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海试母船今启程 未来将挑战11000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15:56

“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

中广网青岛5月28日消息(青岛台记者闫莉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

今天上午,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赶赴无锡江阴搭载“蛟龙”。按计划,搭载“蛟龙”之后,“向阳红09”船” 6月3号将从江阴起航,6月10号左右抵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试验区,6月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预计7月中旬返回青岛。

随着“向阳红09”船从青岛起航,也揭开了“蛟龙号”远征的序幕,挑战7000米深海,“蛟龙号”又将创造一项新的记录。而在这背后,有着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潜航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蛟龙号”前往深海从事试验作业。

去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深潜器曾经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标直指7000米。作为潜航员,28岁的唐嘉陵和30岁的付文韬都先后参与过1000米、3000米及5000米的海试,这次他们也将亲自驾驶“蛟龙号”挑战新的深度。唐嘉陵说,深度加大,意味着海下压力倍增,这必然给“蛟龙号”带来巨大考验。

唐嘉陵:对潜水器来说,(7000米)的考验是环境更加苛刻。因为7000米算得上是海洋非常极端的环境,而且上面的很多设备,7000米基本上就是应用的最大深度。虽然这些设备都在压力桶进行了单独的打压实验,但是当它们全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考验潜水器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

与此同时,下潜深度的增加,也将延长潜航员在海底作业的时间,潜航员付文韬说,这就对他们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付文韬:深度加大了以后,下潜的时间无疑是增加了不少。比方下潜5000米,在上、下路上的时间就是5个小时,然后在水底一般工作3—4个小时,也就是8—9个小时。如果7000米的话,路上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2个小时,所以可能就要十几个小时,从进舱到出舱,对体能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备战7000米海试,两名潜航员前期都进行了系统地准备,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

唐家陵:体能训练我们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比如每天早上7公里的拉练,然后下午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心理方面,上海交大心理辅导团队专门到现场给我们进行了心理测评,最后反馈的数据还是非常好的。

准备过程中,科研团队还为“蛟龙号”配置了一些新式装备,例如安装了一台新“机械手”,还有新的生物取样器、存放篮等。唐嘉陵告诉记者,“机械手”是“蛟龙号”的一个主要作业工具,它就像潜航员自己手臂的延伸。

唐嘉陵:这套新机械手是第一套机械手的升级版,它的软件设计、控制电路和软件集成比以前更加高级,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今年也针对以前机械手作业比较慢进行了专门调整,特别是液压油粘度更低。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说起去年参与过的5000米海试,潜航员付文韬表示,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让他印象深刻,而在即将进行的7000米海试中,他也希望能有不断的惊喜。

付文韬:我对深海的生物比较感兴趣,前年(下潜)3000米的时候,搜索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一条大海参,然后我想到5000米会不会深度更大、温度更低,那么生物更少了。但是没想到,到了5000米海底碰到了很多(生物),像深海的大红虾,还有深海的两种海参,紫色的和透明的,还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生物,比我们预期的多很多。这次希望能碰到,也有收获。因为这次还特地准备了一些生物取样存放筐,可以把它盖起来,我们在陆上还特地练习了很多次,所以蛮期待的。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如今挑战7000米,“蛟龙号”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奇迹,在一次次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工作,那么这一次7000米的深度,“蛟龙号”在下潜技术上又有哪些变化?“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表示,这次下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崔维成:蛟龙号在5000米海试过程中,主要发现灯光配置有的地方太亮,有的地方太暗,所以把灯光的位置重新再调一调。另外摄像机系统去年录像的时候数据传输方式质量不是很好,今年再把它改进一下。潜水器主要改进就是在今后应用方面再做一些技术上的完善。

对于未来“蛟龙号”会不会继续挑战更深的深度,崔维成则表示,虽然“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可以更深,但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并没有相关计划。

崔维成:蛟龙号潜水器是按照几千米的深度来进行设计的,不可能再往更大的深度去应用。当然我们自己有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是1.5倍,所以从强度角度来说,载人舱到了1万多米也不会坏,但是使用规定不允许超过7000米,7000米的实验如果做完也就标志着这个项目结束,可以转入到交付用户进行正式应用的阶段。今后如果我们国家还要想搞更深海载人潜水器,潜水器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到11000米

7000米,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下潜的“蛟龙”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对此,崔维成副总设计师表示,为了这次下潜,已经做了上百份预案。

崔维成:对于海上实验,实际上很早就做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很多人担心,潜水器到了海底以后会不会有风险,实际上潜水器经过几年在海底的试验,主要就是被淤泥吸入上不来,或者被海底渔网缠绕住。为了避免这样,要去的海区我们事先勘察过的。第二,现在潜水器可抛载的东西有好几个,如果一旦遇到们抛掉东西就可以返航。第三,在操作驾驶上,驾驶员还会仔细看清楚地下的状况,把风险降到最低。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28/14857527_1.shtml

1.jpg (15.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28 09:54 上传


“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

中广网青岛5月28日消息(青岛台记者闫莉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

今天上午,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赶赴无锡江阴搭载“蛟龙”。按计划,搭载“蛟龙”之后,“向阳红09”船” 6月3号将从江阴起航,6月10号左右抵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试验区,6月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预计7月中旬返回青岛。

随着“向阳红09”船从青岛起航,也揭开了“蛟龙号”远征的序幕,挑战7000米深海,“蛟龙号”又将创造一项新的记录。而在这背后,有着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潜航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驾驶“蛟龙号”前往深海从事试验作业。

去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深潜器曾经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标直指7000米。作为潜航员,28岁的唐嘉陵和30岁的付文韬都先后参与过1000米、3000米及5000米的海试,这次他们也将亲自驾驶“蛟龙号”挑战新的深度。唐嘉陵说,深度加大,意味着海下压力倍增,这必然给“蛟龙号”带来巨大考验。

唐嘉陵:对潜水器来说,(7000米)的考验是环境更加苛刻。因为7000米算得上是海洋非常极端的环境,而且上面的很多设备,7000米基本上就是应用的最大深度。虽然这些设备都在压力桶进行了单独的打压实验,但是当它们全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考验潜水器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技术是否过硬。

与此同时,下潜深度的增加,也将延长潜航员在海底作业的时间,潜航员付文韬说,这就对他们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付文韬:深度加大了以后,下潜的时间无疑是增加了不少。比方下潜5000米,在上、下路上的时间就是5个小时,然后在水底一般工作3—4个小时,也就是8—9个小时。如果7000米的话,路上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2个小时,所以可能就要十几个小时,从进舱到出舱,对体能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备战7000米海试,两名潜航员前期都进行了系统地准备,包括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

唐家陵:体能训练我们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比如每天早上7公里的拉练,然后下午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心理方面,上海交大心理辅导团队专门到现场给我们进行了心理测评,最后反馈的数据还是非常好的。

准备过程中,科研团队还为“蛟龙号”配置了一些新式装备,例如安装了一台新“机械手”,还有新的生物取样器、存放篮等。唐嘉陵告诉记者,“机械手”是“蛟龙号”的一个主要作业工具,它就像潜航员自己手臂的延伸。

唐嘉陵:这套新机械手是第一套机械手的升级版,它的软件设计、控制电路和软件集成比以前更加高级,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今年也针对以前机械手作业比较慢进行了专门调整,特别是液压油粘度更低。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说起去年参与过的5000米海试,潜航员付文韬表示,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让他印象深刻,而在即将进行的7000米海试中,他也希望能有不断的惊喜。

付文韬:我对深海的生物比较感兴趣,前年(下潜)3000米的时候,搜索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一条大海参,然后我想到5000米会不会深度更大、温度更低,那么生物更少了。但是没想到,到了5000米海底碰到了很多(生物),像深海的大红虾,还有深海的两种海参,紫色的和透明的,还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生物,比我们预期的多很多。这次希望能碰到,也有收获。因为这次还特地准备了一些生物取样存放筐,可以把它盖起来,我们在陆上还特地练习了很多次,所以蛮期待的。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如今挑战7000米,“蛟龙号”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奇迹,在一次次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工作,那么这一次7000米的深度,“蛟龙号”在下潜技术上又有哪些变化?“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表示,这次下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崔维成:蛟龙号在5000米海试过程中,主要发现灯光配置有的地方太亮,有的地方太暗,所以把灯光的位置重新再调一调。另外摄像机系统去年录像的时候数据传输方式质量不是很好,今年再把它改进一下。潜水器主要改进就是在今后应用方面再做一些技术上的完善。

对于未来“蛟龙号”会不会继续挑战更深的深度,崔维成则表示,虽然“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可以更深,但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并没有相关计划。

崔维成:蛟龙号潜水器是按照几千米的深度来进行设计的,不可能再往更大的深度去应用。当然我们自己有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是1.5倍,所以从强度角度来说,载人舱到了1万多米也不会坏,但是使用规定不允许超过7000米,7000米的实验如果做完也就标志着这个项目结束,可以转入到交付用户进行正式应用的阶段。今后如果我们国家还要想搞更深海载人潜水器,潜水器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到11000米

7000米,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下潜的“蛟龙”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对此,崔维成副总设计师表示,为了这次下潜,已经做了上百份预案。

崔维成:对于海上实验,实际上很早就做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很多人担心,潜水器到了海底以后会不会有风险,实际上潜水器经过几年在海底的试验,主要就是被淤泥吸入上不来,或者被海底渔网缠绕住。为了避免这样,要去的海区我们事先勘察过的。第二,现在潜水器可抛载的东西有好几个,如果一旦遇到们抛掉东西就可以返航。第三,在操作驾驶上,驾驶员还会仔细看清楚地下的状况,把风险降到最低。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28/14857527_1.shtml
蛟龙潜水,祝贺我国科学考察试验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这东西带个核弹,到日本东边放几个去。。。
标题党呀,还以为“蛟龙”要挑战11000米呢
这东西带个核弹,到日本东边放几个去。。。
要核平泥轰还不是按下按钮的事?干嘛浪费钱用这玩意去运。
wanggaonao 发表于 2012-5-28 10:18
要核平泥轰还不是按下按钮的事?干嘛浪费钱用这玩意去运。
政治代价不一样啊

那是自然灾害造成的
这个未来和将,有个时间吗?
兔子给加油
代表实实在在的工业能力
估计这个11000的已经开始设计了。。
未来有多远?真让人心焦呀!
不错,一步一个脚印
这个进度是不是有点快了啊,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相关企业要加油。
稻城枫叶 发表于 2012-5-28 11:34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这个没看过相关报道,请兄弟发下出处,另外这些相关设备难道美帝不禁运吗?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耐压结构是进口的啊。
那国内制造了哪个核心技术呢?
我们的征途必将是星辰大海。
天天上班 发表于 2012-5-28 10:27
估计这个11000的已经开始设计了。。
都说出来了,以我兔风格难道是在设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稻城枫叶 发表于 2012-5-28 11:34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照你这么说,这完全是个组装件,那全国还一片沸腾?
MK48 发表于 2012-5-28 10:55
这个进度是不是有点快了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天天上班 发表于 2012-5-28 10:27
估计这个11000的已经开始设计了。。
兔子也想玩海底两万里了啊
xiaozhuzai007 发表于 2012-5-28 12:44
兔子也想玩海底两万里了啊
既然征途是星辰大海,那脚下这片一定也会搞定的。。
aegisangel 发表于 2012-5-28 12:03
都说出来了,以我兔风格难道是在设计?
那恐怕已经开始造了。。。
稻城枫叶 发表于 2012-5-28 11:34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水下通信据说自研
王港 发表于 2012-5-28 12:18
照你这么说,这完全是个组装件,那全国还一片沸腾?
敢去,去成了,全身而退,也不简单
预祝成功!
天天上班 发表于 2012-5-28 13:37
既然征途是星辰大海,那脚下这片一定也会搞定的。。
是啊,兔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一个都不放过
地球有11000的深的地方吗
直接搞20000米得了!
稻城枫叶 发表于 2012-5-28 11:34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能组装起来也不错了,一步步来,TG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开始的,结果路走得别人无路可走了
gmgm201 发表于 2012-5-28 16:19
直接搞20000米得了!
没这么深的海沟
据布鲁金斯学会统计,在冷战时期,美国丢失了11枚核弹,没能复得。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前苏联丢失了50枚核弹,它们躺在世界各大洋的海底。
我还以为蛟龙号能挑战11000呢,
我还琢磨着这不是超过设计深度了么,难道是放卫星
中国特色,稳扎稳打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 °20,东经142°11.5;,即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

这是百度的。不过我印象里过去好像看到过是一万三千米。也许记忆不准。
稻城枫叶 发表于 2012-5-28 11:34
蛟龙号的核心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球形外壳是毛子造的,机械手,灯光设备是美帝的,成像设备是脚盆的,国内 ...
你说的差不多,还有没说到的呢。
不过,美国、脚盆、毛子,可并没有比蛟龙号强多少的东西吧?
如果这次蛟龙号7000米下潜成功,将成为世界之最。
一万多米,期待。
jj607 发表于 2012-5-28 13:41
敢去,去成了,全身而退,也不简单
如果能潜到10000+,那也就和美法日,平起平坐了,想再深,地球上也没了
马踏天皇 发表于 2012-5-28 17:50
一万多米,期待。
美帝好像60年代就达到了这个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