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掀起第六次移民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54:58
俄罗斯掀起第六次移民潮

文章摘要: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的双重危机:调查显示,21%的俄罗斯成年人打算移居海外,而中产阶层中有1/3受访者表示希望永久或长期离开俄罗斯,而过去3年,已有125万俄罗斯人移居国外,而且大多数是年轻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而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只有约25万俄罗斯人离开祖国;大批的中产阶层和企业家带走的还有巨额的物质财富。而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

  今年在俄罗斯46个不同地区访问了16000人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1%的回答者愿意搬迁到国外并且永久居住。而在20年前,这个比例仅仅有5%。

  让一国国民舍弃自己的故土而移民,对一国当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要留住年轻人,俄罗斯不能仅靠几个国家奖项,几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改革者的魄力。

  调查显示,21%的俄罗斯成年人打算移居海外,而中产阶层中有1/3受访者表示希望永久或长期离开俄罗斯。俄国家统计局2月份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有125万俄罗斯人移居国外,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而在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只有约25万俄罗斯人离开祖国。

  受访者年龄在25~29岁不等,属高收入阶层(在莫斯科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欧元,圣彼得堡1500欧元,其它地方1000~800欧元)以及其它大城市的外来者。其中表示出强烈移民愿望的是最年轻的人,一般是莫斯科人没有家庭负担。受访者的移民目标国家也很明确,主要是西方国家:德国(19%)、美国(15%)、英国(13%)意大利和法国(各8%)、加拿大(6%)、瑞士(5%)、西班牙(5%)、澳大利亚(4%)、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

  上述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关于这些潜在移民的分类,“去工作”的,年轻公务员中占30%、公司职员占43%、私企员工47%,自由职业者59%;“去留学”的,官员占25%、国企员工39%、私企41%。

  中产商人

  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黑手党)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22岁的阿列克赛·特伦特夫本来有机会成为俄罗斯新一代的百万富翁。早在17岁时,念高中的他创办了一个小型科技公司,那正是俄罗斯政府梦寐以求的、有着硅谷形态的创新企业。去年特伦特夫从莫斯科一所精英大学毕业后,公司的业务一日千里,把他送上通往百万富翁的快车道。然而,这竟令特伦特夫成为当地官员眼中的“出头鸟”,遭受形形色色的勒索敲诈。于是某一天,特伦特夫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背上笔记本电脑,径直到了邻国捷克,成为那里的居民。当然,他的公司也随之“移民”。特伦特夫想,也许他再也不会回去。

  特伦特夫挥一挥衣袖式的移民,正是俄罗斯大批年轻企业家“出埃及记”的缩影。他们最大的恐惧不是竞争或破产,而是根深蒂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俄罗斯老百姓用“krysha”(黑手党)一词来形容贪官,可谓十分贴切,因为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到各个公司去打转,索要贿赂和保护费。俄罗斯经济部表示,仅在2010年,俄罗斯人向各类官员“进贡”的保护金总数高达5.81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令人震惊。数不胜数的事例表明,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对于少数死犟到底的顽固分子、尤其那些受竞争对手觊觎已久的,官府收拾他们的最有效武器就是突击搜查。俄罗斯人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还为它取了一个昵称——“maski-shou”(蒙面秀)。maski-shou是俄罗斯一个长盛不衰的搞笑节目,在官府的“蒙面秀”中,官员伪装成私人或特种武装闯入公司,把里面搜个底朝天,卷走商业文件和资料。这一战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搜查,例如2000年俄政府接管独立电视台NTV,还有在2003年10月25日,政府武装人员冲进了当时的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诺瓦斯别克机场加油的私人飞机,逮捕他后飞回莫斯科,把这位年轻、富有、英俊、像摇滚明星一样受欢迎的企业家丢进了监狱,罪名是“商业诈骗、偷漏税款、谋杀以及侵占国家资产”。

  科研大军

  有种稳定的趋势正在形成:假如正在工作的俄罗斯青年获得出国机会,他们100%会离开。俄国的研究生们宁愿呆在欧洲随便哪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实验室里,也不愿留在崭新的俄罗斯科学城。

  在经济潮头乘风破浪的商人们转舵他乡,而在后台,支撑国家发展根基的科学家也离情暗涌。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太空的俄罗斯再也不是科研殿堂,她正面临另一波的科学家移民潮——有人警告说,这对于俄罗斯的科研和教育来说可能会是致命的打击。

  十月中旬,数百名科学家聚集到莫斯科,要求政府改变支持科研的方式。组织者声称,他们想要的不一定是更高的报酬,更重要是要把科学家从无休止的官僚流程中解放出来。“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明年就没有人会留下来上街游行了,大家移民到国外去了”,一名抗议者说道。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政府对科研的经费投入。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库济科指出,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对基础科研的投入减少了80%,只相当于日本的17%和美国的6%。

  “有种稳定的趋势正在形成:假如正在工作的俄国青年获得出国机会,他们100%会离开”,一位科学分析家说道,“俄罗斯的研究生们宁愿呆在欧洲随便哪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实验室里,也不愿留在崭新的俄罗斯科学城。”

  这并非第一次科学家移民潮。据俄科学院工会主席卡利努什金透露,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内,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减少及科研人员工资的降低,已有50万到80万名科学家离开俄罗斯到国外寻求发展;流失人才以30岁至50岁的中坚力量为主,他们绝大多数去了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德国等国,专业涉及航天、物理学、精细化工、计算机、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去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鲁·盖金教授因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正是多年前的俄罗斯移民。

  未来一代

  我决定去欧洲上大学并直接在那里就业。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学德语。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每年夏天,马克西姆的父母都出资让他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借此提高英语水平。明年中学毕业后,马克西姆并不打算报考俄罗斯大学,而是准备直接去美国读书,他的父母现在就已为其尽快融入美国社会做足了资金上的准备。

  “为了孩子”已成为许多俄罗斯最终决定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今年45岁的莫斯科居民亚历山大称,他最终决定移民西班牙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现有一个9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一家人定居在西班牙的小城,并在此地拥有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价值和他妻子在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叶戈里耶夫斯克市的房产相当。如今,亚历山大已为女儿选好了小学,并准备让女儿在这里接着上大学。

  马克西姆同学格奥尔吉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但他已为自己选好的大学时期的专业,并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出国梦”。格奥尔吉说,“我对数据和信息科技十分感兴趣。以前,我总是想中学毕业后要考取莫斯科国立鲍曼工程学院。但后来我发现,我想报考的那个专业在俄罗斯并没有那么大的社会需求。而在瑞士等欧洲国家却需求很大,所以我决定去欧洲上大学并直接在那里就业。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学德语。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第六次移民潮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重新执掌克里姆林宫几乎已成定局。今年9月,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表示两人将“互换位置”。由于俄罗斯已将总统任期修改为6年,若普京明年当选加上连任,几可笃定当到2024年。

  普京已当了8年总统,过去4年则是大权在握的总理。批评者认为他掌权12年来,俄罗斯充斥贪污腐败与由上而下的僵化体制,挤压社会变革与个人发展的空间,社会上弥漫的焦虑气氛。这样的“停滞年代”可能再持续12年,让许多俄罗斯人想到就怕,决定移民。

  现年29岁的基佐夫以销售大富翁等游戏为业,打算在明年夏天与妻子移居加拿大。他说:“我想住在不用违背法律就能快活度日的国家。我不想对抗体制,只想要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过未来20年在俄罗斯,想要遵守法律又能过得舒坦,根本不可能。”

  分析家称此现象为俄罗斯第六次移民潮。第一次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第五次则是在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时。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解释最近一波移民潮的原因:“1990年代的人一味乐观地相信,自由终究会来临,俄罗斯一定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然而普京掌政的种种作为让他们大梦初醒。”

  民族“基因库”

  在俄罗斯,男人对女人总是那么傲慢、自私,损害我们的尊严。许多嫁给外国人的俄妇女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找一个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在俄罗斯,一个不酗酒的男人就已经是‘天使’了。

  俄罗斯美女到西欧打拼,与英国贵族一见钟情,随后举行童话式婚礼,长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娃娃脸”超模纳塔莉·沃佳诺娃的“现代版灰姑娘”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实际上“灰姑娘”是有现实基础的,俄罗斯女子远嫁国外早已成为潮流。这一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婚姻移民潮愈演愈烈,主力军是年轻的俄罗斯妇女:30岁以下的妇女占60%,平均年龄为28岁。有人甚至专门写了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在网上广为流传。外嫁女性中高学历者占相当比例,一半多的妇女受过高等教育,这在世界移民中也名列前茅。

  俄妇女为什么不愿意嫁给本国男人呢?嫁到瑞士的叶莲娜在写给《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说:“和许多俄罗斯妇女一样,我也曾渴望在自己的国家找到一位终身伴侣。但遗憾的是,在俄罗斯,男人对女人总是那么傲慢、自私,损害我们的尊严。许多嫁给外国人的俄妇女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重新成为女人,相夫教子,而不是找一个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在俄罗斯,一个不酗酒的男人就已经是‘天使’了。”

  大批年轻俄罗斯女子的外嫁,对正经历着卫国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人口危机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专家分析认为,跨国婚姻、尤其是俄女性的外嫁,会造成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俄民族遗传基因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丝毫不亚于科技人才的流失。

  新“卫国战争”

  人流失带走资产

  韦尼阿明是俄罗斯一家国企的高管,他在一次“被询问”后决定离开俄罗斯。韦尼阿明说:“现在,我这个阶层的移民潮最明显,这主要是中产阶级。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此轮反腐斗争的牺牲品。其实,也就是这些移民把数百万甚至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从俄罗斯带走。”

  韦尼阿明透露,俄高层此轮反腐风暴已波及了他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生意,他们无一例外地被约谈。这是迫使这些人决定尽快离开俄罗斯的重要原因。韦尼阿明说,“当他们通知我要接受第二次问询时,我决定必须离开俄罗斯,因为我不想等到下一次问询了!但在离开前,我已把所有的财产都转移至国外,我的财产目前都换成了可自由兑换、转让的股票,我可以随时出手。”

  据英国媒体报道,从去年11月初到今年3月底,俄罗斯的资金外流量高达430亿美元,而俄政府似乎无法阻止资金外流。资金外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俄政府和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二是本国企业以非投资目的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和外资撤资。后一种现象是最令俄政府担心的。

  有舆论指出,如果严重的资金和人才“双流失”现象成为常态,俄罗斯的国力将逐渐被掏空。

http://finance.v1.cn/gn/2011-11-28/1322466666860.shtml俄罗斯掀起第六次移民潮

文章摘要: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的双重危机:调查显示,21%的俄罗斯成年人打算移居海外,而中产阶层中有1/3受访者表示希望永久或长期离开俄罗斯,而过去3年,已有125万俄罗斯人移居国外,而且大多数是年轻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而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只有约25万俄罗斯人离开祖国;大批的中产阶层和企业家带走的还有巨额的物质财富。而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

  今年在俄罗斯46个不同地区访问了16000人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1%的回答者愿意搬迁到国外并且永久居住。而在20年前,这个比例仅仅有5%。

  让一国国民舍弃自己的故土而移民,对一国当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要留住年轻人,俄罗斯不能仅靠几个国家奖项,几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改革者的魄力。

  调查显示,21%的俄罗斯成年人打算移居海外,而中产阶层中有1/3受访者表示希望永久或长期离开俄罗斯。俄国家统计局2月份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有125万俄罗斯人移居国外,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而在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只有约25万俄罗斯人离开祖国。

  受访者年龄在25~29岁不等,属高收入阶层(在莫斯科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欧元,圣彼得堡1500欧元,其它地方1000~800欧元)以及其它大城市的外来者。其中表示出强烈移民愿望的是最年轻的人,一般是莫斯科人没有家庭负担。受访者的移民目标国家也很明确,主要是西方国家:德国(19%)、美国(15%)、英国(13%)意大利和法国(各8%)、加拿大(6%)、瑞士(5%)、西班牙(5%)、澳大利亚(4%)、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

  上述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关于这些潜在移民的分类,“去工作”的,年轻公务员中占30%、公司职员占43%、私企员工47%,自由职业者59%;“去留学”的,官员占25%、国企员工39%、私企41%。

  中产商人

  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黑手党)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22岁的阿列克赛·特伦特夫本来有机会成为俄罗斯新一代的百万富翁。早在17岁时,念高中的他创办了一个小型科技公司,那正是俄罗斯政府梦寐以求的、有着硅谷形态的创新企业。去年特伦特夫从莫斯科一所精英大学毕业后,公司的业务一日千里,把他送上通往百万富翁的快车道。然而,这竟令特伦特夫成为当地官员眼中的“出头鸟”,遭受形形色色的勒索敲诈。于是某一天,特伦特夫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背上笔记本电脑,径直到了邻国捷克,成为那里的居民。当然,他的公司也随之“移民”。特伦特夫想,也许他再也不会回去。

  特伦特夫挥一挥衣袖式的移民,正是俄罗斯大批年轻企业家“出埃及记”的缩影。他们最大的恐惧不是竞争或破产,而是根深蒂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俄罗斯老百姓用“krysha”(黑手党)一词来形容贪官,可谓十分贴切,因为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到各个公司去打转,索要贿赂和保护费。俄罗斯经济部表示,仅在2010年,俄罗斯人向各类官员“进贡”的保护金总数高达5.81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令人震惊。数不胜数的事例表明,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对于少数死犟到底的顽固分子、尤其那些受竞争对手觊觎已久的,官府收拾他们的最有效武器就是突击搜查。俄罗斯人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还为它取了一个昵称——“maski-shou”(蒙面秀)。maski-shou是俄罗斯一个长盛不衰的搞笑节目,在官府的“蒙面秀”中,官员伪装成私人或特种武装闯入公司,把里面搜个底朝天,卷走商业文件和资料。这一战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搜查,例如2000年俄政府接管独立电视台NTV,还有在2003年10月25日,政府武装人员冲进了当时的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诺瓦斯别克机场加油的私人飞机,逮捕他后飞回莫斯科,把这位年轻、富有、英俊、像摇滚明星一样受欢迎的企业家丢进了监狱,罪名是“商业诈骗、偷漏税款、谋杀以及侵占国家资产”。

  科研大军

  有种稳定的趋势正在形成:假如正在工作的俄罗斯青年获得出国机会,他们100%会离开。俄国的研究生们宁愿呆在欧洲随便哪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实验室里,也不愿留在崭新的俄罗斯科学城。

  在经济潮头乘风破浪的商人们转舵他乡,而在后台,支撑国家发展根基的科学家也离情暗涌。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太空的俄罗斯再也不是科研殿堂,她正面临另一波的科学家移民潮——有人警告说,这对于俄罗斯的科研和教育来说可能会是致命的打击。

  十月中旬,数百名科学家聚集到莫斯科,要求政府改变支持科研的方式。组织者声称,他们想要的不一定是更高的报酬,更重要是要把科学家从无休止的官僚流程中解放出来。“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明年就没有人会留下来上街游行了,大家移民到国外去了”,一名抗议者说道。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政府对科研的经费投入。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库济科指出,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对基础科研的投入减少了80%,只相当于日本的17%和美国的6%。

  “有种稳定的趋势正在形成:假如正在工作的俄国青年获得出国机会,他们100%会离开”,一位科学分析家说道,“俄罗斯的研究生们宁愿呆在欧洲随便哪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实验室里,也不愿留在崭新的俄罗斯科学城。”

  这并非第一次科学家移民潮。据俄科学院工会主席卡利努什金透露,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内,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减少及科研人员工资的降低,已有50万到80万名科学家离开俄罗斯到国外寻求发展;流失人才以30岁至50岁的中坚力量为主,他们绝大多数去了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德国等国,专业涉及航天、物理学、精细化工、计算机、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去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鲁·盖金教授因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正是多年前的俄罗斯移民。

  未来一代

  我决定去欧洲上大学并直接在那里就业。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学德语。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每年夏天,马克西姆的父母都出资让他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借此提高英语水平。明年中学毕业后,马克西姆并不打算报考俄罗斯大学,而是准备直接去美国读书,他的父母现在就已为其尽快融入美国社会做足了资金上的准备。

  “为了孩子”已成为许多俄罗斯最终决定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今年45岁的莫斯科居民亚历山大称,他最终决定移民西班牙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现有一个9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一家人定居在西班牙的小城,并在此地拥有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价值和他妻子在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叶戈里耶夫斯克市的房产相当。如今,亚历山大已为女儿选好了小学,并准备让女儿在这里接着上大学。

  马克西姆同学格奥尔吉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但他已为自己选好的大学时期的专业,并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出国梦”。格奥尔吉说,“我对数据和信息科技十分感兴趣。以前,我总是想中学毕业后要考取莫斯科国立鲍曼工程学院。但后来我发现,我想报考的那个专业在俄罗斯并没有那么大的社会需求。而在瑞士等欧洲国家却需求很大,所以我决定去欧洲上大学并直接在那里就业。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学德语。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第六次移民潮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重新执掌克里姆林宫几乎已成定局。今年9月,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表示两人将“互换位置”。由于俄罗斯已将总统任期修改为6年,若普京明年当选加上连任,几可笃定当到2024年。

  普京已当了8年总统,过去4年则是大权在握的总理。批评者认为他掌权12年来,俄罗斯充斥贪污腐败与由上而下的僵化体制,挤压社会变革与个人发展的空间,社会上弥漫的焦虑气氛。这样的“停滞年代”可能再持续12年,让许多俄罗斯人想到就怕,决定移民。

  现年29岁的基佐夫以销售大富翁等游戏为业,打算在明年夏天与妻子移居加拿大。他说:“我想住在不用违背法律就能快活度日的国家。我不想对抗体制,只想要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过未来20年在俄罗斯,想要遵守法律又能过得舒坦,根本不可能。”

  分析家称此现象为俄罗斯第六次移民潮。第一次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第五次则是在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时。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解释最近一波移民潮的原因:“1990年代的人一味乐观地相信,自由终究会来临,俄罗斯一定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然而普京掌政的种种作为让他们大梦初醒。”

  民族“基因库”

  在俄罗斯,男人对女人总是那么傲慢、自私,损害我们的尊严。许多嫁给外国人的俄妇女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找一个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在俄罗斯,一个不酗酒的男人就已经是‘天使’了。

  俄罗斯美女到西欧打拼,与英国贵族一见钟情,随后举行童话式婚礼,长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娃娃脸”超模纳塔莉·沃佳诺娃的“现代版灰姑娘”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实际上“灰姑娘”是有现实基础的,俄罗斯女子远嫁国外早已成为潮流。这一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婚姻移民潮愈演愈烈,主力军是年轻的俄罗斯妇女:30岁以下的妇女占60%,平均年龄为28岁。有人甚至专门写了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在网上广为流传。外嫁女性中高学历者占相当比例,一半多的妇女受过高等教育,这在世界移民中也名列前茅。

  俄妇女为什么不愿意嫁给本国男人呢?嫁到瑞士的叶莲娜在写给《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说:“和许多俄罗斯妇女一样,我也曾渴望在自己的国家找到一位终身伴侣。但遗憾的是,在俄罗斯,男人对女人总是那么傲慢、自私,损害我们的尊严。许多嫁给外国人的俄妇女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重新成为女人,相夫教子,而不是找一个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在俄罗斯,一个不酗酒的男人就已经是‘天使’了。”

  大批年轻俄罗斯女子的外嫁,对正经历着卫国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人口危机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专家分析认为,跨国婚姻、尤其是俄女性的外嫁,会造成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俄民族遗传基因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丝毫不亚于科技人才的流失。

  新“卫国战争”

  人流失带走资产

  韦尼阿明是俄罗斯一家国企的高管,他在一次“被询问”后决定离开俄罗斯。韦尼阿明说:“现在,我这个阶层的移民潮最明显,这主要是中产阶级。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此轮反腐斗争的牺牲品。其实,也就是这些移民把数百万甚至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从俄罗斯带走。”

  韦尼阿明透露,俄高层此轮反腐风暴已波及了他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生意,他们无一例外地被约谈。这是迫使这些人决定尽快离开俄罗斯的重要原因。韦尼阿明说,“当他们通知我要接受第二次问询时,我决定必须离开俄罗斯,因为我不想等到下一次问询了!但在离开前,我已把所有的财产都转移至国外,我的财产目前都换成了可自由兑换、转让的股票,我可以随时出手。”

  据英国媒体报道,从去年11月初到今年3月底,俄罗斯的资金外流量高达430亿美元,而俄政府似乎无法阻止资金外流。资金外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俄政府和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二是本国企业以非投资目的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和外资撤资。后一种现象是最令俄政府担心的。

  有舆论指出,如果严重的资金和人才“双流失”现象成为常态,俄罗斯的国力将逐渐被掏空。

http://finance.v1.cn/gn/2011-11-28/1322466666860.shtml
中国是第几次了?
1清末
2解放前
3改开后
4八八后
5现在
不过,中国人多!
2011-12-16 20:04 上传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04
抄底毛妹的时候到了!中国猛男骑洋马打洋炮发扬国威的时候到了!!
不咋地
fsafqa
砖家爱吃糖 发表于 2011-12-16 20:19
不咋地
fsafqa
fsafqa?这俄语?日语?看不懂~~
能说中文吗?要不说英语也可以啊~~~:(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04
抄底毛妹的时候到了!中国猛男骑洋马打洋炮发扬国威的时候到了!!
还有个猛男在这方面拍了十来部片子,以前网上看到的
fdf1991fdf 发表于 2011-12-16 20:25
还有个猛男在这方面拍了十来部片子,以前网上看到的
嘿嘿,此筒子一直是我的楷模啊~~~
我把我家车库租给了一个俄国小妞

一个月收租800人民币。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25
fsafqa?这俄语?日语?看不懂~~
能说中文吗?要不说英语也可以啊~~~
字数限制,随便打得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26
嘿嘿,此筒子一直是我的楷模啊~~~
好像姓李吧,记不大清楚了,面部线条很硬,武器也是刚刚的
fdf1991fdf 发表于 2011-12-16 20:28
好像姓李吧,记不大清楚了,面部线条很硬,武器也是刚刚的
是姓李,筒子握爪~~~嘿嘿嘿~~~:)


而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

让一国国民舍弃自己的故土而移民,对一国当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要留住年轻人,俄罗斯不能仅靠几个国家奖项,几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改革者的魄力。
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他说:“我想住在不用违背法律就能快活度日的国家。我不想对抗体制,只想要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过未来20年在俄罗斯,想要遵守法律又能过得舒坦,根本不可能。”

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解释最近一波移民潮的原因:“:“1990年代的人一味乐观地相信,自由终究会来临,俄罗斯一定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然而普京掌政的种种作为让他们大梦初醒。”

---------------------这些字眼和语调,为何那么熟悉,把俄罗斯改成中国,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改成厉以宁,把普金改成政治体制改革或是GCD,这就是一篇南方系,或是纽约时报,美国之音写我们的文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LZ应该是爱国党的,整么给它们叫起好了我想,俄罗斯国内敌视中国的人看到南方系,或是纽约时报,美国之音写我们的文章窃喜的心情,一定和你一样。人有敌意和愤怒,容易没了逻辑。你和我差远了。
{:soso_e113:}

而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

让一国国民舍弃自己的故土而移民,对一国当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要留住年轻人,俄罗斯不能仅靠几个国家奖项,几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改革者的魄力。
我去过不少欧洲国家,我明白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腐败、偷盗、社会不公平的俄罗斯……”
他说:“我想住在不用违背法律就能快活度日的国家。我不想对抗体制,只想要一个舒服的环境,不过未来20年在俄罗斯,想要遵守法律又能过得舒坦,根本不可能。”

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解释最近一波移民潮的原因:“:“1990年代的人一味乐观地相信,自由终究会来临,俄罗斯一定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然而普京掌政的种种作为让他们大梦初醒。”

---------------------这些字眼和语调,为何那么熟悉,把俄罗斯改成中国,政治学者德米特里·欧尔希金改成厉以宁,把普金改成政治体制改革或是GCD,这就是一篇南方系,或是纽约时报,美国之音写我们的文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LZ应该是爱国党的,整么给它们叫起好了我想,俄罗斯国内敌视中国的人看到南方系,或是纽约时报,美国之音写我们的文章窃喜的心情,一定和你一样。人有敌意和愤怒,容易没了逻辑。你和我差远了。
{:soso_e113:}
shthug 发表于 2011-12-16 20:26
我把我家车库租给了一个俄国小妞

一个月收租800人民币。
这么贵啊,你手段够黑~~~佩服,佩服~~~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04
抄底毛妹的时候到了!中国猛男骑洋马打洋炮发扬国威的时候到了!!
受访者的移民目标国家也很明确,主要是西方国家:德国(19%)、美国(15%)、英国(13%)意大利和法国(各8%)、加拿大(6%)、瑞士(5%)、西班牙(5%)、澳大利亚(4%)、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
------------------
根据这篇文章的讯息,你不在候选之列啊!;P

俄高层此轮反腐风暴已波及了他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生意,他们无一例外地被约谈。这是迫使这些人决定尽快离开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
原来是怕被反腐啊
奇怪的太阳 发表于 2011-12-16 20:51
受访者的移民目标国家也很明确,主要是西方国家:德国(19%)、美国(15%)、英国(13%)意大利和法国(各 ...
可怜的穷娃,你连“瓢”的钱都没有吗?
我爽了,她拿钱移民了,公平交易,这有什么不好的~~~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1-12-16 20:30
是姓李,筒子握爪~~~嘿嘿嘿~~~
握爪握爪
最好是全移到火星去,地球留给中国,反正中国人口多,用不了几十年,地球都不够我们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