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夥伴关系能走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9:39:45
<P>亚洲时报10月21日Yiwei Wang撰文:俄罗斯总统普京于10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以纪念中俄建交55周年(1989年之前是中苏外交关系)。在当今日益讲究实际利益的外交领域,究竟谁是这次访问的最大受惠者?乍看之下,俄罗斯似乎是最大的赢家;不过,北京其实是放眼未来,相信建设互利的中俄关系会始终得到回报。

俄罗斯这次得到了中国对其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援承诺;中俄两国解决了双方久拖未决的领土纷争,从中国手上中获得了不少土地;双方签订了超过十个合作协议,大部分是针对经济合作。对中国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得益。中国寻求从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铺设一条石油管道到东北的大庆市,不过普京显得并不是那么热情。他直言俄罗斯将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来考虑这项提议。日本也向莫斯科争取将石油管道直接铺设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纳霍德卡,并以向俄罗斯提供巨额援助和投资作为“诱饵”。

专家估计需要20年中俄关系达到最理想的收获期。北京放眼未来,相信建设互利的中俄关系会始终得到回报。中方认为自己在此次外交角力中并非毫无收获。对于此次双方达成的结果本身,中国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正在处于上升期间,而俄罗斯却已日薄西山。</P>
<P>很多中国人对中俄关系有不少的误解和疑问,对普京所谓“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的套话不以为然,认为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上冷下热”。政治上的套话大家都说得很好,不过于经济并无太大裨益。两国之间向来存在诸多的不信任,尤其是中国觉得自己在整个20世纪都备受其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明枪暗箭的欺负,损失了不少领土以及吃了不少亏。

中国有句俗语,其意思是乡下的老太太们都懂得老毛子异常势利,信不过。不少人认为中俄是在互相利用对方抗衡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因此两国的友好关系只是短暂和象徵式的。再者,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与俄罗斯并没有打过很多交道,没有象前几代领导人一样在俄罗斯接受教育,与俄罗斯的领导人也什么交情。这点让这些人的担心显得更加有根有据。</P>
<P>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俄战略性合作夥伴关系的未来?难道它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中苏美关系(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兄弟联合起来抵制美国的扩张)的翻版?或者是两国因为拥有共同的敌人美国而因此成为朋友?

中苏美-全新战略性三方关系

就各自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而言,中苏美关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非常大。中俄两国都反对美国的全球扩张和单边霸权主义。虽然中俄两国的夥伴关系并非直接针对美国,但它们达成的共识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遏制美国单边主义的扩张。

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分别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超级大国,这点是正确理解三方关系的关键。换言之,自从冷战结束以及苏联解体后,美国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以享受和平时代的好处。中国目前仍然保持低调,一直埋头搞经济发展,蓄势待发,以便将来能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争取更大利益及话事权。至于俄罗斯,其衰退目前仍然不见停止的迹象。这一切都将影响三国关系的发展。

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批评普京就像是俄罗斯的墨索里尼。他谴责布希政府以反恐为名支持普京的独裁统治。有人甚至建议克里如果成功入主白宫就应该也把俄罗斯加入“邪恶轴心”国名单中。另外一种说法是美国试图分裂俄罗斯联邦,而车臣共和国的独立就是第一步。如果俄罗斯联邦最终导致分裂的话,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假如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俄罗斯将更需要中国这个战略性夥伴。与此同时,假如台海局势恶化以致把美国都卷进去的话,俄罗斯的支持对中国也是十分重要。对美国而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比兴起的中国更具威胁,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及其在国际社会上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让美国又爱又恨。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以及双方在国际事物上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因此在三国关系中,中美两国关系就显得相当的紧密。这个三家关系中的最弱一环是俄罗斯,其原因是俄罗斯相对弱的经济能力以及对美国的依赖。</P>
<P>中俄关系的内在逻辑

不过,中俄关系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不完全受中美苏关系的影响。除了共同抵御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中俄之间也有其他赖以紧密合作的原因。</P>
<P>为了让中俄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两国的合作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两国的关系可谓是相当利益化,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打着各自的算盘:究竟对方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好处?基本上,双方都只想从自己利益出发,而不是互利互惠。对于对方的要求,大家都有一定的保留。例如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但同时也对日本市场垂涎三尺;俄罗斯卖给印度的先进武器往往比中国还要多。俄罗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更甚于比中国害怕俄罗斯崛起。

在政治层面,双方达成了相互支持的共识:我可以支持你打击恐怖主义和镇压车臣分裂分子的活动,但你也得支持我反对台湾独立的行动。相对相当复杂的能源合作问题而言,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国内分裂势力方面两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第二,为了维持长期而稳定的良好关系,中俄两国必须在简单的交流和贸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实现双赢。普京的访问已经表明双方都渴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缩小分歧以便把精力集中到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如反恐和台湾问题。因此两国关系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铺设石油管道的问题上,普京表示其安排应该以俄罗斯远东区的发展为核心,同时兼顾中国。关键是双方能否以此为出发点,更加努力地推进地区性融合。

第三,从国际层面来说,中国和俄罗斯在保持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上有诸多共通之处。有人说,俄罗斯正在仿效邓小平的实用经济改革模式。双方都赞成政治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双重反恐标准。问题是在这种逻辑和共识下应如何去评估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战略发展阶段和空间?

中俄战略合作关系能维持多久?

大庆-安加尔斯克油管工程谈判去年陷入僵局后,普京承诺通过铁路增加对华石油出口并加强双方在天然气开发方面的合作,这显然是为了补偿油管计画的夭折和修复两国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

俄罗斯在处理俄中关系时有所保留也许是因为俄罗斯担心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俄罗斯安全的影响,但中国对俄罗斯的国内稳定也心存疑虑。因此中国更注重其石油和武器进口的多元化,避免对一个大供应商过度依赖。一旦中国经济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性减小,俄罗斯在中国的战略考虑中的地位就将贬值。

与此同时,在中俄关系正进入所谓的经济发展高速轨道后,俄罗斯却在能源开发方面拖□,而且对未来的规划也跟不上潮流。两国目前都处于后社会主义改革阶段,这是两国的共同使命。但一旦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领先一步,进入更高的改革层次,中俄关系将会经历一次质变,这一点从两国对上海合作组织(SCO)的不同期望可以证明。俄罗斯仍然狭隘地以为SCO的使命应该是反恐、反分离主义和反原教旨主义,而中国希望将SCO的使命提升到经济发展的层次。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访问俄罗斯时建议两国共同建立欧亚自由贸易区,但遭到对方拒绝。其原因看来是俄罗斯觉得自己深陷危机,而且有一种被人围困的感觉。它相信一旦自由贸易区得以建立,俄罗斯和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将受中国操控,届时俄罗斯将失去它在这些前苏联共和国的影响力。

另一个影响中俄战略合作的因素是美国。在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美国领导人预测,反恐将是未来5届(每4年为一届,共20年)总统的要任。因此作为一种共同的战略目标,反恐使中美俄这一新的战略三角在未来20年内成为可能。中俄在联合声明中大力强调反恐和反武器扩散的重要性,这有助于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中俄关系的提升。

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格局进入重大调整阶段。一旦这种调整期结束,中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这种变化影响了中俄之间的相互看法,即我从中俄关系中得到的好处多于我对对方的恐惧,那么中俄关系将达到一个转捩点。这一调整阶段估计需要20年。据普遍估计,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届时这种不对称的中俄关系将不得不进入战略夥伴关系(俄罗斯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否则就必须做出调整。

中俄战略夥伴关系还能走多远?

由于中俄是边境接壤的两个大国,且都有各自的战略目标,因此倘若中俄关系没有被纳入欧亚整合网路中,中俄战略夥伴关系必定有结束的一天。具体来说,中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在于SCO转变后的中亚整合和朝核六方会谈后的东亚整合。仅靠单纯的双边交流和相互政治支持,中俄很难跟上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整合的发展潮流,自然无法从中受益。

和目前的政治关系相比,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则过于虚弱和单调,缺乏动力和创造力。迄今为止,中俄合作仍然局限于能源和反恐两个方面。俄罗斯许诺今年向中国出口800万吨石油,明年增加到1000万吨,后年增加到1500万吨。尽管如此,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只占其总进口量的8.5%,而中国自去年以来一直是全球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能否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是一个问题。</P>
<P>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95%是能源资源,而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是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如果两国希望实现双边贸易额由20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的梦想,扩大经贸合作的领域就非常必要。因此普京此番访华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在高附加值产品,包括太空飞行、原子能、工程机械、高科技制造业和资讯科技方面进行长期合作。

普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正好在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莫斯科两周之后。俄罗斯已向温家宝承诺增加对中国的原油供应,中国也许诺在2020年前投资120亿美元改善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看来增加双边的相互依存度(即不仅增加双边贸易量,还要优化贸易结构)将为战略性互惠夥伴关系提供坚实基础。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处于更强势的战略地位。中俄战略夥伴关系应该而且必定会被中国用来实现其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因此要理解中俄战略夥伴关系,我们应该从中国宏伟目标的战略阶段和空间的视角来审视它。要把握未来20年的战略合作机遇,以牺牲空间来赢得时间的方式是中国的基本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争执多年的中俄边境冲突最终在有利于俄方的方式下解决了。这种中俄关系的战略阶段与空间与中国的大战略是相容的,因而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2 4:33:28编辑过]
<P>亚洲时报10月21日Yiwei Wang撰文:俄罗斯总统普京于10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以纪念中俄建交55周年(1989年之前是中苏外交关系)。在当今日益讲究实际利益的外交领域,究竟谁是这次访问的最大受惠者?乍看之下,俄罗斯似乎是最大的赢家;不过,北京其实是放眼未来,相信建设互利的中俄关系会始终得到回报。

俄罗斯这次得到了中国对其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援承诺;中俄两国解决了双方久拖未决的领土纷争,从中国手上中获得了不少土地;双方签订了超过十个合作协议,大部分是针对经济合作。对中国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得益。中国寻求从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铺设一条石油管道到东北的大庆市,不过普京显得并不是那么热情。他直言俄罗斯将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来考虑这项提议。日本也向莫斯科争取将石油管道直接铺设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纳霍德卡,并以向俄罗斯提供巨额援助和投资作为“诱饵”。

专家估计需要20年中俄关系达到最理想的收获期。北京放眼未来,相信建设互利的中俄关系会始终得到回报。中方认为自己在此次外交角力中并非毫无收获。对于此次双方达成的结果本身,中国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正在处于上升期间,而俄罗斯却已日薄西山。</P>
<P>很多中国人对中俄关系有不少的误解和疑问,对普京所谓“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的套话不以为然,认为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上冷下热”。政治上的套话大家都说得很好,不过于经济并无太大裨益。两国之间向来存在诸多的不信任,尤其是中国觉得自己在整个20世纪都备受其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明枪暗箭的欺负,损失了不少领土以及吃了不少亏。

中国有句俗语,其意思是乡下的老太太们都懂得老毛子异常势利,信不过。不少人认为中俄是在互相利用对方抗衡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因此两国的友好关系只是短暂和象徵式的。再者,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与俄罗斯并没有打过很多交道,没有象前几代领导人一样在俄罗斯接受教育,与俄罗斯的领导人也什么交情。这点让这些人的担心显得更加有根有据。</P>
<P>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俄战略性合作夥伴关系的未来?难道它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中苏美关系(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兄弟联合起来抵制美国的扩张)的翻版?或者是两国因为拥有共同的敌人美国而因此成为朋友?

中苏美-全新战略性三方关系

就各自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而言,中苏美关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非常大。中俄两国都反对美国的全球扩张和单边霸权主义。虽然中俄两国的夥伴关系并非直接针对美国,但它们达成的共识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遏制美国单边主义的扩张。

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分别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超级大国,这点是正确理解三方关系的关键。换言之,自从冷战结束以及苏联解体后,美国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以享受和平时代的好处。中国目前仍然保持低调,一直埋头搞经济发展,蓄势待发,以便将来能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争取更大利益及话事权。至于俄罗斯,其衰退目前仍然不见停止的迹象。这一切都将影响三国关系的发展。

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批评普京就像是俄罗斯的墨索里尼。他谴责布希政府以反恐为名支持普京的独裁统治。有人甚至建议克里如果成功入主白宫就应该也把俄罗斯加入“邪恶轴心”国名单中。另外一种说法是美国试图分裂俄罗斯联邦,而车臣共和国的独立就是第一步。如果俄罗斯联邦最终导致分裂的话,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假如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俄罗斯将更需要中国这个战略性夥伴。与此同时,假如台海局势恶化以致把美国都卷进去的话,俄罗斯的支持对中国也是十分重要。对美国而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比兴起的中国更具威胁,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及其在国际社会上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让美国又爱又恨。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以及双方在国际事物上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因此在三国关系中,中美两国关系就显得相当的紧密。这个三家关系中的最弱一环是俄罗斯,其原因是俄罗斯相对弱的经济能力以及对美国的依赖。</P>
<P>中俄关系的内在逻辑

不过,中俄关系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不完全受中美苏关系的影响。除了共同抵御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中俄之间也有其他赖以紧密合作的原因。</P>
<P>为了让中俄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两国的合作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两国的关系可谓是相当利益化,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打着各自的算盘:究竟对方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好处?基本上,双方都只想从自己利益出发,而不是互利互惠。对于对方的要求,大家都有一定的保留。例如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但同时也对日本市场垂涎三尺;俄罗斯卖给印度的先进武器往往比中国还要多。俄罗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更甚于比中国害怕俄罗斯崛起。

在政治层面,双方达成了相互支持的共识:我可以支持你打击恐怖主义和镇压车臣分裂分子的活动,但你也得支持我反对台湾独立的行动。相对相当复杂的能源合作问题而言,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国内分裂势力方面两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第二,为了维持长期而稳定的良好关系,中俄两国必须在简单的交流和贸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实现双赢。普京的访问已经表明双方都渴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缩小分歧以便把精力集中到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如反恐和台湾问题。因此两国关系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铺设石油管道的问题上,普京表示其安排应该以俄罗斯远东区的发展为核心,同时兼顾中国。关键是双方能否以此为出发点,更加努力地推进地区性融合。

第三,从国际层面来说,中国和俄罗斯在保持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上有诸多共通之处。有人说,俄罗斯正在仿效邓小平的实用经济改革模式。双方都赞成政治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双重反恐标准。问题是在这种逻辑和共识下应如何去评估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战略发展阶段和空间?

中俄战略合作关系能维持多久?

大庆-安加尔斯克油管工程谈判去年陷入僵局后,普京承诺通过铁路增加对华石油出口并加强双方在天然气开发方面的合作,这显然是为了补偿油管计画的夭折和修复两国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

俄罗斯在处理俄中关系时有所保留也许是因为俄罗斯担心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俄罗斯安全的影响,但中国对俄罗斯的国内稳定也心存疑虑。因此中国更注重其石油和武器进口的多元化,避免对一个大供应商过度依赖。一旦中国经济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性减小,俄罗斯在中国的战略考虑中的地位就将贬值。

与此同时,在中俄关系正进入所谓的经济发展高速轨道后,俄罗斯却在能源开发方面拖□,而且对未来的规划也跟不上潮流。两国目前都处于后社会主义改革阶段,这是两国的共同使命。但一旦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领先一步,进入更高的改革层次,中俄关系将会经历一次质变,这一点从两国对上海合作组织(SCO)的不同期望可以证明。俄罗斯仍然狭隘地以为SCO的使命应该是反恐、反分离主义和反原教旨主义,而中国希望将SCO的使命提升到经济发展的层次。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访问俄罗斯时建议两国共同建立欧亚自由贸易区,但遭到对方拒绝。其原因看来是俄罗斯觉得自己深陷危机,而且有一种被人围困的感觉。它相信一旦自由贸易区得以建立,俄罗斯和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将受中国操控,届时俄罗斯将失去它在这些前苏联共和国的影响力。

另一个影响中俄战略合作的因素是美国。在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美国领导人预测,反恐将是未来5届(每4年为一届,共20年)总统的要任。因此作为一种共同的战略目标,反恐使中美俄这一新的战略三角在未来20年内成为可能。中俄在联合声明中大力强调反恐和反武器扩散的重要性,这有助于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中俄关系的提升。

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格局进入重大调整阶段。一旦这种调整期结束,中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这种变化影响了中俄之间的相互看法,即我从中俄关系中得到的好处多于我对对方的恐惧,那么中俄关系将达到一个转捩点。这一调整阶段估计需要20年。据普遍估计,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届时这种不对称的中俄关系将不得不进入战略夥伴关系(俄罗斯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否则就必须做出调整。

中俄战略夥伴关系还能走多远?

由于中俄是边境接壤的两个大国,且都有各自的战略目标,因此倘若中俄关系没有被纳入欧亚整合网路中,中俄战略夥伴关系必定有结束的一天。具体来说,中俄战略合作夥伴关系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在于SCO转变后的中亚整合和朝核六方会谈后的东亚整合。仅靠单纯的双边交流和相互政治支持,中俄很难跟上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整合的发展潮流,自然无法从中受益。

和目前的政治关系相比,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则过于虚弱和单调,缺乏动力和创造力。迄今为止,中俄合作仍然局限于能源和反恐两个方面。俄罗斯许诺今年向中国出口800万吨石油,明年增加到1000万吨,后年增加到1500万吨。尽管如此,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只占其总进口量的8.5%,而中国自去年以来一直是全球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能否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是一个问题。</P>
<P>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95%是能源资源,而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是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如果两国希望实现双边贸易额由20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的梦想,扩大经贸合作的领域就非常必要。因此普京此番访华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在高附加值产品,包括太空飞行、原子能、工程机械、高科技制造业和资讯科技方面进行长期合作。

普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正好在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莫斯科两周之后。俄罗斯已向温家宝承诺增加对中国的原油供应,中国也许诺在2020年前投资120亿美元改善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看来增加双边的相互依存度(即不仅增加双边贸易量,还要优化贸易结构)将为战略性互惠夥伴关系提供坚实基础。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处于更强势的战略地位。中俄战略夥伴关系应该而且必定会被中国用来实现其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因此要理解中俄战略夥伴关系,我们应该从中国宏伟目标的战略阶段和空间的视角来审视它。要把握未来20年的战略合作机遇,以牺牲空间来赢得时间的方式是中国的基本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争执多年的中俄边境冲突最终在有利于俄方的方式下解决了。这种中俄关系的战略阶段与空间与中国的大战略是相容的,因而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2 4:33: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