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本土车企研发调查:走进比亚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4:03:56
<br /><br />比亚迪:追求技术极致 全球第一目标不变



2012年04月19日17:58
来源:搜狐汽车作者:综合报道

【编者按】在“狂人”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这家汽车行业的后来者,逐渐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即便是在近两年中国增速放缓并进入调整转型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不明的大环境下,比亚迪汽车依然在稳步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进,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先后推出了S6、G6、e6先行者等新车型,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高度认可。
  尤其是进入2012年,比亚迪汽车持续热销,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比亚迪已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 “技术、品质、责任”的战略转型走向深入,比亚迪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
  技术是企业成长的永恒驱动力。比亚迪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比亚迪设立了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研发中心,负责企业创新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对产业和市场的研究。
  4月17日,搜狐汽车“2012中国本土车企研发调查”团队走进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罗红斌,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林,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等领导,主要围绕比亚迪汽车的技术研发与调查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也就比亚迪汽车近期动态以及参加北京车展的情况与大家做了沟通和互动。以下是交流实录。
  交流时间:2012年4月17日 14:10-17:00
  交流地点:深圳• 比亚迪六角大楼会议室
  比亚迪领导: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罗红斌,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林,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
  搜狐汽车调查团:乘联会秘书长饶达、乘联会副秘书长帖福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于秀敏教授、新锐媒体人团队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诸媒体的朋友以及业内的专家朋友莅临比亚迪,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比亚迪领导嘉宾,他们是比亚迪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副总裁张金涛先生,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副总裁罗红斌先生,接下来是我们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任林先生;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先生;以及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科长李楠女士以及其他几位同事。我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公关部经理杜国忠,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主持人。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搜狐汽车的杜伟老师为我们介绍本次的活动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成员单位,谢谢。
  杜伟:谢谢杜总。这一次我就代表发起媒体来介绍这一次活动,因为上午我们参观了铁电池工厂,还有博物馆,还有1.5TI厂,虽然深圳现在阴雨慢慢绵绵,但是看到比亚迪作为我们自主品牌的代表,现在在研发方面能有这么多成就,我们也感觉到内心挺温暖。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对本土车企技术研发进行摸底调查,我们也想以媒体、行业协会以及我们科研一线的一些院长对我们的一些了解,来为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劲和加油。先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单位乘联会的领导有乘联会饶达秘书长、帖福祥副秘书长、郑淑珍老师,来自高校的专家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的副院长于秀敏教授。下面隆重介绍一下我们的媒体团,我们的成员代表都是主流汽车媒体一线的记者,对我们汽车的言论和汽车行业的一线了解得比较深入,而且也有自己的影响力,他们是中国经济时报汽车周刊陈祥喆,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记者黄少华,新京报汽车周刊记者魏学珍,经济观察报汽车周刊记者杨小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刘霞以及华夏时报汽车周刊记者刘俊晶,另外,还有我们搜狐汽车的编辑。
  主持人:谢谢杜老师,下面有请我们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云飞致欢迎词。

李云飞:比亚迪产品卖得好源于品质优,对未来和自身信心满满

  李云飞:首先代表公司,代表侯雁总经理,欢迎各位前辈、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到比亚迪参观指导交流,非常感谢大家!

  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比亚迪的车卖得很好,去年推荐了几款车,像我们的S6、G6、E6也卖得非常不错。当然,我觉得我们车之所以卖得好,我觉得更主要的更深层次的还主要是因为我们比亚迪汽车的品质优秀,我们这两年一直在抓品质。另一方面,我们比亚迪,我们整个汽车销售团队,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后盾,那就是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包括我们比亚迪动力总成团队,包括我们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我们整个强大的团队,我们后方的领导,包括我们的同事都是我们销售团队的一个支撑,所以我们有底气,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了信心。对我们自身的产品也是信心满满,那今天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今天主要是请到了我们第十七事业部我们比亚迪的副总裁张金涛张总,包括我们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是电动车事业部的总经理,也是我们比亚迪副总裁罗红斌罗总,包括我们比亚迪汽车研发的这个汽车工程院的常务副院长任林任总,请三位技术研发的老总跟大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和沟通交流。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比亚迪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 此帖被chenyk6在2012-04-21 13:42重新编辑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iyitouzhu.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yu.cc">
<link href="http://diyitouzhu.com/1yi.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yyu.cc/520.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比亚迪:追求技术极致 全球第一目标不变



2012年04月19日17:58
来源:搜狐汽车作者:综合报道

【编者按】在“狂人”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这家汽车行业的后来者,逐渐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即便是在近两年中国增速放缓并进入调整转型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不明的大环境下,比亚迪汽车依然在稳步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进,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先后推出了S6、G6、e6先行者等新车型,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高度认可。
  尤其是进入2012年,比亚迪汽车持续热销,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比亚迪已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 “技术、品质、责任”的战略转型走向深入,比亚迪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
  技术是企业成长的永恒驱动力。比亚迪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比亚迪设立了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研发中心,负责企业创新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对产业和市场的研究。
  4月17日,搜狐汽车“2012中国本土车企研发调查”团队走进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罗红斌,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林,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等领导,主要围绕比亚迪汽车的技术研发与调查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也就比亚迪汽车近期动态以及参加北京车展的情况与大家做了沟通和互动。以下是交流实录。
  交流时间:2012年4月17日 14:10-17:00
  交流地点:深圳• 比亚迪六角大楼会议室
  比亚迪领导: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罗红斌,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林,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
  搜狐汽车调查团:乘联会秘书长饶达、乘联会副秘书长帖福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于秀敏教授、新锐媒体人团队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诸媒体的朋友以及业内的专家朋友莅临比亚迪,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比亚迪领导嘉宾,他们是比亚迪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副总裁张金涛先生,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副总裁罗红斌先生,接下来是我们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任林先生;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先生;以及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科长李楠女士以及其他几位同事。我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公关部经理杜国忠,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主持人。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搜狐汽车的杜伟老师为我们介绍本次的活动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成员单位,谢谢。
  杜伟:谢谢杜总。这一次我就代表发起媒体来介绍这一次活动,因为上午我们参观了铁电池工厂,还有博物馆,还有1.5TI厂,虽然深圳现在阴雨慢慢绵绵,但是看到比亚迪作为我们自主品牌的代表,现在在研发方面能有这么多成就,我们也感觉到内心挺温暖。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对本土车企技术研发进行摸底调查,我们也想以媒体、行业协会以及我们科研一线的一些院长对我们的一些了解,来为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劲和加油。先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单位乘联会的领导有乘联会饶达秘书长、帖福祥副秘书长、郑淑珍老师,来自高校的专家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的副院长于秀敏教授。下面隆重介绍一下我们的媒体团,我们的成员代表都是主流汽车媒体一线的记者,对我们汽车的言论和汽车行业的一线了解得比较深入,而且也有自己的影响力,他们是中国经济时报汽车周刊陈祥喆,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记者黄少华,新京报汽车周刊记者魏学珍,经济观察报汽车周刊记者杨小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刘霞以及华夏时报汽车周刊记者刘俊晶,另外,还有我们搜狐汽车的编辑。
  主持人:谢谢杜老师,下面有请我们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云飞致欢迎词。

李云飞:比亚迪产品卖得好源于品质优,对未来和自身信心满满

  李云飞:首先代表公司,代表侯雁总经理,欢迎各位前辈、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到比亚迪参观指导交流,非常感谢大家!

  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比亚迪的车卖得很好,去年推荐了几款车,像我们的S6、G6、E6也卖得非常不错。当然,我觉得我们车之所以卖得好,我觉得更主要的更深层次的还主要是因为我们比亚迪汽车的品质优秀,我们这两年一直在抓品质。另一方面,我们比亚迪,我们整个汽车销售团队,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后盾,那就是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包括我们比亚迪动力总成团队,包括我们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我们整个强大的团队,我们后方的领导,包括我们的同事都是我们销售团队的一个支撑,所以我们有底气,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了信心。对我们自身的产品也是信心满满,那今天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今天主要是请到了我们第十七事业部我们比亚迪的副总裁张金涛张总,包括我们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是电动车事业部的总经理,也是我们比亚迪副总裁罗红斌罗总,包括我们比亚迪汽车研发的这个汽车工程院的常务副院长任林任总,请三位技术研发的老总跟大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和沟通交流。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比亚迪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 此帖被chenyk6在2012-04-21 13:42重新编辑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iyitouzhu.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yu.cc">
<link href="http://diyitouzhu.com/1yi.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yyu.cc/520.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张金涛:比亚迪1.5TID“精心研发、精湛工艺、精益制造,精益首选、精英首推”

  主持人:感谢李总的支持。接下来我们有请比亚迪副总裁、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先生分享比亚迪动力总成以及技术的一些风采,有请张总,谢谢!
  张金涛:各位专家,各位媒体老师,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比亚迪公司,代表比亚迪全体动力人,给各位来到比亚迪,尤其是来到我们的TI工厂参观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在动力总成研发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比亚迪动力总成研发基地的基本情况,二是突破自主技术瓶颈的TID技术。
  首先介绍我们动力总成的研发和生产的情况。整个动力总成事业部应该是具有模具、毛坯以及生产型建设在这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在整个发动机的研发设计等等方面,全部都在我们的动力总成研究部。目前为止已经具有产品研发的工程师是150人,工艺开发的工程师有755人,这就是我们比亚迪在产品研发上面,在工艺技术的开发,应该说投入的力量远远大于产品开发的力量。这就是验证了业内常讲的一句话,中国的技术落后,主要落后在工艺技术,因此按照王总的要求,一定要把工艺技术做强,坚持这条路让我们尝到了很大的甜头。
  几年来,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以后,特别是研发从2004年起步,先后有BYD371Q,1.0L的动力总成的F0,BYD473,1.5L的动力总成,还有我们的F3483动力总成这里面也有派生到1.8L的。
  去年九月份刚刚上市的1.5TI,配手动档的6TI5,自动档的6DTI5,手动档的已经上市半年,自动档的是三月份刚刚上市试销。这几款动力总成已经成功地运用在比亚迪多款车型上,累计为比亚迪整车提供动力总成,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就突破100万台,成功替代了合资品牌与动力总成。产品品质,IQS指标以及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的实行了全面的超越,其中装备有BYD371动力总成的FO和装备有BYD473动力总成的F3,因此获得国家方面补贴,就是节能降耗这一块,这是我们几款传统的动力总成。
  在比亚迪的动力总成设计研发能力方面,我们从概念设计以及到全球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这方面我们有一支很强的队伍。对各种基本的研究、燃烧、零缺,气流等等这方面,润化等等基础的研究都做有大量的工作,这支队伍已经过几年的锻炼都已迅速成长。公司在动力总成研发的实验测试上面,王总裁在这里是大手笔。应该说各种动力总成的各种实验手段比亚迪都有,包括标定的一些手段,等一会儿我们的罗总还是会介绍ECU,虽然说我们ECU在这方面也很强,除了硬件以外,软件也很强。
  在比亚迪的工艺制造技术能力方面,我们不仅生产发动机,实际上我们还生产制造发动机的设备。比如高精密的组合机床、工装夹具及检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铸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缸体、变速器壳体高压铸造工艺技术,缸盖、油轨等中力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动力总成零部件精密加工工艺技术等。
  比亚迪做发动机的时间很短,从2008年开始上市以来,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比亚迪的第一代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手动变速器。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代,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以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这个阶段。未来到了今年的下半年,我们的1.2TI要诞生,这个生产线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我们的2.0TI在明年也要诞生,我们的下一代离合器6TD35明年也要诞生。
  关于突破自主技术瓶颈的TID技术方面,应该说比亚迪动力总成经过这6年多的研发、上市和市场的磨合已经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品质赢得了用户的口碑,我们已在国际上赢得了一批汽车零部件供应合作商的支持,比如1.5TI大量的采用了国际一线供应商的产品,应该说只要是国际供应商能供应的,我们基本上不去自己做。
  经过3年的跟踪和产品开发,比亚迪1.5TID在技术上面应该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经在市场上赢得了考验,应该说我们的1.5TID是一款精心研发、精湛工艺,精益制造,精益首选的产品。今天这么多专家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再加上一个“精”就是“精英首推”,希望在座的专家积极推荐我们“TID”,让比亚迪的TID的指标在市场上取优异的表现,谢谢各位专家。

回复引用分享举报顶端
chenyk6在线
       
级别: 终极会员

UID: 174936
精华: 7
发帖: 4655
金币: 303 枚
威望: 765 点
贡献值: 0 点
交易币: 0
好评度: 262 点
博客热度: 0 度
游戏币: 0 枚
拥有车型:
车型颜色:
拥有第二车型:
在线时间: 6484(时)
注册时间: 2010-06-04
最后登录: 2012-04-21
小板凳  发表于: 7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任林:比亚迪汽车研发过程强调创作,任何一款新车必须有惊喜

 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比亚迪不仅在成绩块又突出了一个研发实力,然后在整车这一块的开发设计、造型等方面也有非常强大的一个设计能够和一个强的检测能力,下面有请我们的任院长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比亚迪汽车总体研发的一个体系概况,谢谢。
  任林:各位老师和媒体朋友,我们今天来的都是我们这个汽车行业内的非常著名的专家级人物,我介绍一下比亚迪的研发情况,主要从几个方面讲,一个是组织机构,一是我们主要的工作,另外还有产品的流程和质量等几个方面。

  第一个,我们的研发总部在深圳,在上海、西安、长沙都有一些分支机构,在上海是做造型,西安和长沙是做工程实践,分工是这么做的。我们整个叫“汽车工程研究院”,有4个中心,分别是造型设计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检测中心和模具中心。我们汽车工程研究院和其他的一般的研究院不一样,我们是从产品最初的造型一直到最后的实践,造型这一块我们目前有100多人,就比亚迪从开始到现在,全部的产品造型设计是我们自己来完成的,跟外面也有合作,但是合作更多的是一起早期的构思性的合作。造型设计中心分上海和深圳两个设计中心来做,我们通过不同地方的,不见面的一个造型设计进行不同的思路、方向的研究。产品设计中心是从整个汽车全部,包括车身、底盘、总体、内外室等等,方方面面提供这个框架。检测是通过从零部件、整车,还有各种性能的检测,包括一些检测体系。模具中心节是把这些全部做完,全部设计完成之后做一个冲压模具,包括车身和塑料模件模具,包括车身配件方面和塑料件模具,包括车灯等等的这些零部件模具。总共我们这个汽车工程研究院有6000多人,这一块我们有3000多人,产品这一块我们是2000多人,整个大的框架结构就是这样。
  我们在产品上基本上采取三个部门管理,比如说我们这次F3跃动,这是一个项目A,这时候呢,我们每个部门抽出人来形成这样一个项目团队,团队形成之后,由这边进行项目的一个重向管理,然后由部门信息产品的开发质量管理,实行这样的项目团队来管理。然后,这个人的这个项目搞完成之后,他可能会去照顾其他项目,项目之间的信息是通的,项目之间犯的错误和经验可以通过这些部门形成共享机制。这个机构也是我们过去也经过了很多年的探讨。
  任林:这个步骤是我们把我们的模具部门的人,整个部门的人全部在这个主机构里边了,所以在开发造型初期里,这个模具会压缩得很快。这是我们基本研发的一个能力介绍,徐老师很熟,他在这方面是专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造型我们是从效果图到实物模型来做。3D模拟图,是这样做的,我们是全计算机模拟来做,做一些仿真和计算机分析。我们设计这一块总共将近200人的团队,电脑有一个500多核的电脑,一个200多核的电脑,现在我们跟深圳也有一个中心联合,大规模的碰撞出来做的。这一个是我们跟戴姆勒合作的一个车型其中的C1这一块,我们跟戴姆联合做的.戴姆勒是给我们出考题,看我们怎么样,考完试之后觉得我们还行,这时候我们就把联合起来,这过程中也是和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其次是产品研发完成以后对产品的一些问题进行试制,看看有没有发现错误,我们有五轴的和三轴的。这是我们的整车实验,现在比亚迪的实验在整个行业还是算比较超前的,我们有大的实验室90多个,包括整合到零部件,不管是整车的,也有台架的实验,包括高温低温啊等等,还有像这个半消声室,还有混响实验室,还有这个还在建的NVH实验室,今年年底建的。这个是包括整车级的发动机级的都有在建,这些都是很大的。EMC实验室,现在我们正在建第二套工作实验室,第二条生产线,第一条线在上海,因为我们是刚开始研发出,正在建第二条,第二条是多角度进行对撞的,这个现在基建已经完成了,开始进行设备安装采购,设备安装了,大概在今年的二七月份能够全建成能够建成开始投入使用。
  另外,之我们今天大家已经看见了,也去了我们的试车场,我们现在还在建的是在韶关,有过周长6公里的实验室在建,应该后年能建完。试车场,我们所有的一个车型开发,从前到后有上百台车要通过实验,这是我们产品研发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探讨,一开始进行各种方式进行质量管控,后来经过摸索和结合中国人的一些性格特色,我们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质量管控。怎么讲呢?它是通过不同的门槛,你过了这个门槛,你按时间和节点要求过这个门槛,那么这个设计团队就获得你相应的奖励额度,如果你延了多少天就扣多少钱,你今天多少钱钱就加多少钱,你有几项没没完成就减多少钱,通过这个方式激励团队去按时按质去完成这个项目,跟国外还不太一样,是结合了大众和戴姆勒,还有丰田的研发,我们自己整了一个质量门槛管控过程,结合中国特色的来推动。每个门槛中有不同的检查项目和不同的质量项目,做了文本的质量,评审部的要求在这边都体现出来了,我们每个项目的管理人员有19人管控住这个门槛。
  这里边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沟通交流,在模具方面,在前年我们收购了荻原的一个工厂,收购以后,这个工厂的设备并不是非常好,他更多的是他工作的认真度,他对模具的一种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现在我们模具这一块基本是按照日本就他们那种方式来管理整个生产体系,收购了以后,比亚迪的整个模具水平提高得很快,提高的非常快,现在我们的厂长、分厂长大部分是日本人,日本人来做,他们来管理。同时,在研发这一块我们是跟戴姆勒合作,做了一个合资公司,叫比亚迪戴姆勒控股子公司,这个公司是做一个新产品研发,它的第一款车是前段时间我们发布过了四个品牌,是做了新能源车,这个合作过程中,我们比亚迪,我介绍一下,在这当中我们负责新能源这一块,戴姆勒是负责车身和底盘这一块的技术,现在我们这里,在六角大楼的B区5楼大概有80多名德国人,坐在一块进行这个研发,全部的造型、工程、模拟、试制、实验全在中国完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战略合作,吸收他们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们不是全盘搬过来的。因为他们那种流程,很多时候比如说不是品质过剩,是属于它不适合与中国的一些地方,我们适当的调整了一下。但在技术方面呢,大家在这过程中互相学习。
  以后我们将重点把我们的技术投向于电子化和电动化方面,给大家带来一种惊喜的感觉,一种在电子化和电动化的现代的感觉,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在深层次的研究,我们每年新车型都给大家推出不同的惊喜。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新车奖,就是你推出新车之后,没有能让用户感觉到眼前一亮的技术,你不要拿出来,我们有这个奖,所以,就是今后每一款车拿出来都会给大家一些新的惊喜。所以我们比亚迪的研发跟国内其他的研发也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第一个不同点,我们是全流程的批量化管理。第二个不同点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的创作,要把大家这种创新的激情要发挥出来,这是我们的特点吧。好,谢谢大家。

罗红斌:比亚迪掌握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


  主持人:非常感谢任总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我们第十四事业部的罗总介绍一下技术发明和一些分享,谢谢!
  罗红斌: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主要是介绍一下我们电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应该说比亚迪在这几个方面投入还是比较早,应该在2003年,真正刚开始做汽车这一块,所有的想法就是要做电动汽车,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的积累,掌握了电池技术,以及电池管理、电控和电机技术,也就是我们说的是三大电以及三小电,实际上这些技术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前期投入得早,所以现在来看,我们产业化应该在2008年就已经完成了。

  电机的技术一开始也比较迷茫,经过考察最后我们还是确定了同步电机。尤其是现在来看,目前全球的电机技术主流还是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我们的电机已经在2008年已经开始运行的时候,国家的863计划才开始涉及电机的技术研究。
  我们的永磁同步的电机技术从一些指标上来看,比如说大功率质量比,一部电机可能就达到0.5或者0.8的水准,但是我们这的功率目前是达到了4.58的水平,4.58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不能说是全球最好的,全球最好的比我们的高一点点,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还是能够把握住电机技术的一个脉动,就是说电机技术的整个技术方向我们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
  对于小一点的电机和大一点的电机,目前我们是实施了一个序列,因为我们不想在整个电动车上看到太多的电机,因为电机一投入多了之后,我们要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因为我们绝对不能用手工去做,因为现在我们好多国内有的电机是手工作坊类的,那种是不可取的,但这个自动生产线投入是比较大的,周期也比较强,所以我们想做几种,比如做个五六种,这样让它涵盖我们公司整个车型的需求,像整个电机一定是要用自动化去做,完全实现产业化。
  像电机这种复杂性的零部件,它的电机控制器出来的完全是一个脉冲的东西,这个东西它对电机的冲击是很大的,一般电机是做这种抗冲击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研究透的话,电机寿命是达不到的。所以我们不仅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同时还有完备的仿真以及最后的工艺实施,这些是我们充分重视的。
  产品的寿命不是拍板子拍出来的,而是利用标准实验做出来的。只有这样,最后出来的寿命、数据等才是可信服的,否则你要说掌握这个行业技术,甚至可以产业化,那就是属于纸上谈兵,我们认为是不能夸夸其谈的。我们要真正的把它有根有据的,用具体的实验数据去说话,就比如说我们目前运行的这种电动大巴,可以说这个电机应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因为我们电动大巴,它整个大巴它运行是非常好,但是对电机的考验是最为强烈的。为什么呢?电动大巴基本上是在低转速在运行,扭矩很大对于电机的考验是极其严酷的。
  为什么国际很少有敢于做这种持续大扭矩处理的?因为实际上这个难度是最难的,不仅是对我们电机的考验,同时对换流器和整个电机驱动器的考验也是极其严酷的,这不是一般的严酷。
  比亚迪的电机不仅仅是普通的研发,更侧重于做全球一流的电机,这是我们产业化的一些东西,我们在国内我们是目前拥有了很多国内第一名这种产业化的设备,你看我们整个充值设备,也是国内第一台。特别是像我们动平衡的一些设备,因为如果你要求没有高精度的动平衡设备,你是做不了高转速电机的,这些,像这些都需要早一些投入。
  在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方面,我们目前采用的驱动电机主要采用高性能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技术,目前像这种的效率会高一些。然后,我们整个应该是具有整个一个电动车的一个技术,比如说像我们下坡、爬坡的时候,这种助手就会发挥作用。那么上坡助手能做到什么样呢?就是说我们不用ESP的介入,我们可以做到,比如说你上坡的时候,你一踩脚刹车,然后你松开,松开之后,这个车会定在坡上,会定上几秒,所以说你拉手刹或者是什么都来得及,如果你踩完刹车再去刹油门都可以,就是车身定得住,它不会溜车。这个时候定住靠得是什么呢?靠的是我们驱动的这个技术,因为把这个电机能识别之后,你一踩完刹车松开的时候,它会启动这个上坡助手,这套软件它会把车定在坡上去,靠电机去驱动来定主,而不是靠ESP,下坡也是一样,也有类似的能力。
  此外,车辆的一个平顺性、防滑性、稳定性、高精度、集成化、安全性等方面,都是需要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 比如说平顺性,涉及到车辆起步,这个技术是很难的,我们也是攻克了好几年。因为这个必须靠自己从理论上、实践中不断去摸索,电机起步我们摸了可能有四五年,前两年把这个技术彻底突破掉了。
  关于电池管理系统,我们是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走向分布式后,我们更关注的一点是,目前整个行业还是在被动的均衡,不需要均衡可能是个理想的状态,因为我们公司的电池生产本身做到了全自动化,那么它的差异性很小,特别是我们电池最大的好处、和其他电池不一样的在什么地方?那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大电流的冲化后,我们的电池还能保持它的一致性,这个是行业最难做到的,这个必须得用专用设备去做,我们这个料一进去,这边电池出来了,整个过程中,甚至我们现在电池基本上可以不用分人,完全是靠一次性可以保证。我们真正最难得的就是这一点做的好,但是它自放电,终归会有一点差异,因为你说电池没有自放电那些都是理想状态的,我们不能拿理想的在工程上用,所以我们现在在管理技术上,具有主动和被动混合型的这种技术,进而对整个电池和节能来讲也是比较好。其实目前行业是以被动的这种节能技术为主,我们是有个混合型在里面,我有被动,同时我还有主动,两个在一起,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亮点。谢谢大家!
于秀敏:比亚迪研发注重全局化,目标定位高


  主持人:谢谢罗总详细的分享。上午我们参观了我们惠州的工厂,包括TID方面的一些工厂,下面也听了我们三位老总的一个详细的介绍,包括动力总成、整机研发以及电池技术方面,那么下面就进入交流互动环节。首先请于院长做一个技术的点评。
  于秀敏:也谈不上点评,非常荣幸跟搜狐汽车调查团一起来到比亚迪来参观,谢谢这么多的老总出面给我们做报告,也非常感谢。我简单的讲讲参观的体会吧。
  第一个方面,就今天看到的而言,首先就是新能源车看得多一点,然后看了TID发动机厂,车我也比较感兴趣,因为是新能源车,比亚迪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看到比较新的这些东西,尤其是我对电机的那个电动车或者混合动力的那个发动机台,比方说我跟大家一起做过很多次像这种调研,我们最多是受科技部委托,我们十来个人调研了十几家的企业,现在是从研发角度,那时候是企业技术角度调研,从电动车新能源准入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偶尔是抱着很多很多学习的态度,到目前为止去到这么多厂家,然后看到的这种平台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看悍马车等这些,知道有这样的车型,还下载下来,非常漂亮,在咱们这里真正的看到咱们知道自己有这个东西,这是我看到的。
  听了老总的介绍,电池关里系统里的不同的主被动的这种,确实是以前从有了电池系统比较差,都是被动的控制,人后也比较难,在这里边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确实是有的很先进的,这是看到的。
  第二方面,从我这个角度,因为以前我们调研也是写一个总的报告的,也是评价,但不一定到位。所以我自己的体会,咱们这个目标定位特别高,但是跟国际先进水平去比,这样的一个目标,然后从技术上或者是从研发角度,或者从产品也是比较有全局化,就像任院长说有全局的研发。然后,从产品上,我们能看到的,能够体现出我们特别有创新意义的,因为这种处处东西里都体现到新的特点,这是看到的。比方说看到电动车,一般准入,大家说三样以后,如果说给你准入,大家说三样技术要有一个是自主的,而且大家往往都还是借过来的,真正自己的还是很少,这是我的体会了,就是确实是有几个比较新的。尤其是从发动机这个角度,我们曾经也给国家写指南的时候,写了这么多指南,然后其中发动机,因为今天看了电动车的发动机DM,当时发动机我们也把那个GDI写进去了,然后真正的做出来,因为本来我们写完指南,大家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到这边一看,整体水平,产品出来了,已经上万台了,那就说明很多问题就已经没有了,或者已经很少了,然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到了这种水平,这是我的感受。然后,你们这个,目前从我这个角度,确实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产品,这是毫不夸张的,是这样的,从我自己定位是这样的。
  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从整个研发的思路上跟创新上的这种全局的观念,处处体现了我看到的这个建立出来的产品。比方说我也有感兴趣的,不是问题,我还对另外一个研究也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今年的主题是研发,所以研发以前我们首先考虑研发先去走一走,然后跟大家聊天,因为今天这个研发中心没有时间,也没过去,咱们就这个发动机研发里边介绍的,看的确实是比较高,看生产线设计,看我们的理念和产品的研制这些都看了。比如说研发过程,像这种热管理系统,或者是发动机的测试或者研发是在总部做的还是在其他的研发中心?还是在国际上?
  任林:这个是我们自己做的,工程院有一部分人在做。
  饶达:我提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6000研发人员包不包括新能源车?
  任林:不包括新能源汽车。整个比亚迪研发人员应该在13000左右。
  饶达:跟汽车有关的?
  任林:是的。在工程院这一块大概是属于一半人,这一块。然后剩下零部件的和电动车的还是在各事业部,我们工程院做新能源的有400多个。
  饶达:13000多人员的研发费用占汽车的主营业务是多少?
  任林:去年是百分之六十四几吧。
  李云飞:基本上在国内是最高的。
  饶达:比吉利还高点,吉利它的车比你们的车平均价格要低。
  任林:对。
  饶达:还有关于电动车的,磷酸、铁、铝电池的电池芯,这一块能量重量比是多少?达没达到国家标准的每公斤120瓦?
  罗红斌:电池芯是达到了。因为它是要通过国家认证的,像我们这个车的电池要进行一次认证,因为电机和电控合其他要进行认证,是专门得达到国家的要求才给进入的。
DCT技术障碍已突破,技术沉淀非一日之功


  魏学珍:我想问一个问题,刚刚说到S6,在这款车从上市到现在非常火,这在网络上也非常受关注,大家都在交流这款车卖得这么好。我想问的是,我们这款S6的车研发是几年前做的一个准备。另外,S6这款产品现在很多人都非常有热情,感觉好像都已经被大家发现了,像长安,还有吉利他们也在加大对SVU的投入,他们也会根据这个步伐,在车展上也会推出,我不知道领导怎么看待S6在市场的一个前景?
  李云飞:比亚迪我们的这款S6是去年五月份左右推出的,这款车型的研发大概在2006年左右就已经进入我们最早的研发系列了,大概历时5年多吧!您刚刚提到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啊,就是说包括比亚迪进入以后,包括其他国内几个品牌,和一些合资的一些品牌也在加大对SUV的一个投入,我们的一个考虑是这样的,中国的这个汽车从2002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应该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属于家庭购买第一辆车。我们觉得可能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可能未来会面临更多的是一个换购和增购的一个过程,但对于这个换购和增购也好,可能第一台车可能大多数都是第一种轿车,那第二台我想无非是三种选择,第一个是SUV,就是家庭已经有一辆车,或者是以前开过轿车,现在要换车,或者是新购车,第一个考虑是SUV,第二个考虑是MPV,第三个考虑是新能源车。所以节目这三个产品,比亚迪在我们最早的产品序列了向我们推出了S6,包括我们的M6,M6我们也会在今年七月份左右,我们重新会推2012款,包括我们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我们是最早进入这个实际生产、批产,包括实际销售的,这是我们大概的想法。所以未来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款车型的增量应该会逐渐的会释放出来,而且会受到很多的厂家的注重,这是一个趋势。
  魏学珍:在SUV这一块,是不是后续会有更多的产品往这个方面发展呢?
  李云飞:这一点是会的。
  杨小林:我是《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杨小林。今天参观完发动机工厂,我知道一个信息是发动机TID的发动机你们是4年前就开始研发的,但是大家不知道你们DCT的进程是怎么研发的,因为之前比亚迪之前说我们不搞电动箱,我们直接让电动打掉电动箱这个产业链,但是3年后搞出个DCT来了,所以消费者就难免会有担心,包括我自己,我也很担心,我说这样的技术可靠呢?成熟吗?我第一反映是这个,所以我想问任总或者是张总,能简单讲一讲这个技术的一个研发过程,研发一个大概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包括技术的合作,有没有一些合作的来源,对标是什么样的过程,谢谢!
  张金涛:从DCT技术本身来说,一天是做不下来,今天也到了TID生产线,下次有机会我们再到DCT现场去看看,那个投入和技术的沉淀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出来的,但在电动车上我们是有这个说法的,当时做这个电动车技术的时候,我们对传统的技术没有松懈的。包括我们TI发动机以及DCT,这个应该是跟原来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看一下这个315,315的这个混合动力就是在1.5TID的基础上加进去,所以当时在这个电动车的这个大方向下面,应该说这个工作一直是没有尖端,所以到时候在北京车展的时候,这两个结合体就要诞生了,大家也看到。所以技术的沉淀和技术研发这一块,包括后期技术是扎扎实实的产业化再一步迈进,是一步都没有停下来,这是我要回答的。如果是我一天两天就能把这个能做出来的话,这个技术到现在已经一钱不值了,所以就业内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基础零部件,我想买我都买不到,这里是和一般的去买一个或者匹配一下,你能行,但这些东西我想买都买不到。最典型的是双质量双离合器,没产能给我,要等2015年以后,不是不卖,而是2015年以后才有产能,要等。中国的汽车,中国的自动变速箱要等到2015年的以后再来动吗?不可能。所以说这几年前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前几年我们也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所谓这些障碍都已经破了,然后再跟大家说,这一点都不矛盾,我们更高级的混合动力就是这两个平台嫁接起来,产生的一个大包围。
  刘霞:您好,我有一个简单的问题问任总。现在有一个现象比较流行,现在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企业愿意请一些外籍的设计师做产品的外观设计,但您刚刚也说到比亚迪在外观方面申请的专利比较少,相对于技术专利来说,这个数量比较少,好几年前,外界对比亚迪外车型的外观也有一些微词,那么您怎样看待现在这种发展的趋势?比亚迪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和方式?
  任林:我们外观申请的专利也不算少,但是跟国内其他的相对来说是少一些,这个不是我们不想申请,是公司不让我们申请,因为那个专利不值钱。我们主要是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物新型专利,我们有比分比的,是这样的。
  关于造型,前期一个新人出面的时候他必须要有学习过的,对前期的造型进行学习。但是从这次北京车展开始,或者前几年车展已经看到了,现在我们的造型已经完全有全是自己的思维。至于你说为什么不找一些国外的朋友做?我们跟他们有合作,但是是以我们为主,是学他们的造型技术和流程,但不是学他的造型方案,中国人对中国的车理解最透,中国人喜欢它一清二楚,老外他不一定懂。像跟戴姆勒在合作当中呢,对方很多造型的高层过来了,也有迈巴赫的造型设计总监,跟他在合作过程当中,他的很多设计是漂亮,但是拿到中国来肯定不要,说真的,太怪异了,它是有艺术性,是个法国人,但是中国人受不了。但是我学习你的理念,你的文化修养,学习你的流程,但我不学习你们的设计风格,这部分我们是融合国家的,现在我们自己整套设计风格在做。
  刘霞:加速成长性呢?
  任林:加速成长性还不到时间,等过去一段时间,品牌出来之后才能加速成长。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参加老师以及我们三位老总参与这次会议,非常感谢各位媒体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各位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比亚迪
http://club.bydauto.com.cn/read-htm-tid-641518.html
08年去看F3,当我打开发动机盖时,把我惊呆了,感觉这车我自己都能做得出来。以后就不再光顾BY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