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不能没见过血——让军中多一些张桃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7:09


狙击手进化论
  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15年前,新兵戴春年被驻港部队选中,少年时代就迷恋枪械的他,拿到了当时优先装备驻港部队的88式狙击步枪。自重约8斤,5.8mm口径,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列入现役装备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后来在爱沙尼亚国际侦察兵大赛及诸多维和任务中表现出色。
  2013年5月下旬,在昆明附近的成都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扛着少尉军衔的戴春年,已经和解放军自行设计的第一支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10狙”一起摸爬滚打了一个多月。
  这支口径12.7mm、重26斤,比“88狙”长出40厘米的大家伙,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500米,可精确打击1公里范围内的有生目标。它配有激光瞄准的火控系统,可以自动修正瞄准点,轻型装甲目标、雷达、直升机等都可能被它的瞄准镜锁定。
  以色列军队把大口径狙击步枪称作“步兵远程火炮”。“打穿钢板,打断大树”—央视新闻这样描述“10狙”的威猛。
  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此时已接近尾声。204名来自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顶尖狙击手,一半在南昌陆军学院训练城市居民地作战,另一半在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研习山岳丛林地作战。
  检验刚刚开始列装部队的“10狙”的效能,只是此次集训的任务之一。为解放军的狙击作战训练探索新战法和训练模式,并以这批全军选拔的狙击精兵作为推动系统化狙击训练的“种子”,才是集训要义。
  在矮松掩映的红土丘陵上,戴春年架起“10狙”,指向右前方高地上的5个目标—在集训落幕前的实弹演示中,它们分别模拟敌炮位侦察雷达、通信车、指挥车、弹药车和油罐车。“右横风,1.1米/秒,933米”观察员传来耳语。震耳的轰鸣声中,目标全中。
  随后,戴春年还要利用“北斗一号”手持终端机,传输敌炮兵阵地精确坐标,引导上级火力实施打击。烟云之上,无人侦察机掠过,目标区域的实时景况出现在指挥所的显示器上。
  来自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的戴春年,在所属部队曾多次参加狙击手集训,还带着一支约30人的狙击手训练队。这次由总参军训部牵头的集训,让他尝出了新味道。“不光练打得准,还包括综合技能,这次的训练带有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背景,给定战术情境,要完成渗透、观察、测距、伪装、反追踪等一整套内容。”
  经常翻阅外军资料、琢磨外军实战视频,戴春年了解到的一些外军狙击手的训法、战法,在这次集训中都有所借鉴。
  “这只是序曲。”总参军训部陆军训练局局长张大勇大校说,这次集训背后,是战争形态变化、武器装备更新激发的新质战斗力生成,是陆军特战化的转型大势。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正待建立明晰体系的狙击作战训练,有望在今年底纳入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尚无专门编制、专业标准的狙击手,也将获得士官晋级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神枪手不是狙击手
  “越战期间,美军第9步兵师的狙击手们在1969年1月至8月的7个月时间里,用狙击步枪击毙了1300名越军官兵,击毙1人耗弹1.39发,而使用其他枪种击毙1人耗弹竟为50000发!”
  这个战例和这组数据,不少解放军狙击手都烂熟于心。
  “技术过硬的特种兵、神枪手,才可能成为狙击手,但狙击手不仅仅是神枪手。”来自兰州军区47集团军的中尉谢绍璞说。
  狙击手(Sniper)之名,据说源自200多年前驻印度英军射杀沙锥鸟的游戏。“枪王”、“隐形猎杀者”狙击手的传奇形象,集中诞生于二战时期。
  芬兰人西蒙·海耶,在1939年1940年的苏芬严冬血战中,3个月内射死540多名苏联人;而苏联人瓦西里·柴瑟夫,狙杀至少149名敌军,成为电影《兵临城下》的主人公原型。
  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强大的狙击火力令日本兵心悸:“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被打出了对穿的窟窿。”而在太平洋热带丛林,善于伪装的日军狙击手又让美军恐慌。
  尽管坦克集群推进、大兵团作战成为二战标签,但这些丝毫未能遮蔽狙击手的光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场,志愿军发起了“冷枪冷炮杀敌运动”,15军在4个月内狙击歼敌19982人。在上甘岭阻击战中,22岁的狙击手张桃芳凭借一支老式苏制步骑枪,用442发子弹毙敌214人,平均每天毙敌6.68名。后来联合国军给上甘岭 537.7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敌军5.2万余人。这样群众性的、带有战略色彩的大规模狙杀运动,世界战史上前所未有。
  而当时的美军,每个连只有一支狙击步枪,所谓的狙击手也没经过正规训练。
  越战真正让美军意识到狙击手的作用。越南狙击手曾经创造过1人迟滞美军1个营长达两天的经典战例。1977年,美军陆战队把狙击手学校和狙击手纳入正式编制;1987年,美陆军也成立了自己的狙击学校。
  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车臣战争中,最初车臣非法武装或隐蔽在俄军经过的山口、隘路,或利用城市楼房、街道、地下设施,建立立体狙击网,专打俄军车辆的轮胎、发动机、油箱,逼迫人员下车,再实施狙杀。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首批攻入市中心的俄军131旅,3天中近800人伤亡;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不久,俄军80%的人员伤亡仍源自敌方的狙击行动。
  一名曾亲历车臣狙击手威胁的俄军士兵说:一个有经验的狙击手可以做到一辆装甲车、一挺机枪、甚至一个步兵分队难以做到的事,可以狙击对方指挥官,摧毁装甲车,可以控制一条或两条街道最重要的是,使对方一直处于一种危险不安的恐怖气氛之中,总是担心突如其来的子弹。
  狙击手的角色真正超越“神枪手”,是以“9·11”为转折点。
  在那之前5个月,美国陆军意识到,此前狙击手接受的是野战狙击训练,而车臣战争表明这种训练不适用于反恐战争。因此,在佐治亚本宁堡对狙击手进行了为期5周的城市狙击战术强化训练,这批人随后加入伊拉克、阿富汗战场。
  反恐、护航等拓展了军队任务的内涵,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大规模应用,如北约各国大量装备大口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从800~1000米提高到最远约2000米。
  尽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世界狙杀纪录不断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狙击手刷新,但真正改变的,是狙击作战的角色。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刘宇上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狙击作战,打破了传统理念,“体系支撑、整体联动、节点破袭”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狙击作战新方式。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狙击作战由一般的配合性行动,提升为独立、重要的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战样式。
  比如在阿富汗,美军狙击力量在空军火力配合下,采取空地协同、精确狙杀的战术,成功将隐藏于居民区内的塔利班骨干分子狙杀,改变了战场态势;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狙击排在战役关键阶段,潜行于巴格达城中,散布谣言,放火狙杀,撬动了整个战役的进程。
  被狙击手锁进瞄准镜的不仅是敌方人员,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油箱、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另外,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也是狙击手青睐的高价值战术目标。
  刘宇分析说,战场监视系统越来越发达,连排渗透几乎不可能;而随着狙击器材的进步,狙击小组可独立遂行任务。信息化体系越是发达严密,现身战场实施精确打击的兵力就越是精干。“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在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外军非常注重首用、重用狙击作战力量,强调以战术突击行动直接促成战略战役意图的实现。
  刘宇介绍说,我军重视狙击作战装备器材的自主研发,现列装装备器材的精度及毁伤力可媲美外军;同时,狙击手装备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具有通信、导航、定位、信息处理及火控计算等功能,这使狙击手成为联合作战体系的一个信息节点。
  专门为此次集训撰写了调研报告的刘宇,将信息化条件下狙击作战的基本行动样式归纳为:破坏袭扰、侦查引导、狩猎狙杀、支援掩护和监视警戒5类,而“精打要害、破击节点、体系毁瘫”成为新战法的灵魂。
  战场不是靶场
  来自兰州军区47集团军的中尉谢绍璞,两年前曾参加过在广西鹿寨举行的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他记得,那次集训和今年一样,也邀请了几名外军特种作战学院的教员。当时从100余人中选出12名参加外军教员的15天强化训练,他也在其中。他们尝试了外教带来的多种外军常用的狙击枪械,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很过瘾”。
  而今年,外教没讲射击,重点讲战术技能,突出实战。
  戴春年说,外教授课内容很实在,注重细节,比如讲反追踪,细到清除脚印、清理可能遗落的伪装衣上的布条。“咱们参加外军的狙击手比武,经常拿好成绩,但大多还是侧重射击本身。狙击作战最终要注重实战,比如心理因素。外军教员这次带来了一些视频资料,包括爆炸现场、伤者救护等血腥场面,让有些战士很受刺激。”
  谢绍璞说,这次集训,在科目设置上强调狙击手的组织能力,比如拟定行动方案,需要加入战术思想;注重团结协作,以前集训是以个人为单位,现在是狙击小组;以前实弹射击是整百米距离,现在有零有整,比如178米、196米;科目更加系统,并且加入了反伪装、反狙击等内容,有些训练科目以小组对抗的方式完成。
  来自海军陆战队的上尉王积伟遇上了熟人。2012年夏天,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赴外军特种作战学院培训的16人之一。中国军人第一次在国际狙击手训练营与美、法、德等20多个国家的狙击手并肩受训。那次给他们“震撼教育”的外军教员,今年受邀来到集训地,而他们16人中有3人,此次也作为“小教员”参与集训的课程设计和组织。
  携带全套装备,200米冲刺,300米跑,围着一堆物品跑3圈,再低姿匍匐,最后进入一个弥漫着催泪瓦斯的房间。一支笔一张纸,写下刚刚看到的东西、形状、位置。一次训练就考验了体能、承受力、观察力等多重素质——去年在国外上过 携带全套装备,200米冲刺,300米跑,围着一堆物品跑3圈,再低姿匍匐,最后进入一个弥漫着催泪瓦斯的房间。一支笔一张纸,写下刚刚看到的东西、形状、位置。一次训练就考验了体能、承受力、观察力等多重素质——去年在国外上过的观察与搜索训练课,让小教员们记忆犹新。
  近年来狙击手的作用不仅未有下降,还在上升,美军、俄军都在加速狙击手生成。
  2011年末,俄军全面启动培养前线狙击手行动。俄军高层认为,最近几十年的战场上,狙击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甚至比得上整编的坦克群。俄军计划在2016年前培训近1000名狙击手,为每个摩步旅和坦克旅都配备45~90名狙击手。
  美军拥有世界最强的狙击力量,营编有狙击班,旅编有狙击排,全军共有狙击手约3500人。
  总参陆军训练局合同战术训练处处长孙玉铎向本刊记者介绍,过去3年间,从鹿寨集训到赴国外强化培训,再到此次集训,我军的狙击手训练都有总部首长批示力推。
  他说,为了去年的赴外培训,军训部曾专门去外军有关学院商谈。“这个学院对于狙击手的培训分为5个等级,我们参与的是最初一级,学员回来后水准都高出了一大截。”
  这次集训特意邀请他们担任教练员,就是为了借鉴外军的经验做法,让训练更贴近实战。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作战指挥教研室副主任曾斌少校介绍说,这次集训自2012年9月启动筹备。为狙击手建立全要素、成体系的培训模式,对于解放军而言是个全新课题。他们翻译了大量外军资料,如10万字的美军狙击作战条令,还有西班牙、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相关资料,借鉴外军的课程设置、组训方式,设计了25个科目。
  曾斌2008年曾到西班牙山地特战学校学习,这次的西班牙语资料他也参与翻译。
  “战场不是靶场,我们不搞精度射击,而是重视应用射击技能,在树上、在带有俯仰角的地形环境中,让学员寻找实战的感觉。”他说。
  曾斌告诉本刊记者,这次集训,除了提升狙击手的射击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未来狙击作战的任务样式、基本战法,强化为实战服务的意识。
  他强调,并非完全照搬外军的训练模式,每一支军队都有自己的任务需求,比如俄罗斯的狙击作战,注重反恐,而美军则强调联合作战背景。
  这次集训虽有考核,但不排名,拟制行动计划等软科目,与射击同样重要,同时着力建立一套要素全面的狙击手考核框架。
  全程设计、负责昆明集训的刘宇,更看重山岳丛林地的具体作战任务。他说,我国约有2.2万公里陆上疆界,山岳丛林地边界将近1/4,将是未来解决陆地边境争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战场,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方向。在这个具体情境下探讨狙击战法,更有现实意义。
  狙击手不是射击运动员
  一个多月前,《解放军报》报道济南军区的狙击手训练,活蹦乱跳的20多只山羊被当做目标,这让习惯了标靶的狙击手愣神。
  从打靶子到打活物,瞄准镜中的景象完全不同。“杀手不能不见血。”这篇报道写道,“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血腥,狙击手要是不能适应,再下一次,也许就是自己的头迸出血浆!”
  这篇题为“狙击手不是射击运动员”的报道还说,训练中,教官为木靶穿上制服并在里面塞满干草,然后把番茄酱倒入塑料袋中并戴上帽子作为靶头,让狙击手熟悉、适应目标被击中时的血腥场面。
  这种训练方法借鉴自著名的以色列狙击手训练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在面试时,对于申请入学的射手只问一个问题:“用你的眼睛从狙击望远镜中去搜寻目标,找到目标后,冷漠地扣下扳机,然后看着敌人的头部迸出脑浆和血浆。你愿意不愿意做这种事?”凡是回答时稍有犹豫的人马上被淘汰。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教授王必可被称作“西南枪王”。他说,与参加过外军训练的狙击手聊天,我们是与外军训练最大的差别是“很少杀生”,而国外训练经常以动物为目标;我们是程式的、有规律的训练多,灵活的、实战化的训练少。
  他举例说,我们的射手日常训练据枪时为求稳,经常用沙袋甚至黄豆袋托垫,而战场环境下常常是无依托射击,可用于支撑的无外乎门窗、矮墙、墙角、土坎、树木等。“你能提着沙袋上战场吗?”
  狙击手需要过人的精确性、超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特殊的训练方式,经常被媒体详尽报道。
  近日,央视军事频道播出解放军狙击手抗干扰训练的视频。教官在狙击手脸上放了数只昆虫,用这种方法锻炼其忍耐力。
  为了调整呼吸,在水里苦练“憋气”;为了据枪稳定,在枪管上挂砖头,在手臂上绑沙袋;为了练眼功,紧盯蚊子之类的微小目标;为了提高食指扣压扳机的敏感度,用食指的第一关节,把一大碗米逐颗拨数清楚。这些都是狙击手训练的“常规动作”。
  《解放军报》对沈阳军区一次狙击手训练的报道写道,在-35℃的雪地里,十多名狙击手匍匐在地,面前摆放的是10根钢针、10枚弹壳。先是“穿针引线”,再是10个弹壳“叠罗汉”,培养狙击手的眼力、专注力和手指对微小力度的掌控力。
  济南军区的狙击手,被要求在嘈杂环境下用筷子连续分拣玻璃球,练抗干扰能力;在野外陌生环境中独立潜伏3昼夜以上,练抗寂寞能力;连续36小时默记路上的行人数量、男女比例,练观察能力;在枪炮声、雷电暴雨环境中完成对目标的观察和射击,练处变不惊能力。
  某集团军优秀狙击教练员龚利威,创设了一种半睡眠状态心理调整法,即击发前先埋头催生困意,让队员们处于最稳定、最寂静的心理状态,射击稳定性大大提升。
  他还在专业媒体上撰文探讨伪装潜伏的独处训练,如独自在荒郊野外或坟地过夜,直面雷电交加、山体滑坡、蚊虫叮咬、毒蛇老鼠进攻、野兽袭击等诸多恐惧。
  龚利威说,为了模拟残酷的战场环境对心理的影响,锻炼狙击手过硬的战场环境适应能力,有时会设置各种极端突发情况:在爆炸和枪声中进行枪支分解结合训练;狙击手成梯形排列,让头部贴近另一名狙击手的枪口消焰器,体会剧烈的冲击力和爆炸声;狙击手在其他队员的谩骂侮辱,甚至鞭打下进行射击;在腐烂尸体、内脏、粪便包围下进行射击训练。
  西方军事强国,包括拉美、非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大都有专门的狙击手培训学校和机构。以色列目前培训一名狙击手的费用几乎达到了飞行员的水准,狙击手退役后,其狙击武器会归档入库,一旦需要狙击手重新服役,还能继续使用原枪。
  我军还没有专门院校或机构固定承担狙击手专业培训任务,也未开设狙击培训专业。我军目前非特种作战专业狙击手分散编配在步兵排,由所在部队组织临时集训,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岗自训。
  “未来战争中,狙击手不光是打枪的战士,而是战技全面的特战精兵。”济南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沈杨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说,现代战争中,狙击手既要能一剑封喉狙杀重要目标,又要能充当指挥员的耳目和外脑,引导火力打击,评估毁伤效果,甚至给出打击建议。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同时是伪装专家、生存专家、诡雷专家、战术专家。
  目前不少军区的狙击手集训,都将军事地形学、战场救护、野战生存、伪装、通信、观测、定位器材使用、目标价值判断等纳入课目。北斗定位仪、激光测距机、测风仪、测温仪、电台等多种装备,也成为狙击手训练的标配。
  挑战不是敌人,而是自己
  结束集训后,谢绍璞并未返回所在部队驻地,而是要和战友直接赶往新疆,参加兰州军区为期两个月的狙击手集训。
  今年的军区集训,将比照此次全军狙击手集训的新模式而展开—谢绍璞和战友一边参训,一边将新模式、新训法报告军区,建议调整方案。他们即将投入的训练,除了强调高寒山地条件之外,对于全要素、全链条的狙击手训练模式全盘接纳。
  自2011年起,兰州军区连续3年组织狙击手培训,要求3年出成果,5年出战斗力。这个偏重反恐维稳任务的区域,特别重视特战力量的培育和强化。去年,谢绍璞所在的47集团军,在军区狙击手集训两个月的基础上,又加码组织了两个月训练。
  谢绍璞说,在47集团军,狙击手大强度训练半月一次。而军区要求师旅团每月一次实兵实装演练,机动不少于300公里。“我们的战备包以前是放在仓库里,现在就放在车上。”
  戴春年所属的41集团军,以信息化水准闻名,近年也在强化狙击训练。去年集团军集训5个月,还请来心理专家,通过问卷、仪器筛选狙击手人选。经过考核,100人只选拔20人,“淘汰率相当高”。
  在专业军事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狙击手训练的消息: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某部战士,每天在深山中将近12个小时的狙击训练;兰州军区的200多名狙击手,钻进沙漠戈壁、深山丛林,在蚊虫肆虐的草丛里一趴就是十多个小时;济南军区所属20多支部队选拔出的50名狙击高手,被“抛”到大别山腹地绵延100多公里的深山峡谷里,展开72小时比武。
  济南军区的“魔鬼猎人”集训,兰州军区的“猎人基地”,还有北京军区、南京军区的全军优秀狙击手典型,都声名远播。
  无论一线官兵还是总部首长,对于目前狙击作战的发展障碍都有清晰认识:编制不到位,外军的狙击手很多都三四十岁,心智成熟,我军需要士官制度配合,以留住人才;武器装备需切合实战需要,并成为系统,除了“10狙”、“88狙”,还应有由点及面的装备组合;训练模式和评价标准也急需健全。
  在红土丘陵上

狙击手进化论
  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15年前,新兵戴春年被驻港部队选中,少年时代就迷恋枪械的他,拿到了当时优先装备驻港部队的88式狙击步枪。自重约8斤,5.8mm口径,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列入现役装备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后来在爱沙尼亚国际侦察兵大赛及诸多维和任务中表现出色。
  2013年5月下旬,在昆明附近的成都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扛着少尉军衔的戴春年,已经和解放军自行设计的第一支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10狙”一起摸爬滚打了一个多月。
  这支口径12.7mm、重26斤,比“88狙”长出40厘米的大家伙,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500米,可精确打击1公里范围内的有生目标。它配有激光瞄准的火控系统,可以自动修正瞄准点,轻型装甲目标、雷达、直升机等都可能被它的瞄准镜锁定。
  以色列军队把大口径狙击步枪称作“步兵远程火炮”。“打穿钢板,打断大树”—央视新闻这样描述“10狙”的威猛。
  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此时已接近尾声。204名来自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顶尖狙击手,一半在南昌陆军学院训练城市居民地作战,另一半在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研习山岳丛林地作战。
  检验刚刚开始列装部队的“10狙”的效能,只是此次集训的任务之一。为解放军的狙击作战训练探索新战法和训练模式,并以这批全军选拔的狙击精兵作为推动系统化狙击训练的“种子”,才是集训要义。
  在矮松掩映的红土丘陵上,戴春年架起“10狙”,指向右前方高地上的5个目标—在集训落幕前的实弹演示中,它们分别模拟敌炮位侦察雷达、通信车、指挥车、弹药车和油罐车。“右横风,1.1米/秒,933米”观察员传来耳语。震耳的轰鸣声中,目标全中。
  随后,戴春年还要利用“北斗一号”手持终端机,传输敌炮兵阵地精确坐标,引导上级火力实施打击。烟云之上,无人侦察机掠过,目标区域的实时景况出现在指挥所的显示器上。
  来自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的戴春年,在所属部队曾多次参加狙击手集训,还带着一支约30人的狙击手训练队。这次由总参军训部牵头的集训,让他尝出了新味道。“不光练打得准,还包括综合技能,这次的训练带有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背景,给定战术情境,要完成渗透、观察、测距、伪装、反追踪等一整套内容。”
  经常翻阅外军资料、琢磨外军实战视频,戴春年了解到的一些外军狙击手的训法、战法,在这次集训中都有所借鉴。
  “这只是序曲。”总参军训部陆军训练局局长张大勇大校说,这次集训背后,是战争形态变化、武器装备更新激发的新质战斗力生成,是陆军特战化的转型大势。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正待建立明晰体系的狙击作战训练,有望在今年底纳入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尚无专门编制、专业标准的狙击手,也将获得士官晋级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神枪手不是狙击手
  “越战期间,美军第9步兵师的狙击手们在1969年1月至8月的7个月时间里,用狙击步枪击毙了1300名越军官兵,击毙1人耗弹1.39发,而使用其他枪种击毙1人耗弹竟为50000发!”
  这个战例和这组数据,不少解放军狙击手都烂熟于心。
  “技术过硬的特种兵、神枪手,才可能成为狙击手,但狙击手不仅仅是神枪手。”来自兰州军区47集团军的中尉谢绍璞说。
  狙击手(Sniper)之名,据说源自200多年前驻印度英军射杀沙锥鸟的游戏。“枪王”、“隐形猎杀者”狙击手的传奇形象,集中诞生于二战时期。
  芬兰人西蒙·海耶,在1939年1940年的苏芬严冬血战中,3个月内射死540多名苏联人;而苏联人瓦西里·柴瑟夫,狙杀至少149名敌军,成为电影《兵临城下》的主人公原型。
  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强大的狙击火力令日本兵心悸:“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被打出了对穿的窟窿。”而在太平洋热带丛林,善于伪装的日军狙击手又让美军恐慌。
  尽管坦克集群推进、大兵团作战成为二战标签,但这些丝毫未能遮蔽狙击手的光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场,志愿军发起了“冷枪冷炮杀敌运动”,15军在4个月内狙击歼敌19982人。在上甘岭阻击战中,22岁的狙击手张桃芳凭借一支老式苏制步骑枪,用442发子弹毙敌214人,平均每天毙敌6.68名。后来联合国军给上甘岭 537.7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敌军5.2万余人。这样群众性的、带有战略色彩的大规模狙杀运动,世界战史上前所未有。
  而当时的美军,每个连只有一支狙击步枪,所谓的狙击手也没经过正规训练。
  越战真正让美军意识到狙击手的作用。越南狙击手曾经创造过1人迟滞美军1个营长达两天的经典战例。1977年,美军陆战队把狙击手学校和狙击手纳入正式编制;1987年,美陆军也成立了自己的狙击学校。
  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车臣战争中,最初车臣非法武装或隐蔽在俄军经过的山口、隘路,或利用城市楼房、街道、地下设施,建立立体狙击网,专打俄军车辆的轮胎、发动机、油箱,逼迫人员下车,再实施狙杀。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首批攻入市中心的俄军131旅,3天中近800人伤亡;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不久,俄军80%的人员伤亡仍源自敌方的狙击行动。
  一名曾亲历车臣狙击手威胁的俄军士兵说:一个有经验的狙击手可以做到一辆装甲车、一挺机枪、甚至一个步兵分队难以做到的事,可以狙击对方指挥官,摧毁装甲车,可以控制一条或两条街道最重要的是,使对方一直处于一种危险不安的恐怖气氛之中,总是担心突如其来的子弹。
  狙击手的角色真正超越“神枪手”,是以“9·11”为转折点。
  在那之前5个月,美国陆军意识到,此前狙击手接受的是野战狙击训练,而车臣战争表明这种训练不适用于反恐战争。因此,在佐治亚本宁堡对狙击手进行了为期5周的城市狙击战术强化训练,这批人随后加入伊拉克、阿富汗战场。
  反恐、护航等拓展了军队任务的内涵,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大规模应用,如北约各国大量装备大口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从800~1000米提高到最远约2000米。
  尽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世界狙杀纪录不断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狙击手刷新,但真正改变的,是狙击作战的角色。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刘宇上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狙击作战,打破了传统理念,“体系支撑、整体联动、节点破袭”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狙击作战新方式。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狙击作战由一般的配合性行动,提升为独立、重要的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战样式。
  比如在阿富汗,美军狙击力量在空军火力配合下,采取空地协同、精确狙杀的战术,成功将隐藏于居民区内的塔利班骨干分子狙杀,改变了战场态势;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狙击排在战役关键阶段,潜行于巴格达城中,散布谣言,放火狙杀,撬动了整个战役的进程。
  被狙击手锁进瞄准镜的不仅是敌方人员,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油箱、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另外,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也是狙击手青睐的高价值战术目标。
  刘宇分析说,战场监视系统越来越发达,连排渗透几乎不可能;而随着狙击器材的进步,狙击小组可独立遂行任务。信息化体系越是发达严密,现身战场实施精确打击的兵力就越是精干。“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在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外军非常注重首用、重用狙击作战力量,强调以战术突击行动直接促成战略战役意图的实现。
  刘宇介绍说,我军重视狙击作战装备器材的自主研发,现列装装备器材的精度及毁伤力可媲美外军;同时,狙击手装备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具有通信、导航、定位、信息处理及火控计算等功能,这使狙击手成为联合作战体系的一个信息节点。
  专门为此次集训撰写了调研报告的刘宇,将信息化条件下狙击作战的基本行动样式归纳为:破坏袭扰、侦查引导、狩猎狙杀、支援掩护和监视警戒5类,而“精打要害、破击节点、体系毁瘫”成为新战法的灵魂。
  战场不是靶场
  来自兰州军区47集团军的中尉谢绍璞,两年前曾参加过在广西鹿寨举行的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他记得,那次集训和今年一样,也邀请了几名外军特种作战学院的教员。当时从100余人中选出12名参加外军教员的15天强化训练,他也在其中。他们尝试了外教带来的多种外军常用的狙击枪械,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很过瘾”。
  而今年,外教没讲射击,重点讲战术技能,突出实战。
  戴春年说,外教授课内容很实在,注重细节,比如讲反追踪,细到清除脚印、清理可能遗落的伪装衣上的布条。“咱们参加外军的狙击手比武,经常拿好成绩,但大多还是侧重射击本身。狙击作战最终要注重实战,比如心理因素。外军教员这次带来了一些视频资料,包括爆炸现场、伤者救护等血腥场面,让有些战士很受刺激。”
  谢绍璞说,这次集训,在科目设置上强调狙击手的组织能力,比如拟定行动方案,需要加入战术思想;注重团结协作,以前集训是以个人为单位,现在是狙击小组;以前实弹射击是整百米距离,现在有零有整,比如178米、196米;科目更加系统,并且加入了反伪装、反狙击等内容,有些训练科目以小组对抗的方式完成。
  来自海军陆战队的上尉王积伟遇上了熟人。2012年夏天,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赴外军特种作战学院培训的16人之一。中国军人第一次在国际狙击手训练营与美、法、德等20多个国家的狙击手并肩受训。那次给他们“震撼教育”的外军教员,今年受邀来到集训地,而他们16人中有3人,此次也作为“小教员”参与集训的课程设计和组织。
  携带全套装备,200米冲刺,300米跑,围着一堆物品跑3圈,再低姿匍匐,最后进入一个弥漫着催泪瓦斯的房间。一支笔一张纸,写下刚刚看到的东西、形状、位置。一次训练就考验了体能、承受力、观察力等多重素质——去年在国外上过 携带全套装备,200米冲刺,300米跑,围着一堆物品跑3圈,再低姿匍匐,最后进入一个弥漫着催泪瓦斯的房间。一支笔一张纸,写下刚刚看到的东西、形状、位置。一次训练就考验了体能、承受力、观察力等多重素质——去年在国外上过的观察与搜索训练课,让小教员们记忆犹新。
  近年来狙击手的作用不仅未有下降,还在上升,美军、俄军都在加速狙击手生成。
  2011年末,俄军全面启动培养前线狙击手行动。俄军高层认为,最近几十年的战场上,狙击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甚至比得上整编的坦克群。俄军计划在2016年前培训近1000名狙击手,为每个摩步旅和坦克旅都配备45~90名狙击手。
  美军拥有世界最强的狙击力量,营编有狙击班,旅编有狙击排,全军共有狙击手约3500人。
  总参陆军训练局合同战术训练处处长孙玉铎向本刊记者介绍,过去3年间,从鹿寨集训到赴国外强化培训,再到此次集训,我军的狙击手训练都有总部首长批示力推。
  他说,为了去年的赴外培训,军训部曾专门去外军有关学院商谈。“这个学院对于狙击手的培训分为5个等级,我们参与的是最初一级,学员回来后水准都高出了一大截。”
  这次集训特意邀请他们担任教练员,就是为了借鉴外军的经验做法,让训练更贴近实战。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作战指挥教研室副主任曾斌少校介绍说,这次集训自2012年9月启动筹备。为狙击手建立全要素、成体系的培训模式,对于解放军而言是个全新课题。他们翻译了大量外军资料,如10万字的美军狙击作战条令,还有西班牙、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相关资料,借鉴外军的课程设置、组训方式,设计了25个科目。
  曾斌2008年曾到西班牙山地特战学校学习,这次的西班牙语资料他也参与翻译。
  “战场不是靶场,我们不搞精度射击,而是重视应用射击技能,在树上、在带有俯仰角的地形环境中,让学员寻找实战的感觉。”他说。
  曾斌告诉本刊记者,这次集训,除了提升狙击手的射击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未来狙击作战的任务样式、基本战法,强化为实战服务的意识。
  他强调,并非完全照搬外军的训练模式,每一支军队都有自己的任务需求,比如俄罗斯的狙击作战,注重反恐,而美军则强调联合作战背景。
  这次集训虽有考核,但不排名,拟制行动计划等软科目,与射击同样重要,同时着力建立一套要素全面的狙击手考核框架。
  全程设计、负责昆明集训的刘宇,更看重山岳丛林地的具体作战任务。他说,我国约有2.2万公里陆上疆界,山岳丛林地边界将近1/4,将是未来解决陆地边境争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战场,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方向。在这个具体情境下探讨狙击战法,更有现实意义。
  狙击手不是射击运动员
  一个多月前,《解放军报》报道济南军区的狙击手训练,活蹦乱跳的20多只山羊被当做目标,这让习惯了标靶的狙击手愣神。
  从打靶子到打活物,瞄准镜中的景象完全不同。“杀手不能不见血。”这篇报道写道,“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血腥,狙击手要是不能适应,再下一次,也许就是自己的头迸出血浆!”
  这篇题为“狙击手不是射击运动员”的报道还说,训练中,教官为木靶穿上制服并在里面塞满干草,然后把番茄酱倒入塑料袋中并戴上帽子作为靶头,让狙击手熟悉、适应目标被击中时的血腥场面。
  这种训练方法借鉴自著名的以色列狙击手训练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在面试时,对于申请入学的射手只问一个问题:“用你的眼睛从狙击望远镜中去搜寻目标,找到目标后,冷漠地扣下扳机,然后看着敌人的头部迸出脑浆和血浆。你愿意不愿意做这种事?”凡是回答时稍有犹豫的人马上被淘汰。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教授王必可被称作“西南枪王”。他说,与参加过外军训练的狙击手聊天,我们是与外军训练最大的差别是“很少杀生”,而国外训练经常以动物为目标;我们是程式的、有规律的训练多,灵活的、实战化的训练少。
  他举例说,我们的射手日常训练据枪时为求稳,经常用沙袋甚至黄豆袋托垫,而战场环境下常常是无依托射击,可用于支撑的无外乎门窗、矮墙、墙角、土坎、树木等。“你能提着沙袋上战场吗?”
  狙击手需要过人的精确性、超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特殊的训练方式,经常被媒体详尽报道。
  近日,央视军事频道播出解放军狙击手抗干扰训练的视频。教官在狙击手脸上放了数只昆虫,用这种方法锻炼其忍耐力。
  为了调整呼吸,在水里苦练“憋气”;为了据枪稳定,在枪管上挂砖头,在手臂上绑沙袋;为了练眼功,紧盯蚊子之类的微小目标;为了提高食指扣压扳机的敏感度,用食指的第一关节,把一大碗米逐颗拨数清楚。这些都是狙击手训练的“常规动作”。
  《解放军报》对沈阳军区一次狙击手训练的报道写道,在-35℃的雪地里,十多名狙击手匍匐在地,面前摆放的是10根钢针、10枚弹壳。先是“穿针引线”,再是10个弹壳“叠罗汉”,培养狙击手的眼力、专注力和手指对微小力度的掌控力。
  济南军区的狙击手,被要求在嘈杂环境下用筷子连续分拣玻璃球,练抗干扰能力;在野外陌生环境中独立潜伏3昼夜以上,练抗寂寞能力;连续36小时默记路上的行人数量、男女比例,练观察能力;在枪炮声、雷电暴雨环境中完成对目标的观察和射击,练处变不惊能力。
  某集团军优秀狙击教练员龚利威,创设了一种半睡眠状态心理调整法,即击发前先埋头催生困意,让队员们处于最稳定、最寂静的心理状态,射击稳定性大大提升。
  他还在专业媒体上撰文探讨伪装潜伏的独处训练,如独自在荒郊野外或坟地过夜,直面雷电交加、山体滑坡、蚊虫叮咬、毒蛇老鼠进攻、野兽袭击等诸多恐惧。
  龚利威说,为了模拟残酷的战场环境对心理的影响,锻炼狙击手过硬的战场环境适应能力,有时会设置各种极端突发情况:在爆炸和枪声中进行枪支分解结合训练;狙击手成梯形排列,让头部贴近另一名狙击手的枪口消焰器,体会剧烈的冲击力和爆炸声;狙击手在其他队员的谩骂侮辱,甚至鞭打下进行射击;在腐烂尸体、内脏、粪便包围下进行射击训练。
  西方军事强国,包括拉美、非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大都有专门的狙击手培训学校和机构。以色列目前培训一名狙击手的费用几乎达到了飞行员的水准,狙击手退役后,其狙击武器会归档入库,一旦需要狙击手重新服役,还能继续使用原枪。
  我军还没有专门院校或机构固定承担狙击手专业培训任务,也未开设狙击培训专业。我军目前非特种作战专业狙击手分散编配在步兵排,由所在部队组织临时集训,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岗自训。
  “未来战争中,狙击手不光是打枪的战士,而是战技全面的特战精兵。”济南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沈杨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说,现代战争中,狙击手既要能一剑封喉狙杀重要目标,又要能充当指挥员的耳目和外脑,引导火力打击,评估毁伤效果,甚至给出打击建议。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同时是伪装专家、生存专家、诡雷专家、战术专家。
  目前不少军区的狙击手集训,都将军事地形学、战场救护、野战生存、伪装、通信、观测、定位器材使用、目标价值判断等纳入课目。北斗定位仪、激光测距机、测风仪、测温仪、电台等多种装备,也成为狙击手训练的标配。
  挑战不是敌人,而是自己
  结束集训后,谢绍璞并未返回所在部队驻地,而是要和战友直接赶往新疆,参加兰州军区为期两个月的狙击手集训。
  今年的军区集训,将比照此次全军狙击手集训的新模式而展开—谢绍璞和战友一边参训,一边将新模式、新训法报告军区,建议调整方案。他们即将投入的训练,除了强调高寒山地条件之外,对于全要素、全链条的狙击手训练模式全盘接纳。
  自2011年起,兰州军区连续3年组织狙击手培训,要求3年出成果,5年出战斗力。这个偏重反恐维稳任务的区域,特别重视特战力量的培育和强化。去年,谢绍璞所在的47集团军,在军区狙击手集训两个月的基础上,又加码组织了两个月训练。
  谢绍璞说,在47集团军,狙击手大强度训练半月一次。而军区要求师旅团每月一次实兵实装演练,机动不少于300公里。“我们的战备包以前是放在仓库里,现在就放在车上。”
  戴春年所属的41集团军,以信息化水准闻名,近年也在强化狙击训练。去年集团军集训5个月,还请来心理专家,通过问卷、仪器筛选狙击手人选。经过考核,100人只选拔20人,“淘汰率相当高”。
  在专业军事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狙击手训练的消息: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某部战士,每天在深山中将近12个小时的狙击训练;兰州军区的200多名狙击手,钻进沙漠戈壁、深山丛林,在蚊虫肆虐的草丛里一趴就是十多个小时;济南军区所属20多支部队选拔出的50名狙击高手,被“抛”到大别山腹地绵延100多公里的深山峡谷里,展开72小时比武。
  济南军区的“魔鬼猎人”集训,兰州军区的“猎人基地”,还有北京军区、南京军区的全军优秀狙击手典型,都声名远播。
  无论一线官兵还是总部首长,对于目前狙击作战的发展障碍都有清晰认识:编制不到位,外军的狙击手很多都三四十岁,心智成熟,我军需要士官制度配合,以留住人才;武器装备需切合实战需要,并成为系统,除了“10狙”、“88狙”,还应有由点及面的装备组合;训练模式和评价标准也急需健全。
  在红土丘陵上
外教?这个是重点
学习外国战术好有针对性击破吗?
按照现在的狙击理论张桃芳是典型的神枪手,天赋型射手。
按照张桃芳的资质去选苗子,那些资质平庸通过大量子弹喂出来的射手都要被刷掉
天生有狙击素质的人也不少,关键还是要经过训练才可以成为合格的狙击手的,玉不雕不成器啊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正待建立明晰体系的狙击作战训练,有望在今年底纳入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尚无专门编制、专业标准的狙击手,也将获得士官晋级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这才是重大进步!
应当从小学生开始,开展射击练习
tompush 发表于 2013-6-5 09:53
应当从小学生开始,开展射击练习
就不怕培养出杀手呀?
半睡眠状态心理调整法,这个叼爆了
杀生才是关键,这个把弯弯吓尿了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6-5 10:12
就不怕培养出杀手呀?
我党杀手都是通过驾校培养的,当然要进修一定要进城管
就不怕培养出杀手呀?
苏联从一五计划完成后就开始发展并鼓励多种寓军于民的体育运动,其中就包括射击。卫国战争爆发后很多射击俱乐部的成员参加苏军很快成为专业狙击手
找点死刑犯来练练
蒙眼  带脚铐 练习移动靶
我是不是太邪恶了
每年在边境有不少冲突吧,比如云南那边和新疆那边,毒贩和突突都能练刀嘛
cavaral 发表于 2013-6-5 14:52
苏联从一五计划完成后就开始发展并鼓励多种寓军于民的体育运动,其中就包括射击。卫国战争爆发后很多射击 ...
谢谢科普,不过这样做危险比较大,训练强度跟上了,万一思想政治跟不上,出问题怎么办?
tompush 发表于 2013-6-5 14:35
我党杀手都是通过驾校培养的,当然要进修一定要进城管
多亏现在考驾照严多了!
huangxialp 发表于 2013-6-5 15:24
每年在边境有不少冲突吧,比如云南那边和新疆那边,毒贩和突突都能练刀嘛
是啊,杀生还不简单,热点地区很多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6-5 15:30
谢谢科普,不过这样做危险比较大,训练强度跟上了,万一思想政治跟不上,出问题怎么办?
苏联的射击俱乐部有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20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初的苏联国家建设蒸蒸日上,没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官僚主义,也没有JYGZ的蝇营狗苟,所以苏维埃式的政治教育很容易推行也很容易被接受。其次能够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青少年必然是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表现不错的,才有可能有机会(最重要的是有时间,苏联基础教育的严格即使是天天被批判为应试教育的土鳖也难望其项背。知道人家史地政期末考试怎么考么?当堂口试!所以平时老拿二分的学生基本上没工夫出来参加课外活动)。试想,一个满脑子为人类贡献自己力量的、科学文化素质齐全的青少年,怎么可能在掌握了射击技术后想着以此来谋取非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