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希特勒帝国的灭亡--德国人的内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6:03:19


1941年6月,恶棍希特勒刚刚在巴尔干和克里特岛取得了重大胜利,他在德国的威望再一次提高,通过两次维也纳仲裁,这个恶魔狡猾地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英国还远远没有从刚刚受到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三年内,丘吉尔可怜的陆军根本没有力量对德国强大的军队形成哪怕是一丁点的象征性的危险。斯大林很显然还没有加入战争的打算,这个莫斯科的大独裁者正在机警的观察着世界局势,如同一只冷酷的秃鹰,希望毫不费力蚕食战败者的尸体。
  
  但是,纳粹头子清楚地知道,这些看似完美的形势却隐藏着最可怕的危险,根据产业部门的报告,尽管已经大大限制了民间的用油,并获得了罗马尼亚的小油田,但是石油储备仍将最迟明年11月枯竭。橡胶、铜、镍和钶等必须资源储备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有苏德盟约中的俄国的帮助,这个满腹狐疑的纳粹元首却始终认为第三帝国的命运绝不能寄托在斯大林的信用上。
  
  “必须趁我们最强大的时候,为了我们子孙的命运,为了德国的将来,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希特勒狂妄的对他的将军们说。
  
  于是,巴巴罗萨开始了,希特勒帝国因此走上了从辉煌到衰败的荆榛之路。
  
  自从柏林上空的硝烟散尽后,关于对于纳粹德国的战败指责和反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史学家、军人和政治家抛弃对纳粹丑恶灵魂的偏见,试图用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个强绝一时帝国毁灭的过程,并从中找到其最大的人为失败之处。
  
  很多人将失败归咎于死去的恶魔,古德里安将军这样指责他们的领袖:“他,或许拥有超绝的智力和可怕的意志,但却缺乏克制他那无限野心最起码的能力。”“希特勒尽管身居高位,但活得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他是一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从个人方面来说,其生活方式是很高尚纯洁并令人敬佩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和其他的人类似乎已经脱节了. 他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除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永不停歇的统治欲望。”他们喜欢把纳粹头子形容为变态。
  
  也有很多现代人以事后诸葛看待德国的战败,指出德军的种种失误,比如“敦刻尔克”,但是我想,如果不损失自己的装甲部队(面对沿着尼德兰纵横的河流防守的联军,难保德军损失不大),就把30多万敌人逼出法国战场,然后大军南下,那么德国绝对可以避免出现第二个“马恩河”的失败。因为尽快消灭法国,避免僵持的局面,才是德国当时最重要的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后期在东线关于希特勒不顾将领们要求放弃土地收缩战线,而严令死守的命令,在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中讲到,到了1944年,穿甲弹的填药中不得不再添加1/5的盐类,从而影响到了炮弹的实际威力。而希特勒下达的所有坚守令的建议开头,全部写着:“不能失去。。。这样我们就会失去锰,失去镍,失去。。。”因为德国本土完全不具备这些东西,甚至铜矿。
  
  所以,以上所有的后人自以为是的认识,都是不成熟的,都是鱼与熊掌不能皆得的两难抉择。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那么德国的失败在于哪里呢?英国的史学家戴维 欧文研究了三十多年的二战历史,他认为如果仅仅从人为因素上来说,那么造成德国失败最重要原因,在于德国脆弱而混乱的领导机制。
  
  纳粹党和普鲁士军人的相互指责;独裁者对于人民意向的疑惧;大资本家和生产委员会的矛盾;地方新贵军人和战地军人之间的利益纠纷。这些负面影响巨大的矛盾贯穿了第三帝国从诞生到灭亡的全部。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
  
  第一, 纳粹与普鲁士军人的矛盾:
  
  希特勒是一个怎样的统治者呢?很多人都会立即说:主宰一切的大独裁者。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至少在1943年,希特勒授意希姆莱组建的武装党卫军形成规模之前,普鲁士的传统军人力量依然对希特勒的权力形成强大的制约能力。
  
  在纳粹德国,希特勒的权力仅仅限于警察、法律和宣传部门,他能够对德国又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不是由于他有一支精锐的“党的军队”,而是他那“非凡的,邪恶”的才干给德国带来如此多不可思议的好处,他的权力很大一部分是靠他赫赫功绩积累起来的无比的威望,而不是武力和蒙蔽。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军事性质的组织,德国军官们虽然对希特勒带给德国军队的好处表示感激,但是希特勒从来都没有真正支配过德国的军队。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政府属于党,这是希特勒政权权力基础薄弱的所在。
  
  从进攻挪威到最后的春醒计划,军人们与希特勒从来都是有分歧的,尽管在进攻俄国上面,军人们却和希特勒保持一致,但在具体问题上,将领们主张夺取莫斯科来消灭俄国,而希特勒却认为应该打断俄国的经济命脉并消灭它的军事力量.当基埔会战结束后,希特勒决心向南部进攻,消灭俄国的工业潜能,但是以陆军总司令为首的布劳希契等却坚持夺取莫斯科,于是莫斯科战役爆发,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布劳希契出于对责任承担的畏惧,竟然向希特勒隐瞒了冬衣的情况(其实冬衣未能到达,很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连绵的大雨及波兰地方军人和后勤部门的矛盾),结果希特勒误以为莫斯科战役进展顺利,特别是在海军军人雷德尔河邓尼茨的劝说下,下令对美国宣战(在此之前,希特勒严厉禁止部下攻击美国船)。
  
  到了后期防守时,军人们主张放弃土地,收缩兵力,但希特勒决心全力保卫他军工产业必须的生死攸关的矿物产地。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直至不可调和。于是7.20事变爆发,在那一小段的混乱时期,盟军趁机撕破了阻挡他们很久的德军防线,进入法国内地。
  
  第二:纳粹首领对人民的疑惧:
  
  在德国,没有一个人对一战德国失败教训的认识,无论从战略、战术还是经济上,能够超过希特勒。希特勒认为,一战的失败,政治上主要是德国皇帝没有考虑民众的承担能力,当战争进入1918年,德国民众的生活非常困难,于是爆发了革命,而且他还对德国经济问题认识非常深刻,他认为德国缺乏资源,这很可能在将来大大影响德国的力量。所以,他的所有战争目的都是为了资源,比如他没有进攻希腊和西班牙(尽管将领们要求过)两个极度缺乏粮食和矿物的国家,却攻打可以保障他铁矿的挪威。
  
  为了防止德国人民的革命,尽可能减少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他主张战时武器靠战前小规模生产的大量积累;军人通过巧妙隐蔽不伤社会劳动力的方式培训;尽可能快地减少战争时间,最大程度上防止人民的反感情绪。
  
  对于兴登堡的总体战(总体战的要诀之一就是一切为军事服务,公共卫生、营养等等民生部门都将降到理论上可以忍受的最低限度)的实施,希特勒始终充满了疑虑,他害怕人民像反抗德皇那样反抗他,人民是娇生惯养的,容易发牢骚的,作为被人民推上权力巅峰的他,是不能不害怕的。一旦发动总体战,民众会不会BD,就向1918年从基尔开始的那样?希特勒对此没有底。所以他不敢使用。
  
  而坚持总体战必须实行的戈培尔从1939年战争一开始就始终坚持。并最终在1943年掌握部分实际执行总体战的权力。从此,德国的军事机器才算是全力运转,最终在1944年2月达到了军工生产的最高水平,从而使德国战争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到1945年阿登战役。
  
  而希特勒相比于他的对手斯大林是如何使用手中的人力和资源的呢?
  
  1.粮食:
  
  
  "截至1941年11月,随着红军的崩溃,苏联38%的粮食产地,84%的食糖产地,38%的大牲畜,60%的猪都落入德国人之手。到了1942年,全苏47%的耕地已经丧失。与此同时,苏联还把他们在1940年所拥有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丢失了40.5%和32.86%。剩下的拖拉机和汽车又有80%以上被征用。同时被送上前线的还有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用以填补他们空缺的,则是大量的妇女,苏联官方还做出了动员14岁以上少年参加粮食生产的决定。而由于战时农用机械供应停止,众多妇女老弱必须用身体来拉犁。
  
  战争的灾难导致了苏联农业产量的急速下滑。1941年,苏联谷物产量从前一年的9560万吨猛跌到5590万吨,到1942年又狂跌到2970万吨,当年的土豆产量也只有2380万吨,肉类屠宰重量约180万吨,糖用甜菜更是跌落到210万吨,仅相当于战前水平的12%。而雪上加霜的是,战前苏联储备的600多万吨粮食大部分不是落入快速推进的德军手中,就是被苏联人自己烧毁。
  
  在农业产值仅相当于1940年38%的1942年,苏联后方需要养活的人口却有1亿3千万人。其中商品粮人口6170万人(4090万城市人口,2080万农业人口),而重点供应的军队以及国民经济部门职工,约为2500-2600万人,饥饿死神的阴影笼罩在全体苏联人头顶。
  
  为了集中供应军队和军工工人,苏联不仅在1941年11月10日开始在各个城市实行粮食配给,并对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将1942年全部2970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6千吨,180万吨肉中的120万吨,约100万吨甜菜,200多万吨牛奶收集到国家手中。这些粮食又被用来重点供应红军。在战时,军队每年可以获得1000万吨粮食和饲料。从1942年开始,这支军队的总额(包括训练兵员)一直维持在970万到1000万人(或)以上,并拥有大量的牲口。除了国家配给粮食外,城市居民还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到大量的肉,奶,土豆,蔬菜。矿工企业和工人被允许耕种土地,而且规定5到7年内可以不收回,但如果工人擅自离开工厂,就无权耕种这块土地。在1942年,苏联共有500万块这样的土地。
  
  而在集中供应军队和工人的同时,数千万集体农庄庄员却被要求勒紧裤腰带,在1942年仅分配到200万吨谷物在田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也只能在劳动日得到粮食800克,土豆200-400克但得到重点确保的红军情况其实也未必有多好,在1942年,很多士兵每天只有1公斤“掺杂使假”的黑面包。
  
  和饥寒交迫的苏联相比,战时的德国粮食供应相当充足。就德国本土而说,其农业条件要比苏联优越,而且以大量施用化肥而闻名。但德国本土有限,因此粮食不能完全自给,而且在战时产量有所下降,当然其降幅远远没有达到苏联的那种灾难性程度。在1939年,德国粮食产量为2446万吨,养活着战前疆域的约8000万人口,到1943年则跌落到2133万吨;肉类产量也从1938-1939年的340万吨下降为180万吨。而有些西方农业学家认为,由于存在严重的统计缺失,德国的实际粮食产量要比官方数字所显示的要高,直到战争最后两年,德国粮食产量才比战前下降了10-15%,德国平民在1942年获取的卡路里得以维持在2450-2700之间(东部占领区居民的3-4倍以上),军人在27580-3750之间。依靠掠夺来的大量粮食,除了战争结束前夕的很短一段时间外,德国人在战时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舒服日子。"()
  
  
  2.工业生产:
  
  尽管拥有丰富的人力(1亿日尔曼族人,2.5亿可供强征的免费劳动力),设备(当时世界上数目最庞大最先进机床和制造机器人)和粮食,在1941-1942年,德国后方却并没有生产出数量上超过苏联的武器。这除了缺乏资源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后方的巨大惰性。甚至在1942年,德国90%的军事工厂还在懒洋洋的执行这一班制。和1941年相比,1942年德国的民用消费指数虽然从901下降为815,却依然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而在同一时期,苏联却已经开始广泛采用强制手段增加工时。早在1941年6月25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四天,苏联就通过了《战时职工工作时间规定》。12月又规定了《追究军工企业职工旷工责任》。怠慢和迟到次数过多的人,将要被判刑。而刑罚,其实就是去从事强度更高,条件更为恶劣的工作。甚至超过苏联职工一半以上的妇女和少年也不能免于这种惩罚。
  
  在1942年,苏联继续强化其军工生产管理。工人工作时间被定为14个小时。此外,苏联还通过强制增加工时,加班,停止休假等手段,增加了150万个工时。众多缺乏营养的工人在车床旁没日没夜地工作着。
  
  德国军事生产滞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领导机构的大资本家和主张集中管理的纳粹负责人利益纠纷。由于工业生产的一片混乱,甚至导致了德国军工领导层的动摇。首先负责空军生产的乌德特大将在1941年11月17日绝望自杀,然后是帝国军械部部长托特在1942年2月8日死于一场神秘的空难。同一天,希特勒任命一位据说是碰巧来到他身边的年轻建筑师斯佩尔取代了托特的职务。 (<东线〉)
  
  希特勒在短短几年内,能将德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威力无穷的国家,可是不论他有多么大的威望和能力,他的某些权力终究还是受到一些限制,1944年末,戈培尔在日记中说:“元首很欣赏斯大林,因为这个对手能够获得几乎无限的权力,从而去做任意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需要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其实,到了那个时候,希特勒早已被一个又一个打击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摧残得不成样子了,即使他依然坚强,但是他孱弱的身体早已在肠胃病和帕金森的折磨下不复人形,他再也不能像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莫斯科那样亲临前线,发挥他的不可思议的本能了,只能在地图上依靠他那可怕的记忆力指挥着一支支不存在的部队进行绝望的挣扎。即使他拥有无限的如同斯大林般的权力,他又能怎样呢?


1941年6月,恶棍希特勒刚刚在巴尔干和克里特岛取得了重大胜利,他在德国的威望再一次提高,通过两次维也纳仲裁,这个恶魔狡猾地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英国还远远没有从刚刚受到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三年内,丘吉尔可怜的陆军根本没有力量对德国强大的军队形成哪怕是一丁点的象征性的危险。斯大林很显然还没有加入战争的打算,这个莫斯科的大独裁者正在机警的观察着世界局势,如同一只冷酷的秃鹰,希望毫不费力蚕食战败者的尸体。
  
  但是,纳粹头子清楚地知道,这些看似完美的形势却隐藏着最可怕的危险,根据产业部门的报告,尽管已经大大限制了民间的用油,并获得了罗马尼亚的小油田,但是石油储备仍将最迟明年11月枯竭。橡胶、铜、镍和钶等必须资源储备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有苏德盟约中的俄国的帮助,这个满腹狐疑的纳粹元首却始终认为第三帝国的命运绝不能寄托在斯大林的信用上。
  
  “必须趁我们最强大的时候,为了我们子孙的命运,为了德国的将来,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希特勒狂妄的对他的将军们说。
  
  于是,巴巴罗萨开始了,希特勒帝国因此走上了从辉煌到衰败的荆榛之路。
  
  自从柏林上空的硝烟散尽后,关于对于纳粹德国的战败指责和反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史学家、军人和政治家抛弃对纳粹丑恶灵魂的偏见,试图用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个强绝一时帝国毁灭的过程,并从中找到其最大的人为失败之处。
  
  很多人将失败归咎于死去的恶魔,古德里安将军这样指责他们的领袖:“他,或许拥有超绝的智力和可怕的意志,但却缺乏克制他那无限野心最起码的能力。”“希特勒尽管身居高位,但活得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他是一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从个人方面来说,其生活方式是很高尚纯洁并令人敬佩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和其他的人类似乎已经脱节了. 他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除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永不停歇的统治欲望。”他们喜欢把纳粹头子形容为变态。
  
  也有很多现代人以事后诸葛看待德国的战败,指出德军的种种失误,比如“敦刻尔克”,但是我想,如果不损失自己的装甲部队(面对沿着尼德兰纵横的河流防守的联军,难保德军损失不大),就把30多万敌人逼出法国战场,然后大军南下,那么德国绝对可以避免出现第二个“马恩河”的失败。因为尽快消灭法国,避免僵持的局面,才是德国当时最重要的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后期在东线关于希特勒不顾将领们要求放弃土地收缩战线,而严令死守的命令,在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中讲到,到了1944年,穿甲弹的填药中不得不再添加1/5的盐类,从而影响到了炮弹的实际威力。而希特勒下达的所有坚守令的建议开头,全部写着:“不能失去。。。这样我们就会失去锰,失去镍,失去。。。”因为德国本土完全不具备这些东西,甚至铜矿。
  
  所以,以上所有的后人自以为是的认识,都是不成熟的,都是鱼与熊掌不能皆得的两难抉择。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那么德国的失败在于哪里呢?英国的史学家戴维 欧文研究了三十多年的二战历史,他认为如果仅仅从人为因素上来说,那么造成德国失败最重要原因,在于德国脆弱而混乱的领导机制。
  
  纳粹党和普鲁士军人的相互指责;独裁者对于人民意向的疑惧;大资本家和生产委员会的矛盾;地方新贵军人和战地军人之间的利益纠纷。这些负面影响巨大的矛盾贯穿了第三帝国从诞生到灭亡的全部。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
  
  第一, 纳粹与普鲁士军人的矛盾:
  
  希特勒是一个怎样的统治者呢?很多人都会立即说:主宰一切的大独裁者。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至少在1943年,希特勒授意希姆莱组建的武装党卫军形成规模之前,普鲁士的传统军人力量依然对希特勒的权力形成强大的制约能力。
  
  在纳粹德国,希特勒的权力仅仅限于警察、法律和宣传部门,他能够对德国又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不是由于他有一支精锐的“党的军队”,而是他那“非凡的,邪恶”的才干给德国带来如此多不可思议的好处,他的权力很大一部分是靠他赫赫功绩积累起来的无比的威望,而不是武力和蒙蔽。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军事性质的组织,德国军官们虽然对希特勒带给德国军队的好处表示感激,但是希特勒从来都没有真正支配过德国的军队。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政府属于党,这是希特勒政权权力基础薄弱的所在。
  
  从进攻挪威到最后的春醒计划,军人们与希特勒从来都是有分歧的,尽管在进攻俄国上面,军人们却和希特勒保持一致,但在具体问题上,将领们主张夺取莫斯科来消灭俄国,而希特勒却认为应该打断俄国的经济命脉并消灭它的军事力量.当基埔会战结束后,希特勒决心向南部进攻,消灭俄国的工业潜能,但是以陆军总司令为首的布劳希契等却坚持夺取莫斯科,于是莫斯科战役爆发,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布劳希契出于对责任承担的畏惧,竟然向希特勒隐瞒了冬衣的情况(其实冬衣未能到达,很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连绵的大雨及波兰地方军人和后勤部门的矛盾),结果希特勒误以为莫斯科战役进展顺利,特别是在海军军人雷德尔河邓尼茨的劝说下,下令对美国宣战(在此之前,希特勒严厉禁止部下攻击美国船)。
  
  到了后期防守时,军人们主张放弃土地,收缩兵力,但希特勒决心全力保卫他军工产业必须的生死攸关的矿物产地。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直至不可调和。于是7.20事变爆发,在那一小段的混乱时期,盟军趁机撕破了阻挡他们很久的德军防线,进入法国内地。
  
  第二:纳粹首领对人民的疑惧:
  
  在德国,没有一个人对一战德国失败教训的认识,无论从战略、战术还是经济上,能够超过希特勒。希特勒认为,一战的失败,政治上主要是德国皇帝没有考虑民众的承担能力,当战争进入1918年,德国民众的生活非常困难,于是爆发了革命,而且他还对德国经济问题认识非常深刻,他认为德国缺乏资源,这很可能在将来大大影响德国的力量。所以,他的所有战争目的都是为了资源,比如他没有进攻希腊和西班牙(尽管将领们要求过)两个极度缺乏粮食和矿物的国家,却攻打可以保障他铁矿的挪威。
  
  为了防止德国人民的革命,尽可能减少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他主张战时武器靠战前小规模生产的大量积累;军人通过巧妙隐蔽不伤社会劳动力的方式培训;尽可能快地减少战争时间,最大程度上防止人民的反感情绪。
  
  对于兴登堡的总体战(总体战的要诀之一就是一切为军事服务,公共卫生、营养等等民生部门都将降到理论上可以忍受的最低限度)的实施,希特勒始终充满了疑虑,他害怕人民像反抗德皇那样反抗他,人民是娇生惯养的,容易发牢骚的,作为被人民推上权力巅峰的他,是不能不害怕的。一旦发动总体战,民众会不会BD,就向1918年从基尔开始的那样?希特勒对此没有底。所以他不敢使用。
  
  而坚持总体战必须实行的戈培尔从1939年战争一开始就始终坚持。并最终在1943年掌握部分实际执行总体战的权力。从此,德国的军事机器才算是全力运转,最终在1944年2月达到了军工生产的最高水平,从而使德国战争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到1945年阿登战役。
  
  而希特勒相比于他的对手斯大林是如何使用手中的人力和资源的呢?
  
  1.粮食:
  
  
  "截至1941年11月,随着红军的崩溃,苏联38%的粮食产地,84%的食糖产地,38%的大牲畜,60%的猪都落入德国人之手。到了1942年,全苏47%的耕地已经丧失。与此同时,苏联还把他们在1940年所拥有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丢失了40.5%和32.86%。剩下的拖拉机和汽车又有80%以上被征用。同时被送上前线的还有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用以填补他们空缺的,则是大量的妇女,苏联官方还做出了动员14岁以上少年参加粮食生产的决定。而由于战时农用机械供应停止,众多妇女老弱必须用身体来拉犁。
  
  战争的灾难导致了苏联农业产量的急速下滑。1941年,苏联谷物产量从前一年的9560万吨猛跌到5590万吨,到1942年又狂跌到2970万吨,当年的土豆产量也只有2380万吨,肉类屠宰重量约180万吨,糖用甜菜更是跌落到210万吨,仅相当于战前水平的12%。而雪上加霜的是,战前苏联储备的600多万吨粮食大部分不是落入快速推进的德军手中,就是被苏联人自己烧毁。
  
  在农业产值仅相当于1940年38%的1942年,苏联后方需要养活的人口却有1亿3千万人。其中商品粮人口6170万人(4090万城市人口,2080万农业人口),而重点供应的军队以及国民经济部门职工,约为2500-2600万人,饥饿死神的阴影笼罩在全体苏联人头顶。
  
  为了集中供应军队和军工工人,苏联不仅在1941年11月10日开始在各个城市实行粮食配给,并对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将1942年全部2970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6千吨,180万吨肉中的120万吨,约100万吨甜菜,200多万吨牛奶收集到国家手中。这些粮食又被用来重点供应红军。在战时,军队每年可以获得1000万吨粮食和饲料。从1942年开始,这支军队的总额(包括训练兵员)一直维持在970万到1000万人(或)以上,并拥有大量的牲口。除了国家配给粮食外,城市居民还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到大量的肉,奶,土豆,蔬菜。矿工企业和工人被允许耕种土地,而且规定5到7年内可以不收回,但如果工人擅自离开工厂,就无权耕种这块土地。在1942年,苏联共有500万块这样的土地。
  
  而在集中供应军队和工人的同时,数千万集体农庄庄员却被要求勒紧裤腰带,在1942年仅分配到200万吨谷物在田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也只能在劳动日得到粮食800克,土豆200-400克但得到重点确保的红军情况其实也未必有多好,在1942年,很多士兵每天只有1公斤“掺杂使假”的黑面包。
  
  和饥寒交迫的苏联相比,战时的德国粮食供应相当充足。就德国本土而说,其农业条件要比苏联优越,而且以大量施用化肥而闻名。但德国本土有限,因此粮食不能完全自给,而且在战时产量有所下降,当然其降幅远远没有达到苏联的那种灾难性程度。在1939年,德国粮食产量为2446万吨,养活着战前疆域的约8000万人口,到1943年则跌落到2133万吨;肉类产量也从1938-1939年的340万吨下降为180万吨。而有些西方农业学家认为,由于存在严重的统计缺失,德国的实际粮食产量要比官方数字所显示的要高,直到战争最后两年,德国粮食产量才比战前下降了10-15%,德国平民在1942年获取的卡路里得以维持在2450-2700之间(东部占领区居民的3-4倍以上),军人在27580-3750之间。依靠掠夺来的大量粮食,除了战争结束前夕的很短一段时间外,德国人在战时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舒服日子。"()
  
  
  2.工业生产:
  
  尽管拥有丰富的人力(1亿日尔曼族人,2.5亿可供强征的免费劳动力),设备(当时世界上数目最庞大最先进机床和制造机器人)和粮食,在1941-1942年,德国后方却并没有生产出数量上超过苏联的武器。这除了缺乏资源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后方的巨大惰性。甚至在1942年,德国90%的军事工厂还在懒洋洋的执行这一班制。和1941年相比,1942年德国的民用消费指数虽然从901下降为815,却依然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而在同一时期,苏联却已经开始广泛采用强制手段增加工时。早在1941年6月25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四天,苏联就通过了《战时职工工作时间规定》。12月又规定了《追究军工企业职工旷工责任》。怠慢和迟到次数过多的人,将要被判刑。而刑罚,其实就是去从事强度更高,条件更为恶劣的工作。甚至超过苏联职工一半以上的妇女和少年也不能免于这种惩罚。
  
  在1942年,苏联继续强化其军工生产管理。工人工作时间被定为14个小时。此外,苏联还通过强制增加工时,加班,停止休假等手段,增加了150万个工时。众多缺乏营养的工人在车床旁没日没夜地工作着。
  
  德国军事生产滞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领导机构的大资本家和主张集中管理的纳粹负责人利益纠纷。由于工业生产的一片混乱,甚至导致了德国军工领导层的动摇。首先负责空军生产的乌德特大将在1941年11月17日绝望自杀,然后是帝国军械部部长托特在1942年2月8日死于一场神秘的空难。同一天,希特勒任命一位据说是碰巧来到他身边的年轻建筑师斯佩尔取代了托特的职务。 (<东线〉)
  
  希特勒在短短几年内,能将德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威力无穷的国家,可是不论他有多么大的威望和能力,他的某些权力终究还是受到一些限制,1944年末,戈培尔在日记中说:“元首很欣赏斯大林,因为这个对手能够获得几乎无限的权力,从而去做任意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需要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其实,到了那个时候,希特勒早已被一个又一个打击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摧残得不成样子了,即使他依然坚强,但是他孱弱的身体早已在肠胃病和帕金森的折磨下不复人形,他再也不能像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莫斯科那样亲临前线,发挥他的不可思议的本能了,只能在地图上依靠他那可怕的记忆力指挥着一支支不存在的部队进行绝望的挣扎。即使他拥有无限的如同斯大林般的权力,他又能怎样呢?
唯一的元首...
第三帝国的历史很复杂啊
谁知道当年希特勒派人来西藏找 什么来了>??过程??结果??>世界的中心??
纳粹没读过战国策,否则可以避免失败
可惜了小胡子,成王败寇
乱说,最大的败笔是没能立刻攻下英国!!!!!敦刻尔克让几十万盟军跑回去不要紧,已经是败军之将不足为虑,英国强大的海军也不要紧,英吉利海峡那么近,英国舰队出现只能是德国飞机的靶子,希特勒居然幻想于英国议和???政治上幼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差远了!!!)留下了一个后患,在当年的世界形势下.美国出兵犹豫不决,苏联看见德国横扫西欧自保都来不及,如果攻下英国.美国是没有能力帮助欧洲的,没有桥头堡给他,苏联对于占领了欧洲的德国是没有信心的,所以斯大林对于德国在没有攻下英国的情况下就进攻苏联才显得那么惊讶.不可思议.这种两面作战的情况导致德国始终在法国驻有大批军队,对苏联的进攻始终不能全力以赴....在德国本身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两面作战失败不可避免......居然忘了一战德国是怎么失败的.一时的战术胜利掩盖不了战略失败,最终希特勒悲剧了!!!至于什么希特勒与传统普鲁士军队的矛盾,总体站等都不重要...就是没有赶尽杀绝英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导致的二战失败.再多的辉煌都掩盖不了希特勒的愚蠢
乱说,最大的败笔是没能立刻攻下英国!!!!!敦刻尔克让几十万盟军跑回去不要紧,已经是败军之将不足为虑,英国强大的海军也不要紧,英吉利海峡那么近,英国舰队出现只能是德国飞机的靶子,希特勒居然幻想于英国议和???政治上幼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差远了!!!)留下了一个后患,在当年的世界形势下.美国出兵犹豫不决,苏联看见德国横扫西欧自保都来不及,如果攻下英国.美国是没有能力帮助欧洲的,没有桥头堡给他,苏联对于占领了欧洲的德国是没有信心的,所以斯大林对于德国在没有攻下英国的情况下就进攻苏联才显得那么惊讶.不可思议.这种两面作战的情况导致德国始终在法国驻有大批军队,对苏联的进攻始终不能全力以赴....在德国本身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两面作战失败不可避免......居然忘了一战德国是怎么失败的.一时的战术胜利掩盖不了战略失败,最终希特勒悲剧了!!!至于什么希特勒与传统普鲁士军队的矛盾,总体站等都不重要...就是没有赶尽杀绝英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导致的二战失败.再多的辉煌都掩盖不了希特勒的愚蠢
i火星人i 发表于 2011-12-9 00:46
纳粹没读过战国策,否则可以避免失败
纳粹的失败是必然的。最关键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帝参战了,这绝对是二战的根本转折点,从此纳粹德国、倭国失败是注定的。因为它们与美帝实力差距太大了。我倒觉得跟正义非正义没有太多关系。毕竟正义是由胜利者来定义的。
ddv2005 发表于 2011-12-9 06:49
乱说,最大的败笔是没能立刻攻下英国!!!!!敦刻尔克让几十万盟军跑回去不要紧,已经是败军之将不足为虑,英国强 ...
当你看看1940年纳粹德国那悲催的海军以及在东线虎视眈眈的斯大林,你就会明白一切了。
总结下来,元首是被自己人出卖的{:soso_e120:}
猪小是的看着倒 发表于 2011-12-9 00:44
第三帝国的历史很复杂啊
希特勒绝对不是一个被仇恨挟持的蠢货,看看他所面对的对手—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其实希特勒相对于这三人尤其是斯大林所犯的错很少了,在二战那个复杂的迷宫里,当事人的困惑与无奈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作一个事后诸葛亮谁都会。
其实根本上是实力不足,MD实力太变态。如果希特勒领导像现代中国这样的国家的话,胜负就真的难说了
迷迷糊糊 发表于 2011-12-9 12:38
纳粹的失败是必然的。最关键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帝参战了,这绝对是二战的根本转折点,从此纳粹德国、倭国 ...
对头,拳头大即真理。
xj2000 发表于 2011-12-9 13:29
其实根本上是实力不足,MD实力太变态。如果希特勒领导像现代中国这样的国家的话,胜负就真的难说了
他还真不行 没有长远计划 吃亏是肯定滴 我兔这方面实在是太狡猾了 太腹黑了
楼主的这个转帖分析的很到位, 从军事动机与能力的根源上解释, 而不是该不该进攻那里、放弃那里的问题, 如此也就说的同小胡子数次看似模不可理解又确实这么干了的蠢事。
就算不内讧,也抵挡不了美英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