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神骏: 中国历代骑兵兴衰随笔(原创首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25:22
前几天在本坛讨论宋明两代骑兵的差别原因,钩起了本人的一些思索,随笔写来娱乐中国军事史同好.
宋代骑兵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弱小,宋明骑兵强弱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产马区的得失上,而且在马种的变化上.而这种马种变化对中国军事历史的影响,其实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上的几支强大骑兵军团都和马种的改良密切相关.
汉初骑兵从战术到马种都承接了秦军的余韵.从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汉高祖是请了两位秦国骑兵将领作为汉军的教习的,只是这两位教习怕引起关东诸侯对汉军的反感,所以才要求以灌婴为骑将,自己在幕后培训汉骑兵.从而成就了灌婴作为汉军第一代骑兵统帅的地位.
秦原为西戎小族,其祖先就是以放牧为业,后来加入周诸侯列,公元前约900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在与西北诸戎的战争和融合中,发展出来一只强大的骑兵,其马种也是来自西戎各族.强秦北逐匈奴,说明了秦的骑兵比游牧民族更强,秦代马种也是比较优良的.秦末战争连年,造成了马匹的大量消耗,尤其是楚汉相争多年,我们可以从霸王别姬中学到,乌骓马这样的优良乘用马很多随着主人死光光了.马匹是如此地缺少,以至于汉初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
经过文帝景帝的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朝廷以各种方式鼓励养马,但是马匹的数量不等于马匹的质量,由于匈奴驱逐大月氏等养马种族至于中亚,汉军优良马种来源被切断,后来汉武帝不得不远征大宛以取得马种.但是到了西汉后期,随着匈奴分裂和东胡系列民族逐步摆脱匈奴的控制,从当时在内蒙东部及东北游牧的东胡种系引进的优良马种在河北这种半农牧地区得到了繁衍,上谷渔阳突骑成为汉军有名的精锐.后来成为汉光武复兴的有力部队,载入史册.
东汉及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骑兵强盛的时代.有趣的是,强大的骑兵部队其马匹和马种的来源不是西北,而是东北.窦宪灭北匈奴后,鲜卑成为北方草原的主人.鲜卑人拥有优良的马种,世代善于养马.东汉末,先后占据河北的袁绍和曹操都利用鲜卑的优良马匹,造就了自己强大的骑兵.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后曹操北征斩杀蹋顿,收乌丸骑兵为己用,故三国中,魏军骑兵最精锐.
三国志又记载了鲜卑轲比能故事: 本小种鲜卑,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于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
可见当时东北的鲜卑无论军事和经济与中原的往来都离不开马匹这个主题.
曹魏骑兵以虎豹骑为极品,后来这骑兵成为西晋中军精锐.汉魏晋骑兵的强大离不开东胡种系的养马民族如鲜卑源源不断地从东北马场提供的优良马匹.不过这个年代的马匹,似乎还负担不重,因为甲胄还在发展中,还没有对马匹的载重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元三百年起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是骑兵的年代.来自中亚的羯胡,来自东北的鲜卑,来自西北的氐羌和中原的晋人杂交,同时他们的马种也在中原大地上来了个大混血.优良的马种造就了北朝的强大骑兵,也使得重骑兵作为一个主力兵种出现在中国.北朝直至唐初,是重骑兵的年代.能承受人马披甲的重量的优良马种是重骑兵的一个必要条件.鲜卑马种的优良我们从吐谷浑的记载可以看出,吐谷浑是慕容鲜卑的一支,因家族不和远走青海,据记载:吐谷浑养马业尤为发达,良马中有“龙种”马、“青海骢”、蜀马,曾大量输入内地。青海骢产于青海湖一带,系以中亚波斯的马种与当地的种马交配而成。亦产蜀马,体小,耐高寒,善走山地。吐谷浑经常向北魏贡献牦牛和蜀马。
可见鲜卑人善于培育优良马种,而且利用中亚草原四通八达之便利,进行马种的杂交更新.作为鲜卑帝国鼎盛的拓跋北魏时代,人马披甲的北魏骑兵,能穷追柔然可汗到天涯海角,说明了北魏骑兵乘用马的耐力和速度到了何种优良的水平.
正是来自东北的鲜卑人留下的优良马种,为隋唐中原骑兵的强大打下了物质基础.而唐对于突厥的迅速征服,使唐帝国骑兵的马种来源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次优良的马种来自西北方向.
《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条云:"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这里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突厥马的体质结构和工作性能,下面根据考古资料作些补充。前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研究所考古队,曾在阿尔泰的牧民古墓中,掘出马的残骸23副,其中属于七、八世纪即突厥时代的共12副,包括肢骨10件、头骨6件。据查勒金研究,这12副马骸有11副可归入体高134--142厘米的"草原"马型,即几乎占总数的92%。因此可以确定,突厥时代阿尔泰马群基本部分的体型与现代哈萨克马近似。哈萨克马即我国所谓"伊犁马",是良种之一。《唐会要》的上述记载,看来是可信的。(转突厥汗国的武器装备)
当年东西突厥相继为唐所灭,突厥贵族各率本部转入唐军,为帝国效命,而他们的马匹也成为唐帝国骑兵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优良马种作为战略资源,对帝国的兴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名将王忠嗣以重金每年从突厥买入好马,最后造就了朔方军的强大,灭掉了后东突厥汗国.安禄山最后羽翼丰满敢于作乱,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握了最优良的马种源:在他作乱前一年,他被任命为飞龙马厩使,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郡王之尊,才能有此职务,皆因飞龙厩是当时最优良马种所在,也是帝国骑兵核心资源.另外安禄山在作乱前收降了东突厥贵族阿布斯的主要马匹. 正是有了这样丰富的马匹资源,安禄山骑兵每战必突前冲锋,一再击溃唐军.
唐代骑兵的强盛,是综合了西北,中亚,东北的马种而造就的.进入中唐后,随着吐蕃占领西域和河西走廊,唐军在西北的马匹来源转而依赖回鹘汗国.帝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从回鹘买马.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策略,以至于后来帝国财政困难,不愿意再买回鹘人赶来的马时,元帅郭子仪上书,要求自己出资买马,就是考虑到了回鹘马匹对唐帝国军事和政治上的特殊意义.回鹘衣装回鹘马,确实是中唐写照.回鹘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高车,丁零等的血脉,为突厥奴役多年,成为铁勒各部首领.其马匹当与突厥马类似.随着吉尔吉斯人袭破回鹘汗国,回鹘马也跟着主人西迁.而随着回鹘民族演变与各民族融和,变游牧为农耕,回鹘马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还有一部分突厥马,随着西突厥一些部族西去小亚细亚,塞尔柱人正是骑着这些马的混血后代,击败了拜占庭重骑兵.

虽然如上所述,唐帝国在西北的马匹来源逐步丧失,但是帝国在东北由于有契丹,渤海等族的马匹供应,导致河北藩镇的骑兵并不弱.河北诸藩镇西抗朝廷,北拒契丹等族,就是靠着东北来的优良马匹.后来五代中的后唐,也是靠来自西北沙陀族的骏马建立的.

但是到了宋代,由于李元昊的叛乱,陕北宁夏的马场失去,东北的大辽更是对宋封锁马匹交易,这样的结果其实不仅是从数量上消弱了宋军骑兵,更重要的是马匹的质量上.王安石改革新法,一个很重要的是养马,但是没有优秀的马种,养马和养驴差不到哪儿去.而来自东北的女真人,由于有着优秀的种马,能够组建重骑兵为主的部队,入主中原,摧枯拉朽.
蒙古兴起后,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帝国,在各个蒙古汗国中,优良的马种互相交流,矮小的蒙古马改进了不少.元代从阿拉伯,中亚以至于俄罗斯顿河等地来到中国的马种,为明代骑兵的兴盛打下了基础.明帝国西有陕甘的草场,北与蒙古各部通商,东北控制力直到努尔干都司,因此骑兵马匹来源极大丰富.徐达常遇春都是骑兵名将,明成祖也善于使用骑兵大兵团作战.即使到了明末,连流贼都有的是马,李自成的三堵墙就是骑兵战术.
到了清代,为了保证八旗骑兵优势,禁止民间养马,马匹基本来自效忠辫子的蒙古.这也是我国目前除了西北有河曲马,哈萨克马等良种外,全是无聊的蒙古马种的原因.但是清末捻军由于曾远征西北,几乎人手一马,四处机动,还干掉了老僧王的蒙古骑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骑兵大兵团了.1868年捻军小梁王张宗禹在徒骇河跃马飞逝后,骑兵在中国军事历史的舞台上没有再起到重要作用了,在世界的另一边,三年前米国南北战争下马骑兵用步枪证明了骑兵时代末日到来,谢尔曼骑兵横穿南方的壮举,与捻军古老的中国土地上的游击,是骑兵在新旧大陆作为决定战争成败的主力兵种的谢幕战.
综合中国几千年的骑兵史,我们不仅要看到马匹数量能起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马种质量对骑兵历史和中国大历史的影响,在骑兵历史的研究中有必要戴上马匹种族主义的眼镜来看问题.唐代鬼才李贺的诗,似乎是为了中国骑兵千年史而度身定制的,录于此供历史爱好者清明祭祀那些历史长河中的神骏及其主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前几天在本坛讨论宋明两代骑兵的差别原因,钩起了本人的一些思索,随笔写来娱乐中国军事史同好.
宋代骑兵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弱小,宋明骑兵强弱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产马区的得失上,而且在马种的变化上.而这种马种变化对中国军事历史的影响,其实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上的几支强大骑兵军团都和马种的改良密切相关.
汉初骑兵从战术到马种都承接了秦军的余韵.从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汉高祖是请了两位秦国骑兵将领作为汉军的教习的,只是这两位教习怕引起关东诸侯对汉军的反感,所以才要求以灌婴为骑将,自己在幕后培训汉骑兵.从而成就了灌婴作为汉军第一代骑兵统帅的地位.
秦原为西戎小族,其祖先就是以放牧为业,后来加入周诸侯列,公元前约900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在与西北诸戎的战争和融合中,发展出来一只强大的骑兵,其马种也是来自西戎各族.强秦北逐匈奴,说明了秦的骑兵比游牧民族更强,秦代马种也是比较优良的.秦末战争连年,造成了马匹的大量消耗,尤其是楚汉相争多年,我们可以从霸王别姬中学到,乌骓马这样的优良乘用马很多随着主人死光光了.马匹是如此地缺少,以至于汉初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
经过文帝景帝的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朝廷以各种方式鼓励养马,但是马匹的数量不等于马匹的质量,由于匈奴驱逐大月氏等养马种族至于中亚,汉军优良马种来源被切断,后来汉武帝不得不远征大宛以取得马种.但是到了西汉后期,随着匈奴分裂和东胡系列民族逐步摆脱匈奴的控制,从当时在内蒙东部及东北游牧的东胡种系引进的优良马种在河北这种半农牧地区得到了繁衍,上谷渔阳突骑成为汉军有名的精锐.后来成为汉光武复兴的有力部队,载入史册.
东汉及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骑兵强盛的时代.有趣的是,强大的骑兵部队其马匹和马种的来源不是西北,而是东北.窦宪灭北匈奴后,鲜卑成为北方草原的主人.鲜卑人拥有优良的马种,世代善于养马.东汉末,先后占据河北的袁绍和曹操都利用鲜卑的优良马匹,造就了自己强大的骑兵.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后曹操北征斩杀蹋顿,收乌丸骑兵为己用,故三国中,魏军骑兵最精锐.
三国志又记载了鲜卑轲比能故事: 本小种鲜卑,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于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
可见当时东北的鲜卑无论军事和经济与中原的往来都离不开马匹这个主题.
曹魏骑兵以虎豹骑为极品,后来这骑兵成为西晋中军精锐.汉魏晋骑兵的强大离不开东胡种系的养马民族如鲜卑源源不断地从东北马场提供的优良马匹.不过这个年代的马匹,似乎还负担不重,因为甲胄还在发展中,还没有对马匹的载重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元三百年起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是骑兵的年代.来自中亚的羯胡,来自东北的鲜卑,来自西北的氐羌和中原的晋人杂交,同时他们的马种也在中原大地上来了个大混血.优良的马种造就了北朝的强大骑兵,也使得重骑兵作为一个主力兵种出现在中国.北朝直至唐初,是重骑兵的年代.能承受人马披甲的重量的优良马种是重骑兵的一个必要条件.鲜卑马种的优良我们从吐谷浑的记载可以看出,吐谷浑是慕容鲜卑的一支,因家族不和远走青海,据记载:吐谷浑养马业尤为发达,良马中有“龙种”马、“青海骢”、蜀马,曾大量输入内地。青海骢产于青海湖一带,系以中亚波斯的马种与当地的种马交配而成。亦产蜀马,体小,耐高寒,善走山地。吐谷浑经常向北魏贡献牦牛和蜀马。
可见鲜卑人善于培育优良马种,而且利用中亚草原四通八达之便利,进行马种的杂交更新.作为鲜卑帝国鼎盛的拓跋北魏时代,人马披甲的北魏骑兵,能穷追柔然可汗到天涯海角,说明了北魏骑兵乘用马的耐力和速度到了何种优良的水平.
正是来自东北的鲜卑人留下的优良马种,为隋唐中原骑兵的强大打下了物质基础.而唐对于突厥的迅速征服,使唐帝国骑兵的马种来源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次优良的马种来自西北方向.
《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条云:"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这里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突厥马的体质结构和工作性能,下面根据考古资料作些补充。前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研究所考古队,曾在阿尔泰的牧民古墓中,掘出马的残骸23副,其中属于七、八世纪即突厥时代的共12副,包括肢骨10件、头骨6件。据查勒金研究,这12副马骸有11副可归入体高134--142厘米的"草原"马型,即几乎占总数的92%。因此可以确定,突厥时代阿尔泰马群基本部分的体型与现代哈萨克马近似。哈萨克马即我国所谓"伊犁马",是良种之一。《唐会要》的上述记载,看来是可信的。(转突厥汗国的武器装备)
当年东西突厥相继为唐所灭,突厥贵族各率本部转入唐军,为帝国效命,而他们的马匹也成为唐帝国骑兵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优良马种作为战略资源,对帝国的兴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名将王忠嗣以重金每年从突厥买入好马,最后造就了朔方军的强大,灭掉了后东突厥汗国.安禄山最后羽翼丰满敢于作乱,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握了最优良的马种源:在他作乱前一年,他被任命为飞龙马厩使,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郡王之尊,才能有此职务,皆因飞龙厩是当时最优良马种所在,也是帝国骑兵核心资源.另外安禄山在作乱前收降了东突厥贵族阿布斯的主要马匹. 正是有了这样丰富的马匹资源,安禄山骑兵每战必突前冲锋,一再击溃唐军.
唐代骑兵的强盛,是综合了西北,中亚,东北的马种而造就的.进入中唐后,随着吐蕃占领西域和河西走廊,唐军在西北的马匹来源转而依赖回鹘汗国.帝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从回鹘买马.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策略,以至于后来帝国财政困难,不愿意再买回鹘人赶来的马时,元帅郭子仪上书,要求自己出资买马,就是考虑到了回鹘马匹对唐帝国军事和政治上的特殊意义.回鹘衣装回鹘马,确实是中唐写照.回鹘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高车,丁零等的血脉,为突厥奴役多年,成为铁勒各部首领.其马匹当与突厥马类似.随着吉尔吉斯人袭破回鹘汗国,回鹘马也跟着主人西迁.而随着回鹘民族演变与各民族融和,变游牧为农耕,回鹘马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还有一部分突厥马,随着西突厥一些部族西去小亚细亚,塞尔柱人正是骑着这些马的混血后代,击败了拜占庭重骑兵.

虽然如上所述,唐帝国在西北的马匹来源逐步丧失,但是帝国在东北由于有契丹,渤海等族的马匹供应,导致河北藩镇的骑兵并不弱.河北诸藩镇西抗朝廷,北拒契丹等族,就是靠着东北来的优良马匹.后来五代中的后唐,也是靠来自西北沙陀族的骏马建立的.

但是到了宋代,由于李元昊的叛乱,陕北宁夏的马场失去,东北的大辽更是对宋封锁马匹交易,这样的结果其实不仅是从数量上消弱了宋军骑兵,更重要的是马匹的质量上.王安石改革新法,一个很重要的是养马,但是没有优秀的马种,养马和养驴差不到哪儿去.而来自东北的女真人,由于有着优秀的种马,能够组建重骑兵为主的部队,入主中原,摧枯拉朽.
蒙古兴起后,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帝国,在各个蒙古汗国中,优良的马种互相交流,矮小的蒙古马改进了不少.元代从阿拉伯,中亚以至于俄罗斯顿河等地来到中国的马种,为明代骑兵的兴盛打下了基础.明帝国西有陕甘的草场,北与蒙古各部通商,东北控制力直到努尔干都司,因此骑兵马匹来源极大丰富.徐达常遇春都是骑兵名将,明成祖也善于使用骑兵大兵团作战.即使到了明末,连流贼都有的是马,李自成的三堵墙就是骑兵战术.
到了清代,为了保证八旗骑兵优势,禁止民间养马,马匹基本来自效忠辫子的蒙古.这也是我国目前除了西北有河曲马,哈萨克马等良种外,全是无聊的蒙古马种的原因.但是清末捻军由于曾远征西北,几乎人手一马,四处机动,还干掉了老僧王的蒙古骑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骑兵大兵团了.1868年捻军小梁王张宗禹在徒骇河跃马飞逝后,骑兵在中国军事历史的舞台上没有再起到重要作用了,在世界的另一边,三年前米国南北战争下马骑兵用步枪证明了骑兵时代末日到来,谢尔曼骑兵横穿南方的壮举,与捻军古老的中国土地上的游击,是骑兵在新旧大陆作为决定战争成败的主力兵种的谢幕战.
综合中国几千年的骑兵史,我们不仅要看到马匹数量能起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马种质量对骑兵历史和中国大历史的影响,在骑兵历史的研究中有必要戴上马匹种族主义的眼镜来看问题.唐代鬼才李贺的诗,似乎是为了中国骑兵千年史而度身定制的,录于此供历史爱好者清明祭祀那些历史长河中的神骏及其主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中原地区缺马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样是农耕的欧洲则从来不缺马。是因为中国自古人多,所以有限的耕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了马在民间生存得空间。欧洲人少地多,土地都是轮耕制,粮食用地和畜牧业用地能达到一定比例,所以民间产马。有了畜牧业,才能提供稳定的马种,并且才能改良马种。而中原由于民间没有对马的需求,只能由国家养马,或者由政府强迫民间养马,一旦天下太平,则很难维持下去。这个才是中原历来需要依靠周边地区供马的根本原因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5 16:28
中原地区缺马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样是农耕的欧洲则从来不缺马。是因为中国自古人多,所以 ...
中国秦汉魏晋时期人口一直在二千万打转。盛唐天宝年间,人口六千万左右。明代洪武年间,也大概这个数。谈不上人多。即使人口最多的江南地区,明代有也十九个牧马场。不是现在中国人多,历史上中国人就一定多滴。中国历代人口的数据都很容易能查到的。
LZ哇,只讲马种不讲战术、训练、战法,怎么能说是讲骑兵兴衰呢?
射声 发表于 2012-4-6 00:26
中国秦汉魏晋时期人口一直在二千万打转。盛唐天宝年间,人口六千万左右。明代洪武年间,也大概这个数。谈 ...
你这数据。。。。。汉平帝(公园2年)《汉书》就记载有1400多万户,5900多万人,这个数字可肯定有遗漏。而到了明代所记载的6000万人,实际上是指纳税人口,实际人口数远远不止。汉代人均占有土地大概在14汉亩,已过去的粮食亩产,这个数字相当的低。所以从汉代开始,中国农业由粗放型转入精耕细作,否则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这个结构从此在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而到1085年左右,全英国才不到175万人,至于当时题欧洲的总人口也可想而知。欧洲一直到近代,土地的耕作一直是轮耕,畜牧业也占用大量土地,这个事实本身也就说明了问题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6 11:15
你这数据。。。。。汉平帝(公园2年)《汉书》就记载有1400多万户,5900多万人,这个数字可肯定有遗漏。而 ...
一英国土地面积24万平方公里,欧洲土地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你拿英国人口跟中国比不合适
二没错,中国古代人口统计不一定准,但是你是要比较欧洲来谈的,你举的英国人口统计就没有遗漏?而且你的175万是英格兰还是不列颠岛?要是仅英格兰的话那面积更小了。
云中雀 发表于 2012-4-6 08:33
LZ哇,只讲马种不讲战术、训练、战法,怎么能说是讲骑兵兴衰呢?
兄弟,你没看到随笔两个字儿啊?
中国古代国土面积很少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多吧?
淦海建猷 发表于 2012-4-7 18:08
中国古代国土面积很少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多吧?
兄弟,这可不一定,大清大唐全盛时期可是,嘿嘿,您知道王勃他爹是哪儿的官儿吗?
:handshake有新意,学习了:)
射声 发表于 2012-4-6 17:30
兄弟,你没看到随笔两个字儿啊?
好吧,随笔就随笔另外宋缺马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驯养方法的落后,是不是当猪养了?就是现代西方的驯养也比我们强。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5 16:28
中原地区缺马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样是农耕的欧洲则从来不缺马。是因为中国自古人多,所以 ...
请教,为什么西方不缺马,骑兵的规模却远少于东方呢?
枯骨 发表于 2012-4-8 23:03
请教,为什么西方不缺马,骑兵的规模却远少于东方呢?
呵,是真请教还是假请教?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谈谈个人看法吧。
1 相对来说,中原地区和欧洲地区比较起来,缺马是肯定的。欧洲的传教士拉斯格斯1626年的记载中说:我们在长春府很少见到马,。。。。我们在广州和福建见到的马略微多些,但从不成群。。。。”,另一位欧洲人也记录了差不多的情况,用于运输和人员旅途的多是骡子,或者人力的轿子,很少见到马。这些记载至少说明当时民间的马是比较少的。事实上另一位传教士马加良斯1668也记录了皇家和官府用马,大约39万匹战马(包含骑兵马和驮马),17万匹驿马。当时中国的人口我们就按最低的记录6000万人左右来计算。大约在100年后的欧洲,法国有178万匹马,而当时的法国有2500万人。据估算当时欧洲有1400万匹马。对于同样的农耕地区的中原和欧洲来说,马相对于人口的比列是一目了然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中原地区民间对马的需求小,而欧洲地区很多地方用马耕地,所以需求比较大。欧洲的农业是轮耕制,轮耕的土地自然地用于畜牧业,养马的成本较低,养的马也自然地用作畜力来耕地,中国的农业是精耕细作,每一年都要耕种,土地不能用于畜牧业,养马的成本较高,这个就是生产方式决定的。
2 中国古代的骑兵规模较大,我想这的看不同时期的情况吧。通常认为汉代的骑兵规模较大,但这是武帝强行在民间推广养马的结果,到武帝后期,由于征战马匹损失很大,而民间不能持续稳定的提供马匹,所以大规模的骑兵持续的时间似乎不算不太长。但差不多同期时,罗马时期的军事力量并不以骑兵见长,这个时段总的来说中原的骑兵规模是超过欧洲的。
3 唐代之前北方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多是游牧出身,军事传统上就注重骑兵,而相邻的游牧地区也能稳定提供马匹,相对来说,南方由于没有稳定的马匹来源,骑兵很少。其实唐代也是如此,骑兵的规模较大,但马匹主要靠游牧地区供给,中原的农耕地区同样不能供给。而此刻欧洲出于罗马帝国崩溃的中世纪,人口数量较少,组织能力较弱,战术退化严重,连大规模的军队也无从组织,就不用谈大规模的骑兵了。这个时期受制于生产力和人口,欧洲农耕地区也不能提供大量军马。但这个不是土地问题造成的。
4 宋代中原地区失去了游牧地区的供马,这种情况在宋代的洪迈的《容斋随笔》也有记录。
他记载宋的三个买马地区,广西南宁,四川汉源,还有一个是甘肃的岷县。前两个买的都是小马,后一个我不知道买的是哪个马种。这样看来,耗费巨资买来这样的只能用于驮马的小马,显然说明农耕地区是不产马的。《旧五代史》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问全国的马匹数,范延光说:“有35000匹”。这个数量很少。当时李嗣源说:太祖在太原,骑兵不过7000,到了庄宗,骑兵不过10000人。。。。“,后唐出自于游牧突厥沙陀,也不过有这个数量的骑兵。可见这个时期的骑兵规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个时候欧洲仍旧处于中世纪,考虑到十字军东征时的规模,此刻欧洲和中原地区骑兵的规模应该大致相等。我这里没有考察游牧地区
的骑兵,因为这个和我的论点无关。所以我跳过辽,蒙古等

5 到了明代以后,骑兵规模虽然略有增加,但同样相当一部分靠周边地区供给。明代前期养马主要靠官府,也强迫一部分农民养马。到了后来,这个制度渐渐难以维系下去,军马越来越少。清代由于有游牧地区的稳定供给,马匹数量有很大增长。而欧洲此刻已走上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农业畜牧业得到很大发展,马匹的数量越来越多,虽然战争频发,但骑兵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个时期,就不能再说中国的骑兵规模大于欧洲了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9 02:25
呵,是真请教还是假请教?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谈谈个人看法吧。
1 相对来说,中原地区和欧洲地区比较 ...
1 、鸦片战争前欧洲传教士在中国活动范围较小,其所见未必全面。何况欧洲人也记载用于运输和旅途的多是骡子,而骡子是不具备繁殖能力的,没有足够的马和驴,是不能出现大批骡子的。欧洲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不敢妄加评论。
2、即使在失去马匹产地的宋朝,仍能在必要时发动数千乃至万人以上的骑兵部队,欧洲似乎达不到这个规模,个人所知道的欧洲最大一次骑兵冲锋是法军在滑铁卢战役时发动的,规模约在五千人上下,但这已经是19世纪了。
3、清朝政权稳固之后,由于北方大部分蒙古部落的臣服,缺少值得用大规模骑兵应对的对手,但从手头资料来看,对西北的几次用兵似乎仍运用了大量的骑兵。此时西方总体实力已经开始崛起,火器的大量应用使骑兵的地位有了一定下降,若从人数比例计算,可能超过中国,若从绝对数量来看,应该仍没有中国大。
从清代留下的照片来看,八旗的马匹也就和驴差不多。真难以想象
枯骨 发表于 2012-4-9 14:16
1 、鸦片战争前欧洲传教士在中国活动范围较小,其所见未必全面。何况欧洲人也记载用于运输和旅途的多是骡 ...
古代东方的骑兵种类比欧洲更丰富。
欧洲骑兵多为重骑兵。人马披甲,不是一般的马种能够承受的。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正是由于重骑兵的装备和训练不容易,所以不仅是一个军事制度,甚至从文化上影响了社会。一个重骑兵本身的装备只有领主级别的才能承受。恨不得几十个农户才能养活一个骑士,怎么可能有大量的骑兵?
而东方由于复合弓的发达,大量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匈奴、蒙古,几乎每一个男人都能把游猎和打仗很好结合,是天生的弓骑兵。但是东亚本地马,尤其是蒙古和中国马匹的质量很成问题,靠数量取胜。在中亚和西亚,马种比东亚好得多,所以有重骑兵传统。
汉武帝征漠北就动用了十万骑兵。唐代的养马业非常发达,动辄出现十几万匹的养马场。动用数万骑兵的战役很多。实际上中国古代似乎只有宋代缺马。

射声 发表于 2012-4-15 20:17
古代东方的骑兵种类比欧洲更丰富。
欧洲骑兵多为重骑兵。人马披甲,不是一般的马种能够承受的。中世纪的 ...
为什么就宋朝缺马?这得问某位做“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春秋大梦的千古冥君了。
斯岛上龙 发表于 2012-4-15 21:20
为什么就宋朝缺马?这得问某位做“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春秋大梦的千古冥君了。
这个,追查得太远了吧?
这个水平的文章是优秀文章,真说不好是沙子的悲哀还是超大的悲哀!

看什么?没见过踢馆的!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5 16:28
中原地区缺马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样是农耕的欧洲则从来不缺马。是因为中国自古人多,所以 ...
《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先秦时期,中国还是“多种经济共存的”这和欧洲采邑时期的中世纪很类似。秦并天下,有了一个强力中央,于是诞生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楼主的文章很显然是因果倒置了。他认为,“有好马-->有好骑兵-->有强大帝国”,其实这刚好反过来。否则,有汗血的大宛岂不无敌天下了?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2-4-15 22:25
《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先秦时期,中国还是“多种经济共存的”这和欧洲采 ...
呵,兄弟别来无恙啊,说的有理。大家往往认为政权的兴趣取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其实这往往是由一些基本结构造成的,楼主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既认识了农业这个基本问题对诸多问题的影响,但又没看到农业运作的模式是由一些基本结构决定的,而误以为是政权的政策取向导致很多历史走向。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历史走向是没有其他可能性的,因为就像布罗代尔说的,那些长时段的,结构性的东西才是真真能决定一切的东西。问个题外话,最近好像隐居了,在那里活动?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2-4-15 22:25
《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先秦时期,中国还是“多种经济共存的”这和欧洲采 ...
欢迎拍砖。不过,俺的文章神马地方误导您得出俺认为:有好马-->有好骑兵-->有强大帝国?文章是俺写的,不过对于这种误解俺是不负责的。文章很简单,谈骑兵历史上马种起到作用,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要在随笔里写神马强大帝国的来源。如果某天俺有这方面的冲动,俺会在文章中明确的。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15 23:13
呵,兄弟别来无恙啊,说的有理。大家往往认为政权的兴趣取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其实这往往是由一些 ...
没有呀!我哪里隐居啦!我现在就是忙工作,被单位委派去上台演讲讴歌共产党,加上党员有个纯洁性教育(我给看成了“纯洁  性教育”吼吼)所以一直没有发帖子罢了。同时做版主看帖子怎么也得一天一个半小时以上吧!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15 23:13
呵,兄弟别来无恙啊,说的有理。大家往往认为政权的兴趣取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其实这往往是由一些 ...
给你个回复居然要审查,你说还叫我说话不!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2-4-15 23:21
给你个回复居然要审查,你说还叫我说话不!
据说现在电视都不给直播了,审查你一下还不服气啊
射声 发表于 2012-4-15 23:13
欢迎拍砖。不过,俺的文章神马地方误导您得出俺认为:有好马-->有好骑兵-->有强大帝国?文章是俺写的,不 ...
拍砖就不必了,我就是回超大看看老朋友们,有时间再数落一下这里的斑竹。不打扰了。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4-15 23:25
据说现在电视都不给直播了,审查你一下还不服气啊
现代战场很容易区分哪个是坦克,那个是装甲运兵车,哪个是装甲牵引车。古代都是马,马之于战场还是有很强的后勤运输功能的。《唐会典》“火十人有六驮马”。一直到近代,军队马匹的数量并不是一定是骑兵的数量。尤其是具有庞大步兵的古代中国。
枯骨 发表于 2012-4-9 14:16
1 、鸦片战争前欧洲传教士在中国活动范围较小,其所见未必全面。何况欧洲人也记载用于运输和旅途的多是骡 ...
2、即使在失去马匹产地的宋朝,仍能在必要时发动数千乃至万人以上的骑兵部队,欧洲似乎达不到这个规模,个人所知道的欧洲最大一次骑兵冲锋是法军在滑铁卢战役时发动的,规模约在五千人上下,但这已经是19世纪了。


这个似乎有点不对吧?记得16世纪奥斯曼帝国围困维也纳,波兰一次就派出6万冀骑兵解围
风君子 发表于 2012-4-16 17:16
这个似乎有点不对吧?记得16世纪奥斯曼帝国围困维也纳,波兰一次就派出6万冀骑兵解围
哈哈,是在同一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的骑兵,不是总兵力。
楼主好文,比较赞同
射声 发表于 2012-4-15 20:17
古代东方的骑兵种类比欧洲更丰富。
欧洲骑兵多为重骑兵。人马披甲,不是一般的马种能够承受的。中世纪的 ...
南北朝直至隋唐初期中国的重骑兵还是很发达的,唐朝建立之后从逐渐被轻骑兵所取代。后来金国建立,也是靠重骑兵灭掉辽夺得中原的
风君子 发表于 2012-4-16 17:20
南北朝直至隋唐初期中国的重骑兵还是很发达的,唐朝建立之后从逐渐被轻骑兵所取代。后来金国建立,也是靠 ...
那个时代的重骑兵是拜鲜卑马种所赐。鲜卑来自东北。蒙古高原和中亚草原的突厥兴起后,突厥骑射轻骑兵和人披甲但马无甲的中型骑兵大行其道。小李子的玄甲军似乎是中型骑兵。金与后金均以重甲骑兵击败中原部队,而他们与鲜卑一样发源于东北,似乎古代东北马种特别适合重骑兵。
中学历史教材里
我当时就很疑惑

王安石变法的章节里
为什么不讲养马法?
后来想了想
或许TG历史观一直在宣扬“融合史‘

搞那么多马
准备打仗
多不和谐 多不融合
TG就会愚弄民众,混淆视听。于国有罪,于民有罪!
射声 发表于 2012-4-6 00:26
中国秦汉魏晋时期人口一直在二千万打转。盛唐天宝年间,人口六千万左右。明代洪武年间,也大概这个数。谈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有口5959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有口5647万《后汉书 -郡国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