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艇某型设备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0:12:07
中国潜艇某型设备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图)2012年05月11日 11:24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T|T54人参与0条主评论 6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主人公照片由王松岐摄

主人公小传:程玉胜,海军潜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取得25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15项,两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大洋深处,暗流涌动,一场无声对抗在红蓝双方之间展开。“发现目标!”指挥员果断决策、先“敌”攻击,迅速扭转战场态势……

潜艇指挥舱内,程玉胜教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一战绩证明:经过多年攻关,他和同事们研制的某型设备取得重大突破。

昔日艰辛跋涉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此刻如此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1989年,风华正茂的程玉胜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潜艇学院。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主动请缨,成为某项课题的负责人。

缺少经费,缺少试验设备,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课题攻关中。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星期六属于正常上班,星期天大家休息了,他还是上班,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干。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该课题成果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当他信心满满地带着课题成果到海上进行试验时,出乎意料的结果出现了:实验室里设置的条件不复存在,成果根本解决不了潜艇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他两年多的研究白干了!

当头棒喝,他心凉了半截。那一夜,坐在码头上,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不会被失败打败的!”

第二天早晨,当一轮红日在海平面上升起时,他找到了答案:一切从头再来!因为他一直坚信:他选择的攻关方向是正确的,这一领域对未来海上信息化作战具有重大意义。

在部队战友、领导的宽容和支持下,他重新设计方案,一头扎入资料、程序、数据的海洋中。

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

“第一次失败,让我铭记一辈子,也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暴露问题不要紧,就怕把问题藏着掖着,将来真的上战场了怎么办?现在多一次失败,将来就会多一分胜算!”采访中,程玉胜向记者坦言:艰辛的科研之路证明,胜利是由一个个失败铺就出来的。

在失败中摸索,在失败中前行,从失败中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那年金秋,他主持设计的一套设备进行海上试验。海上风大浪高,程玉胜晕船特别厉害,连续3天几乎没吃下一口饭。可是,试验一旦开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忘记了身体的不适。

“敌”舰实施强大干扰,原本工作正常的显示屏上一片“雪花”,目标全部消失。在多次运用传统方法进行调试不见效果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继续细心地调试再调试,目标终于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屏上……

在程玉胜眼里,科研创新只有与部队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释放出最大能量。

在某型设备研制期间,程玉胜率课题组随舰艇出海累计数万海里,反复进行论证和技术完善。该型设备的原理样机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虽然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没有在实验室中的表现完美。有人安慰说:“第一台样机做出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毫不满足:“我们的设备是要装备到部队的,如果其中存在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对未来作战训练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必须追求完美,做到万无一失!”

回到学院,程玉胜带领大家对该型设备系统逐项进行排查,对有关数据代码一段一段进行测试,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对设备进行了技术完善。

有一次,部队向学院反映某型设备出现从没见过的技术问题。程玉胜闻讯连夜赶到了部队,详细查看装备使用情况,并与部队官兵反复交换意见。返回实验室,他和同事们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部队的战斗力,决不让装备留有任何隐患。”程玉胜常常这样对学生讲:“我们的装备是让官兵用的,追求装备设计性能的完美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有一次,程玉胜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一个装备操控界面,可他觉得太繁复。“一定要把复杂技术简单化,能设计用一个键,决不要两个键。”他自己连夜重新设计。产品装备部队后,官兵纷纷反映“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如今,程玉胜从失败的苦涩中品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他不仅带动着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课题组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他本人先后4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曹金平 刘 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1/14466864_0.shtml中国潜艇某型设备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图)2012年05月11日 11:24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T|T54人参与0条主评论 6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主人公照片由王松岐摄

主人公小传:程玉胜,海军潜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取得25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15项,两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大洋深处,暗流涌动,一场无声对抗在红蓝双方之间展开。“发现目标!”指挥员果断决策、先“敌”攻击,迅速扭转战场态势……

潜艇指挥舱内,程玉胜教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一战绩证明:经过多年攻关,他和同事们研制的某型设备取得重大突破。

昔日艰辛跋涉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此刻如此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1989年,风华正茂的程玉胜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潜艇学院。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主动请缨,成为某项课题的负责人。

缺少经费,缺少试验设备,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课题攻关中。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星期六属于正常上班,星期天大家休息了,他还是上班,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干。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该课题成果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当他信心满满地带着课题成果到海上进行试验时,出乎意料的结果出现了:实验室里设置的条件不复存在,成果根本解决不了潜艇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他两年多的研究白干了!

当头棒喝,他心凉了半截。那一夜,坐在码头上,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不会被失败打败的!”

第二天早晨,当一轮红日在海平面上升起时,他找到了答案:一切从头再来!因为他一直坚信:他选择的攻关方向是正确的,这一领域对未来海上信息化作战具有重大意义。

在部队战友、领导的宽容和支持下,他重新设计方案,一头扎入资料、程序、数据的海洋中。

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

“第一次失败,让我铭记一辈子,也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暴露问题不要紧,就怕把问题藏着掖着,将来真的上战场了怎么办?现在多一次失败,将来就会多一分胜算!”采访中,程玉胜向记者坦言:艰辛的科研之路证明,胜利是由一个个失败铺就出来的。

在失败中摸索,在失败中前行,从失败中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那年金秋,他主持设计的一套设备进行海上试验。海上风大浪高,程玉胜晕船特别厉害,连续3天几乎没吃下一口饭。可是,试验一旦开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忘记了身体的不适。

“敌”舰实施强大干扰,原本工作正常的显示屏上一片“雪花”,目标全部消失。在多次运用传统方法进行调试不见效果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继续细心地调试再调试,目标终于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屏上……

在程玉胜眼里,科研创新只有与部队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释放出最大能量。

在某型设备研制期间,程玉胜率课题组随舰艇出海累计数万海里,反复进行论证和技术完善。该型设备的原理样机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虽然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没有在实验室中的表现完美。有人安慰说:“第一台样机做出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毫不满足:“我们的设备是要装备到部队的,如果其中存在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对未来作战训练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必须追求完美,做到万无一失!”

回到学院,程玉胜带领大家对该型设备系统逐项进行排查,对有关数据代码一段一段进行测试,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对设备进行了技术完善。

有一次,部队向学院反映某型设备出现从没见过的技术问题。程玉胜闻讯连夜赶到了部队,详细查看装备使用情况,并与部队官兵反复交换意见。返回实验室,他和同事们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部队的战斗力,决不让装备留有任何隐患。”程玉胜常常这样对学生讲:“我们的装备是让官兵用的,追求装备设计性能的完美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有一次,程玉胜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一个装备操控界面,可他觉得太繁复。“一定要把复杂技术简单化,能设计用一个键,决不要两个键。”他自己连夜重新设计。产品装备部队后,官兵纷纷反映“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如今,程玉胜从失败的苦涩中品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他不仅带动着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课题组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他本人先后4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曹金平 刘 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1/14466864_0.shtml
看起来像是水声通讯系统。。。水下的数据链~
强大的电磁干扰,八股,不过设备技术有发展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