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铁原阻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3:59:25
请问以美军现在公开的资料,铁原阻击战美军伤亡了多少?不算韩军请问以美军现在公开的资料,铁原阻击战美军伤亡了多少?不算韩军
63军坚守铁原从6月1日开始进行阻击,到12日撤出阵地。
进攻铁原63军阵地的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29旅。
根据美军战史资料显示,从6月1日至12日,美国陆军全线日伤亡是:单位(人)

        战伤  死亡
6月1日   9       41      
6月2日  245    92        
6月3日  46      70      
6月4日  83      60
6月5日  18      34               
6月6日  205    48        
6月7日  16      33      
6月8日  34      26      
6月9日  163    14      
6月10日 387    11        
6月11日 167    37      
6月12日 23       5        
   合计:1396    471

这还是全线美国陆军的伤亡数字,在铁原只有2个师。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2-24 17:11
63军坚守铁原从6月1日开始进行阻击,到12日撤出阵地。
进攻铁原63军阵地的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29旅 ...
铁原阻击战的意义并不在于杀伤了多少美军,而是阻滞美军,掩护大部队后撤休整,志愿军用1个军扛美军两个师的正面进攻,是很不容易的
你看过了萨苏的《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或许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并不是简单的伤亡交换比!
美国人自称没打算攻下铁原包抄后路,所以在铁原打得不算投入。
但我们的63军可打惨了。
要加上美军失踪人数及所謂非战斗死亡才对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要了解战史,对高层指挥决策不可忽略:

4/2 - 4/10
李奇微展开“壮硕行动”,目标是堪萨斯线。在此同时,他计划建立一部份预备队,用以应付预期中的中国春季攻势,另外计划在到达堪萨斯线后,以部分兵力进行有限度的“无畏行动”,攻抵怀俄明线,以破坏铁三角地区作为中朝东西调度枢纽的功能。堪萨斯线和怀俄明线在此时都已经大体划定,后来只有局部修改。此时的怀俄明线还没有包括铁原和金化。

4/5
美国众议院在野党领袖在院会中公开宣读麦克阿瑟写给他、批评杜鲁门政府朝战政策的信。此举让杜鲁门大为恚怒,认为麦克阿瑟前此种种不服从文职政府、肆意放话的行径必须到此为止,决意将其撤换。

4/11
“无畏行动”开始。最远到达堪萨斯线与怀俄明线一半的地方。

4/12
麦克阿瑟被撤换,由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司令。

4/14
范弗里特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

4/22
中国军队发动第5次战役第1阶段攻势,联军开始逐步撤退。

4/25
有麦克阿瑟的前车之鉴,李奇微发出对属下陆军各集团军、军,以及海空单位指挥官的指令,详细界定部属行动的决定权,特别是对第8集团军的行动,指示在没有他授权前,不可越过怀俄明线大规模进攻。在这同时,他也尝试厘清他与上司间的权力划分以及界定他的责任区分,特别是他到底能不能对朝鲜作战行动做全权决定。他在5月里派出两名参谋至华盛顿向联参会议说明力争。

4/29
中国第一阶段进攻停顿。

5/16
志愿军发动第5次战役第2阶段进攻。

5/20
志愿军攻势顿挫,联军依照范弗里特命令展开“引爆行动”开始往堪萨斯线反攻。

5/21-27
联军攻抵麟蹄、华川、昭阳江、临津江,完成扫荡这地区志愿军部队,志愿军大部逃脱,数千被俘。

5/28
李奇微否决范弗里特的通川攻势计划,这和他4/25的指令精神吻合,大规模行动的决定权都在他。

5/29
李奇微指示范弗里特恢复对怀俄明线的前进,这次把铁原和金化包括进去。

6/1
联参会议指令传抵李奇微,把大规模行动的决定权收归在联参会议手里。

以上这些都是在美国陆军朝战战史《Ebb and Flow》卷第19章至27章。所以,美军当时完全没有越过铁原、金化北上的命令。

美军之所以不继续进攻,主因是政策和大战略决定了军事的局部战术。

在美军朝战官史《First Year: Policy and Direction》第22章第339页,“影响战线的政治因素”一节里就解释得很清楚:

这个新的国家政策现在是基于政治解决而非军事上的完全胜利,当然会阻止任何意图进行大规模攻势的大计划。即使能够击败敌人,付出的生命代价也会相当可观;而显然地,为了一些很可能会在谈判桌上归还给敌人的土地而付出高昂代价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实际上,在这个国家政策背后的因素与状况是超乎战区指挥官、甚或国家领导者的控制能力之外的。在朝鲜透过政治手段以寻求解决之道是根据对全球的考量而衍生的。

同页注7说:

有些官员后来控称联军未能在1951年6月初充分利用敌人的弱势,他们假定当时可以摧毁在朝鲜的中国和朝鲜军队的“残部”。

范弗里特将军后来在1952年一次新闻声明里,以及1953年3月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对此有所评述。当他被问到是否曾说过联合国可能可以赢得在朝鲜的战争时,范弗里特将军承认虽然他在1951年6月并不相信可能得到全面性的胜利,但他认为当时他已经逼得共党军队落荒而逃,“...它们损失惨重,没有补给品,完全失去控制;它们惊慌失措,并且正在尽可能地向后撤退,而我们却被命令停止前进,没有把敌人解决掉。”当被问到他是否曾建议继续进行反攻,范弗里特回答:“喔,是的,我当时大声哀求要他们让我自由行动。”范弗里特听证会记录,第32页。

同样,注8里引了李奇微的看法:

“实际上,我们在朝鲜的整个军事和政治政策,”李奇微后来说:“会是个留待历史家辩论的问题。我自己坚信第8集团军应该可以把中国人赶过鸭绿江去──如果我们国家愿意为这个行动付出相对的生命代价的话。就个人来说,我很强烈地怀疑这样的胜利是否值得──特别是考虑到我们政府似乎没有一个对胜利后该采取何种步骤有明确政策的时候。占领鸭绿江至图门江一线会不过是仅仅多占领了一些土地,它会让敌人的补给线大大缩短,同时却让我们的补给线大为增长。它也会把我们的前线宽度从110英里(约180公里)增宽到420英里(约680公里),而在这前线的前面横亘的是中国东北和整个亚洲大陆,我们国家的财富和人力会在它们上面消耗殆尽。所以要去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是毫无用处的。我并未参与我国领导者们讨论决定接受苏联支持的停火提议的秘密会议,不过现在想想,我并不觉得有必要去质疑那个决策。”见1956年2月25日周末晚邮杂志李奇微将军“我为战争及和平的战斗,朝鲜战争”第130页,

其实如果把《抗美援朝战争史》仔细读读,就会知道编者碰到的两难。一方面为了固有的宣传,不得不在第二卷的最后这铁原阻击战的地方说志愿军“粉碎了敌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割裂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的企图” 这种官话。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的研究水平,又不得不在第三卷开头的地方(12-13页?)含含糊糊地说美军在六月一日接到训令,除对少数要地的争夺,在六月上旬全面转入战略性防御。

不就是这种两难而前后矛盾的请况,让《抗美援朝战争史》读来更有趣嘛?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要了解战史,对高层指挥决策不可忽略:

4/2 - 4/10
李奇微展开“壮硕行动”,目标是堪萨斯线。在此同时,他计划建立一部份预备队,用以应付预期中的中国春季攻势,另外计划在到达堪萨斯线后,以部分兵力进行有限度的“无畏行动”,攻抵怀俄明线,以破坏铁三角地区作为中朝东西调度枢纽的功能。堪萨斯线和怀俄明线在此时都已经大体划定,后来只有局部修改。此时的怀俄明线还没有包括铁原和金化。

4/5
美国众议院在野党领袖在院会中公开宣读麦克阿瑟写给他、批评杜鲁门政府朝战政策的信。此举让杜鲁门大为恚怒,认为麦克阿瑟前此种种不服从文职政府、肆意放话的行径必须到此为止,决意将其撤换。

4/11
“无畏行动”开始。最远到达堪萨斯线与怀俄明线一半的地方。

4/12
麦克阿瑟被撤换,由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司令。

4/14
范弗里特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

4/22
中国军队发动第5次战役第1阶段攻势,联军开始逐步撤退。

4/25
有麦克阿瑟的前车之鉴,李奇微发出对属下陆军各集团军、军,以及海空单位指挥官的指令,详细界定部属行动的决定权,特别是对第8集团军的行动,指示在没有他授权前,不可越过怀俄明线大规模进攻。在这同时,他也尝试厘清他与上司间的权力划分以及界定他的责任区分,特别是他到底能不能对朝鲜作战行动做全权决定。他在5月里派出两名参谋至华盛顿向联参会议说明力争。

4/29
中国第一阶段进攻停顿。

5/16
志愿军发动第5次战役第2阶段进攻。

5/20
志愿军攻势顿挫,联军依照范弗里特命令展开“引爆行动”开始往堪萨斯线反攻。

5/21-27
联军攻抵麟蹄、华川、昭阳江、临津江,完成扫荡这地区志愿军部队,志愿军大部逃脱,数千被俘。

5/28
李奇微否决范弗里特的通川攻势计划,这和他4/25的指令精神吻合,大规模行动的决定权都在他。

5/29
李奇微指示范弗里特恢复对怀俄明线的前进,这次把铁原和金化包括进去。

6/1
联参会议指令传抵李奇微,把大规模行动的决定权收归在联参会议手里。

以上这些都是在美国陆军朝战战史《Ebb and Flow》卷第19章至27章。所以,美军当时完全没有越过铁原、金化北上的命令。

美军之所以不继续进攻,主因是政策和大战略决定了军事的局部战术。

在美军朝战官史《First Year: Policy and Direction》第22章第339页,“影响战线的政治因素”一节里就解释得很清楚:

这个新的国家政策现在是基于政治解决而非军事上的完全胜利,当然会阻止任何意图进行大规模攻势的大计划。即使能够击败敌人,付出的生命代价也会相当可观;而显然地,为了一些很可能会在谈判桌上归还给敌人的土地而付出高昂代价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实际上,在这个国家政策背后的因素与状况是超乎战区指挥官、甚或国家领导者的控制能力之外的。在朝鲜透过政治手段以寻求解决之道是根据对全球的考量而衍生的。

同页注7说:

有些官员后来控称联军未能在1951年6月初充分利用敌人的弱势,他们假定当时可以摧毁在朝鲜的中国和朝鲜军队的“残部”。

范弗里特将军后来在1952年一次新闻声明里,以及1953年3月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对此有所评述。当他被问到是否曾说过联合国可能可以赢得在朝鲜的战争时,范弗里特将军承认虽然他在1951年6月并不相信可能得到全面性的胜利,但他认为当时他已经逼得共党军队落荒而逃,“...它们损失惨重,没有补给品,完全失去控制;它们惊慌失措,并且正在尽可能地向后撤退,而我们却被命令停止前进,没有把敌人解决掉。”当被问到他是否曾建议继续进行反攻,范弗里特回答:“喔,是的,我当时大声哀求要他们让我自由行动。”范弗里特听证会记录,第32页。

同样,注8里引了李奇微的看法:

“实际上,我们在朝鲜的整个军事和政治政策,”李奇微后来说:“会是个留待历史家辩论的问题。我自己坚信第8集团军应该可以把中国人赶过鸭绿江去──如果我们国家愿意为这个行动付出相对的生命代价的话。就个人来说,我很强烈地怀疑这样的胜利是否值得──特别是考虑到我们政府似乎没有一个对胜利后该采取何种步骤有明确政策的时候。占领鸭绿江至图门江一线会不过是仅仅多占领了一些土地,它会让敌人的补给线大大缩短,同时却让我们的补给线大为增长。它也会把我们的前线宽度从110英里(约180公里)增宽到420英里(约680公里),而在这前线的前面横亘的是中国东北和整个亚洲大陆,我们国家的财富和人力会在它们上面消耗殆尽。所以要去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是毫无用处的。我并未参与我国领导者们讨论决定接受苏联支持的停火提议的秘密会议,不过现在想想,我并不觉得有必要去质疑那个决策。”见1956年2月25日周末晚邮杂志李奇微将军“我为战争及和平的战斗,朝鲜战争”第130页,

其实如果把《抗美援朝战争史》仔细读读,就会知道编者碰到的两难。一方面为了固有的宣传,不得不在第二卷的最后这铁原阻击战的地方说志愿军“粉碎了敌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割裂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的企图” 这种官话。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的研究水平,又不得不在第三卷开头的地方(12-13页?)含含糊糊地说美军在六月一日接到训令,除对少数要地的争夺,在六月上旬全面转入战略性防御。

不就是这种两难而前后矛盾的请况,让《抗美援朝战争史》读来更有趣嘛?
感谢楼上的各位,要美军的伤亡,其实是想更直观的了解当年志愿军战士面临优势装备,优势兵力美军的困难,我也知道铁原狙击战的意义并不在于伤亡交换
Light123 发表于 2012-2-27 06:11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
做不到的当然不会吹了.战机总是瞬间即逝的,如果MD能顺利占领铁原,切断志愿军主力退路.就是另一种说法了.问题是你相信MD的,,还是志愿军的?那好象是屁股问题了.
那年头儿,宁攻三座山头,不守半个钟头。
其实在63军之前在南面65军阻击过美军进攻,结果被坦克纵深突破了,守了4天没守住。
63军临危受命……
soji001 发表于 2012-2-27 08:33
感谢楼上的各位,要美军的伤亡,其实是想更直观的了解当年志愿军战士面临优势装备,优势兵力美军的困难,我 ...
楼主可能是看了网上传的二楼的数据才纠结的吧.何必呀.相信日后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数据在网上流传.只须记住: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者!而不是伊拉克的国防军.就尽可淡定了.
Light123 发表于 2012-2-27 06:11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
自己去看看第五次战役的功防图,看看铁原的地理位置
Light123 发表于 2012-2-27 06:11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
你就是那个战沙的Light吧,不在你们那个果粉窝里呆着,跑这里来找说呢
2012-3-3 12:30 上传



通川就是 Togch'on,位於东海岸,范弗里特计画以陆战一师在通川登陆,同时陆军部队从金化向东北切过去会师。这招其实很阴,一来直接威胁元山(Wonsan),二来中朝军战线侧面受敌。

联军这时期根本没打算从铁原一带突破,何来铁原阻击战稳定大势的根据?
美国的决策非常清楚,当时已经认识到即使打到鸭绿江,也结束不了战争,反而要背上承重的包袱。美国当时就是想在有力条件下甩包袱。压根就不想展开大规模进攻。占领有利地形后就地停战就是美国当时的指导思想。
我觉得决策是一回事儿 具体执行是另一回事儿
如果对方进攻如同砍瓜切菜 很难想象其指挥官不会变卦 而是老老实实到地方就停下来
littleji11 发表于 2012-2-27 10:43
楼主可能是看了网上传的二楼的数据才纠结的吧.何必呀.相信日后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数据在网上流传.只须 ...
这个同意。
我曾经还碰到脑残说现在人民过得不好,1921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过得还不错,听到这些我差点晕过去。呵呵
littleji11 发表于 2012-2-27 10:43
楼主可能是看了网上传的二楼的数据才纠结的吧.何必呀.相信日后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数据在网上流传.只须 ...
只须记住:先把屁股坐对位置了
2012-3-6 00:05 上传

手机拍的,惨不忍睹. 下载了看吧.
回头拿了相机再上大的.


各位网友,经过和楼上商量,楼上同意全书翻拍上传,敬请大家耐心等待。

各位网友,经过和楼上商量,楼上同意全书翻拍上传,敬请大家耐心等待。
好资料,等待ing
这个新的国家政策现在是基于政治解决而非军事上的完全胜利,当然会阻止任何意图进行大规模攻势的大计划。即使能够击败敌人,付出的生命代价也会相当可观;而显然地,为了一些很可能会在谈判桌上归还给敌人的土地而付出高昂代价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实际上,在这个国家政策背后的因素与状况是超乎战区指挥官、甚或国家领导者的控制能力之外的。在朝鲜透过政治手段以寻求解决之道是根据对全球的考量而衍生的。
————————————————————————————————————————————————————————

在1951年6月,志愿军所有进攻部队“落荒而逃”的时候,不去考虑怎么扩大战果,而是考虑“为了一些很可能会在谈判桌上归还给敌人的土地而付出高昂代价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MD也太保守了吧 = =
Light123 发表于 2012-2-27 06:11
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是单方面的政治宣传,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
美军方面是按照最高指挥机关联叁会议的命令,打到定点就停了下来。
——————————————————————————————————
其实是联叁会议当时忘记了通知彭德怀:我们对志愿军其实是没有什么企图的,请你指挥军队放心退过我们的攻击线就好!

就这么个小小的疏忽,害得63军白白在铁原打了那么久,唉,害人啊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2-24 17:11
63军坚守铁原从6月1日开始进行阻击,到12日撤出阵地。
进攻铁原63军阵地的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29旅 ...
李奇微回忆录说五次战役后期战果是10:1,看来也不算吹牛。
看到“机动防御”,就知道我军资料用词之“精细”。
所以,我军从来没有败退,只有“机动防御”。
dafree 发表于 2012-3-6 17:13
看到“机动防御”,就知道我军资料用词之“精细”。
所以,我军从来没有败退,只有“机动防御”。
切,美国人还向相反的方向进攻呢,当然也从来没有败退过。
weiqinhuoqubing 发表于 2012-3-5 22:39
这个同意。
我曾经还碰到脑残说现在人民过得不好,1921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过得还不错,听到这些我差点晕 ...
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生灵涂炭,这也叫过得还不错?





尊杀之版主的吩咐.拍了张先看下效果.
原图6M多.压缩成2M了.
想看下载了看吧.

旋转 0307a.JPG (2.08 M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3-7 11:42 上传




尊杀之版主的吩咐.拍了张先看下效果.
原图6M多.压缩成2M了.
想看下载了看吧.
2012-3-7 11:50 上传



应该是这样的效果
风君子 发表于 2012-3-7 10:14
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生灵涂炭,这也叫过得还不错?
这些人是屁股有问题,明知故说。呵呵
sniper1975 发表于 2012-3-7 09:29
切,美国人还向相反的方向进攻呢,当然也从来没有败退过。
战时动员跟军史记载是一回事吗。
去看看美军如何记载长津作战。
dafree 发表于 2012-3-7 15:13
战时动员跟军史记载是一回事吗。
去看看美军如何记载长津作战。
那么请问一下,您认为五次战役第三阶段机动防御战斗应该如何称呼啊?“失败战斗”?全世界有那个国家这么定义吗?能让人看明白吗?还有,您看过军史吗?中国人民解放军什么时候对于失败遮掩过?
2012-3-7 15:51 上传





两张图的顺序上反了。

我的看法是,志司在不能判明联合国军作战意图的
情况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堵住口子。先把
战线稳定住防止联合国军形成席卷之势。63军的任务
就是顶在那里,为后面的防御部署赢的时间。  
如果,铁原没了,可能就没有后面8个月的防御作战。
没有金城反击作战。战火能不能止在三八线都是问题
2012-3-7 16:35 上传



这样的词,我真的不懂。
军科版《抗美援朝史》是这样定义的:“转移作战”。
第五次战役,我军军史的最后结论在上面。
如果你也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合理,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sniper1975 发表于 2012-3-7 15:45
那么请问一下,您认为五次战役第三阶段机动防御战斗应该如何称呼啊?“失败战斗”?全世界有那个国家这么 ...
说个“撤退”就那么难吗。
军史结论帖在上面了,自己去看。
35楼的第一句话.是句多余的废话. 收回.
历史事实的残酷在于它往往是赤裸裸地呈现,没有回避的余地,特别是从一个极端要回头时,在感情上时常不能接受。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声称没有南京大屠杀,可能就是这样的心态。或许他们内心深处隐隐约约地早已接受了南京大屠杀存在的事实,但是在其历史观中却不容许承认这个事实;因为一旦承认这个事实,代表着其鼓吹的民族主义荣光不过是刽子手的血光而已。类似的情事在现代还有不少,各国都有,虽然不能同意其作为,但都是可以理解的。

回到63军铁原阻击战来看,囿于过去的宣传,中国方面公开战史一直未能以对方的意图和行动来做评断比较,更不用说引用适当的资料来分析。这样的作为,打个比方,就如同有人对敦克尔克大撤退一味强调英法后卫部队的英勇抵抗、壮烈牺牲,认为完全是这些后卫部队的功劳所以才能成功撤出大批部队,而对于希特勒过早停止装甲部队对不设防的敦克尔克的推进、改由空军接手的决策错误丝毫不提。当然这只是比方,因为即使是现代对二战稍有兴趣的中国青年学子对希特勒的这个错误也都能够朗朗上口,也都接受了对盟军与德军双方资料分析后得到的共识。那么,为什么我们在这里不能对铁原阻击战,甚或整个朝鲜战争采取类似的态度来分析呢?为何要把双方资料具呈比对后的结果冠以“极端”之名?

铁原阻击战期间联军意图与各部队的行动在美国战史中记载详细,五月底李奇微取消范弗里特原先计画的大规模进攻,改以局部推进至预定防线,以及他与联参会议所下达的类似指令都有原始文号可查。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推断出联军的行动实际上并未有大规模突破的意图,我想是任何肯实心推敲的人都会得到的相同结论。而既然联军没有大规模突破、沿平康谷地直上迂回东线的计画,那自然也就得到63军阻击作战并非牵动大局的关键作战的这个结论。

当局者迷,当时志愿军指挥阶层当然不知道联军的意图与限制,在大局濒临崩溃之际,只能就联军最有可能前进方向投入兵力,不论有多大牺牲也得顶一顶,这本来就是合理的军事作为。但是我们旁观者清,也有后见之明,在评论时不能不考虑联军的意图与行动就做结论,更不能因为对单方面的情感而不愿面对残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