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称国人争论赠马其顿校车反映弱国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34:02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5/061223574807.shtml

11月25日,一条中国援助马其顿23辆校车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不解:马其顿比中国富裕,为什么我们还要援助他们?捐赠校车应不应该?国际援助有何原则可循?此事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国民心态?且听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如何解读。  

  【关于捐赠事件】

  我们国家的校车(状况)应该说还不好,我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说我有一天比人家发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样看起来算盘很精,实际上要吃大亏

  京华时报:最近这段时间,民众对于我国外交部捐赠马其顿校车一事十分关注,有些网友不太理解,马其顿的人均GDP高于我们,为什么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从您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援助和大家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

  吴建民:我认为这个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我援助别人,必须我比你有钱,你比我穷才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这样的。你说救灾的时候,发生了灾难,我们大家都去援助他。我们援助的国家,也有可能他比我还富,但是他受灾了。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同情心,同情同类。人家受灾了,我们要去帮助他。

  马其顿是个欧洲国家,可能人均GDP比我们还要高,但是他有一些困难,国与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给他一点校车的援助,这个也是可以的呀!

  当然,我们国家的校车(状况)应该说还不好,我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说我有一天比人家发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样看起来算盘很精,实际上要吃大亏。

  京华时报:此话怎讲?

  吴建民: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你在世界上的信誉是什么?如果人家说你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国家、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国家、关爱其他国家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人家才会喜欢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大家都不愿意跟你来往。国家跟人一样,你一个自私的人,大家都防着你。

  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的联系那么紧密,所以我认为这种简单的类比(是不对的):我这个校车不行,我就不能援助人家校车。

  过去在中国还相当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铁路。花了多少钱?花了1.5亿英镑!

  京华时报:在普通民众当中,对这个也有非议。

  吴建民:对。民众的非议是民众的看法,要向他们做出说明。我跟你讲一个道理,1.5亿英镑相当于中国当时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们援助的结果是什么?是跟西方对非洲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铁路建成之后,(坦桑尼亚)尼雷尔总统说,过去外国在非洲建过铁路建过公路,那是为了掠夺。中国帮我们修铁路是为了非洲的发展,了不起啊。中国人是在真诚地援助非洲。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毛主席很感慨,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人家)为什么抬你进去?你把非洲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真诚地援助他,他也真诚地帮助你。

  1971年跟中国建交的国家才有多少?64个!大部分发达国家没有跟中国建交。我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你设想一下,大部分发达国家跟中国建交是在什么时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如果1971年不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8年我们能对世界开放吗?不可能!中国能有今天的大发展吗?不可能!

  所以你看这件事情,虽然我们援助非洲花了一些钱,但是建立了开放的大好局面。(这个)你多少钱买得回来?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我觉得老子《道德经》里讲得好:“将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

  所以我觉得不能用一种狭隘的观点来占据我们民族的头脑,那是很危险的。你一毛不拔,行吗?有取有予,你要先给人家,你才能得到。

  在今天世界这种状况下,我认为那种狭隘的观点不怪老百姓,他们不了解情况,不像我们这些搞外交的,在世界上经历了很多,看了很多。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应该做的。那种眼光非常狭窄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

  京华时报:在外交上,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捐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吴建民:当然有。捐赠就是对你表示好意,你有困难我帮助你,将来我有困难你也帮助我。这是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的关系,无关穷和富。

  你看当时我们汶川地震,穷国也帮助中国呀,不仅是富国在帮助中国。这是人类相互友爱之情,这是很可贵的。中国人绝对不能给世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我们非常冷漠,一毛不拔。那不行的。

  【关于国民心态】

  我们(重新)打开国门才30多年,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长期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心态

  京华时报:您觉得这次捐赠校车引发的讨论是否和我们的国民心态有关系?

  吴建民:有关系。我们长期是个穷国,我们是个小农经济占汪洋大海的国家,老百姓的视野不可能很开阔。但是现在全球化,国门打开了,我们同世界交往增多,中国如果不同世界有那么多交往,就不可能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中国领先了上千年,最后怎么落后的?封闭,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我们(重新)打开国门才30多年,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长期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心态。我觉得我们先要更多地向老百姓说明事实的真相,这个并不难解释。比如我刚才谈到的坦赞铁路这个事情,应当是有说服力的,对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这个情况,一旦了解了,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非常通情达理,很富有同情心。我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但是妈妈看到人家比我们还困难,就慷慨解囊。我们看到妈妈这样做,觉得妈妈了不起。

  京华时报:但是小孩子心里会不会这样想:我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东西,你还给别人。会不会不理解?

  吴建民:心里觉得妈妈这个行动是崇高的。自己即使有情绪,也知道不对。有这样一个是非观念。

  京华时报:您觉得老百姓需要建立这种是非观念?

  吴建民:那当然。如果这个都没有,那太可怕了。

  京华时报:这是大国心态的一部分吗?

  吴建民:我觉得是。我讲了几条,一个是心态,一个是胸怀。心态上要摆脱弱国心态。弱国心态就是心眼比较小,同时喜欢显摆,喜欢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质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我们有些事情想拔高,明明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敢说,非说是我自己的。这是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另外一点我觉得是胸怀,中国必须有一个全球的胸怀。就说吃饭问题,我们18亿亩耕地是不够的呀。我们每年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中国增加了七八亿亩耕地,你没有这个行吗?这就是跟世界合作、互通有无的结果。

  【关于欧债危机】

  欧洲人得出教训:我只能花我口袋里有的钱,不能花我口袋里没有的钱。这个意思就是量入为出,这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

  京华时报:关于欧债危机,您之前说过,中国不是救世主。可是现在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这么广泛,如果任由欧债危机深化下去,是不是对中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吴建民:那当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你想一想,40年前(金融危机)要爆发的话,1968年,中国人在搞“文化大革命”,中国人会说什么?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可能很开心。2008年胡锦涛主席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八个字,全世界赞扬!欧债是欧洲人的问题,但也不完全是欧洲人的问题。所以通过全世界的努力,来使得欧债危机得到很好的克服,符合大家的利益。如果欧元垮掉了,我们也遭殃,我们的外汇储备差不多四分之一是欧元。

  京华时报:中国应该从这次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吴建民:欧洲(很多是)福利国家,国家包得太多了,承担不起。欧洲人得出教训:我只能花我口袋里有的钱,不能花我口袋里没有的钱。这个意思就是量入为出,这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从中国来讲,老百姓的愿望是不断提升的,总是希望生活越来越改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的发展是一步一步发展的,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也不行。

  【对话人物】

  我觉得老子《道德经》里讲得好:“将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

  ——吴建民

  本报记者 陈尉 周宇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5/061223574807.shtml

11月25日,一条中国援助马其顿23辆校车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不解:马其顿比中国富裕,为什么我们还要援助他们?捐赠校车应不应该?国际援助有何原则可循?此事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国民心态?且听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如何解读。  

  【关于捐赠事件】

  我们国家的校车(状况)应该说还不好,我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说我有一天比人家发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样看起来算盘很精,实际上要吃大亏

  京华时报:最近这段时间,民众对于我国外交部捐赠马其顿校车一事十分关注,有些网友不太理解,马其顿的人均GDP高于我们,为什么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从您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援助和大家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

  吴建民:我认为这个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我援助别人,必须我比你有钱,你比我穷才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这样的。你说救灾的时候,发生了灾难,我们大家都去援助他。我们援助的国家,也有可能他比我还富,但是他受灾了。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同情心,同情同类。人家受灾了,我们要去帮助他。

  马其顿是个欧洲国家,可能人均GDP比我们还要高,但是他有一些困难,国与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给他一点校车的援助,这个也是可以的呀!

  当然,我们国家的校车(状况)应该说还不好,我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说我有一天比人家发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样看起来算盘很精,实际上要吃大亏。

  京华时报:此话怎讲?

  吴建民: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你在世界上的信誉是什么?如果人家说你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国家、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国家、关爱其他国家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人家才会喜欢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大家都不愿意跟你来往。国家跟人一样,你一个自私的人,大家都防着你。

  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的联系那么紧密,所以我认为这种简单的类比(是不对的):我这个校车不行,我就不能援助人家校车。

  过去在中国还相当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铁路。花了多少钱?花了1.5亿英镑!

  京华时报:在普通民众当中,对这个也有非议。

  吴建民:对。民众的非议是民众的看法,要向他们做出说明。我跟你讲一个道理,1.5亿英镑相当于中国当时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们援助的结果是什么?是跟西方对非洲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铁路建成之后,(坦桑尼亚)尼雷尔总统说,过去外国在非洲建过铁路建过公路,那是为了掠夺。中国帮我们修铁路是为了非洲的发展,了不起啊。中国人是在真诚地援助非洲。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毛主席很感慨,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人家)为什么抬你进去?你把非洲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真诚地援助他,他也真诚地帮助你。

  1971年跟中国建交的国家才有多少?64个!大部分发达国家没有跟中国建交。我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你设想一下,大部分发达国家跟中国建交是在什么时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如果1971年不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8年我们能对世界开放吗?不可能!中国能有今天的大发展吗?不可能!

  所以你看这件事情,虽然我们援助非洲花了一些钱,但是建立了开放的大好局面。(这个)你多少钱买得回来?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我觉得老子《道德经》里讲得好:“将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

  所以我觉得不能用一种狭隘的观点来占据我们民族的头脑,那是很危险的。你一毛不拔,行吗?有取有予,你要先给人家,你才能得到。

  在今天世界这种状况下,我认为那种狭隘的观点不怪老百姓,他们不了解情况,不像我们这些搞外交的,在世界上经历了很多,看了很多。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应该做的。那种眼光非常狭窄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

  京华时报:在外交上,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捐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吴建民:当然有。捐赠就是对你表示好意,你有困难我帮助你,将来我有困难你也帮助我。这是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的关系,无关穷和富。

  你看当时我们汶川地震,穷国也帮助中国呀,不仅是富国在帮助中国。这是人类相互友爱之情,这是很可贵的。中国人绝对不能给世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我们非常冷漠,一毛不拔。那不行的。

  【关于国民心态】

  我们(重新)打开国门才30多年,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长期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心态

  京华时报:您觉得这次捐赠校车引发的讨论是否和我们的国民心态有关系?

  吴建民:有关系。我们长期是个穷国,我们是个小农经济占汪洋大海的国家,老百姓的视野不可能很开阔。但是现在全球化,国门打开了,我们同世界交往增多,中国如果不同世界有那么多交往,就不可能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中国领先了上千年,最后怎么落后的?封闭,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我们(重新)打开国门才30多年,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长期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心态。我觉得我们先要更多地向老百姓说明事实的真相,这个并不难解释。比如我刚才谈到的坦赞铁路这个事情,应当是有说服力的,对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这个情况,一旦了解了,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非常通情达理,很富有同情心。我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但是妈妈看到人家比我们还困难,就慷慨解囊。我们看到妈妈这样做,觉得妈妈了不起。

  京华时报:但是小孩子心里会不会这样想:我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东西,你还给别人。会不会不理解?

  吴建民:心里觉得妈妈这个行动是崇高的。自己即使有情绪,也知道不对。有这样一个是非观念。

  京华时报:您觉得老百姓需要建立这种是非观念?

  吴建民:那当然。如果这个都没有,那太可怕了。

  京华时报:这是大国心态的一部分吗?

  吴建民:我觉得是。我讲了几条,一个是心态,一个是胸怀。心态上要摆脱弱国心态。弱国心态就是心眼比较小,同时喜欢显摆,喜欢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质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我们有些事情想拔高,明明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敢说,非说是我自己的。这是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另外一点我觉得是胸怀,中国必须有一个全球的胸怀。就说吃饭问题,我们18亿亩耕地是不够的呀。我们每年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中国增加了七八亿亩耕地,你没有这个行吗?这就是跟世界合作、互通有无的结果。

  【关于欧债危机】

  欧洲人得出教训:我只能花我口袋里有的钱,不能花我口袋里没有的钱。这个意思就是量入为出,这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

  京华时报:关于欧债危机,您之前说过,中国不是救世主。可是现在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这么广泛,如果任由欧债危机深化下去,是不是对中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吴建民:那当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你想一想,40年前(金融危机)要爆发的话,1968年,中国人在搞“文化大革命”,中国人会说什么?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人可能很开心。2008年胡锦涛主席说什么?“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八个字,全世界赞扬!欧债是欧洲人的问题,但也不完全是欧洲人的问题。所以通过全世界的努力,来使得欧债危机得到很好的克服,符合大家的利益。如果欧元垮掉了,我们也遭殃,我们的外汇储备差不多四分之一是欧元。

  京华时报:中国应该从这次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吴建民:欧洲(很多是)福利国家,国家包得太多了,承担不起。欧洲人得出教训:我只能花我口袋里有的钱,不能花我口袋里没有的钱。这个意思就是量入为出,这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从中国来讲,老百姓的愿望是不断提升的,总是希望生活越来越改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的发展是一步一步发展的,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也不行。

  【对话人物】

  我觉得老子《道德经》里讲得好:“将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

  ——吴建民

  本报记者 陈尉 周宇

嘿嘿,又是这厮
 吴建民: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你在世界上的信誉是什么?如果人家说你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国家、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国家、关爱其他国家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人家才会喜欢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大家都不愿意跟你来往。国家跟人一样,你一个自私的人,大家都防着你。

呵呵,到目前为止,强国看不起你,鄙视你,弱国想的只有占你便宜之后一脚踢开你,知道为什么嘛?就是以上心态,人家看的明明白白,自己的百姓都不顾,硬要国际上充胖子,其他国家不傻的!!
少说几句,死不了人
是啊说的很有道理哦,那啥不管乃信不信偶反正信了不管乃开不开炮偶反正是不动火的偶们是很有风格的嘛高风亮节世界称颂,公众们又狂欢了一把哎肿么老是hold不住捏{:soso_e120:}。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口水眼看就要蒸发了,非要再出来挑逗一下,真是无脑!


能先把自己国家建设好 ,有这样的"弱国心态"又何妨呢 ?   得到实惠的是自己国家的老百姓的,这样的"弱国心态"又有什么不好呢 ?

倒是一方面国内孩子无校车坐或坐烂校车坐安全系数低的校车 ,另一方面那些把国家民族的资本购买安全系数好的校车送给外邦  ;如果这就是吴贱民口中的"强国心态'; 那么这种所谓"强国心态"的做法是最可可耻的 ;
我要对吴贱民说:你的这种做法不是什么"强国心态", 而是对国内那些仍然无校车坐或坐烂校车坐安全系数低的校车的孩子的一种亵渎 ,一种犯罪 ;

能先把自己国家建设好 ,有这样的"弱国心态"又何妨呢 ?   得到实惠的是自己国家的老百姓的,这样的"弱国心态"又有什么不好呢 ?

倒是一方面国内孩子无校车坐或坐烂校车坐安全系数低的校车 ,另一方面那些把国家民族的资本购买安全系数好的校车送给外邦  ;如果这就是吴贱民口中的"强国心态'; 那么这种所谓"强国心态"的做法是最可可耻的 ;
我要对吴贱民说:你的这种做法不是什么"强国心态", 而是对国内那些仍然无校车坐或坐烂校车坐安全系数低的校车的孩子的一种亵渎 ,一种犯罪 ;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1-12-5 10:53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口水眼看就要蒸发了,非要再出来挑逗一下,真是无脑!
看他的表现,像个冒充5毛的JY
腰里别个死耗子,冒充打猎的.
看标题就想到是此厮了,进来一看果然。。。。
吴贱民,哼
一个连自己国家老百姓都不尊重的国家有个JB资格谈强国心态,果真吴贱民!
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就是因为有这种奴性想法,中国到现在也没几个朋友,养小弟还被小弟搞。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1-12-5 10:53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口水眼看就要蒸发了,非要再出来挑逗一下,真是无脑!
他不是背时佬,就是故意毁党不倦的余则成
马其顿已经背叛过中国一次了。对于这种三姓家奴,没必要跟他讲什么道义。有奶便是娘,下次台湾给个几亿美元的援助,你中国就等着下更大的价码去拉拢这种无耻的国家吧。
车车 发表于 2011-12-5 16:44
马其顿已经背叛过中国一次了。对于这种三姓家奴,没必要跟他讲什么道义。有奶便是娘,下次台湾给个几亿美元 ...
说好听点叫援交,难听点叫被PIAO
车车 发表于 2011-12-5 16:44
马其顿已经背叛过中国一次了。对于这种三姓家奴,没必要跟他讲什么道义。有奶便是娘,下次台湾给个几亿美元 ...
真正的弱国,通常都善于倚弱卖弱为自身谋求最大利益,面子是次要的。
而冤大头通常是那些爱面子充老大的半瓶子醋。
弱国心态错了吗?明明是弱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肉包子打狗。
港媒怒斥北京对外弱国心态:把援交当外交 奴性代血性

在21名甘肃学童惨死校巴车祸悲剧之际,中国向马其顿捐赠23辆豪华校巴,此举深深刺痛国人的心。不过,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却斥责国人的抨击是“弱国心态”,声称搞外交不能一毛不拔,“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对此,
香港《东方日报》12月6日文章认为,吴建民大放厥词,侮辱国人智慧,出卖国家主权,援交充当外交,奴性代替血性,不仅是吴建民一个人的事,而是决策层的问题。

  《东方日报》文章说,吴建民说得理直气壮,大有傲视苍生之意,似乎举世皆浊惟他独醒。但事实上,吴建民的荒唐逻辑不值一驳,既然如此热衷“援交”,他为何不将外交部配给他的专车、豪宅捐出去办外交呢?

  中国这些年的外交犹如援交,派钱派到手软,美国金融海啸,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换回的却是美国重返亚洲围堵中国;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中国购买欧洲债券,得到的回报却是“买断欧洲”的指摘;中国向菲律宾提供70多亿美元的合同,菲方的回报是穷凶极恶地侵占中国南海主权。

  文章说,吴建民说什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中国这些年“予”了洋人这么多,但取得了什么呢?还不是赔了金钱又受侮!难道这些教训还不够,非要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全部送光,才彻底松手吗?吴建民辱骂国人“弱国心态”,其实自己才是洋奴心态。

  这些年来,吴建民谬论不断,南海诸岛被占,他声称“不赞成南海亮剑”,“不要一提核心利益就打打杀杀”;日本在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扣押船长,他反劝国人“要理性爱国”;美国航母到黄海军演,他又“语重心长”地提醒国人,中美关系不能出问题,“一出问题就不得了”等等,总而言之,吴建民不怕中国人愤怒,就怕洋大人不高兴。

  吴建民“名声大振”,并非因为在任时有多大贡献,而是退休后竭力宣扬“韬光养晦要坚持100年”,从国内讲到美国。他的核心观点就是中国在世界上要当上100年孙子才能有出息。

  《东方日报》文章说,如果说当代中国有秦桧,非吴建民莫属。越菲两国越过了中国底线,吴建民还主张韬光养晦,难道要让这两个国家瓜分南海?美日印等国四面围堵,中国还要忍到何时?难道要等到八国联军再次侵华?涉及国土主权的核心利益都不敢亮剑,难道中国崛起就是翘起屁股让人踢?

  国人普遍的弱国心态必将有损中国的形象,与此相对,呼唤强国心态、大国心态便成了当务之急。《南方都市报》12月6日文章说,若富足且有尊严,国民自有大国心态。

  如果按照人口、国土面积、GDP、军事实力等通常的指标,在联合国今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榜上名列前茅的一些北欧小国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强大”,但其民众似乎从未受到弱国心态的干扰;是否由于中国有过屈辱的历史,包袱过于沉重,所以总是陷溺于弱国心态,难以解开心结?但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其近代史同样写满了“压迫”和“屈辱”,为什么弱国心态这顶帽子就从来没有落到他们身上?

  外交往往是内政的表现和反映。要对国际交往中的弱国心态穷溯究竟、正本清源,恐怕还得回到内政上。当吴建民感叹“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时,一个疑问会油然而生: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的巨大进步何以对国人心态影响甚微?

  文章建议,杜绝弱国心态首先就不应该讳言接受别人的长处,现在中国该从那些高居人类发展指数榜前列的北欧小国身上吸取一些经验了,它们启迪中国需要重新定义“国家强大”的内涵。一个国民富足且有尊严感的国家,也许才能算是一个“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国家,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也只有这样的强大,才会对其国民心态带来正面的影响。

  相关新闻:错误时机成负面舆情帮凶

  11月25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消息一经新闻门户及微博转载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将此消息同9天前发生的甘肃庆阳校车事故比照,21条生命逝去造成的伤痛尚未完全平复,捐赠马其顿校车犹如火上浇油,助燃负面舆指上蹿。网络言论语义分析显示,“反对”占压倒性优势,其中甚至有网民借古语“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来讽今。

  26日,新浪微博上有人发起投票“你对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怎么看?”截至27日15点,共有12622名网友参加投票,其中88%网友选择“反对!中国孩子情何以堪”;8%网友选择“淡定。就事论事,不必多作联想”;只有4%网友选择“赞成!应该从外交意义加以肯定”。多数持反对观点的网络言论质疑在此节骨眼上发布这条消息目的何在,更多言论直白地点明“无偿捐赠马其顿校车,请给一个对得起本国孩子的理由。”

  有网民向校车生产商宇通公司求证获知,本次援助马其顿校车是外交部捐赠,完全是政府行为。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民众无法裁定政府外交行为对错得失,但政府在对外捐赠的时候应考虑时机和民众感受。

  27日零点,腾讯和网易转载的这条新闻关闭了跟帖功能。中国外交部官网事后也被迫删除了该新闻稿。

  28日,中国外交部表示,根据2011年初达成的援助协议,中方应马其顿政府要求提供23辆校车。外交部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接受过大量的国际援助,包括在扶贫、环境、医疗和技术等各个领域。随着自身的发展,中国也向外提供援助,虽然数额有限,这是中国国际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