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中国与日本军事技术最新比较,航空航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2:13:11
  现在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不断叫嚣以武力为后盾与中国争夺东海资源,武力干涉中国的台湾事物。在我看来这些家伙太利令智昏,还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甚至拿1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中国还占有一定优势。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现在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不断叫嚣以武力为后盾与中国争夺东海资源,武力干涉中国的台湾事物。在我看来这些家伙太利令智昏,还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甚至拿1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中国还占有一定优势。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b>文章为转载,文中内容未经严格证实,也不代表 票房毒药 观点。</b>
<P>日本的F2有问题。日本已经确定只生产80架左右。</P><P>而且F2的雷达也没有过关。</P>
<B>以下是引用<I>票房毒药</I>在2004-12-22 19:19:39的发言:</B>
  现在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不断叫嚣以武力为后盾与中国争夺东海资源,武力干涉中国的台湾事物。在我看来这些家伙太利令智昏,还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甚至拿1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中国还占有一定优势。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P>设备、材料自给上日本人比咱们强很多,我们的系统工程经验更多。</P>
<P>日本地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先吗?好象不细吧,其实偶觉地F-2日本是吃了大亏地,美国等于是找了个冤大头来免费帮他们搞F-16的升级技术。钱花了不少,但真正地技术日本实际上没学到什么,自己的一些技术反而被美国人拿走了。说真的,如果美国佬真的完全撤出F-2身上的美国技术,偶怀疑F-2连飞都不能飞。</P>
<P>楼上的。你说的更无聊!好象以前有“汉奸“这个词吧。</P><P>楼主的绝大部分是很客观的。你说话的语气真的很讨厌。</P>
除了航天的部分,其它基本上说反了
日本的雷达技术比美国还要先进
<B>以下是引用<I>peishens</I>在2004-12-22 21:26:42的发言:</B>


<P>
<P>扯淡都能有这样的水平令人震撼!不了解鬼子就不要忘谈什么对比,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还敢在这里扯淡?本人就不一一驳之啦!太累。敬告那些废柴们在扯淡之前,先把资料搞懂再说。</P>
<P>无谓的贬低敌人,只能使自己更加白痴。</P>

<P>你要有能耐就一一驳斥,否则扯淡的人就是你。</P>
<P><b>文章转载自中华网,转载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与原作者联系.</b></P><P>另外,如果谁能逐一反驳原作者,恳请不啬笔墨,本人转载此文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P>
倭寇虽然阴险狡诈加歹毒,但清醒的国人都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实力确实还不如它,它们的技术,管理和做事的认真踏实是很多国人都应该好好反思的!
<P>小日本组装F15J是哪一年?中国开始组装SU27是哪一年?</P><P>F2上的飞传是小日本自己搞顶的,谁说小日本没有掌握数字电传技术?</P><P>小日本在战斗机上表现完全是美国压制的结果,中日的差距,要从运输机上才能看出来。</P>
千万不能沾沾自喜!
<P>公正的说——倭寇在航空和航天和其它科技方面均领先俺们,人家毕竟是发达国家吗,俺们在航天上面唯一领先的就是提前做了载人航天(不惜工本完全是政治需要)。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在30年内俺们的基础科学和综合科技水平(此乃基础也,没有这个其它的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不太可能赶上倭寇的,更不要说老美了!唯独在俺们集中力量的某些项目上面(例如:航空动力、深海勘探、载人航天以及探月等等)可能取得领先倭寇的成果,所以现在中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策还是正确实在的。俺们当务之急还是搞好教育和科研,力争用50~100年的时间里赶上和超过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时刻把老美作为赶超的目标!不要把精力总是集中在倭寇的身上,只有俺们集中力量干重中之重的事情,超过倭寇只是迟早的事情。</P>
楼上的说得有道理,虽然倭寇的F--2不成熟,但完全是因为中了老霉使的阴招!如果它们单独搞且不受限制的话,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国人要警惕啊,更要自强,只有好好分析我们的弱点,奋起直追才能赶上,超过倭寇,那时我们才有资格教训它!
<P>日本受什么限制了?谁能说说,90式没受限制,几种地空,空空,空舰导弹也没限制,据说比美国的还先进,F2当初也是有几种原型作为自由选择的,包括f18,选f16据说是因为容易隐身。</P>
<P>帮楼主贴完,不表示本人赞同以下观点。</P><P>--------------------------</P><P>中日海军技术比较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日本没有。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



  从以上分析看中国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国军事工业已经提供中国军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比较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比较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想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
</P>
有什么好比的,打了就知道谁厉害了!
如果不是老霉阻拦,谁敢说倭寇不能研制出高性能发动机,谁敢说倭寇不能研制出线传飞控系统!若不是老霉的掣肘,小倭寇的军力发展应该比现在要高得多!毕竟它们有钱,有技术,有负责任的科研人员!
我选择沉默。。。[em06]
<P>我们空气动力学方面应该还是比日本有优势的。</P>
老美怎么阻拦了,说来听听,不清楚详情。日本好象自己也研制了推比8一级的发动机,推力小于100千牛级别,F2的线传飞控也是它们自己弄的,因为美国人不提供F16飞控的原代码。舰载相控阵也有,是单面的。不过F2的相控阵雷达弄了很多年还是没搞定。
F--2的历史想必楼上的兄弟并不清楚吧!还是先翻翻陈贴再说吧.
看看日本货在中国市场占多少,就知道日本技术肯定比中国先进了
不好找吧,详情实在不知道,只记得看过一点报道,说F2本来有多种方案,包括自己设计的和以美国飞机为原型的,后来选择了以F16为原型的方案,线传操纵系统本来要美国提供,但是美国人不提供原代码,只提供成品,于是日本决定自己开发,因此使预期进度拖后了两年,发动机日本有自己研制的,但是推力小于这个级别,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好象都是自己研制,武器也是,近距空空导弹据说是成像式的,中距不清楚,反舰导弹是自研,据说性能超过鱼叉。后来主翼一直有问题,强度不够,很久才解决,最后完全解决没有也不清楚,雷达问题是他们自己披露的,空速管影响一直没有解决,探测距离只有37公里。瑞典人也碰到这个问题,一碰到多云或者雨天雷达就无法正常工作。
<P>雷达问题是他们自己披露的,空速管影响一直没有解决,探测距离只有37公里。</P><P>==不会吧,那不跟咱们的歼7G差不多了,只多了7公里.</P>
<P>前段时间xiejun在舰船上说的,他生活在日本,应该没错。</P>
小日本虽然很多超出中国,但是并不全面,小日本造很多大东西太成问题,而且对资源的依赖过大。
日本的H2火箭能上天吗?我听说它的试射已经失败好几次了。
<P>象相控阵雷达和航天火箭这样的工程都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才行的。事实偶觉地日本的技术并没那么神。偶曾经听人说日本的技术精细是精细还不耐‘操’。日本可能在部分技术上是领先的,但在系统能力上比起美.俄.欧来真是差远了。都说日本货有多好多好,但实际上欧美的产品技术也一点都不差啊。说老毛子是粗粗拉拉,可人家粗拉得实用啊,AK-47粗不粗,世界通用而且特别好用。T-34也是粗粗拉拉的,人家是二战最强的坦克。所以偶认为是应该认识到我们和日本在一些方面有差距,但在一些方面我们是完全有优势的。例如相控阵雷达技术和在推力涡扇发动机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偶认为在研制进程和技术上我们是比日本要成熟得多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3 23:45:38编辑过]
<B>日本航空研究机构</B>作者:兵器装备网《军事装备资料库》 阅读:1270 次 时间:2004-9-12 来源:兵器装备网《军事装备资料库》独立行政法人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NAL) <P>  National Aerospace LaboratoryZ </P><P>  通讯地址 〒182-8522 東京都調布市深大寺東町7-44-1</P><P>  電話:0422-40-3000(代表) 传真: (0422) 40-3036</P><P>  网络地址 WWWadmin@nal.go.jp</P><P>  负责人 户田 劝,所长</P><P>  简史 NAL成立于1955年7月,当时是内阁府的一个附属机构。成立初期仅有50人。1956年科技厅成立后,划归科学技术斓迹?963年4月改为现名。1961年为该所第一个发展规划时期,主要是建立必要的科研设施,为科研奠定基础。1962~1966为该所第二个发展规划时期,主要有三项重点研究课题: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跨音速飞机,火箭。该所从1967年起,开始实行“滚动式五年计划 ”,即每年修改一次,以确定后五年的研究目标。1970年从事FJR-100/200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研究。1980年从事STOL飞机的研究,1985年从事航天飞机的研究,1994年开始研究H-Ⅱ轨道式飞行器(HOPE),1997年开始研制下一代超音速飞机技术。2001年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合并后,归文部科学省领导,2001年4月1日成为独立行政法人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最近日本文部科学省拟将宇宙开发事业团、宇宙科学研究所和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三家航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合并在一起,以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加快日本航天事业的发展。今年4月,三机构以缔结协定的方式建立了“运营本部”。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9月召开“航天三机构合并筹备会议”,在2001年底提出合并方案,2003年度实现合并,以建立一元化航天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制,提高研究开发效率。</P><P>  业务范围 该所主要进行一些有长远目标的预研项目,早期开展了高超音速方面的研究,是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另外,该所还为解决飞机、发动机仿制生产及自行研制过程中的难点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参与了YS-11、V2500等项目的开发等。该所在航天领域的研究方面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的研究项目除有H-Ⅱ轨道式飞行器(HOPE)外,还有SSTO航天飞机等。</P><P>  规模能力 NAL1999年度预算为40.3亿日元,职工人数从1964年至今变动不大,2000年共有440多名,其中研究人员300多名。主要研究设备有:① 风洞。跨音速风洞(试验段2米×2米,最大马赫数为1.4)、 暂冲式超音速风洞(试 验段1米×1米,马赫数为1.4~4.0)、二次元风洞(试验段0.3米×10米,马赫数0.2~1.19)、大型低速风洞、暂冲式高超音速风洞(试验段50厘米×50厘米,马赫数为5、7、9、11)、突风风洞(试验段2米×2米,风速最高67米/秒)小型连续事实超音速风洞。②机体试验设备。 跨音速飞行试验设备、热弹性试验设备、复合材料试验设备、各种疲劳试验机、超高温静强度试验装置、X射线CT式探伤设备、结构强度试验装置、十字形2轴疲劳试验机、环境疲劳试验装置、MTS500KN疲劳试验机、机械手式超声波探伤装置、多点AE测量分析装置、音响疲劳试验装置、2500KN结构试验设备等。③发动机试验设备。发动机模拟装置、发动机运转设备等④ 压缩机试验设备、涡轮试验设备、高温运转试验设备、燃烧试验设备、发动机强度试验设备、超音速发动机噪声试验设备等。⑤控制试验设备。导航传感器试验设备、通用飞行模拟器等 。 ⑥飞行实验设备。实验用飞机(多尼尔228-300、比奇B-65等)、起飞着陆用地面观测设备等。⑦其他各种航天用试验设备及各种计算机和控制设备。</P><P>  组织机构 NAL设有7个部、4个研究组、2个研究中心和调布机场分室 、角田分所。</P><P>  (1) 航空推进综合研究组</P><P>  概况 该部主要针对超高速飞行和与航天技术有关的空气动力学问题采用超音速风洞、高超音速风洞等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超高音速风洞对航天飞机等的空气动力和气动加热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数值风洞对超高速气流和在稀薄大气中飞行物体进行数值模拟。</P><P>  (2) 结构研究部</P><P>    概况 该部主要对飞机、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结构、结构动力学 、结构材料特性、气动弹性、热结构、 动力学、断裂力学等进行研究。该部下设有工程、气动弹性、热结构、结构动力学和断裂力学等5个实验室。</P><P>  (3) 流体科学综合研究组</P><P>  概况 该组主要从事附面层迁移和紊流理论的研究以及空气动力实验技术和尖端测量技术和飞船系统的研究等。另外,该组还对环境厅提出的防止公害项目进行有关防止飞机大气污染的研究。</P><P>  (4) 计算科学研究部</P><P>  概况 该部主要对与航天飞机、HOPE、高速飞机研究开发有关的复杂机体形状周围气流的分析以及紊流等复杂的流体现象分析有关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喷气发动机内流以及复合材料的构造解析等方面的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以及将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图像化处理等。该部下设计算 、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应用数学、并行处理等5个实验室。</P><P>  (5) 空气动力特性研究部</P><P>  概况 该部应用大型低速风洞、跨音速风洞和二元风洞对飞机、火箭和 航天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数值计算。该部下设工程、全尺寸空气动力学、计算空气动力学、低速空气动力学、操纵面空气动力学、不稳定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测试技术、跨音速风洞、低速风洞、二维跨音速风洞等12个实验室。</P><P>  (6) 结构材料综合研究组</P><P>  该研究组心主要针对下一代超音速飞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来确定下一代超音速运输机所需要的尖端技术,并制定计划。对飞机和其他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冲击、疲劳、载重、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等问题进行研究。另外,该部还开展了新型复合材料结构技术的特别研究以及与日本航天飞机HOPE有关的高温耐热材料研究。</P><P>  (7)航空发动机研究部</P><P>  概况 该部主要从事发动机扇叶、压缩机、燃烧器、涡轮、排气喷嘴、控制监视系统、发动机用新型材料等项目的研究。该部还从事未来亚音速飞机用节能型超高旁路比可变形发动机以及航天飞机用吸气式发动机的技术研究。该部下设工程、压缩机、涡轮、发动机空气动力、推进、发动机结构、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发动机测量等9个实验室。</P><P>  (8) 飞行系统综合研究组</P><P>  概况 该组与飞行研究部密切合作从事飞机的测量与控制以及与航空航天有关的人机学的研究。另外还研究新型飞行系统的智能化、航天飞机的控制、导航和模拟技术等。该部下设工程、系统控制、仪表、航空仪表、导航及控制、飞行模拟、人体工程等6个实验室。</P><P>  (9) 飞行研究部</P><P>  概况 飞行研究部主要用实验用飞机(多尼尔Do-228和比奇B-65)进行飞机的飞行性能、安全操纵性能、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该部还研究直升机的飞行特性。该部下设工程、飞行品质、飞行测试、飞行分析等7个实验室。</P><P>  (10)下一代飞机项目推进中心</P><P>  概况 该中心主要是为了确立21世纪所期待的下一代超音速运输机所需要的尖端技术,推进下一代超音速飞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该中心把CFD空气动力设计技术、飞行实验作为主要课题,通过试验机的开发与飞行实验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来获得高超的设计技术、技术论证和先导技术等。</P><P>  (11) 航天革新项目推进中心</P><P>  概况 该中心主要从事与未来宇宙开发所需的必要技术有关的先导技术研究。现正从事卫星基础技术、无人有翼飞船(HOPE-X)、可再用火箭机、宇宙环境安全技术、集光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项目的研究。</P><P>  (12) 火箭推进研究部</P><P>  概况 该部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燃烧器、涡轮泵、发动机控制系统及其与系统有关技术研究。该部下设火箭发动机系统、火箭燃烧室、火箭液体系统、火箭高度性能、火箭推进等5个实验室。</P><P>  (13) 冲压喷气发动机推进研究部</P><P>  概况 该部主要从事载人航天飞机用发动机及推进系统领域的研究。该部下设冲压喷气发动机性能、冲压喷气发动机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结构、冲压喷气发动机空气动力等4个实验室。 </P><P>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 </P><P>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Defense Agency </P><P>  通讯地址 (154-8511)日本国东京都世田谷区池尻1-2-24</P><P>  电话: (03) 3411-0151</P><P>  负责人 别所信宏部长</P><P>  概 况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成立于1952年8月,1958年5月改为现名。该部成立以来几经变革,如今成为日本防卫厅的一个综合性国防技术研究所,该部下设四个研究所。在航空方面,技术研究本部主要承担飞机、发动机的试验及解决在仿制、自行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研究所主要承担航空科研任务。目前该部正在开发的项目有飞机及制导武器、飞机发动机、HSS-2B型舰载直升机和以F-16为原型机的FS-X下一代支援战斗机,其中FS-X开发计划1998年结束。</P><P>  日本(JAPAN)</P><P>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P><P>  通信地址:(190-8533)东京都立川市荣町1-2-10</P><P>  电话: (0425) 24-2411</P><P>  负 责 人 吉本悠久所长</P><P>  概 况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是日本现有主要航空研究机构之 一,也是日本唯一的军队系统的航空科研机构。该所成立于1958年5月。成立初期设总务、飞机、发动机三个部,主要负责J3喷气发动机的性能鉴定试验以及仿制生产T-33 、F-86F等飞机部件所需的各种试验和飞机性能试验。1964年该所增加了制导武器研究业务,同时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一研究所的制导部的业务也合并到该所,该所的机构也就作了相应的调整。第三研究所直属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领导。多年来,为满足防卫厅三军需要和配合航空军工产品的发展,该所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对日本仿制美国战斗机和发动机,及国内自行研制的PS-1、T-2、C-1、F-1等军用飞机的研制和试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所目前设有三个研究部:第一部(飞机、制导武器的机体)、第二部(飞机、制 导武器的发动机)、第三部(飞机、制导武器用机载设备)。这三个研究部分别下设7个、6个和8个研究室。</P><P>  该所目前主要研究设备有:机体强度试验场(进行机体的强度、疲劳及振动试验)、低速风洞(测量口径为2.5米,风速60~70米/秒)、特殊机试验场(进行特殊飞机的维修及零部件 试验)、垂直水平两用风洞(功率为1900kW,水平风洞最大风速为70米/秒,垂直风洞最大风速为34米/秒)、发动机辅机试验场(点火系统及电气辅机试验装置)、小型超音速空气源(M=2.5,30秒)、发动机运转场(发动机性能及耐久试验设备)、发动机维修工厂(进行发动机的拆卸组装及检查)、发动机零件试验场(进行燃烧器、压缩机及其他零部件的试验)、环境试验室(进行飞机用设备的环境试验)、测量解析中心(进行无线电制导导弹综合性能评价)等。 </P><P>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 </P><P>  通讯地址 (190-8533)东京都立川市荣町1-2-10</P><P>  电话: (0425) 24-2411</P><P>  负责人 吉本悠久所长</P><P>  概况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是日本现有主要航空研究机构之 一,也是日本唯一的军队系统的航空科研机构。该所成立于1958年5月。成立初期设总务、飞机、发动机三个部,主要负责J3喷气发动机的性能鉴定试验以及仿制生产T-33、F-86F等飞机部件所需的各种试验和飞机性能试验。1964年该所增加了制导武器研究业务,同时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一研究所的制导部的业务也合并到该所,该所的机构也就作了相应的调整。第三研究所直属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领导。多年来,为满足防卫厅三军需要和配合航空军工产品的发展,该所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对日本仿制美国战斗机和发动机,及国内自行研制的PS-1、T-2、C-1、F-1等军用飞机的研制和试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所目前设有三个研究部:第一部(飞机、制导武器的机体)、第二部(飞机、制 导武器的发动机)、第三部(飞机、制导武器用机载设备)。这三个研究部分别下设7个、6个和8个研究室。</P><P>    该所目前主要研究设备有:机体强度试验场(进行机体的强度、疲劳及振动试验)、低速风洞(测量口径为2.5米,风速60~70米/秒)、特殊机试验场(进行特殊飞机的维修及零部件 试验)、垂直水平两用风洞(功率为1900kW,水平风洞最大风速为70米/秒,垂直风洞最大风速为34米/秒)、发动机辅机试验场(点火系统及电气辅机试验装置)、小型超音速空气源(M=2.5,30秒)、发动机运转场(发动机性能及耐久试验设备)、发动机维修工厂(进行发动机的拆卸组装及检查)、发动机零件试验场(进行燃烧器、压缩机及其他零部件的试验)、环境试验室(进行飞机用设备的环境试验)、测量解析中心(进行无线电制导导弹综合性能评价)等。 </P><P>  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 </P><P>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P><P>  通讯地址 (305-0044)日本国茨城つくば市并木1-2</P><P>  电话: (0298 298) 58-7000(事务科)</P><P>  负责人 松野建一,所长</P><P>  简 史 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37年,当时称机械试验所,隶属于商工部工务局领导。1942年设置东村山分室,1943年设置名古屋分所,1948年工业技术厅(即现工业技术院)成立,遂划归工业技术厅领导,1952年名古屋分所改为名古屋工业技术试验所,1953年中央度量衡检定所(即现计量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补充到东村山分室,1955年,航空分部分离出去成为现在的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1969年设置谷田部实验场,1971年实施机构改革,改为现名,1989年再次实行机构改革。</P><P>    科研活动 目前,该所主要的研究项目有:航天技术,如航天高精度位置控制技术等;产业基础技术,如飞船用高效率推进技术等;新一代产业基础技术,如超耐环境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等;与国外的技术合作,如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表面加工技术的研究等。</P><P>  组织机构 机械技术研究所现有7个部、2个特别研究室和1个机械技术指导所。1992年该所共有273人,其中研究人员216人,管理人员57人,总经费3.67亿日元,其中科研经费为1.55亿日元。该所的出版物主要有:《机械技术研究所所报》(双月刊)、《机械技术研究所报告》(不定期)、《机械技术研究所资料》(不定期)、《MEL NEWS》(月刊)、《机械技校研究所年报》等。 </P><P>  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NAL) </P><P>  National Aerospace Laboratory </P><P>  通讯地址 (〒182)日本国东京都调布市深大寺东町7-44-1</P><P>  电话: (81 422) 47-5911 传真: (81 422) 48-5888</P><P>  网络地址 www.nal.co.jp</P><P>  负责人 高岛一明, 所长</P><P>  概 况 NAL成立于1955年7月,当时为总理府的附属机构。成立初期约有50人。1956年科技厅成立后,该所划归科学技术厅领导。1963年4月改为现名。1961年为该所第一个发展规划时期,主要是建立必要的科研设施,为科研奠定基础。1962~1966年为该所第二个发展规划时期,主要确定了三项重点研究课题: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跨音速飞机,火箭。从1967年起,该所开始实行“滚动式五年计划”,即每年修改一次,以确定后五年的研究目标。</P><P>  科研活动 该所主要进行一些有长远目标的预研项目,如该所在日本最早开展了高超音速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是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另外,该所还为解决飞机、发动机仿制生产及自行研制过程中的难点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参与了YS-11、V2500等项目的开发等。该所在航天领域的研究在日本首屈一指,目前的研究项目有H-Ⅱ轨道式飞行器(HOPE)、SSTO空天飞机等。</P><P>  组织机构 NAL设有8个部、2个研究组、2个研究部和调布机场分室、角田分所。</P><P>  (1) 空气力学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针对超高速飞行和与航天技术有关的空气动力学问题采用超音速风洞、高超音速风洞等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超高音速风洞对航天飞机等的空气动力和气动加热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数值风洞对超高速气流和在稀薄大气中飞行物体进行数值模拟。该部下设工程、高超音速空气动力、粘性流、激波风洞、高超音速风洞、超音速风洞等11个实验室。</P><P>  (2) 结构力学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对飞机、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结构、气动弹性、热结构、动力学、断裂力学等进行研究。该部下设有工程、气动弹性、热结构、结构动力学和断裂力学等5个实验室。</P><P>  (3) 热流体力学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对与热流体有关的现象进行研究,比如含噪声的非定常流、发动机内流、推进系统内流的数值模拟以及冷却翼、热交换器等的传热现象等。另外,该部还对环境厅提出的防止公害项目进行有关防止飞机大气污染的研究。该部下设工程、计算热流体动力学、热传导等5个实验室。</P><P>  (4) 数理解析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对与航天飞机研究开发有关的复杂机体形状外流、喷气发动机内流以及复合材料的构造解析等方面的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以及将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图像化处理等。该部下设计算、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应用数学、并行处理等5个实验室。</P><P>  (5) 空气动力性能部</P><P>  概 况 该部应用大型低速风洞、跨音速风洞和二元风洞对飞机、火箭和航天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数值计算。该部下设工程、全尺寸空气动力学、计算空气动力学、低速空气动力学、操纵面空气动力学、不稳定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测试技术、跨音速风洞、低速风洞、二维跨音速风洞等12个实验室。</P><P>  (6) 机体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对飞机和其他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冲击、疲劳、载重、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等问题进行研究。另外,该部还开展了新型复合材料结构技术的特别研究以及与日本航天飞机HOPE有关的高温耐热材料研究。该部下设工程、飞行载荷、全尺寸测试、复合材料结构、疲劳、碰撞、损伤等6个实验室。</P><P>  (7) 发动机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研究发动机扇叶、压缩机、燃烧器、涡轮、控制系统、发动机用新型材料等项目。该部还从事未来亚音速飞机用节能型超高旁路比可变形发动机以及航天飞机用吸气式发动机的技术研究。该部下设工程、压缩机、涡轮、发动机空气动力、推进、发动机结构、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发动机测量等9个实验室。</P><P>  (8) 控制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从事飞机的测量与控制以及与航空航天有关的人机学的研究。另外还研究新型飞行系统的智能化、航天飞机的控制、导航和模拟技术等。该部下设工程、系统控制、仪表、航空仪表、导航及控制、飞行模拟、人体工程等6个实验室。</P><P>  (9) 飞行实验部</P><P>  概 况 该部采用实验用飞机(多尼尔Do.228和比奇B-65)进行飞机的飞行性能、安全操纵性能、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该部还研究直升机的飞行特性。该部下设工程、飞行品质、飞行测试、飞行分析等7个实验室。</P><P>  (10) 新型飞机研究组</P><P>  概 况 该组主要是综合各部的研究成果对HOPE、空天飞机以及新型飞机等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HOPE,该组是HOPE计划的研究核心。对于新型飞机,该组主要从事有关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该研究组下设11个小组,分别为规划和工程、HOPE研究规划和合作、HOPE系统规划、HOPE实验规划、航天飞机最优结构、新结构飞机性能、新结构飞机最优结构、有动力飞机性能、气动弹性系统的主动控制、新型飞控系统、突风风洞测试等。</P><P>  (11) 航天技术研究组</P><P>  概 况 该组主要从事与未来宇宙开发所需的必要技术有关的先导技术研究。现正从事卫星基础技术、集光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项目的研究。该研究组下设13个小组,分别为规划和工程、宇宙运输系统、航天飞机系统、载人航天支援系统、宇宙飞船空间对接系统、航天能源系统、电子推进系统、巨型航天结构系统、航天生命科学实验系统、航天技术实验系统、航天润滑系统、航天飞机高度控制系统、航天系统的可靠性等。</P><P>  (12) 火箭推进研究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从事与火箭发动机及其系统有关的技术研究。该部下设火箭发动机系统、火箭燃烧室、火箭液体系统、火箭高度性能、火箭推进等55个实验室。</P><P>  (13) 冲压喷气发动机推进研究部</P><P>  概 况 该部主要从事载人航天飞机用发动机及推进系统领域的研究。该部下设冲压喷气发动机性能、冲压喷气发动机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结构、冲压喷气发动机空气动力等4个实验室。</P><P>  规模能力 NAL在1998年度预算为37.3亿日元, 工作人员数从1964年至今变动不大,1997年共有436名,其中研究人员300余名。主要研究设备有:① 风洞。跨音速风洞(试验段2米×22米,最大马赫数为1.4)、 暂冲式超音速风洞(试验段1米×1米,马赫数为1.4~4.0)、二次元风洞(试验段0.3米×10米,马赫数0.2~1.19)、大型低速风洞、暂冲式高超音速风洞(试验段50厘米×50厘米,马赫数为5、 7、9、11)、突风风洞(试验段2×2,风速最高67秒)。② 机体试验设备。跨音速飞行试验设备、热弹性试验设备、复合材料试验设备、各种疲劳试验机、超高温静强度试验装置、X线CT式探伤设备、结构强度试验装置等。③ 发动机试验设备。④ 压缩机试验设备、涡轮试验设备、高温运转试验设备、燃烧试验设备、发动机强度试验设备、超音速发动机噪声试验设备等。⑤ 控制试验设备。导航传感器试验设备、通用飞行模拟器等。⑥ 飞行实验设备。实验用飞机(多尼尔228-300、比奇B-65等)、起飞着陆用地面观测设备等。⑦ 其他各种航天用试验设备及各种计算机。 </P>
<B>以下是引用<I>票房毒药</I>在2004-12-22 19:19:39的发言:</B>
  现在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不断叫嚣以武力为后盾与中国争夺东海资源,武力干涉中国的台湾事物。在我看来这些家伙太利令智昏,还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甚至拿1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中国还占有一定优势。——看到差距才能赶上,做梦没有这个效果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如果不是美方强制要求以现有美机为样板,日本选择的气动外形是鸭式布局,外倾双垂尾双发的飞机,在选择美机为样板时,日本仍然希望把F-18改成鸭式布局。美方为了限制日本的战机研发能力和飞机的战斗力迫使日本选择了F-16放大的方案,但是F-2的气动布局仍然为了适应日本的使用要求而进行了改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买来的软件谁不会用,CATIA有钱谁都可以买,我国的碳纤维预浸带多数还是用的日本的,这个东西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所谓复合材料技术比较成熟……·¥#%#·航空铝材都在进口美国的。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T-2CCV刚好有人发出来了,F-2的电传可是日本自研的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论制造石川岛播磨重工生产F-110-IHI-129水平并不低,而红旗厂……论设计IHI的XF-107正在试车,虽然日本不设计军用加力式涡山发动机,但不等于它没有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日本的软件设计不晓得是怎么落后中国的,它的那个跳舞机器人没有先进软件能跳起来吗?F-2的先进电传软件也是日本人一直在夸耀的东西。我国设计三代机并非没有老外帮忙。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P>http://59.120.34.23/cgi-bin/topic.cgi?forum=19&amp;topic=11&amp;show=0</P><P>1973:
日本防衛廳開始進行未來自製戰機研發計劃相關技術發展之推動 </P><P>1984:
防衛廳參謀會議檢討自行研發F-1支援戰機後繼機種(FS-X)的可行性 <P>1985:
三月, 三菱重工提出自主戰機研發案JF-210計劃, 其外型構想活似JAS-39的雙發雙垂直尾翼放大改良型, 以兩具F404引擎為動力源, 基本空重11.5噸, 最高時速一點九馬赫, 攜帶四枚反艦飛彈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作戰半徑可達930公里. <P>十月, 有鑒於自行研發費時兼所費不資, FS-X的發展方向又出現"現役戰機轉用"與"導入國外戰機" (選擇方案: F-15改, F-16改, F-18改, 龍捲風改)兩型額外選擇. <P>十二月, 在老美強大的政治壓力下, 第四種選擇方案出爐, "與老美共同研發" <P>1987:
四月至十月, 美日就FS-X發展案展開一系列相關談判, 日本想共同研發跟的上時代潮流的全新戰機, 老美卻只想徹底發揮現役戰機的剩餘剝削次殖民地經濟價值, 最後, 日本次殖民地屈服, 決定選擇F-15J或是F-16C作為改造工程選擇. <P>1988:
基於成本與經濟考量, 性能與發展潛力最差的F-16C BLOCK40/42最後卻被選為FS-X改造機, FS-X研發計劃正式展開, 當時預定1993年初號機首飛, 1997年開始成軍服役. <P>1988~1994:
貪得無饜的老美擔心日本會藉由FS-X案與美合作的機會學得老美領先全球的軍事航空科技, 又想盡可能的承包FS-X的各項工程以增加本國的就業機會並平衡對日貿易逆差, 因此軟硬兼施, 步步進逼, 日本次殖民地節節敗退, 不斷屈服, 最後老美不但保有多項科技核心機密未出交給日本, 還搶得約四成的FS-X組件生產工程合約, 甚至還因此從日本那邊學得低成本主動陣列雷達元件生產方式 (美國當時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高達八千美元, F-22上的AN/APG-77主動陣列雷達上需要兩千多個這樣的單元, 因此若以當時老美的方式生產, F-22單是雷達天線部分的索價便超過半架F-16C. 而利用日本的獨家生產技術, 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不過一千美元, 由此不難理解老美何以如此覬覦日本此項生產科技......) 和一體成型式複合材料機翼的製造方法, 可謂人財兩得; 至於日本方面, 不但FS-X開發工程因此延宕至少兩年以上, 成本更是節節高升, 從最初估計的總發展成本1,650億日圓, 到了1994年卻已經耗資3,270億日圓; 最後搞出一架單價九千多萬美金以上, 原始技術過時且大小毛病不斷的支援戰機, 可謂是日本近二十多年來最為喪權辱國的軍事合作計劃, 日本媒體因此稱本計劃為 "因強姦而誕生的新零戰". <P>1995:
試作一號機正式出廠. <P>1996:
試作一號單座機於年初進行試飛, 二號單座機與三號四號雙座試驗機陸續出廠, 隨後被正式定名為F-2A(單座)/B(雙座)支援打擊戰機; 當時預定在完成三年的飛行驗證工作之後, F-2A/B便進入正式量產成軍階段, 從1999年起至2011年為止共計生產130架F-2戰機, 其中單座A型83架, 雙座B型47架, 而老美將可在未來十五年中, 從中獲取五十億美金以上的商業利益. <P>1997~1998:
F-2戰機在試飛過程中傳出其一體成型複合材料機翼因耐不住高壓高震動飛行環境而發生結構龜裂的嚴重弊病, 其服役時程因而再度遭到延宕. <P>2002:
截至上旬, 共有十九架F-2A/B出廠測試, 但是其自製主動陣列雷達卻又傳出嚴重缺陷弊病: 在對遠方目標進行多目標追蹤時, 雷達螢光幕上的目標常會忽隱忽現, 神秘失蹤. 日本空中自衛隊原先要求其能有效掌握百公里外空中目標的行蹤, 但是實際測試時卻發現其能有效掌握目標行蹤動向的範圍不過四十公里左右, 幾乎和F-5E/F屬同一水平. 防衛部發言人坦承, F-2戰機上的雷達所遭遇的問題非同小可, 沒有三五年的光陰恐將難以全數解決, 因此F-2支援打擊戰機的正式成軍服役時間, 至今仍遙遙無期~~ </P>三菱F-2支援戰鬥機性能諸元 <P>全長:15.53m
全高:4.96m
翼展:11.3m
空重:9600kg
空戰重量:12405kg
最大起飛重量:22200kg
翼面積:34.84m2
最大速度:2.0Mach
實用升限:15240m
海平面爬升率:12600m/min
迴轉率:28.4度/秒
內載油量:3249kg
最大籌載:9000kg
外掛硬點數:10 <P>發動機:F-100-GE-129渦輪扇發動機*1
後燃推力:13450kg
空戰推重比:1.08
操作負荷:-3g~+9g
攻角:25度 <P>固定武裝:
M-61-A1 20mm機炮*1
可選配武裝:
AIM-7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120C5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9M/L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
ASM-2九三式反艦飛彈 <P>日本計劃部署數量:131架 </P>代誌大條了:日本F-2戰機機載主動陣列雷達出現缺陷,亟待大規模修正。 <P>新聞內容重點: <P>1. F-2目前單價高達120億日圓,是目前世上最為昂貴的戰機之一。 <P>2. 目前已有19架F-2正式出廠,卻因為雷達問題遲遲無法服役。 <P>3. F-2的機載雷達命名為“相位之眼”(Phase-Eye),是目前唯一非美製的即將服役超先進機載主動陣列雷達;其原始設計目標是要能偵測監控100公里以外的敵機目標,可是目前實際的測試卻顯示其有效偵測距離達不到設計指標,而所偵測監控到的目標常會突然自雷達螢光幕上“消失”,簡直丟盡了號稱滴水不漏偵測能力的AESA雷達家族的臉。 <P>4. 根據防衛聽說法,要修正此缺失,F-2的雷達將須接受一項大規模修正改善計畫。 <P>
Tokyo, March 2 Kyodo -- A new radar system outfitted in Japans state-of-the-art F-2 fighter planes has experienced a number of technical glitches, a Japanese daily reported Saturday. <P>Nineteen F-2 fighters, launched last March, have been on trials but not able to move to practical deployment due to the trouble, the Tokyo Shimbun said. They belong to Misawa base in Aomori Prefecture. <P>The F-2 --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fighter planes in the world at a price tag of 12 billion yen -- 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F-1 that was jointly developed b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The radar system, called phased-eye radar, is supposed to detect planes up to 100 kilometers ahead and can be used to detect unauthorized foreign planes that enter Japanese airspace. <P>But the system suffered a series of malfunctions during trials, such as a shortened detection range and the sudden disappearance of a target plane from the radar screen, the paper said. <P>Citing a senior Defense Agency official, the paper said another problem had also been foun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but it was fixed. <P>Defense Agency sources told the paper that major repairs will be needed to fix the radar problems. <P>後續發展:
日本F-2戰機上所用的自製AESA雷達所遭遇到的問題非同小可, 飛行員們抱怨在高速高機動空戰飛行狀況下, 其在遠距離外監控搜索的目標極易 神秘脫鎖失蹤, 雷達能有效偵蒐掌握目標的實際範圍只有40km不到, 幾乎和初期型F5E/F戰機上所用的AN/APQ-153雷達之表現般的悽慘........</P>
不要光盯着鬼子 关键的问题是美国 他们比鬼子聪明的多  至少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最安全
说美国压日本,为什么日本还自主搞出了搞出了高性能的舰船,潜艇和坦克,可见应该有技术因素在里面,因为日本在技术上要依赖美国,发动机等东西不能自产,所以美国有砝码去压日本。如果光从政治角度解释就难以说明日本自己搞出的其它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6 16:43:55编辑过]
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
<B>以下是引用<I>huhuhahei2000</I>在2004-12-23 9:35:47的发言:</B>

<P>小日本组装F15J是哪一年?中国开始组装SU27是哪一年?</P>
<P>F2上的飞传是小日本自己搞顶的,谁说小日本没有掌握数字电传技术?</P>
<P>小日本在战斗机上表现完全是美国压制的结果,中日的差距,要从运输机上才能看出来。</P>

<P>算了吧,日本连完整的风洞群都没有,还想搞飞机,组装和自己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P>
<P>====新一代运载还没有立项呢!从技术角度说H-2要比我们现有的运载先进得多!</P>


<P>对,那天我在家也搞一个啥啥啥的火箭,就说技术也比H-2高,我本事才最大呢,比喻有点夸张,呵呵。飞不上天的东西再怎么先进也是废品。</P>[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