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这辈子(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2:57:41
由于分赃比较均匀,或者说双方自感满意,所以叔嫂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开始了改革开放,既重用汉人(这正是肃顺的政策),还学习西方(这是肃顺没有的政策),大清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的主线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开放。自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失败至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之前,对清政府来讲,是最稳定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是大清学习西方、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史称洋务运动。
美国女学者芮玛丽对此评价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逃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芮玛丽所谓的杰出人物,不外是洋务派们,但他们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慈禧太后的领导与支持。
大清洋务运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中央层面,是慈禧太后通过奕訢来领导,奕訢身边有桂良、文祥、宝鋆、沈桂芬等人做助手;地方层面,是奕訢通过地方督抚大员来实施,主要人手有曾国藩(汉,湘军领导人)、崇厚(满)、左宗棠(汉,曾国藩同僚)、沈葆桢(汉,曾国藩属下)、李鸿章(汉,曾国藩门生)、张之洞(汉,号称“香帅”)、刘坤一 (汉)、唐廷枢(汉)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外交方面,设总理衙门,下设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前者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守天津;后者由两江总督兼任,驻守上海。军事方面,设安庆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西安机器局等。海军方面,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最强,其“定远”、“镇远”铁甲舰号称“远东巨舰”,是当时远东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舰只。民用工业方面,建有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亦称甘肃织呢总局)等。文化教育方面,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和自然科学人才,翻译及出版大量西书;向美国派遣公费赴美留学幼童。交通通讯方面,开设电报总局,铺设电报线路;修建铁路等。
站在现代化的语境下,洋务运动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只有器物改革,没有制度改革,这就注定了大清的洋务运动只能是杨小凯先生所谓的“后发劣势”,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一条腿走路,一只翅膀起飞,迟早要跌跟头,狗啃泥。③
但是,即使这样的改革,在天朝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一是洋务思想有限,天朝从上到下,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放到现在,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扬中华文化主体性”等。二是顽固派激烈反抗,导致洋务派每走一步,都倍尝艰辛。试以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为例。
京师同文馆建于1862年(同治元年),目的也很简单,四年前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明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如此情形下,天朝再不派人学鸟语,咋跟鬼子周旋呢?初建之时,设英文、俄文、法文三班,招收学生仅限于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刚开张时仅招了十个学生。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大吏们发现,同文馆的学生光学鸟语是不行的,还得学西方的天文算学、火器轮船制造之术。在他们的推动下,奕訢出面了。连续上折要求:在同文馆里增设天文算学馆;扩招科举正途出身的优秀生源。
奕訢的奏折都获得嫂嫂的批准,并且开始启动了。但是,爱国贼们上场了。御史张盛藻说,让科甲正途人员学习鬼子的奇技淫巧,丢人!让慈禧太后一句话反驳下去了。士林表率、同冶帝师、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他认为,如果让中国的聪明隽秀人士都去学夷术了,后果会很严重:“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不得不承认,老顽固对西方文明的本能恐惧是对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抗拒西方的和平演变。所以倭仁身段一亮,几多士大夫轰然叫好!对于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顽固老头,慈禧自然不能像对待张盛藻那样一批了事,所以她专门召见了两大老顽固:倭仁与徐桐,与他们面对面商榷。但是倭老头不服气,否则他就不叫顽固派首领了。他再次上书,说办天文算学馆乃是“上亏国体,下失人心”。慈禧把倭仁的奏折交给奕訢,让他想想应对办法。鬼子六一直在应对顽固派的道德舆论攻势,很累很被动,这会儿灵感一动,抓住了老顽固奏折里的漏洞,遂上了一折片,说:“既然倭仁说天文算学何必夷人,那说明倭仁耳目中已有适当人选了,太好了。请下旨著倭仁保举数员,另设别馆,由倭仁负责,我们静观其成。”
奕訢换了战术,这是调戏老头呢!没想到慈禧也顺竿子上了,跟在小叔子后面下发了这么一个谕旨:“倭仁原奏内称:‘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该大学士自必确有所知,著即保数员,另择地设馆,由倭仁督饬讲求,与同文馆各员互相砥砺,共收实效。”又命大学士倭仁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老头被叔嫂如此联手调戏,羞愤啊!倭老头虽然不像另一个顽固派徐桐那样见了洋人生理上起恶心,需要以扇蔽面,但是你让他弄个天文算学馆、甚至让他到总理衙门上班天天与鬼子打交道,呔,太恶心了。所以老头马上表示投降:奴才意中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奴才也做不了总理衙门大臣。慈禧装模作样地批曰:现在没有,那就随时留意吧,有了赶紧保举上来。还有,总理衙门大臣这个职务你不能辞。还得干。
可怜的倭仁心情郁闷,心神恍惚,朝散上马回家时忽然就晕了过去——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假摔了!老头骑不得马了,借别人的轿子回了家。一回家就病了,可能是猪流感。他以此为由再次请求辞职,慈禧仍不准。只给他一个月的病假,不管装病真病,反正总有病好的一天,你别急,我们等你,总理衙门也等你!
以现在的语境看,倭仁活该被玩。问题是当时的世道人心恰恰在倭仁那边。老头儿身为帝师兼士林泰斗,不是做会试正考官,就是做殿试读卷官或者朝考阅卷大臣,多少状元、进士、翰林都是从他那过手的啊。老头儿越惨,士林越是不服。继续有人上场向洋务派挑战。候选直隶知州杨廷熙就是典型代表,上《奏请撤销同文馆以弥天变》。认为设立同文馆其事其理其言其心有十不可解,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学西方,显得咱大中国也太不要脸了。为此要求太后收回成命,撤销同文馆,否则天下大乱!
可以说,奕訢在对付顽固派的挑战时,挺累的,苦口婆心不知说了多少废话。如果最高领导慈禧太后不支持,他肯定要败下阵来。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嫂嫂还是挺开明挺勇敢的,对这又臭又长的帖子批驳如下:
其一,呶呶数千言,甚属荒谬!
其二,这个折子是不是倭仁授意的?如果是,殊失大臣之体,其心固不可问!
其三,即使不是倭仁授意,那也不好,党援门户之风,从此而开,于世道人心大有干系。
不用说,洋务派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奕訢等的辩才好,势力强,洋务甚得世道人心,而是太后坚定地站在了他们一边。
所以,不要认定太后顽固守旧,没有她的开明与支持,大清的洋务运动何以展开?
本文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
由于分赃比较均匀,或者说双方自感满意,所以叔嫂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开始了改革开放,既重用汉人(这正是肃顺的政策),还学习西方(这是肃顺没有的政策),大清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的主线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开放。自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失败至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之前,对清政府来讲,是最稳定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是大清学习西方、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史称洋务运动。
美国女学者芮玛丽对此评价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逃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芮玛丽所谓的杰出人物,不外是洋务派们,但他们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慈禧太后的领导与支持。
大清洋务运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中央层面,是慈禧太后通过奕訢来领导,奕訢身边有桂良、文祥、宝鋆、沈桂芬等人做助手;地方层面,是奕訢通过地方督抚大员来实施,主要人手有曾国藩(汉,湘军领导人)、崇厚(满)、左宗棠(汉,曾国藩同僚)、沈葆桢(汉,曾国藩属下)、李鸿章(汉,曾国藩门生)、张之洞(汉,号称“香帅”)、刘坤一 (汉)、唐廷枢(汉)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外交方面,设总理衙门,下设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前者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守天津;后者由两江总督兼任,驻守上海。军事方面,设安庆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西安机器局等。海军方面,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最强,其“定远”、“镇远”铁甲舰号称“远东巨舰”,是当时远东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舰只。民用工业方面,建有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亦称甘肃织呢总局)等。文化教育方面,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和自然科学人才,翻译及出版大量西书;向美国派遣公费赴美留学幼童。交通通讯方面,开设电报总局,铺设电报线路;修建铁路等。
站在现代化的语境下,洋务运动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只有器物改革,没有制度改革,这就注定了大清的洋务运动只能是杨小凯先生所谓的“后发劣势”,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一条腿走路,一只翅膀起飞,迟早要跌跟头,狗啃泥。③
但是,即使这样的改革,在天朝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一是洋务思想有限,天朝从上到下,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放到现在,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扬中华文化主体性”等。二是顽固派激烈反抗,导致洋务派每走一步,都倍尝艰辛。试以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为例。
京师同文馆建于1862年(同治元年),目的也很简单,四年前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明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如此情形下,天朝再不派人学鸟语,咋跟鬼子周旋呢?初建之时,设英文、俄文、法文三班,招收学生仅限于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刚开张时仅招了十个学生。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大吏们发现,同文馆的学生光学鸟语是不行的,还得学西方的天文算学、火器轮船制造之术。在他们的推动下,奕訢出面了。连续上折要求:在同文馆里增设天文算学馆;扩招科举正途出身的优秀生源。
奕訢的奏折都获得嫂嫂的批准,并且开始启动了。但是,爱国贼们上场了。御史张盛藻说,让科甲正途人员学习鬼子的奇技淫巧,丢人!让慈禧太后一句话反驳下去了。士林表率、同冶帝师、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他认为,如果让中国的聪明隽秀人士都去学夷术了,后果会很严重:“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不得不承认,老顽固对西方文明的本能恐惧是对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抗拒西方的和平演变。所以倭仁身段一亮,几多士大夫轰然叫好!对于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顽固老头,慈禧自然不能像对待张盛藻那样一批了事,所以她专门召见了两大老顽固:倭仁与徐桐,与他们面对面商榷。但是倭老头不服气,否则他就不叫顽固派首领了。他再次上书,说办天文算学馆乃是“上亏国体,下失人心”。慈禧把倭仁的奏折交给奕訢,让他想想应对办法。鬼子六一直在应对顽固派的道德舆论攻势,很累很被动,这会儿灵感一动,抓住了老顽固奏折里的漏洞,遂上了一折片,说:“既然倭仁说天文算学何必夷人,那说明倭仁耳目中已有适当人选了,太好了。请下旨著倭仁保举数员,另设别馆,由倭仁负责,我们静观其成。”
奕訢换了战术,这是调戏老头呢!没想到慈禧也顺竿子上了,跟在小叔子后面下发了这么一个谕旨:“倭仁原奏内称:‘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该大学士自必确有所知,著即保数员,另择地设馆,由倭仁督饬讲求,与同文馆各员互相砥砺,共收实效。”又命大学士倭仁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老头被叔嫂如此联手调戏,羞愤啊!倭老头虽然不像另一个顽固派徐桐那样见了洋人生理上起恶心,需要以扇蔽面,但是你让他弄个天文算学馆、甚至让他到总理衙门上班天天与鬼子打交道,呔,太恶心了。所以老头马上表示投降:奴才意中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奴才也做不了总理衙门大臣。慈禧装模作样地批曰:现在没有,那就随时留意吧,有了赶紧保举上来。还有,总理衙门大臣这个职务你不能辞。还得干。
可怜的倭仁心情郁闷,心神恍惚,朝散上马回家时忽然就晕了过去——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假摔了!老头骑不得马了,借别人的轿子回了家。一回家就病了,可能是猪流感。他以此为由再次请求辞职,慈禧仍不准。只给他一个月的病假,不管装病真病,反正总有病好的一天,你别急,我们等你,总理衙门也等你!
以现在的语境看,倭仁活该被玩。问题是当时的世道人心恰恰在倭仁那边。老头儿身为帝师兼士林泰斗,不是做会试正考官,就是做殿试读卷官或者朝考阅卷大臣,多少状元、进士、翰林都是从他那过手的啊。老头儿越惨,士林越是不服。继续有人上场向洋务派挑战。候选直隶知州杨廷熙就是典型代表,上《奏请撤销同文馆以弥天变》。认为设立同文馆其事其理其言其心有十不可解,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学西方,显得咱大中国也太不要脸了。为此要求太后收回成命,撤销同文馆,否则天下大乱!
可以说,奕訢在对付顽固派的挑战时,挺累的,苦口婆心不知说了多少废话。如果最高领导慈禧太后不支持,他肯定要败下阵来。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嫂嫂还是挺开明挺勇敢的,对这又臭又长的帖子批驳如下:
其一,呶呶数千言,甚属荒谬!
其二,这个折子是不是倭仁授意的?如果是,殊失大臣之体,其心固不可问!
其三,即使不是倭仁授意,那也不好,党援门户之风,从此而开,于世道人心大有干系。
不用说,洋务派取得了胜利。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奕訢等的辩才好,势力强,洋务甚得世道人心,而是太后坚定地站在了他们一边。
所以,不要认定太后顽固守旧,没有她的开明与支持,大清的洋务运动何以展开?
本文选自《休闲读品•天下》2011年第三辑
写的很好。好贴要支持,
lZ加油,看的人很多。我看好你,希望坚持下来。也给CD再增加个人才。
LZ大才!
三味书屋 发表于 2011-12-15 12:53
写的很好。好贴要支持,
lZ加油,看的人很多。我看好你,希望坚持下来。也给CD再增加个人才。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