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生产的“三叉戟”D5导弹完成第1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6:00:38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75890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2012年5月31日报道]美国海军于4月14日和16日成功试射了四枚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生产的“三叉戟II”D5舰队弹道导弹。这四枚导弹均从位于大西洋的“马里兰”(Maryland)号潜艇上试射。

此次测试标志着该型导弹自1989年设计完成以后的第139、140、141以及142次成功试射,这种可靠性记录是其他大型弹道导弹所不能相比的。

海军此次试射这四枚导弹是后续指挥部评估测试的一部分。依照国防部国家最高指挥部的要求,海军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操作系统评估测试来确认“三叉戟”战略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战备情况以及作战性能。海军严格依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测试指南进行导弹试射。

该型导弹于1990年开始首次部署,目前已经装备到美国海军“俄亥俄”级以及英国海军“先锋”级潜艇上。这种三段式,采用固体推进器的惯性制导弹道导弹的标准飞行距离为4000海里,能够携带“多目标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吴小兰)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75890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2012年5月31日报道]美国海军于4月14日和16日成功试射了四枚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生产的“三叉戟II”D5舰队弹道导弹。这四枚导弹均从位于大西洋的“马里兰”(Maryland)号潜艇上试射。

此次测试标志着该型导弹自1989年设计完成以后的第139、140、141以及142次成功试射,这种可靠性记录是其他大型弹道导弹所不能相比的。

海军此次试射这四枚导弹是后续指挥部评估测试的一部分。依照国防部国家最高指挥部的要求,海军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操作系统评估测试来确认“三叉戟”战略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战备情况以及作战性能。海军严格依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测试指南进行导弹试射。

该型导弹于1990年开始首次部署,目前已经装备到美国海军“俄亥俄”级以及英国海军“先锋”级潜艇上。这种三段式,采用固体推进器的惯性制导弹道导弹的标准飞行距离为4000海里,能够携带“多目标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吴小兰)
久经考验啊!!!
为什么我们的不怎么实验?
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 “神器!”
俄亥俄+三叉戟D5,口水.....
貌似还是连续成功了这么多次
这就是美帝在高科技上的硬实力,欺负其他国家、在地球上横行霸道的资本,不服不行。
这个可靠性也太变态了吧,而且性能还那么强,真的厉害。
这还是人家70年代的技术
142次,要多少钱钱啊。
普罗米修撕 发表于 2012-6-1 17:18
这还是人家70年代的技术

IID5是1990年代初正式入役的。

“俄亥俄”倒是70年代技术。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6-1 19:44
IID5是1990年代初正式入役的。

“俄亥俄”倒是70年代技术。
这么说,20年140发,一年7发,一艇两年训练1发。倒也不算多,基本能满足都过过瘾。

中国的核潜艇,一般多少发每年每艇?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2-6-1 20:09
这么说,20年140发,一年7发,一艇两年训练1发。倒也不算多,基本能满足都过过瘾。

中国的核潜艇,一般 ...
恐怕土鳖的战略核潜艇没有真正成熟;
除了1988年射过JL-1,再无报道。
这不是什么值得惊叹的,偶倒是对美帝D5对密集目标的多弹头均匀分布同时打击技术相当感兴趣。
天朝的JL2什么时候才能发射第142次
真的是神器啊,这方面我们是绝对的HKC
JL2到退役那天,也达不到142次。
20年前的货还是这么NB,无出其右啊
guduzhe 发表于 2012-6-1 22:12
天朝的JL2什么时候才能发射第142次
JL2都生产不了那么多,估计生产量不超过100
普罗米修撕 发表于 2012-6-1 17:18
这还是人家70年代的技术
89年定型好吧,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最早的是三叉戟1。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6-1 19:44
IID5是1990年代初正式入役的。

“俄亥俄”倒是70年代技术。
你认为我们俩说的有矛盾吗?三叉戟2在90年代服役,和他是70年代开发的的技术为基础研制,有矛盾?歼20刚试飞,技术却是在20世纪奠定基础的。现在开发的技术,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才会应用,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漫天雪飞 发表于 2012-6-3 01:25
89年定型好吧,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最早的是三叉戟1。
看来你不是太懂技术应用的规律。现在开发的技术,现役的装备是用不上的,一般在未来装备会改进型上才会用。对一些划时代的技术,应用的时间更靠后。
一枚五千万美元,这就七十多亿美元了。
这级潜艇和这个型号的导弹,真是让土鳖BKC到裸奔。
该失败几次了,不然不好讨银子研发新一代弹道导弹。
另外霉菌现在有新一代潜射导弹的研发计划么?三叉戟D5已经服役20年了,有点老了,新一代导弹应该提上日程了吧?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2-6-3 23:03
该失败几次了,不然不好讨银子研发新一代弹道导弹。
另外霉菌现在有新一代潜射导弹的研发计划么?三叉戟D5 ...
对手不给力,前进无动力;
如同现在Intel的CPU。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6-1 20:25
恐怕土鳖的战略核潜艇没有真正成熟;
除了1988年射过JL-1,再无报道。
根据海军某实验基地导弹试射夫妻专家的官方事迹报道  两人从88年参与潜射导弹实验到2007年共成功试射31次.
银灰 发表于 2012-6-4 14:34
根据海军某实验基地导弹试射夫妻专家的官方事迹报道  两人从88年参与潜射导弹实验到2007年共成功试射31次 ...
求链接呀
是连续成功142次吗?那真给拜了。
isspd 发表于 2012-6-4 19:27
是连续成功142次吗?那真给拜了。
是的,连续、不间断成功142次。
银灰 发表于 2012-6-4 14:34
根据海军某实验基地导弹试射夫妻专家的官方事迹报道  两人从88年参与潜射导弹实验到2007年共成功试射31次 ...
应该不都是潜射。
这是海军某试验区司令员胡文萃和他的妻子、高级工程师邹青第36次携手随潜艇执行潜射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的一幕。 夫妻双双下潜艇,舍生忘死建奇功。27年来,这对“导弹伉俪”在我国潜射导弹科研试验中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军委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如此神圣的事业,军人岂能袖手旁观”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完成了陆上试验之后,正式转入海上试验。就在第一次水下发射前,胡文萃、邹青先后从学校毕业,来到了该试验区,开始参与试验准备工作。
1982年10月,这对年轻人幸运地参加了我国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工作。
蛟龙腾空,寰球震撼。两位年轻人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我国潜射导弹技术的差距,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1985年,试验进入了又一个重要关头。
“轰!……”一枚导弹跃出海面,但飞行数秒后,导弹在空中解体。试验现场,人们陷入极度焦虑之中,火箭研制专家开始查找导弹发射失败的原因。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专家们仍在冥思苦想。29岁的试验区助理工程师胡文萃坐不住了,他和战友们找来相关图纸和资料,没日没夜地忙开了。
“这事儿不该我们管。”有人提醒说:“试验区的职能如同地方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人家生产什么,我们检验什么。至于人家如何生产,那不是我们的事!”
“新型潜射导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军梦,如此神圣的事业,军人岂能袖手旁观!”胡文萃斩钉截铁地说。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他和方世武、李艳等人投入到艰苦攻关中。经过大量推理、运算和试验数据比对,终于找到了发射失败的原因。他们乘胜前进,拿出了一整套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技术方案。
为此,某试验基地专门向上级递交了专题报告。很快,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综合治理的三项措施之一,被应用到后续试验中。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这天,一枚导弹以雷霆万钧之势,从深海中呼啸升空,直扑目标……我国潜射战略导弹定型试验终获成功。胡文萃为此荣立二等功。
27年来,胡文萃先后任室主任、副参谋长、总工程师等职,变迁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追求。他与战友们一起攻克了某型导弹发射装置改造、新试验航区建设、新一代高精度测控网建设等数百个装备技术难题,所建80多个技术项目、160多套设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
和重点大学毕业的胡文萃相比,邹青搞科研的基础要差一些。然而,她的钻研劲头,却丝毫不逊色。
一次潜射试验,存储数据的“黑匣子”完好地打捞上来了,可是数据记录带上却空空如也。拿不到数据,发射成功了,也是白搭。邹青心急火燎,带着课题组,投入到破解“黑匣子”之谜的攻坚战中。
经过潜心探索,难题迎刃而解。邹青与研制单位一起,对“黑匣子”进行了改进。此后,每次导弹发射,瀑布般的数据流都被源源不断地记录下来。
邹青在数据的海洋中遨游,用数据描绘导弹轨迹,先后参与完成多项课题攻关,有5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导弹在哪试验,我们的战位就在哪”
1989年,某型洲际导弹模型弹试验倒计时,发射系统进入引弓待发状态……
不料,最后一次技术检查时,意外出现配重水渗漏,部分电路被浸泡,导致短路。为了停止发射,必须派人下到近10米深的发射筒底部,为导弹断电。
发射筒里装有数百公斤炸药,一旦爆炸,能将数十吨的弹体弹出100多米高。万一操作失误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我下去!”研制单位领导左右为难时,胡文萃主动请缨。
现场上百双眼睛紧紧盯着远处的发射筒。胡文萃借着手电的光亮,钻进发射筒底,躺着把10多个连着电雷管的螺栓一一取下……10多分钟后,令人揪心的隐患被排除,浑身湿透的胡文萃爬出发射筒,现场所有人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潜射导弹具有巨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是各国公认的“撒手锏”武器。然而,其研制试验同样风险巨大,国外同类试验曾多次发生艇毁人亡的悲剧。胡文萃夫妇对此了如指掌,却从未因此退缩。
那年初夏,又一次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启动了。邹青准备随艇参加试验。她是遥测系统负责人,而丈夫胡文萃随艇担任发射副指挥员。
所领导劝她:“你别去了,你们夫妻俩不能同时上艇。”
“导弹在哪试验,我们的战位就在哪!”邹青据理力争,“我是遥测系统负责人,必须上艇!”
所领导拗不过她,就找胡文萃说情。他平静地说:“没事儿,让她去吧!”
潜艇在大海深处游弋。指挥舱内,胡文萃密切关注着试验进程的每一个节点;离他10米远的鱼雷舱内,邹青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数十块仪表……
邹青在试验中是“第一岗”,负责测量导弹发射的数百个参数。陆地发射时,测量岗位离发射筒至少上百米远,以确保安全。可在水下发射,潜艇空间有限,邹青背靠的就是发射筒,名副其实与“火药桶”零距离。
试验总是与风险相伴。“轰”的一声,导弹点火了。强大的后坐力,使潜艇受到强烈震动,艇内管路爆裂了,邹青身边的一个装置发生了泄漏,有害气体喷了出来,呛得她睁不开眼。她却不顾一切地扑向震荡中的仪器,用双手将它们牢牢稳住……
风险面前,各级领导、亲朋好友纷纷出面劝阻。连前来检查工作的海军领导、基地领导也向胡文萃夫妇建议:“你俩只留一人参加水下试验吧。”他俩始终不为所动。
夫妻俩义无反顾地“铆”在试验岗位上,先后近40次携手随艇下潜试验,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我就认准一条,不能对不起参战将士”
某型导弹定型试验,有关部门提出减少大射程试验次数,胡文萃坚决反对,因为这样一来,导弹的某些战技指标将得不到可靠验证。
胡文萃多次沟通协调,有关部门依然维持原定方案。在一次协调会上,双方争执不下,胡文萃急了,当众拍起了桌子:“导弹性能是否可靠,往往关系战争的胜负。我今天让步了,明天就会成为罪人!”
有关部门终于重新设计了试验方案。
胡文萃的追求始终如一:导弹试验降低难度,决不同意;试验不达标,绝不签字。
有人问他:“这样做,不怕得罪人吗?”胡文萃回答得干脆:“不怕!我就认准一条,不能对不起参战将士!”

     以往,反舰导弹攻击靶船试验,靶船的位置是固定的,方位是已知的,雷达反射面积大。
    “打这样的‘死靶’,能检验出高性能的导弹吗?”胡文萃的担忧发自肺腑:“战场上,敌人会仰起脖子,傻等着你来砍吗?更不要说未来战争,舰艇将是隐形的,复杂电磁环境会贯穿全程。”
     胡文萃提出:着手研制具有不同反射特性的快速机动靶船,实施近似实战条件下的供靶、试验。如今,试验区的导弹试验方法、手段正日益接近实战。
     或许是丈夫的精神感染了妻子,或许是相爱的人总有相似的地方,在事关导弹质量的问题上,邹青的眼里也容不得沙子。她凭着敢于较真的劲头,先后发现测试程序及技术资料中的错误,提出的20多项改进建议均被采纳。
    “就是累死,也不能让试验耽搁在自己手上”
     许多战友说:“胡文萃夫妇都是干起工作来敢玩命的主儿。”

  一次,胡文萃在潜艇上突发腹痛,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只得从潜艇里爬了出来。
    原来,他患了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后,胡文萃未等伤口痊愈,就急切地跑回导弹发射阵地。
    那天,他正在潜艇上上下奔波,腹部的刀口突然裂开了,疼痛钻心。在码头卫生室,胡文萃请军医进行了简单的清创和包扎后,又上了潜艇……
    长期超负荷工作,使邹青患上了阵发性心跳过速,发起病来心跳每分钟一百七八十次,多次被送进医院抢救。但每次治疗结束后,她都请求医生保密,因为担心组织上不再让她上艇。为防不测,邹青每次出海都悄悄带上急救药,并交代军医抢救方法。
    有人劝他俩:“工作永远干不完,何苦这样拼命?”
     胡文萃说:“就是拼命,还能干几年?!导弹试验是天大的事,就是累死,也不能让试验耽搁在自己手上!”
     有人开玩笑说:胡文萃对导弹比自己的儿子还熟悉。他是个目光盯着世界的人。他的电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先进导弹“资料库”。

  知彼长,方能知己短,方能励斗志。胡文萃夫妇的最大心愿,就是锻造更多更先进的海上利剑。
    一次导弹试验,万事俱备、只待点火。突然,阵地上下起了大雨。“天公不作美,赶快下令撤收吧。”有人建议,胡文萃却没有反应。因为他清楚,下个撤收命令很简单,可是,试验不知又要延期多少天。因为每次试验,都涉及扫海、禁航等工作,要协调军地多个部门。为了加快新装备研制进程,他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最后,他果断决策:利用降雨的间歇进行发射。导弹试验终于如期成功进行。
    为了让新装备早日诞生,胡文萃一反流行的技术封锁做法,毫无保留地把技术资料无偿提供给某导弹研制单位,使研制试验进程大大加快;为了让新装备早日形成战斗力,他力促接装部队尽早进入试验场,结果,导弹未定型,部队已经实操发射3枚导弹。
    渤海之滨、青山脚下,坐落着试验区的导弹技术阵地。走进工房,只见西侧的墙壁上挂着一面80平方米的大国旗,对面则是一幅巨型壁画,其上长城逶迤、华表耸立,上书11个金色大字:“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人油然而生庄严之感。这个创意就出自胡文萃。
    每次导弹发射技术准备时,邹青都在这里参加技术测试,胡文萃则要和上级机关、研制单位、保障部队的同志在这里召开协调会。各方对技术的认识不同,立足点和利益有别,难免产生分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胡文萃总会抬起头来,默默地指指高悬的国旗和耸立的华表。一位研制专家说:“很多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只要看这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新民网编辑:)


官媒巨泄"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03年长程试射定型/[其他主题] 胡文萃 邹青:导弹伉俪“龙宫”砺剑  http://www.9ifly.cn/thread-1064-1-1.html


科技日报2009-04-04(毛敬雄、于贵民、于莘明)报道:
他们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水下伉俪,夫妻双双40多次随潜艇下潜,在大海深处充满惊险和变数的环境中,完成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
他们是一对并肩作战的亲密伴侣,丈夫100余次参与和指挥多型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妻子负责导弹试验遥测系统,参与完成多项重大装备科研课题,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1988年9月的一天,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乳白色的潜射导弹钻出海面,直扑远海目标,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祖国海疆从此多了一柄镇妖降魔的利剑。 (此出指巨浪-1试射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初,又一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急迫地摆在胡文萃和战友们面前:原有导弹试验发射装置与新型导弹不匹配,急需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指巨浪-1改进型)    这对试验部队官兵来说是全新课题,面临巨大技术风险。时任某研究室主任的胡文萃再次站出来:“没有风险,国家养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为确保万无一失,图纸设计完成后,胡文萃亲自督战,从一只铆钉到每个轴承,都反复精雕细琢……经过半年奋战,技改完成。时至今日,这套发射装置没出过任何问题,一次次托举潜射导弹叱咤海天。

  2003年,某型导弹定型试验。由于该型导弹技术上相对成熟,有关单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提出只对其中1枚导弹进行大射程试验,其他几枚只打“小射程”的试验方案。 (此出指巨浪--2大射程定型试验)


    2008年,已升任试验区司令员的胡文萃受领了某新型导弹批检试验任务。围绕该型导弹战斗力生成需要,他亲自组织编写了试验大纲。(说明巨浪-2已经早已列装部队成军)     新大纲一改传统做法,新增了多发导弹连射试验、多管发射试验等项目,突出用实战标准全面检验新型导弹武器系统性能……显然,新方案也增大了试验难度,因此招致一些部门强烈反对。几次讨论会,对方千方百计想说服胡文萃修改大纲,但胡文萃态度很坚决:“事关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内容,一个字都不能改!”
    几番交涉无果,对方又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向胡文萃施压。可胡文萃根本不吃这一套。
    结果,该型导弹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通过了严格定型试验,胡文萃这才放心地签发了“通行证”。事后,一位导弹研制专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与你讨论试验方案,简直就像在过鬼门关!”





官媒巨泄"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03年长程试射定型/[其他主题] 胡文萃 邹青:导弹伉俪“龙宫”砺剑  http://www.9ifly.cn/thread-1064-1-1.html


科技日报2009-04-04(毛敬雄、于贵民、于莘明)报道:
他们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水下伉俪,夫妻双双40多次随潜艇下潜,在大海深处充满惊险和变数的环境中,完成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
他们是一对并肩作战的亲密伴侣,丈夫100余次参与和指挥多型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妻子负责导弹试验遥测系统,参与完成多项重大装备科研课题,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1988年9月的一天,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乳白色的潜射导弹钻出海面,直扑远海目标,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祖国海疆从此多了一柄镇妖降魔的利剑。 (此出指巨浪-1试射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初,又一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急迫地摆在胡文萃和战友们面前:原有导弹试验发射装置与新型导弹不匹配,急需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指巨浪-1改进型)    这对试验部队官兵来说是全新课题,面临巨大技术风险。时任某研究室主任的胡文萃再次站出来:“没有风险,国家养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为确保万无一失,图纸设计完成后,胡文萃亲自督战,从一只铆钉到每个轴承,都反复精雕细琢……经过半年奋战,技改完成。时至今日,这套发射装置没出过任何问题,一次次托举潜射导弹叱咤海天。

  2003年,某型导弹定型试验。由于该型导弹技术上相对成熟,有关单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提出只对其中1枚导弹进行大射程试验,其他几枚只打“小射程”的试验方案。 (此出指巨浪--2大射程定型试验)


    2008年,已升任试验区司令员的胡文萃受领了某新型导弹批检试验任务。围绕该型导弹战斗力生成需要,他亲自组织编写了试验大纲。(说明巨浪-2已经早已列装部队成军)     新大纲一改传统做法,新增了多发导弹连射试验、多管发射试验等项目,突出用实战标准全面检验新型导弹武器系统性能……显然,新方案也增大了试验难度,因此招致一些部门强烈反对。几次讨论会,对方千方百计想说服胡文萃修改大纲,但胡文萃态度很坚决:“事关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内容,一个字都不能改!”
    几番交涉无果,对方又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向胡文萃施压。可胡文萃根本不吃这一套。
    结果,该型导弹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通过了严格定型试验,胡文萃这才放心地签发了“通行证”。事后,一位导弹研制专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与你讨论试验方案,简直就像在过鬼门关!”



军迷真的好热心……
银灰 发表于 2012-6-4 21:19
官媒巨泄"巨浪-2"潜射战略导弹03年长程试射定型/[其他主题] 胡文萃 邹青:导弹伉俪“龙宫”砺剑  http://ww ...
36次试验, 不是发射36次. 你会错意了.
适配装置的实验也在其数内. 如果按照这个口径,美国人的"水下发射试验任务" 估计要几千次了{:ya:}

r_yan 发表于 2012-6-5 00:51
36次试验, 不是发射36次. 你会错意了.
适配装置的实验也在其数内. 如果按照这个口径,美国人的"水下发射试 ...


夫妻双双40多次随潜艇下潜,在大海深处充满惊险和变数的环境中,完成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记住写的是夫妻双双 妻子是遥测的 不飞行无须遥测弹道。   只是适配装置实验打模拟弹的基础实验。你认为需要遥测弹道吗?   


TG的含蓄文风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不能套搬美国的写实文风。

光2010年浪2就飞行两次。往新疆民丰方向。


“丈夫100余次参与和指挥多型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这条是符合你逻辑分析的文章表述。


例如这条报道:2003年,某型导弹定型试验。由于该型导弹技术上相对成熟,有关单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提出只对其中1枚导弹进行大射程试验,其他几枚只打“小射程”的试验方案。无论是大射程还是限程发射实验 实质上都是导弹发射实验 只是射程的长短。


1989年,某型洲际导弹模型弹试验倒计时,发射系统进入引弓待发状态…… (这是浪2的模拟弹发射实验 视频你应该看到过吧 如果是模拟弹 发射装置实验无须发射实验 如果是弹和发射装置匹配实验最高阶段就是新发射装置配实弹发射实验 实弹射出后 也是要飞行的。也属于发射实验。



你的逻辑思维有些古怪, 按你的理解 导弹发射实验只是发射 导弹出水后 就掉下来吗?除非是模拟弹实验。妻子是搞遥测的 说白了 如果只是模拟弹 无须遥测。
r_yan 发表于 2012-6-5 00:51
36次试验, 不是发射36次. 你会错意了.
适配装置的实验也在其数内. 如果按照这个口径,美国人的"水下发射试 ...


夫妻双双40多次随潜艇下潜,在大海深处充满惊险和变数的环境中,完成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任务。记住写的是夫妻双双 妻子是遥测的 不飞行无须遥测弹道。   只是适配装置实验打模拟弹的基础实验。你认为需要遥测弹道吗?   


TG的含蓄文风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不能套搬美国的写实文风。

光2010年浪2就飞行两次。往新疆民丰方向。


“丈夫100余次参与和指挥多型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这条是符合你逻辑分析的文章表述。


例如这条报道:2003年,某型导弹定型试验。由于该型导弹技术上相对成熟,有关单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提出只对其中1枚导弹进行大射程试验,其他几枚只打“小射程”的试验方案。无论是大射程还是限程发射实验 实质上都是导弹发射实验 只是射程的长短。


1989年,某型洲际导弹模型弹试验倒计时,发射系统进入引弓待发状态…… (这是浪2的模拟弹发射实验 视频你应该看到过吧 如果是模拟弹 发射装置实验无须发射实验 如果是弹和发射装置匹配实验最高阶段就是新发射装置配实弹发射实验 实弹射出后 也是要飞行的。也属于发射实验。



你的逻辑思维有些古怪, 按你的理解 导弹发射实验只是发射 导弹出水后 就掉下来吗?除非是模拟弹实验。妻子是搞遥测的 说白了 如果只是模拟弹 无须遥测。
最强神器,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