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业大败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8:56:10
日本电子业大败局:错失互联网大潮http://tech.sina.com.cn/it/2012-04-11/04486937843.shtml 2012年04月11日 04:48  南方都市报微博

南都制图:陈婷

  全球市场份额折损近半,裁员重组能否挽救没落王国

  在大地震、泰国水灾、日元不断升值(影响出口)等多重压力下,曾经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电子业,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在继松下、索尼、夏普等主流消费电子企业集体交出一份巨亏年报之后,日前,索尼传出消息称,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决定将裁员1万人,通过重组来挽救没落的电子王国。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表面原因是因为地震、水灾、日元升值等外在因素,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不足,重硬(件)轻软(软件和服务),对环境变化不敏感,让日本电子业在互联网大潮面前,由领导者变成了跟随者。如若不积极变革,日本电子业在强势的美国和新兴的韩国、中国面前,将进一步丧失话语权。

  日本评论家嘲讽说,“我们可以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却再无能力奉献Walkm an、单枪三束这般风靡一时全球通吃的革命性产品和颠覆性技术了。”

  日系电子业集体巨亏

  随着2011年年报逐步披露完毕,日本电子业交出的成绩单,可谓“满目疮痍”。

  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财年,索尼亏损额2223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这是索尼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在该财年净亏损达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这一亏损额也创下了夏普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松下更是出现了7800亿日元的巨亏(约合102亿美元),这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的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性企业的年度亏损新高。

  主流厂商巨亏背后,是日本电子业由盛转衰的无奈现实。

  在过去40年,日本的电子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论是计算器、电子表、收音机、录影机、录像机、电视、PC、MP3、相机、游戏机、手机等领域,日本企业都曾经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索尼的walkman、任天堂的游戏机、夏普彩电、东芝笔记本等等,无一不是领潮流之先。此外,借助完善的产业分工,日本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数量庞大的企业,并占据着本土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海外电子巨头的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取得太多份额。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除了数码相机、录影机、液晶电视方面仍保持一定优势之外,在其他领域,日本电子厂商不断在沦陷。日系电子品牌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然而,2010年,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出口9100亿日元,进口却是1.05万亿日元,首现逆差;2011年,逆差增至2000亿日元。要知道,在七八年前,电子产品每年给日本带来的净出口就高达近2万亿日元。

  另外数据显示,日本电子产品及服务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996年的19%,下降到了2009年的10%,折损近半;从2000年到2010年,日本电子产品的产量锐减了47%,出口下跌了27%;行业贸易顺差陡降超过68%。

  内外因积重难返

  在解释巨亏的原因时,索尼、松下、夏普等厂商无一例外地将原因归结为日本大地震、泰国水灾和日元不断升值。

  地震、水灾等天灾确实让日本电子业损失惨重,索尼、东芝、日立、佳能(微博)的厂房受损,订单无法完成,影响整个IT产业链的运营,直到2011年年底,地震、水灾给日本电子业带来的冲击才最终得到化解;而不断攀升的日元汇率,更是让日本电子业雪上加霜。2011年年初,一美元兑换83日元,到2011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76、77左右,8%~9%左右的升值幅度,不但大幅降低了日本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也让日本电子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汇兑损失。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地震、水灾、汇率等因素不过是导致日本电子企业陷入困境的外在因素,真正让日本电子业遭遇滑铁卢的,还是内因。

  倪光南告诉南都记者,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从科技方面考察,日本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其创新能力大大低于美国的同行。因此尽管在技术平稳发展的阶段,它们可以将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但在技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需要发展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它们就显得反应迟缓,不能引领潮流,而只能做追随者。“日本电子业的弱点还表现在重硬轻软,不够全面,在当今软件、服务、商业模式等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硬件见长的日本电子业在竞争中就感到被动、受制于人。”

  IT评论员、DoNew s总编辑洪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的整体下滑,主要还是由于日本企业错过了行业的变革。以手机业为例,全球移动产业都在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日本企业长期满足于原有的封闭的产业环境,对变化缺乏感知和准备。另外,也由于对环境变化不敏感,日本企业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上,也明显落后于三星(微博)这样的韩国企业。这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剧烈的产业变革,也凸显了日本企业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弱势地位。目前日本企业仍保持优势的数字影像和家庭娱乐领域,如果不能积极迎接变革,也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在日本,近50年来,在电子行业都没有出现“黑马”。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就会设立新部门。这些公司往往会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创造性破坏的进程。

  索尼大裁员,终身雇佣制再成焦点

  据日本媒体报道,面对巨大的亏损,刚刚于4月1日上任的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就迫不及待地迈出了企业重组的第一步:裁员1万人。在解释之所以要采取裁员之举时,平井一夫表示:改革虽痛,也要切实推进,已没有时间犹豫了。

  据悉,这次索尼裁减约1万个职位,占索尼员工总数6%.1万被裁减的职位中,一半来自早前宣布的重组计划,包括已出售的化工业务;部分裁减则来自电视业务。《日经新闻》称,索尼在裁员的同时,还将要求包括前CEO霍华德·斯金格在内的7位高管退还奖金。

  1万人的裁员计划,对于拥有近17万员工的索尼来说,不算是伤筋动骨,但是,这次的裁员,加上索尼2008年金融危机时裁员1.6万人,对日本大企业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是又一次的撼动。在日本衰落十年的大背景下,其对日本社会心理层面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此外,有日本经济学家指出,大企业的裁员,也会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家对索尼的裁员表示出乐观的看法,因为裁员对股东来说可以说是利好消息,标志着日本企业决策由重视员工向重视股东方向转变,也传达了高层领导者大幅改革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重新树立股东对索尼的信心。

  索尼于2000年9月时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如今仅剩200亿美元,远逊于苹果的5910亿美元和三星的1710亿美元。信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经理人藤原直树预期,平井一夫将继续裁撤无法获利的部门以重建索尼。

  在一片看空日本电子业的声潮中,著名产业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整体并非衰落的,需要全面综合看待。“我们不能只关注这些衰退的企业,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等市场目前仍然是日本品牌在垄断。实际上日本在整体的电子产品行业方面并没有太大衰退。”

  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罗楚楚

  相关报道

  定位错乱,日系手机重返中国欠缺话语权

  近10年来,除了佳能和尼康所把持的技术依赖度特别高的影像产业外,整个日本电子产业早已物是人非,行业规则和消费热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相对而言,十年来日本的手机产业是电子产业中变革最大的细分领域。例如现在的日系手机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国人的触摸大屏设计和谷歌Android系统。但在“求同存异”的部分,日本人仍希望保持自己的“骄傲”。最终,却在被迫西化的浪潮中落得不伦不类。

  NEC手机回归,雷声大雨点小

  日本电子产业惯于把“迟暮”的企业整合起来,以求重振雄风,手机产业也不例外。NE C于2006年退出中国手机市场。除此之外,松下、京瓷、三洋、三菱等企业的手机产品亦早已从中国市场消失,全面退守日本本土市场。

  2009年,NEC、卡西欧及日立将旗下的手机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名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的合资公司,这一动作使其成为了日本本土仅次于夏普的日本第二大手机制造商。随即,这家合并后的公司更宣布将进军全球市场。

  两年多以后,NEC宣布重回中国市场。上月中旬,N EC手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并发布了一款三防智能手机NEC909e,采用Android系统,标价与16G版本的iPhone 4S相仿,在5000元左右。

  京东商城作为这款产品先发电子商务渠道,最先将这款产品放到了货架上。然而对比三星或苹果的同价位产品,问津者寥寥。仅有的数封评论,亦大都认为该款手机价格过高。NEC手机的回归,似乎并没有讨到头彩。

  骄傲的品牌只是曾经

  高通1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 2.3系统,NEC909e这款价格接近5000元人民币的手机并没有太过突出的配置。除去最大的卖点“军工三防”外,剩下的似乎只有NEC品牌而已。

  不久前,NEC移动终端事业部市场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回归中国的NEC手机将坚持走高端路线,原因是NEC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在NEC手机退出中国一年后,2007年NEC笔记本亦退出了中国市场。到此为止,NEC品牌真正面向个人消费者层面的只有显示器等零星的IT产品。剩下的中国业务只有投影仪、服务器、语音通信平台等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

  昨日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20-45岁的普通消费者,谈对NEC品牌的印象。其中10人知道NEC品牌,但不知道NEC在中国卖什么产品。4人知道NEC有显示器销售,另外6人则不知道NEC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这6名被访者年龄在20-25岁。

  “就像黑莓(微博)手机,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要花钱购买,未必有人愿意。”广东本地一家手机连锁市场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若放在七八年前,NEC确实能在渠道商中拥有不俗的话语权。但就目前的情况,若NEC手机要进场则需支付很高的费用。“曾经的品牌确实值得NEC骄傲,但在商言商,现在的NEC手机品牌根本没有竞争力。”该负责人如是说。

  跨不过技术与市场的距离

  在NEC回归之前,夏普是中国消费者唯一可选择的日系手机品牌。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完成了对原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全资收购,标志着原汁原味的索尼品牌手机重返中国市场。

  到此为止,目前在国内销售的日系手机共有夏普、索尼和NEC三个品牌。乍看之下颇有日系手机重振雄风的味道。但仔细看看,除了SONY、NEC、SHARP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外,进入智能时代的日系手机长着和三星、苹果手机差不多的脸面,跑着和HTC、摩托罗拉一样的Android系统。

  “日系手机有自己浓厚的风格,但过去十年市场证明了这不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场的智能手机,亦普遍使用Android系统,但这种转变更像是‘被迫’的。”手机行业咨询公司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认为,无论是NEC定价虚高的三防手机,还是夏普转战智能手机后极力推崇的裸眼3D功能,看得出日系智能手机被迫大量搭载美国人的智能系统后,仍希望保持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和近10年来日本电子产业下滑的病根一样,军工三防、裸眼3D、太阳能这些原本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触动到手机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更像是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日本电子业大败局:错失互联网大潮http://tech.sina.com.cn/it/2012-04-11/04486937843.shtml 2012年04月11日 04:48  南方都市报微博

南都制图:陈婷

  全球市场份额折损近半,裁员重组能否挽救没落王国

  在大地震、泰国水灾、日元不断升值(影响出口)等多重压力下,曾经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电子业,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在继松下、索尼、夏普等主流消费电子企业集体交出一份巨亏年报之后,日前,索尼传出消息称,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决定将裁员1万人,通过重组来挽救没落的电子王国。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表面原因是因为地震、水灾、日元升值等外在因素,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不足,重硬(件)轻软(软件和服务),对环境变化不敏感,让日本电子业在互联网大潮面前,由领导者变成了跟随者。如若不积极变革,日本电子业在强势的美国和新兴的韩国、中国面前,将进一步丧失话语权。

  日本评论家嘲讽说,“我们可以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却再无能力奉献Walkm an、单枪三束这般风靡一时全球通吃的革命性产品和颠覆性技术了。”

  日系电子业集体巨亏

  随着2011年年报逐步披露完毕,日本电子业交出的成绩单,可谓“满目疮痍”。

  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财年,索尼亏损额2223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这是索尼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在该财年净亏损达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这一亏损额也创下了夏普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松下更是出现了7800亿日元的巨亏(约合102亿美元),这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的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性企业的年度亏损新高。

  主流厂商巨亏背后,是日本电子业由盛转衰的无奈现实。

  在过去40年,日本的电子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论是计算器、电子表、收音机、录影机、录像机、电视、PC、MP3、相机、游戏机、手机等领域,日本企业都曾经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索尼的walkman、任天堂的游戏机、夏普彩电、东芝笔记本等等,无一不是领潮流之先。此外,借助完善的产业分工,日本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数量庞大的企业,并占据着本土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海外电子巨头的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取得太多份额。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除了数码相机、录影机、液晶电视方面仍保持一定优势之外,在其他领域,日本电子厂商不断在沦陷。日系电子品牌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然而,2010年,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出口9100亿日元,进口却是1.05万亿日元,首现逆差;2011年,逆差增至2000亿日元。要知道,在七八年前,电子产品每年给日本带来的净出口就高达近2万亿日元。

  另外数据显示,日本电子产品及服务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996年的19%,下降到了2009年的10%,折损近半;从2000年到2010年,日本电子产品的产量锐减了47%,出口下跌了27%;行业贸易顺差陡降超过68%。

  内外因积重难返

  在解释巨亏的原因时,索尼、松下、夏普等厂商无一例外地将原因归结为日本大地震、泰国水灾和日元不断升值。

  地震、水灾等天灾确实让日本电子业损失惨重,索尼、东芝、日立、佳能(微博)的厂房受损,订单无法完成,影响整个IT产业链的运营,直到2011年年底,地震、水灾给日本电子业带来的冲击才最终得到化解;而不断攀升的日元汇率,更是让日本电子业雪上加霜。2011年年初,一美元兑换83日元,到2011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76、77左右,8%~9%左右的升值幅度,不但大幅降低了日本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也让日本电子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汇兑损失。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地震、水灾、汇率等因素不过是导致日本电子企业陷入困境的外在因素,真正让日本电子业遭遇滑铁卢的,还是内因。

  倪光南告诉南都记者,日本电子业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从科技方面考察,日本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其创新能力大大低于美国的同行。因此尽管在技术平稳发展的阶段,它们可以将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但在技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需要发展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它们就显得反应迟缓,不能引领潮流,而只能做追随者。“日本电子业的弱点还表现在重硬轻软,不够全面,在当今软件、服务、商业模式等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硬件见长的日本电子业在竞争中就感到被动、受制于人。”

  IT评论员、DoNew s总编辑洪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的整体下滑,主要还是由于日本企业错过了行业的变革。以手机业为例,全球移动产业都在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日本企业长期满足于原有的封闭的产业环境,对变化缺乏感知和准备。另外,也由于对环境变化不敏感,日本企业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上,也明显落后于三星(微博)这样的韩国企业。这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剧烈的产业变革,也凸显了日本企业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弱势地位。目前日本企业仍保持优势的数字影像和家庭娱乐领域,如果不能积极迎接变革,也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在日本,近50年来,在电子行业都没有出现“黑马”。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就会设立新部门。这些公司往往会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创造性破坏的进程。

  索尼大裁员,终身雇佣制再成焦点

  据日本媒体报道,面对巨大的亏损,刚刚于4月1日上任的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就迫不及待地迈出了企业重组的第一步:裁员1万人。在解释之所以要采取裁员之举时,平井一夫表示:改革虽痛,也要切实推进,已没有时间犹豫了。

  据悉,这次索尼裁减约1万个职位,占索尼员工总数6%.1万被裁减的职位中,一半来自早前宣布的重组计划,包括已出售的化工业务;部分裁减则来自电视业务。《日经新闻》称,索尼在裁员的同时,还将要求包括前CEO霍华德·斯金格在内的7位高管退还奖金。

  1万人的裁员计划,对于拥有近17万员工的索尼来说,不算是伤筋动骨,但是,这次的裁员,加上索尼2008年金融危机时裁员1.6万人,对日本大企业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是又一次的撼动。在日本衰落十年的大背景下,其对日本社会心理层面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此外,有日本经济学家指出,大企业的裁员,也会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家对索尼的裁员表示出乐观的看法,因为裁员对股东来说可以说是利好消息,标志着日本企业决策由重视员工向重视股东方向转变,也传达了高层领导者大幅改革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重新树立股东对索尼的信心。

  索尼于2000年9月时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如今仅剩200亿美元,远逊于苹果的5910亿美元和三星的1710亿美元。信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经理人藤原直树预期,平井一夫将继续裁撤无法获利的部门以重建索尼。

  在一片看空日本电子业的声潮中,著名产业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整体并非衰落的,需要全面综合看待。“我们不能只关注这些衰退的企业,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等市场目前仍然是日本品牌在垄断。实际上日本在整体的电子产品行业方面并没有太大衰退。”

  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罗楚楚

  相关报道

  定位错乱,日系手机重返中国欠缺话语权

  近10年来,除了佳能和尼康所把持的技术依赖度特别高的影像产业外,整个日本电子产业早已物是人非,行业规则和消费热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相对而言,十年来日本的手机产业是电子产业中变革最大的细分领域。例如现在的日系手机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国人的触摸大屏设计和谷歌Android系统。但在“求同存异”的部分,日本人仍希望保持自己的“骄傲”。最终,却在被迫西化的浪潮中落得不伦不类。

  NEC手机回归,雷声大雨点小

  日本电子产业惯于把“迟暮”的企业整合起来,以求重振雄风,手机产业也不例外。NE C于2006年退出中国手机市场。除此之外,松下、京瓷、三洋、三菱等企业的手机产品亦早已从中国市场消失,全面退守日本本土市场。

  2009年,NEC、卡西欧及日立将旗下的手机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名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的合资公司,这一动作使其成为了日本本土仅次于夏普的日本第二大手机制造商。随即,这家合并后的公司更宣布将进军全球市场。

  两年多以后,NEC宣布重回中国市场。上月中旬,N EC手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并发布了一款三防智能手机NEC909e,采用Android系统,标价与16G版本的iPhone 4S相仿,在5000元左右。

  京东商城作为这款产品先发电子商务渠道,最先将这款产品放到了货架上。然而对比三星或苹果的同价位产品,问津者寥寥。仅有的数封评论,亦大都认为该款手机价格过高。NEC手机的回归,似乎并没有讨到头彩。

  骄傲的品牌只是曾经

  高通1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 2.3系统,NEC909e这款价格接近5000元人民币的手机并没有太过突出的配置。除去最大的卖点“军工三防”外,剩下的似乎只有NEC品牌而已。

  不久前,NEC移动终端事业部市场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回归中国的NEC手机将坚持走高端路线,原因是NEC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在NEC手机退出中国一年后,2007年NEC笔记本亦退出了中国市场。到此为止,NEC品牌真正面向个人消费者层面的只有显示器等零星的IT产品。剩下的中国业务只有投影仪、服务器、语音通信平台等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

  昨日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20-45岁的普通消费者,谈对NEC品牌的印象。其中10人知道NEC品牌,但不知道NEC在中国卖什么产品。4人知道NEC有显示器销售,另外6人则不知道NEC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这6名被访者年龄在20-25岁。

  “就像黑莓(微博)手机,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要花钱购买,未必有人愿意。”广东本地一家手机连锁市场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若放在七八年前,NEC确实能在渠道商中拥有不俗的话语权。但就目前的情况,若NEC手机要进场则需支付很高的费用。“曾经的品牌确实值得NEC骄傲,但在商言商,现在的NEC手机品牌根本没有竞争力。”该负责人如是说。

  跨不过技术与市场的距离

  在NEC回归之前,夏普是中国消费者唯一可选择的日系手机品牌。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完成了对原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全资收购,标志着原汁原味的索尼品牌手机重返中国市场。

  到此为止,目前在国内销售的日系手机共有夏普、索尼和NEC三个品牌。乍看之下颇有日系手机重振雄风的味道。但仔细看看,除了SONY、NEC、SHARP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外,进入智能时代的日系手机长着和三星、苹果手机差不多的脸面,跑着和HTC、摩托罗拉一样的Android系统。

  “日系手机有自己浓厚的风格,但过去十年市场证明了这不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场的智能手机,亦普遍使用Android系统,但这种转变更像是‘被迫’的。”手机行业咨询公司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认为,无论是NEC定价虚高的三防手机,还是夏普转战智能手机后极力推崇的裸眼3D功能,看得出日系智能手机被迫大量搭载美国人的智能系统后,仍希望保持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和近10年来日本电子产业下滑的病根一样,军工三防、裸眼3D、太阳能这些原本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触动到手机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更像是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现在国内手机大部分是国产品牌的天下,电脑也是,国外的产品主要是韩国的和苹果的
棒子的电子产品也快没几天火头了  前一段时候对棒子的关税提高了 优惠也减低了
鬼子在相机和游戏机领域还是有优势的
不要小看霓虹,电子业很多核心技术还是他们的
看日本的产业要把其海外企业加进来一起看。
身上的电子产品只有CD,单反跟卡片是日本货
游戏机这块能和11区抗衡的也就巨硬而已,至于水果嘛目前对于游戏领域的冲击还是有限的,尤其重度这块.
现在电子消费产品最牛的除了苹果就是棒子星,小日本不行了,以后亚洲电子消费品都是棒子星的天下了
仔细想了想,用的泥轰产品就是:佳能10D和PS2。
我真的不喜欢棒子的三星,我感觉东芝、索尼和松下都比三星带感,要不是日系那坑爹的价格,三星早就没活路了,三星现在就是内存芯片和OLED上有优势
被三星吃掉太多市场了
有1个PSP但是已经不大玩了,现在用的多的是HTC手机和IPAD2了。
确实日本电子产品已经没落了。
现在的日本能不能再诞生个盛田昭夫了?
手头只有相机和遥控器是日本货……手机是motorola 电脑是lenovo
日系卖这么贵是决策失误还是成本控制问题?
主要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死活要在本土生产。但日本本土那人工水平。
苹果中间亏损好多年,所以没准哪天日系又翻身了。


日本(以及毛子、德国)的情况跟中国有点类似:制造好做,品牌难做,尤其是消费品牌。
(华为、三一、各种国企的装备制造业全看硬指标,品牌因素较弱,定制代工成分多一些)

中国法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导致企业低成本“竞差”,逆向淘汰。
日本由于哲学思维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软件、商业模式比不上美国;而拼低成本又比不上中韩,被夹死。

日本(以及毛子、德国)的情况跟中国有点类似:制造好做,品牌难做,尤其是消费品牌。
(华为、三一、各种国企的装备制造业全看硬指标,品牌因素较弱,定制代工成分多一些)

中国法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导致企业低成本“竞差”,逆向淘汰。
日本由于哲学思维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软件、商业模式比不上美国;而拼低成本又比不上中韩,被夹死。
wanlinliu 发表于 2012-4-11 10:39
现在国内手机大部分是国产品牌的天下,电脑也是,国外的产品主要是韩国的和苹果的
比如 苹果 诺基亚 三星 摩托和索尼爱立信?
《三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zxzhellen 发表于 2012-4-11 12:07
日系卖这么贵是决策失误还是成本控制问题?
你可以卖的贵,但你要有创新,换句话说你要有不可替代性。
这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的摘选:

正是在这个方面,美国和日本公司结构的不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新兴技术通常是新公司倡导的,这些公司对旧的技术没有资金或情感方面的利害关系。在电视机或中型电脑时代占领先地位的大多数公司甚至已不存在。在美国当今的前21家电子生产商中,有8家在1970年时仍不存在,而就在10年前,还有6家规模太小,无法跻身福布斯500强。

相反在日本,50多年来没有新公司跻身电子生产行业的领先企业。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就会设立新部门。所以这些公司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创造性破坏的进程。
除了外交部的废话,我们到底有些什么切实有效的动作啊?比如今天新闻中我海监船和菲军舰的对峙。
xxg1017 发表于 2012-4-11 11:15
我真的不喜欢棒子的三星,我感觉东芝、索尼和松下都比三星带感,要不是日系那坑爹的价格,三星早就没 ...
韩国三星无非是在复制当年日本的模式。

当你作为后发者时,有的放矢,成本又低、灵活机动,当然形势大好。

当三星成长为真正的行业翘楚时,对它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4-11 12:49
日本(以及毛子、德国)的情况跟中国有点类似:制造好做,品牌难做,尤其是消费品牌。
(华为、三一、各种 ...


日本的问题,是社会创新机制的问题。

以前我在这里比较过日本的大企业主导模式,与MD的创新机制之间的区别。

现在媒体上陆续出现一些这类文章了。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4-11 12:49
日本(以及毛子、德国)的情况跟中国有点类似:制造好做,品牌难做,尤其是消费品牌。
(华为、三一、各种 ...


日本的问题,是社会创新机制的问题。

以前我在这里比较过日本的大企业主导模式,与MD的创新机制之间的区别。

现在媒体上陆续出现一些这类文章了。
rolltide 发表于 2012-4-11 13:20
这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的摘选:

正是在这个方面,美国和日本公司结构的不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 ...

在日本,近50年来,在电子行业都没有出现“黑马”。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就会设立新部门。这些公司往往会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创造性破坏的进程。
=============================================================

下面是我半年前写的,再贴一下吧:

实际上,民间创业的质量有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产业发展质量。
日本战后完全依托大企业的发展模式,在既定的产业结构不变(或变化较小)时效率较高,但在新的产业革命出现时,旧有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大企业反倒可能灵活性不足。
80年代,当NEC等等日本大公司还在与IBM拼大型机的硬件时,一不留神微软、苹果、戴尔这些小企业(按当时的规模)上去了。而没过多久,谷歌等等新一代企业也从小变大。

以信息产业为例,就老美和日本的对比情况来说,你会发现老美虽然有几个全能巨头(例如IBM),但相对日本其公司更为分散,例如专做硬盘的希捷、专做内存的美光、专做软件的微软等等,中小型公司更是多如牛毛。这些公司基本是创业->壮大的纵向成长模式,核心是开拓新领域,是创新。这与日本由几家大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模式有不同,大公司很多时候是发现人家所创产业的潜力后,才开始投入(或者直接购买)。例如NEC,一开始就不是搞信息产业的,是看到好处才进来的。这是一种大公司的横向发展模式,核心并不是创新。
今天韩国的情况也类似,三星又是一家全能型大公司。但未来的突破性变局往往未必是大型公司主导的。
所以说起来,老美产业上的真正优势不是在大公司,而是背后的那些民间创业者和民科。

PS: 苹果受到喝彩,一部分原因是其保持了创新的核心特质,而对大公司来说,这个很不容易。


我就1耳塞是索尼的。。读书的时候买的。日本产品品质没得说,总觉得东西太封闭,什么都不能通用。。很不舒服。

我就1耳塞是索尼的。。读书的时候买的。日本产品品质没得说,总觉得东西太封闭,什么都不能通用。。很不舒服。
bjnr 发表于 2012-4-11 13:08
比如 苹果 诺基亚 三星 摩托和索尼爱立信?
还有各种显示屏。。。[:a5:]
游戏机咱不玩,现在身边能接触到的日系电子产品也就相机、液晶电视这几样了。
相机方面日系依然强大,但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厉害,卡片机甚至低端单反竞争优势越来越小,而这一块又是相机产业的最大头,等到倒逼他们只能做高端时,注定只是一个小众市场。
液晶电视这一块,在卖场看到的同档次的产品夏普、索尼差不多比国产品牌贵50%,比三星、LG也贵不少,而功能上还不如国内产品好用、实用,虽然他们宣传什么日本原装、高端硬屏如何如何,但咱的肉眼凡胎完全看不出区别啊。

日系的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现在看来都有大的问题。
加拉帕哥斯进化
来源: 天津网 - 理财频道    关键字:加拉帕哥斯,IBM-PC,NEC,日本手机,98系列    2012-1-29 11:55:45

  俞天任

  马连鹏  

  文在提到达尔文的时候肯定会提到加拉帕哥斯群岛,据说达尔文就是在这个群岛上得到了进化论灵感。这个位于赤道上的群岛因为和大陆天然隔离,岛上缺少天敌的动物们都进化得怪里怪气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以后这种走不同的进化道路从而产生不同物种的现象就叫做“加拉帕哥斯进化”。

  后来才知道加拉帕哥斯进化并不是什么孤例,凡是和其他地方隔离开来的地区,其生物的进化就会不同于别的地方,从而产生一些特有的生物。

  其实在制造业领域也是这样。在日本,被称为“加拉帕哥斯产品”的东西就不少。依靠对外贸易立国的日本本来应该和外界交流很多,但这种加拉帕哥斯产品的大量出现只能说明了日本人的保守和内向。在没有外来竞争的情况下,日本人就特别喜欢弄一些日本人特有的标准出来,这种特殊标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国同类产品进入日本,但最后基本上都是以日本人的失败而告终,要么主动撤销这些奇怪的标准,要么看着它们被自然淘汰。

  比如IBM发布了个人计算机PC以后,NEC也推出了个人计算机,叫做“98系列机”。这个98系列特别怪,它是PC兼容机,操作系统也是DOS。用过IBM-PC计算机的人都几乎毫无困难地立即就能使用NEC的98系列,但总有点不顺手。

  比如IBC-PC机的硬盘驱动器一般是从C开始,A和B是留给软盘驱动器的,而NEC的硬盘驱动器则是从A开始,软盘才是从C开始,和IBM是反的。

  磁盘驱动器的编号还只是小问题,最邪门的是NEC自己弄了一个软盘的格式化标准。当时计算机网络还没有普及,软盘是最常用的传递文件手段,可是NEC的文件和IBM不能互相拷贝。NEC是有意这么做的,就是想把外国货从日本市场上挤掉。日本人做个人计算机做不过美国人,也做不过台湾人,就干脆不和人家争外国地盘了,只求保住日本本土市场,不让外国货进来。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1995年Windows出来以后总算把NEC的“98系列”给拍死了,但是残存的“98系列机”怎么办?于是市场上又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能够对应两种格式软盘的外挂式软盘驱动器,这也是日本特有的奇观。因为虽然“98系列”停产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旧货市场上配备有好的显卡的“98系列机”还是能卖出天价来,因为这个“98系列”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还有一些在继续使用的。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发的一些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都是在“98系列”上运行的,虽然当时的用户界面非常简陋,甚至有一些都没有图形系统支持,但因为使用这些系统能够产生效率最高的数控机床的控制代码,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用户在使用那些系统,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时间和效率是决定一切的因素。Windows版的CAM除了操作上的便利之外,生成代码的效率都远不如过去的DOS系统。

  除了这个“98系列”个人计算机,日本人所创造的各种古怪文件格式大概是最多的,但是后来成为国际标准的几乎没有。如果说在计算机领域,日本企业通过上述努力是在保护自己的地盘的话,那么日本手机就是在受保护下来的地盘上最典型的加拉帕哥斯进化了。

  日本的电子产品很有名,但是近十几年来日本人在新兴的电子产品上面却没有什么建树。手机是这十几年中最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之一,而日本手机的产量现在只占世界年产量的6%,和其他的电子产品形成很大的不同。

  日本手机在海外几乎没有市场,十几年前,日本通产省搞过一次对中国山东产大蒜的贸易制裁,作为报复,中国把日本手机也列入了制裁名单。当时是手机还属于奢侈品的时代,对华手机出口仅占日本对华出口的0.5%,所以日本人也没当回事,但那次制裁似乎就预示了日本手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未来。

  从2008年京瓷的手机业务退出中国内地以后,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就全部消失了,实际上不止在中国,日本手机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市场,连在最开放的美国市场上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其他国家了。

  因为加拉帕哥斯的生物不能适应其他地方。

  俞天任,马甲为“冰冷雨天”,江西长大的上海人,现于东瀛打工谋生。生平喜欢侃大山、打八卦,操心与己毫无关系的闲事。专著《冰眼看日本》、《浩瀚大洋是赌场》 。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用某些人的话说:日本这是MZD思想活学活用。  建立自己不受制于人的完整独立工业体系。
小日本的东西死贵,三星的东西死烂却便宜,又是外国品牌,所以中国人用的很多。

rolltide 发表于 2012-4-11 13:25
日本的问题,是社会创新机制的问题。

以前我在这里比较过日本的大企业主导模式,与MD的创新机制之间 ...


日本战后初期40~60年代有若干小企业创业成为大企业,包括索尼、京瓷(稻盛和夫)等。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还当作创业创新发明的典范来学习,出了很多书。

谁知道日本自己80年代官产学结合之后僵化成这样,天朝现在也在重走日本的老路。
rolltide 发表于 2012-4-11 13:25
日本的问题,是社会创新机制的问题。

以前我在这里比较过日本的大企业主导模式,与MD的创新机制之间 ...


日本战后初期40~60年代有若干小企业创业成为大企业,包括索尼、京瓷(稻盛和夫)等。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还当作创业创新发明的典范来学习,出了很多书。

谁知道日本自己80年代官产学结合之后僵化成这样,天朝现在也在重走日本的老路。
不能触摸你 发表于 2012-4-11 14:00
还有各种显示屏。。。
就是就是
日本的悲剧从产业层面上讲是没有成功的进行产业升级。当美国搞出计算机、互联网,大步奔向信息经济的时候,日本还在沉迷于工业机器人,家用电器。一方面与美国拉开了差距,另一方面又在家用电器方面被韩国、中国赶上。

更深层次的说,应该还是日本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内在缺陷。日本的所谓民主制度是麦克阿瑟的远东司令部强加给日本人的,日本人其实从心态到行为方式实际上还是受儒家的等级思想影响更大。日本社会等级分明,严重扼杀创造性,扼杀年轻人才。这样的制度下,只能培养工蜂,但是不可能产生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发明家、革命者。
rolltide 发表于 2012-4-11 13:39
在日本,近50年来,在电子行业都没有出现“黑马”。当新技术出现时,松下、索尼、夏普、富士或日本电气 ...
你的这个文章,俺非常赞同

俺持相同观点。
hykg 发表于 2012-4-11 12:28
苹果中间亏损好多年,所以没准哪天日系又翻身了。
看看现在日本宅男的状态。。。很难了
除非他变成移民国家,大量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或者至少把这些宅男改造成上世纪60年代充满热情的日本产业工人
日本电子行业大败了,可是中国的电子行业到哪里去了,有多少自己的品牌,又有多少自己的核心技术。
hykg 发表于 2012-4-11 12:28
苹果中间亏损好多年,所以没准哪天日系又翻身了。
苹果能翻身基本全靠乔布斯,而乔布斯这样的人就是在美国也一样是极为稀有,再出一个同等水平的都基本上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