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限行?摇号?关闭工厂?为什么我说光凭行政手段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37:30


北京,中国首都。

也在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外交中心之一。

但是多年以来,北京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这两大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北京的的发展和北京人的生活。

同时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比如最近的雾霾天气问题,就算就业前景如何好,科教医疗资源多先进,

光是每天呼吸有毒空气,就足以对冲掉巨额的公共资源支出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

作为首都,以公共建设方面的强大行动力著称的中国政府难道没有为改善污染和交通拥堵做出努力吗?

不是的,我们看到政府在修建卫星城,在修建世界上最大和最昂贵的地铁,政府修建了全球最大最多最复杂的立交系统,

还有严格的中六合彩一般的摇号和限行规矩,急于要促进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的全球各个经济体,面对北京这种要中了奖才能买车的政策,以及出行还要分单双号,肯定是无法理解的吧。

反正我在跟我的同事闲聊的时候(目前在澳洲工作),他们纷纷觉得我在编故事。

北京市和中央政府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种种重金投入的市政公共建设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叫“扬汤止沸”,而所谓摇号限购,单双出行,严限外地牌照这样的行政命令更加如同盖紧锅盖来阻止沸腾,

这两类方法正在并最终会被彻底证明失败,因为他们都没有针对问题的根源,这不是“肉食者鄙”的问题,而是有重大的利益原因,这个不深谈。

抛开华北整体的环境问题,抛开北京的城市规划问题,

北京拥堵和污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就是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不相适应。每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我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便于大家理解。

A*生活水平=B*C

A=承载总人口
B=自然生态承载力
C=非自然承载力

古代自然生态好一点,城市建设和管理也在当时代也比较先进的城市例如临安,苏州,杭州这些地方,可以承载上百万人口。

随着时代的进步,非自然承载力快速成长,生活水平也在增长,但是慢于技术能力的成长,所以巨型城市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很多千万级别的超级城市。

电梯,高楼,地铁,高效率的供电供水,市政管理和医疗教育法律等公共资源所有这些能力的飞速提升,都使得C翻倍的增长。

但是在C翻倍增长的时候,它的边际效应也就很自然的在不断缩减,直到从经济上完全不合适的那个点。

打比方当B=50,C=50的时候,C的投入增加10,A增加20%。当B=50,C=500的时候,C的投入每增加10,A只能增加2%。

假设这时候,A增加了5%,就意味着生活水平会被迫下降。为了保证生活水平平稳提升,你就必须继续扩大投资C,然而这种投资将越来越没有效益。

这种计算还没考虑到随着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B事实上是缓慢下降的,所以,全球很多千万级别的城市在成长到一定程度,到C的投资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保证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集聚红利越来越被高地价,拥堵和高污染所对冲干净了之后,城市开始停止成长甚至开始所谓的“逆城市化”。

这一切为什么没在北京发生呢?

其实如果按照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操纵的话,房价,污染和拥堵这三个问题无限上升,人们自然就会逐渐选择不去,或者离开,直到这些问题和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达到一个平衡。

问题是,我们的官员有着战天斗地的意愿,资源和行动力。

所以我们看到北京实际人口已经快达到三千万的时候人口还在不停增长,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在疯狂的投资C,从昂贵的地铁高铁到产业和教育等等行政资源的倾斜,再到昂贵的工厂停产限产还有昂贵且成效未知的环境治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停的提升着C,尽管每单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小。或者说达到同等效果所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的时候,投资依然不止。

这不止在经济学上来讲不划算,也在社会学上来说不公平,对于其他城市的不公平。

一边在媒体上鼓励大家到二线城市,一边继续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北京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地方。这是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战争,因为你的每一次努力不过让敌人的下一次进攻变得更加猛烈而已。

对于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不管多么完美的道路建设,多么先进和规模庞大的地铁设施,多么严苛的行政命令都无法让北京一城在不牺牲生活水平前提下承载无止境上升的人口。

唯一的釜底抽薪办法是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停止行政教育医疗和资金资源倾斜,停止限号限购限行这种扬汤止沸的行政强制,那么北京人和其他地方的人很快就会逃离,直到一个合适的A的生成,因为现有人口如果没有这些命令和资源倾斜,北京本已无法承担。这些资源投入到一些中型城市会达到更多的边际效应。

当然这种方式只存在于幻想中,其中利益纠葛太大。

不过,做不到这么彻底,也要逐渐来做,上海也有大城市病,但是长三角的整体形势就比首都圈好很多,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外国被过分低估,在中国则被过分高估了。

北京,中国首都。

也在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外交中心之一。

但是多年以来,北京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这两大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北京的的发展和北京人的生活。

同时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比如最近的雾霾天气问题,就算就业前景如何好,科教医疗资源多先进,

光是每天呼吸有毒空气,就足以对冲掉巨额的公共资源支出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

作为首都,以公共建设方面的强大行动力著称的中国政府难道没有为改善污染和交通拥堵做出努力吗?

不是的,我们看到政府在修建卫星城,在修建世界上最大和最昂贵的地铁,政府修建了全球最大最多最复杂的立交系统,

还有严格的中六合彩一般的摇号和限行规矩,急于要促进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的全球各个经济体,面对北京这种要中了奖才能买车的政策,以及出行还要分单双号,肯定是无法理解的吧。

反正我在跟我的同事闲聊的时候(目前在澳洲工作),他们纷纷觉得我在编故事。

北京市和中央政府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种种重金投入的市政公共建设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叫“扬汤止沸”,而所谓摇号限购,单双出行,严限外地牌照这样的行政命令更加如同盖紧锅盖来阻止沸腾,

这两类方法正在并最终会被彻底证明失败,因为他们都没有针对问题的根源,这不是“肉食者鄙”的问题,而是有重大的利益原因,这个不深谈。

抛开华北整体的环境问题,抛开北京的城市规划问题,

北京拥堵和污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就是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不相适应。每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我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便于大家理解。

A*生活水平=B*C

A=承载总人口
B=自然生态承载力
C=非自然承载力

古代自然生态好一点,城市建设和管理也在当时代也比较先进的城市例如临安,苏州,杭州这些地方,可以承载上百万人口。

随着时代的进步,非自然承载力快速成长,生活水平也在增长,但是慢于技术能力的成长,所以巨型城市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很多千万级别的超级城市。

电梯,高楼,地铁,高效率的供电供水,市政管理和医疗教育法律等公共资源所有这些能力的飞速提升,都使得C翻倍的增长。

但是在C翻倍增长的时候,它的边际效应也就很自然的在不断缩减,直到从经济上完全不合适的那个点。

打比方当B=50,C=50的时候,C的投入增加10,A增加20%。当B=50,C=500的时候,C的投入每增加10,A只能增加2%。

假设这时候,A增加了5%,就意味着生活水平会被迫下降。为了保证生活水平平稳提升,你就必须继续扩大投资C,然而这种投资将越来越没有效益。

这种计算还没考虑到随着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B事实上是缓慢下降的,所以,全球很多千万级别的城市在成长到一定程度,到C的投资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保证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集聚红利越来越被高地价,拥堵和高污染所对冲干净了之后,城市开始停止成长甚至开始所谓的“逆城市化”。

这一切为什么没在北京发生呢?

其实如果按照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操纵的话,房价,污染和拥堵这三个问题无限上升,人们自然就会逐渐选择不去,或者离开,直到这些问题和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达到一个平衡。

问题是,我们的官员有着战天斗地的意愿,资源和行动力。

所以我们看到北京实际人口已经快达到三千万的时候人口还在不停增长,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在疯狂的投资C,从昂贵的地铁高铁到产业和教育等等行政资源的倾斜,再到昂贵的工厂停产限产还有昂贵且成效未知的环境治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停的提升着C,尽管每单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小。或者说达到同等效果所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的时候,投资依然不止。

这不止在经济学上来讲不划算,也在社会学上来说不公平,对于其他城市的不公平。

一边在媒体上鼓励大家到二线城市,一边继续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北京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地方。这是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战争,因为你的每一次努力不过让敌人的下一次进攻变得更加猛烈而已。

对于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不管多么完美的道路建设,多么先进和规模庞大的地铁设施,多么严苛的行政命令都无法让北京一城在不牺牲生活水平前提下承载无止境上升的人口。

唯一的釜底抽薪办法是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停止行政教育医疗和资金资源倾斜,停止限号限购限行这种扬汤止沸的行政强制,那么北京人和其他地方的人很快就会逃离,直到一个合适的A的生成,因为现有人口如果没有这些命令和资源倾斜,北京本已无法承担。这些资源投入到一些中型城市会达到更多的边际效应。

当然这种方式只存在于幻想中,其中利益纠葛太大。

不过,做不到这么彻底,也要逐渐来做,上海也有大城市病,但是长三角的整体形势就比首都圈好很多,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外国被过分低估,在中国则被过分高估了。


哦,很正常啊,难搞的事都想不用动脑的个笨法子缓解一下,根本解决留给下一任啊,然后下一任......再下一任.......

这种事要真解决不仅要绞尽脑汁,而且时间五年十年,十几年才见效,功劳轮不到我领,中间的艰苦过程还被骂得像猪头一样,我为啥啊我?

哦,很正常啊,难搞的事都想不用动脑的个笨法子缓解一下,根本解决留给下一任啊,然后下一任......再下一任.......

这种事要真解决不仅要绞尽脑汁,而且时间五年十年,十几年才见效,功劳轮不到我领,中间的艰苦过程还被骂得像猪头一样,我为啥啊我?


限行摇号关闭工厂和房市的限购限贷一样都是懒政,不解决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永远不可能成功
而且楼主漏了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别于资本主义,是权力占主导地位,
北京作为全国权力中心自然会想黑洞一样源源不断的吸收全国优秀资源
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通病: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而且集中的比例太夸张


限行摇号关闭工厂和房市的限购限贷一样都是懒政,不解决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永远不可能成功
而且楼主漏了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别于资本主义,是权力占主导地位,
北京作为全国权力中心自然会想黑洞一样源源不断的吸收全国优秀资源
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通病: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而且集中的比例太夸张
这个嘛,牵扯的面太广,还是让下一任去解决吧
洗不干净的葱 发表于 2013-10-21 22:59
这个嘛,牵扯的面太广,还是让下一任去解决吧
一步错步步错。。当年北京规划如果采取梁思成的建议就好了
把各大部委赶几个去密云赶几个去昌平赶几个去延庆就不堵了。
不是要迁都吗
六尘缘影 发表于 2013-10-21 23:03
一步错步步错。。当年北京规划如果采取梁思成的建议就好了
这算啥
当初听马寅初,一对夫妻生2到3个孩子,中国的人口结构要好的多
也许就不用延长退休年龄了
a2free 发表于 2013-10-21 23:48
把各大部委赶几个去密云赶几个去昌平赶几个去延庆就不堵了。
把部委都搬平谷去吧。。渔阳旧都,有皇气
功能过于集中,导致各种人口涌入,不解决这个问题,什么都是白扯
北京这个资源吞噬兽造就了津冀贫困圈。
我想把北京的公路修成上下八层的,应该不赌了吧?
北京野人 发表于 2013-10-26 23:29
我想把北京的公路修成上下八层的,应该不赌了吧?
没用的,这正是我文章说的内容。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过是缓解一点点问题,然后吸引更多人入京。

加大资源集中度来治堵治污的结果是南辕北辙,而且既不经济,亦不公平。
讨论北京的污染麻烦别脱离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 很多方面是根治不好的
超级逛逛晃晃 发表于 2013-10-27 18:17
讨论北京的污染麻烦别脱离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 很多方面是根治不好的
如果北京的人口只有900万呢?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0-28 15:27
如果北京的人口只有900万呢?
这种假设毫无意义. 除非中国经济停滞在30年前, 否则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必然出现几个执行中心职能的城市.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等等. 北京在1978年人口已经接近900万. 你觉得35年间既要0增长又要成为目前的文化, 政治, 科技中心, 可能吗?
超级逛逛晃晃 发表于 2013-10-28 16:28
这种假设毫无意义. 除非中国经济停滞在30年前, 否则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必然出现几个执行中心职能的城市.  ...
政治中心需要接近3000万人口?

北京需要成为经济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会展中心集一身就是北京问题的来源。

这些中心集于一身并非因为北京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仅仅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残留的首都集中体制。

如果不用政治手段干涉社会和政府投资,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北京人口虽然不至于停留在900万,但是也不会超过太多。因为有更多有更优越自然承受力和区位优势的城市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而不是把脆弱的北京打造成超级城市。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0-28 17:20
政治中心需要接近3000万人口?

北京需要成为经济中心?
果然来了. 那你觉得政治中心需要多少人吧?

那北京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中心呢? 东京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会展中心集一身么?为什么东京可以北京就不可以? 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国家残留的首都集中体制? 你就说明多少国家不是首都集中制的吧, 也就欧洲几个国家和灯塔国吧? 等等, 你莫非就是想说灯塔国的体制好吧?

纽约人口824万, 占美国人口的2.6%; 北京市, 就算是2400万人口, 也只占到中国的1.8%. 看起来纽约利用看不见的手调节的更厉害吧.

东京呢? 大东京首都圈3000万人, 占日本人口的23.%%, 那算什么? 共产主义的首都集中制? 就算是900万的东京市区人口, 也占了7%. 难道天皇喂全国迷幻药了?

想问题, 别先想体制, 先动动脑子看看数据吧
六尘缘影 发表于 2013-10-21 23:03
一步错步步错。。当年北京规划如果采取梁思成的建议就好了
梁思成的建议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单单靠所谓一个人的建议就想解决一个城市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是有个很大的鸿沟:就好像目前我也可以说建议北京迁都,然后在新首都建设的时候做好城市规划,请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规划师来集思广益,把新首都建设成一个宜居的城市。。。(现实是完全不可能的)然后几十年后,北京的矛盾更大,然后难道我就可以跟别人说,如果当年按照我建议来做的话,北京的问题早就解决了。。。
当年北京规划如果采取梁思成的建议就好了
==========================
迁都就是了。北京留做文化城,旅游城。
这个课题太大了点吧。楼主HKC
LZ讲的非常有道理。

作为各利益权势集团终极大佬们的集中地,搜刮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集中投放于北京一地,但是面临自然承载力这个短板的制约,资源投放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形成不公平,低效率,畸形发展的局面。

贪得无厌的结果最终必是反受其害。

只有全国均衡发展才是解决北京问题的根本之道。
漫步天河 发表于 2013-11-13 16:24
LZ讲的非常有道理。

作为各利益权势集团终极大佬们的集中地,搜刮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集中投放于 ...
莫名其妙,北上广哪个城市不是上千万的人口,就北京成了“不公平,低效率,畸形发展的局面”?世界上人口数量千万级的城市多了,也都应该拆了,走什么“全国均衡发展”?

超级逛逛晃晃 发表于 2013-10-28 20:04
果然来了. 那你觉得政治中心需要多少人吧?

那北京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中心呢? 东京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教 ...


先别急着用敌我矛盾的词用在我身上,我历来最反对体制党。

首先,我觉得你并没有看完我的主帖。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一句话基本就可以回答了:

按全国人口比例这个说法,完全不科学。难道北京的自然环境会因为中国人口的多少而改变其承载上限吗?

大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是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从量和质上提升单位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最终也就是达到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服务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这种集聚主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决定。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有非常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如果不分主次的结果,就好像苏俄花费大量资源建设的科学城和远东很多城市,最后不过是荒废的结局。

回到主帖的主要论点,北京的短板其实是快速增长的人口和车辆所带来的拥堵和华北平原自然承载力的脆弱,这些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都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继续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去缓解这个问题的结果不过是扬汤止沸使得更多人有继续迁入的意愿。

迁都是个极端的解决方案,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只要限行限号限购和超昂贵的地铁教育和行政倾斜这些东西消失掉,北京城自然吸引力大减,人口很快就会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我就拿美国的著名反面例子,底特律来说好了。底特律作为一个汽车城在工业衰落的大背景下,已经失去了承载几百万人口的能力。如果政府持续投入建设,那么也许会缓解其衰退的时间。但是最后的衰落依然是难以避免。现在底特律欠债一百多亿。如果底特律是按我们建设北京的思维来做,那么在这上面所耗费的资源可能千亿都不止了。

北京自然环境承载力是比汽车工业衰退更加难以用人力挽回的东西,那些教育,财政和行政资源如果用在其他城市很明显会有更大的效费比。

当然,如果你学过一点经济学,应该对边际效应这个东西不陌生。我也就不用磨破嘴皮了。以下是关于生产者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简单描述: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度娘

超级逛逛晃晃 发表于 2013-10-28 20:04
果然来了. 那你觉得政治中心需要多少人吧?

那北京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中心呢? 东京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教 ...


先别急着用敌我矛盾的词用在我身上,我历来最反对体制党。

首先,我觉得你并没有看完我的主帖。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一句话基本就可以回答了:

按全国人口比例这个说法,完全不科学。难道北京的自然环境会因为中国人口的多少而改变其承载上限吗?

大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是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从量和质上提升单位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最终也就是达到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服务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这种集聚主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决定。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有非常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如果不分主次的结果,就好像苏俄花费大量资源建设的科学城和远东很多城市,最后不过是荒废的结局。

回到主帖的主要论点,北京的短板其实是快速增长的人口和车辆所带来的拥堵和华北平原自然承载力的脆弱,这些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都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继续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去缓解这个问题的结果不过是扬汤止沸使得更多人有继续迁入的意愿。

迁都是个极端的解决方案,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只要限行限号限购和超昂贵的地铁教育和行政倾斜这些东西消失掉,北京城自然吸引力大减,人口很快就会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我就拿美国的著名反面例子,底特律来说好了。底特律作为一个汽车城在工业衰落的大背景下,已经失去了承载几百万人口的能力。如果政府持续投入建设,那么也许会缓解其衰退的时间。但是最后的衰落依然是难以避免。现在底特律欠债一百多亿。如果底特律是按我们建设北京的思维来做,那么在这上面所耗费的资源可能千亿都不止了。

北京自然环境承载力是比汽车工业衰退更加难以用人力挽回的东西,那些教育,财政和行政资源如果用在其他城市很明显会有更大的效费比。

当然,如果你学过一点经济学,应该对边际效应这个东西不陌生。我也就不用磨破嘴皮了。以下是关于生产者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简单描述: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度娘
漫步天河 发表于 2013-11-13 16:24
LZ讲的非常有道理。

作为各利益权势集团终极大佬们的集中地,搜刮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集中投放于 ...
多谢支持,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跟我所想一模一样。
其实把北京搬到拉萨 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民意是可以忽略的,当然找最简单最懒的办法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对北京的投入太多,太不平衡。
《道德经》:“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楼主说的不够:
北京只需要颁布发令:
1、禁止外地人获得北京户籍。
2、禁止非北京户籍购买私家车。
3、非北京户籍不得享受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交通、住房补贴。
4、非北京户籍禁止在北京读书。
5、非北京户籍禁止在北京买房。
6、非北京户籍要交纳人头税!
7、非北京户籍犯罪,罪加一等。

只要这几条实施,保证北京的交通、污染问题能够得到快速缓解。
一笑方圆 发表于 2013-11-24 18:25
楼主说的不够:
北京只需要颁布发令:
1、禁止外地人获得北京户籍。
你这个是典型的恶政了。

就好像当年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公民制度一样。

外地人是二等公民?

要把行政命令作为所有解决方案的last resort。
其实到二、三线的城市还好。环境和工作压力什么的都比一线城市好多了。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1-25 15:19
你这个是典型的恶政了。

就好像当年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公民制度一样。
目的就是 禁止外地人 去北京。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1-25 15:19
你这个是典型的恶政了。

就好像当年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公民制度一样。
那罗马时代的公民制度也不是执行的挺不错的嘛。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1-14 19:29
先别急着用敌我矛盾的词用在我身上,我历来最反对体制党。

首先,我觉得你并没有看完我的主帖。你说 ...
以前北京没有这么多人的时候,还不是年年春天沙尘暴,后来全国一盘棋,把沙尘暴治理了才好点的。
如果没有北京,谁花那么大心血去治理沙尘暴?
此外举个西安90年代的哪里,西安90年代非常缺水,连重点部门都是按点供应自来水的,后来黑河引水工程正好了。现在西安人口发展那么多,都能保证自来水供应。
那照你的方案,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搬迁来解决吧。
那俄罗斯干脆把首都搬到黑海算了。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首都都是最大城市的当前,对自己处理自然跟人口极度不自信的表现。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3-11-27 15:15
以前北京没有这么多人的时候,还不是年年春天沙尘暴,后来全国一盘棋,把沙尘暴治理了才好点的。
如果没 ...
求您先看正文和我在24楼的回复好吗?

一开始被说成体制党,现在一顶投降主义的帽子又扣上来了。

我从来未曾建议过搬迁,所谓迁都也好,搬迁人口也好,是一些网友的回复好吗。

行政命令式的搬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秦皇弄过天下富户徙咸阳,汉武弄过关西贫民入河套,赫鲁晓夫弄过西伯利亚垦荒移民。最后不过是人亡政息。因为个人意志最后肯定斗不过自然规律和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限制。

随着科技水平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在自然限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承载人口当然是会上升的。

文中说的很清楚了,为啥中古时期,城市百万级别已算是罕见,而现代的城市千万都算小意思。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我并不否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北京可以容纳3000甚至5000万人。

问题是在生产力曲线发生平移之前,当前北京的投入已经明显露出边际效应递减情况,尤其是奥运那一波建设结束之后,每单位资源投入所能带来的生活水平或者城市容积的提升越来越不明显。(当然就算生产力曲线平移,边际效应递减依然成立,只不过时间点延后。)

我重复一下正文的结论,继续在财政,行政,金融和教育资源上倾斜北京,既不效率,亦不公平。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3-11-11 12:15
当年北京规划如果采取梁思成的建议就好了
==========================
迁都就是了。北京留做文化城,旅 ...
迁都没用,迁走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的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在京留联络处;迁走金融系统和部委总局,在京留办事处
hejazh 发表于 2013-11-26 11:25
其实到二、三线的城市还好。环境和工作压力什么的都比一线城市好多了。
就是公共设施等服务不如北京,要不北京援建一条地铁
听说北京目标5000W,将来人均汽车保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北京~~~~
作为各利益权势集团终极大佬们的集中地,搜刮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集中投放于 ...
=====================================
棒子国就得一个城市,小日本年青人全在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