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艇某型设备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01:20

主人公照片由王松岐摄

主人公小传:程玉胜,海军潜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取得25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15项,两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大洋深处,暗流涌动,一场无声对抗在红蓝双方之间展开。“发现目标!”指挥员果断决策、先“敌”攻击,迅速扭转战场态势……

潜艇指挥舱内,程玉胜教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一战绩证明:经过多年攻关,他和同事们研制的某型设备取得重大突破。

昔日艰辛跋涉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此刻如此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1989年,风华正茂的程玉胜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潜艇学院。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主动请缨,成为某项课题的负责人。

缺少经费,缺少试验设备,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课题攻关中。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星期六属于正常上班,星期天大家休息了,他还是上班,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干。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该课题成果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当他信心满满地带着课题成果到海上进行试验时,出乎意料的结果出现了:实验室里设置的条件不复存在,成果根本解决不了潜艇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他两年多的研究白干了!

当头棒喝,他心凉了半截。那一夜,坐在码头上,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不会被失败打败的!”

第二天早晨,当一轮红日在海平面上升起时,他找到了答案:一切从头再来!因为他一直坚信:他选择的攻关方向是正确的,这一领域对未来海上信息化作战具有重大意义。

在部队战友、领导的宽容和支持下,他重新设计方案,一头扎入资料、程序、数据的海洋中。

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

“第一次失败,让我铭记一辈子,也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暴露问题不要紧,就怕把问题藏着掖着,将来真的上战场了怎么办?现在多一次失败,将来就会多一分胜算!”采访中,程玉胜向记者坦言:艰辛的科研之路证明,胜利是由一个个失败铺就出来的。

在失败中摸索,在失败中前行,从失败中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那年金秋,他主持设计的一套设备进行海上试验。海上风大浪高,程玉胜晕船特别厉害,连续3天几乎没吃下一口饭。可是,试验一旦开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忘记了身体的不适。

“敌”舰实施强大干扰,原本工作正常的显示屏上一片“雪花”,目标全部消失。在多次运用传统方法进行调试不见效果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继续细心地调试再调试,目标终于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屏上……

在程玉胜眼里,科研创新只有与部队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释放出最大能量。

在某型设备研制期间,程玉胜率课题组随舰艇出海累计数万海里,反复进行论证和技术完善。该型设备的原理样机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虽然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没有在实验室中的表现完美。有人安慰说:“第一台样机做出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毫不满足:“我们的设备是要装备到部队的,如果其中存在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对未来作战训练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必须追求完美,做到万无一失!”

回到学院,程玉胜带领大家对该型设备系统逐项进行排查,对有关数据代码一段一段进行测试,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对设备进行了技术完善。

有一次,部队向学院反映某型设备出现从没见过的技术问题。程玉胜闻讯连夜赶到了部队,详细查看装备使用情况,并与部队官兵反复交换意见。返回实验室,他和同事们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部队的战斗力,决不让装备留有任何隐患。”程玉胜常常这样对学生讲:“我们的装备是让官兵用的,追求装备设计性能的完美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有一次,程玉胜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一个装备操控界面,可他觉得太繁复。“一定要把复杂技术简单化,能设计用一个键,决不要两个键。”他自己连夜重新设计。产品装备部队后,官兵纷纷反映“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如今,程玉胜从失败的苦涩中品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他不仅带动着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课题组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他本人先后4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曹金平 刘 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1/14466864_1.shtml

2.jpg (34.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11 14:16 上传


主人公照片由王松岐摄

主人公小传:程玉胜,海军潜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取得25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15项,两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大洋深处,暗流涌动,一场无声对抗在红蓝双方之间展开。“发现目标!”指挥员果断决策、先“敌”攻击,迅速扭转战场态势……

潜艇指挥舱内,程玉胜教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一战绩证明:经过多年攻关,他和同事们研制的某型设备取得重大突破。

昔日艰辛跋涉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此刻如此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1989年,风华正茂的程玉胜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潜艇学院。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主动请缨,成为某项课题的负责人。

缺少经费,缺少试验设备,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课题攻关中。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星期六属于正常上班,星期天大家休息了,他还是上班,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干。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该课题成果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当他信心满满地带着课题成果到海上进行试验时,出乎意料的结果出现了:实验室里设置的条件不复存在,成果根本解决不了潜艇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他两年多的研究白干了!

当头棒喝,他心凉了半截。那一夜,坐在码头上,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不会被失败打败的!”

第二天早晨,当一轮红日在海平面上升起时,他找到了答案:一切从头再来!因为他一直坚信:他选择的攻关方向是正确的,这一领域对未来海上信息化作战具有重大意义。

在部队战友、领导的宽容和支持下,他重新设计方案,一头扎入资料、程序、数据的海洋中。

失败,坚持;再失败,再坚持……

“第一次失败,让我铭记一辈子,也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暴露问题不要紧,就怕把问题藏着掖着,将来真的上战场了怎么办?现在多一次失败,将来就会多一分胜算!”采访中,程玉胜向记者坦言:艰辛的科研之路证明,胜利是由一个个失败铺就出来的。

在失败中摸索,在失败中前行,从失败中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那年金秋,他主持设计的一套设备进行海上试验。海上风大浪高,程玉胜晕船特别厉害,连续3天几乎没吃下一口饭。可是,试验一旦开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忘记了身体的不适。

“敌”舰实施强大干扰,原本工作正常的显示屏上一片“雪花”,目标全部消失。在多次运用传统方法进行调试不见效果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继续细心地调试再调试,目标终于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屏上……

在程玉胜眼里,科研创新只有与部队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释放出最大能量。

在某型设备研制期间,程玉胜率课题组随舰艇出海累计数万海里,反复进行论证和技术完善。该型设备的原理样机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虽然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没有在实验室中的表现完美。有人安慰说:“第一台样机做出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毫不满足:“我们的设备是要装备到部队的,如果其中存在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对未来作战训练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必须追求完美,做到万无一失!”

回到学院,程玉胜带领大家对该型设备系统逐项进行排查,对有关数据代码一段一段进行测试,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对设备进行了技术完善。

有一次,部队向学院反映某型设备出现从没见过的技术问题。程玉胜闻讯连夜赶到了部队,详细查看装备使用情况,并与部队官兵反复交换意见。返回实验室,他和同事们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部队的战斗力,决不让装备留有任何隐患。”程玉胜常常这样对学生讲:“我们的装备是让官兵用的,追求装备设计性能的完美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有一次,程玉胜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一个装备操控界面,可他觉得太繁复。“一定要把复杂技术简单化,能设计用一个键,决不要两个键。”他自己连夜重新设计。产品装备部队后,官兵纷纷反映“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如今,程玉胜从失败的苦涩中品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他不仅带动着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课题组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他本人先后4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曹金平 刘 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5/11/14466864_1.shtml
文章比较八股
我鳖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  给力  V5
八股看不懂!
中国潜艇装备水声识别器 辨别目标不再靠耳朵
2012年05月07日09:13中国军网我要评论(23)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资料图:中国常规潜艇声纳兵判别跟踪目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原文配图:程玉胜实地测试水声装备,为潜艇擦亮“眼睛”

东海某海域,暗流涌动。游猎海底的某潜艇此刻正用它的“眼睛”和“耳朵”——声呐,捕捉着水面战场的蛛丝马迹。“发现不明目标!”声呐兵的报告,使狭小舱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就在声呐兵全神贯注判别目标性质时,一位面容清瘦的海军大校将视线从一台设备上移开,沉稳而坚定地说:“是商船。”

片刻之后,声呐兵确认“目标是商船”。众人不禁将钦佩的目光投向这位海军大校——我军著名水声专家、海军潜艇学院教授程玉胜。经过程玉胜和同事们10多年的不懈攻关,我国在水声目标识别这一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某型水声设备,使游弋在深海的中国潜艇,从此有了“智能耳”“千里眼”。

潜艇部队有一种说法,“大海航行靠声呐”。在水下,声音是潜艇识别目标的唯一媒介。传统识别手段主要依靠声呐兵进行人工判听,凭的是经验,而这种经验要靠多年的岗位积累。某潜艇支队的一位老声呐兵曾这样形容他过去的尴尬:有时报了心发虚,判断不出目标到底是什么,无法给指挥员准确的信息。

面对潜艇部队信息化作战的需要,面对潜艇官兵对技术变革的盼望,风华正茂的程玉胜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科研路。

当时,水声识别问题已引起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研究,海军潜艇学院作为一所指挥院校,并无优势可言。有领导善意地提醒程玉胜:“做这个项目风险大,可能做了没结果。”

“既然是制约海军战斗力建设的‘瓶颈’,就要潜下心来攻克。”程玉胜怀着对潜艇部队的大爱,接过了这一搁置多年的研究课题。

然而,事实却在不断印证着大家的担心。自从这项研究开展以后,程玉胜一直没获奖成果出现,原本在学院知名度较高的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程玉胜却是废寝忘食,沉浸在复杂的课题研究中。

这一沉寂就是10年,程玉胜带领课题组在科学的峭壁上默默攀缘直上,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2007年11月,潜艇识别装备的型号研制工作完成,成为国内第一型水声目标识别装备。

程玉胜有一个习惯,每次到潜艇部队出差,都会带上一批未知目标的噪音信号,腾出时间和声呐技师切磋交流。他说:“搞科研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需授人以渔。”

“同样的CT片子,有时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看出病症。”这是程玉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设备安装到潜艇上,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只有官兵用好了,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潜艇远航归来,他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设备使用情况。

始终以部队需求为宗旨,程玉胜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人: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个个立足本职成为水声界的名人,水声中心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单位,并带动了潜艇部队的训法改革。(
八股实在看不懂
牛逼。干掉海浪。
。。实在是没读懂。
是看的声纳?
前两天还有个帖子说潜艇露舱盖的事,这回来了个特写
什么设备啊,搞的这么神秘兮兮
大家都吹唢呐,但把唢呐吹成交响乐的是牛人,能把唢呐吹成摄像机的就是神仙了
等牛人来解毒
远洋巡逻舰 发表于 2012-5-11 16:04
什么设备啊,搞的这么神秘兮兮
貌似是声纳信号自动识别设备
jsszxn 发表于 2012-5-11 14:18
文章比较八股
但还是让人扬眉吐气
还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设备
我实在看不下去这种八股。我猜是一种信号转换的东西,把声纳信号转换成画面或视频,这样就不用费耳朵去听了,只要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事海狼,边上那个猥琐点的是北风,哦这个,这个迷你的是英国的……。
致敬!
应该是声讷技术,以前靠声讷兵的耳朵听,现在转化成图像,智能判别目标
实干的人,永远是国家的栋梁!
这个很需要
求大神解毒呀。
成像识别?
一头雾水啊,某型,八股您说的太有想象力了
将声纳接收到的信号转成图象输出可以更直观地检测到目标,方便声纳人员的培训,国外也很早就应用了这一技术,记得有部电影还有相应的镜头……
声纳处理
走江湖 发表于 2012-5-11 14:41
中国潜艇装备水声识别器 辨别目标不再靠耳朵
2012年05月07日09:13中国军网我要评论(23) 字号:T|T
转播 ...
声纳纹理可视化分辨系统
有进步就是好事。
声纳就是检测细微的声音,从而判断目标的存在或其他参数。类似于雷达,但雷达一般是主动的发射电磁波。声纳一般不发射,只接收。我说得对不对?
急速回避 发表于 2012-5-11 18:26
将声纳接收到的信号转成图象输出可以更直观地检测到目标,方便声纳人员的培训,国外也很早就应用了这一技术 ...
那部电影叫“追杀赤色十月”,很老的片子了,当时的核潜艇是洛杉矶级的。
huoracala 发表于 2012-5-11 20:02
声纳纹理可视化分辨系统
电影“追踪赤色十月”里面就有了。
是能把声纳信号分析到船型的系统,也就是身份识别系统。
十年啊,佩服实干的人
dihero 发表于 2012-5-11 15:55
前两天还有个帖子说潜艇露舱盖的事,这回来了个特写
还是高清
这个玩意不错。。。希望更高级的东西。。。。
八股实在看不懂
像潜艇发动机有飞跃性突破什么的我绝对不会乱说的
看不懂,等待牛人
davidean 发表于 2012-5-11 22:47
像潜艇发动机有飞跃性突破什么的我绝对不会乱说的
完了,你等着被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