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对唯物论的致命一击:延迟选择思想实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55:51
(本文可能混有错误,请注重分辨)

量子力学对唯物论的致命一击:延迟选择思想实验
发表于: 2011-11-17 09:17    作者: watermoon    来源: 哲学在线:哲学专业网站

 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说明物质很难以独立存在于观测之外。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博士(John A. Wheeler,曾与波尔和爱因斯坦共同研究理论物理)提出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已经被证实。这个思想实验说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按理说客观存在的粒子走过的路径在观测之前已经是客观存在、不可更改的。至今物理学界对此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惠勒博士晚年时说的一些话表明他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非常怀疑。
  
   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发出光子,到达半镀银的反射镜BS1(作用是使光子有一半可能穿过了反射镜BS1到达全反射镜M1,一半可能被反射镜BS1反射到达全反射镜M2),两个全反射镜M1和M2把这两部分的光子又交汇在一起。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我们就可以确定光子究竟是沿着哪一条路径飞来的。
   如果在终点处也插入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2,通过调整BS1-M1-BS2和BS1-M2-BS2两个路径的光子的相位,可以使这两部分光子到达BS2时发生反相干涉,从而使光子在水平方向或者在竖直方向上“互相抵消”,最后只在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上输出。然而,真正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你还是可以看到同样的干涉结果,这说明一个光子每次到达BS2时和自己发生了干涉——按照量子力学的官方说法就是一个光子同时通过BS1-M1-BS2和BS1-M2-BS2两条路径到达BS2后和自己发生干涉(详见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激光脉冲源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你同样会看到干涉条纹)。
   但是,如果在终点处不放置半镀银的反射镜BS2,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则通过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我们每次却只能看到光子从一个路径飞来,或者沿水平方向,或者沿竖直方向。这说明,如果我们不在终点处放置半镀银的反射镜BS2,光子就沿着某一条路径而来,反之,它就同时经过两条路径而来。也就是说,我们的选择决定了光子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在光子已经通过了第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1,快到达终点(还没到达)的时候,我们才把半镀银的反射镜BS2放入终点处,结果会怎么样呢?一般地,我们会认为光子通过了第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1后已经选择了怎么走,按前面的结果就是光子只沿着某一条路径而来,应该不会再发生干涉现象。可惜,结果再次让你感到惊讶,光子还是选择了同时经过两条路径而来。无论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还是多个光子,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详见量子力学发展大事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现在的选择(观测行为)改变了光子过去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再来决定它应该怎么发生——无论是否事情的结果在逻辑上已经在一段时间以前被决定!
   实际上,“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测)之后才是一种现象”,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说,“而在观察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观实在的”。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现在,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说明,观察不但创造了实相,而且还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再逆时间地创造实相。关于客观实在绝对性的世界观的彻底失败,详见自然界违背贝尔不等式的阿斯派克特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虽然听上去古怪,但这却是哥本哈根派的一个正统推论!惠勒后来引玻尔的话说,“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我们是在光子上路之前还是途中来做出决定,这在量子实验中是没有区别的。历史不是确定和实在的——除非它已经被记录下来。更精确地说,光子在通过第一块透镜到我们插入第二块透镜这之间“到底”在哪里,是个什么,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我们没有权利去谈论它,它不是一个“客观真实”!惠勒用那幅著名的“龙图”来说明这一点,龙的头和尾巴(输入输出)都是确定的清晰的,但它的身体(路径)却是一团迷雾,没有人可以说清。   在惠勒的构想提出5年后,马里兰大学的卡洛尔?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当真做了一个延迟实验,其结果真的证明,我们何时选择光子的“模式”,这对于实验结果是无影响的(和玻尔预言的一样,和爱因斯坦的相反!),与此同时慕尼黑大学的一个小组也作出了类似的结果。   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薛定谔的猫实验里,如果我们也能设计某种延迟实验,我们就能在实验结束后再来决定猫是死是活!比如说,原子在1点钟要么衰变毒死猫,要么就断开装置使猫存活。但如果有某个延迟装置能够让我们在2点钟来“延迟决定”原子衰变与否,我们就可以在2点钟这个“未来”去实际决定猫在1点钟的死活!   这样一来,宇宙本身由一个有意识的观测者创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宇宙的行为在道理上讲已经演化了几百亿年,但某种“延迟”使得它直到被一个高级生物所观察才成为确定。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参予了宇宙的创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参予性宇宙”模型(The P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参予了这个谜题答案的构建本身!
    John Archibald Wheeler是那些认真考虑过量子力学的人之一。在研究了哥本哈根对双缝实验的解释---强调观察者知道的和观察者何时知道---之后,惠勒认识到观察者的选择可能会控制那些到实验中的变量。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惠勒说(事实上),“那么我会在一件事情可能已经发生后再选择知道一个特性”惠勒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的选择可能会决定实验的结果---而无论是否实验的结果在逻辑上已经在一段时间以前被决定。   “没有意义”简化主义者们说。“垃圾”唯物主义者们说。“完全荒谬”幼稚的现实主义者们说。“是的”数学家们说。惠勒的思想实验和量子力学的预言被带到了实验室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下就是所发生的。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18:11:49)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英语: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是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属于双缝实验的一种变形,该实验很好地体现了量子力学与传统实在观间的巨大分歧。

惠勒是197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延迟选择实验的,该实验源自爱因斯坦曾提出的分光实验(与双缝实验有同样的物理意义)。实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从一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一半镀银镜,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反射镜A和B,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而C处则放有两探测器,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此时只有一个探测器能够测得光子,即能确定光子走的是哪一路径(A→C或B→C)。

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A或B后再决定是否放置第二块半镀银镜(此即实验名称“延迟选择”的由来)。如不放置,则根据前一种情况,光子只通过一条路径;如放置,则根据后一种情况,光子通过两条路径。也就是说,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而这一结论是与传统实在观相违背的。

哥本哈根学派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能将观察仪器与观察对象分开来讨论,尽管实验中的两种情况只有最后部分不同,但这局部的变化使得整个物理过程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情况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玻尔对此就曾说:“事实上,在粒子路径上再加任何一件仪器,例如一个镜子,都可能意味着一些新的干涉效应,它们将本质地影响关于最后记录结果的预言。”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19:18:48)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说明物质很难以独立存在于观测之外。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博士(John A. Wheeler,曾与波尔和爱因斯坦共同研究理论物理)提出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已经被证实。这个思想实验说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按理说客观存在的粒子走过的路径在观测之前已经是客观存在、不可更改的。至今物理学界对此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惠勒博士晚年时说的一些话表明他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非常怀疑。
所谓的思想实验,多即表示:在现实中无法实际完成的,继而,只能在想象中所进行的一个实验。每个光子一经发出,众所周知,其速度就得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实验者要想——既在光源的光子发出之后而又得在汇合点C处之前——通过插入半银镜而来完成干扰,那么,只有如下两个方法:

其一,插入的速度至少不能低于光速,否则,实验者根本不可能获得有一个时间差而来完成他的所谓干扰。但很明显,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二,通过极大地延长汇合点C的距离,从而,赢得有一个相对充足的干扰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依然会是存在有两个问题:如果所发出的只是一个光子,那么,它将是非常容易在尚未到达C处之前——即被空气所吸收,继而,实验者几乎就没有办法而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如果是一束激光,则是并无所谓的一个“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客观之发生”之说服力。

因为,一束激光,可能会有一半的光量子将是经过A——C,而其他的光量子就得是经过B——C,但在汇合处经过了干扰之后,实验者又是何以识得谁是谁?如果不能识得谁是谁,那又何以断定“先前的这一束激光中的每一个光量子不是分开经过的,而是同时经过两处路径的”?

[ 本帖最后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3 20:15 编辑 ]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20:12:14)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19 18:11 发表
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
以上2#帖子乃是本人百度而来,这是出自何人之手尚且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既然哲学界存在有一堆又一堆的以讹传讹,那么,物理界同样必有此种现象。

何谓“自我干涉”?它究竟能说明什么?又是如何按照量子力学理论——从而说明了同一个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量子理论的本身又是不是一种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些问题,我相信楼主是说明不了的。

在百度中,所谓的双缝实验之干扰条纹,这主要只是说明了光具有波的性质,其他的则是并不明晰。某些人如是牵强附会于其他,还得需要有一个能说服人的理由。

哲学专业人士一般都不愿涉及自然科学,其实,本人也极不愿意:即便是某学科一个小小的分支,都有可能耗尽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的精力是如此的有限。然而,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要对自然科学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我们还一定要相信自己:无论他是谁,他们能想象,我们同样也能想象;但无论他是谁,都必须要具有逻辑。

哲学家早就太过远离了自然科学,科学家却又似乎越来越只依赖于实验。我想,如是我们缺乏有一个宽宏而连贯的逻辑,那么,就连那些实验的结果究竟说明了什么——我们都很有可能是在瞎掰的。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09:54:48)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19 19:18 发表

其二,通过极大地延长汇合点C的距离,从而,赢得有一个相对充足的干扰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依然会是存在有两个问题:如果所发出的只是一个光子,那么,它将是非常容易在尚未到达C处之前——即被空气所吸收,继而,实验者几乎就没有办法而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如果是一束激光,则是并无所谓的一个“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客观之发生”之说服力。
我们知道,光每秒的运行速度约为30万公里,半秒需15万公里,0.1秒也得1.5万公里,0.01秒光业已走过了1500公里。因此,某个盲目的实验者要想完成他的所谓干扰——这依然还是难于可能的了。其一,实验者有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间而来准确地插入他的所谓干扰之境(必须要对准位置)?其二,有没有人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做到一个远距离的全面性观察?

此外,实验者要想仅仅单独地发出一个光量子,我估计当今的技术尚无这种能力。而若发出的是一束激光,即便这是一束,但其中的一些光量子也必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因为人们每每按下发光的开关,这就不得不具备有一个时间上的连续性;继而,某个实验者——若把对在后发出的光子之干扰——误以为是对在前发出的光子之干扰,那么,这显然就是犯了——把两个不同的系统混同为一个系统的低级错误。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10:27:09)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以上的这段话,这究竟是代表了事物的本身,还是楼主的幻觉?

如果过去、现在、将来没有“实相”的区别,而只是一种幻觉上的区别:那么,爱因斯坦本人是不是纯粹为我们所幻觉的,抑或是曾经存在于1879年至1955年之间的且可作为“实相”的一处肉体?

如果“量子力学”的结论表明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量子力学”的自身及其创作者们的实相肉身又是不是一堆幻觉?

但是,楼主又说“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参予了宇宙的创造过程!”

楼主显然是想对人们说:这个世上唯有灵魂才是作为实相的真(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具有观测的能力),而其他的则都是幻觉的。但是我的灵魂却告诉我:这个人是在瞎掰,有精神分裂倾向。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10:43:25)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实际上,“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测)之后才是一种现象”,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说,“而在观察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观实在的”。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现在,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说明,观察不但创造了实相,而且还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再逆时间地创造实相。
如果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那么,在地球生命尚未诞生之前,只能是作为观察者的上帝创造了宇宙。

因此,在楼主的眼中,上帝必须是存在的;或者,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无宇宙存在的可能。

可是,楼主又说“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在楼主的前后断言中,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既然断言“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如何又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在楼主看来,“实相”到底在指称什么?
sphinx (2011-11-20 19:51:43)
同意作者所言,但是有些表述不是很准确,造成了楼上有些人的误判。
1 观测会影响实验结果,这是实验事实。
2 粒子发生自我干涉,这也是事实,也是量子力学奠基人dirac的原话。
3 量子力学只是说测量会影响(或者决定)实验结果,并没有说没有观测就没有观测结果,所以问人出现之前怎么样没有意义。
独行者58号 (2011-11-22 08:54:11)
如果楼上还认识字的话,你能否再仔细读读以上的所有原文。

楼主先提出有一个所谓的证实。然后,就出现有这样的判断之句子:“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何谓“全部”?)。接下来又这样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又何谓“一切”?何谓“实相”?何谓“幻觉”?)。楼主最后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简化主义者们说。‘垃圾’唯物主义者们说。‘完全荒谬’幼稚的现实主义者们说。‘是的’数学家们说。”
——————————————————————————————————————————
在我看来,观测改变了某个实验不足为奇,但如果说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发生,楼主则是并无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及其逻辑,事实上这仍属人云亦云罢了。其次,也不可能“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我的一个反复实验告诉我:我的观测就无法改变眼前这台电脑的本身,除非我用什么东西来砸,或是把它举起来摔、拿火烧——总之必须要有某个潜能大于电脑自身之保持原状的东西相作用——才可改变电脑的自身。换句话说,所谓的观测之干扰——充其量,也只能是发生在某个可与“观测”相作用的领域罢了:如此,这就绝不是什么“一切”或“全部”。至于在量子领域,某个在后的观测是否果真就改变了在前的发生,——这同样更是不可信口开河。

本人坚信这不是顽固:这个宇宙,无论是其微观处或是宏观处,“组成”和“被组成”必须要具备有一致性,这就像定理必须和公理始终得保持着一致一样:否则,那就是不可能的。对于人类的认知来说,也必须首先需要有某一些可确定或可绝对之处:否则,知识同样是不可能的。

因此,尽管寻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不得不要这样做,我们必须要追求“是的”:否则,这一切确实没有意义。

楼上这位小哥,你能明白我的话吗?或者,你究竟凭什么在“同意作者的所言”。
watermoon (2011-11-22 10:50:54)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0 10:43 发表


如果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那么,在地球生命尚未诞生之前,只能是作为观察者的上帝创造了宇宙。

因此,在楼主的眼中,上帝必须是存在的;或者,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无宇宙存在的可能。

可是,楼主又说“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在楼主的前后断言中,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既然断言“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如何又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在楼主看来,“实相”到底在指称什么?
这里的“实相”指的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在意识中的投射所形成的具体形象,可见,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类诞生之前,宇宙已然存在,但这仅仅以一种混沌、模糊、甚至抽象的方式而存在,当然,就在这一片混沌、模糊之中隐藏着构成形象的有关客观因素,人类的意识于是便赋予其形象性
watermoon (2011-11-22 10:54:15)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2 08:54 发表
在我看来,观测改变了某个实验不足为奇,但如果说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发生,楼主则是并无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及其逻辑,事实上这仍属人云亦云罢了
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所证实的事实,你若真能否定之,那可以领若贝尔奖了
无知求知 (2011-11-23 18:16:44)
观察乃立场之见.观察即偏见.既然实相因观察而得,那么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

我同意.
独行者58号 (2011-11-23 20:05:23)
你的“被证实”很是令我怀疑,理由本人已经说了一些;如果你有理,则应该做出一些可对应的解释或反驳,而不应该见我不回话了就出来说风凉话。本人尚无意愿拿什么奖,只是这样认为:如果那一切只是你听说的,却又根据这种听说而加以你的一通词不达意的“实相论”(如果意识中的东西属于“实相”而不是与此相反的“表象”,那么,物质的自身是什么?),那是扯淡。

就网上所见,双缝干扰试验说了两个问题:其一、光量子或电子具有波的性质;其二,有观测与没观测,实验过程可表现不一样(即便如此,这也只是量子世界而已,此处不像你说的什么“一切或全部”)。尤其是,那儿也没有表明:在后的改变了在前的。以下是被制作的双缝干扰试验视频,可供众人有个感性的了解: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2MTc4MzY=.html
watermoon (2011-11-24 09:07:09)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3 20:05 发表
你的“被证实”很是令我怀疑,理由本人已经说了一些;如果你有理,则应该做出一些可对应的解释或反驳,而不应该见我不回话了就出来说风凉话。本人尚无意愿拿什么奖,只是这样认为:如果那一切只是你听说的,却又根据 ...
那个视频也承认,在双缝实验中,单个电子究竟是以波还是粒子的形式通过缝隙,是由其后来的观测方式决定的,视屏解说到:“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所证实的事实,不是你我这样的量子力学业余人士所能推翻的
独行者58号 (2011-11-24 13:00:38)
我常常觉得,偏重于感性的人一旦涉及到思维中的推理性连接将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们往往只是凭借着一种印象上的连接即可作出结论。还因为他们或是先天地缺乏了逻辑感,从而,要求逻辑的人也基本没有办法和他们就某个问题深入下去;即便某个疑问摆有一些明显的理由,然而他们也不一定认识和承认。

1、“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只是涉及有一种比喻上的“好像”。

2、“电子因观测而发生了行为上的改变”不等于“一个粒子在空间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走过”意味着“在先”)

3、“思想实验”不等于“实验”。

你不能总是凭印象说事,我并没有在这儿说什么要推翻“量子力学”,而是质疑你的那些说辞,并说出我的一点理由。当然,说想推翻你还算说得过去;也不必岔开话题,如果你有理,请针对我的疑问处而作出一些反驳或解释:你认为我这个业余的不能推翻什么当然可以,但按同一个标准,你这个业余的既然相信“在后的改变了在前的”——也得要有一些说的过去的理由才行。
watermoon (2011-11-24 17:22:36)
1、“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只是涉及有一种比喻上的“好像”。
      说“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是试验者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该实验所揭示的事实而作的形象比喻,虽然是比喻,却非无的放矢。

2、“电子因观测而发生了行为上的改变”不等于“一个粒子在空间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走过”意味着“在先”)
      看来你并没有认真看清楚实验的具体过程,该实验过程很清晰的揭示了观测手段改变的是电子在其被观测之前的运动方式,而不仅仅是观测后的运动方式

3、“思想实验”不等于“实验”
    该实验虽然叫做   “延迟选择思想实验”,但并不是说该实验仅仅是在思想上进行的实验,实际上该实验时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进行的,因为该实验所揭示的事实表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观察者意识对观测目标的影响,所以在实验名称前冠以思想二字
独行者58号 (2011-11-25 09:31:52)
1、我们在表述中的“好像”,有时可以是表示同一种意义的对比,以便他人的理解。如,我根本不能理解他,好像一个幼儿无法理解哲学一样。但是,有时的“好像”只能是一种比喻,如“这儿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啊,滔滔不绝的,好像黄河之水从天上正源源不断地掉下来”。要想证明“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不是一种比喻,这当然不能靠你认为这不是即不是的。至少,尚没有人可以证明电子具有自我的意识能力,所以在我看来那只能是一种比喻。

2、实验的具体过程我相信大家都能看清,粒子运动在时间上的一个先后可能个别人的判断不一致罢了。

3、何谓“思想实验”?刚刚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跟我说的差不多。然而,你的那番解释说明了什么呢?
watermoon (2011-11-28 09:32:20)
1、说“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并非指电子真的知道它们自己被观察,仅仅只是一种比喻,用来说明后来的观察能影响到电子先前的运动路径。


2、首先,物理学里的思想实验并非如您所说的那么无意义,否则任何逻辑推理也因为仅仅是思想中虚拟进行的那样而变得无意义,以至于这个帖子的任何讨论都没必要进行了,因为都是思想里的、虚拟的。何况爱因斯坦、玻尔等现代物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或参与思想实验的讨论,延迟选择实验的提出者惠勒也是物理学界公认的物理学家。

其次,延迟选择实验并非没有证实,请参考维基百科英文版的这个关于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的描述: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layed_choice_experiment
其中Actual Experiments那一段就是关于真正的实验验证的,所说的实验都有文献可查。

[ 本帖最后由 watermoon 于 2011-11-28 09:37 编辑 ]
独行者58号 (2011-11-28 13:45:13)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28 09:32 发表
2、首先,物理学里的思想实验并非如您所说的那么无意义,否则任何逻辑推理也因为仅仅是思想中虚拟进行的那样而变得无意义,以至于这个帖子的任何讨论都没必要进行了,因为都是思想里的、虚拟的。何况爱因斯坦、玻尔等现代物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或参与思想实验的讨论,延迟选择实验的提出者惠勒也是物理学界公认的物理学家。

读读以上这段话的话外之音,莫非楼主你在以为:一个主帖既然没有被删,即可表明版主们较为认可了它!?——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这可以再一次表明你常是仅凭印象即可下结论。

就在这个帖子中,你仅凭印象下结论的第二个表现应该在于:既然这个人老在质疑我主贴中的那些说辞,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思想实验”很是无意义的。(不过,假如是“根据”不可靠的一个思想实验,那么,本人当然认为这样的思想实验就是毫无意义的。)

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关于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经典文本”的作用绝对只是单方面的;如是缺乏了被接受者自身的一个理解能力,那么,“学习哲学唯有依据经典文本”必是无从谈起。想想吧,面对面地交流都常常成为不可能接受和理解彼此的。
(本文可能混有错误,请注重分辨)

量子力学对唯物论的致命一击:延迟选择思想实验
发表于: 2011-11-17 09:17    作者: watermoon    来源: 哲学在线:哲学专业网站

 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说明物质很难以独立存在于观测之外。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博士(John A. Wheeler,曾与波尔和爱因斯坦共同研究理论物理)提出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已经被证实。这个思想实验说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按理说客观存在的粒子走过的路径在观测之前已经是客观存在、不可更改的。至今物理学界对此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惠勒博士晚年时说的一些话表明他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非常怀疑。
  
   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发出光子,到达半镀银的反射镜BS1(作用是使光子有一半可能穿过了反射镜BS1到达全反射镜M1,一半可能被反射镜BS1反射到达全反射镜M2),两个全反射镜M1和M2把这两部分的光子又交汇在一起。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我们就可以确定光子究竟是沿着哪一条路径飞来的。
   如果在终点处也插入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2,通过调整BS1-M1-BS2和BS1-M2-BS2两个路径的光子的相位,可以使这两部分光子到达BS2时发生反相干涉,从而使光子在水平方向或者在竖直方向上“互相抵消”,最后只在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上输出。然而,真正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你还是可以看到同样的干涉结果,这说明一个光子每次到达BS2时和自己发生了干涉——按照量子力学的官方说法就是一个光子同时通过BS1-M1-BS2和BS1-M2-BS2两条路径到达BS2后和自己发生干涉(详见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激光脉冲源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你同样会看到干涉条纹)。
   但是,如果在终点处不放置半镀银的反射镜BS2,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则通过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我们每次却只能看到光子从一个路径飞来,或者沿水平方向,或者沿竖直方向。这说明,如果我们不在终点处放置半镀银的反射镜BS2,光子就沿着某一条路径而来,反之,它就同时经过两条路径而来。也就是说,我们的选择决定了光子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在光子已经通过了第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1,快到达终点(还没到达)的时候,我们才把半镀银的反射镜BS2放入终点处,结果会怎么样呢?一般地,我们会认为光子通过了第一块半镀银的反射镜BS1后已经选择了怎么走,按前面的结果就是光子只沿着某一条路径而来,应该不会再发生干涉现象。可惜,结果再次让你感到惊讶,光子还是选择了同时经过两条路径而来。无论激光脉冲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发出一个光子还是多个光子,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详见量子力学发展大事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现在的选择(观测行为)改变了光子过去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再来决定它应该怎么发生——无论是否事情的结果在逻辑上已经在一段时间以前被决定!
   实际上,“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测)之后才是一种现象”,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说,“而在观察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观实在的”。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现在,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说明,观察不但创造了实相,而且还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再逆时间地创造实相。关于客观实在绝对性的世界观的彻底失败,详见自然界违背贝尔不等式的阿斯派克特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虽然听上去古怪,但这却是哥本哈根派的一个正统推论!惠勒后来引玻尔的话说,“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我们是在光子上路之前还是途中来做出决定,这在量子实验中是没有区别的。历史不是确定和实在的——除非它已经被记录下来。更精确地说,光子在通过第一块透镜到我们插入第二块透镜这之间“到底”在哪里,是个什么,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我们没有权利去谈论它,它不是一个“客观真实”!惠勒用那幅著名的“龙图”来说明这一点,龙的头和尾巴(输入输出)都是确定的清晰的,但它的身体(路径)却是一团迷雾,没有人可以说清。   在惠勒的构想提出5年后,马里兰大学的卡洛尔?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当真做了一个延迟实验,其结果真的证明,我们何时选择光子的“模式”,这对于实验结果是无影响的(和玻尔预言的一样,和爱因斯坦的相反!),与此同时慕尼黑大学的一个小组也作出了类似的结果。   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薛定谔的猫实验里,如果我们也能设计某种延迟实验,我们就能在实验结束后再来决定猫是死是活!比如说,原子在1点钟要么衰变毒死猫,要么就断开装置使猫存活。但如果有某个延迟装置能够让我们在2点钟来“延迟决定”原子衰变与否,我们就可以在2点钟这个“未来”去实际决定猫在1点钟的死活!   这样一来,宇宙本身由一个有意识的观测者创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宇宙的行为在道理上讲已经演化了几百亿年,但某种“延迟”使得它直到被一个高级生物所观察才成为确定。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参予了宇宙的创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参予性宇宙”模型(The P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参予了这个谜题答案的构建本身!
    John Archibald Wheeler是那些认真考虑过量子力学的人之一。在研究了哥本哈根对双缝实验的解释---强调观察者知道的和观察者何时知道---之后,惠勒认识到观察者的选择可能会控制那些到实验中的变量。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惠勒说(事实上),“那么我会在一件事情可能已经发生后再选择知道一个特性”惠勒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的选择可能会决定实验的结果---而无论是否实验的结果在逻辑上已经在一段时间以前被决定。   “没有意义”简化主义者们说。“垃圾”唯物主义者们说。“完全荒谬”幼稚的现实主义者们说。“是的”数学家们说。惠勒的思想实验和量子力学的预言被带到了实验室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下就是所发生的。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18:11:49)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英语: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是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属于双缝实验的一种变形,该实验很好地体现了量子力学与传统实在观间的巨大分歧。

惠勒是197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延迟选择实验的,该实验源自爱因斯坦曾提出的分光实验(与双缝实验有同样的物理意义)。实验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从一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一半镀银镜,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反射镜A和B,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而C处则放有两探测器,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此时只有一个探测器能够测得光子,即能确定光子走的是哪一路径(A→C或B→C)。

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A或B后再决定是否放置第二块半镀银镜(此即实验名称“延迟选择”的由来)。如不放置,则根据前一种情况,光子只通过一条路径;如放置,则根据后一种情况,光子通过两条路径。也就是说,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而这一结论是与传统实在观相违背的。

哥本哈根学派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能将观察仪器与观察对象分开来讨论,尽管实验中的两种情况只有最后部分不同,但这局部的变化使得整个物理过程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情况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玻尔对此就曾说:“事实上,在粒子路径上再加任何一件仪器,例如一个镜子,都可能意味着一些新的干涉效应,它们将本质地影响关于最后记录结果的预言。”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19:18:48)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说明物质很难以独立存在于观测之外。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博士(John A. Wheeler,曾与波尔和爱因斯坦共同研究理论物理)提出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已经被证实。这个思想实验说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按理说客观存在的粒子走过的路径在观测之前已经是客观存在、不可更改的。至今物理学界对此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惠勒博士晚年时说的一些话表明他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也非常怀疑。
所谓的思想实验,多即表示:在现实中无法实际完成的,继而,只能在想象中所进行的一个实验。每个光子一经发出,众所周知,其速度就得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实验者要想——既在光源的光子发出之后而又得在汇合点C处之前——通过插入半银镜而来完成干扰,那么,只有如下两个方法:

其一,插入的速度至少不能低于光速,否则,实验者根本不可能获得有一个时间差而来完成他的所谓干扰。但很明显,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二,通过极大地延长汇合点C的距离,从而,赢得有一个相对充足的干扰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依然会是存在有两个问题:如果所发出的只是一个光子,那么,它将是非常容易在尚未到达C处之前——即被空气所吸收,继而,实验者几乎就没有办法而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如果是一束激光,则是并无所谓的一个“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客观之发生”之说服力。

因为,一束激光,可能会有一半的光量子将是经过A——C,而其他的光量子就得是经过B——C,但在汇合处经过了干扰之后,实验者又是何以识得谁是谁?如果不能识得谁是谁,那又何以断定“先前的这一束激光中的每一个光量子不是分开经过的,而是同时经过两处路径的”?

[ 本帖最后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3 20:15 编辑 ]
独行者58号 (2011-11-19 20:12:14)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19 18:11 发表
而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再放置一个半镀银镜,可以使光子自我干涉。如适当调整光程差,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将无法收到信号,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接收到信号。按量子力学理论,这说明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
以上2#帖子乃是本人百度而来,这是出自何人之手尚且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既然哲学界存在有一堆又一堆的以讹传讹,那么,物理界同样必有此种现象。

何谓“自我干涉”?它究竟能说明什么?又是如何按照量子力学理论——从而说明了同一个光子同时经过了两条路径?量子理论的本身又是不是一种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些问题,我相信楼主是说明不了的。

在百度中,所谓的双缝实验之干扰条纹,这主要只是说明了光具有波的性质,其他的则是并不明晰。某些人如是牵强附会于其他,还得需要有一个能说服人的理由。

哲学专业人士一般都不愿涉及自然科学,其实,本人也极不愿意:即便是某学科一个小小的分支,都有可能耗尽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的精力是如此的有限。然而,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要对自然科学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我们还一定要相信自己:无论他是谁,他们能想象,我们同样也能想象;但无论他是谁,都必须要具有逻辑。

哲学家早就太过远离了自然科学,科学家却又似乎越来越只依赖于实验。我想,如是我们缺乏有一个宽宏而连贯的逻辑,那么,就连那些实验的结果究竟说明了什么——我们都很有可能是在瞎掰的。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09:54:48)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19 19:18 发表

其二,通过极大地延长汇合点C的距离,从而,赢得有一个相对充足的干扰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依然会是存在有两个问题:如果所发出的只是一个光子,那么,它将是非常容易在尚未到达C处之前——即被空气所吸收,继而,实验者几乎就没有办法而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如果是一束激光,则是并无所谓的一个“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客观之发生”之说服力。
我们知道,光每秒的运行速度约为30万公里,半秒需15万公里,0.1秒也得1.5万公里,0.01秒光业已走过了1500公里。因此,某个盲目的实验者要想完成他的所谓干扰——这依然还是难于可能的了。其一,实验者有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间而来准确地插入他的所谓干扰之境(必须要对准位置)?其二,有没有人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做到一个远距离的全面性观察?

此外,实验者要想仅仅单独地发出一个光量子,我估计当今的技术尚无这种能力。而若发出的是一束激光,即便这是一束,但其中的一些光量子也必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因为人们每每按下发光的开关,这就不得不具备有一个时间上的连续性;继而,某个实验者——若把对在后发出的光子之干扰——误以为是对在前发出的光子之干扰,那么,这显然就是犯了——把两个不同的系统混同为一个系统的低级错误。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10:27:09)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以上的这段话,这究竟是代表了事物的本身,还是楼主的幻觉?

如果过去、现在、将来没有“实相”的区别,而只是一种幻觉上的区别:那么,爱因斯坦本人是不是纯粹为我们所幻觉的,抑或是曾经存在于1879年至1955年之间的且可作为“实相”的一处肉体?

如果“量子力学”的结论表明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量子力学”的自身及其创作者们的实相肉身又是不是一堆幻觉?

但是,楼主又说“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参予了宇宙的创造过程!”

楼主显然是想对人们说:这个世上唯有灵魂才是作为实相的真(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具有观测的能力),而其他的则都是幻觉的。但是我的灵魂却告诉我:这个人是在瞎掰,有精神分裂倾向。
独行者58号 (2011-11-20 10:43:25)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17 09:17 发表
 实际上,“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观测)之后才是一种现象”,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说,“而在观察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观实在的”。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现在,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说明,观察不但创造了实相,而且还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再逆时间地创造实相。
如果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那么,在地球生命尚未诞生之前,只能是作为观察者的上帝创造了宇宙。

因此,在楼主的眼中,上帝必须是存在的;或者,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无宇宙存在的可能。

可是,楼主又说“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在楼主的前后断言中,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既然断言“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如何又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在楼主看来,“实相”到底在指称什么?
sphinx (2011-11-20 19:51:43)
同意作者所言,但是有些表述不是很准确,造成了楼上有些人的误判。
1 观测会影响实验结果,这是实验事实。
2 粒子发生自我干涉,这也是事实,也是量子力学奠基人dirac的原话。
3 量子力学只是说测量会影响(或者决定)实验结果,并没有说没有观测就没有观测结果,所以问人出现之前怎么样没有意义。
独行者58号 (2011-11-22 08:54:11)
如果楼上还认识字的话,你能否再仔细读读以上的所有原文。

楼主先提出有一个所谓的证实。然后,就出现有这样的判断之句子:“也就是说,观察创造了全部的实相。”(何谓“全部”?)。接下来又这样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时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不管人们怎么坚持这种区别也没有用’。不过,相对论强调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而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又何谓“一切”?何谓“实相”?何谓“幻觉”?)。楼主最后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简化主义者们说。‘垃圾’唯物主义者们说。‘完全荒谬’幼稚的现实主义者们说。‘是的’数学家们说。”
——————————————————————————————————————————
在我看来,观测改变了某个实验不足为奇,但如果说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发生,楼主则是并无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及其逻辑,事实上这仍属人云亦云罢了。其次,也不可能“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我的一个反复实验告诉我:我的观测就无法改变眼前这台电脑的本身,除非我用什么东西来砸,或是把它举起来摔、拿火烧——总之必须要有某个潜能大于电脑自身之保持原状的东西相作用——才可改变电脑的自身。换句话说,所谓的观测之干扰——充其量,也只能是发生在某个可与“观测”相作用的领域罢了:如此,这就绝不是什么“一切”或“全部”。至于在量子领域,某个在后的观测是否果真就改变了在前的发生,——这同样更是不可信口开河。

本人坚信这不是顽固:这个宇宙,无论是其微观处或是宏观处,“组成”和“被组成”必须要具备有一致性,这就像定理必须和公理始终得保持着一致一样:否则,那就是不可能的。对于人类的认知来说,也必须首先需要有某一些可确定或可绝对之处:否则,知识同样是不可能的。

因此,尽管寻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不得不要这样做,我们必须要追求“是的”:否则,这一切确实没有意义。

楼上这位小哥,你能明白我的话吗?或者,你究竟凭什么在“同意作者的所言”。
watermoon (2011-11-22 10:50:54)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0 10:43 发表


如果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那么,在地球生命尚未诞生之前,只能是作为观察者的上帝创造了宇宙。

因此,在楼主的眼中,上帝必须是存在的;或者,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无宇宙存在的可能。

可是,楼主又说“量子力学的结论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实相都是幻觉”。

在楼主的前后断言中,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既然断言“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那么,如何又说“观察创造了全部实相”?——在楼主看来,“实相”到底在指称什么?
这里的“实相”指的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在意识中的投射所形成的具体形象,可见,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类诞生之前,宇宙已然存在,但这仅仅以一种混沌、模糊、甚至抽象的方式而存在,当然,就在这一片混沌、模糊之中隐藏着构成形象的有关客观因素,人类的意识于是便赋予其形象性
watermoon (2011-11-22 10:54:15)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2 08:54 发表
在我看来,观测改变了某个实验不足为奇,但如果说在后的观测改变了在前的发生,楼主则是并无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及其逻辑,事实上这仍属人云亦云罢了
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所证实的事实,你若真能否定之,那可以领若贝尔奖了
无知求知 (2011-11-23 18:16:44)
观察乃立场之见.观察即偏见.既然实相因观察而得,那么一切的实相都是幻觉.

我同意.
独行者58号 (2011-11-23 20:05:23)
你的“被证实”很是令我怀疑,理由本人已经说了一些;如果你有理,则应该做出一些可对应的解释或反驳,而不应该见我不回话了就出来说风凉话。本人尚无意愿拿什么奖,只是这样认为:如果那一切只是你听说的,却又根据这种听说而加以你的一通词不达意的“实相论”(如果意识中的东西属于“实相”而不是与此相反的“表象”,那么,物质的自身是什么?),那是扯淡。

就网上所见,双缝干扰试验说了两个问题:其一、光量子或电子具有波的性质;其二,有观测与没观测,实验过程可表现不一样(即便如此,这也只是量子世界而已,此处不像你说的什么“一切或全部”)。尤其是,那儿也没有表明:在后的改变了在前的。以下是被制作的双缝干扰试验视频,可供众人有个感性的了解: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2MTc4MzY=.html
watermoon (2011-11-24 09:07:09)
QUOTE:

原帖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23 20:05 发表
你的“被证实”很是令我怀疑,理由本人已经说了一些;如果你有理,则应该做出一些可对应的解释或反驳,而不应该见我不回话了就出来说风凉话。本人尚无意愿拿什么奖,只是这样认为:如果那一切只是你听说的,却又根据 ...
那个视频也承认,在双缝实验中,单个电子究竟是以波还是粒子的形式通过缝隙,是由其后来的观测方式决定的,视屏解说到:“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所证实的事实,不是你我这样的量子力学业余人士所能推翻的
独行者58号 (2011-11-24 13:00:38)
我常常觉得,偏重于感性的人一旦涉及到思维中的推理性连接将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们往往只是凭借着一种印象上的连接即可作出结论。还因为他们或是先天地缺乏了逻辑感,从而,要求逻辑的人也基本没有办法和他们就某个问题深入下去;即便某个疑问摆有一些明显的理由,然而他们也不一定认识和承认。

1、“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只是涉及有一种比喻上的“好像”。

2、“电子因观测而发生了行为上的改变”不等于“一个粒子在空间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走过”意味着“在先”)

3、“思想实验”不等于“实验”。

你不能总是凭印象说事,我并没有在这儿说什么要推翻“量子力学”,而是质疑你的那些说辞,并说出我的一点理由。当然,说想推翻你还算说得过去;也不必岔开话题,如果你有理,请针对我的疑问处而作出一些反驳或解释:你认为我这个业余的不能推翻什么当然可以,但按同一个标准,你这个业余的既然相信“在后的改变了在前的”——也得要有一些说的过去的理由才行。
watermoon (2011-11-24 17:22:36)
1、“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只是涉及有一种比喻上的“好像”。
      说“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是试验者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该实验所揭示的事实而作的形象比喻,虽然是比喻,却非无的放矢。

2、“电子因观测而发生了行为上的改变”不等于“一个粒子在空间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走过”意味着“在先”)
      看来你并没有认真看清楚实验的具体过程,该实验过程很清晰的揭示了观测手段改变的是电子在其被观测之前的运动方式,而不仅仅是观测后的运动方式

3、“思想实验”不等于“实验”
    该实验虽然叫做   “延迟选择思想实验”,但并不是说该实验仅仅是在思想上进行的实验,实际上该实验时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进行的,因为该实验所揭示的事实表明一个粒子在空间中走过的路径竟然会由最后的观测来决定,这是观察者意识对观测目标的影响,所以在实验名称前冠以思想二字
独行者58号 (2011-11-25 09:31:52)
1、我们在表述中的“好像”,有时可以是表示同一种意义的对比,以便他人的理解。如,我根本不能理解他,好像一个幼儿无法理解哲学一样。但是,有时的“好像”只能是一种比喻,如“这儿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啊,滔滔不绝的,好像黄河之水从天上正源源不断地掉下来”。要想证明“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不是一种比喻,这当然不能靠你认为这不是即不是的。至少,尚没有人可以证明电子具有自我的意识能力,所以在我看来那只能是一种比喻。

2、实验的具体过程我相信大家都能看清,粒子运动在时间上的一个先后可能个别人的判断不一致罢了。

3、何谓“思想实验”?刚刚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跟我说的差不多。然而,你的那番解释说明了什么呢?
watermoon (2011-11-28 09:32:20)
1、说“电子好像事先知道它被观测”,并非指电子真的知道它们自己被观察,仅仅只是一种比喻,用来说明后来的观察能影响到电子先前的运动路径。


2、首先,物理学里的思想实验并非如您所说的那么无意义,否则任何逻辑推理也因为仅仅是思想中虚拟进行的那样而变得无意义,以至于这个帖子的任何讨论都没必要进行了,因为都是思想里的、虚拟的。何况爱因斯坦、玻尔等现代物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或参与思想实验的讨论,延迟选择实验的提出者惠勒也是物理学界公认的物理学家。

其次,延迟选择实验并非没有证实,请参考维基百科英文版的这个关于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的描述: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layed_choice_experiment
其中Actual Experiments那一段就是关于真正的实验验证的,所说的实验都有文献可查。

[ 本帖最后由 watermoon 于 2011-11-28 09:37 编辑 ]
独行者58号 (2011-11-28 13:45:13)
QUOTE:

原帖由 watermoon 于 2011-11-28 09:32 发表
2、首先,物理学里的思想实验并非如您所说的那么无意义,否则任何逻辑推理也因为仅仅是思想中虚拟进行的那样而变得无意义,以至于这个帖子的任何讨论都没必要进行了,因为都是思想里的、虚拟的。何况爱因斯坦、玻尔等现代物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或参与思想实验的讨论,延迟选择实验的提出者惠勒也是物理学界公认的物理学家。

读读以上这段话的话外之音,莫非楼主你在以为:一个主帖既然没有被删,即可表明版主们较为认可了它!?——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这可以再一次表明你常是仅凭印象即可下结论。

就在这个帖子中,你仅凭印象下结论的第二个表现应该在于:既然这个人老在质疑我主贴中的那些说辞,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思想实验”很是无意义的。(不过,假如是“根据”不可靠的一个思想实验,那么,本人当然认为这样的思想实验就是毫无意义的。)

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关于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经典文本”的作用绝对只是单方面的;如是缺乏了被接受者自身的一个理解能力,那么,“学习哲学唯有依据经典文本”必是无从谈起。想想吧,面对面地交流都常常成为不可能接受和理解彼此的。
我想问楼主的是当人类未出现时的状态是什么?
量子这玩意现在能搞懂的没几个。拿这个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的理论来反驳唯物主义本身说明了反驳者的心虚。其实一个主义如果能被量子证明是错的,同样也应该能被你们家的板凳证明是错的。
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说明物质很难以独立存在于观测之外。
这句话只不过是量子力学里其中一个推测,而不是结论。
说白了这帮砖家就一个意思:哥就是神。
量子力学只能否定决定论
而不能否定唯物论
不定性仍然是物质的本性而不是精神的作用
我的量子力学要挂科了啊!!!
伪科学的逆袭

最后一段话倒是有点类似于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人类的血肉之躯,哪能理解语言与文字。
观测本身就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改变影响了观测结果,完全是最基本的唯物主义认识。
有本书叫《量子物理史话》,做科普读物相当不错

建议大家找来读读
用物质运动来否定唯物主义,还是省省吧。
别读什么史话了,楼主这种文章就是史话读出来的

好好找本量子力学的经典基础教材,认认真真把几个基本假设的逻辑关系和物理意义弄清楚

人一定要学会啃几本硬书,文科理科都要读。。。
bookreader 发表于 2012-5-5 14:44
别读什么史话了,楼主这种文章就是史话读出来的

好好找本量子力学的经典基础教材,认认真真把几个基本假 ...
量子力学的基础教材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天书,何必呢

普通人读一些态度严谨、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激发一下对科学的兴趣,拓展一下思路有什么不好

啃硬书也要有选择地啃,啥分支都去啃硬书,一辈子眼界也开阔不了
有本书叫《量子物理史话》,做科普读物相当不错

建议大家找来读读
史话顶个屁用

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电磁物理,量子力学
如果可以认清脑神经活动的物理形式,唯心唯物就统一了
bluegod 发表于 2012-5-5 14:53
量子力学的基础教材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天书,何必呢

普通人读一些态度严谨、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激发 ...
比如这篇主题文章里对这个思想实验的描述,就有很多概念上的混淆

实际上,管你放不放BS2,光子都是两路“自干涉”的,你“延迟”不“延迟”放BS2,放不放BS2,都不影响光子的这种物理行为。只是由于观测方法的不同,才造成观测结果的不同,不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光子的“选择”,而是我们的观测方法决定了光子内禀物理行为的不同呈现结果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延迟不延迟毫无意义,无非是同一种观测方法导致同一种观测结果。而这种解释的基础,就在于光子“自干涉”这种假设(实际上就是“微观体系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几率幅波函数描述”这个基本假设的体现)。所以,在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及其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可以自洽解释这个思想实验的,而这些基本假设,仍然可以看做是唯物论的客观规律,这篇文章昏头昏脑绕圈圈附会个神马哲学问题干甚?

不下点硬功夫,认真系统有逻辑地理解一下基本知识,就永远被这些似是而非的“科普”牵着乱走。实际上量子力学并不难,把表象算符力学量之前的东西看一看,不比你看这些史话费力气。。。

用同样的理论是否能证明这些砖家也是错误的吗?
bookreader 发表于 2012-5-5 16:00
比如这篇主题文章里对这个思想实验的描述,就有很多概念上的混淆

实际上,管你放不放BS2,光子都是两路 ...
咱俩说的不是一个事儿,我是说有些科普文章值得普通人茶余饭后看看,你是说楼主的文章错误百出,两码事嘛

普通人谁有闲情逸致去啃教科书,别把科学关在象牙塔里了。只有引起社会对科学的兴趣,才能形成培养科学大家的基础。好的科普读物能起到的作用不比教科书小

至于有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用科普来的知识去和科研人员叫板,那是读书人心态浮躁的问题,和科普文章本身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