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У-122-54突击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07:55


本文原载于《军事评论》杂志 转载请保留

首先说明的是,СУ-122-54在苏军编制序列内命名为自行火炮,但是为了与以执行间瞄火力支援为主的现代自行火炮分区开来,在本文中将其称为突击炮。

苏联坦克工业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在T-34中型坦克和КВ/ИС重型坦克底盘上研制了使用更大口径火炮的,并采用前置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这些自行火炮具有不逊于基型车的强大火力、适宜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战斗性能优异,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为苏军夺取胜利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1944年初春,生产T-34中型坦克的下塔吉尔铁路车辆厂拆除了一辆СУ-100自行火炮的100毫米炮,使用一门更大的122毫米Д-25Т坦克炮取代了它,该试验车被赋予了新的设计代号СУ-122П。该车先后参加了工厂和国家组织的试验,虽然期间表明性能良好但是并未获准生产,理由是:122炮的侵彻威力要比100炮弱4~5毫米;车内仅能携带26发炮弹、弹药基数太少;战斗射速较低为3~4发/分,火炮后坐力较100炮大、增加了对车体悬挂的冲击,车内因安装大口径炮而更加拥挤。但是СУ-122П未能被列入装备的根本原因还是苏联坦克工业副人民委员Ж.Я.科京从中作祟。科京的ИС-2刚刚利用122炮夺回了对T-34-85的火力优势,若让下塔吉尔再搞一种造价便宜的122突击炮并且被证明表现不错的话(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那么ИС-2的坦克炮供应很可能要被СУ-122П抢过去一部分。因此他必须使用行政权力来减少下塔吉尔的中型装甲战斗车辆可能对重型坦克生产的负面冲击。

但是下塔吉尔的设计师并没有放弃继续在中型坦克研制大口径突击炮的努力。T-44坦克定型后,很快就出现了СУ-122-44 122毫米突击炮的方案。由于T-44采用了发动机横置的布置,因此为增加战斗室长度提供了空间,前装甲采用大倾角设计,保持了T-44原有的防护性,驾驶员、炮长、车长从前到后依次布置在战斗室左侧,一名装填手在战斗室右侧,与炮塔式坦克的乘员设置完全一样。但是随着T-44坦克的意外夭折,СУ-122-44项目在尚未完成全部图纸设计时就被取消了。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很快就陷入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冷战中。与德国不同,西方世界的坦克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要超过苏联。M-47/48和百人队长的性能要远胜于虎王坦克。更可怕的是,西方能够以几倍于虎王式的产量来生产新式坦克。在与西方可能的对抗中,苏联不仅将肯定失去技术优势,甚至无法像苏德战争中一样保持数量优势。T-54坦克虽然防护性能出色,但是火炮穿甲侵彻威力较差,需要使用更大口径火炮的战斗车辆的支援。

首先出现的是大家熟知的ИС-7/8/9等型号为代表的重型坦克,但是与此同时,在30多吨的中型坦克底盘上搞一种122毫米突击炮对于军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吸引力。ИС-2/3坦克已经被证明过时,新式重坦克还未定型,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中型坦克作为122炮的底盘,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坦克师建制内的主战装甲战斗车辆的底盘统一化。对减少型号数量,简化后勤保障工作,缩短乘员训练时间来说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Т-54坦克底盘的性能和战斗室空间较T-34坦克有很大提高,因此在1948年T-54坦克刚刚问世的时候,苏联政府就决定在T-54底盘上设计一种122毫米突击炮。

1948年7月22日,在鄂木斯克的174厂接到了122毫米突击炮的设计任务。174厂是战争初期从列宁格勒疏散到西伯利亚的,战争期间生产了T-34,一开始被认为只能按图纸复制由下塔吉尔或基洛夫厂的设计。但是该厂设计人员在И.С.布什涅夫的率领下表现出色,到12月底,已经完成了主体设计图纸,并开始着手准备组装木质样车,项目进度相当不错。1949年7月军方代表审查了全部技术图纸和木质样车,并表示认可。174厂遂开始绘制试验样车的图纸,但是就在此时,苏联政府依据近一年来少量服役的T-54在可靠性上的恶劣记录,决定对T-54坦克重新进行技术审查,并暂时停止型号发展。174厂的122突击炮项目也被随之暂停。1949年10月,突击炮项目不知为何被苏联部长会议决定转由183厂设计局承担,该局推翻了174厂的原有方案又重新从初步设计开始。1949年10月15日,苏联部长会议第4742-1832号决议批准了СУ-122-54的性能设计任务书。不过到1950年5月该项目又重新落实到174厂,并获得600工程的项目代号。自此直至СУ-122-54定型,600工程的进度再也没有被行政命令拖过后腿了。

1950年12月,第1辆600工程样车完成组装并开始进行工厂试验,针对第1辆样车的缺陷所设计的2号车也很快下线。1951年夏,600工程开始进行国家试验。1951年6月25日-8月25日, 600工程接受了由苏联国家炮兵科学研究院和装甲兵总局的代表联合组织的国家验收试验。在国家试验中,600工程共进行了1000公里的履带行军,并发射了864发炮弹,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国家试验代表在报告中写道:“如果说普通光学瞄准镜的平均测距误差在15%的话,ТКД光学测距仪的测量误差可以缩小到2.64%。突击炮对1150米距离上航向角为90度(即目标横向运动),速度为15-20公里/小时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40~50%;对650-950米距离上航向角为45度(斜向运动),速度为12~14公里/小时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100%;对1000~2000米距离上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20~40%。突击炮对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类目标射击时,因配备有测距仪(与坦克相比)具有特别大的优势。”

不过在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的操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比方说高射机枪手轮力较大,平衡机弹簧不匹配等,但都是些小麻烦。布什涅夫总设计师立即开始修改设计,他在1951年10月16日的复函中写道:“我们开始重新设计高射机枪回转枪座…设计新的枪架平衡机…缩短高射机枪的射击转换时间….调整操作系统以降低主离合器踏板和刹车的操纵力…更换新的空压机的进口过滤器….在10月底前完成并列机枪的优化方案….全部改进方案在1951年11月底之前完成。”为了验证整车的可靠性,600工程样车在1952年前又进行了一次1000公里跑车试验。








本文原载于《军事评论》杂志 转载请保留

首先说明的是,СУ-122-54在苏军编制序列内命名为自行火炮,但是为了与以执行间瞄火力支援为主的现代自行火炮分区开来,在本文中将其称为突击炮。

苏联坦克工业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在T-34中型坦克和КВ/ИС重型坦克底盘上研制了使用更大口径火炮的,并采用前置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这些自行火炮具有不逊于基型车的强大火力、适宜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战斗性能优异,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为苏军夺取胜利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1944年初春,生产T-34中型坦克的下塔吉尔铁路车辆厂拆除了一辆СУ-100自行火炮的100毫米炮,使用一门更大的122毫米Д-25Т坦克炮取代了它,该试验车被赋予了新的设计代号СУ-122П。该车先后参加了工厂和国家组织的试验,虽然期间表明性能良好但是并未获准生产,理由是:122炮的侵彻威力要比100炮弱4~5毫米;车内仅能携带26发炮弹、弹药基数太少;战斗射速较低为3~4发/分,火炮后坐力较100炮大、增加了对车体悬挂的冲击,车内因安装大口径炮而更加拥挤。但是СУ-122П未能被列入装备的根本原因还是苏联坦克工业副人民委员Ж.Я.科京从中作祟。科京的ИС-2刚刚利用122炮夺回了对T-34-85的火力优势,若让下塔吉尔再搞一种造价便宜的122突击炮并且被证明表现不错的话(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那么ИС-2的坦克炮供应很可能要被СУ-122П抢过去一部分。因此他必须使用行政权力来减少下塔吉尔的中型装甲战斗车辆可能对重型坦克生产的负面冲击。

但是下塔吉尔的设计师并没有放弃继续在中型坦克研制大口径突击炮的努力。T-44坦克定型后,很快就出现了СУ-122-44 122毫米突击炮的方案。由于T-44采用了发动机横置的布置,因此为增加战斗室长度提供了空间,前装甲采用大倾角设计,保持了T-44原有的防护性,驾驶员、炮长、车长从前到后依次布置在战斗室左侧,一名装填手在战斗室右侧,与炮塔式坦克的乘员设置完全一样。但是随着T-44坦克的意外夭折,СУ-122-44项目在尚未完成全部图纸设计时就被取消了。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很快就陷入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冷战中。与德国不同,西方世界的坦克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要超过苏联。M-47/48和百人队长的性能要远胜于虎王坦克。更可怕的是,西方能够以几倍于虎王式的产量来生产新式坦克。在与西方可能的对抗中,苏联不仅将肯定失去技术优势,甚至无法像苏德战争中一样保持数量优势。T-54坦克虽然防护性能出色,但是火炮穿甲侵彻威力较差,需要使用更大口径火炮的战斗车辆的支援。

首先出现的是大家熟知的ИС-7/8/9等型号为代表的重型坦克,但是与此同时,在30多吨的中型坦克底盘上搞一种122毫米突击炮对于军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吸引力。ИС-2/3坦克已经被证明过时,新式重坦克还未定型,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中型坦克作为122炮的底盘,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坦克师建制内的主战装甲战斗车辆的底盘统一化。对减少型号数量,简化后勤保障工作,缩短乘员训练时间来说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Т-54坦克底盘的性能和战斗室空间较T-34坦克有很大提高,因此在1948年T-54坦克刚刚问世的时候,苏联政府就决定在T-54底盘上设计一种122毫米突击炮。

1948年7月22日,在鄂木斯克的174厂接到了122毫米突击炮的设计任务。174厂是战争初期从列宁格勒疏散到西伯利亚的,战争期间生产了T-34,一开始被认为只能按图纸复制由下塔吉尔或基洛夫厂的设计。但是该厂设计人员在И.С.布什涅夫的率领下表现出色,到12月底,已经完成了主体设计图纸,并开始着手准备组装木质样车,项目进度相当不错。1949年7月军方代表审查了全部技术图纸和木质样车,并表示认可。174厂遂开始绘制试验样车的图纸,但是就在此时,苏联政府依据近一年来少量服役的T-54在可靠性上的恶劣记录,决定对T-54坦克重新进行技术审查,并暂时停止型号发展。174厂的122突击炮项目也被随之暂停。1949年10月,突击炮项目不知为何被苏联部长会议决定转由183厂设计局承担,该局推翻了174厂的原有方案又重新从初步设计开始。1949年10月15日,苏联部长会议第4742-1832号决议批准了СУ-122-54的性能设计任务书。不过到1950年5月该项目又重新落实到174厂,并获得600工程的项目代号。自此直至СУ-122-54定型,600工程的进度再也没有被行政命令拖过后腿了。

1950年12月,第1辆600工程样车完成组装并开始进行工厂试验,针对第1辆样车的缺陷所设计的2号车也很快下线。1951年夏,600工程开始进行国家试验。1951年6月25日-8月25日, 600工程接受了由苏联国家炮兵科学研究院和装甲兵总局的代表联合组织的国家验收试验。在国家试验中,600工程共进行了1000公里的履带行军,并发射了864发炮弹,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国家试验代表在报告中写道:“如果说普通光学瞄准镜的平均测距误差在15%的话,ТКД光学测距仪的测量误差可以缩小到2.64%。突击炮对1150米距离上航向角为90度(即目标横向运动),速度为15-20公里/小时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40~50%;对650-950米距离上航向角为45度(斜向运动),速度为12~14公里/小时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100%;对1000~2000米距离上的运动目标射击时的命中率为20~40%。突击炮对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类目标射击时,因配备有测距仪(与坦克相比)具有特别大的优势。”

不过在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的操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比方说高射机枪手轮力较大,平衡机弹簧不匹配等,但都是些小麻烦。布什涅夫总设计师立即开始修改设计,他在1951年10月16日的复函中写道:“我们开始重新设计高射机枪回转枪座…设计新的枪架平衡机…缩短高射机枪的射击转换时间….调整操作系统以降低主离合器踏板和刹车的操纵力…更换新的空压机的进口过滤器….在10月底前完成并列机枪的优化方案….全部改进方案在1951年11月底之前完成。”为了验证整车的可靠性,600工程样车在1952年前又进行了一次1000公里跑车试验。






174厂的600工程改进型样车于1952年的第一季度完成,并于同年6-7月间通过工厂试验,后来由于武器系统的一些小改进耗费了不少时间,一直拖到1954年初才完成了全部国家验收项。1954年3月15日,苏联部长会议第438-194号决议将600工程以СУ-122-54的正式代号列入苏军装备,并于1955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1955年年底,仅有4辆СУ-122-54交付苏军,倒不是因为174厂组织生产不力,而是由于斯大林格勒的“街垒”工厂未能按期将Д-49火炮交付174厂总装。部长会议决定于1956-59年间进行СУ-122-54的批量生产,1956年的计划产量50辆,到1959年达到900辆的计划产量,同时规定斯维尔德洛夫的第50厂和车里雅宾斯克的第200厂要配合174厂完成生产任务,必要时下塔吉尔铁路车辆厂也要承担部分生产。但是就在此时,军方的实力派人物科涅夫元帅给苏联政府写信,认为常规突击炮耗费巨大战斗性能有限,应该以装备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的装甲车辆取代。这一论点与唯导弹主义者赫鲁晓夫不谋而合,主管坦克生产的运输机械制造部也随声附和科涅夫的论调。同时哈尔科夫第75厂的总设计师莫罗佐夫正在设计T-64坦克的原型车,他也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给中央写信说,坦克即将在未来几年内使用威力更大的火炮和导弹,侵彻威力要比现有突击炮要大的多,实在没必要再生产突击炮了。1956年9月苏联政府决定从1957年起停产СУ-122-54,这样СУ-122-54的总产量不超过100辆,也未能参加实战。

当然,坦克取代突击炮的观点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坦克导弹化的错误观点却让苏联的坦克发展浪费了将近10年时间,60年代的导弹坦克的技术不完善,难当大任。1956年,174厂在СУ-122-54的防盾上安装了红外大灯和炮长用主动红外式夜视瞄准具,由于战斗室顶部没有足够的空间供瞄准具左右回转,瞄准具就直接装在炮长舱口里,使用时炮长舱门不能关闭。试验称在夜间能够达到很高的命中率,必需说明的是这里苏联人玩了个小花招,夜视仪的作用距离仅有800米,也就是说凡是能看的清楚的目标都在火炮的直射距离内,命中率当然高了。但是任何突击炮都不可能允许必需打开舱门才能战斗,而且装填手操作需要内部照明,车内照明灯也会从打开的炮长舱口向外漏光而暴露目标,因此这种试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1955年供T-10M坦克使用的M-62T2火炮研制成功后,174厂也打算在СУ-122-54上使用这种火炮,1956年初完成了初步图纸并打算在1960年投产。但是项目随着СУ-122-54的停产决定一道终止。

СУ-122-54突击炮的主要任务是:
在中型坦克战斗队形为为坦克分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与4000米距离内的敌装甲战斗车辆做斗争
消灭3000米距离内的敌坚固火力发射点、野战工事
以间接瞄准消灭对敌浅近纵深的遮蔽目标

由于СУ-122-54是174厂团队的第一个设计,没有受到苏联其他设计局风格的桎梏,在外观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驾驶员被挪到了战斗室前部右侧,一举解决了困扰苏式自行火炮多年的驾驶员和炮长布置过于拥挤的难题;取消了正面装甲上的全部活动开口,消除了СУ-100和 ИСУ系列自行火炮因前装甲开驾驶员舱门和观察窗带来的防御弱点。



СУ-122-54突击炮采用了全焊接密闭车体结构,分为前部战斗室和后部动力传动室两个部分,船型战斗室使用倾斜装甲。战斗全重36-36.36吨,乘员5人,分别是车长,炮长,驾驶员,以及第一装填手(兼推弹机操作手)和第二装填手(兼高射机枪手);炮长和驾驶员分别位于车体的前部左右两侧,炮长后面是第二装填手,驾驶员后方依次是车长和第一装填手。驾驶员头顶有一扇圆形舱盖,舱口前方有3具宽视野潜望镜,中央潜望镜可用ТВН夜视仪替换,驾驶员座椅为高度可调式,驾驶员向前方及两侧的视野极好。驾驶员舱口后面是车长指挥塔,上面有一个圆形小舱门,主要供车长探头瞭望用,因为尺寸嫌小难以从此出入战车。车长指挥塔左后方是带高射机枪枪架的装填手舱门。炮长有一个矩形舱盖,舱盖上有1具MK-4回转潜望镜。2名装填手各有1具MK-4回转潜望镜。炮尾上方的战斗室顶部焊了一个三角形盖板,必要时可以将其切割拆除从车外向反后座装置接近。顶甲板后部有一个带防雨罩的风扇。车长座椅旁边的地板上设置一个圆形安全门。车内外通讯联络通过1台ТПУ-46车内通话器和1台РТ无线电台来保障,从1958年起升级为Р-113电台。

与Т-54坦克相比СУ-122-54由于采用了大型前置装甲战斗室,悬置重心向前移动, 为了保证悬挂系统的弹性合力与重心匹配,调整了底盘的负重轮间距,前三对负重轮间距较小,用于集中配置以支撑前部车体,第3、4负重轮间距较大,而T-54坦克的第1,2负重轮间距较大。由于600工程这一特点,СУ-122-54的底盘看上去更像T-62坦克而不是T-54,因此当СУ-122-54改装的装甲工程车参加红场阅兵式后,西方观察家反而以为这是所谓的ИТ-130 130毫米歼击坦克(北约杜撰的T-62底盘的130毫米坦克歼击车)上搞的。在《苏军内幕》一书中,不清楚作者是故意迎合西方的口味还是根本也不清楚苏联坦克装甲辆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宣称苏军有所谓的130毫米坦克歼击车,实际上自СУ-122-54后,苏军就再也没有新装备突击炮式的战斗车辆了。

突击炮的单位功率14.3~14.45马力/吨,单位压力810千帕。车体全长6000毫米,火炮零位时的全车长为9970毫米,车宽3270毫米,至战斗室顶车高为2060毫米,至高射机枪(枪身水平和85度射角时)顶高分别为2560毫米和4400毫米,车底距地高425~440毫米。

战斗室前壁上开有一个火炮炮架安装口,火炮的铸造半球形基座使用26根螺栓固定在开口上,突击的边缘和前壁抵在一起。这样刚度和强度都很大的前装甲直接承受火炮射击时和被来袭弹丸击中时的巨大冲击力,连接螺栓不会承受过大的负荷。基座的内侧上下开有安装上架的垂直转轴轴承室。火炮的框形上架的垂直转轴用上下2套轴承装在半球基座上,筒形摇架则通过水平耳轴装在上架上,这样火炮既可以像常规野战炮一样以垂直枢轴为轴心做水平回转,也可以像常规坦克炮一样以水平耳轴为轴心进行俯仰,从而在车辆停止不动时也具备一定的方位角和射角。水平耳轴前方的火炮身管上装有球形铸造防盾,半球基座在制造时上留有供防盾活动的凹槽,各活动部分在火炮身管的任意转动范围内均不会与基座的固定部分发生干涉。球形基座和防盾上方焊有起重吊环,可以整体起吊火炮总成。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8度,高低射界16~-4度。炮长的座椅是安装在上架伸出的支架上的,随火炮一起回转。

СУ-122-54突击炮的炮架沿用了СУ-100自行火炮的基本结构。和德国的象式、猎豹式等采用炮架内置的坦克歼击车相比,СУ-122-54的火炮安装口开口较大,需要更大更重的防盾,并导致炮架沉重。但是СУ-122-54的优势在于,火炮耳轴位置靠前,占用战斗室内装甲防护空间较小,更换火炮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安装并列机枪。但是无论如何,固定战斗室车辆的火炮方向射界有限,火炮在战斗室内回转部分占用的无法利用的死空间较大,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固定战斗室除了在АСУ-85空降自行火炮、德国的JPZ4-5坦克歼击车等个别型号上继续使用外,已被各国装甲车辆的研制设计单位所放弃。
СУ-122-54突击炮采用了全焊接密闭车体结构,分为前部战斗室和后部动力传动室两个部分,船型战斗室使用倾斜装甲。战斗全重36-36.36吨,乘员5人,分别是车长,炮长,驾驶员,以及第一装填手(兼推弹机操作手)和第二装填手(兼高射机枪手);炮长和驾驶员分别位于车体的前部左右两侧,炮长后面是第二装填手,驾驶员后方依次是车长和第一装填手。驾驶员头顶有一扇圆形舱盖,舱口前方有3具宽视野潜望镜,中央潜望镜可用ТВН夜视仪替换,驾驶员座椅为高度可调式,驾驶员向前方及两侧的视野极好。驾驶员舱口后面是车长指挥塔,上面有一个圆形小舱门,主要供车长探头瞭望用,因为尺寸嫌小难以从此出入战车。车长指挥塔左后方是带高射机枪枪架的装填手舱门。炮长有一个矩形舱盖,舱盖上有1具MK-4回转潜望镜。2名装填手各有1具MK-4回转潜望镜。炮尾上方的战斗室顶部焊了一个三角形盖板,必要时可以将其切割拆除从车外向反后座装置接近。顶甲板后部有一个带防雨罩的风扇。车长座椅旁边的地板上设置一个圆形安全门。车内外通讯联络通过1台ТПУ-46车内通话器和1台РТ无线电台来保障,从1958年起升级为Р-113电台。

与Т-54坦克相比СУ-122-54由于采用了大型前置装甲战斗室,悬置重心向前移动, 为了保证悬挂系统的弹性合力与重心匹配,调整了底盘的负重轮间距,前三对负重轮间距较小,用于集中配置以支撑前部车体,第3、4负重轮间距较大,而T-54坦克的第1,2负重轮间距较大。由于600工程这一特点,СУ-122-54的底盘看上去更像T-62坦克而不是T-54,因此当СУ-122-54改装的装甲工程车参加红场阅兵式后,西方观察家反而以为这是所谓的ИТ-130 130毫米歼击坦克(北约杜撰的T-62底盘的130毫米坦克歼击车)上搞的。在《苏军内幕》一书中,不清楚作者是故意迎合西方的口味还是根本也不清楚苏联坦克装甲辆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宣称苏军有所谓的130毫米坦克歼击车,实际上自СУ-122-54后,苏军就再也没有新装备突击炮式的战斗车辆了。

突击炮的单位功率14.3~14.45马力/吨,单位压力810千帕。车体全长6000毫米,火炮零位时的全车长为9970毫米,车宽3270毫米,至战斗室顶车高为2060毫米,至高射机枪(枪身水平和85度射角时)顶高分别为2560毫米和4400毫米,车底距地高425~440毫米。

战斗室前壁上开有一个火炮炮架安装口,火炮的铸造半球形基座使用26根螺栓固定在开口上,突击的边缘和前壁抵在一起。这样刚度和强度都很大的前装甲直接承受火炮射击时和被来袭弹丸击中时的巨大冲击力,连接螺栓不会承受过大的负荷。基座的内侧上下开有安装上架的垂直转轴轴承室。火炮的框形上架的垂直转轴用上下2套轴承装在半球基座上,筒形摇架则通过水平耳轴装在上架上,这样火炮既可以像常规野战炮一样以垂直枢轴为轴心做水平回转,也可以像常规坦克炮一样以水平耳轴为轴心进行俯仰,从而在车辆停止不动时也具备一定的方位角和射角。水平耳轴前方的火炮身管上装有球形铸造防盾,半球基座在制造时上留有供防盾活动的凹槽,各活动部分在火炮身管的任意转动范围内均不会与基座的固定部分发生干涉。球形基座和防盾上方焊有起重吊环,可以整体起吊火炮总成。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8度,高低射界16~-4度。炮长的座椅是安装在上架伸出的支架上的,随火炮一起回转。

СУ-122-54突击炮的炮架沿用了СУ-100自行火炮的基本结构。和德国的象式、猎豹式等采用炮架内置的坦克歼击车相比,СУ-122-54的火炮安装口开口较大,需要更大更重的防盾,并导致炮架沉重。但是СУ-122-54的优势在于,火炮耳轴位置靠前,占用战斗室内装甲防护空间较小,更换火炮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安装并列机枪。但是无论如何,固定战斗室车辆的火炮方向射界有限,火炮在战斗室内回转部分占用的无法利用的死空间较大,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固定战斗室除了在АСУ-85空降自行火炮、德国的JPZ4-5坦克歼击车等个别型号上继续使用外,已被各国装甲车辆的研制设计单位所放弃。
由于车长指挥塔和高射机枪枪架的回转是手动进行的,操作手的身体也要在车内随之旋转,有必要为车长和第二装填手腾出足够的车内空间,因此在这车长和第二装填手座椅旁边的弹架上只允许放置长度较短的穿甲弹,而且在战斗时应优先装填用掉。

СУ-122-54突击炮的主武器是1门Д-49式122毫米加农炮,副武器为一挺安装在炮架右侧的弗拉基米尔КПВТ 14.5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КПВТ高射机枪。火炮和并列机枪的直瞄射击通过1具ТШ-2-24光学铰链式瞄准镜进行,火炮从隐蔽阵地的间瞄射击通过С-71-24式机械瞄准具和随车携带的炮兵方向盘(需下车作业)进行瞄准。车长旋转指挥塔上有1具ТКД双目体视式测距机。为了在苏联中高纬度低温条件下也能正常使用,火炮瞄准镜和测距仪的前镜筒均带电热装置,防止镜头在严寒天气中凝雾或结霜致盲。

Д-49是著名的Д-25Т的派生型,口径121.9毫米,身管长5497毫米(48.7倍口径、含炮口制退器),采用单肉身管、膛内共有等齐右旋膛线44条、缠角7度10分,采用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和开口向右的半自动横楔式炮闩,火炮全重3050公斤。火炮采用液气式复进机和液压驻退机,正常后座距离490~560毫米,极限后座距离570毫米。与Д-25T相比,Д-49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抽烟筒,新增加了半自动装填机,改进了炮闩开闭机构,对炮架构型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便在突击炮上使用。Д-49的抽烟筒在身管前部,距炮口3倍口径,筒内后部的身管壁上开有两个弹子活门充气孔,弹子活门孔前方有8个均匀分布在身管同一截面位置的喷嘴,倾角25度。当火炮发射时弹丸通过身管抽烟筒时,火药气体通过弹子活门孔和喷嘴迅速进入筒内,对抽烟筒进行加压。在弹丸飞离炮口后,火炮膛压迅速降低,此时弹子因自身重量下落堵住单向活门,筒内高压气体从8个喷嘴向炮口高速喷出,在喷嘴后部因文丘里效应产生低压区,将膛内残余废气抽出,此时火炮尾闩正好打开,因此还可以将战斗室内的部分废气经炮口抽出,改善了车内环境。应该说明的是,虽然弹子活门进气孔提高了抽烟筒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破碎的弹子可能掉落膛内,如不注意可能引起炸膛之类的严重事故,现代车用火炮的抽烟筒一般已取消弹子活门,通过喷嘴直接进气,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Д-49的最大特点是配有半自动装填机,装填机装在从炮尾下方伸出的集壳槽尾部右侧,也起到了平衡火炮耳轴前后重量的效果,因此Д-49没有安装平衡机。这种装填机一开始是为了ИС-7/8坦克设计的,包括整体回转机构,两节托弹盘,链式推弹机,机械传动装置和驱动电动机组成,由于推弹链长度有限,只能用于推药筒,弹丸仍需全手动装填。推弹机由第一装填手操作,转填程序如下:如第一次射击需人工打开炮闩;然后第一装填手按车长口令指示的弹种从弹架上取出一发弹丸,手工装入炮尾药室,然后用木质推弹棍将弹丸完全顶入膛内,并在膛线上卡紧,然后按下装填机启动按钮,装填机连托单盘一起整体向左移动,接下来第二装填手将药筒置于托弹盘上,第一装填手按下推弹机动作按钮,链式推弹机展开刚性链条将药筒推入膛内。药筒完全进入膛内后,药筒底缘冲撞炮尾抽筒子钩带动关闭机将炮闩向右关闭。装填机顺势整体沿下方的轨道向右平移,为火炮发射后抽壳腾出空间。第一装填手按下链条收回按钮将推弹链收起,检查火炮关闩到位装填机撤收到位、人员全部脱离火炮后坐的危险区后,解脱保险机保险,炮长即可开火射击。火炮射击后,第一装填手负责检查火炮后坐距离和炮闩是否自动打开,并将后座表尺游标向前推回,第二装填手负责将炮尾抽出的弹壳从集壳槽上移走,如果情况允许,应将其抛出车外,防止从空药筒散发的有毒气体继续污染战斗室。

由于装填机刚性固定在炮尾后方,与火炮一起俯仰回转,因此无论火炮被打向何方如何,与装填机与炮尾均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实现了任意角均可半自动装填。由于配备了2名装填手,车内空间相对较大,降低了装填手的工作负担,射速可达4~5发/分。若推弹机故障也可由乘员实施全手动装填,此时射速将下降到3~4发/分。由于半自动推弹机未能代替人力完成从弹架到托弹盘这一距离最长、消耗体力最大的输弹过程,所以它对提高射速帮助有限,但是为苏联后来设计发展自动装填机打下了良好基础。如果装填机故障,只要将其挪到初始位置即不影响全人工装填。第一、第二装填手分别负责更换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的弹药箱。不过第二装填手的存在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车内空间,如果将其取消,可以至少再多装10发炮弹。



而且,战斗室在设计阶段还要留出不少空间供火炮的战斗室内部分回转俯仰,不仅如此火炮处于任意射角和方位角时,炮尾后方都要留出至少600毫米长度的空间让火炮后座并实施装填。这样算下来,火炮在战斗室内占用的体积要达到1立方米左右,几乎是炮塔式火炮俯仰所需空间的3倍以上,相当不划算。

ТШ2-24是单目望远式瞄准镜,由随火炮摇架上下摆动的前镜筒、分划板、表尺装定器、光学铰链、双倍率切换透镜组和固定在火炮上架瞄准镜支架上的后镜筒组成。有3.5X和7X两个倍率,相应的视场分别是18和9度,一般使用小倍率搜索、捕捉目标,然后通过调节火炮射角和方位角,将目标大概挪到瞄准镜视场中心位置,再切换到大倍率,用于精确观察瞄准目标。

ТШ -2-24瞄准镜的分划板上从左到右共有4路距离分划,分别是БР/ТУП,该分划用于穿甲弹射击,然后是ПГП分划,该分划用于全装药榴弹射击,其次是ПГЗ分划,该分划用于减装药榴弹射击,最后是КПВТ分划,当使用并列机枪射击时使用该分划。各分划的最大表尺射程分别为4000、6000、3400和2000米,各列均有大分划和小分划两者刻度线,大分划刻度线在两侧标注数字2、4、6等,分别代表200、400和600米,依次类推,小分划刻度线与大分划刻度线之间距离则又细分到100米。瞄准镜视野中央有一个大锥形指标,两侧分别有4个锥形小指标,各指标间又设垂直刻度线进行二次分划。每个小指标间分划均为2密位,记做0-02下同,垂直刻度线与指标间分划均为0-01,水平指标用于对已知宽度的目标进行概略的距离估算。在大指标正下方还有一个使用穿甲弹距离分划的简易刻度,只有1000、1800和2000米三个距离分划,用于在来不及重新装定表尺的紧急情况下,对突然出现的目标进行快速瞄准射击。分划板有照明装置。
车长有一具TKД式光学测距仪,该测距仪的技术指标如下:
测距仪光臂全长 1000毫米
基线长 900毫米
潜望高度 285毫米
放大倍率 4X 10X
视场 6度 15度
出瞳直径 2.5毫米 4毫米
出瞳距离 23毫米 23毫米(为了便于佩戴眼镜或防毒面具时操作)
测距范围 500~16000米
测距仪的目镜间距可在56~74毫米之间调节,乘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瞳距进行条件,以方便使用。

TKД测距仪装在能够360度回转的车长指挥塔上,本身没有回转轴,也不能上下俯仰。分划板中央有一个大测距标,旁边各有4个小的辅助侧标,测距标下方有一排水平分划和垂直分划,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对已知宽度和高度的目标进行粗略测距。使用时,车长首先转动指挥塔,将视野中的测距指标中心对准目标,然后旋转下镜体右侧的调节旋钮,通过调节光学补偿棱镜的角度使目标像与测标在纵深距离上感觉相同,同时光学补偿镜的转动角度被机械传动机构放大并转换为距离刻度,投射在测距仪视野的下方,三角小指标对应的刻度即为测量距离,最小刻度分划为10米。也就是说测距仪在理想条件下的测距精度为10米。测距仪镜筒内有26伏灯泡照明,用于在外部光线不良时照亮分划板。

TKД测距仪的优点是测距速度快,测量精度较高,但是要求使用者具有较强的立体视感,需要进行预先选拔和训练。同时,使用测距仪观察时,由于瞳距被人为的放大了十几倍,操作者比较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而且由于没有稳定装置,很难在车辆运行时使用。正常情况下,车长一般使用指挥塔周边安装的5个1X ТНП潜望式展望镜对外瞭望,或者打开舱盖,使用手持望远镜观察战场。捕捉到目标后再使用测距仪测量。指挥塔内圈上有方向刻度线,由于СУ-122-54没有旋转炮塔,车长通过测距仪在捕捉到目标后应查看刻度(也就是目标与车体指向间的夹角),并依据夹角是否大于8度来决定是否需要驾驶员操纵转向,这样才能将目标挪到炮长可以观察到的火炮水平射界内。СУ-122-54的转向操纵性能不太好,没有经验的驾驶员容易出现转过头或转不到的情况。

战斗时,车长将目标距离报给炮长后,炮长首先通过转动目镜筒下方的转螺,将活动水平线移至相应的距离分划上,然后再使用三角指标进行瞄准发射。若得命中弹,由车长观察射击效果后,决定是否实施再次射击或转移射击目标。若射弹偏离目标但炸点偏离瞄准点不远,技术熟练的炮长可调整火炮的方位角和射角,直接将前一发炸点在瞄准镜内对应的位置挪到目标上(头一发弹相当于通过试射来验证预计命中点,但是要求炮长对炸点的初始位置迅速做出判断,因为爆烟扩散后会妨碍判明弹着点的准确位置),第二发弹则直接命中。若射弹偏离目标太远,则由车长重新测距或观察射弹偏差并给出修正值后,指挥炮长再次瞄准射击。
在600工程设计之初,设计师为了增强该型号的竞争力,决定赋予火炮具备从隐蔽阵地或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目标实施间接瞄准射击的能力。但是由于СУ-122-54以直瞄射击为主,直接瞄准镜与火炮随动,无法确定火炮的实际射角和方位角。因此СУ-122-54还备有С-71-24式机械瞄准具,该瞄准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和当时已经装备部队的85和130毫米加农炮一样。铝合金制的筒形转鼓上有距离刻度和火炮方位角刻度。减装药榴弹的射程分划为0至260,每刻度间隔对应50米的水平距离(下同),榴弹分划为0至360,穿甲弹分划为0至80,也就是说С-71-24的减装药榴弹、全装药榴弹和穿甲弹的表尺射程分别是13000米、18000米和4000米。应该说明的是,该炮在最大射角时的射程为13400米,全装药榴弹的表尺射程实际上是达不到的(除非将突击炮的发射阵地选择在坡道上,增加实际射角)。瞄准具的方向分划为左右各100密位,手轮的最小刻度为0-01。这样如果在车外进行炮兵测量,确定了突击炮-目标的位置,然后再结合气象情况等影响因素求出火炮的射击诸元,炮手通过С-71-24式瞄准具赋予火炮正确的射角和方位角就可以开炮射击了。

КПВТ 14.5毫米机枪重55公斤(不包括枪架),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初速998米/秒,理论射速550~650发/分,战斗射速100发/分,弹种包括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燃烧曳光弹和燃烧弹。并列机枪射界与火炮相同,高射机枪装在可以回转的第二装填手舱门座上,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5~85度。有效射程1500米,使用装在弹箱里的弹链供弹,单个弹箱容量50发。机枪子弹备弹600发,其中350发装在7个弹链箱内,其中5个高射机枪用弹链箱分别放置在:2个在车长座椅下、2个在战斗室前部左侧、1个在炮手座椅后方:2个并列机枪弹链箱放置在战斗室右侧前部。为了减少包装尺寸,其余250发子弹散装在5个防潮弹药箱内,但是需压入弹链后才能使用。车内另有2支АК-47自动步枪,备弹1000发,其中60发在步枪上的2个弹匣内,另有300发装在10个备用弹匣里,其余640发散装在弹药箱内的防水包装里。车内还携带1支26毫米信号枪和20枚Ф-1防御手榴弹。

122毫米弹药35发,包括18发穿甲弹和17发榴弹,穿甲弹用药筒18个,全装药榴弹用药筒12个,减装药药筒5个。6发炮弹放置在战斗室右侧,14发放置在战斗室左侧,8发放置在战斗室后部动力舱隔板前方,7发放在车内左侧前部。

火炮弹种包括БР-471尖头穿甲弹,БР-471Б风帽钝头穿甲弹、БР-471Д风帽被帽穿甲弹和ОФ-471榴弹。各种122毫米弹丸的重量均为25公斤,全装药药筒重16.5公斤,内有发射装药6.82公斤。减装药筒药筒内装有全装药药量1/3的发射药,用于提高火炮的弹道机动性。用榴弹对近距离软目标进行射击时,优先使用减装药药筒,可以减轻火炮身管烧蚀,延长寿命。榴弹内部装填3.6公斤炸药,可以选用РГМ或 Д-1弹头瞬发引信。穿甲弹在弹底装有0.156公斤炸药,可以选用МД-8或ДБР弹底延时引信,在炮弹侵彻装甲后引爆炸药,增强毁伤能力。穿甲弹弹身上刻有几道沟槽,用于在穿甲弹侵彻装甲的过程中控制弹体的断裂形状。БР-471和471Б是二战中期水平的老式弹,虽然炮口动能很大,但是截面比动能并不理想,再加上弹体强度/韧性不好、构型差,侵彻威力很有限。БР-471Д是50年代初期配发部队的,在弹体前段焊了一个被帽,稍微增加了一点侵彻能力,各弹威力如下表:


БР-471Д
БР-471Б
БР-471

法线角
30
0
30
0
30
0

距离 米
侵彻威力 毫米

500
135
165
125
155
120
156

1000
130
155
120
145
105
130

2000
110
135
100
125
80
100

3000
95
115
85
105
65
75


无论是那种弹的威力,都很难对战后西方的M-48和百人队长的正面造成威胁。СУ-122-54要接近到300米距离内,才有可能击穿它们的炮塔正面装甲,而122毫米穿甲弹在任何距离上对同时代西方坦克的车体正面都是无能为力的。到60年代中期,以为Т-10М开发的БМ-7式脱壳穿甲弹为契机,苏联为从85-122毫米的坦克炮研制了一系列使用马鞍型弹托的旋转稳定脱口穿甲弹。同时,全部的反装甲火炮开始配发尾翼稳定式破甲弹。Д-49的脱壳穿甲弹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约290毫米的垂直装甲,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酋长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和M-60的炮塔防盾。但是由于脱壳穿甲弹弹体长径比小,特别容易跳蛋,仍然无法击穿此上两种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和M-60的炮塔正面。破甲弹威力可达350毫米,在有效射程上可击穿西方任意坦克的正面装甲。虽然破甲弹威力较大,但是由于其初速低,再加上弹形不好速度损失大,对中远距离目标射击时的弹道比较弯曲,命中率比不上脱壳穿甲弹,后效也不如穿甲弹。

因此就是在这个时期,在破甲弹和大倾角装甲板面前分别出现了看似矛盾的均质装甲和穿甲弹危机,各主要国家开始研制复合装甲和大长径比的杆式尾翼稳定穿甲弹,并获得巨大成就。

高射机枪瞄准具由1具ВК-4式高射瞄准镜和1具ПУ-1平射瞄准镜组成,装在枪架右侧的瞄准具支架上。ВК-4瞄准镜为简易光学反射式瞄准镜,瞄准镜内部的光源通过1组2块凸透镜将环形分划投射到瞄准镜视野内,环形分划从外到内分别对应1000、700和400公里/小时的目标速度,用于估计提前量,焦距75毫米,视野23度,出瞳直径15毫米。当然,这种结构和功能都很简陋的瞄准镜不可能获得值得一提的对空射击效果。ПУ-1瞄准镜装在ВК-4的左侧,为单筒望远镜式,倍率3.5X,视野4.5度,出瞳直径为6毫米,出瞳距离72毫米,用于对地面小射角目标进行直瞄射击。

为了使СУ-122-54的武器射弹的飞行距离符合所装定的表尺,使射弹飞行的方向与瞄准线一致,从而获得较好的射击效果,应该在长度越野行军、实弹射击和长时间封存启封后对武器进行校正。有两种方法可以对武器进行校正:一种是远方瞄准点法,即首先将车辆停放在水平的坚实地形上,并使用水平仪检查车体纵倾和横倾;然后在1000米距离上选一个明显的瞄准点,然后在炮口处安装一个十字形游丝;车长打开炮闩,从炮膛对瞄准点进行观察,指挥炮手摇动高低机和方向机,将游丝十字对正瞄准点;然后不动火炮,炮手转动瞄准镜表尺转螺将表尺归零,然后转动高地调整螺,使中央大指标与瞄准点在高地方向上平齐,最终转动方向调整螺使中央大指标顶端与瞄准点重合。另一种方法是校正靶法,即在距炮口40米处设置绘有瞄距光轴和各武器火线垂直投影点1:1相对坐标的靶纸,然后按远方瞄准点法进行校正即可。

СУ-122-54的战斗室正面装甲厚100毫米倾角49度,防盾100毫米,正面两侧装甲厚85毫米倾角40度,战斗室侧面厚80毫米倾角64度,后面30毫米倾角70度,底盘侧面45毫米,顶装甲20毫米。各主装甲板之间采用交错榫接,利于中弹后直接传力。为了增大战斗室的容积,不得已增加了前装甲的倾角,因此防护比不上Т-54坦克,正面只能在1500米外防御同时代西方坦克,侧面和其他部分的实际防护效果就更不用提了。车内备有双金属片热敏原件的自动灭火系统,也可手动触发。СУ-122-54于60年代初开始退役,其车体因为战斗室容积较大,被改装为装甲战斗工程车。

动力传动包括1台В-54 12缸水冷四冲程柴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和圆柱齿轮侧减速器等。突击炮的最大公路速度为48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1800转/分时各档位速度如下:
1档 6.78
2档 14.5
3档 20
4档 28.5
5档 45
倒档 6.78
发动机轴带1台АК-150В双缸活塞式空压机为气瓶充气,便于车辆的冬季启动。操作装置采用了传统的机械式。

车内共有4个油箱,2个前组油箱分别布置在驾驶员和炮手座椅的下方,左右油箱容积分别为190和58升,前组油箱总容量248升,2个后部油箱在动力舱内,分为上下两个,容积分别为172和110升,后组油箱总容量282升,动力舱左侧的翼子板上有两个外组油箱,容量为190-196升。公路速度一般为30~33公里/小时,越野速度一般为20~25公里/小时。越野和公路行驶时的百公里燃油耗量分别为280~300升和180~190升。越野和公路行驶时的百公里机油耗量分别为7~11升和6~8升。越野和公路行驶时的最大行程分别为240~260公里和360~400公里。СУ-122-54的机动性基本和T-54A坦克相同。
1957年174厂在СУ-122-54基础上设计了机动式装甲炮兵观测所,缩写为АПБНП,其实就是炮兵观测车。 有1挺КПВТ机枪,装在前装甲上的伪装炮管里,弹药400发,乘员6人。610工程装备了比较完善的炮兵专用定位观测设备,包括:”琥珀-直线”陀螺式行车导航仪,ТКД车长测距仪,РТ-2经纬仪,ПДН-2体视式测距仪,ТПКУ车长指挥镜,ДС-09潜望镜 和 ПАБ-2炮兵方向盘。装有1部10РТ电台和P-108电台。由于没有火炮和弹药,重量由36吨降到33吨,行程从400增加到490-515公里,机动性与СУ-122-54相同。由于610工程具备和СУ-122-54相同的装甲防护能力,因此可以靠前配置,在有一定敌火威胁的地域展开作业,为己方火炮实施瞄准射击创造条件。用СУ-122-54改装了2辆610工程样车并进行了工厂试验,但未或定型。
СУ-122-54的优点在于,使用了苏联标准较好的火控系统,并配备了半自动装填机。但是对于完成它的主要任务,即反坦克作战来说,却是完全不称职的。当然,这不能怪到174厂布什涅夫设计师的头上。受整体国力的限制,苏联未能及时提供足以与西方对抗的战车用火力系统,无论是火炮的威力和火控系统的性能,都和以M-47/48为代表的美国坦克有一定差距。M-47坦克已经开始使用有简易弹道计算功能的测距仪,M-48装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并且可以由车长超越调炮、射击。1954年定型的СУ-122-54只能抗着二战技术水平的火炮与西方坦克战斗,被导弹坦克概念战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012-5-27 09:05 上传

推弹机的工作过程
在海陆空天看过了 炮的穿透力让人失望吖
还是拘限于二战中的经验,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战争也无法持续下来。
主要还是炮不给力吗,要是能换T-10M的D-74炮就好了。
WonderfulMsl 发表于 2012-5-27 09:53
主要还是炮不给力吗,要是能换T-10M的D-74炮就好了。
T-10M不是装2A17的么?
Spica 发表于 2012-5-27 10:10
T-10M不是装2A17的么?
地炮型号D-74吧,炮管型号忘记了。
谢谢老大,苦逼的我邮局全年军事评论,到现在第四期没收到,尼玛邮局电话问了2次,还是没到...
老炮,不顶用鸟
刚在28看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wot里苏联的第二条td线的9级td嘛。。。我还是继续开我的704吧~
长度是L54?
要求达瓦列什.科京换M46 130{:soso_e113:}
SSN19 发表于 2012-5-27 17:56
长度是L54?
应该是底盘为T54!!
上M-62T2之后在WOT里还是有不错战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