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那些事(172楼更新,广播电台那些事之24 潜规则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2:13:35


掐指算来,今年算是本人进入媒体行业十年整了。2002年,还是个大二学生的我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进入了本省的省级广播电台。本想着借助在媒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毕业好找工作(我所学的专业说工作好找也好找,说不好找也挺难,机械工程,当时觉得只能去修汽车,所以想着多点社会经验找工作的时候不吃亏吧),没想到毕业了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在电台干到08年底,记者、编辑、策划、执行什么都干过了,而且成功在07年底混入了中层干部队伍。不料08年风云变幻,内部斗争激烈,结果从1、2、3把手到财务部、广告部老总全部涉嫌违纪被调查(最终被国家包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吃住)。新来的领导是个外行,况且前任又是在经济上出的问题,所以对钱特别敏感。加上受到之前的冲击,广告收入大幅降低,于是工资发放开始打折,8折8折的降。

     再者,在这样的一个单位,身份等级森严,分在编(事业单位编制,约等于公务员)、台聘(广电集团聘用,待遇约等于在编,但不能像在编一样可以进了保险箱混吃等死,只要不出大错,还是可以混到退休的)、部聘(各个频道、频率、部门聘用,待遇低于台聘,位置不是很稳固)、租赁(劳务派遣性质,只有最低社保待遇,可以随叫随走的)这几种用工形式。本人虽然混成了科级干部,却还是个“租赁”的身份。眼看仕途无望、挣钱又无门,干脆和老上司一起炒了单位自己出来单干。不过毕竟大好青春都在电台度过,现在也在从事着和媒体相关的行业,十年了,整理点趣事发上来跟大家乐呵乐呵,大家要是愿意看,我就试着多写一点。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从事了数十年播音工作的老主持人。此人在业界小有名气,国家级奖项也获过一些,却因为一件小事,差点造成播出事故,遗憾终生。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台节目都是直播。这就要说到直播室。电台的直播室其实就是个套间。进门是导播室,放着电脑、电话、音频对讲设备等,供导播工作和主持人备播。导播工作台面对一块大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直播室的情况。从旁边一扇厚重的隔音门进去,就是直播室,四周墙面都用软质吸音材料包裹,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窗户(都是为了隔音)。直播室进门对面的墙上一般都是各个台的台标和呼号,下面则是一张扇形的直播工作台(有点类似火箭发射指挥中心的台面),上面集成了外网电脑、内部OA、数字调音台、CDMDLD磁带机电视信号等各种音源输入,顶部是伸缩话筒架,主持人的声音就通过它传到收音机旁的听众那里。

     废话这么多,就是因为这位老主持出的事和这个直播台有关。此人负责每天早6点到8点的早新闻直播,和一女主持人搭配,播出各类重要新闻。大家都知道,6点开始直播,那就意味着四五点钟就得赶到电台备稿,人还没睡精神,就得进入正襟危坐慷慨激昂的状态。这就显示了老主持的功底,人家把话筒架拉的老长,人整个窝在转椅里,脚翘在直播台上,整个大半躺着,人很惬意,却依然可以保持中气十足的播出质量。女主持端坐在一边配合着播出新闻,点击播放各种音频素材。一连数年,配合了多少女主持人,均无差错,人送雅号“躺老师”。

     这天早上,照例老带新,和一个年轻的女主持人共同直播。“躺老师”依然保持了轻松的躺姿播出。也许是昨晚睡得晚了些,“躺老师”播完一条新闻,话筒没关,直接伸起了懒腰。反正这个时候女主持正在朗朗播报,伸懒腰那点声音的增益根本听不出来。正当女主持字正腔圆播出某项新出政策新闻时,忽听身旁“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回头一看,原来正是“躺老师”伸懒腰过度,压垮了转椅,连人带椅子带手上的稿子一起摔到了地上。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看见以往一本正经的老师四仰八叉睡在地上,无可避免的爽朗的笑开了。这时候,老同志的觉悟就显现出来了,只见“躺老师”一个鲤鱼打挺跪坐在地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关掉话筒,推上节目版头音乐(超过20秒没有声音输出,总控机房会报警,播出事故)。迅速安抚好女主持人的情绪,又正经端坐好,深吸一口气,打开话筒,继续刚才的播出。轮到“躺老师”播出下一条稿子,也许是自己也觉得刚才太搞笑了,“躺老师”也无可避免地对着话筒“扑哧”笑开了……

     此时,导播室电话铃声大作,台长、分管新闻的副台长、技术部、宣管办,只要是在监听的领导同志纷纷来电,询问刚才直播室究竟发生了什么,播两条新闻咋能笑成这样,话说这新闻也不招笑啊,都是解读新政策的,这也太不严肃了吧。导播被问得一头雾水,早新闻都是现成稿子,不用接电话,不用切信号,此人正趴在桌上打瞌睡,而从外望进去,主持人正常坐着都被直播台挡住大半个脑袋,何况“躺老师”一贯都是躺着的,根本看不见人,加上隔音门关着,里面就算炸了个手榴弹都完全不知道什么状况。最后调取直播室监控画面,才看清事情的原委。领导都在庆幸,幸好之前的重要政治新闻已经播报完毕,不然这样的影响,恐怕得要有几位的乌纱帽要掉地上的。考虑到“躺老师”的资深形象,低调处理,没有全台大会检查,只是在工资上做了些微的体现。



补充内容 (2012-7-20 11:41):
之19 危机公关 150楼更新,咋不能编辑标题了捏?

掐指算来,今年算是本人进入媒体行业十年整了。2002年,还是个大二学生的我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进入了本省的省级广播电台。本想着借助在媒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毕业好找工作(我所学的专业说工作好找也好找,说不好找也挺难,机械工程,当时觉得只能去修汽车,所以想着多点社会经验找工作的时候不吃亏吧),没想到毕业了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在电台干到08年底,记者、编辑、策划、执行什么都干过了,而且成功在07年底混入了中层干部队伍。不料08年风云变幻,内部斗争激烈,结果从1、2、3把手到财务部、广告部老总全部涉嫌违纪被调查(最终被国家包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吃住)。新来的领导是个外行,况且前任又是在经济上出的问题,所以对钱特别敏感。加上受到之前的冲击,广告收入大幅降低,于是工资发放开始打折,8折8折的降。

     再者,在这样的一个单位,身份等级森严,分在编(事业单位编制,约等于公务员)、台聘(广电集团聘用,待遇约等于在编,但不能像在编一样可以进了保险箱混吃等死,只要不出大错,还是可以混到退休的)、部聘(各个频道、频率、部门聘用,待遇低于台聘,位置不是很稳固)、租赁(劳务派遣性质,只有最低社保待遇,可以随叫随走的)这几种用工形式。本人虽然混成了科级干部,却还是个“租赁”的身份。眼看仕途无望、挣钱又无门,干脆和老上司一起炒了单位自己出来单干。不过毕竟大好青春都在电台度过,现在也在从事着和媒体相关的行业,十年了,整理点趣事发上来跟大家乐呵乐呵,大家要是愿意看,我就试着多写一点。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从事了数十年播音工作的老主持人。此人在业界小有名气,国家级奖项也获过一些,却因为一件小事,差点造成播出事故,遗憾终生。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台节目都是直播。这就要说到直播室。电台的直播室其实就是个套间。进门是导播室,放着电脑、电话、音频对讲设备等,供导播工作和主持人备播。导播工作台面对一块大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直播室的情况。从旁边一扇厚重的隔音门进去,就是直播室,四周墙面都用软质吸音材料包裹,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窗户(都是为了隔音)。直播室进门对面的墙上一般都是各个台的台标和呼号,下面则是一张扇形的直播工作台(有点类似火箭发射指挥中心的台面),上面集成了外网电脑、内部OA、数字调音台、CDMDLD磁带机电视信号等各种音源输入,顶部是伸缩话筒架,主持人的声音就通过它传到收音机旁的听众那里。

     废话这么多,就是因为这位老主持出的事和这个直播台有关。此人负责每天早6点到8点的早新闻直播,和一女主持人搭配,播出各类重要新闻。大家都知道,6点开始直播,那就意味着四五点钟就得赶到电台备稿,人还没睡精神,就得进入正襟危坐慷慨激昂的状态。这就显示了老主持的功底,人家把话筒架拉的老长,人整个窝在转椅里,脚翘在直播台上,整个大半躺着,人很惬意,却依然可以保持中气十足的播出质量。女主持端坐在一边配合着播出新闻,点击播放各种音频素材。一连数年,配合了多少女主持人,均无差错,人送雅号“躺老师”。

     这天早上,照例老带新,和一个年轻的女主持人共同直播。“躺老师”依然保持了轻松的躺姿播出。也许是昨晚睡得晚了些,“躺老师”播完一条新闻,话筒没关,直接伸起了懒腰。反正这个时候女主持正在朗朗播报,伸懒腰那点声音的增益根本听不出来。正当女主持字正腔圆播出某项新出政策新闻时,忽听身旁“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回头一看,原来正是“躺老师”伸懒腰过度,压垮了转椅,连人带椅子带手上的稿子一起摔到了地上。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看见以往一本正经的老师四仰八叉睡在地上,无可避免的爽朗的笑开了。这时候,老同志的觉悟就显现出来了,只见“躺老师”一个鲤鱼打挺跪坐在地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关掉话筒,推上节目版头音乐(超过20秒没有声音输出,总控机房会报警,播出事故)。迅速安抚好女主持人的情绪,又正经端坐好,深吸一口气,打开话筒,继续刚才的播出。轮到“躺老师”播出下一条稿子,也许是自己也觉得刚才太搞笑了,“躺老师”也无可避免地对着话筒“扑哧”笑开了……

     此时,导播室电话铃声大作,台长、分管新闻的副台长、技术部、宣管办,只要是在监听的领导同志纷纷来电,询问刚才直播室究竟发生了什么,播两条新闻咋能笑成这样,话说这新闻也不招笑啊,都是解读新政策的,这也太不严肃了吧。导播被问得一头雾水,早新闻都是现成稿子,不用接电话,不用切信号,此人正趴在桌上打瞌睡,而从外望进去,主持人正常坐着都被直播台挡住大半个脑袋,何况“躺老师”一贯都是躺着的,根本看不见人,加上隔音门关着,里面就算炸了个手榴弹都完全不知道什么状况。最后调取直播室监控画面,才看清事情的原委。领导都在庆幸,幸好之前的重要政治新闻已经播报完毕,不然这样的影响,恐怕得要有几位的乌纱帽要掉地上的。考虑到“躺老师”的资深形象,低调处理,没有全台大会检查,只是在工资上做了些微的体现。



补充内容 (2012-7-20 11:41):
之19 危机公关 150楼更新,咋不能编辑标题了捏?
非常有趣啊,楼主继续~
不知道地方台直播有没有监播,反正偶和老DULA在中央台与卫东侃山的时候是有滴
老天 发表于 2012-5-30 17:26
不知道地方台直播有没有监播,反正偶和老DULA在中央台与卫东侃山的时候是有滴
这个,监播在地方台基本属于神一样存在的岗位。直播审稿制度,主持人和当班老总都不会拿自己的工资和前程开玩笑。如果直播室进嘉宾的话,要履行一套严格的身份确认程序,而且主持人必须时刻掌握延时器。至于电话连线,基本上都是熟人作案或者事先确认过的,同样也有延时器把关。反正能参与到直播过程中的外人,要么根正苗红,要么都清楚该说什么,毕竟谁也不会和自己前途过不去。

说到监播是神一样存在的,有时某主持人说错话感觉自己要挨板子了,却平安无事,有时节目里音乐多放了点话少说了点,立马下来张单子要求整改,这下该明白了吧。
堕落天使YAK 发表于 2012-5-30 17:36
这个,监播在地方台基本属于神一样存在的岗位。直播审稿制度,主持人和当班老总都不会拿自己的工资和前程 ...
恩恩,我第一次去的时候,面对直播室外两个武警也是很紧张的。

您说得对,节目组不了解的,不会贸然邀请当嘉宾做直播。

至于节目的音乐、小片时间掌握,这个我完全不懂,只关心插广告的时候去卫生间抽烟防水,哈哈
恩恩,我第一次去的时候,面对直播室外两个武警也是很紧张的。 您说得对,节目组不了解的,不会贸然邀 ...
呵呵,说到武警,后面会专门说这方面的故事。您在什么台直播还能去洗手间抽烟?至少我们直播区域是严格禁烟的,即使洗手间也不行。连吃东西都不准。抓到立马工资体现,所以经常有导播,主持人在门口武警站岗的地方吃饭。
堕落天使YAK 发表于 2012-5-30 21:32
呵呵,说到武警,后面会专门说这方面的故事。您在什么台直播还能去洗手间抽烟?至少我们直播区域是严格禁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插播广告期间还是可以放松一下的
老天 发表于 2012-5-30 21: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插播广告期间还是可以放松一下的
央台,难怪了,有幸和央台打过交道,那个效率,那个范儿,不说也罢


遵照版主指示,把之前单独发的并到这里来,以后就在这里更新

广播电台那些事 之二 称谓

    个人觉得,搞文化的单位里面有些个称谓挺恶心的。只要是新来的,碰到老资历的主持人啊、记者啊,都老师前老师后的叫。每年一到暑假,实习生多的时候,往走廊里一站,“X老师好”、“X老师慢走”之类的不绝于耳。听起来总感觉假的很,一帮人关起门来黄色小段子满天飞的时候,突然一个愣头青跑进来,X老师,麻烦你……于是一帮人收起禽兽的面目又妆扮起老师的面目来,想想就觉得可笑。

    不过最让人揪心的是碰到台长、部门长之类的领导,有时候,后面的称谓一字之差,就会让人很不舒服。比如某位副台长,你要真较真叫人家X副台长,又是在众人之前的话,那绝对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于是,大家都约定俗成,对台长级别的均以“X台”,对等级相同的部门长(后勤部、财务部、保卫部等)以“X主任”相称,而经常和钱打交道的广告部则有点没大没小,部门内见谁都是“X总X总”的叫。

    话说电台的组织架构里,虽然对外叫做“XX省人民广播电台”,内部其实按照不同定位,通常会分成音乐台、文艺台、交通台、新闻台等不同的频率,而在广播电视合并之后,一般以“XX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XX频率”称呼,这时某个专业台的台长也被称作频率总监。不过大家还是习惯性叫“X台”。

    笑点就出现在这里,某年,某夏姓人士荣升音乐台总监。一日在电梯间等电梯,周围人打招呼,“呦,夏领导好!”偏偏遇上个本台不长眼的小编辑,碰上了千载难逢和领导套近乎的机会,赶紧上前问候,心里一激动一紧张,舌头就打了结:“夏,夏,夏,夏台,好!”新台长面露尴尬之色,微微点头,周围几位闭着嘴巴颤抖着鼓着腮帮差点没憋出前列腺疾病来。

    这时,大家才发现总台把音乐台改称音乐频率是多么伟大英明的决定。于是以后碰到此人均以“夏总”相称,“X台好、X台好、X台好、夏总好、X台好……”虽然有点鹤立鸡群,至少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

    称谓的单一造成的另一个矛盾就是祈祷千万电台大院里别出同姓的领导。一日,文艺台某A前往大台办公室签字,办公室秘书B照例询问详情。对话如下,

A:我这个报告啥时能签啊?

B:哦,你先放着,我给李台看下。

A:李台看过了啊,她同意了我才来找你的。

B:看过了?啥时给他看的?

A:就刚刚啊,我刚从李台办公室出来,就直奔你这了。

B:胡说,李台明明一早去宣传部开会了,怎么会在办公室呢?你们又想钻空子。

A:哪有?我就是从李台那过来的,不信你打电话给她。

……

    眼看着局面僵持住了,正好我从财务部报销经过,听声音闪进去一问,帮他们理了下思路,这才明白。原来A所说的李台是他们文艺台的新任副台长,女同志,策划了一个活动项目,来找大台(就是整个广播电台)的副台长申报,正巧这位副台长也姓李,男同志。和着二位说了半天,完全都是鸡同鸭讲。

    于是乎,从此以后,大院有了“大李台”、“小李台”抑或“男李台”、“女李台”之分,更有甚者,私下说到的时候,直接问声“公的母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再往后出现同姓同职务的领导的,要么改称谓,要么用艺名。不少主持人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都保留了播音时的“艺名”,例如某知名音乐主持人“大X”,升职后同姓台长较多,于是被叫“大台”,某“文X”艺名的主持人,则更喜欢别人叫他“文总”。



遵照版主指示,把之前单独发的并到这里来,以后就在这里更新

广播电台那些事 之二 称谓

    个人觉得,搞文化的单位里面有些个称谓挺恶心的。只要是新来的,碰到老资历的主持人啊、记者啊,都老师前老师后的叫。每年一到暑假,实习生多的时候,往走廊里一站,“X老师好”、“X老师慢走”之类的不绝于耳。听起来总感觉假的很,一帮人关起门来黄色小段子满天飞的时候,突然一个愣头青跑进来,X老师,麻烦你……于是一帮人收起禽兽的面目又妆扮起老师的面目来,想想就觉得可笑。

    不过最让人揪心的是碰到台长、部门长之类的领导,有时候,后面的称谓一字之差,就会让人很不舒服。比如某位副台长,你要真较真叫人家X副台长,又是在众人之前的话,那绝对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于是,大家都约定俗成,对台长级别的均以“X台”,对等级相同的部门长(后勤部、财务部、保卫部等)以“X主任”相称,而经常和钱打交道的广告部则有点没大没小,部门内见谁都是“X总X总”的叫。

    话说电台的组织架构里,虽然对外叫做“XX省人民广播电台”,内部其实按照不同定位,通常会分成音乐台、文艺台、交通台、新闻台等不同的频率,而在广播电视合并之后,一般以“XX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XX频率”称呼,这时某个专业台的台长也被称作频率总监。不过大家还是习惯性叫“X台”。

    笑点就出现在这里,某年,某夏姓人士荣升音乐台总监。一日在电梯间等电梯,周围人打招呼,“呦,夏领导好!”偏偏遇上个本台不长眼的小编辑,碰上了千载难逢和领导套近乎的机会,赶紧上前问候,心里一激动一紧张,舌头就打了结:“夏,夏,夏,夏台,好!”新台长面露尴尬之色,微微点头,周围几位闭着嘴巴颤抖着鼓着腮帮差点没憋出前列腺疾病来。

    这时,大家才发现总台把音乐台改称音乐频率是多么伟大英明的决定。于是以后碰到此人均以“夏总”相称,“X台好、X台好、X台好、夏总好、X台好……”虽然有点鹤立鸡群,至少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

    称谓的单一造成的另一个矛盾就是祈祷千万电台大院里别出同姓的领导。一日,文艺台某A前往大台办公室签字,办公室秘书B照例询问详情。对话如下,

A:我这个报告啥时能签啊?

B:哦,你先放着,我给李台看下。

A:李台看过了啊,她同意了我才来找你的。

B:看过了?啥时给他看的?

A:就刚刚啊,我刚从李台办公室出来,就直奔你这了。

B:胡说,李台明明一早去宣传部开会了,怎么会在办公室呢?你们又想钻空子。

A:哪有?我就是从李台那过来的,不信你打电话给她。

……

    眼看着局面僵持住了,正好我从财务部报销经过,听声音闪进去一问,帮他们理了下思路,这才明白。原来A所说的李台是他们文艺台的新任副台长,女同志,策划了一个活动项目,来找大台(就是整个广播电台)的副台长申报,正巧这位副台长也姓李,男同志。和着二位说了半天,完全都是鸡同鸭讲。

    于是乎,从此以后,大院有了“大李台”、“小李台”抑或“男李台”、“女李台”之分,更有甚者,私下说到的时候,直接问声“公的母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再往后出现同姓同职务的领导的,要么改称谓,要么用艺名。不少主持人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都保留了播音时的“艺名”,例如某知名音乐主持人“大X”,升职后同姓台长较多,于是被叫“大台”,某“文X”艺名的主持人,则更喜欢别人叫他“文总”。



今天周末,趁上午没什么事情再更新一下,这次说的事比较搞笑,供大家周末一乐

广播电台那些事 之三 口误

    一般人说话舌头打个结什么的很正常,但是对于电台主持人这样的岗位来说,在其岗位描述上来看应该是零容忍的。不过毕竟主持人也是人,人就有犯错的时候,何况央视新闻联播的国脸们也都会有说错字的时候,就更别说地方台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的主持人队伍了。有时候那个口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问题是,出了口误你得改啊,有的人,连圆都圆不过去。

    先说个我在交通台时候遇到的女主持W吧。此人现在风生水起,几乎快到了一、二姐的位置,但在当时,真的只能算是个嫩的不能再嫩的新人。不过领导大会小会都会提到她,因为她放弃了市级台的正式编制,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宁愿到省台做个连“租赁”都轮不上的黑主持。当然这是领导给大家励志的时候说的,据说W很快获得了身份,所以后来才顺风顺水。

    那时W资历浅,拿不到常规档的节目做,只能做做整半点的路况及资讯播报。要说人有梦想一定勤奋,每每快到直播时间,就见她拿着打印出来的稿子在导播室一遍遍复读机似的备稿,说实话有点小感动。但偏偏造物弄人,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一次播完天气和路况,W继续:“下面来关注一下昨晚结束的德甲战况,在昨晚结束的一轮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中,拜仁慕尼黑1860队1比0战胜了……慕,慕,慕尼黑1,1,1,60队……”好吧,想必不用我解释大家也知道这是为毛了。话说这W似乎老喜欢和德甲过不去,又一次播出德甲战况时:“汉堡队在昨晚迎战斯图加持队,赛后,斯图加特队主帅表示……”人家那个自信,一点没带打顿的。

    再说个极品,这是位曾经号称全省最知性的音乐节目主持人,长期牢牢占据晚高峰黄金时间段,以其温柔、低沉、又带点阳光的男中音深受本省打工妹厚爱。某晚节目,放歌前照例煽情:“此时的天气,就像我今天的心情,很想说,又很不想说,好吧,还是让我们先听歌吧,感觉它也代表了我的心情——《冬季到台北来看雪》送给大家。”放到间奏,导播通过内部对讲提醒,哥们儿哎,你报错名儿了哎。于是赶紧拉下音乐音量解释:“呵呵,看来今天的天气确实影响了我的心情,刚才那首歌,那么熟悉的一首歌,居然说错了它的名字,《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多么有意境的歌啊,居然让我说成《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呵呵,对不起,好在歌还没结束,让我们继续静静的听完吧,《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后来听说,当天值班的导播小哥呆呆坐在导播室笑了半小时。

    还有一次,还是这位知性男偶像。我正好在下班路上,车上放着他的节目,间奏响起:“还记得这个曲调吗?当年这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多少少男少女为之动容,现在,我们就用这首歌来唤起那时的回忆吧,来听听这首同名主题歌《彩云深处海鸥飞》。”当时第一反应,这货又犯二了,赶紧发短信提醒(原则上直播室不许带手机进入,不过,打成振动,不影响播出,也没人深究,所以一边做节目一边发短信的电台主持人比比皆是)。果然这货又把音乐拉下来了:“实在不好意思,也许真的是记忆力不好了,我居然记错了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幸好刚刚同事提醒,原来这首歌不是叫做《海鸥飞处彩云飞》,而是彩,海,呵,彩云飞处海鸥飞,你还记得吗?一起来听吧”。

    兄逮,我给你短信你确定看了吗?



今天周末,趁上午没什么事情再更新一下,这次说的事比较搞笑,供大家周末一乐

广播电台那些事 之三 口误

    一般人说话舌头打个结什么的很正常,但是对于电台主持人这样的岗位来说,在其岗位描述上来看应该是零容忍的。不过毕竟主持人也是人,人就有犯错的时候,何况央视新闻联播的国脸们也都会有说错字的时候,就更别说地方台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的主持人队伍了。有时候那个口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问题是,出了口误你得改啊,有的人,连圆都圆不过去。

    先说个我在交通台时候遇到的女主持W吧。此人现在风生水起,几乎快到了一、二姐的位置,但在当时,真的只能算是个嫩的不能再嫩的新人。不过领导大会小会都会提到她,因为她放弃了市级台的正式编制,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宁愿到省台做个连“租赁”都轮不上的黑主持。当然这是领导给大家励志的时候说的,据说W很快获得了身份,所以后来才顺风顺水。

    那时W资历浅,拿不到常规档的节目做,只能做做整半点的路况及资讯播报。要说人有梦想一定勤奋,每每快到直播时间,就见她拿着打印出来的稿子在导播室一遍遍复读机似的备稿,说实话有点小感动。但偏偏造物弄人,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一次播完天气和路况,W继续:“下面来关注一下昨晚结束的德甲战况,在昨晚结束的一轮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中,拜仁慕尼黑1860队1比0战胜了……慕,慕,慕尼黑1,1,1,60队……”好吧,想必不用我解释大家也知道这是为毛了。话说这W似乎老喜欢和德甲过不去,又一次播出德甲战况时:“汉堡队在昨晚迎战斯图加持队,赛后,斯图加特队主帅表示……”人家那个自信,一点没带打顿的。

    再说个极品,这是位曾经号称全省最知性的音乐节目主持人,长期牢牢占据晚高峰黄金时间段,以其温柔、低沉、又带点阳光的男中音深受本省打工妹厚爱。某晚节目,放歌前照例煽情:“此时的天气,就像我今天的心情,很想说,又很不想说,好吧,还是让我们先听歌吧,感觉它也代表了我的心情——《冬季到台北来看雪》送给大家。”放到间奏,导播通过内部对讲提醒,哥们儿哎,你报错名儿了哎。于是赶紧拉下音乐音量解释:“呵呵,看来今天的天气确实影响了我的心情,刚才那首歌,那么熟悉的一首歌,居然说错了它的名字,《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多么有意境的歌啊,居然让我说成《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呵呵,对不起,好在歌还没结束,让我们继续静静的听完吧,《冬季到台北来看雪》”。后来听说,当天值班的导播小哥呆呆坐在导播室笑了半小时。

    还有一次,还是这位知性男偶像。我正好在下班路上,车上放着他的节目,间奏响起:“还记得这个曲调吗?当年这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多少少男少女为之动容,现在,我们就用这首歌来唤起那时的回忆吧,来听听这首同名主题歌《彩云深处海鸥飞》。”当时第一反应,这货又犯二了,赶紧发短信提醒(原则上直播室不许带手机进入,不过,打成振动,不影响播出,也没人深究,所以一边做节目一边发短信的电台主持人比比皆是)。果然这货又把音乐拉下来了:“实在不好意思,也许真的是记忆力不好了,我居然记错了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幸好刚刚同事提醒,原来这首歌不是叫做《海鸥飞处彩云飞》,而是彩,海,呵,彩云飞处海鸥飞,你还记得吗?一起来听吧”。

    兄逮,我给你短信你确定看了吗?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部门,安全保卫那是重中之重。所以,在电台这样一个单位,派驻武警执行安保工作则是很正常的事情。派驻电台的武警隶属同一编制,但驻守的地方却大相径庭。一拨在电台大院,离市中心也就半站路距离,坐拥繁华气质,天天还有无数美女经过养眼;另一拨则是守发射台的,地处城郊结合部,空空荡荡的一个巨型大院,天天面对着技术部几个猛男的苦脸,看守着民国时期直到现在的各类塔架。那里面我去过,如果说院子外面还能看到些许现代城市气息的话,里面则完全是六七十年代工厂的感觉,一道围墙,出不去,进不来。

      想当年我刚进去电台的时候,那时候感觉大院门口一片严肃气氛。老式的门岗,荷枪而立的武警战士,没有工作证或相关证明的严加盘问。相比之下,电台保卫部麾下的保安大叔则更像传达室大爷,手里夹根烟,手背在后头在门口转悠着,忙着和过往的人打招呼。进的大院,再进主办公楼,大厅门口依然矗立这挂警棍的武警GG。我们这个大院比较特殊,像广告部、报社、器材室、接待室等接触外来人员较多的单位都是在院里老楼、违建、或是主楼的侧面裙楼里,不能直接进入主楼(主楼主要是省局、台办、各职能部门、频率办公,节目制播等功能)。这时,主楼大厅的二次筛查就比较重要了。碰上脸熟的领导、主持人或老资历的员工,基本上点个头打个招呼就进去了。年轻不大认识的,则必须要出示身份证明。毕竟现在武警都是二年兵,新兵分配后有个熟悉过程,等人头熟了,没多会又要退伍了,所以基本上一般普通员工都得查验证件。

      主楼里还有个核心的部门就是直播区(专业上叫播控区),一层楼,完全封闭,走廊两边是各家电台的直播室或制作间,后来频率多了,把下面一层也开辟出来做直播室,但是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出入口,从大楼外墙开口搭了个全封闭的楼梯上下,保证这两层楼对外是隔离的。出了播控区楼层的电梯,电梯间就是最严格的一道岗哨。保卫部的保安大爷坐在上上届BOSS淘汰下来的大班台后面,开着收音机闭目养神,各路主持人到此打卡签到,然后向对面的武警GG查验出入播控区的证件。这个时候,就算你是再大的领导,没有证件一律不准放行。而到了重大节日或是重大会议期间,还得加双岗,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下电台的证件。撇开什么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不谈,那玩意就算新闻部也没几个有,虽然多次组织考试,也没人真正想着去考个出来(具体原因后续帖子会说明)。况且就算有那玩意也不一定进得了门,人家认的是电台自家的证件。一般来说,正式在编人员和同大院办公的广电局都会有省一级颁发的工作证,那是硬货,是身份的象征。而享受不到这个用工待遇的,就只能拿一张名片大小带有本人照片及单位信息的封塑卡片,凭此进入大院上班。而进入直播室,则又是另一种大号的胸牌,这个需要经保卫部严格审批过,政治合格过硬,且有长期用工需求的人才能拥有。但是由于电台用工的生态多样性,不少“黑主持人”天天也得进入直播室,但够不上办理大证的条件。于是,在那个小出入证的基础上,保卫部又加了个大号塑封,封进去一张纸,说明此人也是可以进出播控区的。再者,就是各种在电台卖药啦、做节目的嘉宾,一般这类外来人员都必须经保卫部审核,开具固定时间段的嘉宾单,由本台人员领进直播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些长期霸占了电台时间段卖药的重要客户,保卫部要么会给一张和“黑主持”一样的证件,要么签好一批嘉宾单,每天自用一张。

      当年本人初来乍到,只有一张大院出入证,连进播控区的那种“二联证”都没有,至于那种官方大证,真是只能用梦寐以求来形容。其实,对于我当时的岗位而言,不需要经常进出直播室,但是那种大证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度,在我眼里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啊。话虽如此,有时候也有需要进直播室的时候,拍点照片啊,送个紧急的稿子啊,甚至当个“媒子”啊(媒子,其实就是群众演员,比如节目需要要安排直播互动嘉宾什么的,时间紧急或者对方言论不好掌握,干脆就自己人上,反正只出声不出像,谁也不知道谁是谁,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卖药的节目老是接到电话说自己吃了以后疗效显著了吧)。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自己填张嘉宾单,自己拿到保卫部盖章,再自己到武警GG那里,自己把自己领进去。

      直到我实习期结束,从当时的经济台换到了交通台,加上当时人缘关系还不错,正好保卫部开恩要发放一批大证,于是浑水摸鱼,跟办公室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我虽不是主持人,但工作需要经常出入什么不拉不拉好话说了一大堆,终于也给我办了张大证。拿到大证的那天,我还清楚的记得,端端正正挂在脖子上,昂首挺胸从播控区武警眼前走过去,又走回来,再走过去……嗯,跟许三多和成才刚拿到老A袖标的时候差不多。后来才发现,你妹的大证也没什么稀奇的,不管是秘书,还是司机,只要你人头够熟,待的时间够长,基本人手一张,交照片和50块押金即可。

      不过话说回来,这大证还有一个我意想不到的用处,就是可以凭证直接进入省委大院,而不用再经过各项审核程序,直接向门口的武警展示一下就可以了。

      扯远了,前面说到武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广播电视合并,广播电台相当于降格了还是什么,突然有一天,大院门口的武警不见了,代之以保安大叔盘问登记。再后来,主楼大厅的武警也不见了,只要你能进得了大院门,主楼也能随便进。只是播控区门前还是一如既往的戒备森严,但有个细小的变化就是站岗的武警不持枪了,只挂根警棍。除了在重大时刻加双岗,或是新兵下连老带新双岗,一人持枪一人警棍。

      这帮武警吃住训练都在大院里,长垫子往地上一铺,就可以进行各种战术动作训练。偏偏有不少花痴的年轻女主持人,赶上战术训练的时候就会趴在导播室的窗口起哄尖叫,搞的这帮兵们练得更起劲。大院面积有限,又赶上电台员工大面积买车,经常能把院子停得跟汽车厂后院似的,连战术的空间被不断压缩,只能赶着车少或者晚间训练,平时的训练要么在驻地围墙边的沙坑里耍单杠双杠,要么就是围着墙根练蹲地走。

      台里经常有人感慨说,这帮武警真快活,离市中心这么近,每天就站2小时岗就完事了,训练量又不高,更丝毫没有危险性,时不常的电台发福利什么都也都会拿一部分出来拥军,在电台当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是在我眼里,尽管离市中心就几步路,但大门就是红线,不是外出训练或是出公差,你干看着外面的繁华就是出不去。每天站岗,虽然枯燥,但万一因为审核不严造成重大播出事故,那个后果估计比高强度训练破皮掉肉要厉害多了。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部队的内部规定,战士在大院里和勤务上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哪怕和你再熟悉。平时的活动范围也仅仅限于驻地前的那十几平米空地,虽然和大院没有分隔,但似乎人人心中都有条线,就是不踩出去。只有播控区的保安大叔例外,两人执勤时面对面一坐一站,没人经过时会聊些家长里短。所以,感觉在电台当兵,其实日子也不好过,精神上的压力和折磨,20出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却很难宣泄出来。也就难怪每当电台发福利或者装卸大件设备什么请武警同志帮忙的时候,都屁颠屁颠去的那么踊跃了。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部门,安全保卫那是重中之重。所以,在电台这样一个单位,派驻武警执行安保工作则是很正常的事情。派驻电台的武警隶属同一编制,但驻守的地方却大相径庭。一拨在电台大院,离市中心也就半站路距离,坐拥繁华气质,天天还有无数美女经过养眼;另一拨则是守发射台的,地处城郊结合部,空空荡荡的一个巨型大院,天天面对着技术部几个猛男的苦脸,看守着民国时期直到现在的各类塔架。那里面我去过,如果说院子外面还能看到些许现代城市气息的话,里面则完全是六七十年代工厂的感觉,一道围墙,出不去,进不来。

      想当年我刚进去电台的时候,那时候感觉大院门口一片严肃气氛。老式的门岗,荷枪而立的武警战士,没有工作证或相关证明的严加盘问。相比之下,电台保卫部麾下的保安大叔则更像传达室大爷,手里夹根烟,手背在后头在门口转悠着,忙着和过往的人打招呼。进的大院,再进主办公楼,大厅门口依然矗立这挂警棍的武警GG。我们这个大院比较特殊,像广告部、报社、器材室、接待室等接触外来人员较多的单位都是在院里老楼、违建、或是主楼的侧面裙楼里,不能直接进入主楼(主楼主要是省局、台办、各职能部门、频率办公,节目制播等功能)。这时,主楼大厅的二次筛查就比较重要了。碰上脸熟的领导、主持人或老资历的员工,基本上点个头打个招呼就进去了。年轻不大认识的,则必须要出示身份证明。毕竟现在武警都是二年兵,新兵分配后有个熟悉过程,等人头熟了,没多会又要退伍了,所以基本上一般普通员工都得查验证件。

      主楼里还有个核心的部门就是直播区(专业上叫播控区),一层楼,完全封闭,走廊两边是各家电台的直播室或制作间,后来频率多了,把下面一层也开辟出来做直播室,但是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出入口,从大楼外墙开口搭了个全封闭的楼梯上下,保证这两层楼对外是隔离的。出了播控区楼层的电梯,电梯间就是最严格的一道岗哨。保卫部的保安大爷坐在上上届BOSS淘汰下来的大班台后面,开着收音机闭目养神,各路主持人到此打卡签到,然后向对面的武警GG查验出入播控区的证件。这个时候,就算你是再大的领导,没有证件一律不准放行。而到了重大节日或是重大会议期间,还得加双岗,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下电台的证件。撇开什么新闻出版总署的记者证不谈,那玩意就算新闻部也没几个有,虽然多次组织考试,也没人真正想着去考个出来(具体原因后续帖子会说明)。况且就算有那玩意也不一定进得了门,人家认的是电台自家的证件。一般来说,正式在编人员和同大院办公的广电局都会有省一级颁发的工作证,那是硬货,是身份的象征。而享受不到这个用工待遇的,就只能拿一张名片大小带有本人照片及单位信息的封塑卡片,凭此进入大院上班。而进入直播室,则又是另一种大号的胸牌,这个需要经保卫部严格审批过,政治合格过硬,且有长期用工需求的人才能拥有。但是由于电台用工的生态多样性,不少“黑主持人”天天也得进入直播室,但够不上办理大证的条件。于是,在那个小出入证的基础上,保卫部又加了个大号塑封,封进去一张纸,说明此人也是可以进出播控区的。再者,就是各种在电台卖药啦、做节目的嘉宾,一般这类外来人员都必须经保卫部审核,开具固定时间段的嘉宾单,由本台人员领进直播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些长期霸占了电台时间段卖药的重要客户,保卫部要么会给一张和“黑主持”一样的证件,要么签好一批嘉宾单,每天自用一张。

      当年本人初来乍到,只有一张大院出入证,连进播控区的那种“二联证”都没有,至于那种官方大证,真是只能用梦寐以求来形容。其实,对于我当时的岗位而言,不需要经常进出直播室,但是那种大证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度,在我眼里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啊。话虽如此,有时候也有需要进直播室的时候,拍点照片啊,送个紧急的稿子啊,甚至当个“媒子”啊(媒子,其实就是群众演员,比如节目需要要安排直播互动嘉宾什么的,时间紧急或者对方言论不好掌握,干脆就自己人上,反正只出声不出像,谁也不知道谁是谁,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卖药的节目老是接到电话说自己吃了以后疗效显著了吧)。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自己填张嘉宾单,自己拿到保卫部盖章,再自己到武警GG那里,自己把自己领进去。

      直到我实习期结束,从当时的经济台换到了交通台,加上当时人缘关系还不错,正好保卫部开恩要发放一批大证,于是浑水摸鱼,跟办公室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我虽不是主持人,但工作需要经常出入什么不拉不拉好话说了一大堆,终于也给我办了张大证。拿到大证的那天,我还清楚的记得,端端正正挂在脖子上,昂首挺胸从播控区武警眼前走过去,又走回来,再走过去……嗯,跟许三多和成才刚拿到老A袖标的时候差不多。后来才发现,你妹的大证也没什么稀奇的,不管是秘书,还是司机,只要你人头够熟,待的时间够长,基本人手一张,交照片和50块押金即可。

      不过话说回来,这大证还有一个我意想不到的用处,就是可以凭证直接进入省委大院,而不用再经过各项审核程序,直接向门口的武警展示一下就可以了。

      扯远了,前面说到武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广播电视合并,广播电台相当于降格了还是什么,突然有一天,大院门口的武警不见了,代之以保安大叔盘问登记。再后来,主楼大厅的武警也不见了,只要你能进得了大院门,主楼也能随便进。只是播控区门前还是一如既往的戒备森严,但有个细小的变化就是站岗的武警不持枪了,只挂根警棍。除了在重大时刻加双岗,或是新兵下连老带新双岗,一人持枪一人警棍。

      这帮武警吃住训练都在大院里,长垫子往地上一铺,就可以进行各种战术动作训练。偏偏有不少花痴的年轻女主持人,赶上战术训练的时候就会趴在导播室的窗口起哄尖叫,搞的这帮兵们练得更起劲。大院面积有限,又赶上电台员工大面积买车,经常能把院子停得跟汽车厂后院似的,连战术的空间被不断压缩,只能赶着车少或者晚间训练,平时的训练要么在驻地围墙边的沙坑里耍单杠双杠,要么就是围着墙根练蹲地走。

      台里经常有人感慨说,这帮武警真快活,离市中心这么近,每天就站2小时岗就完事了,训练量又不高,更丝毫没有危险性,时不常的电台发福利什么都也都会拿一部分出来拥军,在电台当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是在我眼里,尽管离市中心就几步路,但大门就是红线,不是外出训练或是出公差,你干看着外面的繁华就是出不去。每天站岗,虽然枯燥,但万一因为审核不严造成重大播出事故,那个后果估计比高强度训练破皮掉肉要厉害多了。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部队的内部规定,战士在大院里和勤务上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哪怕和你再熟悉。平时的活动范围也仅仅限于驻地前的那十几平米空地,虽然和大院没有分隔,但似乎人人心中都有条线,就是不踩出去。只有播控区的保安大叔例外,两人执勤时面对面一坐一站,没人经过时会聊些家长里短。所以,感觉在电台当兵,其实日子也不好过,精神上的压力和折磨,20出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却很难宣泄出来。也就难怪每当电台发福利或者装卸大件设备什么请武警同志帮忙的时候,都屁颠屁颠去的那么踊跃了。

我天天都听广播。对电台的事情很感兴趣。很喜欢楼主的文章,希望楼主继续。

想问一下,凌晨的直播节目要有导播吗?

我有时听半夜两点的节目时,总觉得主持人很随意。心情好的时候就说很多话,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直放歌。
boom0039 发表于 2012-6-4 11:32
我天天都听广播。对电台的事情很感兴趣。很喜欢楼主的文章,希望楼主继续。

想问一下,凌晨的直播节目要 ...
这么说吧,只要电台一出声,就必须要有导播的。其实吧,这个岗位就是个打酱油的岗位,多他不多少他不少。你说深夜的节目,估计导播就是在睡觉。主持人吗,只要不是考核你的节目,当然会做的很随意。甚至吧,有时候你听得好像是直播的,人家都是录好的音频,直接导播播放就行了,都不要主持人的。夜里没广告,也不用长期切换。夜里节目基本上不参加评优,更谈不上创收,所以一般来说,只要不出播出事故就行,所以主持人想怎么做,基本上管得不多。
据我所知,单位保卫由武警换成保安,一般都是经费的原因。当然有些要害部门,领导就是再想省钱也不敢换。
wt03 发表于 2012-6-4 16:03
据我所知,单位保卫由武警换成保安,一般都是经费的原因。当然有些要害部门,领导就是再想省钱也不敢换。
嗯,这个,电台不差钱,具体的我后面写到广告创收的时候会说明
本帖获评茶馆当月最佳主题,祝贺并感谢楼主!
我想问的是电台的卖药广告真的没有解决办法吗?
广告倒是可以理解,我们政府也确实没有那么多钱养活人。
但是,,,,能不能播放点稍微真实点的。
此外真的有那么多人买药吗?
------------------------------------
在国外听广播和国内听广播,有好的也有坏的。
国外广播真心是天塌下来,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日本大地震,当地电台照样娱乐节目。四川地震的时候,电台我可是天天听的,完全是战时体制啊。
国外电台好点就是广告比国内好多了。。。至少卖药的少。当然也有。做的艺术点。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2-6-5 11:24
我想问的是电台的卖药广告真的没有解决办法吗?
广告倒是可以理解,我们政府也确实没有那么多钱养活人。
...
嗯,这个问题,下面写到广告创收的时候会说到,这个吧,还真不好解决
写的很好 支持楼主
更新,更新
支持楼主 继续更新
当年读书时候,每晚广播广告总有一个小时的增大增粗专家介绍,每晚都是的买一个疗程送一个疗程,有个疑问,这些都在广播站录的么,你们听见会笑么
yue415 发表于 2012-6-6 00:29
当年读书时候,每晚广播广告总有一个小时的增大增粗专家介绍,每晚都是的买一个疗程送一个疗程,有个疑问, ...
有的是录播,有的是直播,也没什么好笑的。那些所谓砖家都跟神经病似的侃侃而谈,主持人就陪在旁边搭搭腔,反正做一档节目拿一档的钱,没人关心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好.关注中


趁下班前来个超长篇的吧!

      嗯,首先要感谢下版主,给加了那么多分,同时感谢各位筒子们的支持。

      关于广告这个话题,说实话,比较敏感,说多了不好,说少了看不明白。反正我尽量写的明白一点吧。

      在广播电台工作,其实在电视台、报社也差不多,最让人关注的就是两个数字,收听(收视)率(报纸叫发行量)和广告创收指标。按我个人理解,作为媒体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即不需要完成多少生产任务,又不需要上缴国家财政多少利润和税收,只要做好分内的宣传报道、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最新声音、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等工作,那么怎么来核定这套人马,这任领导班子的是工作能力呢?于是,我们自己发明了“收听率”这样的概念,关于这个词后面更新会有说明,还有一个,那就是广告创收指标。

      话说在没有广告的时代,电台(包括其它媒体)基本都是靠财政拨款过活。时至今日,财政拨款少的可怜,为了养活这么多口子人,卖广告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说了,媒体还是算事业单位(现在又加了一条叫做企业化运作),因此不需要利润啊什么的不需要上缴国家财政,只要营业收入照章纳税即可。那么,理论上来说,广告收入只要能满足全台正常开销,小有盈余,这日子过得还是挺悠哉悠哉的。但这仅仅是理论,现实中只要是个媒体从业者,都知道广告创收指标所意味着的压力。为什么?自己养活自己就好了,干吗还要自己加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呢?还是之前说的,你如何考察一个媒体干部的能力?当然主要是你的营销业务水平了。再说了,有谁嫌口袋里的钱多的?盖新大楼不要钱?买新机器不要钱?和别的台拼收听率请名主持不要钱?主持人不够买商业节目来填时间不要钱?这样一来,广告指标就成了萦绕在电台大院上空最为沉重的阴霾。

      要说这个广告指标,基本就是各个台长的噩梦。一到岁末年初,各路神仙一起出动,无非就是想把自己台的指标定得低一些,多签点长期客户,把基础打扎实点,再就是调价,指标涨多少,价格涨多少。这个指标吧,其实是分两块,一说叫“业务收入”,往往这个数字看起来要吓死人,你比如说经常看到年底时候什么电视啊报纸啊标榜自己“热烈祝贺年度收入超XX亿元”,就是这个意思。嗯,说白了就是进的钱,然后中间还有一块叫做“利润指标”,这块的数字就要小很多,总不能说你光进钱不花钱吧,至于怎么花的,只要合理合法,就花,只要满足最后核定的利润要求即可。其实聪明点的都能看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前者吧,我们自己黑话说,就是“走GDP”,办法吗各种各样,找个什么有钱的主或者项目过个手啊,总之,当年我们为这个“GDP”,倒是开发出不少行之有效、合理合法、甚至是被表彰推广的做法,当然这里就不说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利润指标”,可以这么说,就是实打实你的广告收入,谁都知道,广告费收进来,除了节目正常开支和单位正常运行以外,没有其它的用途,那么,相比于走GDP,广告费就是非常纯的“干货”了。

      这要搁二十年前,电视刚刚起步,报纸没有几家,电台绝对的行业老大,谁会为那几个广告费发愁。可就这二十年,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媒体资源的丰富,电台渐渐被边缘化了,广告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电视、报纸占大头,然后什么户外啦、网络啦、新媒体啦,一圈下来轮到电台的已经不多了。所以,各种脑筋就要动起来。

      一般来说,视听媒体的广告分几种形式。第一就是常见的,我们叫“品牌广告”或者“常规广告”,就是大家平时见到的节目中间那种15秒、30秒不等的广告和冠名、特约播出什么的。一般选择这种广告的以和大众息息相关的各种产品、服务有关,广告主也都是比较能叫得上名或者提得上台面的。广播和报纸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每天播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于广告的播出时间所占比例,更是有严格限制,但报纸实在不行还能加印几张。有台长就调侃道,我恨不得一天的时间能有26个小时才好。话虽这么说,人广告主也不傻,什么清早、半夜的时间,谁没事会做广告啊。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收入,要么涨价,不过这得有个限度,电台毕竟不是绝对的垄断,你价涨得太狠人家能选择的余地多了去了;要么就是第二种方法——专题节目。

      嗯,就是大家所说的卖药的。你想啊,一个小时的电台节目,除去整半点常规广告时间和资讯播报时间,基本上就只能拆分成2个20分钟左右的节目时间。节目做什么?要么你节目做得很好听,收听率奇高,吸引广告主在你这个时段投常规广告。或者,反正这个时间段也创造不了什么效益,不如就给卖药的,那赚钱可是大大的啊。20分钟一个节目单元,卖药的请个所谓什么专家,加上主持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腔煽风点火,一次就是几千块的收入,这一天开个几档,一年下来……傻子都算清楚了。

      也有人要问,你这一年节目做下来,那钱花得也海了,卖药能回本吗?那你还真别小瞧这个行业了,回复里不也有人问卖药的能相信吗?我告诉你,信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你堂堂电台做节目推荐的啊,这就是公信力啊。再加上那些个能把死人说活的巧舌如簧,再加上所谓接听患者电话的现身说法(基本都是自己安排好的,你想听什么人家就能怎么说),想卖出去很难吗?而那些所卖的药,不能多说什么,我只能说暴利到你无法想象,至于疗效嘛,反正吃不死人。

      还有一种创收方式,什么制作人责任制。其实和卖药的如出一辙,只不过做得高尚点,就是某个活络点的主持人承包节目。我签责任状,你电台给我节目时间,我一年甭管活动啊,广告啊给你交多少钱回来。打个比方,交通台某主持人说,我签一档汽车节目吧。好,一年600万!所有的汽车厂商啊、4S店啊,就全指望这个主持人或者其麾下团队去跑了。你多投点广告,我节目里给你多宣传宣传,也是增值服务啊。所以,当某天你听节目里主持人大为夸赞某款车时,有可能不一定是这车真的好,兴许人家的广告费刚到账;如果大骂某款车不行,那没跑,肯定是去跑客户的时候人家没鸟他。反正说的都是什么公开的网站啊杂志啊上面都有的,只不过我就捡我愿意的说,你拿我怎地。

      又有人问,那像这样的节目,就没人管?有人管啊,当然有人管。一般和电台业务挨得上的管理部门,宣传部、广电局、工商局,宣传部主管舆论导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广电局主管节目质量,你节目做得好不好听,是否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这两家都和广告沾不上边,也就工商局的广告处,那是有查处权力的。一般来说,常规广告不会出事,人家都是正规公司、正规企业,尤其是那种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品牌,播出内容都是自行在工商部门审核过的,何况拢共就十五、二十秒的事,按行规一秒四个字算,不到一百字,能忽悠到你神魂颠倒的估计那是赵大叔他爹。

      应该来说,广告的重灾区就是这些专题节目,一个个都说得口无遮拦的,初期监管不严的时候,那真是——包治百病、华佗再世那是起码的,要是碰上什么增大增粗的广告,要是卖药的嫌主持人不过硬要自带的话,嗯,那在半夜听起来和岛国动作片没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电台卖药的分几种,一种治病救人的,什么降血降糖、治肝补肾、补钙补锌、增高减肥、提气补血、整形美容的,还有一种,我们也称之为“卖药的”,实际是利用专题节目的形式卖什么导航啊、山寨手机啊、邮币卡收藏品啊之类的,基本上挑出来的问题就是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之类的,另外一种就是刚刚说的壮阳之类的,那可就是完全不堪入耳了。对于这样的广告,工商局也不是不管,如果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基本上都会和电台领导打个招呼,你们最近消停点啊,我们压力挺大的。电台也基本会给个面子,近期的节目里会收敛一些。更多的时候,这些卖药的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隔段时间把同样的产品换个名称换个包装再拿出来卖,所以要是你听到某个相同的专家的声音,一段时间以后用不同的身份卖不同的药,千万不要奇怪,人家自我保护呢。

      要说电台这么多年广告做下来,也基本上掌握了其中的方式方法,合理规避风险。所以,现在卖药的听起来更像节目,补肾壮阳的已经不多了,什么《XX健康之路》啊之类的,绝口不提疗效,光说你的身体有什么什么样的不好,听得你毛骨悚然、感同身受的时候,再上帝降临般的说什么产品,你能不为之所动?要说如何鉴别,这么说吧,如果电台、电视台超过15分钟的节目都在说同一话题,如果报纸上多于半个版又是图片又是文字整的跟新闻似的告诉你什么卖疯了,基本都是专题广告。想知道可不可信,告诉你个方法,逆向思维。打个比方,他要告诉你什么什么补品这个也管用那个也管用,你就想想,真这么管用,要医院干吗?什么什么治疗近视眼啊白内障啊,国家获了多少奖啊,你就想啊,那国家咋不把眼镜店关掉捏?什么汽车节油器啦,节油多少啦,质优价廉啦,车主好评如云啦,呵呵,那国家咋不强制各大汽车厂商出厂的时候必须安装捏?什么加盟制笔、童装、烧烤、冰淇淋店啦,真要是又便宜又赚钱,他自己不铺点做,花大钱做广告让你占便宜?

      最后可能又有人要问(怎么这么多人问),这样的广告难道就真不查处?嗯,查处是有的,至于力度嘛,刚刚不是也说了吗,人家都打招呼了。你工商要是真动真格的来查,那几乎就是断了媒体的财路啊,那你工商也不想想,人家是掌握了舆论资源的,你就能确保没点小辫子抓人家手里?人家媒体要是真和你杠起来,天天揭你的短,给你上眼药膏,你要是工商局长,你受得了?所以啊,每年虽然也都会查处一些虚假广告,只能说,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好交差,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不疼不痒点到即止。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几年因为群众反映较大,在此类虚假广告的处理上,相关部门还是下了不少功夫治理的。一些大一点,资源好一点的,眼光长远一点的电台也知道专题广告不是长久之计,开发了各种替代形式或者该卖一些导航、手机、收藏品之类不太敏感的产品,逐渐让卖药的淡出自己的电台。还有一些资源不好,广告不好卖的小台,迫于指标压力和生计,还是会给卖药的留一些空间,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那条链子,已经越来越紧了。



趁下班前来个超长篇的吧!

      嗯,首先要感谢下版主,给加了那么多分,同时感谢各位筒子们的支持。

      关于广告这个话题,说实话,比较敏感,说多了不好,说少了看不明白。反正我尽量写的明白一点吧。

      在广播电台工作,其实在电视台、报社也差不多,最让人关注的就是两个数字,收听(收视)率(报纸叫发行量)和广告创收指标。按我个人理解,作为媒体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即不需要完成多少生产任务,又不需要上缴国家财政多少利润和税收,只要做好分内的宣传报道、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最新声音、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等工作,那么怎么来核定这套人马,这任领导班子的是工作能力呢?于是,我们自己发明了“收听率”这样的概念,关于这个词后面更新会有说明,还有一个,那就是广告创收指标。

      话说在没有广告的时代,电台(包括其它媒体)基本都是靠财政拨款过活。时至今日,财政拨款少的可怜,为了养活这么多口子人,卖广告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说了,媒体还是算事业单位(现在又加了一条叫做企业化运作),因此不需要利润啊什么的不需要上缴国家财政,只要营业收入照章纳税即可。那么,理论上来说,广告收入只要能满足全台正常开销,小有盈余,这日子过得还是挺悠哉悠哉的。但这仅仅是理论,现实中只要是个媒体从业者,都知道广告创收指标所意味着的压力。为什么?自己养活自己就好了,干吗还要自己加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呢?还是之前说的,你如何考察一个媒体干部的能力?当然主要是你的营销业务水平了。再说了,有谁嫌口袋里的钱多的?盖新大楼不要钱?买新机器不要钱?和别的台拼收听率请名主持不要钱?主持人不够买商业节目来填时间不要钱?这样一来,广告指标就成了萦绕在电台大院上空最为沉重的阴霾。

      要说这个广告指标,基本就是各个台长的噩梦。一到岁末年初,各路神仙一起出动,无非就是想把自己台的指标定得低一些,多签点长期客户,把基础打扎实点,再就是调价,指标涨多少,价格涨多少。这个指标吧,其实是分两块,一说叫“业务收入”,往往这个数字看起来要吓死人,你比如说经常看到年底时候什么电视啊报纸啊标榜自己“热烈祝贺年度收入超XX亿元”,就是这个意思。嗯,说白了就是进的钱,然后中间还有一块叫做“利润指标”,这块的数字就要小很多,总不能说你光进钱不花钱吧,至于怎么花的,只要合理合法,就花,只要满足最后核定的利润要求即可。其实聪明点的都能看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前者吧,我们自己黑话说,就是“走GDP”,办法吗各种各样,找个什么有钱的主或者项目过个手啊,总之,当年我们为这个“GDP”,倒是开发出不少行之有效、合理合法、甚至是被表彰推广的做法,当然这里就不说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利润指标”,可以这么说,就是实打实你的广告收入,谁都知道,广告费收进来,除了节目正常开支和单位正常运行以外,没有其它的用途,那么,相比于走GDP,广告费就是非常纯的“干货”了。

      这要搁二十年前,电视刚刚起步,报纸没有几家,电台绝对的行业老大,谁会为那几个广告费发愁。可就这二十年,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媒体资源的丰富,电台渐渐被边缘化了,广告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电视、报纸占大头,然后什么户外啦、网络啦、新媒体啦,一圈下来轮到电台的已经不多了。所以,各种脑筋就要动起来。

      一般来说,视听媒体的广告分几种形式。第一就是常见的,我们叫“品牌广告”或者“常规广告”,就是大家平时见到的节目中间那种15秒、30秒不等的广告和冠名、特约播出什么的。一般选择这种广告的以和大众息息相关的各种产品、服务有关,广告主也都是比较能叫得上名或者提得上台面的。广播和报纸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每天播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于广告的播出时间所占比例,更是有严格限制,但报纸实在不行还能加印几张。有台长就调侃道,我恨不得一天的时间能有26个小时才好。话虽这么说,人广告主也不傻,什么清早、半夜的时间,谁没事会做广告啊。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收入,要么涨价,不过这得有个限度,电台毕竟不是绝对的垄断,你价涨得太狠人家能选择的余地多了去了;要么就是第二种方法——专题节目。

      嗯,就是大家所说的卖药的。你想啊,一个小时的电台节目,除去整半点常规广告时间和资讯播报时间,基本上就只能拆分成2个20分钟左右的节目时间。节目做什么?要么你节目做得很好听,收听率奇高,吸引广告主在你这个时段投常规广告。或者,反正这个时间段也创造不了什么效益,不如就给卖药的,那赚钱可是大大的啊。20分钟一个节目单元,卖药的请个所谓什么专家,加上主持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腔煽风点火,一次就是几千块的收入,这一天开个几档,一年下来……傻子都算清楚了。

      也有人要问,你这一年节目做下来,那钱花得也海了,卖药能回本吗?那你还真别小瞧这个行业了,回复里不也有人问卖药的能相信吗?我告诉你,信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你堂堂电台做节目推荐的啊,这就是公信力啊。再加上那些个能把死人说活的巧舌如簧,再加上所谓接听患者电话的现身说法(基本都是自己安排好的,你想听什么人家就能怎么说),想卖出去很难吗?而那些所卖的药,不能多说什么,我只能说暴利到你无法想象,至于疗效嘛,反正吃不死人。

      还有一种创收方式,什么制作人责任制。其实和卖药的如出一辙,只不过做得高尚点,就是某个活络点的主持人承包节目。我签责任状,你电台给我节目时间,我一年甭管活动啊,广告啊给你交多少钱回来。打个比方,交通台某主持人说,我签一档汽车节目吧。好,一年600万!所有的汽车厂商啊、4S店啊,就全指望这个主持人或者其麾下团队去跑了。你多投点广告,我节目里给你多宣传宣传,也是增值服务啊。所以,当某天你听节目里主持人大为夸赞某款车时,有可能不一定是这车真的好,兴许人家的广告费刚到账;如果大骂某款车不行,那没跑,肯定是去跑客户的时候人家没鸟他。反正说的都是什么公开的网站啊杂志啊上面都有的,只不过我就捡我愿意的说,你拿我怎地。

      又有人问,那像这样的节目,就没人管?有人管啊,当然有人管。一般和电台业务挨得上的管理部门,宣传部、广电局、工商局,宣传部主管舆论导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广电局主管节目质量,你节目做得好不好听,是否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这两家都和广告沾不上边,也就工商局的广告处,那是有查处权力的。一般来说,常规广告不会出事,人家都是正规公司、正规企业,尤其是那种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品牌,播出内容都是自行在工商部门审核过的,何况拢共就十五、二十秒的事,按行规一秒四个字算,不到一百字,能忽悠到你神魂颠倒的估计那是赵大叔他爹。

      应该来说,广告的重灾区就是这些专题节目,一个个都说得口无遮拦的,初期监管不严的时候,那真是——包治百病、华佗再世那是起码的,要是碰上什么增大增粗的广告,要是卖药的嫌主持人不过硬要自带的话,嗯,那在半夜听起来和岛国动作片没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电台卖药的分几种,一种治病救人的,什么降血降糖、治肝补肾、补钙补锌、增高减肥、提气补血、整形美容的,还有一种,我们也称之为“卖药的”,实际是利用专题节目的形式卖什么导航啊、山寨手机啊、邮币卡收藏品啊之类的,基本上挑出来的问题就是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之类的,另外一种就是刚刚说的壮阳之类的,那可就是完全不堪入耳了。对于这样的广告,工商局也不是不管,如果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基本上都会和电台领导打个招呼,你们最近消停点啊,我们压力挺大的。电台也基本会给个面子,近期的节目里会收敛一些。更多的时候,这些卖药的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隔段时间把同样的产品换个名称换个包装再拿出来卖,所以要是你听到某个相同的专家的声音,一段时间以后用不同的身份卖不同的药,千万不要奇怪,人家自我保护呢。

      要说电台这么多年广告做下来,也基本上掌握了其中的方式方法,合理规避风险。所以,现在卖药的听起来更像节目,补肾壮阳的已经不多了,什么《XX健康之路》啊之类的,绝口不提疗效,光说你的身体有什么什么样的不好,听得你毛骨悚然、感同身受的时候,再上帝降临般的说什么产品,你能不为之所动?要说如何鉴别,这么说吧,如果电台、电视台超过15分钟的节目都在说同一话题,如果报纸上多于半个版又是图片又是文字整的跟新闻似的告诉你什么卖疯了,基本都是专题广告。想知道可不可信,告诉你个方法,逆向思维。打个比方,他要告诉你什么什么补品这个也管用那个也管用,你就想想,真这么管用,要医院干吗?什么什么治疗近视眼啊白内障啊,国家获了多少奖啊,你就想啊,那国家咋不把眼镜店关掉捏?什么汽车节油器啦,节油多少啦,质优价廉啦,车主好评如云啦,呵呵,那国家咋不强制各大汽车厂商出厂的时候必须安装捏?什么加盟制笔、童装、烧烤、冰淇淋店啦,真要是又便宜又赚钱,他自己不铺点做,花大钱做广告让你占便宜?

      最后可能又有人要问(怎么这么多人问),这样的广告难道就真不查处?嗯,查处是有的,至于力度嘛,刚刚不是也说了吗,人家都打招呼了。你工商要是真动真格的来查,那几乎就是断了媒体的财路啊,那你工商也不想想,人家是掌握了舆论资源的,你就能确保没点小辫子抓人家手里?人家媒体要是真和你杠起来,天天揭你的短,给你上眼药膏,你要是工商局长,你受得了?所以啊,每年虽然也都会查处一些虚假广告,只能说,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好交差,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不疼不痒点到即止。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几年因为群众反映较大,在此类虚假广告的处理上,相关部门还是下了不少功夫治理的。一些大一点,资源好一点的,眼光长远一点的电台也知道专题广告不是长久之计,开发了各种替代形式或者该卖一些导航、手机、收藏品之类不太敏感的产品,逐渐让卖药的淡出自己的电台。还有一些资源不好,广告不好卖的小台,迫于指标压力和生计,还是会给卖药的留一些空间,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那条链子,已经越来越紧了。

堕落天使YAK 发表于 2012-6-6 17:39
趁下班前来个超长篇的吧!

      嗯,首先要感谢下版主,给加了那么多分,同时感谢各位筒子们的支 ...
在广告上面真的是,深有同感········
查也不好,不查也不行,查狠了各路神仙八仙过海······
真要认真严格执行广告法,从中央台一路到街边小报,基本都是··············
这买药的广告,还真有信的,尤其是老人家,连街头散发的传单都当成是报纸,不管多不靠谱也一定要买,就是想试一下。唉,有时候,真恨死这些黑心广告了。

不过,那个即时有奖答题才是电台最恶心的地方,这个完全是电台自己捣鼓出来的吧,故意出些弱智题,反复引诱听众多扣电话费。以前坐车上我还会收听电台的,但听多了这些东西实在恶心坏了,终于彻底摒弃了,除非堵车时打开听听有没有相关的道路信息,没有就立刻关掉,再也没有兴趣收听这些垃圾了!

如此,媒体的公信力早晚会被自己毁灭掉!
提问题,电台的女dj一般会嫁的好吗?
写得真好,希望卤煮多更新。也希望卤煮保护好自己,不要被人肉。
一群鳄鱼 发表于 2012-6-6 21:36
在广告上面真的是,深有同感········
查也不好,不查也不行,查狠了各路神仙八仙过海····· ...
那是,套用谢若林的名言:“你断人家财路,人家断你仕途”。不过现在的环境比前几年要好很多了
wt03 发表于 2012-6-6 22:06
这买药的广告,还真有信的,尤其是老人家,连街头散发的传单都当成是报纸,不管多不靠谱也一定要买,就是想 ...
      呵呵,这种广告有它生存的空间,一是借助了媒体的公信力,二是人家的营销手段。一帮小姑娘围着老人家叔叔、阿姨的叫不停,服侍前后跟亲生女儿似的。很多老人本来就儿女不在身边比较空虚,哪受得了这样体贴入微的关爱呢?只要你掏钱了,人立马更加殷勤。
      至于你说的那种什么弱智问题的,我忘了写了,其实也是专题广告的一种。真正电台主持人和听众互动的电话、短信(比如报路况什么的),都是普通市话收费,短信也是最基本的1元一条的SP。不然谁还和你互动啊。我告诉你吧,那种答题的,就是录制好播出的,丢给你个号码,你就打吧,打进去以后左弯右弯就是不给你接直播室,因为人家都是录好直接播放的,提示你这个那个就是在忽悠你的话费。现在这样的节目很少了,原因么,呵呵,个人估计投入产出比不高,没有卖药划算。
boom0039 发表于 2012-6-7 09:08
提问题,电台的女dj一般会嫁的好吗?
这个么,不一定。后面会说到,你别以为声音好听就一定长得好看。我们原来大院里声音甜美长相恐怖的多了去了。有嫁得好,靠关系来当主持人的,有仗着身份和一定姿色整天和有钱的主混在一起最后没有结局的,有嫁的一般的,当然也有嫁的不错的,主要看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吧。
再提问,主持人的收入和假期是怎么样的啊?

假期的话,觉得是有一段时间天天都上班,也不休息。然后就很长时间听不到该主持人的声音,放一个很长的假。

还有,就是不主持的时候用不用坐班啊?
前阵子出台的事业单位改革对电视台的影响,楼主能说说么?
boom0039 发表于 2012-6-7 11:58
再提问,主持人的收入和假期是怎么样的啊?

假期的话,觉得是有一段时间天天都上班,也不休息。然后就很 ...
嗯,这个比较冗长,更新的时候专门写一篇吧
白菜梆 发表于 2012-6-7 12:00
前阵子出台的事业单位改革对电视台的影响,楼主能说说么?
我要说没什么影响你信吗?我前面的帖子已经把用工性质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进行过解释了。无非就是现在进入的人员不是事业编制了,其实早几年就已经开始缩减事业编制的招入比例了。更多的是和企业单位一样签定用工合同或是劳务派遣或是黑工,工资待遇上根据各人贡献没太大区别,但是其它待遇就差远了。你比如公积金,有的有有的没有,社保缴纳数额,有高标的,有基本的,有不交的,定时体检,有人有有人没有。几年前就有新闻部的同事调侃过,我们都是帮别人维权,我们自己的权益却维不了。
曾经深夜在寝室里收听夫妻悄悄话节目的飘过(不是我一个人听,而是全寝室的人都在听)。


上一篇说到广告创收是台长们的噩梦,那么主持人的噩梦,就是收听率了。

      广告创收考核的是台长和营销团队的市场开发能力,说实话,本人也算是在广告部门混迹过,那个竞争的惨烈,为了一笔单子,陪吃陪喝陪笑,还真听说有把自己陪到不该陪的地方去的。没办法,都是广告指标闹的。指标数字分解到每个业务员(现在洋气点,叫客服)头上,你按时完成进账,嗯,足额工资发放加高额提成,看起来风光吧。你若完不成,就最低限度工资,你自己看着办吧。所以呢,要是给你分到比较好的行业,各个广告代理公司就帮你把事情做了,要是那种千年等一回才做点广告的行业,你不做好退层皮的决心,还真前途难料。

      就前段时间,听说之前一个同事吐槽,说今年指标变态到要死,完不成的话,月工资扣完各项税费、保险,拿到手就二三百多。你千万别问既然这样这种地方还有什么可待的,出去上哪找不到一两千工资的单位啊。我也是这么想,可偏偏很多人想不开,电台多好啊,媒体单位,说出去倍儿有面子,人家都是仰视你的。再说,天天又都是跟有钱的主打交道,打扮的花枝招展点,万一哪天碰上个好人家,这辈子长期饭票就有着落了。所以啊,广告部门一般都是美女如云,看着养眼,喝酒个个赛鲁智深,混夜场比职业的还职业,真要是到拿真本事干活的时候,一个一个比林黛玉还不堪一击。人家目标明确着呢,所以,各种花边新闻也是常年不断。

      言归正传,这创收指标之于业务员就等同于收听率之于主持人。业务员就算再有能耐,再能把广告主哄得跟干爹似的,你节目不行,人家又不呆,至多投点广告意思一下,拿不到大单的。节目行不行,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收听率。可要说这收听率吧,邪门的事情还真不少。

      至少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这收听率调查是如何完成的。反正每月定时全台大会的时候,负责节目的副台长,都会拿出一串长长的表格,给大家分析最近的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走向,指出哪些节目需要保持,哪些节目数据表现不好,需要整改,然后开展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数据来源,不是电台自己弄的,都是从第三方的调查公司购买的。就我在的时候来说,国内地面上几个比较知名的调查公司的数据都有过。但你要是把三家的数据放一起,这矛盾就出来了。

      本人在交通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趋势是,交通台在众多电台中一家独大,毕竟移动收听嘛,庞大的车主资源是很好的保障。可有次公布当月整体收听率的时候,本台的收听率居然屈居第三,第一是调频音乐电台,第二竟然是一个我们自己内部都认为无可救药只能以卖药为生的中波台!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电台的信号分类。主要是中波(AM)和调频(FM),中波依靠地网发射电波,通过大气中的电离层和大地达到多次反射,达到远距离传播的效果;而调频则是天线正常向大气中发射不同波长的电波,传播距离近,但收听效果好。事实上不说大家都清楚,现在都是听调频的多,中波几乎很少有人去听了。而还有种超长距离的短波(SW),主要针对海外听众的,已经属于异类中的异类了。就这么个情况摆在那,你数据居然说我一个调频台比不过中波台,天理何在?台长怒了,副台长怒了,节目部主任怒了,广告部主任怒了,主持人怒了,业务员怒了,纷纷到负责收听率收集的部门要说法,最后人工改了再次公布这才完事。

      还有一次,全台例会,副台长照常拿着一长串表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说到某位黄金档主持人的节目时,台长一脸严峻、照本宣科:“嗯,本月该档节目收听率下滑严重,位列全台参评节目二十名之外,建议立即整改,否则取消该节目参评年度名优节目资格,直至取消节目……”不等台长读完,该主持人噌地一下就燃了:“尼玛这帮XX办(负责节目监审的部门,长期高高在上对一线指手画脚,大院里很少有人喜欢他们,收听率报告就是他们负责收集整理的)的孙子都是吃X的吗?老纸的节目做得好不好,听众最清楚,老纸一个小时的节目,短信平台上听众发的信息三千多条,老纸一档节目一年广告吸纳量好几百万,他们哪个节目能有我这个数字我特么跟他姓。一帮孙子坐办公室里搞什么收听率调查,你们特么调查的都是什么人?老纸从上班就没看你们出去过,你们看老纸不顺眼就这么搞老纸啊……”说罢,会也不开了,直接夺门而出奔XX办理论去了。最后怎么解决的,不得而知,反正第二天全大院都流传着该名主持大闹XX办的段子。

      其实吧,为什么主持人这么关注这收听率。评选什么名优节目不重要,全大台几百档节目,就二十档能当选,得不到很正常;数据不好影响广告营销不重要,那是广告部门的事情;但是,这收听率关系到主持人的收入啊。你数字不行,就在你工资里面体现,对于过惯了高收入生活的主持人们来说,谁跟我节目收听率过不去,不就等于在我钱包里往外掏钱吗。

      至于这收听率的来源,前面也说了,就那么几个大的调查公司,名字就不点了。反正这调查样本也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数据差距那是相当的大。有时候,把央台、省台、市台的搁一起分析,都是可以当做笑话来看的。总之,那个数据之业余、随意性之大,不引发那么多矛盾才怪。有次一个著名调查公司向我们兜售数据,拿出来的数据一看,简直惨不忍睹,我大台一个分管营销的副台长不干了:“我买你的数据,就是要利用你的数据进行营销,你的数据体现不出来我的优势,我干吗还用你的数据?”第二个月,再送过来的数据,那叫一个好看啊,后来我们通过其它渠道弄到了他们给市台做的数据,嗯,也很好看,当然是在市台领导的眼里。

      作为我们负责经营条口的,收听率数据的最大作用就是说服客户,你看,我这个台多NB,我这个时间段表现多好,你是不是应该多投广告。反正数据就在那,电子版的,谁要用的时候,自己改改,全是对自己有利的,打印出来拿到客户那,基本都能过关。要是碰上4A(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反正就是广告公司金字塔的顶层、大牛)的单子,人家本着对客户认真负责的精神,会专门从调查公司购买一些定向分析的数据,作为投放依据,这时候,我们这种小计俩就不好使了。



上一篇说到广告创收是台长们的噩梦,那么主持人的噩梦,就是收听率了。

      广告创收考核的是台长和营销团队的市场开发能力,说实话,本人也算是在广告部门混迹过,那个竞争的惨烈,为了一笔单子,陪吃陪喝陪笑,还真听说有把自己陪到不该陪的地方去的。没办法,都是广告指标闹的。指标数字分解到每个业务员(现在洋气点,叫客服)头上,你按时完成进账,嗯,足额工资发放加高额提成,看起来风光吧。你若完不成,就最低限度工资,你自己看着办吧。所以呢,要是给你分到比较好的行业,各个广告代理公司就帮你把事情做了,要是那种千年等一回才做点广告的行业,你不做好退层皮的决心,还真前途难料。

      就前段时间,听说之前一个同事吐槽,说今年指标变态到要死,完不成的话,月工资扣完各项税费、保险,拿到手就二三百多。你千万别问既然这样这种地方还有什么可待的,出去上哪找不到一两千工资的单位啊。我也是这么想,可偏偏很多人想不开,电台多好啊,媒体单位,说出去倍儿有面子,人家都是仰视你的。再说,天天又都是跟有钱的主打交道,打扮的花枝招展点,万一哪天碰上个好人家,这辈子长期饭票就有着落了。所以啊,广告部门一般都是美女如云,看着养眼,喝酒个个赛鲁智深,混夜场比职业的还职业,真要是到拿真本事干活的时候,一个一个比林黛玉还不堪一击。人家目标明确着呢,所以,各种花边新闻也是常年不断。

      言归正传,这创收指标之于业务员就等同于收听率之于主持人。业务员就算再有能耐,再能把广告主哄得跟干爹似的,你节目不行,人家又不呆,至多投点广告意思一下,拿不到大单的。节目行不行,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收听率。可要说这收听率吧,邪门的事情还真不少。

      至少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这收听率调查是如何完成的。反正每月定时全台大会的时候,负责节目的副台长,都会拿出一串长长的表格,给大家分析最近的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走向,指出哪些节目需要保持,哪些节目数据表现不好,需要整改,然后开展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数据来源,不是电台自己弄的,都是从第三方的调查公司购买的。就我在的时候来说,国内地面上几个比较知名的调查公司的数据都有过。但你要是把三家的数据放一起,这矛盾就出来了。

      本人在交通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趋势是,交通台在众多电台中一家独大,毕竟移动收听嘛,庞大的车主资源是很好的保障。可有次公布当月整体收听率的时候,本台的收听率居然屈居第三,第一是调频音乐电台,第二竟然是一个我们自己内部都认为无可救药只能以卖药为生的中波台!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电台的信号分类。主要是中波(AM)和调频(FM),中波依靠地网发射电波,通过大气中的电离层和大地达到多次反射,达到远距离传播的效果;而调频则是天线正常向大气中发射不同波长的电波,传播距离近,但收听效果好。事实上不说大家都清楚,现在都是听调频的多,中波几乎很少有人去听了。而还有种超长距离的短波(SW),主要针对海外听众的,已经属于异类中的异类了。就这么个情况摆在那,你数据居然说我一个调频台比不过中波台,天理何在?台长怒了,副台长怒了,节目部主任怒了,广告部主任怒了,主持人怒了,业务员怒了,纷纷到负责收听率收集的部门要说法,最后人工改了再次公布这才完事。

      还有一次,全台例会,副台长照常拿着一长串表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说到某位黄金档主持人的节目时,台长一脸严峻、照本宣科:“嗯,本月该档节目收听率下滑严重,位列全台参评节目二十名之外,建议立即整改,否则取消该节目参评年度名优节目资格,直至取消节目……”不等台长读完,该主持人噌地一下就燃了:“尼玛这帮XX办(负责节目监审的部门,长期高高在上对一线指手画脚,大院里很少有人喜欢他们,收听率报告就是他们负责收集整理的)的孙子都是吃X的吗?老纸的节目做得好不好,听众最清楚,老纸一个小时的节目,短信平台上听众发的信息三千多条,老纸一档节目一年广告吸纳量好几百万,他们哪个节目能有我这个数字我特么跟他姓。一帮孙子坐办公室里搞什么收听率调查,你们特么调查的都是什么人?老纸从上班就没看你们出去过,你们看老纸不顺眼就这么搞老纸啊……”说罢,会也不开了,直接夺门而出奔XX办理论去了。最后怎么解决的,不得而知,反正第二天全大院都流传着该名主持大闹XX办的段子。

      其实吧,为什么主持人这么关注这收听率。评选什么名优节目不重要,全大台几百档节目,就二十档能当选,得不到很正常;数据不好影响广告营销不重要,那是广告部门的事情;但是,这收听率关系到主持人的收入啊。你数字不行,就在你工资里面体现,对于过惯了高收入生活的主持人们来说,谁跟我节目收听率过不去,不就等于在我钱包里往外掏钱吗。

      至于这收听率的来源,前面也说了,就那么几个大的调查公司,名字就不点了。反正这调查样本也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数据差距那是相当的大。有时候,把央台、省台、市台的搁一起分析,都是可以当做笑话来看的。总之,那个数据之业余、随意性之大,不引发那么多矛盾才怪。有次一个著名调查公司向我们兜售数据,拿出来的数据一看,简直惨不忍睹,我大台一个分管营销的副台长不干了:“我买你的数据,就是要利用你的数据进行营销,你的数据体现不出来我的优势,我干吗还用你的数据?”第二个月,再送过来的数据,那叫一个好看啊,后来我们通过其它渠道弄到了他们给市台做的数据,嗯,也很好看,当然是在市台领导的眼里。

      作为我们负责经营条口的,收听率数据的最大作用就是说服客户,你看,我这个台多NB,我这个时间段表现多好,你是不是应该多投广告。反正数据就在那,电子版的,谁要用的时候,自己改改,全是对自己有利的,打印出来拿到客户那,基本都能过关。要是碰上4A(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反正就是广告公司金字塔的顶层、大牛)的单子,人家本着对客户认真负责的精神,会专门从调查公司购买一些定向分析的数据,作为投放依据,这时候,我们这种小计俩就不好使了。

貌似我问题比较多啊,继续麻烦楼主,主持人录广告的话,会有钱给主持人吗?
boom0039 发表于 2012-6-7 23:28
貌似我问题比较多啊,继续麻烦楼主,主持人录广告的话,会有钱给主持人吗?
那当然,所以有的主持人会专门和做音频的制作搞好关系,要录稿子的时候多叫他。一般大牌主持很少,人家不缺那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