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回应伪造校史 称有史实依据120年校庆不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0:50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2/07/c_124062473.htm

  涉嫌伪造校史?武大前晚正式回应

  120年校史有史实依据 校庆活动不会改


  针对媒体的质疑,前天深夜,武大正式回应:武汉大学渊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有大量客观的史实依据,120年校庆不存在造假,不会改变120年校庆活动。

  上周,武大启动“120周年校庆年”活动,武汉大学的历史源起引起社会关注。有媒体称,武大涉嫌伪造校史,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

  武大校庆办负责人、校长助理彭宇文介绍,早在1983年学校校庆时,海内外校友就提出建议,要组织专家对校史源头进行再研究和再考证,认为武汉大学源头应该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

  为慎重起见,1983年校庆时仍定为70周年。学校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之前,在当时国家教委的直接指导下,就武汉大学的校史溯源问题进行了审慎考证。学校首先邀请湖北省、武汉市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15位专家进行了论证,得到了一致认可。接着,学校又邀请在全国高教界很有影响的专家(国家教委指定的5位、学校特别延请3位)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认为“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1893年湖北自强学堂开办之时算起”的结论是成立的。此外,将武汉大学校史溯源至自强学堂亦符合国际国内通例。

  彭宇文说,1993年,武汉大学隆重举办了100周年校庆。百年校庆后,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校内师生、各地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因此,明年学校举办120周年校庆活动,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应人心、顺理成章之举。

  彭宇文还说,对学校的历史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但不宜炒作,学校无意卷入一些无谓的争论折腾中。(记者屈建成 实习生陈攀宇)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2/07/c_124062473.htm

  涉嫌伪造校史?武大前晚正式回应

  120年校史有史实依据 校庆活动不会改


  针对媒体的质疑,前天深夜,武大正式回应:武汉大学渊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有大量客观的史实依据,120年校庆不存在造假,不会改变120年校庆活动。

  上周,武大启动“120周年校庆年”活动,武汉大学的历史源起引起社会关注。有媒体称,武大涉嫌伪造校史,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

  武大校庆办负责人、校长助理彭宇文介绍,早在1983年学校校庆时,海内外校友就提出建议,要组织专家对校史源头进行再研究和再考证,认为武汉大学源头应该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

  为慎重起见,1983年校庆时仍定为70周年。学校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之前,在当时国家教委的直接指导下,就武汉大学的校史溯源问题进行了审慎考证。学校首先邀请湖北省、武汉市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15位专家进行了论证,得到了一致认可。接着,学校又邀请在全国高教界很有影响的专家(国家教委指定的5位、学校特别延请3位)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认为“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1893年湖北自强学堂开办之时算起”的结论是成立的。此外,将武汉大学校史溯源至自强学堂亦符合国际国内通例。

  彭宇文说,1993年,武汉大学隆重举办了100周年校庆。百年校庆后,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校内师生、各地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因此,明年学校举办120周年校庆活动,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应人心、顺理成章之举。

  彭宇文还说,对学校的历史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但不宜炒作,学校无意卷入一些无谓的争论折腾中。(记者屈建成 实习生陈攀宇)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
遇小乔流水 发表于 2012-12-8 20:13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
刘道玉也吃不到葡萄吗
2013年,俺们高中母校也110年啦
王应许 发表于 2012-12-8 20:33
刘道玉也吃不到葡萄吗
我指的是一部分人
武汉大学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不存在传承关系,唯一的联系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1913年创办时,曾使用自强学堂(1902年改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停办)的校舍。事实上,武大1992年之前,也一直以1913年为校史起点的正源,并以此为前提举办过多次校庆活动。1993年,原本正筹办80周年校庆的武大“跨越式”地举办了百年校庆,之后立马开始标榜自己是“全国著名大学中第一所举办百年校庆的高校”。

  不忠实于真实的校史的,并非只有武大一家。深圳大学教授李均曾举过一个例子:2001年,刚刚合并组建的江南大学,在第二年就高调举办了“百年校庆”,理由竟是其前身之一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前身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有一小部分师生是从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分过来的,这种“历史渊源”,让新组建的江南大学拥有了自称“百年老校”的资本。将校史牵强攀缘到一些老学校身上的做法,在安徽、湖南等地的高校中也曾出现过。

  只要抓住一点线索就七弯八拐地把校史向前推,或者在介绍校史时用模棱两可的表达来突出自己的“悠久历史”,结果却让校史成为“笑史”,这恐怕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大奇观。出现这种乱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教育变革、社会转型,让很多高校在历史上都经历过多次改名、分拆或合并,这让校史追溯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复杂性。加之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校史认定的权威标准,导致不少高校各自为政,有的像武大这样用校址因素来确定校史,有的则像江南大学这样以某一科系的历史来追根溯源,这种混乱必然导致争议。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 ... .htm?prolongation=1
武大节操掉一地。。。
要说校史,湖南大学笑而不语.
要说校史,湖南大学笑而不语.
湖南大学不会真的自称千年名校吧?和巴黎大学,牛津剑桥,格拉斯哥年龄差不多?==
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是旧时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也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规律造成的,与其他国家的大学不太一样。


秒杀岳麓书院
urolxc 发表于 2012-12-9 10:53
湖南大学不会真的自称千年名校吧?和巴黎大学,牛津剑桥,格拉斯哥年龄差不多?==
他们还真是这么说di...
学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时势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历时千年、弦歌不绝。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先后经湖南高等学堂、省立湖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等时期,沧桑砺洗、春华秋实。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湖北和武大要搞这事,教育部自然要顺水推舟。
请来的专家学者没有反对意见?有反对意见的专家肯定不在受邀名单里面嘛。
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众人还是散了吧。
一地的鸡毛
校史
笑史
想当初武大百年校庆时全校加餐,每人一条鱼,两个素菜,我到现在还记得呢。
他们还真是这么说di...  学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 ...
牛b。世界第一古老了。只有北大可以pk。
这二货学校玩的爹都不认得了
山东曲阜是不是要把校史追溯到孔子时期?
1785年建校的某校毕业生无责任飘过...
哈佛17世纪印第安人毕业生都不计其数了。
当往事遇上风 发表于 2012-12-8 20:57
2013年,俺们高中母校也110年啦
我高中母校比你们早一年啊。
只有野鸡大学才搞这种牵强附会以自抬身价,武大这么搞实在丢人。
不知道大家这是怎么了,这帖里的人多半和武大有仇啊?清华前身还留美预备学堂呢,那是不是那段历史就不算了?要说现在的校址,那也是1920几年才定下来的,是不是之前就不算啊?像我们这种改朝换代的N多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不是换了个天子就不能追溯之前的历史作为中国史啊?举例说美国的 Yale University,还不是从早期移民办的宗教小学堂的年代开始算自己的历史?

一些喜欢研究历史细节的人提出翔实的研究成果,没有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但是动不动就扣个帽子说人家伪造,这多半就有点吸引眼球了撒!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

作为武大校友,站出来说两句,大学有精神流传,尊重历史,尤其是对张之洞先生所引领的改革风潮的继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步本来就晚,道路曲折,做好对自身历史的考证和认定自然重要,可同样重要的是真正形成传统和历史,让未来的人们认为我们今天做的是值得考证,认定和继承的

武汉大学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不存在传承关系,唯一的联系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1913年创办时,曾使用自强学堂(1902年改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停办)的校舍。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可和武大没仇,以前甚至也觉得武大还算是中国排名靠前的比较好的学校,虽比不上清华北大,也弱于华东五校,但在内地应该也算是领头的人物。但是看了这条新闻么,我只能说如果连最基本的实事求是都做不到,而是喜欢爱慕虚荣的话,又能对这样的学校有什么学术上的期待呢?
top120 发表于 2012-12-9 15:49
武汉大学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不存在传承关系,唯一的联系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1913 ...
从方言学堂到国立武昌高等师范,这个转变过程,有些人往大里夸张,就说全班人马换汤不换药,有些往小里夸张,就说只用了校舍而已,其实折中一点看,就会理性平和很多,可以参考的言论是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09/19981947_0.shtml

“其实 Yale University 和17世纪那帮神棍基督徒也没什么关系,只是用了人家的校舍,校名和钱而已”,请问这样说,遍布全球的类似老树丛和小树丛这样的 Yale 校友会接受吗?
耶鲁什么的我不清楚,你说的具体什么情况我自然不能随便评论。但是就看看国内,你见过清北复交在校史问题上出过这样的问题么?你也不用不承认,说到底还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就像你们老校长说的,明年搞百年校庆多好?即没有争议,而且百年相对而言也更为隆重。旦大也不过前几年刚办百年校庆,也没人说你旦大历史不够悠久,学校不行
张之洞与自强学堂   
发布时间: 2010-05-11    访问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档案资讯网   


文章作者:杨光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0-5-10


张之洞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二日,人称“洋务殿军”的张之洞调补湖广总督。其间,张之洞在湖北倾全力于近代工业、商业的兴办,筹办湖北织布官局、湖北枪炮厂,开采大冶、鹤峰的铜铁矿,筹建亚洲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阳炼铁厂。新式工商业的发展,急需大批新式的专门人才,张之洞由此萌生了创办新式学堂——湖北自强学堂的构想。

历坎坷三易其名

  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前,湖北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在整顿修复江汉、经心书院的同时,开始着手创办一所更新更大的书院——两湖书院,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等6门经世致用的新式科目。创建新的书院,必须要有丰厚的资金。当时湖北连年水旱灾害,民穷财尽,以往书院经费来自盐务所捐,此时已不能再抽取。同时由于张之洞在湖北大举兴办近代工业企业,主要资金必须保证工业建设需要。在此情况下,张之洞想出从湖南、湖北茶叶厘捐中筹措经费的办法。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军机处发出一份公文,公文称:“有人控告张之洞劝令茶商输捐,修建两湖书院经费,有碍商情。”上谕“如果属实,自应裁撤,以恤商困。”由此引起不小波澜。有人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向张之洞禀称:“两湖书院原定商籍课额,本为南北茶商而设。商意在利,不在科名,不若即以所定商额改为通商西学,即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张之洞认为正与自己“维持茶务本意适相符合,尚属可行”。于是在同年5月13日致札江汉关道,令设方言商务学堂。张之洞在函札中称:“应即于两湖书院外另设学堂,设立方言学、商务学,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及讲求商物。”7天后,张之洞正式向光绪帝上《查明茶商捐助书院学堂经费商情乐从折》,陈述抽收茶捐创办书院学堂经过,并报告“所有查明茶商捐助两湖书院暨方言、商务学堂经费,与士林商务均有裨益,众商乐从,并酌减捐数”。
  两个月后,张之洞又修改原两湖书院和办方言商务学堂的计划,于7月21日致札铁路局令修算学方言各学堂,称:“照得算学最切实用,天文、地舆、水利、武备无不相需甚殷。至方言商务,亦为今日自强要图。为愿兼习化学、矿学等事,亦可就铁政局观摩考求。将来博习会通,成效尤大。为此札仰该局即便遵照筹议,将各种学堂规模、章程、定额若干名、经费若干两,需屋若干间,酌拟大略图呈候核定,一面即行委员迅速择地估工兴办。”张之洞的这份函札,实质上是张之洞在湖北改造旧教育创办新式教育的一份宏伟蓝图。
  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二日,张之洞向皇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再治术以培植人才为本,经济以通达时务为先。湖北地处上游,南北要冲,汉口宜昌均为通商口岸,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亟应及时创设学堂。兹于湖北省城内铁政局之旁,购地鸠工造学堂一所,名曰自强学堂。分方言、格致、算学、商务4门。所需经费,暂就外筹之款凑拨济用。”这份报告寄达京城后,光绪皇帝在报告上朱批7个大字:该衙知道了,钦此。自此历经3年,三易其名,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湖北自强学堂,终告建立。

经改革学堂自新

  湖北自强学堂开办不到一年,正赶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紧接着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驻节江宁(南京)近两年。1896年3月,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不久,鉴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教训,对自强学堂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张之洞经深思熟虑,决定将自强学堂原设的4门课程进行调整,把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停止格致,商务两门,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4门,之后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5门。张之洞认为,唯有方言一门,“为一切西学之阶梯”,学通了外文,“将来格致,商务,即可自行诵译探讨”。再是中俄、中日近邻,“去冬以来,时局紧迫,两文尤为切实之用”。
  1896年,汉阳炼铁厂招商承办后,张之洞决定将原铁政局内设立的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别为一门。张之洞认识到“西学事事,原本化学。化学愈精,则能化无为有,化无用为有用,而获利亦因之愈厚”,“惟化学精奥,非不通西文者所能受业”。化学并入专门教习西文的自强学堂,如鱼归大海,两相受益。
  自强学堂增设译书局,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之风。张之洞认为“西书之切于实用者,充栋汗牛”,“方今商务日兴,铁路将开,则商务律、铁路律等类,亦宜逐渐译出,以资参考”。决定将翻译刊布西书之事附入自强学堂中。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汪康年受聘在自强学堂负责译西书工作多年,还出版过著名数学家华蘅芳的专著多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附新政学堂改名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慈禧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宣布实行“新政”。在此“新政”下,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下兴学诏:“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作为后期洋务中枢的湖北,理所当然应该率先行动。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1902年6月3日),张之洞致札学务处“设立方言学堂一所,以城内旧日农务局屋舍充用。即将自强学堂原有学生移入,仍另行定章,分别去留”。自强学堂改名方言学堂后,选在东厂口原农务学堂建址。这里北倚蛇山,南临长湖,地势高爽,风景宜人,是当时湖北诸学堂中最理想的办学位置。
  方言学堂较自强学堂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自强学堂时期,历届招生新生最多为120名。改为方言学堂后,明确规定英、俄、日、德、法五科,每科各招30名,共计150名。到了1905年2月,招满3届的在堂学生已达354人,这是自强学堂开办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增开课程达16门之多,计有人伦道德、经学、中国文学、外语、地理、历史、算术、博物、物理化学、教育、理财、公法、交涉、绘图、体操、兵操。
  方言学堂虽屡遭厄运,仍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专门人才。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分布在各省的教育、工业、商业方面,从事教学、翻译及商务诸事。留在湖北的多在省城及府县的实业中等学堂担负外语、国文、历史、地理、格致、教育、图画、体操、算学、经学等课程的教学。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也在这里毕业和肄业。例如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中光复新疆的主要负责人冯特民,著名民主革命家、史学家、《湖北学生界》的主笔刘成禺,著名的法学家马德润,著名的外交家沈翔云、夏维崧以及陈篆、陈宦、赵恒惕等。
  自强、方言学堂是张之洞亲手悉心创办的近代新试学堂,在当时就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湖南有识之士创办的东山精舍,“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分科造士,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被认为湖北自强学堂与各同文馆、实学馆、水师武备学堂一样“皆合中外学术相与讲习,所在皆有”。著名维新人物梁启超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到自强学堂,对这类新式学堂寄予厚望。
  但清朝末年“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湖广总督瑞澄等以湖北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向湖北咨议局提出将方言学堂等学堂停办的议案。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新任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不顾咨议局的决议,断然将方言学堂停办。自强学堂从1890年春开始动议筹办,1893年正式建成定名,1902年6月改名方言学堂,到1911年2月被迫停办,前后历经22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5月10日   总第2000期   第三版
http://www.dangan.ningbo.gov.cn/ ... 0100511_685394.html

关于武汉大学建校年代问题的历史由来

校内外对于武大将建校年代定于1893年的质疑,主要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强学堂能否被看作是武大的前身,二是自强学堂能否算作是高等学府,将其创办的时间作为武汉大学的建校年代是否合适。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

创办于1893年的湖北自强学堂,1902年改名为方言学堂,并将校址迁到今天的武昌东厂口。自强学堂与方言学堂实际上是同一所学校,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些人认为自强学堂最后的归宿是“改为文普通中学堂”,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张之洞只是将自强学堂原有校舍拨给文普通中学堂使用,而非将自强学堂改成普通中学。恰恰相反,改名后的方言学堂,其生源主要来自于自强学堂原有学生中的优秀者,而后则从普通中学堂毕业生中收入。对于这一点,自强学堂的创办人张之洞就说得很清楚,他在1907年7月28日的《请奖各学堂毕业生及管理员教员折》中称:“至方言学堂,先名自强学堂,开办最早,后经迁移,始定今名。”又称:“惟方言学堂原名自强学堂,开办远在定章之前。”后来,曾任武昌高师校长的两湖书院毕业生张继煦在其《张文襄公治鄂记》中也写道:“方言学堂,就自强学堂改设,以已迁之农务学堂充用,学额150名,择旧班学生品端文优者留学。学科为英、德、法、俄、日本等五国方言,及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习每国语文者各三十名。五年毕业,以养成外交人才为宗旨。”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出版的著名教育史家苏云峰所著《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一书也写道:“自强学堂设于光绪十九年十月,讲授西学,二十二年起偏重西语,迄二十八年,才正式改名为方言学堂。”由此可见,方言学堂即是自强学堂的直接继续,此点毫无疑问。

而最大的问题则在于,方言学堂于1911年3月被勒令停办,从此直到1913年7月武昌高师的创建,武大的“沿革”史便出现了长达两年半之久的“断裂”期。至于武昌高师能否被看作是方言学堂的继承者,则要视校址、办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办学风格等多方面因素是否有一定的承接和延续关系而定。1913年7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令贺孝齐就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设备及原有师资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47年,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大璞为《国立武汉大学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刊》撰写了“校史”一栏,其中清楚地记述道:“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旧址——引者注)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由此可见,武昌高师就校址与办学资源两方面承接方言学堂是没有疑问的。至于师资力量和专业设置方面,自强学堂1893年开办时设方言(即外语)、格致、算学、商务四门;1896年,算学移归两湖书院,格致、商务停办,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同时并入矿务、化学学堂,开创了自然科学专门教育;1898年,增加东文(日文),共计五门。虽然1896年以后自强、方言学堂的教学以外语为主,但也是文理兼顾,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通识教育”的道路。根据新近发现的一张颁发于宣统二年(1910年)的“湖北方言学堂毕业凭照”,当时的方言学堂的主要课程有“人伦道德”、“读经讲经”、“历史”、“地理”、“化学”、“算学”、“英文”、“交涉学”、“博物”、“理财学”等。而1913年建立的武昌高师,在开设之初设有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博物部四部,可以说这些与自强、方言学堂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武昌高师并不是一所凭空就能建立起来的学校,如果没有自强、方言学堂为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武昌高师无论如何也是建不起来的。而在事实上,对于方言学堂与武昌高师师资力量的承接,我们也能找出一些例子,比如德国人格拉塞,早先在方言学堂任教,后来又继续在武昌高师任教,直至其1938年在国立武汉大学退休。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新学校的创办者们在主观上对于作为这所学校创立基础的老学校的认同感。我们今天依据某些史料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考证和推测,虽然也具有极大的合理性,但往往有“盲人摸象”之嫌,与之相比,事发当时的当事人对于这些事情显然有着比后人更为直观和清晰的感性认识,他们对于“时事”的即时判断往往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和历史的真实性,应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现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考。由于1911-1913年间中国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武昌高师又是北洋政府建立的,其建立的目的很显然绝不是为了恢复、重建原有的、由前朝人建立的方言学堂。然而,不管当权者怎么想,新建立起来的武昌高师,其内部的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还是对原来的方言学堂抱有极大的认同感。早在1917年武昌高师第一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方言学堂的创设便已被列入“本校大事记”,以后高师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均有同样的记载。既然方言学堂是由晚清重臣张之洞所创办的,而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武昌高师又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产物,所以他们没有任何政治上和感情上的必要性去和被推翻的前代遗校攀亲,毕竟,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认其为前身丝毫不能给自己贴金或是带来半点好处。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武昌高师却仍然认为方言学堂是自己的前身,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如果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他们犯得着这么做吗?最为可能和合理的解释便是,武昌高师的校方对于历史事实有着充分的尊重。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正式组建,从此直至1939年,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的“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并记载了方言学堂自创立直至其校舍改为武昌高师校舍的简要历史。不仅如此,国立武汉大学的历任校长也大都将方言学堂视作武大最早的前身。1946年12月4日的《武汉日报》曾载,武大代校长刘秉麟在12月2日举行的“国立武汉大学三十五年度新生训练周”讲话中明确指出:“武大的前身最早为湖北方言学堂,高等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在民国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始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而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更是一贯持此观点,直到1978年他在台湾寓所回答来访者时,仍然指出:“武汉大学的前身,你们想必都已知道,最早是由方言学堂,而武昌高师,而师范大学,而武昌大学,然后改为中山大学,校址原在武昌城内阅马场旁的东厂口。”这句话被记录在武大老校友殷正慈所写的《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设》一文中,而该文则被收入台湾1981年10月出版的《学府纪闻•武汉大学》一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武大在上报国家以及对外宣传时所用材料的“学校沿革”中,也明确写道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即使是在院系调整结束之初也仍是如此。只是到了1955年,武大编印的学校概况、简介中,才将其前身改写为武昌高师。此后以讹传讹,就连《辞海》等辞典也把武大的前身写成武昌高师。对于这一重大变化,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武大校方认为自强(方言)学堂是清朝遗老张之洞办洋务的产物,将其认作前身显得很不光彩;而武昌高师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产物”,若改认这所具有“革命色彩”的学校为前身,则正好可以“荣耀校史”。加之当时武大又未能对校史进行认真的研究,学校的主要领导人便根据当时的工作任务和形势需要,仓促拍板决定了这一变更。由此可见,武大当初将自己的前身由方言学堂改为武昌高师,并不是深入研究和考证校史的必然结果,反而由此带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显然是与历史主义的原则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26927.shtml
虚荣心太过了。
这方面动脑子,不如在科研上更加使力气。
TPimage 发表于 2012-12-9 16:57
张之洞与自强学堂   
发布时间: 2010-05-11    访问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档案资讯 ...
谢谢资料!
newhousepig 发表于 2012-12-9 15:36
不知道大家这是怎么了,这帖里的人多半和武大有仇啊?清华前身还留美预备学堂呢,那是不是那段历史就不算了 ...
校友啊!校友啊!
newhousepig 发表于 2012-12-9 15:36
不知道大家这是怎么了,这帖里的人多半和武大有仇啊?清华前身还留美预备学堂呢,那是不是那段历史就不算了 ...
大哥是武大哪个专业出来的?小弟前几天竭力据理力争,结果被N多人拍砖啊......
湖北和武大要搞这事,教育部自然要顺水推舟。
请来的专家学者没有反对意见?有反对意见的专家肯定不在受邀 ...
想起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听证
武汉大学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不存在传承关系,唯一的联系是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1913 ...
窃以为武汉大学名称前面的“国立”两字应该去掉,那啥樱花园也不用得瑟
从方言学堂到国立武昌高等师范,这个转变过程,有些人往大里夸张,就说全班人马换汤不换药,有些往小里夸 ...
嗯,因为耶鲁打滚了,所以武大也可以打滚?
教育传承的是精神吧。一座古寺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和尚散失了,后人重新接续香火,难道就不算古寺了?太纠缠这个不是正道。
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当然是北洋大学。
西北和东南 发表于 2012-12-9 17:56
大哥是武大哪个专业出来的?小弟前几天竭力据理力争,结果被N多人拍砖啊......
数学与统计学院概率统计专业2004级2008届啊,

没事,人正不怕影子歪,好好工作学习,展现武大郎的风采和能力,证明武大的实力,这些纠缠就自动消失了
newhousepig 发表于 2012-12-10 14:27
数学与统计学院概率统计专业2004级2008届啊,

没事,人正不怕影子歪,好好工作学习,展现武大郎的风采 ...
小弟2010级的,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准备开始准备考研究生。
西北和东南 发表于 2012-12-10 14:40
小弟2010级的,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准备开始准备考研究生。
加油咧,这是武大的王牌专业之一了,给咱校友争光
五大,貌似一下雨,就是一个大大的游泳池
算了吧,如果不是同城的华师大搞90周年校庆刺激的,武大怎么会在刚刚庆祝80年庆祝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