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步枪,三八式与莫辛纳干的疑问,请教大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0:37:41
我一直想构建一个以我国30~40年代左右的工艺水平,辅之以良好的管理,能大量生产的轻武器系统。牵扯到的就是步兵枪械的选择。

在网上看各位大能的帖子,大多精力集中在三八和莫辛纳干上,所以有一些疑问,还希望大家指正。

据说三八式的设计特别好? 防尘盖就不说了,重点是枪机系统,据说是最简单最容易生产的?? 这一点我比较疑惑,网上的证据是  1.零件数量少,38是5个,莫辛纳干是6个,德国英国美国等同或更多。 而且还有泄压孔的设计,以及很温馨的能提示最后一发子弹? 学名是不是叫“空仓挂机”? 还请大家科普

关于莫辛纳干,看起来不太好理解的观念往往同时出现,枪机设计复杂,落后,不科学,但同时又被认为是容易生产,符合苏俄生产能力的,设计复杂和容易生产同时出现,我能理解为多个易生产部件的组合导致的复杂,但是还是不很相信。大家的观点是??

精度好应该是因为浮置枪管的原因,此外有人声称莫辛纳干的枪机零件数量最少(据称为5个零件),而这在系统论上也能提高精度,因为整体上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我很怀疑这种说法,首先这与以上的莫辛纳干有6个枪机零件相抵触,其次数量少不等于零件简单,不等于复杂性降低吧……

日式枪机也是同样的疑问,很多文章称世界栓动的三大体系,日系,毛系,英德体系,最简单的是日系,因为零件少,所以好加工,辅证是日本在战争后期军工生产诸多困难的时候仍能保持较大产量?   而对此的疑问是曾有人拆解了三八式的枪机,其中的某一个零件看起来不好加工(从外形上看确实挺复杂),以此质疑三八的生产工艺性——————数量少不等于简单,不等于容易生产,与上面相同的逻辑……………………

在“澳宋下一代步枪选型”的贴子里出现过三八枪(九九式)与莫辛纳干的生产性论证,有人认为九九式枪机最简单,最容易生产,而莫辛纳干的工艺性不佳,对方给出的反例则是北美党的实验————莫辛纳干使用不流畅仅仅是因为毛子的粗糙加工,对莫辛纳干的枪机进行打磨后据称其流畅度仅次于英式枪。

双方的论证仅限于此……其中一个人好像是“ID莫辛纳干”? 记不清了,这次没有结果的论证只是增加了我的疑惑,还希望各为能帮忙解答一下吧。小弟先行谢过~

此外,日式枪设计上的一些细节,比如防尘盖,泄压孔,空仓挂机,还有拼接式枪托,其实用性如何? 复杂性如何呢? 我知道的是防尘盖能有效保护枪机,但是会有一点噪音,此外,没见其他的步枪加防尘盖,而它们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被报道出来啊……? 比如说,很少有人报道中正式因为风沙卡壳……

泄压孔,据说可以很好地保护枪管和枪膛,不知道对于志愿军痛恨的枪械涨膛问题有没有帮助??据说水连珠变身脚蹬枪就是因为长期使用导致的涨膛,一涨一泄,不知有没有联系在其中? 

空仓挂机,对于士兵不能得到良好训练的我国来讲,应该是有战术的实用性吧,毕竟老兵乃是强军的脊梁,多一个新兵活下来,就多一条顽强的生命跟日本人死斗,不知道同时代其他的步枪有没有这个? 工艺性复杂吗?

拼接式枪托,很方便加工,省工省料,还能提升成品率,据说拼刺刀容易断裂,不过问题不会很大吧? 战时武器损失会很大,快速高效的生产很重要的吧?  不知大家怎么看这个取舍的问题? 请把它带入抗战中的我国,以此为基本立场考虑。

还有好多想法,容我以后再发吧,现在想的就是当时的轻武器的格局,感觉很多基础的东西不弄明白的话,无法为进一步的设想搭起坚实的平台来,我看过很多的网文,但是也只能这样了,最深入的东西,我还是没接触过~  
我一直想构建一个以我国30~40年代左右的工艺水平,辅之以良好的管理,能大量生产的轻武器系统。牵扯到的就是步兵枪械的选择。

在网上看各位大能的帖子,大多精力集中在三八和莫辛纳干上,所以有一些疑问,还希望大家指正。

据说三八式的设计特别好? 防尘盖就不说了,重点是枪机系统,据说是最简单最容易生产的?? 这一点我比较疑惑,网上的证据是  1.零件数量少,38是5个,莫辛纳干是6个,德国英国美国等同或更多。 而且还有泄压孔的设计,以及很温馨的能提示最后一发子弹? 学名是不是叫“空仓挂机”? 还请大家科普

关于莫辛纳干,看起来不太好理解的观念往往同时出现,枪机设计复杂,落后,不科学,但同时又被认为是容易生产,符合苏俄生产能力的,设计复杂和容易生产同时出现,我能理解为多个易生产部件的组合导致的复杂,但是还是不很相信。大家的观点是??

精度好应该是因为浮置枪管的原因,此外有人声称莫辛纳干的枪机零件数量最少(据称为5个零件),而这在系统论上也能提高精度,因为整体上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我很怀疑这种说法,首先这与以上的莫辛纳干有6个枪机零件相抵触,其次数量少不等于零件简单,不等于复杂性降低吧……

日式枪机也是同样的疑问,很多文章称世界栓动的三大体系,日系,毛系,英德体系,最简单的是日系,因为零件少,所以好加工,辅证是日本在战争后期军工生产诸多困难的时候仍能保持较大产量?   而对此的疑问是曾有人拆解了三八式的枪机,其中的某一个零件看起来不好加工(从外形上看确实挺复杂),以此质疑三八的生产工艺性——————数量少不等于简单,不等于容易生产,与上面相同的逻辑……………………

在“澳宋下一代步枪选型”的贴子里出现过三八枪(九九式)与莫辛纳干的生产性论证,有人认为九九式枪机最简单,最容易生产,而莫辛纳干的工艺性不佳,对方给出的反例则是北美党的实验————莫辛纳干使用不流畅仅仅是因为毛子的粗糙加工,对莫辛纳干的枪机进行打磨后据称其流畅度仅次于英式枪。

双方的论证仅限于此……其中一个人好像是“ID莫辛纳干”? 记不清了,这次没有结果的论证只是增加了我的疑惑,还希望各为能帮忙解答一下吧。小弟先行谢过~

此外,日式枪设计上的一些细节,比如防尘盖,泄压孔,空仓挂机,还有拼接式枪托,其实用性如何? 复杂性如何呢? 我知道的是防尘盖能有效保护枪机,但是会有一点噪音,此外,没见其他的步枪加防尘盖,而它们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被报道出来啊……? 比如说,很少有人报道中正式因为风沙卡壳……

泄压孔,据说可以很好地保护枪管和枪膛,不知道对于志愿军痛恨的枪械涨膛问题有没有帮助??据说水连珠变身脚蹬枪就是因为长期使用导致的涨膛,一涨一泄,不知有没有联系在其中? 

空仓挂机,对于士兵不能得到良好训练的我国来讲,应该是有战术的实用性吧,毕竟老兵乃是强军的脊梁,多一个新兵活下来,就多一条顽强的生命跟日本人死斗,不知道同时代其他的步枪有没有这个? 工艺性复杂吗?

拼接式枪托,很方便加工,省工省料,还能提升成品率,据说拼刺刀容易断裂,不过问题不会很大吧? 战时武器损失会很大,快速高效的生产很重要的吧?  不知大家怎么看这个取舍的问题? 请把它带入抗战中的我国,以此为基本立场考虑。

还有好多想法,容我以后再发吧,现在想的就是当时的轻武器的格局,感觉很多基础的东西不弄明白的话,无法为进一步的设想搭起坚实的平台来,我看过很多的网文,但是也只能这样了,最深入的东西,我还是没接触过~  
手拉机还有空仓挂机????个人认为瑞典6.8毫米毛瑟适合旧中国
中正式哪个方面次了?干嘛要变?
其实,抗战前轻武器已经很完备了,中正式加马克辛,再有81迫击炮,够了。
当然,如果能引进34机枪和88炮的生产线,就完美了
楼主有个误区,不能以零件的多少来衡量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工艺的难易才是关键,有的零件不需要专门的机床以及刀具之类的特殊要求,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厂子就能生产,有的生产工艺要求特高,零件虽少,但成品率很低。零件的多少安装的难易对使用中的保养方便不方便影响更多一点。
毛瑟98加麦德森机枪再配MP18冲锋枪就不错,如果生产能力比较强的话BAR机枪(7.9MM版)也不错。
猪小是的看着倒 发表于 2012-4-9 19:23
手拉机还有空仓挂机????个人认为瑞典6.8毫米毛瑟适合旧中国
我说的是类似空仓挂机的功能,在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的时候,三八式和毛瑟都会有提示,与空仓挂机基本相同。

请勿随便做那个两手向下的姿势,谢谢。
天刑 发表于 2012-4-9 20:04
中正式哪个方面次了?干嘛要变?
其实,抗战前轻武器已经很完备了,中正式加马克辛,再有81迫击炮,够了。
...
中正的产能不够,44年才赶上汉阳造,轻武器过分杂乱,质量良莠不齐,数量稀少,这些都是战前巨大的问题……

马克沁还好说,但是81迫击炮很难,美军也是之后才用的,我觉得我们能保证60迫击炮的生产就很不错了~

说实话,看以前的调查看的我都想用底缘子弹了…………………一个人十几几十发子弹……这仗怎么打……
天刑 发表于 2012-4-9 20:04
中正式哪个方面次了?干嘛要变?
其实,抗战前轻武器已经很完备了,中正式加马克辛,再有81迫击炮,够了。
...
34机枪和88就别想了………………34的机械加工是要命的,就是42我们也没法弄,因为没有冲压技术……

88…………和88说再见吧,有那功夫不如把75mm野炮自产化,然后把步兵炮白菜化……
ghos 发表于 2012-4-9 20:21
楼主有个误区,不能以零件的多少来衡量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工艺的难易才是关键,有的零件不需要专门的机床 ...
我在文章里明确提出的问题就是 零件数量的多少是否与生产的简易挂钩,系统上来讲应该是,但是从莫辛纳干上来看应该不是,因为简单零件可以叠加。

兵工署当年想要自产麦德森,但是因为日机轰炸而作废,我不了解为什么,麦德森看构造也很复杂,虽然ZB26也是个渣……拉启列还可以,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多的现货吧?

BAR进口的话可以,从比利时进口的BAR很不错,但是自主生产的难度太大……他有几个零件需要精密加工……
中正的产能不够,44年才赶上汉阳造,轻武器过分杂乱,质量良莠不齐,数量稀少,这些都是战前巨大的问题… ...
中正的性能满足要求,直接扩大就行,没必要再搞一个生产线。
81迫国产化比60早的多了。产量也够,美援到达前是真正的当家火力。
34机和88高当然是梦,但150都买了这两个不买无法理解。
抗战前步兵装备,中正式捷克式马克辛81迫75炮,是完整体系,性能足够,要的只是加强管理减少腐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雷鸣顿的更简单。

其实枪机啥的容易解决的很。。。基本上能炼炮钢,做深孔加工的工业体系可以做任何形式的枪机。从老莫到AK没有上新工艺

白色蚂蚁 发表于 2012-4-10 06:03
我在文章里明确提出的问题就是 零件数量的多少是否与生产的简易挂钩,系统上来讲应该是,但是从莫辛纳干上 ...


ZB26的机匣由整块钢材铣削成形,甚至于有些小厂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难度老大了。
麦德森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改装后使用几乎当时所有的步枪子弹,对于当时装备杂乱的中国军队太合适了。另外象可以轻重两用也算优势吧。
白色蚂蚁 发表于 2012-4-10 06:03
我在文章里明确提出的问题就是 零件数量的多少是否与生产的简易挂钩,系统上来讲应该是,但是从莫辛纳干上 ...


ZB26的机匣由整块钢材铣削成形,甚至于有些小厂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难度老大了。
麦德森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改装后使用几乎当时所有的步枪子弹,对于当时装备杂乱的中国军队太合适了。另外象可以轻重两用也算优势吧。
豪哥穷鬼 发表于 2012-4-10 07:48
雷鸣顿的更简单。

其实枪机啥的容易解决的很。。。基本上能炼炮钢,做深孔加工的工业体系可以做任何形式 ...
AK的冲压机匣,冲压那个时候来说算是新工艺吧?
同上,ZB26需要铣床,捷克造的好枪几乎都有这个毛病,机匣整体铣削,材料和工时都浪费严重,其实最经济最NB的方式是冲压,对工厂(俺是指大规避工业生产)的要求并不比铣削高(当然了金属精密模具的开模又是个问题),但是产量和单件成本要优越很多。

另外关于涨镗的问题,这个其实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轻,但是不能避免,真正能改善涨膛问题的是枪身材料的改进,换句话说是冶金技术和矿产资源的问题(比如说老毛子的锰、钼、铬、钨多到德国人想骂街的地步。。。。)

其实莫西那干工艺性不错,但是未见到适合3、40年代的中国,瓶颈其实就是因为上面提到的矿产资源问题,即便把全套生产线都搬到中国(和后来的Ak47改56冲一样)生产出的东西也和苏联原产不一样。。。

中正其实就是一支国产化的毛瑟,已经是中国工业能力的产物了,反而是最适合当时的生产能力的。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07:06
中正的性能满足要求,直接扩大就行,没必要再搞一个生产线。
81迫国产化比60早的多了。产量也够,美援到达 ...
能扩大当时应该就扩大了……但是产量过分不足,还是不行。

并不是准备再开一个生产线,是准备干掉中正式,换上生产能力更强的新步枪~

81迫击炮不是很了解,还希望老兄多科普一下吧,谢谢啦~!

至于150重炮,我不会买的,我会把这些钱换在75mm野炮山炮的国产化上,买了这些大玩具,过河扔了几个,最后没炮弹了就和烟囱没区别了,还不如把92步兵炮国产化,白菜化……

同样的,34和88我也不会买的,一战剩余的57mm战防我会考虑,还有战防枪,12.7mm的。

还是希望那个体系更加坚固稳定啊………………
ghos 发表于 2012-4-10 10:17
ZB26的机匣由整块钢材铣削成形,甚至于有些小厂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难度老大了。
麦德森的优点之一是 ...
怪不得……老兄算是解了我一大疑惑了…………谢啦!

zb26就是渣啊………………生产起来那么难,修都不好修……

麦德森是因为出口种类多,所以配套的机械也多吧? 记得各种口径的麦德森都有出口,那么我们买过来的话………………那岂不是可以自己改进,然后很多零件还是通用的???? 这在当时对于悲剧的后勤来讲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一型枪发射各型子弹……好消息,为了这个什么都值了……

不过,不知道布伦机枪水平如何? 也是用钢材一点点抠出来的吗??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0 10:40
AK的冲压机匣,冲压那个时候来说算是新工艺吧?
冲压技术对当时的我国就是天顶星科技……别想了……
znbcr 发表于 2012-4-10 10:43
同上,ZB26需要铣床,捷克造的好枪几乎都有这个毛病,机匣整体铣削,材料和工时都浪费严重,其实最经济最NB ...
老兄对捷克武器生产的科普,我很佩服~

但是不认中正是最合适的,一来莫辛纳干没有使用什么合金————(使用镀珞枪膛的是机枪),而来他的科技水平不高,M1891,和汉阳造一代,比中正还早一代,生产技术要求小不少。

AK改56冲是真的不合适,但是我不认为同样的问题会发生在莫辛纳干中国化上,53步骑枪没听说出什么问题,再说技术上不存在代差,这不是一回事。

中正确实是一只中国化了的德国枪,但是还是不行,我们尽力了,但德国的设计还是拦路虎啊,当时的产量就证明了这不是个好的选择……

再说,我们把水连珠国产化,也是你说的工业能力的产物,感觉这是一个逻辑的问题,我说的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想必你能理解我说的意思~
能扩大当时应该就扩大了……但是产量过分不足,还是不行。并不是准备再开一个生产线,是准备干掉中正 ...
民20式,你可以自己搜,德械师营团级的当家火力。
60迫是民31型,抗战末期才大规模生产,主要用于内战。少数法国原产货是杂牌的当家火力。
从哪个角度,民20式都不次于92步炮,而且重量轻成本低。
二战末期,日军南洋守岛部队才开始大量装备82迫替代70毫米92步炮
能扩大当时应该就扩大了……但是产量过分不足,还是不行。并不是准备再开一个生产线,是准备干掉中正 ...
步枪从合理性来说还是中正式。毛瑟从大清开始进口,士兵都适应这个。弹也早已自产,还可以和早就自产的马克辛共享口径。民国要搞,这是必然选择
而且要考虑啥生产线能引进来,当时日本是敌国,只有德国和苏联能考虑。引进苏式从枪到弹都要从头弄起,何况双方从30年中东路事件就关系紧张,弄到一半就断了可惨。
纳粹是当年的唯一选择,选了德国只能选毛瑟,一系列的事。
75炮大清都能自产了,投入资金多盖两个兵工厂,增加中正式和75炮的产量不是多难的事情,问题是没有做。
关键是捷克式,这个东西虽然不错,但比34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工艺也一样复杂,当年要是痛下决心引进这个,才是真的能改变历史!
真要架空重搞民国轻武器,那中正式和民20迫75山这些不用动,把捷克式换成34,150换成88,哪怕88不能自产只能修理,抗战前能进口300门左右,也是能影响战局的
ZB26的机匣由整块钢材铣削成形,甚至于有些小厂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难度老大了。麦德森的优点之一是 ...
捷克式工艺的复杂程度几乎和34一样,但性能可不是差了一点。
当年要是引进了34装备步兵班,德械师就真的牛逼大了
  连子弹都不够用还挑什么枪,即使是用老套筒要是弹药充足也不至于打得那么惨.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15:49
捷克式工艺的复杂程度几乎和34一样,但性能可不是差了一点。
当年要是引进了34装备步兵班,德械师就真的牛 ...
个人觉得秃子不引进34是观念问题......就那个时代来讲34太新潮了.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15:26
民20式,你可以自己搜,德械师营团级的当家火力。
60迫是民31型,抗战末期才大规模生产,主要用于内战。少 ...
恩,谢谢了~

九二步炮总的来说是比不上81迫击炮的,但是有些地方却是他特别合适的~ 尤其是我国直射火力匮乏的情况下,以九二步炮来弥补直射火力的不足时很有效的~

打炮楼,还有碉堡,很多时候就需要92炮,再说生产难度不大,应该造它,有他比没有好~

尤其随后我们肯定会得到美援物资,特别是在仗打得好的情况下,美援物资应该会更多,这个时候92步兵炮所培养起来的直射炮兵也可以更好地熟悉75mm美国榴弹炮,毕竟都是一个类型的,形成战斗力也快点~


用八一步枪吧
http://lt.cjdby.net/thread-1345580-1-1.html
抗战初期,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利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13 年的制枪经验,1937 年11 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 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我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 年8 月1 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战士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 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的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 . 36 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源源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 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1949 年4 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用八一步枪吧
http://lt.cjdby.net/thread-1345580-1-1.html
抗战初期,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利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13 年的制枪经验,1937 年11 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 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我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 年8 月1 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战士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 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的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 . 36 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源源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 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1949 年4 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15:41
步枪从合理性来说还是中正式。毛瑟从大清开始进口,士兵都适应这个。弹也早已自产,还可以和早就自产的马 ...
主要还是子弹的问题,国内一直都有水连珠的生产线,毛蛋我们也一直都有生产,只不过是非主流就是了(上海由专门的毛蛋生产厂,斯大林有援助我们步枪的动力,南边的黄埔,北边的东北军,都很熟悉水连珠,哈尔滨还有不少毛子的技术工人)。

步枪生产线虽然不简单,但也没那么困难,尤其是水连珠是最早一代的步枪,比中正式要容易制造不少,逆向测绘还是能搞得,就是麻烦点。

引入中正式很大原因还是德国风潮……尤其是德国顾问,这些人是军人,同时也是军火商的说课————曾经有正直的军事顾问明确提出不要进口德国轻武器,因为不符合中国实际,结果反而被德国军火集团责备。反方向的辅证了德国体系的问题……

当然,中正确实也不错,其实看设计是比莫辛纳干还好的,就是不好造,可是鉴于我们都在用德式子弹,那也没办法了……

捷克式我们拿来了还能修,34给你你修不了的,太精密。

而且,34射速也很快,你有足够的子弹喂它么??  给中国军队用MG42是明显的自杀,34也一样,子弹消耗太快,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机枪手……

34要用金属弹链,你觉得我们能造出合格的金属弹链吗???? 有那么好的生产工艺还要给捷克式找子弹合膛…………??

痛下决心引进这个,我们死的更快……34在德国人手里就是杀气,苏军水平再差,比我们的不是一点半点,连个半自动都保养不好,我们的农民兵收拾34,…………

捷克式工艺复杂,能力一般,但是好就好在新兵学着几天就能像模像样的用~

所以,34和42都是我们看看就好的玩具,当时中国的军队,整不了这个东西的~

88的修理不会很容易,价格也不会便宜,买了之后只会和150一样,成为玩具。

300门左右的88炮,打什么呢?? 打坦克? 那你不如买战防枪,打飞机?? 谁给你训练人员? 中国什么时候那么大本事了,还能训练300门88mm的高射炮手? 有那么多钱士兵就不缺子弹了吧。

在一个,你怎么解决运输问题呢??300门88mm炮,最起码要1000辆汽车的储备吧,你确定我们买得起? 养得起? 用的了? ……………………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15:49
捷克式工艺的复杂程度几乎和34一样,但性能可不是差了一点。
当年要是引进了34装备步兵班,德械师就真的牛 ...
34的性能我们发挥不出来,甚至保养和使用都很困难。

装备到步兵班的话更不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优秀士官来操作34的,德式武器对人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很难和它合拍的。

简化捷克式的工艺倒是真的,捷克式战胜拉启列的原因就在于操作简单,上手容易,适合我们这种士兵~

像简化毛瑟98一样简化ZB26应该能帮不少忙~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4-10 21:26
连子弹都不够用还挑什么枪,即使是用老套筒要是弹药充足也不至于打得那么惨.
想要找出最佳方案,保证差不多人人有枪,差不多有枪的身上都有个不少于50发的子弹,100多发子弹更好~

大家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

一直有想法,能改良一下子弹,尤其是尖头弹,略微缩颈,使用减装药,直接给汉阳造换子弹就好了。连中正式都不用生产了,复制汉阳造的机械,开足马力造汉阳造,造更多更好的汉阳造,子弹配齐,对着300米的日军开火!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1 00:15
个人觉得秃子不引进34是观念问题......就那个时代来讲34太新潮了.
不引进就对了~

欧洲人是对34有观念问题,我们当时还不一定知道有34的存在呢~

再说,34不是ZB26,当年捷克军队机枪换代被我们捡了个便宜(国府泪目,一点也不便宜……),德国自己的34都不够,哪里会给我们……

当年进口的毛瑟都是些工厂的劣等品,还指望机枪…………

想多了……
lixiaoyong 发表于 2012-4-11 12:23
用八一步枪吧
http://lt.cjdby.net/thread-1345580-1-1.html
抗战初期,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从根据地的客 ...
那个货就是个改版的汉阳造。

不过,我还真想过一个类似的方案,对汉阳造本身进行改进,同时改变子弹,直接在圆头弹的基础上变尖头弹,装药量减少大约1/5,这样陆军换子弹就好了,不需要换新的一种步枪了~

然后就是在原有生产线基础上疯狂扩大生产能力,因为改动小,所以生产能力应该是最好的……
白色蚂蚁 发表于 2012-4-11 12:46
那个货就是个改版的汉阳造。

不过,我还真想过一个类似的方案,对汉阳造本身进行改进,同时改变子弹, ...
马厂造吧?老套筒为基础的可以使用日制子弹的那货??也许是我记错了。。。
znbcr 发表于 2012-4-10 10:43
同上,ZB26需要铣床,捷克造的好枪几乎都有这个毛病,机匣整体铣削,材料和工时都浪费严重,其实最经济最NB ...
中国缺合金钢中的微量元素,直到对越反击战时为什么说AK比56适合于热带丛林作战呀,就是老毛子的合金钢耐腐蚀,直到我国稀土系合金钢研制成功才得到缓解,这也是为什么要坚决打击贱卖稀土的原因,否则我们造枪还要进口合金钢,哪还不叫别人掐着脖子随便欺负。
天刑 发表于 2012-4-10 15:49
捷克式工艺的复杂程度几乎和34一样,但性能可不是差了一点。
当年要是引进了34装备步兵班,德械师就真的牛 ...
功亏一篑呀,据说还是有内鬼,泄露了情报。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1 13:15
马厂造吧?老套筒为基础的可以使用日制子弹的那货??也许是我记错了。。。
使用日式子弹的型号还是作为援共物资吧。

当时国府有尖圆两种子弹,追求国际潮流的话是使用尖子弹,但是尖子弹比圆子弹粗,导致新老步枪弹药不通用。

反正我们有很长时间是没有出海口的,加上寄希望于自产弹药而非尽快,反而是直接在圆子弹上改进比较合适,这样工程量最小,弹药同样,压力也小~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1 13:15
马厂造吧?老套筒为基础的可以使用日制子弹的那货??也许是我记错了。。。
马厂造就是手工铁匠铺的干活,撑死有多好。就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捷克式機槍遠比mg34好生產~~
機匣是整塊鋼下去銷切的,工法一般只需高工高職未畢業即可生產~~真正最大的問題是1930年代中國的銷切工具效率遠不及歐美列強~很多關鍵的技術要靠師徒制傳承~自然影響到品質~
後來到了抗戰末期美援了鍛造水壓機後才用鍛造壓製程機匣粗胚,接下來再用老機具銷切製造~~製造時間減少20%~鋼料也省了30%左右~~
接下來就是很難製造的槍管散熱鰭~~大家都知道ZB26更換槍管很快速~但是卻沒人告訴你根本沒有多餘的備用槍管可用~~
所以才故意生產這種工法費時的槍管以加強散熱能力~也剛好子彈沒那麼多可打~

同理兵工署覺得麥德森好用也是如此~~
根本沒機會在戰時拆掉機匣尾端再戴石棉手套拔出槍機組件後再拿出槍管~~~
麥德森是屬於長行程管退式的往復設計,比MG34/42還長的槍管行程可以當作有人在[扇]扇子冷卻槍管~~
而且30發彈匣比20發彈匣好用的多~~配合三腳架還可以比美鬼子的92重機槍~~

此外MG13與MG34機槍國府早在引進222四輪偵察甲車的時候就引進了~兵工署一看就知道我國可以做出來但是良率太差~
瑞士的KE-7輕機槍也是一樣,四川有造但是良率不好~~~更換槍管也跟麥德森一樣不方便~~~
至於哈奇開斯M1922/1926有彈匣版但是槍管無法更換~~~
比造的BAR跟COLT造的BAR一樣無法更換槍管~~後座力還是最大的~~
所以算來算去還是生產ZB26比較划算~只是彈匣沒加大到32發是遺憾~
ghos 发表于 2012-4-11 13:29
马厂造就是手工铁匠铺的干活,撑死有多好。就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以前在某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关于马厂造的文章说,日军在战斗中缴获过马厂造,除了表面工艺处理不行,和寿命不行以外,从基本功能来看,精度神马滴居然还凑合。TG在那个时期手工能折腾出这货,也算是不错了。也可以说明一点,步枪这玩意,秃子真想做好的话用点心也未必搞不定。
白色蚂蚁 发表于 2012-4-11 13:27
使用日式子弹的型号还是作为援共物资吧。

当时国府有尖圆两种子弹,追求国际潮流的话是使用尖子弹,但 ...
俺说的是TG仿制老套筒自个儿琢磨出来了个货,马厂兵工厂造的,俗称马厂造。话说虽说老套筒都用的圆头蛋,不是后来都改尖蛋了么?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1 13:43
俺说的是TG仿制老套筒自个儿琢磨出来了个货,马厂兵工厂造的,俗称马厂造。话说虽说老套筒都用的圆头蛋, ...
一直都想改,没改成。

土耳其在德国帮助下改成功了~ 我们功亏一篑,不改的话汉阳造用起来很麻烦…………

大家讨论的这么热闹,我要泼冷水了“没图说个蔡国庆啊!”
raulluoster 发表于 2012-4-11 13:38
以前在某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关于马厂造的文章说,日军在战斗中缴获过马厂造,除了表面工艺处理不行,和寿命 ...
前几年的轻兵器有一篇专门讲马厂地区造枪的事,据说连ZB26的带散热片的枪管都让他们用錾子一点一点给抠出来了。牛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