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52:59
       前不久,有位年过八旬、号称“著名经济学家”的老公共知识分子开导国人,说什么高成本种粮不可持续,国际市场粮价比中国便宜,缺粮可大量进口,这就叫比较优势!
       人不能一日无粮,这个道理人人该懂,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使用了约40年的粮票取消后,饥饿对中国人已成遥远的记忆。19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干脆连饥饿的记忆都没有,他们及此后出生的中国人很幸运,始发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至此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不用饿肚子的年代。
       然而,确保粮食安全依然是、甚至永远是中国人最大的安全挑战,堪称中国最大的不安全隐患。13.5亿人口,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天消费一斤口粮,全国每天就得消耗13.5亿斤。
       民以食为天,连古代封建帝王都知道,倘若不如此国将不国。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然而,自2004年年初中央政府重新发布重农扶农“一号文件”起,重视粮食生产和基本农副产品供给在国内舆论场上,始终成为公知们攻讦、嘲讽中国各级政府的“一大罪过”。
       好在中国共产党是个有天下担当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头脑清醒的政府,不为蛊惑所困、不以攻讦为馁,铁了心抓种粮,抓基本农副产品供给,抓“三农”难题的逐步化解,而且一抓十年不言松懈。
       前天,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为新十年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大纲”,完成了“顶层设计”。
       这是13.5亿国人之幸,是国家之幸,亦是世界之幸。中国粮食和农业一旦出问题,全世界每年的余粮都卖给中国也不够。而全球粮食及基本农副产品一旦因中国粮荒而价格爆涨,势必连累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饿肚子。
       整整十年,中国基本保障了口粮的自给自足,基本保持了粮价的稳定(不包含种粮成本上升导致的正常涨价)。无论从现实角度、历史角度、世界角度,“两保”都是中共这十年执政能力的充分彰显,必被历史所记载。
       一、粮食实现“九连增”
       查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今年全国粮食产量11791亿斤,比去年再增367亿斤。而今年世界粮食总产比去年减产超过1亿吨。
       11791亿斤被13.5亿人口一除,意味着今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约870余斤。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亦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人均占有口粮数量的最高数字,凝聚着广大粮农、农业科技人员、11个涉农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和无数涉农企业的汗水和心血。
       2004年是中国粮食生产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轻农重新重农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前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由此至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梳理“胡温十年”中国农业大事件,2003年春新组建的新一届中国政府已着手重农,由于开春后中国遭遇非典突袭,政府精力不逮,效果在当年年底未能明显彰显,但产量降幅已呈现收窄。
       眼下,排名世界粮食生产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阿根廷。回顾世界粮食史,除中国“九连增”之外,只有美国在1975至1979年、印度在1966至1970年分别实现过各自的“五连增”。
       从2004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增产至今,9年间全国累计增产粮食3177亿斤,年均增产超过350亿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中国以粮食“九连增”、口粮自给率95%以上,回应和嘲讽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耸人听闻!
       可见,“九连增”创下了世界粮食生产史无可争议的“中国纪录”。“九连增”树起世界粮食生产的 “中国标杆”!
       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因干旱减产波及100多个国家,造成全球粮价剧烈波动,中国粮食丰收粮价稳定,既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今年保民生、调结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粮食乃百价之基。中国粮价基本保持稳定,国内粮食丰收起到稳粮价的“压舱石”作用。年初国家确定的物价调控涨幅全年为4%,实际涨幅可控制在2.5%以内,以粮价稳物价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
       1960年代初连续3年全国闹粮荒笔者正好上小学,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对党和政府连续9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感慨、深感欣慰。
       二、农民收入“三连超”
       粮食“九连增”确保了中国社会的最大稳定,同时亦是农民增收的两条渠道之一(另一条是外出打工,从工业化进程中直接受益)。有道是,“九连增”为农民收入“九连快”提供了基础支撑。
       从2004年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已扣除CPI涨幅)计算年均增长7.9%。2010年起至今年前9个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重新达致了难能可贵的“三连超”。
       其中,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7.8%,农民增幅纯收入增幅10.9%;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8.4%,农民纯收入增幅11.4%;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幅9.8%,农民纯收入增幅12.3%。连续三年实现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三年保持缩小态势。如此态势,自新中国成立后,只在1980年至1984年期间呈现过一回。
       三、发展中国农业的“道路自信”和“方法自信”
       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使“三农”问题的严峻时局一下子搁到了全国舆论面前。此后短短12年尤其是2004年后,党和政府相继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市(镇)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水利、道路、通讯、植保、良种、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支农扶农,使增加粮食生产主打的基本农副产品供给翻身仗初战告捷。
       “九连增”与“三连超”,互为彼此、相得益彰。受益于中央统筹、部门聚力、上下联动的“重农稳增”新格局的渐趋成型,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惠农、富农、强农配套政策的持续执行。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三农”支出。今年仅中央财政,在去年首破1万亿元高起点上继续投入 “三农”资金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按农业“四补贴”资金测算,农民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财政补贴(不含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补贴)0.14元。
       “九连增”见证了农业科技支撑的事半功倍。去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大兴水利,“十年水利发展纲要”颁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今年,全国仅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平均每个小麦主产县4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相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今年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65%,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54.5%,抓住科技这一增产“法宝”中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不断夯实、底气不断积累,增产潜力尚有较大释放空间。
       观察者网的网友以及观察者网的粉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思一思下文的主要数据: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标志着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年不光是粮食增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部实现稳定增产。眼下,国内农机总动力突破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亩产首次达700斤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农业农村经济各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今年乡企、村企、农村私企总产值突破60万亿元,增长9%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增长19%。农垦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13.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将达6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正是有了上述数据垫底,翻翻当下的报纸,浏览每天更新的网页,“三农”难题的上报、上网、上镜频率有了明显降低。就此,笔者虽不敢说“三农”问题已得到基本根治,但有所缓解则系客观评价。
       事实就是事实,它正在展露并将继续展露中国化解“三农”难题的“道路自信”和“方法自信”!
       四、要圆“中国梦”先圆“农民梦”
       “九连增”和“三连快”可喜可贺,但从整个经济发展氛围计,就中国农业的弱质性、外部性、公共性,全社会的认知仍严重不足。
       由于“严重不足”,又直接和间接导致了农业市场性、赢利性严重不足。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远未根本改观。国家目前已基本达致的口粮自给自足,依然是脆弱的“紧平衡”。
       有鉴于此,农业部长韩长赋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直言中国农业仍然面临六大挑战: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挑战;
       二是农民收入要实现翻番新目标,广辟增收渠道面临新挑战;
       三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挑战;
       四是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五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突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面临新挑战;
       六是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新挑战;
       居安思危、明年作为中国农业新十年的起步年,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本次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一根主线。
       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增大农业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科技服务,打造农村流通市场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共七个方面,被锁定为“起步年”中国“三农”工作新的出发点。这其中,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加快新一轮农业发展的逻辑起点。
       建国后,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先后经历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家庭经营、互相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向种粮专业户口集中、农业互助合作社等历史性嬗变。中间有过试错,有过折腾,有过狂热,有过守着万顷良田讨饭吃的痛苦经历,直到改革开放30余年,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依然几经反复。
       历史经验和沉痛教训再次警示中国,什么时候党和政府重农扶农,中国的发展就有牢靠的社会基础,“谁来养活中国人”就不是个问题。每当出现阶段性轻视农业,中国的民生物价、通胀调控、社会稳定就都成了问题,相应的调控代价都极其高昂。
       18亿亩可耕地,13.5亿人口的特殊国情摆那儿,保障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基本供给,永远是党和政府的执政重责。要圆“中国梦”首先要圆“农民梦”!
      

http://www.guancha.cn/lu-ning/2012_12_23_115924.shtml       前不久,有位年过八旬、号称“著名经济学家”的老公共知识分子开导国人,说什么高成本种粮不可持续,国际市场粮价比中国便宜,缺粮可大量进口,这就叫比较优势!
       人不能一日无粮,这个道理人人该懂,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使用了约40年的粮票取消后,饥饿对中国人已成遥远的记忆。19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干脆连饥饿的记忆都没有,他们及此后出生的中国人很幸运,始发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至此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不用饿肚子的年代。
       然而,确保粮食安全依然是、甚至永远是中国人最大的安全挑战,堪称中国最大的不安全隐患。13.5亿人口,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天消费一斤口粮,全国每天就得消耗13.5亿斤。
       民以食为天,连古代封建帝王都知道,倘若不如此国将不国。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然而,自2004年年初中央政府重新发布重农扶农“一号文件”起,重视粮食生产和基本农副产品供给在国内舆论场上,始终成为公知们攻讦、嘲讽中国各级政府的“一大罪过”。
       好在中国共产党是个有天下担当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头脑清醒的政府,不为蛊惑所困、不以攻讦为馁,铁了心抓种粮,抓基本农副产品供给,抓“三农”难题的逐步化解,而且一抓十年不言松懈。
       前天,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为新十年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大纲”,完成了“顶层设计”。
       这是13.5亿国人之幸,是国家之幸,亦是世界之幸。中国粮食和农业一旦出问题,全世界每年的余粮都卖给中国也不够。而全球粮食及基本农副产品一旦因中国粮荒而价格爆涨,势必连累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饿肚子。
       整整十年,中国基本保障了口粮的自给自足,基本保持了粮价的稳定(不包含种粮成本上升导致的正常涨价)。无论从现实角度、历史角度、世界角度,“两保”都是中共这十年执政能力的充分彰显,必被历史所记载。
       一、粮食实现“九连增”
       查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今年全国粮食产量11791亿斤,比去年再增367亿斤。而今年世界粮食总产比去年减产超过1亿吨。
       11791亿斤被13.5亿人口一除,意味着今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约870余斤。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亦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人均占有口粮数量的最高数字,凝聚着广大粮农、农业科技人员、11个涉农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和无数涉农企业的汗水和心血。
       2004年是中国粮食生产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轻农重新重农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前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由此至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梳理“胡温十年”中国农业大事件,2003年春新组建的新一届中国政府已着手重农,由于开春后中国遭遇非典突袭,政府精力不逮,效果在当年年底未能明显彰显,但产量降幅已呈现收窄。
       眼下,排名世界粮食生产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阿根廷。回顾世界粮食史,除中国“九连增”之外,只有美国在1975至1979年、印度在1966至1970年分别实现过各自的“五连增”。
       从2004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增产至今,9年间全国累计增产粮食3177亿斤,年均增产超过350亿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中国以粮食“九连增”、口粮自给率95%以上,回应和嘲讽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耸人听闻!
       可见,“九连增”创下了世界粮食生产史无可争议的“中国纪录”。“九连增”树起世界粮食生产的 “中国标杆”!
       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因干旱减产波及100多个国家,造成全球粮价剧烈波动,中国粮食丰收粮价稳定,既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今年保民生、调结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粮食乃百价之基。中国粮价基本保持稳定,国内粮食丰收起到稳粮价的“压舱石”作用。年初国家确定的物价调控涨幅全年为4%,实际涨幅可控制在2.5%以内,以粮价稳物价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
       1960年代初连续3年全国闹粮荒笔者正好上小学,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对党和政府连续9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感慨、深感欣慰。
       二、农民收入“三连超”
       粮食“九连增”确保了中国社会的最大稳定,同时亦是农民增收的两条渠道之一(另一条是外出打工,从工业化进程中直接受益)。有道是,“九连增”为农民收入“九连快”提供了基础支撑。
       从2004年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已扣除CPI涨幅)计算年均增长7.9%。2010年起至今年前9个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重新达致了难能可贵的“三连超”。
       其中,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7.8%,农民增幅纯收入增幅10.9%;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8.4%,农民纯收入增幅11.4%;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幅9.8%,农民纯收入增幅12.3%。连续三年实现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三年保持缩小态势。如此态势,自新中国成立后,只在1980年至1984年期间呈现过一回。
       三、发展中国农业的“道路自信”和“方法自信”
       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使“三农”问题的严峻时局一下子搁到了全国舆论面前。此后短短12年尤其是2004年后,党和政府相继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市(镇)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水利、道路、通讯、植保、良种、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支农扶农,使增加粮食生产主打的基本农副产品供给翻身仗初战告捷。
       “九连增”与“三连超”,互为彼此、相得益彰。受益于中央统筹、部门聚力、上下联动的“重农稳增”新格局的渐趋成型,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惠农、富农、强农配套政策的持续执行。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三农”支出。今年仅中央财政,在去年首破1万亿元高起点上继续投入 “三农”资金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按农业“四补贴”资金测算,农民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财政补贴(不含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补贴)0.14元。
       “九连增”见证了农业科技支撑的事半功倍。去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大兴水利,“十年水利发展纲要”颁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今年,全国仅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平均每个小麦主产县4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相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今年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65%,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54.5%,抓住科技这一增产“法宝”中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不断夯实、底气不断积累,增产潜力尚有较大释放空间。
       观察者网的网友以及观察者网的粉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思一思下文的主要数据: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标志着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年不光是粮食增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部实现稳定增产。眼下,国内农机总动力突破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亩产首次达700斤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农业农村经济各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今年乡企、村企、农村私企总产值突破60万亿元,增长9%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增长19%。农垦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13.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将达6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正是有了上述数据垫底,翻翻当下的报纸,浏览每天更新的网页,“三农”难题的上报、上网、上镜频率有了明显降低。就此,笔者虽不敢说“三农”问题已得到基本根治,但有所缓解则系客观评价。
       事实就是事实,它正在展露并将继续展露中国化解“三农”难题的“道路自信”和“方法自信”!
       四、要圆“中国梦”先圆“农民梦”
       “九连增”和“三连快”可喜可贺,但从整个经济发展氛围计,就中国农业的弱质性、外部性、公共性,全社会的认知仍严重不足。
       由于“严重不足”,又直接和间接导致了农业市场性、赢利性严重不足。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远未根本改观。国家目前已基本达致的口粮自给自足,依然是脆弱的“紧平衡”。
       有鉴于此,农业部长韩长赋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直言中国农业仍然面临六大挑战: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挑战;
       二是农民收入要实现翻番新目标,广辟增收渠道面临新挑战;
       三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挑战;
       四是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五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突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面临新挑战;
       六是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新挑战;
       居安思危、明年作为中国农业新十年的起步年,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本次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一根主线。
       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增大农业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科技服务,打造农村流通市场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共七个方面,被锁定为“起步年”中国“三农”工作新的出发点。这其中,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加快新一轮农业发展的逻辑起点。
       建国后,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先后经历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家庭经营、互相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向种粮专业户口集中、农业互助合作社等历史性嬗变。中间有过试错,有过折腾,有过狂热,有过守着万顷良田讨饭吃的痛苦经历,直到改革开放30余年,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依然几经反复。
       历史经验和沉痛教训再次警示中国,什么时候党和政府重农扶农,中国的发展就有牢靠的社会基础,“谁来养活中国人”就不是个问题。每当出现阶段性轻视农业,中国的民生物价、通胀调控、社会稳定就都成了问题,相应的调控代价都极其高昂。
       18亿亩可耕地,13.5亿人口的特殊国情摆那儿,保障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基本供给,永远是党和政府的执政重责。要圆“中国梦”首先要圆“农民梦”!
      

http://www.guancha.cn/lu-ning/2012_12_23_115924.shtml
此公知不配吃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