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公:“神九”技术制高点必须自己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7:52:23
原文链接:guancha.cn/html2/49898/2012/06/19/79963.shtml,马督公

中国的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迎来首批乘客,从一颗实验卫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间站。2012年6月18日这一天,地球之外共有6个人类,其中3个中国人,两个俄罗斯人和一个美国人。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单次发射的第一阶段,开始了长期驻留外空间的第二阶段。

和美苏冷战时期就完成的登月工程、大型空间站、火星考察相比,中国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冷战后美俄航天技术停滞、其他国家进展缓慢的大背景下,进步神速、迄今为止成功率100%的中国载人航天的确是近年最吸引世界眼球的航天项目。

美国网友因此酸溜溜的抱怨:

China is launching space vehicles into space while the US has all but shut sown its space program. Thank you President Obama for your support for the US Space program.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the people of the US elects a street agitator into the White House with NO job, business, militar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whatsoever. However, November 2012 is coming and it's time to vote this Street Agitator out of office and send him back to Chicago to clean-up the city of highest number of murders in the US (Chicago).

在中国向太空发射宇宙飞船的时候,美国却在不断削减太空项目。感谢奥巴马总统为了美国太空项目所做出的贡献。这就是美国人选择如此一位街头大忽悠入主白宫的结果,他在就业、经济、军事、政治以及国际事务等方面毫无经验。不管怎样,2012年11月即将到来,是时候让这个街头大忽悠滚出办公室,送他回到芝加哥老家这个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去清理垃圾了。

载人航天的疑虑

载人航天、尤其是空间站这种长期载人轨道平台的开发一直颇受争议。

和无人操纵的探测器、卫星相比,载人航天对发射能力、可靠程度、救援能力、物资消耗的要求都大的多,一载人航天任务的消耗往往相当于四五次无人发射。同时载人航天器的观测、实验能力并不显著高于无人航天器,大部分观测、实验工作在无人状态下也运行的很好。只是在复杂设备维修方面,载人航天项目占有明显优势。

所以,从第一艘飞船上天的那一天起,就有人不断要求停止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至少放弃长期在轨的空间站项目,只在必要时派出航天员进行维修工作。节约的资金可以用于社会福利或是无人航天发射。这一言论的支持者有政客,有偏民粹的民意领袖,甚至还包括许多航天、天文领域的技术人员。

客观的说,基于当前的技术条件,质疑者的说法不无道理。即便对于美国欧洲俄罗斯而言,空间站的性价比也不如无人航天器。中国现在的载人航天技术还没有达到几十年前美苏水平,同样的质疑当然也可以送给中国。

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的意义不仅仅是轨道平台,更是综合了人类几乎所有先进工业技术的工业结晶。比如说,空间站和地面的通讯需要最可靠的通讯系统和最高效率的天线;空间站的电力供应需要最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空间站本身处于环境严酷的太空,需要兼顾轻质和可靠的先进材料。再考虑到重型火箭本身对机械、自动控制、电子、化工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处在航天工业前沿的星际航行、大型空间站等项目是最具综合性的工业项目。



载人航天对几乎所有工业部门提出了超出现有水平的要求,配套企业必须为航天工业制造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提供非标准规格的产品。可以说,载人航天是用无数高技术产品堆出来的“技术制高点”。这是载人航天耗资巨大、被人反对的原因。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因技术先进而耗资巨大,这不是坏事。

技术 “拉动”经济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的标准模式是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会让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企业得到稀缺资源,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所以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然而,企业如何“知道”哪里有利润?企业如何判断哪些生产模式的效率最高?

答案显然是基于技术。基于已经开发的科学技术,企业才能知道资源如何配置最好。在技术背景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就是把全社会的资源都向效率最高的企业配置。换句话说,如果技术不进步,在资源迅速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之后,经济将进入停滞状态。

当然,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因为企业本身会投资开发新技术,用新技术打破原有的平衡态,这样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会向新的平衡点移动,促进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因而进步。

技术开发的悖论

然而,企业如何“知道”新技术?

所谓“新技术”,自然是人类尚不了解、不知道的技术,否则就不必再开发了。但不知道,自然就无法了解新技术的作用,不能预测利润的来源。作为追求利润的组织,企业显然不会向没有利润的地方花钱。从逻辑来说,这会导致技术发展停滞,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基础科学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企业投资开发的新技术主要是应用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往往走在应用研究前面,为应用技术“探路”。基于超前开发的基础科学研究,企业才能判断哪些应用技术代表潜在利润,值得开发。

但这并没有完全解决悖论。因为基础科学研究也必须大量花钱,在市场经济下筹集基础科学研究的天量投资是个难题。即便在基础科学研究有一定进展的领域,企业也往往为了规避风险,只进行很少的新科技探索,只开发那些最显而易见的应用科技。

企业牟利的本性会限制科技进步,至少缩小了科技进步的“步伐”。科技进步因此放缓,经济增长同步减速,企业利润开始下降,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减少企业的科技投入。如果指望市场为整个科技进步提供动力,迟早工业经济会陷入停滞。

科技进步离不开国家订单

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场,在科技研究的路上放一些“诱饵”,促使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开发的“步伐”。对于需要利润的企业而言,这个“诱饵”就是国家订货。国家用超出现有生产水平的高科技订单来刺激企业的科技开发。

短期内,新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可能还太昂贵、,无法用于民用领域,但连续不断的国家订单会促使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下降,可靠度上升,最终成为大众化的产品,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所以,尽管国家订货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的税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种“拔羊毛”的行为却会促使企业长出更多的“羊毛”,也就是利润。

归根结底,科技进步是长期利润的来源,同时又和眼前利润缺乏直接联系。所以科技进步必须由市场之外的行为来推动。在19世纪之前,这种非市场行为可以是有闲阶级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工匠的个人兴趣。但在今天这个科研意味着巨额投资的年代,谈科研必须先解决投资问题。

很显然,只有国家能以非市场的方式拿到合法的巨额资金,所以国家发出的高科技订单是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必需品。在市场经济为主的世界上,往往国家抽走越多的资金去制造不能用于民用消费的产品,经济进步就越快。比如说两次大战杀死了数亿人类,摧毁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但大战期间也是科技进步最快,生产能力扩张最快的年代。

类似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3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亿美元以上),换回的只是几百公斤没有矿业价值的月球矿石。但美国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火箭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因此出现了大跃进,重新和苏联拉开了差距。不考虑这些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促进,仅考虑阿波罗计划中开发的3000项新专利,阿波罗计划本身的“盈利率”就高达400%。烧钱原来可以促进经济的。

科技制高点

从历史例子来看,庞大的高科技订单和消费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至于订单本身的内容倒不是特别重要,毕竟连世界大战这种纯破坏性的高科技开发都能产生巨大效益。在和平时期,即便我们真的搞一项“炫耀国力”的高科技工程,比如把一面国旗发射到太阳系之外,或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底下修一个度假村,都不能算糟蹋财富。如果把民用经济的正常运行比喻成一个人工作赚钱,那么跨越性的高科技发展就相当于到健身房锻炼身体。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锻炼身体,为此流出的汗水都不会白费。

当然了,锻炼身体,目标是均衡地锻炼肌肉,而不是像体力劳动那样反复的拉扯一两块肌肉直到拉伤。同时,要是锻炼身体能带来长期的效益,比如健美冠军的奖金,那就更好了。类似地,国家发出的高科技订单应该符合这样两个特征:

1 均衡地拉动绝大多数行业的高科技发展。 2 从长期来看,有巨大的潜在效益。

载人航天正是这样的工程项目。前面已经论述过,载人航天所需的高科技产品遍及所有行业。而从几十年的尺度来看,人类必将走出地球,开发星际资源,建立外星移民点。即便目前的载人航天还不足以达到这一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所以说,载人航天、星际航行是最适合作为长期目标的科技制高点。暂时的经济性不能成为否定载人航天的理由。

制高点没法分享

科技制高点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很难多国分享。在俄国的空间站技术被美国人充分吸收后,美俄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闹到了美俄宇航员互相之间不能共享食物和马桶的地步。现在双方甚至连空间站的服役年限也无法达成一致。仅仅是因为美国航天飞机已经退役,宇航员出入空间站暂时依赖于俄罗斯飞船,美俄才达成了暂时的妥协。

当然,顾名思义,国际空间站是有合作的。90年代的时候,俄罗斯垄断运营大型空间站的技术,美国则有资金。所以美俄能合作,还能拉上十几个小盟友一起分享空间站的科研职能。很显然,对于西班牙、巴西、等国家而言,宇航员到空间站走一遭的象征性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更没有可能分享建造空间站所需的大批先进技术。既然这些盟友没有能力利用空间站这个科技制高点,那么分享一下也无所谓,比利时宇航员甚至可以成为美俄之外唯一的指令长。

不过,同样的事情换到中国这样的大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基础工业完备,任何高科技进步都可以迅速转化为无数企业的“山寨”产品,进而占领欧美的传统市场。所以空间站的建造技术绝不可能和中国分享,甚至不能允许中国宇航员上来转一圈。 即便在经济危机之后,欧美也没想过要找中国分担点科研经费,倒是美国议会在去年5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和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禁止NASA接待任何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国企的来访者。中国记者因而不能采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

客观地说,中国也未必愿意去花费巨资“分享”国际空间站。毕竟在这个阶段,载人航天还不是一个能有明显产出的行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拉动所有工业部门,带动产业升级。换句话说,科技制高点必须是自己爬上去才有意义,飞到别人的山头上看看风景意思不大——除非别人乐意把山头送给你。

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一工业大国,和欧美的硬件差距就在于高科技产业。只要中国能把载人航天、可控核聚变、远程运输机等重大项目一个个地啃下来,自主的高科技就会让中国工业保持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这正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奇迹”的真正含义。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大型空间站将长期服役,欧美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却即将陨落——目前看不到后续项目。当太空中的人类全部是中国人的时候,未来在谁的手中不言而喻。

原文链接:guancha.cn/html2/49898/2012/06/19/79963.shtml,马督公

中国的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迎来首批乘客,从一颗实验卫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间站。2012年6月18日这一天,地球之外共有6个人类,其中3个中国人,两个俄罗斯人和一个美国人。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单次发射的第一阶段,开始了长期驻留外空间的第二阶段。

和美苏冷战时期就完成的登月工程、大型空间站、火星考察相比,中国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冷战后美俄航天技术停滞、其他国家进展缓慢的大背景下,进步神速、迄今为止成功率100%的中国载人航天的确是近年最吸引世界眼球的航天项目。

美国网友因此酸溜溜的抱怨:

China is launching space vehicles into space while the US has all but shut sown its space program. Thank you President Obama for your support for the US Space program.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the people of the US elects a street agitator into the White House with NO job, business, militar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whatsoever. However, November 2012 is coming and it's time to vote this Street Agitator out of office and send him back to Chicago to clean-up the city of highest number of murders in the US (Chicago).

在中国向太空发射宇宙飞船的时候,美国却在不断削减太空项目。感谢奥巴马总统为了美国太空项目所做出的贡献。这就是美国人选择如此一位街头大忽悠入主白宫的结果,他在就业、经济、军事、政治以及国际事务等方面毫无经验。不管怎样,2012年11月即将到来,是时候让这个街头大忽悠滚出办公室,送他回到芝加哥老家这个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去清理垃圾了。

载人航天的疑虑

载人航天、尤其是空间站这种长期载人轨道平台的开发一直颇受争议。

和无人操纵的探测器、卫星相比,载人航天对发射能力、可靠程度、救援能力、物资消耗的要求都大的多,一载人航天任务的消耗往往相当于四五次无人发射。同时载人航天器的观测、实验能力并不显著高于无人航天器,大部分观测、实验工作在无人状态下也运行的很好。只是在复杂设备维修方面,载人航天项目占有明显优势。

所以,从第一艘飞船上天的那一天起,就有人不断要求停止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至少放弃长期在轨的空间站项目,只在必要时派出航天员进行维修工作。节约的资金可以用于社会福利或是无人航天发射。这一言论的支持者有政客,有偏民粹的民意领袖,甚至还包括许多航天、天文领域的技术人员。

客观的说,基于当前的技术条件,质疑者的说法不无道理。即便对于美国欧洲俄罗斯而言,空间站的性价比也不如无人航天器。中国现在的载人航天技术还没有达到几十年前美苏水平,同样的质疑当然也可以送给中国。

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的意义不仅仅是轨道平台,更是综合了人类几乎所有先进工业技术的工业结晶。比如说,空间站和地面的通讯需要最可靠的通讯系统和最高效率的天线;空间站的电力供应需要最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空间站本身处于环境严酷的太空,需要兼顾轻质和可靠的先进材料。再考虑到重型火箭本身对机械、自动控制、电子、化工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处在航天工业前沿的星际航行、大型空间站等项目是最具综合性的工业项目。



载人航天对几乎所有工业部门提出了超出现有水平的要求,配套企业必须为航天工业制造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提供非标准规格的产品。可以说,载人航天是用无数高技术产品堆出来的“技术制高点”。这是载人航天耗资巨大、被人反对的原因。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因技术先进而耗资巨大,这不是坏事。

技术 “拉动”经济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的标准模式是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会让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企业得到稀缺资源,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所以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然而,企业如何“知道”哪里有利润?企业如何判断哪些生产模式的效率最高?

答案显然是基于技术。基于已经开发的科学技术,企业才能知道资源如何配置最好。在技术背景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就是把全社会的资源都向效率最高的企业配置。换句话说,如果技术不进步,在资源迅速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之后,经济将进入停滞状态。

当然,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因为企业本身会投资开发新技术,用新技术打破原有的平衡态,这样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会向新的平衡点移动,促进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因而进步。

技术开发的悖论

然而,企业如何“知道”新技术?

所谓“新技术”,自然是人类尚不了解、不知道的技术,否则就不必再开发了。但不知道,自然就无法了解新技术的作用,不能预测利润的来源。作为追求利润的组织,企业显然不会向没有利润的地方花钱。从逻辑来说,这会导致技术发展停滞,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基础科学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企业投资开发的新技术主要是应用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往往走在应用研究前面,为应用技术“探路”。基于超前开发的基础科学研究,企业才能判断哪些应用技术代表潜在利润,值得开发。

但这并没有完全解决悖论。因为基础科学研究也必须大量花钱,在市场经济下筹集基础科学研究的天量投资是个难题。即便在基础科学研究有一定进展的领域,企业也往往为了规避风险,只进行很少的新科技探索,只开发那些最显而易见的应用科技。

企业牟利的本性会限制科技进步,至少缩小了科技进步的“步伐”。科技进步因此放缓,经济增长同步减速,企业利润开始下降,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减少企业的科技投入。如果指望市场为整个科技进步提供动力,迟早工业经济会陷入停滞。

科技进步离不开国家订单

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场,在科技研究的路上放一些“诱饵”,促使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开发的“步伐”。对于需要利润的企业而言,这个“诱饵”就是国家订货。国家用超出现有生产水平的高科技订单来刺激企业的科技开发。

短期内,新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可能还太昂贵、,无法用于民用领域,但连续不断的国家订单会促使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下降,可靠度上升,最终成为大众化的产品,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所以,尽管国家订货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的税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种“拔羊毛”的行为却会促使企业长出更多的“羊毛”,也就是利润。

归根结底,科技进步是长期利润的来源,同时又和眼前利润缺乏直接联系。所以科技进步必须由市场之外的行为来推动。在19世纪之前,这种非市场行为可以是有闲阶级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工匠的个人兴趣。但在今天这个科研意味着巨额投资的年代,谈科研必须先解决投资问题。

很显然,只有国家能以非市场的方式拿到合法的巨额资金,所以国家发出的高科技订单是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必需品。在市场经济为主的世界上,往往国家抽走越多的资金去制造不能用于民用消费的产品,经济进步就越快。比如说两次大战杀死了数亿人类,摧毁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但大战期间也是科技进步最快,生产能力扩张最快的年代。

类似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3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亿美元以上),换回的只是几百公斤没有矿业价值的月球矿石。但美国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火箭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因此出现了大跃进,重新和苏联拉开了差距。不考虑这些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促进,仅考虑阿波罗计划中开发的3000项新专利,阿波罗计划本身的“盈利率”就高达400%。烧钱原来可以促进经济的。

科技制高点

从历史例子来看,庞大的高科技订单和消费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至于订单本身的内容倒不是特别重要,毕竟连世界大战这种纯破坏性的高科技开发都能产生巨大效益。在和平时期,即便我们真的搞一项“炫耀国力”的高科技工程,比如把一面国旗发射到太阳系之外,或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底下修一个度假村,都不能算糟蹋财富。如果把民用经济的正常运行比喻成一个人工作赚钱,那么跨越性的高科技发展就相当于到健身房锻炼身体。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锻炼身体,为此流出的汗水都不会白费。

当然了,锻炼身体,目标是均衡地锻炼肌肉,而不是像体力劳动那样反复的拉扯一两块肌肉直到拉伤。同时,要是锻炼身体能带来长期的效益,比如健美冠军的奖金,那就更好了。类似地,国家发出的高科技订单应该符合这样两个特征:

1 均衡地拉动绝大多数行业的高科技发展。 2 从长期来看,有巨大的潜在效益。

载人航天正是这样的工程项目。前面已经论述过,载人航天所需的高科技产品遍及所有行业。而从几十年的尺度来看,人类必将走出地球,开发星际资源,建立外星移民点。即便目前的载人航天还不足以达到这一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所以说,载人航天、星际航行是最适合作为长期目标的科技制高点。暂时的经济性不能成为否定载人航天的理由。

制高点没法分享

科技制高点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很难多国分享。在俄国的空间站技术被美国人充分吸收后,美俄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闹到了美俄宇航员互相之间不能共享食物和马桶的地步。现在双方甚至连空间站的服役年限也无法达成一致。仅仅是因为美国航天飞机已经退役,宇航员出入空间站暂时依赖于俄罗斯飞船,美俄才达成了暂时的妥协。

当然,顾名思义,国际空间站是有合作的。90年代的时候,俄罗斯垄断运营大型空间站的技术,美国则有资金。所以美俄能合作,还能拉上十几个小盟友一起分享空间站的科研职能。很显然,对于西班牙、巴西、等国家而言,宇航员到空间站走一遭的象征性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更没有可能分享建造空间站所需的大批先进技术。既然这些盟友没有能力利用空间站这个科技制高点,那么分享一下也无所谓,比利时宇航员甚至可以成为美俄之外唯一的指令长。

不过,同样的事情换到中国这样的大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基础工业完备,任何高科技进步都可以迅速转化为无数企业的“山寨”产品,进而占领欧美的传统市场。所以空间站的建造技术绝不可能和中国分享,甚至不能允许中国宇航员上来转一圈。 即便在经济危机之后,欧美也没想过要找中国分担点科研经费,倒是美国议会在去年5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和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禁止NASA接待任何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国企的来访者。中国记者因而不能采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

客观地说,中国也未必愿意去花费巨资“分享”国际空间站。毕竟在这个阶段,载人航天还不是一个能有明显产出的行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拉动所有工业部门,带动产业升级。换句话说,科技制高点必须是自己爬上去才有意义,飞到别人的山头上看看风景意思不大——除非别人乐意把山头送给你。

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一工业大国,和欧美的硬件差距就在于高科技产业。只要中国能把载人航天、可控核聚变、远程运输机等重大项目一个个地啃下来,自主的高科技就会让中国工业保持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这正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奇迹”的真正含义。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大型空间站将长期服役,欧美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却即将陨落——目前看不到后续项目。当太空中的人类全部是中国人的时候,未来在谁的手中不言而喻。

未来在中国人手中。
未来在中国人手中。到时候。哈哈。。。。。要上来嘛。花钱吧。。。。每克2万美元!!!
又臭又长
未来人类的出路一个在于深海,一个在于浩瀚的太空,TG一天同时把这两个项目都搞了,流氓国家能不急吗?
中国基础工业完备,任何高科技进步都可以迅速转化为无数企业的“山寨”产品,进而占领欧美的传统市场。

所以空间站的建造技术绝不可能和中国分享,甚至不能允许中国宇航员上来转一圈。 即便在经济危机之后,欧美也没想过要找中国分担点科研经费,倒是美国议会在去年5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和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禁止NASA接待任何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国企的来访者。中国记者因而不能采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

美国总有一天会后悔这样逼兔子的。。
lovefun 发表于 2012-6-19 15:23
美国总有一天会后悔这样逼兔子的。。
美国立志要培养一个彻底终结自己的强大对手!
lovefun 发表于 2012-6-19 15:23
美国总有一天会后悔这样逼兔子的。。
等美帝后悔的时候,给他发个一吨重的勋章安慰一下。
有压力才有动力
当太空中的人类全部是中国人的时候,未来在谁的手中不言而喻。

科技制高点必须是自己爬上去才有意义,飞到别人的山头上看看风景意思不大——除非别人乐意把山头送给你。

用宋宜昌老师一句话,你这航天都被TB拿下了 你还玩什么玩 我们玩你还差不多
当太空中的人类全部是中国人的时候,未来在谁的手中不言而喻。
当深海里的人类全部是中国人的时候,未来在谁的手中不言而喻。
言念君子温如玉 发表于 2012-6-19 15:27
美国立志要培养一个彻底终结自己的强大对手!
就是就是,当年还那么大方的把钱老送回来,现在看白头鹰估计肠子都悔青鸟
应该自己爬!提高冶金、控制等核心技术
禁止NASA和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禁止NASA接待任何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国企的来访者
以后能这样走下去的话,TG肯定会成功的!
等太空里就咱一个空间站的时候


错了 编辑掉

错了 编辑掉
未来又不在兔子手中,兔子也不可能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未来在中国人手中。到时候。哈哈。。。。。要上来嘛。花钱吧。。。。每克2万美元!!!


应该加上这样一条:
对于曾经和现在持有美国护照者,我们对搭载中国航天飞船进入太空的报价持保留态度,且必须用人民币或者黄金结算,每克等值2亿人民币起价。(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家公民、从即日起表态脱离北约的国家优先照顾,价格可以从优,每克10万人民币起。日本人韩国人给多少钱都不行!)
九天揽月 五海捉鳖!
又臭又长
张口就喷,不能好好看帖么?你也写点出来再说吧。
倒是美国议会在去年5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和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禁止NASA接待任何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国企的来访者......不知道公脂精蝇们会怎么说
舱内压力服十几万人民币,舱外压力服一千多万美元,是够花钱的。
但花的值!
未来在中国人手中。到时候。哈哈。。。。。要上来嘛。花钱吧。。。。每克2万美元!!!
到时候应该是软妹币结算吧
制高点一定要强,拼命去抢,这才是未来帝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