣典。遗体于1919年1月安葬于江苏宝山,并在广州珠江江畔铸立铜像,以示景仰。
回国后,“海圻”号被编入第一舰队。二次革命时,海军为袁世凯控制。1913年7月16日,吴淞要塞司令姜国梁宣布独立。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奉袁世凯之命派舰队进攻吴淞。“应瑞”舰舰长毛仲方,“楚有”舰舰长魏子浩愤然辞职离舰。“海圻”参与了进攻吴淞炮台的行动,并中弹受创。8月13日,吴淞炮台在袁世凯的海陆联合攻击下被攻陷。8月24日,海军奉袁世凯的命令进攻南京。“海圻”舰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1916年,广东爆发护国运动。4月中旬,袁世凯派陆军第十二师在塘沽上船,南下镇压。由“海圻”、“海容”舰护航。4月20日,船队到达温州海面时遇雾。“海容”号将运兵船“新裕”号撞沉,船上有七百余官兵遇难。
在袁世凯称帝后,海军反袁情绪日益高涨。甚至不执行袁世凯的炮击汕头和镇海炮台的命令。袁世凯死后。海军坐观时局发展,在看清楚段祺瑞不打算恢复旧约法和国会后。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决定于6月6日加入护国军,率舰队北上上海。海军的独立使北洋政府完全失去制海权,护国军实力大增。在各方面的压力下。6月29日,北洋政府宣布恢民国旧约法,招集国会。8月15日,海军宣布取消独立,各舰归还建制。
1917年7月1日,张勋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海军坚决反对。7月3日,程璧光以海军总长的名义与淞沪护军使卢永祥联名通电声讨复辟。同时派出“海容”、“海筹”二舰直驶大沽(此处《民国海军的兴衰》一书为“海圻”、“海筹”,从《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海容”、“海筹”北上本意是接黎元洪南下,但驶到天津后,两舰即为段祺瑞控制,护法舰队因此而少了两艘主力舰,北洋系统也因保留了这两艘巡洋舰而勉强保住了海军的牌子)。
7月21日,程璧光接到孙中山的欢迎他带领海军南下广东护法的电报,即率舰成行。同行有“海圻”、“飞鹰”、“同安”、“永丰”、“豫章”、“舞凤”、“福安”七舰,8月5日抵达广东黄埔。加上先期到达的“海琛”、“楚豫”、“永翔”三舰,组成护法舰队。数月后,原在厦门的“肇和”也南下广东,加入护法舰队。这样护法舰队的总吨位占到全国海军的一半以上,且集中大多数较新式军舰,实力居全国之冠。
“海圻”号南下后参加了征剿莫擎宇和龙济光的战斗,俘虏了“保民”号巡洋舰(一说炮舰)。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遇刺身亡。从此护法舰队少一名强有力的领导人。也为以后护法舰队主力出走种下祸根。
因为广州政府财政因难,发饷时有些不准时,以及其他原因,舰上闽籍官兵渐有些背心离德。陆续发生了一些闽籍官兵闹事的事件,孙中山先生知道后认为必须及时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922年4月,发生了著名的“海圻”号夺舰事件。广州军政府以小船偷载士兵上舰,经过一轮枪战后,夺取了“海圻”舰。其间击毙闽籍士兵达二十余人,然后又相继夺占各舰。将全部闽籍官兵解除武装,遣返福建。事件结束后,孙中山任命温树德为海军司令兼“海圻”舰长。
同年,发生了陈炯明叛乱事件。孙中山离开总统府,登上“永翔”舰指挥平叛。但“永丰”舰长冯肇宪认为温树德不怀好意。借邀请孙中山给“永丰”舰官兵训话的名义,请孙中山先生离开“永翔”舰。待孙中山先生上了“永丰”舰后才将实情相告。此后,孙中山先生就一直坐镇“永丰”舰指挥海陆军平叛。7月8日,温树德接受陈炯明26万元贿赂后,将“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舰调离黄埔。8月9日,孙中山离开“永丰”舰经香港赴上海。所有军舰被温树德接收。
1923年,陈炯明被讨贼军击败。孙中山重返广州,因温树德有悔过表现,孙中山仍保留其舰队司令职务。5月31日,又因为温树德阴谋叛变。孙中山免去了温树德的舰队司令职务。海军“一律暂由本大元帅直接管辖”。同时任命吴志馨为“海圻”舰长。但温树德及其党羽仍暗中控制海军各舰,在8月收到北京政府的50万专款后。温树德于12月19日策动“海圻”、“永翔”、“同安”、“肇和”、“海琛”、“楚豫”六舰离开汕头,于1924年1月抵达青岛,投奔北洋政府。3月22日,曹锟以总统名义任命温树德为渤海舰队司令,以叛逃六舰组成渤海舰队。至此,护法舰队主力尽去,广东舰队没有了排水量没有超过一千吨的大舰。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在京奉铁路沿线深受直系海军之害。张作霖决意筹建海军,渤海舰队成为张作霖的重点引诱对象(因当时各国对中国军事禁运,无法从外国购入军舰,本国自制又不大可能。故地方军阀筹建海军一般是引诱旧有海军和利用商船改制)。1926年11月,沈鸿烈(时任东北海军司令)乘渤海舰队内讧。将“海圻”引诱至旅顺入坞后强夺,然后又驾驶“海圻”舰去青岛,将渤海舰队整个接收(当时旅顺被日本占领,我一直想搞清此事细节,但一直没有找到详细的资料)。东北海军在接收渤海舰队后实力居全国海军第一。
1928年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一直力排众议,不肯将东北海军收归中央。因为当时中央海军为闽系控制,蒋介石不愿意闽系的势力太大,宁愿海军分裂,类似的情况还有广东海军。
1929年4月,“海圻”舰进逼庙岛群岛,迫使张宗昌余部三千余人投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海军孤悬青岛。舰上东北籍官兵怀念家乡,且东北沦陷后军费减少。1932年,东北海军的高级将领打算夺取青岛、烟台等地的行政权,以增加东北海军的地盘,筹集军费。但沈鸿烈以军人不干涉政治为由不予同意。这样,东北海军的高级将领就打算除去沈鸿烈块绊脚石。乘沈鸿烈来崂山指导舰队训练,将其软禁于崂山,然后以他的名义发出电报。称沈鸿烈因病辞职,推荐凌霄代理司令。此即为“崂山事变”。张学良听到这个消息后怀疑有诈,一面回电挽留沈鸿烈,一面派人到青岛去调查此事。
而东北海军下层将士对此事不以为然,认为沈鸿烈毕竟是老长官,平时对待大家也算不错,以这种手段对付沈鸿烈是不道德的。因此以“海圻”舰水兵第一分队副队长关继周为首,组织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士兵敢死队,冲进崂山,将沈鸿烈解救出来。沈鸿烈马上登上“海圻”舰,升上司令旗,重夺东北海军控制权。随后将策动“崂山事变”的凌霄等人遣送回原籍。
关继周等营救沈鸿烈后,自持有功。同时沈鸿烈此时兼职青岛市长,军饷有着。这些人向沈鸿烈要求青岛港务局长、公安局长等要求,沈鸿烈则劝他们不要有此非份之想,同时在金钱上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参于营救沈鸿烈的青年军官仍不满意,密谋劫持沈鸿烈,逼迫沈鸿烈满足他们的要求。由冯志冲动手,谁知冯志冲行动失败,被沈鸿烈生擒。沈鸿烈得知此事牵涉到很多重要人物,为避免事态扩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当晚处决冯志冲。并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冯志冲一人身上。
但此事还是引起了关继周等人的愤慨,他们认为沈鸿烈对待“崂山事件”的人员是多么宽宏大量,对待自己的恩人却如此无情,同时担心沈的打击报复,决定带舰出走。
6月25日,关继周等人带领“海圻”、“海琛”、“肇和”三舰出走,直奔广东。于7月25日抵达珠江,受到陈济棠的欢迎,并改编为粤海舰队。
但陈济棠想控制南下三舰,对南下东北籍官兵的待遇越来越差,同时慢慢撤换东北籍军官,夺取三舰的控制权。1935年6月15日,东北籍官兵决定再次带舰出走,当时“肇和”主机正在修理,无法同行。便将“肇和”舰东北籍官兵接来同行。午夜,“海圻”、“海琛”二舰启航,当晚通过莲花山水域时,因天黑且遇退潮,“海圻”舰搁浅。“海琛”拖带时也一并搁浅。陈济棠得到报告后曾想派飞机轰炸。但下属提醒他;全国军舰所剩无多,如果派飞机轰炸,两舰势必非沉则伤,届时全国舆论必定哗然。陈济棠于是决定劝降,但到了白天涨潮,二舰分别脱险。在晚上冲过虎门炮台到达香港。在香港后,特务邢森洲送来了蒋介石的劝降电报。称“一切问题均可解决。”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二舰决定归顺南京。在驶出香港后遇到中央海军(闽系)的“宁海”、“应瑞”、“海容”、“海筹”四舰炮击。“海圻”、“海琛”不愿同室操戈,又返回香港。“宁海”舰也进港停泊,要求“海圻”和“海琛”二舰将炮闩卸下,交给“宁海”舰。“海圻”、“海琛”不肯答应,尔后就一直僵持于香港。南京方面听到此消息大为惊呀,派陈策带领二舰离开香港,同时命令闽系海军离开。为防止闽系海军拦截,还派空军护航。7月12日,二舰抵达南京,名义上归还第三舰队建制(东北舰队),但由军政部代管。不交给第一舰队是防止闽系海军坐大,而闽系海军拦截二舰也有将其收归己有之意。
这样,“海圻”舰在十八年之内换了六个东家,但它的生命也快走到尽头。1937年9月25日,为了保卫江阴防线,“海圻”号自沉于江阴。同时自沉的还有与其患难与共的“海琛”和另两艘海字舰“海容”和“海筹”。自沉前,各舰均将武器卸下,舰员组成炮队参加陆战。
1959年冬,上海打捞工程局开始打捞“海圻”舰。1960年5月27日,船体被切断成两段打捞出水,后拆解回炉。至此“海圻”舰的故事彻底划上了句号。

海圻号巡洋舰照片






第二单元,推翻帝制

推翻帝制.jpg (707.8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27 上传



清末的武汉。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号称九省通衢。1861年汉口对外通商,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创办近代工厂,新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开辟轮船运输,武汉开始进入早期的现代化行列,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及重要交通枢纽。
湖北兵工厂(这个应该是汉阳兵工厂吧?)

湖北兵工厂.jpg (814.83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36 上传



汉阳钢铁厂

汉阳钢铁厂.jpg (662.35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38 上传



长江河道图

长江河道图本.jpg (804.03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34 上传



楚豫舰模型

楚豫舰模型.jpg (933.77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40 上传



楚豫舰:炮舰,日本川崎造船所建造,1907年完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避难于楚豫舰,在清军主力抵达前,组织对革命军的炮击,三“海”九江易帜后,楚豫舰驶往上海起义。排水量740吨,航速13节.模型比例1:50。
楚豫舰模型

楚豫舰模型2.jpg (811.39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52 上传



驻沪、宁、穗海军起义。为支援南京第九镇的起义,“镜清”,“保民”,“楚观”等十四艘舰艇顺流而下到镇江投奔革命党人,水陆并进攻击南京,12月2日,南京光复。

海军起义.jpg (958.9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55 上传



湖鹏级鱼雷艇视图

湖鹏级鱼雷艇视图.jpg (839.6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0:57 上传



策电号炮舰模型

策电号炮舰.jpg (515.35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00 上传



策电号炮舰2.jpg (938.53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01 上传




策电号炮舰3.jpg (904.3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03 上传



保民舰侧视图

保民舰侧视图.jpg (978.8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04 上传



楚观舰总布置图

楚观舰总布置图.jpg (765.3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06 上传




萨镇冰

萨镇冰.jpg (834.0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10 上传



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清咸丰九年-1952年4月10),字鼎铭,晚清著名海军将领、民国海军上将和军政要员,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
1869年(清同治八年)入福建船政学堂,1872年毕业。1874年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1875 年 (光绪元年), 调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巡洋舰任职。 1877年初派赴英国留学,1880年毕业回国。翌年任澄庆驱逐舰大副。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1886年任威远练习舰管带。1894年晋副将,任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在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中守日岛炮台,战后回乡执教。1896年复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1899 年任通济练习舰管带, 旋调任北洋海军帮统。 1900年兼带海圻巡洋舰。1903年升任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1905年,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1909(清宣统元年)~1910年,任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提督,统制巡洋、长江两舰队,其间曾赴欧美和日本考察海军。1911年奉命率舰队赴汉口镇压武昌起义,因见官兵同情革命军,乃弃职引退上海。1913年督办淞沪水陆警察事宜。1914年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1916年任粤闽巡阅使。1917年任海军总长、海疆巡阅使。1918年任福建清乡督办。1919年再任海军总长。1920年5~8月兼代国务总理。 1921年卸海军总长职。1922年任福建军务会办、福建省省长。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攻占福建,卸省长职。1933年支持福建事变,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延建省省长(当时,福建省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尼潭四省)。 1946年被授为海军上将,并予除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

黄钟瑛

黄钟瑛.jpg (815.57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14 上传



黄钟瑛(1869~1912年),原名良铿,又名鎏,字赞侯,闽县(今福州市区)人,14岁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毕业后,入刘公岛北洋水师枪炮学堂实习。不久,到“济远”舰当舰员。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下旬,“济远”舰护运赴牙山,归途遇日舰,与之激战。“济远”舰中炮,伤亡惨重,钟瑛协助管带方伯谦指挥战斗,接连发炮重创日旗舰“吉野”号。后随舰参加黄海海战与威海卫保卫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调任“飞鹰”舰、“福靖”舰枪炮员。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历任“海琛”、“海天”、“海筹”各舰船械、驾驶、帮带。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为“飞鹰”舰管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镜清”舰管带兼海军部参谋。不久,调任“海筹”舰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清军大举南下,进攻湖北革命军;清海军统领萨镇冰率长江舰队进驻武汉江面,见军心同情革命,以治病为名,弃舰赴沪,由钟瑛担任临时舰队司令,率舰队驶至九江,经林森等人动员,钟瑛率舰队起义,与九江陆军义军组织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十一月,汉口、汉阳相继失守,钟瑛率舰救援武昌。不久,停战议起,各舰代表在上海选举程璧光为总司令,钟瑛为副司令。因璧光在英国未回,钟瑛任代总司令。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钟瑛决心整顿海军,成立随营宣讲团,编辑出版《军中白话宣讲书》。南北和议后,北洋政府任命刘冠雄为海军总长,钟瑛仍任海军总司令。钟瑛提出辞职,于4月11日免职。同年12月4日病逝,孙中山撰联挽之。

三“海”起义

三海起义.jpg (968.62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17 上传



海筹号巡洋舰是大清帝国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装甲巡洋舰(大清政府称为穹甲快船),每艘造价16万3千英镑。于1897年12月1日竣工。于1898年8月24日抵达天津大沽,由直隶总督裕禄验收。后加入大清帝国海军巡洋舰队。与海容舰、海琛舰均为海容级巡洋舰。武器配置150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3门(舰艏左右2门、舰艉1门)
105mm40倍径克虏伯速射炮8门(分布于两舷)
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
8mm马克沁机关炮6门
60mm克虏伯行营炮1门
鱼雷发射管3具(舰艏水线下一具,左右舷甲板上各一具)
长:100米
宽:12.5米
舱深:7.5米
吃水:4.877米
正常排水量:2680吨
满载排水量:2950吨
煤舱正常容量:200吨
最大可载煤:580吨
载淡水量:270吨
动力装置:4座燃煤锅炉,2座四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航速:19.5节
舰船编制:军官29人、士官兵295人
功率:7500马力
1911年10月26日,海筹号巡洋舰利用夜幕掩护,起锚悄悄进入谌家矶。当时革命军嘹望哨没有发现,军舰开至造纸厂江边突然向革命军阵地发起炮击。革命军当时战壕不坚固,舰炮杀伤厉害,炸得血肉横飞,军民被击毙500余名。1911年10月28日早7时,革命军发起反击,争夺炮场。青山南岸革命军的炮阵地,专门对付江面上的海筹号巡洋舰在内的海军部队,以牵制海军,使之不能阻止革命军进攻。双方火力都很猛,炮声隆隆,武汉三镇在战火中颤动,江面水柱硝烟冲天,对射达20分钟。3时20分又开始猛烈炮击革命军炮兵阵地。这3艘巡洋舰舷炮和首尾炮共21门,其中15厘米口径9门,10厘米口径12门,在大约45分钟内,发射炮弹达700余发,使革命军遭到严重杀伤。1911年11月14日,萨镇冰离舰引退后,海筹号巡洋舰在舰长黄钟瑛的带领下宣布起义。1911年11月20日,在武汉江面上,海筹号巡洋舰主炮发了第一发炮弹,猛烈的集火射击开始,一排排炮弹飞向了敌车站,那里是清兵的运输枢纽,有5辆火车正在送兵运货。舰炮打得一片火海,使清兵血肉横飞,5列火车全部被击毁,设施严重破坏,给了清兵毁灭性的打击。1917年7月,张勋复辟期间,海筹号巡洋舰驶赴天津接黎元洪南下,军舰被段祺瑞政府扣押。后加入北洋政府海军。1922年后隶属於直系军阀而参予对奉皖系的混战。1925年,代表北京中央政府参与广州革命政府与广东军阀陈炯明部队的战争,配合陈炯明军队反攻革命军并封锁汕头港。并劫持了运载黄埔军校学兵连、宪兵连、军校教官以及军械及军饷5万元的广州革命政府武装运兵船永福舰。1926年3月14日,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领他的闽系舰队(包括海筹舰)在上海加入革命军行列,这对于北伐局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26年3月27日,北伐军海军的主力海筹号巡洋舰等舰艇正驻泊于吴淞口。由于是星期天,北伐军海军戒备松懈,各舰犹灯光明亮,仅仅通报:“有意大利军舰一只和大昌商船一只进口”( 其实是东北海军的“海圻”、“镇海”两舰,“海圻”号在两个烟囱之间加了一个伪装烟囱,冒充意大利巡洋舰,“镇海”则按商船涂装,将船舷涂成黑色,并在两舷中间用白漆漆上化名“大昌”)。两舰灭灯,贴着停泊中的英国航空母舰和一艘日本巡洋舰侧,驶到距离“海筹”舰侧方约800米处,骤然集中火力猛轰,因海军司令杨树庄是在“海筹”舰上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的,奉军以为杨还在该舰上,便“以期一举打垮主帅”。“海筹”猝不及防,中弹20余处,战斗当中轮机长头颅被机枪削去,落入舱内而亡,水兵也有9人死亡,另外还有3名重伤,10余人轻伤。船体也损伤颇重,只得匆匆斩断锚链逃走,随即被送交江南造船所修理。1933年2月,海筹号巡洋舰在一二八事变中,19路军奋起抵抗的形势下,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并与侵华日军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给日军送去了大批粮食蔬菜、鱼肉。1933年,海筹号巡洋舰参与了对中华共和国的侵略。1937年9月25日,为防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海筹”号与另外3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江阴长江航道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四舰不战自沉!其舰上火炮被拆卸一空,舰上部分官兵不愿舍弃舰艇,与舰同沉于长江滔滔江水中。1964年上海市政府组织打捞公司在江阴阻塞线南北浮间捞起该舰。


海容
1897年9月15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达大沽,管带为喜昌。[2]1937年9月25日沉于罗家桥港口(时任舰长为欧阳勣),1959年4月25日捞起。[3]
海筹
1897年12月11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达大沽,管带为黄钟瑛。[2]1937年9月25日沉于江阴阻塞线南北浮间(时任舰长为林镜寰),1964年捞起。[3]
海琛
1898年2月12日竣工,1898年9月21日抵达大沽(正值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管带为杨敬修。[2]1937年9月25日沉于江阴长山脚附近(时任舰长为张凤仁),1960年捞起。[3]

海容舰

海容舰.jpg (952.54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23 上传



海琛舰

海琛舰.jpg (959.67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24 上传



海容舰模型

海容舰模型.jpg (947.87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26 上传



海容舰模型2.jpg (855.38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27 上传



海圻舰海外举义
圻号巡洋舰是清朝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海圻号排水量4300t,航速24节。舰长129.3m,宽14.2m,吃水6.1m。装备2门203mm主炮,10门119mm副炮,12门47mm副炮,4门37mm机关炮。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人员编制445名。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深知海军的重要。于是仍四处购舰,掀起了清朝第二个购舰潮。这一时期大致从甲午战争前定购,战后交货的“飞鹰”、“飞霆”两艘驱逐舰到清朝时定货,民国交货的“应端”、“肇和”两艘巡洋舰结束。大致购舰四十余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天和海圻两艘姊妹舰。
“海天”、“海圻”二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完工并于1899年夏抵华。排水4300吨,装备8吋主炮两门(舰首舰尾各有单联装主炮一门)、十门4.7吋炮、十二门47mm炮、三门三 十七毫米炮。马力17000匹,航速24节。乘员军官45人,水兵431人,“海圻”从回国到1937年自沉江阴时都是中国最大的军舰(有说法说“海圻”原名“海地”,但只有一本书一笔带过,录此存疑)。排水量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中国海军史上仅次于“定远”级和“重庆”号。
“海天”、“海圻”二舰回国时赶上了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1899年初,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要租借三门湾的要求。清政府为之一惊,权衡双方实力后,认为意大利只是二等海军强国。且山长水远,又没有得到别的国家帮助,自持还是有能力与其抗衡,于是断然拒绝。同时谕两江总督刘坤一,命他做好准备(这是吸取德国强租胶州湾的经验)。又起用叶祖珪、萨镇冰等前海军将领,做好备战准备。在意大利方面刚派出三艘军舰,到中国沿海游弋。事件进入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
五月三十日,清政府命令北洋所有兵轮出海,常川巡哨。第二天,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三门湾的要求。但清政府仍不敢松懈,命沿海地区加强防范。十一月二十日,清政府命令叶祖珪率北洋诸舰南下。此事才算接近尾声。
统观此事件,清政府自持舰队实力在意大利远东舰队之上,所以敢持强硬态度。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外交胜利。事实证明海军在国防上的重要性,国内反对海军建设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海军当时有五艘海字号新舰,除了“海天”和“海圻”外,还有德制2950吨级的“海容”、“海筹”、“海琛”三舰。这五艘海字舰除了“海天”早沉外,其余四舰成为民国海军在抗战前的中坚,尽管中间命运不大一样,但最后都同时自沉于江阴。不禁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
1899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各国调集三十余艘军舰云集大沽口外。北洋海军一心想置身事外,叶祖珪甚至声称,如果战事爆发,将把在天津修理的数艘驱逐舰调往山东归队。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动,战事已开。结果停在大沽口的四艘驱逐舰为联军所夺(另;飞霆号驱逐舰报废)。6月21日,慈禧下令对各国开战。但北洋海军却避身事外,主力开往上海。参加所谓“东南互保”运动,实质上是避战不出。仅留“海圻”舰于山东,曾将蓬莱一带教士侨民保护上舰。后来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在庙岛附近触礁,“海圻”舰将其营救出险。不久“海圻”舰也南下加入“东南互保”行列。
1904年4月26日,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之一,“海圻”的姊妹舰“海天”号在江苏鼎星岛遇雾触礁沉没。
1909年“海圻”率 "海容"舰赴南洋访问,访问了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西贡等地。1911年4月11日程璧光奉清廷命率本舰赴英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
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后,“海圻”号即赴美国、古巴等地访问。直到第二年才回国,去得时候还是前清,回来时却是民国。它因此错过了海军长江起义的壮举,但却开中国海军远航之先河。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广东中山南蓢田边村人。15岁到福建马江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在福建水师、广东水师任帮带、管带等职。1894年广东水师派程为粤舰领队,率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北上会操,不久被编入北洋舰队,参加甲午战争。1895年2月,北洋舰队被敌围困,海军提督丁汝昌殉国,程奉海军副提督英人马格禄之命向日本海军递交降书。战后,被解职还乡,受其弟程奎光影响,不久加入兴中会。1896年,程复职于海军衙门,先后任监造军舰专员、海军处船政司司长、巡洋舰队统领。1910年冬任海军部二司司长。1911年出使英国,参加英皇加冕礼,继赴美洲慰问华侨。1912年回国,次年任袁世凯政府海军高等顾问。1916年任海军总长。1917年5月因不满段祺瑞愤然辞职,7月率领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并任海军总长。1918年2月在广州遭暗杀致死。当时孙中山闻耗立即赶赴现场,抱尸恸哭。护法军政府下令缉凶,特派专员和拨款为程璧光治丧,举行国葬荣典。遗体于1919年1月安葬于江苏宝山,并在广州珠江江畔铸立铜像,以示景仰。
回国后,“海圻”号被编入第一舰队。二次革命时,海军为袁世凯控制。1913年7月16日,吴淞要塞司令姜国梁宣布独立。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奉袁世凯之命派舰队进攻吴淞。“应瑞”舰舰长毛仲方,“楚有”舰舰长魏子浩愤然辞职离舰。“海圻”参与了进攻吴淞炮台的行动,并中弹受创。8月13日,吴淞炮台在袁世凯的海陆联合攻击下被攻陷。8月24日,海军奉袁世凯的命令进攻南京。“海圻”舰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1916年,广东爆发护国运动。4月中旬,袁世凯派陆军第十二师在塘沽上船,南下镇压。由“海圻”、“海容”舰护航。4月20日,船队到达温州海面时遇雾。“海容”号将运兵船“新裕”号撞沉,船上有七百余官兵遇难。
在袁世凯称帝后,海军反袁情绪日益高涨。甚至不执行袁世凯的炮击汕头和镇海炮台的命令。袁世凯死后。海军坐观时局发展,在看清楚段祺瑞不打算恢复旧约法和国会后。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决定于6月6日加入护国军,率舰队北上上海。海军的独立使北洋政府完全失去制海权,护国军实力大增。在各方面的压力下。6月29日,北洋政府宣布恢民国旧约法,招集国会。8月15日,海军宣布取消独立,各舰归还建制。
1917年7月1日,张勋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海军坚决反对。7月3日,程璧光以海军总长的名义与淞沪护军使卢永祥联名通电声讨复辟。同时派出“海容”、“海筹”二舰直驶大沽(此处《民国海军的兴衰》一书为“海圻”、“海筹”,从《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海容”、“海筹”北上本意是接黎元洪南下,但驶到天津后,两舰即为段祺瑞控制,护法舰队因此而少了两艘主力舰,北洋系统也因保留了这两艘巡洋舰而勉强保住了海军的牌子)。
7月21日,程璧光接到孙中山的欢迎他带领海军南下广东护法的电报,即率舰成行。同行有“海圻”、“飞鹰”、“同安”、“永丰”、“豫章”、“舞凤”、“福安”七舰,8月5日抵达广东黄埔。加上先期到达的“海琛”、“楚豫”、“永翔”三舰,组成护法舰队。数月后,原在厦门的“肇和”也南下广东,加入护法舰队。这样护法舰队的总吨位占到全国海军的一半以上,且集中大多数较新式军舰,实力居全国之冠。
“海圻”号南下后参加了征剿莫擎宇和龙济光的战斗,俘虏了“保民”号巡洋舰(一说炮舰)。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遇刺身亡。从此护法舰队少一名强有力的领导人。也为以后护法舰队主力出走种下祸根。
因为广州政府财政因难,发饷时有些不准时,以及其他原因,舰上闽籍官兵渐有些背心离德。陆续发生了一些闽籍官兵闹事的事件,孙中山先生知道后认为必须及时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922年4月,发生了著名的“海圻”号夺舰事件。广州军政府以小船偷载士兵上舰,经过一轮枪战后,夺取了“海圻”舰。其间击毙闽籍士兵达二十余人,然后又相继夺占各舰。将全部闽籍官兵解除武装,遣返福建。事件结束后,孙中山任命温树德为海军司令兼“海圻”舰长。
同年,发生了陈炯明叛乱事件。孙中山离开总统府,登上“永翔”舰指挥平叛。但“永丰”舰长冯肇宪认为温树德不怀好意。借邀请孙中山给“永丰”舰官兵训话的名义,请孙中山先生离开“永翔”舰。待孙中山先生上了“永丰”舰后才将实情相告。此后,孙中山先生就一直坐镇“永丰”舰指挥海陆军平叛。7月8日,温树德接受陈炯明26万元贿赂后,将“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舰调离黄埔。8月9日,孙中山离开“永丰”舰经香港赴上海。所有军舰被温树德接收。
1923年,陈炯明被讨贼军击败。孙中山重返广州,因温树德有悔过表现,孙中山仍保留其舰队司令职务。5月31日,又因为温树德阴谋叛变。孙中山免去了温树德的舰队司令职务。海军“一律暂由本大元帅直接管辖”。同时任命吴志馨为“海圻”舰长。但温树德及其党羽仍暗中控制海军各舰,在8月收到北京政府的50万专款后。温树德于12月19日策动“海圻”、“永翔”、“同安”、“肇和”、“海琛”、“楚豫”六舰离开汕头,于1924年1月抵达青岛,投奔北洋政府。3月22日,曹锟以总统名义任命温树德为渤海舰队司令,以叛逃六舰组成渤海舰队。至此,护法舰队主力尽去,广东舰队没有了排水量没有超过一千吨的大舰。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在京奉铁路沿线深受直系海军之害。张作霖决意筹建海军,渤海舰队成为张作霖的重点引诱对象(因当时各国对中国军事禁运,无法从外国购入军舰,本国自制又不大可能。故地方军阀筹建海军一般是引诱旧有海军和利用商船改制)。1926年11月,沈鸿烈(时任东北海军司令)乘渤海舰队内讧。将“海圻”引诱至旅顺入坞后强夺,然后又驾驶“海圻”舰去青岛,将渤海舰队整个接收(当时旅顺被日本占领,我一直想搞清此事细节,但一直没有找到详细的资料)。东北海军在接收渤海舰队后实力居全国海军第一。
1928年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一直力排众议,不肯将东北海军收归中央。因为当时中央海军为闽系控制,蒋介石不愿意闽系的势力太大,宁愿海军分裂,类似的情况还有广东海军。
1929年4月,“海圻”舰进逼庙岛群岛,迫使张宗昌余部三千余人投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海军孤悬青岛。舰上东北籍官兵怀念家乡,且东北沦陷后军费减少。1932年,东北海军的高级将领打算夺取青岛、烟台等地的行政权,以增加东北海军的地盘,筹集军费。但沈鸿烈以军人不干涉政治为由不予同意。这样,东北海军的高级将领就打算除去沈鸿烈块绊脚石。乘沈鸿烈来崂山指导舰队训练,将其软禁于崂山,然后以他的名义发出电报。称沈鸿烈因病辞职,推荐凌霄代理司令。此即为“崂山事变”。张学良听到这个消息后怀疑有诈,一面回电挽留沈鸿烈,一面派人到青岛去调查此事。
而东北海军下层将士对此事不以为然,认为沈鸿烈毕竟是老长官,平时对待大家也算不错,以这种手段对付沈鸿烈是不道德的。因此以“海圻”舰水兵第一分队副队长关继周为首,组织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士兵敢死队,冲进崂山,将沈鸿烈解救出来。沈鸿烈马上登上“海圻”舰,升上司令旗,重夺东北海军控制权。随后将策动“崂山事变”的凌霄等人遣送回原籍。
关继周等营救沈鸿烈后,自持有功。同时沈鸿烈此时兼职青岛市长,军饷有着。这些人向沈鸿烈要求青岛港务局长、公安局长等要求,沈鸿烈则劝他们不要有此非份之想,同时在金钱上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参于营救沈鸿烈的青年军官仍不满意,密谋劫持沈鸿烈,逼迫沈鸿烈满足他们的要求。由冯志冲动手,谁知冯志冲行动失败,被沈鸿烈生擒。沈鸿烈得知此事牵涉到很多重要人物,为避免事态扩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当晚处决冯志冲。并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冯志冲一人身上。
但此事还是引起了关继周等人的愤慨,他们认为沈鸿烈对待“崂山事件”的人员是多么宽宏大量,对待自己的恩人却如此无情,同时担心沈的打击报复,决定带舰出走。
6月25日,关继周等人带领“海圻”、“海琛”、“肇和”三舰出走,直奔广东。于7月25日抵达珠江,受到陈济棠的欢迎,并改编为粤海舰队。
但陈济棠想控制南下三舰,对南下东北籍官兵的待遇越来越差,同时慢慢撤换东北籍军官,夺取三舰的控制权。1935年6月15日,东北籍官兵决定再次带舰出走,当时“肇和”主机正在修理,无法同行。便将“肇和”舰东北籍官兵接来同行。午夜,“海圻”、“海琛”二舰启航,当晚通过莲花山水域时,因天黑且遇退潮,“海圻”舰搁浅。“海琛”拖带时也一并搁浅。陈济棠得到报告后曾想派飞机轰炸。但下属提醒他;全国军舰所剩无多,如果派飞机轰炸,两舰势必非沉则伤,届时全国舆论必定哗然。陈济棠于是决定劝降,但到了白天涨潮,二舰分别脱险。在晚上冲过虎门炮台到达香港。在香港后,特务邢森洲送来了蒋介石的劝降电报。称“一切问题均可解决。”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二舰决定归顺南京。在驶出香港后遇到中央海军(闽系)的“宁海”、“应瑞”、“海容”、“海筹”四舰炮击。“海圻”、“海琛”不愿同室操戈,又返回香港。“宁海”舰也进港停泊,要求“海圻”和“海琛”二舰将炮闩卸下,交给“宁海”舰。“海圻”、“海琛”不肯答应,尔后就一直僵持于香港。南京方面听到此消息大为惊呀,派陈策带领二舰离开香港,同时命令闽系海军离开。为防止闽系海军拦截,还派空军护航。7月12日,二舰抵达南京,名义上归还第三舰队建制(东北舰队),但由军政部代管。不交给第一舰队是防止闽系海军坐大,而闽系海军拦截二舰也有将其收归己有之意。
这样,“海圻”舰在十八年之内换了六个东家,但它的生命也快走到尽头。1937年9月25日,为了保卫江阴防线,“海圻”号自沉于江阴。同时自沉的还有与其患难与共的“海琛”和另两艘海字舰“海容”和“海筹”。自沉前,各舰均将武器卸下,舰员组成炮队参加陆战。
1959年冬,上海打捞工程局开始打捞“海圻”舰。1960年5月27日,船体被切断成两段打捞出水,后拆解回炉。至此“海圻”舰的故事彻底划上了句号。

海圻号巡洋舰照片

海圻号巡洋舰照片.jpg (841.99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1:34 上传







第三单元捍卫共和


民国初年海军建设


刘冠雄


海军北伐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汤芗铭奉孙中山之命率舰队北伐,协助山东革命军光复山东登州,正当汤芗铭北伐舰队节节胜利之时,传来了南北议和的消息,清末代皇帝溥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相继宣布退位,而袁世凯却出人意外的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将首都改定北京。南北议和,汤芗铭奉命停止北伐,袁世凯为拢络汤芗铭,宣布汤芗铭为海军中将,继之又削夺其兵权,改任汤芗铭为教育部次长。

护国运动


肇和舰照片


肇和舰视图


肇和舰模型




肇和”舰,它本是1909年清廷订购的三艘巡洋舰之一,不成想这三艘(肇和、应锐,飞鸿)船刚造了一半,风雨飘摇的大清国就尽了气数。而它们的接收者是正差钱儿花的北洋政府,因此三艘舰都险些就被卖掉换银子。后来经过海军力争,才留下了“肇和”、“应瑞”两舰,算给大清舰队留了后。 而飞鸿还是给卖掉换了银子。当然这笔银子用的还算超值,给了第一批去麻省理工学飞机工程的留学生了,其中就有波音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中国海军飞机工程处处长巴玉藻、著名飞机设计师曾诒经、王孝丰、魏瀚,海军名将陈宏泰、李世甲等人。

“肇和”舰长320尺、宽39尺、吃水14尺、排水量2600吨、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0吨,军舰动力为6座锅炉4座特尔本式蒸汽机,功率6000匹马力、航速20节、编制230人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造价21万英镑,1913年(民国二年)归国。。主要武器: 6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4吋炮4门,4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机关炮2门,18吋鱼雷发射管2具。1913年,肇和号刚回到了中华民国,1915年袁世凯心里就蒙了猪油称了帝。那个时代,军舰是件利器,更酝酿了多次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标志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那一声炮响。咱们中国人也打算用一声炮响,轰了妄图恢复帝制的袁大头,这可比俄国人还早了两年。就在1915年10月,孙中山任命陈其美为淞沪司令长官,从日本回到上海,与上海革命党人密谋在上海首先发难。革命党人首先暗杀了原海军中将郑汝成,拔掉袁世凯安插在上海的一颗钉子。接着陈其美把在日本的蒋介石召回上海,商讨举义大计。于是蒋介石搞了个"淞沪陆海军发难计划",提出首要目标是夺取肇和、应瑞、通济舰,然后夺取江南制造局、警察局、电话局等,控制整个上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次海军起义的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本来,已将停泊在黄浦江的“肇和”、“应瑞”二舰运动得相当成熟,只等一声令下。但袁世凯那边好像听到了什么风声,海军司令萨镇冰突然以检阅为名要求肇和舰于12月6日出海,而后前往广东。陈其美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就临时决定提前起义,时间定在12月5日。起义计划由杨虎率三十余人由黄浦江袭取肇和占领后旋即炮击江南制造局。陆上则以炮击为号,按计划分头攻占电报局、电话局、巡警总局、工程总局等重要机关。孙祥夫则带领另一组人由杨树浦乘汽艇占领"应瑞"号、"通济"二舰,策应肇和舰。12月5日杨虎(任命为海军陆战队司令)等人乘小舟悄悄上了"肇和"号,很快,全舰便被控制。而按计划本应占领"应瑞"号、"通济"号的孙祥夫小组被租界巡捕阻拦,未能登舰,致使二舰也始终观望,迟迟不见起义。直接导致肇和舰最终面临孤军作战。“肇和”舰上的官兵不知外面情况,仍按预定计划行动,昂首的大炮褪去炮衣,到了江南制造局附近时,突然猛烈开炮。一听"肇和"号起义开炮,陆地上革命党人也开始按计划攻占电报局、电话局、巡警总局、工程总局等重要机关。当得悉此肇和舰被占领后,上海镇守使杨善德和“刚好在上海”的海军巡阅使萨镇冰,一边调动军警于陆上阻击,一边以10万元现金收买了"应瑞"号和"通济"号两舰。6日黎明,两舰反戈一击,向"肇和"舰开炮。由于肇和号以为两舰已经起义,丝毫没有防备,当“应瑞”向“肇和”连发数炮后,杨虎等人才如梦初醒,仓促应战。于是"肇和"号受到3舰的围攻,前后甲板和驾驶台都被炮弹击中,伤亡严重。拂晓,轰隆一声巨响,一发炮弹击中汽炉舱(一说是弹药库),引起剧烈爆炸,舰员伤亡过半,大火燃烧,浓烟滚滚,敌军很快占领“肇和”舰,不及脱逃的悉行就义。而陈其美,蒋介石等人指挥的地面进攻也由于敌我悬殊未能奏效。于是轰轰烈烈的"肇和"舰起义,在坚持12个小时后,以失败告终了。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时驻厦门的肇和舰赴广州参加护法军舰队。
海军护法


中山舰


结尾的位置放了两条别的舰
平海舰线图


平海舰模型


平海号巡洋舰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向江南造船厂订购的小型训练巡洋舰,该舰属于轻巡洋舰,预算458.8万元。江南造船厂根据日本方面提供的图纸制造。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1935年9月下水,1936年6月方告服役。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海军部的舰艇。与宁海号巡洋舰均为宁海级轻巡洋舰。排 水 量 2383吨。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功 率 7,488马力。续 航 力:5,000海里/12节。装 甲 19mm-63mm。航 速 21节。舰 员 361人。主 炮 三座双联装140mm,一前二后。防空武器 76mm×6,MG ×10。鱼 雷 双联装发射管×2,鱼雷8条。反潜兵器 深水炸弹9枚。
1937年9月22日,日军第12航空队奉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三立贞三海军大佐命令,由飞行长由中率92式攻击机12架,在6架95式战斗机掩护下,从三个方向直扑“平海”,力求炸沉这艘旗舰。高宪申舰长立即命令全舰炮猛烈射向日机。与此同时,兄弟舰艇也一齐开火,迫使敌机不敢近舰而北飞。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2批敌机的攻击下,“平海”右舷中弹,旋即前舱进水。舰长腰部重伤,血染军衣,但仍坚持指挥作战。一等炮兵周兆发右胁突被弹片穿入,又横贯左臂,血流不止,但他忍痛坚守炮位,奋力反击敌机,直到补充兵接替后才倒地,经抢救无效光荣陈亡。上士张玉成在舰尾机炮发生故障时,冒险前去抢修,中弹重伤。中士严肃冠不顾弹片纷飞,奋勇前去补替,中弹身亡。“平海”舰官兵前赴后继,坚持战斗,迫使敌机退去。中午,日军第3批飞机来袭,从上游方向飞临高空投弹,在我炮火反击下,均未炸中而散去。但敌并不甘心,当天下午,日军“加贺”号又起飞舰载攻击机7架来袭。下午5时30分,敌第12航空队92式攻击机6架、95式战斗机3架,一天内第5次来轰炸这艘旗舰,向左舷投弹4枚。这一天战斗长达6个小时,我舰发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多发,阵亡5人,轻、重伤23人,击落敌机5架。舰身中弹多处,当晚彻夜警戒,抢修舰械,准备再战。
1937年9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敌侦察机两架在我舰附近上空窥伺,约30分钟离去,这预示着敌机编机的大举出动。下午2时,敌第12航空队首先以92式攻击机9架,在3架95式战斗机配合下,攻击、压制我要塞炮火;而以主力94式轰炸机12机,会同第13航空队96式轰炸机14架,敌“加贺”号起飞舰载轰炸、攻击机各8架,在舰载战斗机4架掩护下,集中轰炸“平海”号。弹落如雨,两枚重弹击中舰体,周围江面水柱冲天,此起彼伏。“平海”号不得不驶向上游,但敌机紧追而来,分批轮番轰炸。高射机枪指挥刘馥接替伤员自充射手。正酣战时,不料枪架纵轴因发射过量而折断,他冒险抢修时,突见一架日机急降投弹,他忍痛抓起灼热的无架枪管向敌猛射。“平海”号在鏖战中各炮炮管、炮闩均因发射逾量而烫手,但炮手们仍奋战不止。这一天又击落日机4架,其中两架机体碎片竟落于了望台上。激战中敌弹3枚炸穿机舱、弹药库,江水涌入,官兵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抢护炮弹,终因舰身遍体鳞伤,舰体向左侧倾45度,吐着浓烟,搁沉于十二圩浅滩[1]。
1938年日军将此舰打捞,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原定交给汪伪国民政府海军,后来食言拖回日本。
1938年7月11日日军以「第261号令」将平海舰改列为海防舰兼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平海”改名“见岛”。但因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船厂工期繁忙,两舰的改装工程便延搁下来,分别泊在相生与佐世保港,充做港区浮动宿舍。
1944年日本将舰级由海防舰改回为二等巡洋舰,并在六月十日将“见岛”(平海)改名为“八十岛”原140毫米主炮换装为前后各一门高平两用127毫米炮及五座三联装25毫米机炮,并装上雷达(22号及13号电探)。
1944年9月25日,日军征召“八十岛”派赴前线参战。
1944年11月25日,在吕宋岛被美国海军军机击沉。


江元舰视图


江元舰模型



排水量(吨) 565 船长(米) 54.1 船宽(米) 8.5 吃水(米) 2.1 马力(匹) 950 航速(节) 13 火炮 阿姆斯特朗120mm炮1门,阿姆斯特朗75mm炮1门,哈乞开斯47mm机关炮4门,6mm马克沁机关枪4门。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85人
江防浅水炮舰,為两江总督陈光燾向日本神户川崎造船厂所订造,故以"江"字号命名. "江元"於1906年,其它则於1907年完工;每艘造价日币13万5千元(合260,000两). 钢质船身,排水量550吨,两座燃煤锅炉两部往复式蒸汽主机產生9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3节. 乘员军官15人,士官兵90人; 装备一门4.7吋57倍径阿姆斯壮主,一门日製3吋抱,四门47公釐速射抱(江元配备江南製械厂的57公釐速射抱),四挺7.9公釐机枪. 四舰之无线电呼号分别為"江元"舰"XQU","江亨"舰"XOH","江利"舰"XQR","江贞"舰"XQC". 管带分别為宋文翘,沉继芳,郑伦与饶怀文.
"江亨"舰民初时原驻岳州,1919年俄国革命后列强出兵西伯利亚防止红军东侵,中俄边境情势混乱;本舰於当年七月被派往东北哈尔滨防备,但在十一月却发生俄国人向之借抱轰击日本领事馆,造成日本死亡七百多军民之庙街事件(日称之為尼港事件),"江亨"等舰遂被日本扣留,后经外交途径交涉月餘方始解决; 当时擅自借抱之"江亨"舰长陈世英因日方压力被北京政府撤职永不录用,但其实此為障眼法,不久陈世英改名陈季良复出,抗战初任国府海军第一舰队司令.
1929年十月二十九日中俄三江口富锦之役,"江亨"舰被俄舰击成重伤后自沉,九一八后日人将之打捞上岸欲整修使用却发现损坏严重而废置. "江利"舰原驻厦门,后随杨树庄驻沪并投向北伐军阵营,於1927年三月廿七日张作霖派遣东北舰队南下袭击上海吴淞口时被"海圻" 舰掳回北方,后收编於东北第三舰队,抗战后的1937年十二月与其它各舰自沉於青岛及刘公岛阻塞航道.
"江贞"与"江元"两舰则隶属中央海军直属之第二舰队,"江贞"舰在1938年七月廿日被27架日本飞机轰炸搁浅岳阳附近,十一月初撤退时自焚而燬;不过根据日本海军的纪录曾在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将其加以修复使用.
"江元"舰於1938年十月廿一日亦被日机炸燬舰体但仍修复并保留至战后, 编入江防舰队参加国共内战.1949 年十一月,该舰由马祖返航基隆时因航向错误搁浅东沙岛,十二月初因拖救无效而就地拆解报废.




第三单元捍卫共和

第三单元.jpg (831.7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4 上传


民国初年海军建设

民国初年海军建设.jpg (675.89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5 上传


刘冠雄

刘冠雄.jpg (697.78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4 上传


海军北伐

海军北伐.jpg (832.66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4 上传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汤芗铭奉孙中山之命率舰队北伐,协助山东革命军光复山东登州,正当汤芗铭北伐舰队节节胜利之时,传来了南北议和的消息,清末代皇帝溥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相继宣布退位,而袁世凯却出人意外的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将首都改定北京。南北议和,汤芗铭奉命停止北伐,袁世凯为拢络汤芗铭,宣布汤芗铭为海军中将,继之又削夺其兵权,改任汤芗铭为教育部次长。

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jpg (612.11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4 上传



肇和舰照片

肇和舰照片.jpg (681.62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6 上传



肇和舰视图

肇和舰视图.jpg (755.4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6 上传


肇和舰模型

肇和舰模型1.jpg (980.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5 上传



肇和舰模型2.jpg (999.77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5 上传



肇和”舰,它本是1909年清廷订购的三艘巡洋舰之一,不成想这三艘(肇和、应锐,飞鸿)船刚造了一半,风雨飘摇的大清国就尽了气数。而它们的接收者是正差钱儿花的北洋政府,因此三艘舰都险些就被卖掉换银子。后来经过海军力争,才留下了“肇和”、“应瑞”两舰,算给大清舰队留了后。 而飞鸿还是给卖掉换了银子。当然这笔银子用的还算超值,给了第一批去麻省理工学飞机工程的留学生了,其中就有波音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中国海军飞机工程处处长巴玉藻、著名飞机设计师曾诒经、王孝丰、魏瀚,海军名将陈宏泰、李世甲等人。

“肇和”舰长320尺、宽39尺、吃水14尺、排水量2600吨、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0吨,军舰动力为6座锅炉4座特尔本式蒸汽机,功率6000匹马力、航速20节、编制230人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造价21万英镑,1913年(民国二年)归国。。主要武器: 6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4吋炮4门,4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机关炮2门,18吋鱼雷发射管2具。1913年,肇和号刚回到了中华民国,1915年袁世凯心里就蒙了猪油称了帝。那个时代,军舰是件利器,更酝酿了多次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标志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那一声炮响。咱们中国人也打算用一声炮响,轰了妄图恢复帝制的袁大头,这可比俄国人还早了两年。就在1915年10月,孙中山任命陈其美为淞沪司令长官,从日本回到上海,与上海革命党人密谋在上海首先发难。革命党人首先暗杀了原海军中将郑汝成,拔掉袁世凯安插在上海的一颗钉子。接着陈其美把在日本的蒋介石召回上海,商讨举义大计。于是蒋介石搞了个"淞沪陆海军发难计划",提出首要目标是夺取肇和、应瑞、通济舰,然后夺取江南制造局、警察局、电话局等,控制整个上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次海军起义的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本来,已将停泊在黄浦江的“肇和”、“应瑞”二舰运动得相当成熟,只等一声令下。但袁世凯那边好像听到了什么风声,海军司令萨镇冰突然以检阅为名要求肇和舰于12月6日出海,而后前往广东。陈其美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就临时决定提前起义,时间定在12月5日。起义计划由杨虎率三十余人由黄浦江袭取肇和占领后旋即炮击江南制造局。陆上则以炮击为号,按计划分头攻占电报局、电话局、巡警总局、工程总局等重要机关。孙祥夫则带领另一组人由杨树浦乘汽艇占领"应瑞"号、"通济"二舰,策应肇和舰。12月5日杨虎(任命为海军陆战队司令)等人乘小舟悄悄上了"肇和"号,很快,全舰便被控制。而按计划本应占领"应瑞"号、"通济"号的孙祥夫小组被租界巡捕阻拦,未能登舰,致使二舰也始终观望,迟迟不见起义。直接导致肇和舰最终面临孤军作战。“肇和”舰上的官兵不知外面情况,仍按预定计划行动,昂首的大炮褪去炮衣,到了江南制造局附近时,突然猛烈开炮。一听"肇和"号起义开炮,陆地上革命党人也开始按计划攻占电报局、电话局、巡警总局、工程总局等重要机关。当得悉此肇和舰被占领后,上海镇守使杨善德和“刚好在上海”的海军巡阅使萨镇冰,一边调动军警于陆上阻击,一边以10万元现金收买了"应瑞"号和"通济"号两舰。6日黎明,两舰反戈一击,向"肇和"舰开炮。由于肇和号以为两舰已经起义,丝毫没有防备,当“应瑞”向“肇和”连发数炮后,杨虎等人才如梦初醒,仓促应战。于是"肇和"号受到3舰的围攻,前后甲板和驾驶台都被炮弹击中,伤亡严重。拂晓,轰隆一声巨响,一发炮弹击中汽炉舱(一说是弹药库),引起剧烈爆炸,舰员伤亡过半,大火燃烧,浓烟滚滚,敌军很快占领“肇和”舰,不及脱逃的悉行就义。而陈其美,蒋介石等人指挥的地面进攻也由于敌我悬殊未能奏效。于是轰轰烈烈的"肇和"舰起义,在坚持12个小时后,以失败告终了。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时驻厦门的肇和舰赴广州参加护法军舰队。
海军护法

海军护法.jpg (962.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6 上传



中山舰

中山舰.jpg (983.8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28 上传



结尾的位置放了两条别的舰
平海舰线图

平海舰.jpg (898.6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30 上传



平海舰模型

平海舰2.jpg (906.7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33 上传



平海号巡洋舰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向江南造船厂订购的小型训练巡洋舰,该舰属于轻巡洋舰,预算458.8万元。江南造船厂根据日本方面提供的图纸制造。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1935年9月下水,1936年6月方告服役。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海军部的舰艇。与宁海号巡洋舰均为宁海级轻巡洋舰。排 水 量 2383吨。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功 率 7,488马力。续 航 力:5,000海里/12节。装 甲 19mm-63mm。航 速 21节。舰 员 361人。主 炮 三座双联装140mm,一前二后。防空武器 76mm×6,MG ×10。鱼 雷 双联装发射管×2,鱼雷8条。反潜兵器 深水炸弹9枚。
1937年9月22日,日军第12航空队奉第2联合航空队司令三立贞三海军大佐命令,由飞行长由中率92式攻击机12架,在6架95式战斗机掩护下,从三个方向直扑“平海”,力求炸沉这艘旗舰。高宪申舰长立即命令全舰炮猛烈射向日机。与此同时,兄弟舰艇也一齐开火,迫使敌机不敢近舰而北飞。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2批敌机的攻击下,“平海”右舷中弹,旋即前舱进水。舰长腰部重伤,血染军衣,但仍坚持指挥作战。一等炮兵周兆发右胁突被弹片穿入,又横贯左臂,血流不止,但他忍痛坚守炮位,奋力反击敌机,直到补充兵接替后才倒地,经抢救无效光荣陈亡。上士张玉成在舰尾机炮发生故障时,冒险前去抢修,中弹重伤。中士严肃冠不顾弹片纷飞,奋勇前去补替,中弹身亡。“平海”舰官兵前赴后继,坚持战斗,迫使敌机退去。中午,日军第3批飞机来袭,从上游方向飞临高空投弹,在我炮火反击下,均未炸中而散去。但敌并不甘心,当天下午,日军“加贺”号又起飞舰载攻击机7架来袭。下午5时30分,敌第12航空队92式攻击机6架、95式战斗机3架,一天内第5次来轰炸这艘旗舰,向左舷投弹4枚。这一天战斗长达6个小时,我舰发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多发,阵亡5人,轻、重伤23人,击落敌机5架。舰身中弹多处,当晚彻夜警戒,抢修舰械,准备再战。
1937年9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敌侦察机两架在我舰附近上空窥伺,约30分钟离去,这预示着敌机编机的大举出动。下午2时,敌第12航空队首先以92式攻击机9架,在3架95式战斗机配合下,攻击、压制我要塞炮火;而以主力94式轰炸机12机,会同第13航空队96式轰炸机14架,敌“加贺”号起飞舰载轰炸、攻击机各8架,在舰载战斗机4架掩护下,集中轰炸“平海”号。弹落如雨,两枚重弹击中舰体,周围江面水柱冲天,此起彼伏。“平海”号不得不驶向上游,但敌机紧追而来,分批轮番轰炸。高射机枪指挥刘馥接替伤员自充射手。正酣战时,不料枪架纵轴因发射过量而折断,他冒险抢修时,突见一架日机急降投弹,他忍痛抓起灼热的无架枪管向敌猛射。“平海”号在鏖战中各炮炮管、炮闩均因发射逾量而烫手,但炮手们仍奋战不止。这一天又击落日机4架,其中两架机体碎片竟落于了望台上。激战中敌弹3枚炸穿机舱、弹药库,江水涌入,官兵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抢护炮弹,终因舰身遍体鳞伤,舰体向左侧倾45度,吐着浓烟,搁沉于十二圩浅滩[1]。
1938年日军将此舰打捞,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原定交给汪伪国民政府海军,后来食言拖回日本。
1938年7月11日日军以「第261号令」将平海舰改列为海防舰兼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平海”改名“见岛”。但因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船厂工期繁忙,两舰的改装工程便延搁下来,分别泊在相生与佐世保港,充做港区浮动宿舍。
1944年日本将舰级由海防舰改回为二等巡洋舰,并在六月十日将“见岛”(平海)改名为“八十岛”原140毫米主炮换装为前后各一门高平两用127毫米炮及五座三联装25毫米机炮,并装上雷达(22号及13号电探)。
1944年9月25日,日军征召“八十岛”派赴前线参战。
1944年11月25日,在吕宋岛被美国海军军机击沉。


江元舰视图

江元舰.jpg (950.7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33 上传



江元舰模型

江元舰2.jpg (992.6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38 上传




排水量(吨) 565 船长(米) 54.1 船宽(米) 8.5 吃水(米) 2.1 马力(匹) 950 航速(节) 13 火炮 阿姆斯特朗120mm炮1门,阿姆斯特朗75mm炮1门,哈乞开斯47mm机关炮4门,6mm马克沁机关枪4门。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85人
江防浅水炮舰,為两江总督陈光燾向日本神户川崎造船厂所订造,故以"江"字号命名. "江元"於1906年,其它则於1907年完工;每艘造价日币13万5千元(合260,000两). 钢质船身,排水量550吨,两座燃煤锅炉两部往复式蒸汽主机產生9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3节. 乘员军官15人,士官兵90人; 装备一门4.7吋57倍径阿姆斯壮主,一门日製3吋抱,四门47公釐速射抱(江元配备江南製械厂的57公釐速射抱),四挺7.9公釐机枪. 四舰之无线电呼号分别為"江元"舰"XQU","江亨"舰"XOH","江利"舰"XQR","江贞"舰"XQC". 管带分别為宋文翘,沉继芳,郑伦与饶怀文.
"江亨"舰民初时原驻岳州,1919年俄国革命后列强出兵西伯利亚防止红军东侵,中俄边境情势混乱;本舰於当年七月被派往东北哈尔滨防备,但在十一月却发生俄国人向之借抱轰击日本领事馆,造成日本死亡七百多军民之庙街事件(日称之為尼港事件),"江亨"等舰遂被日本扣留,后经外交途径交涉月餘方始解决; 当时擅自借抱之"江亨"舰长陈世英因日方压力被北京政府撤职永不录用,但其实此為障眼法,不久陈世英改名陈季良复出,抗战初任国府海军第一舰队司令.
1929年十月二十九日中俄三江口富锦之役,"江亨"舰被俄舰击成重伤后自沉,九一八后日人将之打捞上岸欲整修使用却发现损坏严重而废置. "江利"舰原驻厦门,后随杨树庄驻沪并投向北伐军阵营,於1927年三月廿七日张作霖派遣东北舰队南下袭击上海吴淞口时被"海圻" 舰掳回北方,后收编於东北第三舰队,抗战后的1937年十二月与其它各舰自沉於青岛及刘公岛阻塞航道.
"江贞"与"江元"两舰则隶属中央海军直属之第二舰队,"江贞"舰在1938年七月廿日被27架日本飞机轰炸搁浅岳阳附近,十一月初撤退时自焚而燬;不过根据日本海军的纪录曾在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将其加以修复使用.
"江元"舰於1938年十月廿一日亦被日机炸燬舰体但仍修复并保留至战后, 编入江防舰队参加国共内战.1949 年十一月,该舰由马祖返航基隆时因航向错误搁浅东沙岛,十二月初因拖救无效而就地拆解报废.




结语

辽宁号的图片与模型








结语

结语.jpg (624.11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49 上传


辽宁号的图片与模型

辽宁号.jpg (956.83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51 上传


辽宁号2.jpg (983.8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52 上传


辽宁号3.jpg (937.5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52 上传


辽宁号模型.jpg (870.5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5 23:52 上传






第三单元写好了莫名其妙的就没了,下次再写吧.
今天早上登陆发现审核好了,发两张风景道歉,就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附近,只在冬天开的花



第三单元写好了莫名其妙的就没了,下次再写吧.
今天早上登陆发现审核好了,发两张风景道歉,就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附近,只在冬天开的花

风景1.jpg (961.5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6 22:22 上传


风景2.jpg (1.02 M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6 22:23 上传

重建后的北洋海军主力旗舰是那一艘战舰??

国军海军在大陆吨位最大的军舰是那一艘战舰?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3-12-16 01:14
重建后的北洋海军主力旗舰是那一艘战舰??

国军海军在大陆吨位最大的军舰是那一艘战舰?
1890年代末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购了5艘海字号巡洋舰,其中英国造的两艘海天级穹甲巡洋舰吨位最大,只有抗战胜利后的重庆号吨位超过了海天级。

第三单元写好了莫名其妙的就没了,下次再写吧
顶鹤飞详尽的介绍。
有空要带儿子去看看,不能忘记历史。
1890年代末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购了5艘海字号巡洋舰,其中英国造的两艘海天级穹甲巡洋舰吨位最大,只有抗 ...
我查了一下重庆的吨位,好像还不如定远的吨位大。
顶鹤飞详尽的介绍。
有空要带儿子去看看,不能忘记历史。
最近的天气不好啊,参观不方便
鹤飞辛苦了,这篇文章收藏了。换一个角度学习历史,以史为鉴,不让这种历史重演,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应时刻铭记。
鹤飞天际 发表于 2013-12-16 08:14
我查了一下重庆的吨位,好像还不如定远的吨位大。
是的,定远级有7000多。但6楼问的是国军海军,定远级跟国军就没啥关系了,故而未将其列入。
鹤飞辛苦了,这篇文章收藏了。换一个角度学习历史,以史为鉴,不让这种历史重演,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应时刻铭 ...
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
鹤飞天际 发表于 2013-12-16 11:14
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
的确是需要大力宣传。建议版主置顶。
的确是需要大力宣传。建议版主置顶。
置顶就不用了,超大的能人还是很多的,我就不贻笑大方了
好图好文!
看到海容舰的模型,想起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内的同级舰海琛的原厂模型,记得09年的现代舰船里方禾的纽卡斯尔游记里提到过它,说是已经灰头土脸,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那个甲午海战图上面的威海保卫战日期应该是1895年2月吧
那个甲午海战图上面的威海保卫战日期应该是1895年2月吧
是1895年,那个图写错了。
这个可以给展馆写封信
拜读了,鹤飞好文采
fzgfzy 发表于 2013-12-16 22:30
这个可以给展馆写封信
猫版下次去参观的时候提出来就可以了
酸梅干 发表于 2013-12-16 22:33
拜读了,鹤飞好文采
是百度资料多
好文啊~lz投稿吧。明年是甲午年了啊
好文啊~lz投稿吧。明年是甲午年了啊
投稿就算了,大部分不是自己写的。
甲午不是输在装备,而是输在自上而下的那种怕,缺乏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大东沟后北洋进攻不足,防御总是没问题的,最后竟然在海港里全军覆没,哎。
安哥拉兔子 发表于 2013-12-27 12:52
甲午不是输在装备,而是输在自上而下的那种怕,缺乏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大东沟后北洋进攻不足,防御总是 ...
北洋水师至少还打了像样的一仗,陆军打的啥样
又到甲午年,120年过去了!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可否安息,看今日东洋鬼已久叫嚣~我辈后人任重道远
鹤飞天际 发表于 2013-12-27 18:18
北洋水师至少还打了像样的一仗,陆军打的啥样
也打了,只是怕了,撤退了,如果有毛子那种打输了,承认,就不不赔地,不赔款也不会有后来的日本。据某位专家说,日本打仗的钱可借的,如果没后来一人一两银子的赔款,哪会有后来的日本,还是怕了,·····
2014-1-1 23:40 上传



2014-1-1 23:46 上传





2014-1-1 23:49 上传




2014-1-1 23:51 上传



2014-1-1 23:52 上传



2014-1-1 23:56 上传



2014-1-2 00:00 上传




图片上传完毕,只剩一个黄海海战的视频了。

展览1月4号结束,基本就是这些内容,不是很多,感兴趣的可以抓紧最后几天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