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经验看朝鲜火箭失败之路:小国玩不转航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6:34:45
http://news.ifeng.com/mil/forum/ ... 13/13862132_0.shtml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4月13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各国媒体的报道,朝鲜当局在北京时间13日早上7点39分(北京时间6点39分)试图发射火箭,但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点火升空之后1分钟,就在空中断裂解体。

日本和韩国的官方消息人士表示,火箭最高上升到了离地有120公里之后,第一和第二节分离失败,火箭断成了4块,碎片坠落到了距离朝鲜半岛西岸沿海大约200公里的海面。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评论中所介绍,朝鲜从所谓“芦洞”系列导弹,跨越到所谓“大浦洞”(朝鲜自己的名称是“白头山”)系列导弹,再到“银河”系列火箭,其技术发展路径与中国从DF-2跨越到DF-4,再到CZ-1极其相似。

但中国从DF-2发展到DF-4中间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全新型号DF-3——实际上就是DF-4的第一级,但是朝鲜方面显然缺少了这个型号,型号没有无关紧要,但是一级火箭和新发动机的验证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没法忽略,必须要用飞行试验验证,那么中国做了多少次验证?

据北京市科委网站上刊载的《北京市科技志》国防科技篇,1966年12月至1967年的1月,东风三号进行4次试飞,均发生发动机推力突然下降导致失败。经攻关才解决问题。此后又在2年内进行了3次导弹试验,才部分定型,至此至少执行了7次任务,

由于在DF-3需要解决全新体制的发动机问题(这是火箭技术的两大核心之一,另一个是控制技术),所以花费了7次试飞,历经了前4次的发动机失败。

而在DF-3的四发并联一级火箭基础上加装单发第二级的DF-4型,就相对顺利得多。

1969年11月16日,DF-4型导弹在西北试验基地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但由于供气系统发生故障,导弹在空中自毁。1970年1月30日,DF-4型导弹进行了第二次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两级分离后第二级击中目标。

三个月后,1970年4月24日,以DF-4型导弹为基础加装固体发动机第三级的CZ-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发射到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68.5度的近地轨道上。1970年11月23日,DF-4型导弹进行了首次长射程飞行试验。

也就是说,在成功发射CZ-1号运载火箭之前,中国已经为这一全新系列(DF-3、DF-4、CZ-1实属同源异体)进行了9次试验,经历5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而即便如此,DF-4型导弹也直至80年代才正式列装二炮部队,全系统形成战斗能力。

我们并不嘲笑朝鲜的第3次发射失败,中国是在5次发射失败的基础上才取得成功的,美苏最早期的火箭研制,也经历了一样的艰难历程。航天火箭是精密复杂的高科技结晶,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但是,近年来,朝鲜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朝鲜“大浦洞”2型导弹及衍生的“银河”运载火箭仅仅有过3次发射。

第一次是2006年7月,“大浦洞”2型导弹首次试射,但起飞40秒后偏离弹道失败;

第二次是2009年4月,“银河”2号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第三级分离失败坠入北太平洋;

第三次即是本次发射,升空1分钟后即空中解体坠入朝鲜西海/中国黄海失败。

在缺乏经费保障和国际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朝鲜远程导弹/火箭试射平均间隔3年发射一次,按这个速度,完成8次试射,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能够威胁美国阿拉斯加远程导弹要等到2030年了。

但坚持研制远程导弹会招致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朝鲜经济是否还经得起20年的封锁?再怎么努力、有志气,也需经过数次成功发射的实践证明,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朝鲜的研制工作如何继续,如何取得突破?

朝鲜试图以核大棒换生存和粮食,以朝鲜目前的国力和国际环境,这一博弈能否一直玩下去?以三年一次的间隔,朝鲜能等到远程导弹终于研制成功的那天么?

请不要忽略,即使是1960-1970年代,中国所能集中的人力、智力、物力、财力及完整工业体系不是朝鲜这样的小国能比拟的。

“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工作始于1966年。在4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500多个单位、数十万人参加了这项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

工业人口的层次和规模,共同决定了这个国家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真正的“强盛大国”才能独立发展航天体系和远程导弹,否则只有依附或部分依附于其他大国。

http://news.ifeng.com/mil/forum/ ... 13/13862132_0.shtml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4月13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各国媒体的报道,朝鲜当局在北京时间13日早上7点39分(北京时间6点39分)试图发射火箭,但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点火升空之后1分钟,就在空中断裂解体。

日本和韩国的官方消息人士表示,火箭最高上升到了离地有120公里之后,第一和第二节分离失败,火箭断成了4块,碎片坠落到了距离朝鲜半岛西岸沿海大约200公里的海面。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评论中所介绍,朝鲜从所谓“芦洞”系列导弹,跨越到所谓“大浦洞”(朝鲜自己的名称是“白头山”)系列导弹,再到“银河”系列火箭,其技术发展路径与中国从DF-2跨越到DF-4,再到CZ-1极其相似。

但中国从DF-2发展到DF-4中间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全新型号DF-3——实际上就是DF-4的第一级,但是朝鲜方面显然缺少了这个型号,型号没有无关紧要,但是一级火箭和新发动机的验证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没法忽略,必须要用飞行试验验证,那么中国做了多少次验证?

据北京市科委网站上刊载的《北京市科技志》国防科技篇,1966年12月至1967年的1月,东风三号进行4次试飞,均发生发动机推力突然下降导致失败。经攻关才解决问题。此后又在2年内进行了3次导弹试验,才部分定型,至此至少执行了7次任务,

由于在DF-3需要解决全新体制的发动机问题(这是火箭技术的两大核心之一,另一个是控制技术),所以花费了7次试飞,历经了前4次的发动机失败。

而在DF-3的四发并联一级火箭基础上加装单发第二级的DF-4型,就相对顺利得多。

1969年11月16日,DF-4型导弹在西北试验基地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但由于供气系统发生故障,导弹在空中自毁。1970年1月30日,DF-4型导弹进行了第二次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两级分离后第二级击中目标。

三个月后,1970年4月24日,以DF-4型导弹为基础加装固体发动机第三级的CZ-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发射到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68.5度的近地轨道上。1970年11月23日,DF-4型导弹进行了首次长射程飞行试验。

也就是说,在成功发射CZ-1号运载火箭之前,中国已经为这一全新系列(DF-3、DF-4、CZ-1实属同源异体)进行了9次试验,经历5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而即便如此,DF-4型导弹也直至80年代才正式列装二炮部队,全系统形成战斗能力。

我们并不嘲笑朝鲜的第3次发射失败,中国是在5次发射失败的基础上才取得成功的,美苏最早期的火箭研制,也经历了一样的艰难历程。航天火箭是精密复杂的高科技结晶,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但是,近年来,朝鲜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朝鲜“大浦洞”2型导弹及衍生的“银河”运载火箭仅仅有过3次发射。

第一次是2006年7月,“大浦洞”2型导弹首次试射,但起飞40秒后偏离弹道失败;

第二次是2009年4月,“银河”2号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第三级分离失败坠入北太平洋;

第三次即是本次发射,升空1分钟后即空中解体坠入朝鲜西海/中国黄海失败。

在缺乏经费保障和国际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朝鲜远程导弹/火箭试射平均间隔3年发射一次,按这个速度,完成8次试射,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能够威胁美国阿拉斯加远程导弹要等到2030年了。

但坚持研制远程导弹会招致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朝鲜经济是否还经得起20年的封锁?再怎么努力、有志气,也需经过数次成功发射的实践证明,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朝鲜的研制工作如何继续,如何取得突破?

朝鲜试图以核大棒换生存和粮食,以朝鲜目前的国力和国际环境,这一博弈能否一直玩下去?以三年一次的间隔,朝鲜能等到远程导弹终于研制成功的那天么?

请不要忽略,即使是1960-1970年代,中国所能集中的人力、智力、物力、财力及完整工业体系不是朝鲜这样的小国能比拟的。

“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工作始于1966年。在4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500多个单位、数十万人参加了这项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

工业人口的层次和规模,共同决定了这个国家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真正的“强盛大国”才能独立发展航天体系和远程导弹,否则只有依附或部分依附于其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