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公众对科学热情不高系科学家造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34:44
原文参见 中科院院士:公众对科学热情不高系科学家造成
2012年05月03日05:10  中国青年报

为便于大伙儿阅读,在此仅摘录部分内容、并写下个人观感……供网友们批判-升华。
中国青年报:您还出版了《微积分快餐》、《微积分减肥快跑》等科普书籍,开设了“微积分博客”,并且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讲座。对于科普教育内容,大家的反应如何?

林群:反应很差,多数学生坐在后排,戴耳机或敲计算机,老师在前排也是应付应付,只有极少数真心地听进去。所以每次我都是满腔热情地去,被泼冷水地回。


[感想]
● 所以巨人(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永远都是极少数,不懂得为何而学习的人太多了;
● 偶尔一些例外,也只是为了改变社会地位&“当大官娶美女”(某项中小学调查的报道),为了乐趣or责任而学习的-总体上不占优势。
● 而这不能归咎于个人,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的权重系数更高、而楼主的尝试、能实实在在改变……

(待续)
---------------------------------
[备注]
这里的楼主、指的是Slayerhuahua网友,

忘了介绍一下这个帖子的背景:
在读了大伙儿喜爱的网友 ‘屠夫哗哗哗’的科普帖我也来开楼,解答声纳,水下声方面的问题……之后,
有感于同好们对科普帖的热情,让俺在潜意识里开始思考……

正好读到这篇访谈,所以连同个人读后感一起发上来,相互启发


原文参见 中科院院士:公众对科学热情不高系科学家造成
2012年05月03日05:10  中国青年报

为便于大伙儿阅读,在此仅摘录部分内容、并写下个人观感……供网友们批判-升华。
中国青年报:您还出版了《微积分快餐》、《微积分减肥快跑》等科普书籍,开设了“微积分博客”,并且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讲座。对于科普教育内容,大家的反应如何?

林群:反应很差,多数学生坐在后排,戴耳机或敲计算机,老师在前排也是应付应付,只有极少数真心地听进去。所以每次我都是满腔热情地去,被泼冷水地回。


[感想]
● 所以巨人(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永远都是极少数,不懂得为何而学习的人太多了;
● 偶尔一些例外,也只是为了改变社会地位&“当大官娶美女”(某项中小学调查的报道),为了乐趣or责任而学习的-总体上不占优势。
● 而这不能归咎于个人,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的权重系数更高、而楼主的尝试、能实实在在改变……

(待续)
---------------------------------
[备注]
这里的楼主、指的是Slayerhuahua网友,

忘了介绍一下这个帖子的背景:
在读了大伙儿喜爱的网友 ‘屠夫哗哗哗’的科普帖我也来开楼,解答声纳,水下声方面的问题……之后,
有感于同好们对科普帖的热情,让俺在潜意识里开始思考……

正好读到这篇访谈,所以连同个人读后感一起发上来,相互启发




文理分家,懂理的不懂传播和人文,懂文的又不懂理。

像卡尔萨根那样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较难出。

文理分家,懂理的不懂传播和人文,懂文的又不懂理。

像卡尔萨根那样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较难出。
  我总结了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从事的是数学科普教育。数学太难了,并且公式很多。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这本书的销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然而,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我也发现,我的博客中,如果是讲数学故事的文章,访问量很快上到几千。而一旦涉及数学公式,访问量一天只有几个。

  其次,与许多人过于功利化的心态有关。我去做讲座时,有很多数学系的学生去听。但他们只喜欢听我讲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可发展方向,这样就可以踩着别人的肩膀继续做研究,能有更多学术成果。跟他们研究与论文无关的内容,他们都不在意。


[感想]
● 平时大家都觉得很忙……这一点颇能体谅。
    如果地球村就我们一家……也就这么着吧。//科技进步太快的话 技术员内部也会犯犹豫迟疑。
● 问题在于历史背景决定了 :
    假如我们想让自己及后代能有一个凭借勤劳智慧过上相对富足平静的生活的话,那后冷战时代的秩序是颇不友好的;
    偏偏又是造化弄人:这种不信任及敌视恶意目光的源头……MD偏偏优秀的一塌糊涂 无以言表;
    稍有些技术背景&公开信息分析潜质的业余军迷每周每天都会感受着这样的触动&紧迫;
● 所以,这种现状让人无法无动于衷

顺便歪楼一下,别看军事论坛及国会山及地摊小报把黑客攻击炒的神乎其神……有多少网友真正了解这一词语的来龙去脉及含意?

这儿引用一个较权威的解释:
出于兴趣,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这就是黑客

出自“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
格雷厄姆(硅谷一位黑客出身的绘画爱好者、资深VC)认为,在他所知的行业中,黑客与画家最相像。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他们的本质不是在做研究,而是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对比一下我们的研究生&技术人员……还要继续拿 工资不高、房价太高、国内没条件……之类的借口自欺欺人么?
知道陈景润的物质条件么?知道两弹一星的物质条件么?
当人们看不到实际的应用。很难对枯燥的东西产生兴趣。更不要谈依靠这个产生效益了。

另 现在不管是CCTV还是地方电视台。满眼的伪科学专家。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误导大众,人为的夸大一些不实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能出现的现象。
《大家》栏目很多期都值得军迷耐心去看
有些科学家还有一种很严重的心态:总觉得给大众讲授没什么意思,只愿与同水平科学家对话。好像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知道,才更体现出我们了不起。
  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不懂得如何与公众沟通。交流传授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有意无意地只用专业、枯燥的术语与公式,不善于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简单化,无法吸引广大群众,更别说让公众理解掌握了。慢慢的,公众对于科学的热情也就减少了。


[感想]
● 这两种情况,就不予以讨论了。
● 中国这么大、从业人员这么多、能有5%的业内人员愿意尝试 就已经很厉害了。干嘛把科普责任强加在每一个人头上呢、
● 强扭的瓜就算再甜……也轮不到被吃呀,排在前面的好吃的瓜 多着呢{:soso_e156:}{:soso_e161:}{:soso_e162:}。
  中国青年报:很多人说现在从事科普教育的科学家不多,您怎么看待?

  林群:我觉得,科普教育本应是科学家的天职,我们归根到底是需要将知识传给下一代的。

  有些国家,有一种吸引科学家与大众双向交流的机制。科学家为了使社会了解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会主动向公众宣传。为读者写科普文章,在一些科学家中成为惯例。科学家们都觉得有义务向公众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世界级科普名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等。这些书在国外几乎家喻户晓,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

  在我国,科学家们从事科普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例如,张里千的《正交法与应用数学》、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吴文俊的《几何问题的力学证明》、张景中主编的《好玩的数学》、李大潜的《从欧拉的数学直觉谈起》、袁亚湘的《瞎子爬山法》等,都是很优秀的科普作品或演讲。而被评为中国好书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凝聚着中国老一代科学家的辛勤汗水及对科普事业的关爱。


[感想]
● 确实是这样、‘教学相长’的道理……一些网友如果未曾体验过,也不奇怪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2-5-3 23:18
[感想]
● 平时大家都觉得很忙……这一点颇能体谅。
    如果地球村就我们一家……也就这么着吧。// ...
前面还不错,最后几句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要创作,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生活无虞吧?(当然不排除个别天才比如俄罗斯哪个穷的一塌糊涂还不去领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如果生活就业压力在哪里,一般人有多少精神去做看不到实际收益的?即使出于兴趣做了又能坚持多久?
  中国青年报:我们应该如何鼓励更多科学家参与科普呢?

  林群:首先,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中国的科研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仅仅以科研成果衡量科研成绩。而那些花了精力做科普的科学家的工作,无法量化评价,这就很难调动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以我为例,我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科普教育,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但为了职称,我也只能到1993年评上院士之后,才能做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次,是缺乏投入机制。我国的科研项目投入虽然很大,预算细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上,但却唯独少了科普经费。目前科学家从事科普只是尽义务,很难申请到经费。

  第三,现在很多年轻科学家没时间留给自己去思考。要到国内外各地到处跑,去听报告、参加会议。但科普工作恰恰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与回顾。


[感想]
● 我就不相信科技部无法拿出0.5%的经费去悬赏
    ……中学时在书市(九十年代初的一种打折优惠特卖)抢到一本邮电部出版的科普征文获奖作品集……太棒了!真正开阔视野&想象力
    (舰船知识等各大军普期刊也曾多次参与国防有奖科普征文,相对而言 在耐看性方面、稍微有些差距)
● 在松鼠会网站上看到包括基金公司在内很多有钱单位的决策者也好这一口;至于西方更是如此
       [例] 二战后,民间好事者悬赏1.5万镑奖励曾在海军迷彩伪装方面作出贡献的人;这可比去高价收购侵略者抢走的假古董有价值多了


暂且不谈其它社会因素。仅仅从教育上讲,文理分家,并且忽视兴趣教育,这些导致有专业素养、又有热情和能力接触公众的人比较少。

很多理科专家,很早的就不在接受有价值的人文教育,导致缺少大视野、热情和推广能力,而学文科的,又过早的厌倦了理科,并与之彻底绝缘。而那些大家往往都是文理兼修的,特别是那些科普做的好的。

至于职称,待遇等其它问题,也很重要。但上面的其实更根本。

暂且不谈其它社会因素。仅仅从教育上讲,文理分家,并且忽视兴趣教育,这些导致有专业素养、又有热情和能力接触公众的人比较少。

很多理科专家,很早的就不在接受有价值的人文教育,导致缺少大视野、热情和推广能力,而学文科的,又过早的厌倦了理科,并与之彻底绝缘。而那些大家往往都是文理兼修的,特别是那些科普做的好的。

至于职称,待遇等其它问题,也很重要。但上面的其实更根本。
搞科学不能很好的改善生活,投资回报率不大,怨不得普通人。
谁都是几十年寿命。

所以默默耕耘的科学家更值得尊敬,但我希望这些人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尊敬。
美国黑客的例子,在中国基本上也无法复制。
社会整体环境不一样,中国90年代,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也有那么一批人。

好的去做企业了,混的不好的,放到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典型屌丝代表。
  转贴到此结束。
好辛苦啊……已经第二次收到断网的最后通牒了……自己鼓励自己一下

抓紧最后这点儿时间,想写些自己的个人看法

-------------------
犹豫了一下,
暂时先搁置一两天、看看是否妥当-再作决定。

倒不是因为什么敏感机密or个人多虑,而仅仅是因为互联网带给人类以相互接近的机会、却未担保一定就能彼此相互理解。
个人不想看到仅仅是个人主观看法……却被来自不同背景的网友解读为……&*%……¥&……·¥(*
前不久读到西方某学者的高论,神奇到了……依据中国所有高校将把军训列为必修课
而演绎出“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军事威胁……”(原始链接及原文暂顾不上查证)
欲哭无泪啊……躺着都中枪……而且那很容易诱发业余军迷的内疚心理……好似恰恰因为我们超大业余网友不小心聊了几句、就为西方嘴炮提供了新的弹药

所以我想慢慢变得矜持一些、不能总是胡思乱想-处处歪楼

rolltide 发表于 2012-5-3 23:38
暂且不谈其它社会因素。仅仅从教育上讲,文理分家,并且忽视兴趣教育,这些导致有专业素养、又有热情和能力 ...

l
有人说不重视科普,是因为缺经费。这是个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即使少经费,你只要有好的作品,自然会有人买单。现在的国情就是,精通文科的可以写出很好的畅销作品,大卖。但却没有阿西莫夫,卡尔萨根那样的能写畅销书的精通理科人士。

理科专家往往不能从一个更大的,包含人文与社会、艺术的视角去评价、审视自己的领域,也不具备必要的传播写作技巧。而出来忽悠的,往往却是一知半解的假专家。

文理分家。 前些天这里居然还有讨论文理科谁轻谁重的帖子 —这也算是国内一景吧。
rolltide 发表于 2012-5-3 23:38
暂且不谈其它社会因素。仅仅从教育上讲,文理分家,并且忽视兴趣教育,这些导致有专业素养、又有热情和能力 ...

l
有人说不重视科普,是因为缺经费。这是个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即使少经费,你只要有好的作品,自然会有人买单。现在的国情就是,精通文科的可以写出很好的畅销作品,大卖。但却没有阿西莫夫,卡尔萨根那样的能写畅销书的精通理科人士。

理科专家往往不能从一个更大的,包含人文与社会、艺术的视角去评价、审视自己的领域,也不具备必要的传播写作技巧。而出来忽悠的,往往却是一知半解的假专家。

文理分家。 前些天这里居然还有讨论文理科谁轻谁重的帖子 —这也算是国内一景吧。
rolltide 发表于 2012-5-3 23:13
文理分家,懂理的不懂传播和人文,懂文的又不懂理。

像卡尔萨根那样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较难出。
随着咱们(大众)的关注,
会为鳖版卡尔萨根的诞生 做好铺垫……

如果别人不上,那么这种名利双收的机会,猪就不客气啦
社会需要。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2-5-3 23:48
随着咱们(大众)的关注,
会为鳖版卡尔萨根的诞生 做好铺垫……



尔等责任重大。当自勉之~

其实以前tg的教育架构,是为了培养标准件。基本得要自我修行。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2-5-3 23:48
随着咱们(大众)的关注,
会为鳖版卡尔萨根的诞生 做好铺垫……



尔等责任重大。当自勉之~

其实以前tg的教育架构,是为了培养标准件。基本得要自我修行。
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病。

一般的小孩子,你头脑在牛X,也得老实的龟在教室里做那些重复了一千遍啊一千遍的高考题目。从初一到高三,人类智力发育最旺盛的岁月,基本都是在背英语单词和数理化公式政治哲学教条中度过的。

你若有心思搞点课外研究,还得承受来自学校家长的多重压力,所谓“不务正业”,热情兴趣都没了啦。

当今中国,1000孩子里面,能有5个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放下学业去做兴趣研究的,就不错了。记住,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而不是背地里偷偷自己搞。
cxvdfeggg1 发表于 2012-5-4 00:56
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病。

一般的小孩子,你头脑在牛X,也得老实的龟在教室里做那些重复了一千遍啊 ...
别搞了,这和"应试教育"体制到底有多大关系?日韩算不算应试教育?怎么没听说那里有什么问题?而且就是在美国,又有多少学生对科学对创新有兴趣?大多数还不是成天沉迷于追星泡妞厮混打架,甚至中南部农村地区的还得接受神论教育。而只有少数在私立学校的精英份子才得到真正的培养。而在中国,何尝不是这样?在重点学校城市学校里的学生,就有着比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学生多得多的资源去搞所谓素质教育。说白了,对科学对创新有兴趣的,始终都是少数人。

macrossii 发表于 2012-5-3 23:31
前面还不错,最后几句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要创作,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生活无虞吧?(当然不排除个别 ...


谢谢回复{:soso_e181:}
之所以想发帖、就是想听听大伙儿的真实想法。这比被动单向的浏览新闻消息…有意义的多。

你说到 “生活就业压力……”
…………碰巧作为招聘者的我心里,就跟打翻了调味瓶一样,啼笑皆非{:soso_e135:} {:soso_e109:}


你说到 “要创作,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生活无虞……”
…………有谁会把“创作”想象成:嘴衔银勺子+早晨睡到自然醒+四个美女伺候的起床+坐直升机去高尔夫球场上班(参见 周星驰的某部恶搞电影)?
要这样,梵高、高歌(一位发明了沙丘火焰稳定结构的北航老师、灵感来源于下乡锻炼途径沙漠)……统统买块儿豆腐撞死得了{:soso_e100:}

世界是竞争的:在无法自食其力的“创新者”vs能自食其力的“创新者”面前,难道投资人就真的别无选择、非要选择前者?
人的一生,不可能100%用于科研,能有2%的时间就很厉害了。
其它的、不能说是弯路、而应视作无形资产。

再重复一遍:世界是竞争的。
刚才看了功勋试飞员徐勇凌的访谈,高手拼命全力以赴的感觉……那才是人生的意义。
这个世界对于“自称要创新、但没条件的”人,是不屑一顾的。
macrossii 发表于 2012-5-3 23:31
前面还不错,最后几句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要创作,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生活无虞吧?(当然不排除个别 ...


谢谢回复{:soso_e181:}
之所以想发帖、就是想听听大伙儿的真实想法。这比被动单向的浏览新闻消息…有意义的多。

你说到 “生活就业压力……”
…………碰巧作为招聘者的我心里,就跟打翻了调味瓶一样,啼笑皆非{:soso_e135:} {:soso_e109:}


你说到 “要创作,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生活无虞……”
…………有谁会把“创作”想象成:嘴衔银勺子+早晨睡到自然醒+四个美女伺候的起床+坐直升机去高尔夫球场上班(参见 周星驰的某部恶搞电影)?
要这样,梵高、高歌(一位发明了沙丘火焰稳定结构的北航老师、灵感来源于下乡锻炼途径沙漠)……统统买块儿豆腐撞死得了{:soso_e100:}

世界是竞争的:在无法自食其力的“创新者”vs能自食其力的“创新者”面前,难道投资人就真的别无选择、非要选择前者?
人的一生,不可能100%用于科研,能有2%的时间就很厉害了。
其它的、不能说是弯路、而应视作无形资产。

再重复一遍:世界是竞争的。
刚才看了功勋试飞员徐勇凌的访谈,高手拼命全力以赴的感觉……那才是人生的意义。
这个世界对于“自称要创新、但没条件的”人,是不屑一顾的。
慷慨陈词,仅此而已.
------------------------------
你去给普通人普及微积分,这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么?写点physics in life 之类也许还行.你去给好莱坞影星普及QCD,他/她也会觉得你很无聊的
如要落实到执行层面的话,
……咱们可以更多从科学家、政府预算执行、学校、本身爱科学的孩子……着眼。
说白了没多少人喜欢思考。百家讲坛那些人扯蛋,观众可以像看电视剧一样,不带大脑的接受,讲数学、物理,即使是科普性质的,观众也得跟着讲者思考,这是绝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大多数人觉得你告诉我一个结果就好了,干嘛要我想呢,怪累的,而且还不一定想得对。
我的家乡,有XXX所;中学班上很多所里的子弟(省重点)
……如果外星人碰巧降落在那儿,难免会被吓一跳。

如果可以说实话的话:就培养价值而言,确实比随后大学里的同学更有意义。
……这种想法可能很反动 换种说法:
大学是个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升级的地方,但要说科技竞争力?一厢情愿没用。
//当然 这只是个人有限见识下的主观看法,可能和时代已经脱节了。

话分两枝:
面对这种现实‘不平等’、依旧能杀出重围的学生……那大家肯定公认比重点学校的孩子更牛、更是所有学校的最爱。
//哪怕是最右翼的国家、最右翼的贵族学校,也无需怀疑校方渴求招徕天赋学生的真诚。

rolltide 发表于 2012-5-3 23:55
尔等责任重大。当自勉之~

其实以前tg的教育架构,是为了培养标准件。基本得要自我修行。


如果俺真要动手的话,可能干起来……会超乎你的预期:b

改造教材……肯定是免不了的;但还不足以提起全部兴趣。
要干、就从构造……驱动更多人卷入的 大局 着手、借助于利益引擎。
几天前心猿意马 无心工作,写过一个简短的备忘录,以资深军迷&理工男的视角、屠龙刀杀鸡:
   面向初中-以项目牵引去促进基础学习……


幻想一下:如果明天周六一早、外星人兵临城下、所有市民无处可逃;
作为一个(关心地球村房屋科技动态的)业余菜鸟,在被捉去扮演(阿基米德@地球村)角色的时候,是可以回忆起…很多鲜为人知的高科技玩具的;P
(一直觉得地球人进步太慢了)

如果不是用来抵抗外星人入侵,而是糊弄初中同学……俺比较有信心。
rolltide 发表于 2012-5-3 23:55
尔等责任重大。当自勉之~

其实以前tg的教育架构,是为了培养标准件。基本得要自我修行。


如果俺真要动手的话,可能干起来……会超乎你的预期:b

改造教材……肯定是免不了的;但还不足以提起全部兴趣。
要干、就从构造……驱动更多人卷入的 大局 着手、借助于利益引擎。
几天前心猿意马 无心工作,写过一个简短的备忘录,以资深军迷&理工男的视角、屠龙刀杀鸡:
   面向初中-以项目牵引去促进基础学习……


幻想一下:如果明天周六一早、外星人兵临城下、所有市民无处可逃;
作为一个(关心地球村房屋科技动态的)业余菜鸟,在被捉去扮演(阿基米德@地球村)角色的时候,是可以回忆起…很多鲜为人知的高科技玩具的;P
(一直觉得地球人进步太慢了)

如果不是用来抵抗外星人入侵,而是糊弄初中同学……俺比较有信心。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5-4 17:37
说白了没多少人喜欢思考。百家讲坛那些人扯蛋,观众可以像看电视剧一样,不带大脑的接受,讲数学、物理,即 ...
孔夫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是的,所以要想破解僵局,
就要从包括我们在内的多方面着手、才能改变被开除球籍的命运。
如果我们喜欢网上或杂志上网友的科普文、就应该大声的叫好&投花[:a15:]

这个国家多数人不喜欢科学,不要紧;
要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或者虽然喜欢却不肯打基础&接受持续再教育,那我们就等着被搬迁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好了。


QGP 发表于 2012-5-4 17:30
慷慨陈词,仅此而已.
------------------------------
你去给普通人普及微积分,这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么?写 ...


碰巧手头有本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7楼提到的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按照书尾链接登陆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点击网上书店-科普读物 去查看一下: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

在感激作者的努力和热情的同时,
    还是有些缺乏想象力[:a9:] 张老师如果知道我在此腹诽、千万别跨省俺

由此略见一斑,诚如QGP网友所言!

不禁联想起:我国大学教材汗牛充栋、为了评职称相互抄袭了无数大同小异者
到最后真正能让学生读进去的优秀课本,绝大多数还是直接引进国外的:L
说到这儿 我就不假装客气了:绝大多数课本压根就不是给不懂的人读的!而是笨蛋草包作者自娱自乐的
读过那么多Matlab教材、最好的一本还是国外某社区大学老师写的……

[20120504 补充更正]
一本教材少则百人、多则千人甚至万人看……如果能真的体谅初学者、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也好,可是就这一点都很少能做到。
我这样想,有些偏颇苛刻了……可能商用软件业对用户体验&傻瓜化过于重视……平常想着天南地北不同理解程度的用户可能存在的抱怨、模仿着MS、Apple一拨比一拨牛的用户设计,突然切换回学生时代记忆,

可读性易读性、用户友好性……该怎样把这种读者视角的主观体验 转换成可陈述、可检验的设计规范呢{:soso_e132:}
QGP 发表于 2012-5-4 17:30
慷慨陈词,仅此而已.
------------------------------
你去给普通人普及微积分,这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么?写 ...


碰巧手头有本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7楼提到的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按照书尾链接登陆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点击网上书店-科普读物 去查看一下: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

在感激作者的努力和热情的同时,
    还是有些缺乏想象力[:a9:] 张老师如果知道我在此腹诽、千万别跨省俺

由此略见一斑,诚如QGP网友所言!

不禁联想起:我国大学教材汗牛充栋、为了评职称相互抄袭了无数大同小异者
到最后真正能让学生读进去的优秀课本,绝大多数还是直接引进国外的:L
说到这儿 我就不假装客气了:绝大多数课本压根就不是给不懂的人读的!而是笨蛋草包作者自娱自乐的
读过那么多Matlab教材、最好的一本还是国外某社区大学老师写的……

[20120504 补充更正]
一本教材少则百人、多则千人甚至万人看……如果能真的体谅初学者、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也好,可是就这一点都很少能做到。
我这样想,有些偏颇苛刻了……可能商用软件业对用户体验&傻瓜化过于重视……平常想着天南地北不同理解程度的用户可能存在的抱怨、模仿着MS、Apple一拨比一拨牛的用户设计,突然切换回学生时代记忆,

可读性易读性、用户友好性……该怎样把这种读者视角的主观体验 转换成可陈述、可检验的设计规范呢{:soso_e132:}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2-5-4 18:24
碰巧手头有本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7楼提到的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按照书尾链接登陆
中国少年儿 ...
一点不奇怪,很多你所说的社区学校的书,很多md学校也用.这不说明什么问题.大学里一般都用内部资料什么的,就是些讲义,然后罗列一堆经典教材.
我想到了魔神实验室的覆灭....
中国青报类同南方系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2-5-4 18:24
碰巧手头有本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7楼提到的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按照书尾链接登陆
中国少年儿 ...
求那本matlab教材的名称,最近正在对着matlab苦恼


  科学素养最好的是欧洲老大不是美国


  科学素养最好的是欧洲老大不是美国
每年招生文理比例1:5,国家对理工科投入数十倍于文科,这样的国家科学素养低,根本原因就在理科生自己科学素养不够。培养理科生注重知识灌输而不重科学精神的恶果。最要命的事是,较养尊处优的政策和就业状况致使理科生没有社会热情,面向大众的科普更无从谈起。
海之蓝 发表于 2012-5-4 19:18
科学素养最好的是欧洲老大不是美国
深以为然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2-5-4 19:11
求那本matlab教材的名称,最近正在对着matlab苦恼
不在身边,下周给你回复:)
可能不同方向、不同阶段青睐的书不同。
#27楼这本的优点在于:她把读者当作为入门的凡夫俗子来体谅。这一点非常让人温暖。

如果你已经投入了一段时间、接下来渴求在某些具体方向上进一步熟悉的话,这本书可能就不是首选了。
……阅读代码 会更有收获。
扯淡,看看毛时代钱学森的声望,在看看之后牛棚大师的声望,就知道ZD的作用了。
redstars 发表于 2012-5-4 19:53
每年招生文理比例1:5,国家对理工科投入数十倍于文科,这样的国家科学素养低,根本原因就在理科生自己科学 ...
注重知识灌输而不重科学精神

+1,深以为然

学生们被灌输、而非自主发现,
这样‘学’到的知识 都是死知识、就跟不科学的健身得到的死肉一样。

比较口笨、抽象的难以表达想法。可参照这个例子:(转贴)重要的科学发现经常是从试凑开始的  
个人体验是:科学史、往往比教材中最终结论、更能带给人以全面/真实的借鉴。
然而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面对这样真实的研究世界、吃惯了精加工的细粮、一离开温室or都市、就两眼一摸黑。
授人以鱼 vs 授人以渔 的区别。

这也正是几天前心血来潮写下“用项目去牵引(初中生)基础学习……”的初衷

另外关于前不久著名的文理口水大战,确实搞笑。
可能我自己在北方小城长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略深……古文学带给人的启蒙、是数理化完全无法替代的。
敏锐、想象力、温和,这些都是从技术工匠上升为…的天堑。
有多少人能承认:Apple乔布斯的品味 不是来自于高科技、而是来自于早年潦倒时期对书法的体会?
又有多少理工科生读过《黑客与画匠》这本书?
社会大环境,别啥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该怎样把这种读者视角的主观体验 转换成可陈述、可检验的设计规范呢 ”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当然更被寄予厚望的还是头脑风暴。
1000个人从不同角度、背景来回答这一问题、肯定比一个人有限的视野思路 深刻且全面。
最终目标还是:落实贯彻#1楼受访院士及记者文章的愿望,推动科普和科学爱好者的进步。

而这,也许是世界大同、和谐共处的必经之道?
//现今问题不在于 中国没有对善意的表达、or美国没有对上述表达的理解能力,
//而在于双方对潜力缺乏共识的年代,美国没有必要做出与双方潜力评估不相称的过多妥协。
//军备竞赛or热战or……都不是可期盼的走出这种循环的道路、只有自强、只有拥有超出预期的实力之后、才能帮助彼岸大国去考虑。人为制造敌意的费效比得失。
红色紧鲍 发表于 2012-5-3 23:44
美国黑客的例子,在中国基本上也无法复制。
社会整体环境不一样,中国90年代,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也有那 ...
黑客有很多收入的,攻破一个商业网站,拿出来的东西去卖,足够一个黑客一辈子生活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