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陆基导弹系统易遭攻击 持续作战能力有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0:59:36
解放军陆基导弹系统易遭攻击 持续作战能力有限

2012-03-08  http://www.gmw.cn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3月7日消息:美智库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弗里德曼3月6日发文针对中国战略现状及未来展开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而且,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其导弹战略也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文章称,维护国内安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利益,而国家安全取决于对四个非汉族缓冲区的控制: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意味着中国可免受来自西部草原以及南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任何直接攻击。控制这些缓冲地区不但为中国提供了丛林、高山、草原和西伯利亚荒原等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还为其提供了可把任何敌对者置于劣势的防御纵深。

  目前,中国西藏和新疆地区一直不安定,其中以西藏的情况最为棘手。只要印度和中国仍被喜马拉雅相隔,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直接大规模冲突。两国都经受不起在那种地形中的大规模战争。不过,如果中国和印度要穿过喜马拉雅,在山系另一侧建立军事存在,那么两国会出现彼此威胁的情况。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巴基斯坦,那么这种威胁就会出现。对中国而言,如果大规模印度部队进入西藏,这种威胁也会出现。

  因此,中国一直做势派大量部队进入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实际驻军并不感兴趣——哪怕是针对印度的。而且,中国也无意在巴基斯坦采取安全行动。同样的,在西藏发生重大变动时,印度也不会派军进入。对印度来说,虽然没有中国部队的独立西藏会很有吸引力,但其却并不想向那里派驻大量部队。西藏发生动乱可能会得到印度的稍许鼓励和支持,但并达不到威胁中国控制的程度。

  中国的重点是维持国内稳定。维持国内稳定要求资源转移,而这反过来要求中国沿海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产生资金来流往内陆。如果出口流动和原材料进口活动停止,国内收入会迅速下降至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程度。(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发生变革,但社会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中国必须利用其安全机构和解放军和控制这些紧张局面。)

  维持这些资源流动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经济以带动就业为主和市场就业率为主,忽视利润,导致许多资源被错误分配,打破了供需之间的正常自我调节关系。通货膨胀就是这种做法造成的更具破坏性的结果之一——通货膨胀可能会提高内陆地区补贴成本,或者会破坏中国与其他低成本全球出口国的竞争力。

  对中国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战略挑战,这种挑战只能通过经济活动收益应对。对于低附加值生产者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减少鞋类,增加汽车),但这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与普通沿海居民相比,这种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接受过更多职业训练。内陆地区只能提供很少这种劳动力。中国还需要与日本、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强大经济体展开直接竞争。如果中国要维护国家稳定,其就必须进入这个战略战场。

  解放军战力薄弱不足以挑战美国

  中国依靠公海生存,而南海和东海的布局使中国比较容易遭到封锁。东海在朝鲜半岛、日本及台湾的环绕之下,在日本和台湾之间还有一连串岛屿。南海则在台湾、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的环绕之下。北京最担心的战略问题就是:美国在两条岛线外部署第7舰队封锁中国。在那里,美国可迫使中国派遣海军部队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打开出口应对美国战舰,而且其还能够封锁中国的出口。

  中国海军无力挑战美国,这使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目前仍在完善首艘航母;事实上,中国海军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足以挑战美国,但海军硬件并非中国最大的挑战。美国首艘航母于1922年服役,此后一直在改良舰载航空部队和战斗群战术。培养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海军军官和工作人员需要几代的时间,由于中国此前没有航母战斗群,所以也没有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军官。

  中国很清楚这一问题,而且已经选择了其他战略威慑美国海军可能进行的封锁:构建反舰导弹——可与美国航母防御系统交战甚至可穿航母防御系统——以及大规模潜艇。当前美国根本无意与中国交战,但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中国将很难回应。

  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此外其导弹战略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无法探知舰艇位置,就无法将其摧毁。这也需要拥有能够探测美国舰艇的天基系统和完整的火控系统。这提出了美国是否具备反卫星能力的问题。假设美国具备该能力并使用了这种能力,中国就会完全失去侦察能力。

  中国可以通过获得印度洋和南海范围外国家港口的使用权来补充这一战略。北京计划在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港口。此外,中国已经投资建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汉班托特、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并获得了港口访问权,北京还希望使用缅甸实兑的一个深水港。要使这一战略发挥作用,中国还需要有连接这些港口和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这意味中国要进行大规模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缅甸这样的国家进行建设面临很大困难。

  不过,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维持允许这种港口访问的政治关系。例如,巴基斯坦和缅甸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荡,中国不能假设这些国家的政府会一直愿意与中国合作。在缅甸的情况中,最近的政治开放可能会导致缅甸政府脱离中国的影响范围,缅甸有可能发生政变,出现一个反华政府。考虑到这是中国最根本战略利益之一,北京不能简单设想建造一个港口就能无限制地访问该港口。除此之外,公路和铁路线也很容易受到武装分子的恶意破坏,遭到空袭或导弹破坏。

  为了使印度洋上的港口发挥作用,北京必须自信能够长期控制东道国的政治形势。这种长期控制只能通过强大实力使用港口和交通设施来保证。需要指出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采取了几次军事行动,但结果都不理想。中国在西藏的行动很成功,只遇到了极小的抵抗。中国抗美援朝使得停战协议达成,但付出了巨大代价。1979年,中国与越南发生战争,遭遇惨败。中国成功塑造强大军事力量的形象,但实际上中国在力量投射方面的经验很少。

  以国内安全为先力量投射能力有限

  缺乏经验的原因是国内安全。解放军最初被打造成一支国内安全部队——考虑到中国内部紧张的历史,这样做是必然的。问题不是中国是否当前正在经历这样的紧张,而是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谨慎的战略规划需要建设可应对最糟糕情况的武装力量。作为一支旨在保卫国内安全的部队,解放军从原则及逻辑上都不愿意开展进攻行动。利用接受保卫训练的部队打进攻战,必然会招致失败或出现僵局。考虑到中国可能存在的内部问题及提高对缅甸、巴基斯坦影响力时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打造一支具备充足能力的二级部队不仅可能会超出中国现有人力,而且必定超出其现有指挥与后勤能力。当初,解放军的任务是维护国内治安,而非对外投射军力,围绕潜在力量投射需求确定的战略最危险。

  需要指出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试图将国内安全责任转移到人民武警、边防部队以及其他国内安全部队身上,这些部队一直不断扩张并接受训练,从而应对社会动荡问题。不过,尽管进行了这一调整,中国投射足够规模兵力、直接挑战美国的能力依旧存在诸多限制。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认识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虽然中国能够保证国内治安,但是通过军事力量控制其邻国的能力却有限。确实,有关中国大陆武力收复台湾地区的担心是没有依据的。在这个距离下,北京很难发动两栖进攻,更别提持续作战了。中国的确可以选择在诸如菲律宾或者印尼等地开展代理游击战。不过,这种战术存在一个问题:中国需要开放海上通道,而且游击队——甚至是那些配备有反舰导弹或水雷的游击队——最好能够靠近它们。




http://mil.gmw.cn/2012-03/08/content_3723863.htm解放军陆基导弹系统易遭攻击 持续作战能力有限

2012-03-08  http://www.gmw.cn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3月7日消息:美智库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弗里德曼3月6日发文针对中国战略现状及未来展开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而且,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其导弹战略也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文章称,维护国内安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利益,而国家安全取决于对四个非汉族缓冲区的控制: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意味着中国可免受来自西部草原以及南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任何直接攻击。控制这些缓冲地区不但为中国提供了丛林、高山、草原和西伯利亚荒原等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还为其提供了可把任何敌对者置于劣势的防御纵深。

  目前,中国西藏和新疆地区一直不安定,其中以西藏的情况最为棘手。只要印度和中国仍被喜马拉雅相隔,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直接大规模冲突。两国都经受不起在那种地形中的大规模战争。不过,如果中国和印度要穿过喜马拉雅,在山系另一侧建立军事存在,那么两国会出现彼此威胁的情况。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巴基斯坦,那么这种威胁就会出现。对中国而言,如果大规模印度部队进入西藏,这种威胁也会出现。

  因此,中国一直做势派大量部队进入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实际驻军并不感兴趣——哪怕是针对印度的。而且,中国也无意在巴基斯坦采取安全行动。同样的,在西藏发生重大变动时,印度也不会派军进入。对印度来说,虽然没有中国部队的独立西藏会很有吸引力,但其却并不想向那里派驻大量部队。西藏发生动乱可能会得到印度的稍许鼓励和支持,但并达不到威胁中国控制的程度。

  中国的重点是维持国内稳定。维持国内稳定要求资源转移,而这反过来要求中国沿海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产生资金来流往内陆。如果出口流动和原材料进口活动停止,国内收入会迅速下降至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程度。(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发生变革,但社会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中国必须利用其安全机构和解放军和控制这些紧张局面。)

  维持这些资源流动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经济以带动就业为主和市场就业率为主,忽视利润,导致许多资源被错误分配,打破了供需之间的正常自我调节关系。通货膨胀就是这种做法造成的更具破坏性的结果之一——通货膨胀可能会提高内陆地区补贴成本,或者会破坏中国与其他低成本全球出口国的竞争力。

  对中国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战略挑战,这种挑战只能通过经济活动收益应对。对于低附加值生产者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减少鞋类,增加汽车),但这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与普通沿海居民相比,这种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接受过更多职业训练。内陆地区只能提供很少这种劳动力。中国还需要与日本、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强大经济体展开直接竞争。如果中国要维护国家稳定,其就必须进入这个战略战场。

  解放军战力薄弱不足以挑战美国

  中国依靠公海生存,而南海和东海的布局使中国比较容易遭到封锁。东海在朝鲜半岛、日本及台湾的环绕之下,在日本和台湾之间还有一连串岛屿。南海则在台湾、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的环绕之下。北京最担心的战略问题就是:美国在两条岛线外部署第7舰队封锁中国。在那里,美国可迫使中国派遣海军部队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打开出口应对美国战舰,而且其还能够封锁中国的出口。

  中国海军无力挑战美国,这使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目前仍在完善首艘航母;事实上,中国海军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足以挑战美国,但海军硬件并非中国最大的挑战。美国首艘航母于1922年服役,此后一直在改良舰载航空部队和战斗群战术。培养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海军军官和工作人员需要几代的时间,由于中国此前没有航母战斗群,所以也没有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军官。

  中国很清楚这一问题,而且已经选择了其他战略威慑美国海军可能进行的封锁:构建反舰导弹——可与美国航母防御系统交战甚至可穿航母防御系统——以及大规模潜艇。当前美国根本无意与中国交战,但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中国将很难回应。

  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此外其导弹战略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无法探知舰艇位置,就无法将其摧毁。这也需要拥有能够探测美国舰艇的天基系统和完整的火控系统。这提出了美国是否具备反卫星能力的问题。假设美国具备该能力并使用了这种能力,中国就会完全失去侦察能力。

  中国可以通过获得印度洋和南海范围外国家港口的使用权来补充这一战略。北京计划在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港口。此外,中国已经投资建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汉班托特、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并获得了港口访问权,北京还希望使用缅甸实兑的一个深水港。要使这一战略发挥作用,中国还需要有连接这些港口和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这意味中国要进行大规模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缅甸这样的国家进行建设面临很大困难。

  不过,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维持允许这种港口访问的政治关系。例如,巴基斯坦和缅甸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荡,中国不能假设这些国家的政府会一直愿意与中国合作。在缅甸的情况中,最近的政治开放可能会导致缅甸政府脱离中国的影响范围,缅甸有可能发生政变,出现一个反华政府。考虑到这是中国最根本战略利益之一,北京不能简单设想建造一个港口就能无限制地访问该港口。除此之外,公路和铁路线也很容易受到武装分子的恶意破坏,遭到空袭或导弹破坏。

  为了使印度洋上的港口发挥作用,北京必须自信能够长期控制东道国的政治形势。这种长期控制只能通过强大实力使用港口和交通设施来保证。需要指出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采取了几次军事行动,但结果都不理想。中国在西藏的行动很成功,只遇到了极小的抵抗。中国抗美援朝使得停战协议达成,但付出了巨大代价。1979年,中国与越南发生战争,遭遇惨败。中国成功塑造强大军事力量的形象,但实际上中国在力量投射方面的经验很少。

  以国内安全为先力量投射能力有限

  缺乏经验的原因是国内安全。解放军最初被打造成一支国内安全部队——考虑到中国内部紧张的历史,这样做是必然的。问题不是中国是否当前正在经历这样的紧张,而是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谨慎的战略规划需要建设可应对最糟糕情况的武装力量。作为一支旨在保卫国内安全的部队,解放军从原则及逻辑上都不愿意开展进攻行动。利用接受保卫训练的部队打进攻战,必然会招致失败或出现僵局。考虑到中国可能存在的内部问题及提高对缅甸、巴基斯坦影响力时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打造一支具备充足能力的二级部队不仅可能会超出中国现有人力,而且必定超出其现有指挥与后勤能力。当初,解放军的任务是维护国内治安,而非对外投射军力,围绕潜在力量投射需求确定的战略最危险。

  需要指出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试图将国内安全责任转移到人民武警、边防部队以及其他国内安全部队身上,这些部队一直不断扩张并接受训练,从而应对社会动荡问题。不过,尽管进行了这一调整,中国投射足够规模兵力、直接挑战美国的能力依旧存在诸多限制。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认识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虽然中国能够保证国内治安,但是通过军事力量控制其邻国的能力却有限。确实,有关中国大陆武力收复台湾地区的担心是没有依据的。在这个距离下,北京很难发动两栖进攻,更别提持续作战了。中国的确可以选择在诸如菲律宾或者印尼等地开展代理游击战。不过,这种战术存在一个问题:中国需要开放海上通道,而且游击队——甚至是那些配备有反舰导弹或水雷的游击队——最好能够靠近它们。




http://mil.gmw.cn/2012-03/08/content_3723863.htm
 结论

  因此,目前中国面临着重大战略问题。其国家安全战略必须以美国能够做到的事为基础,而不是北京现在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中国无力在海上与美国抗衡,而且其在印度洋修建港口的战略也遭遇了成本庞大、获得港口使用权政治条件不明等问题。

  只要美国还是海上霸主,中国的战略就以是美国保持政治中立为基础。不过,北京必须确保华盛顿不会觉得压力过大以至于把封锁当成一种选择。所以,中国必须成为美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美国未必会认为中国的经济活动有益,而且尚不清楚中国能否无限期维持其同美国之间独特立场。另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成本更低的备选方案。中国官方言辞和强硬姿态(旨在获取国内民族主义者的支持)或许在政治上有用,但是却会让中美关系变紧张。虽然这不会让两国关系紧张到出现军事冲突危险的地步,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弱点,任何紧张局面的出现都是危险的。中国自认为知道如何与美国游走在言辞与真正的危险之间。但这只是一种脆弱的平衡。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地区、乃至全球大国。中国或许正在崛起,但其还远远没有解决自身基本战略问题,也无法进一步挑战美国。中国战略中所存在的紧张局势就算不是具备致命性,也必定会削弱自身的力量。它的所有选择都存在严重的弱点。在制定战略时,中国必须避免做出的危险战略选择。过去30年间,中国一直都很幸运,能够避免做这样的决定,但是北京政府完全缺乏重塑这种环境所需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