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嫂舍弃都市繁华与丈夫同守边防(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2:11:52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01/03/012438278.shtml

哨所为煤,翻译谭江永与妻子刘秋琼相拥在康苏沟执勤点


新婚第二天,指导员刘坤和妻子黄琦玲赶到康苏沟执勤点


连长刘道松和刘芳在建军节的烧烤晚会上为官兵深情献歌


  新华网新疆伊犁1月3日电(记者贾启龙)在新疆军区哈桑哨所康苏沟执勤点,有这样3位军嫂。她们舍弃都市的繁华,与丈夫共同戍防,在冷雪边关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大爱之歌。

  知心姐姐刘秋琼

  刘秋琼,执勤点翻译谭江永的妻子。与丈夫团聚在边关时,她已是怀孕4个月的准妈妈。

  康苏沟是哈桑哨所的一个执勤点,位于一条荒芜的窄沟内。这里,即便夏天,夜里也得穿上厚皮袄。与寒冷相伴的,还有无穷的寂寞。

  到达执勤点当日,刘秋琼就从战士们的眼中读出一种渴望。她知道,在偏远寂寞的执勤点,可爱的战士们渴望有人能与他们说上几句宽慰的话。

  深夜,刘秋琼提出与担任哨长的丈夫一同带哨。整整一夜,穿着皮大衣的军嫂与每位哨兵话理想、谈人生,带着泪花听他们的守防故事。很快,官兵就喜欢上了这位善解人意的军嫂。

  17岁的战士曹传超忍受不了边防的寂寞,一直想调到山下的二线连队,一度天天抽烟解闷。与刘秋琼长聊了一个晚上,他就抛弃原来想法。因为,他舍不得这位知心姐姐。

  战士刘宏愿想考军校,但文化基础薄弱,多次想找研究生学历的嫂子补习功课,却怕累着有身孕的嫂子。犹豫之间,刘秋琼却主动找上了门。经过3个月的精心辅导,刘宏愿如愿考上军校。

  守防的日子,刘秋琼想着法子找乐子。闲暇之余,与战士们一道爬山、唱歌,策划生日晚会,组织周末烧烤、野菜火锅等……那段日子,执勤点笑声不断。

  留过洋的“雷锋”黄琦玲

  曾在马来西亚攻读硕士两年的黄琦玲,是哨所指导员刘坤的妻子。官兵们说,留过洋的军嫂不但文化高,还特喜欢助人为乐。

  战士郭智龙训练时,崴了脚,肿得老高,又恰逢军医休假。黄琦玲二话没说,架着郭智龙就赶往50公里外的山下医院。就诊、拍片、买药,忙得脚跟要打后脑勺。回来后,黄琦玲熬骨头汤,做鸡蛋面,陪郭智龙聊天,感动得郭智龙热泪盈眶。

  战士龚文琦为退伍后何去何从一事,迷惘纠结了很长时间。黄琦玲主动找他谈心,让他既看到军人善吃苦、自律强、能忍耐的优势,同时引导他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

  在黄琦玲的联系下,龚文琦现就读于内地一所大学。

  为官兵购买生活用品,给执勤点搬砖铺路,带官兵建垃圾站,在牧区倡导绿色环保……2个多月里,初上执勤点的黄琦玲一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活雷锋”。

  就连执勤点边的牧民,都念着黄琦玲的好。

  牧区由于购物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儿童生活很单调。黄琦玲经常将山下捎来的零食分赠给孩子。

  有一次,路被封堵,执勤点煤炭恰好用完。得知连队陷困后,当地牧民将拣来的一方干柴赠给了执勤点。

  官兵要付钱,牧民有点不高兴:收钱可以,我们先把孩子吃的零食钱给你们!

  勤劳的刘芳

  连长刘道松的妻子刘芳,随队前是毛纺厂的一名职工。5年来,年年随丈夫到边关守防。

  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军嫂,秉承着东方女性的勤劳与质朴。心灵手巧的她,主动承揽了执勤点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

  执勤点只有一名炊事员。每天天不亮,刘芳就准时站在了烟熏火燎的厨房内。煮稀饭、蒸米饭、蒸馒头、拌凉菜、炒热菜,从川菜到新疆民族餐……她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调剂官兵一天三顿的伙食。

  没有电,就用手摇鼓风机;没热水,咬着牙用刺骨的河水洗菜、刷碗。一天下来,刘芳浑身上下油乎乎的,只能接点热水简单擦洗一下。

  最辛劳的是挖野菜。执勤点没电,新鲜蔬菜难保存。为了让官兵能吃到新鲜菜,刘芳经常四处挖些野菜。

  距离哨所1公里的一片森林和一道沟口,那里盛产野芹菜、蘑菇、芨芨菜等10余种野菜。挖野菜,每次都要趟冰河,翻深沟,还得提根棍子,边走边打,随时防范狼和蛇的袭击。

  有一次,刘芳挖野菜时迷了路。当时,天色已晚,心急如焚的刘道松左等右等不见妻子归来,便连奔带跑,赶到林子里大声疾呼。

  当妻子刘芳躬着腰,背着20多公斤的成捆野芹菜从沟口里跌跌撞撞闯出来时,刘道松流泪了。

  从此以后,刘道松每晚都要给妻子揉揉肩、捏捏背。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01/03/012438278.shtml

11760226_809836.jpg (43.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4 12:24 上传


哨所为煤,翻译谭江永与妻子刘秋琼相拥在康苏沟执勤点

11760227_056096.jpg (48.1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4 12:24 上传


新婚第二天,指导员刘坤和妻子黄琦玲赶到康苏沟执勤点

11760228_870455.jpg (45.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4 12:24 上传


连长刘道松和刘芳在建军节的烧烤晚会上为官兵深情献歌

  新华网新疆伊犁1月3日电(记者贾启龙)在新疆军区哈桑哨所康苏沟执勤点,有这样3位军嫂。她们舍弃都市的繁华,与丈夫共同戍防,在冷雪边关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大爱之歌。

  知心姐姐刘秋琼

  刘秋琼,执勤点翻译谭江永的妻子。与丈夫团聚在边关时,她已是怀孕4个月的准妈妈。

  康苏沟是哈桑哨所的一个执勤点,位于一条荒芜的窄沟内。这里,即便夏天,夜里也得穿上厚皮袄。与寒冷相伴的,还有无穷的寂寞。

  到达执勤点当日,刘秋琼就从战士们的眼中读出一种渴望。她知道,在偏远寂寞的执勤点,可爱的战士们渴望有人能与他们说上几句宽慰的话。

  深夜,刘秋琼提出与担任哨长的丈夫一同带哨。整整一夜,穿着皮大衣的军嫂与每位哨兵话理想、谈人生,带着泪花听他们的守防故事。很快,官兵就喜欢上了这位善解人意的军嫂。

  17岁的战士曹传超忍受不了边防的寂寞,一直想调到山下的二线连队,一度天天抽烟解闷。与刘秋琼长聊了一个晚上,他就抛弃原来想法。因为,他舍不得这位知心姐姐。

  战士刘宏愿想考军校,但文化基础薄弱,多次想找研究生学历的嫂子补习功课,却怕累着有身孕的嫂子。犹豫之间,刘秋琼却主动找上了门。经过3个月的精心辅导,刘宏愿如愿考上军校。

  守防的日子,刘秋琼想着法子找乐子。闲暇之余,与战士们一道爬山、唱歌,策划生日晚会,组织周末烧烤、野菜火锅等……那段日子,执勤点笑声不断。

  留过洋的“雷锋”黄琦玲

  曾在马来西亚攻读硕士两年的黄琦玲,是哨所指导员刘坤的妻子。官兵们说,留过洋的军嫂不但文化高,还特喜欢助人为乐。

  战士郭智龙训练时,崴了脚,肿得老高,又恰逢军医休假。黄琦玲二话没说,架着郭智龙就赶往50公里外的山下医院。就诊、拍片、买药,忙得脚跟要打后脑勺。回来后,黄琦玲熬骨头汤,做鸡蛋面,陪郭智龙聊天,感动得郭智龙热泪盈眶。

  战士龚文琦为退伍后何去何从一事,迷惘纠结了很长时间。黄琦玲主动找他谈心,让他既看到军人善吃苦、自律强、能忍耐的优势,同时引导他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

  在黄琦玲的联系下,龚文琦现就读于内地一所大学。

  为官兵购买生活用品,给执勤点搬砖铺路,带官兵建垃圾站,在牧区倡导绿色环保……2个多月里,初上执勤点的黄琦玲一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活雷锋”。

  就连执勤点边的牧民,都念着黄琦玲的好。

  牧区由于购物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儿童生活很单调。黄琦玲经常将山下捎来的零食分赠给孩子。

  有一次,路被封堵,执勤点煤炭恰好用完。得知连队陷困后,当地牧民将拣来的一方干柴赠给了执勤点。

  官兵要付钱,牧民有点不高兴:收钱可以,我们先把孩子吃的零食钱给你们!

  勤劳的刘芳

  连长刘道松的妻子刘芳,随队前是毛纺厂的一名职工。5年来,年年随丈夫到边关守防。

  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军嫂,秉承着东方女性的勤劳与质朴。心灵手巧的她,主动承揽了执勤点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

  执勤点只有一名炊事员。每天天不亮,刘芳就准时站在了烟熏火燎的厨房内。煮稀饭、蒸米饭、蒸馒头、拌凉菜、炒热菜,从川菜到新疆民族餐……她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调剂官兵一天三顿的伙食。

  没有电,就用手摇鼓风机;没热水,咬着牙用刺骨的河水洗菜、刷碗。一天下来,刘芳浑身上下油乎乎的,只能接点热水简单擦洗一下。

  最辛劳的是挖野菜。执勤点没电,新鲜蔬菜难保存。为了让官兵能吃到新鲜菜,刘芳经常四处挖些野菜。

  距离哨所1公里的一片森林和一道沟口,那里盛产野芹菜、蘑菇、芨芨菜等10余种野菜。挖野菜,每次都要趟冰河,翻深沟,还得提根棍子,边走边打,随时防范狼和蛇的袭击。

  有一次,刘芳挖野菜时迷了路。当时,天色已晚,心急如焚的刘道松左等右等不见妻子归来,便连奔带跑,赶到林子里大声疾呼。

  当妻子刘芳躬着腰,背着20多公斤的成捆野芹菜从沟口里跌跌撞撞闯出来时,刘道松流泪了。

  从此以后,刘道松每晚都要给妻子揉揉肩、捏捏背。
向军嫂致敬!
辛苦了,祝新年快乐
我想说的实话,大家听吗,夫妻,还是在一起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