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绩辉煌的葛尔钦陵这个人名气这么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3:39:03


先晒一晒这个怪物的战绩:

670年大非川之战--- 薛仁贵 VS 钦陵 ---- 唐军18万全军覆没,薛仁贵,郭待封。
  
678年青海湖之战--- 李敬玄/刘审礼 VS 论钦陵 --- 18万大军溃败,刘审礼被俘,死在吐蕃。
  
同年,高宗听说吐蕃赞普挂了,准备派兵部尚书裴行俭出征吐蕃,裴行俭答:钦陵为政,大臣和睦,未可图也!
  
  裴行俭也算是一代名将,面对钦陵连对阵都不敢,直接推辞掉了。
  
  689年安西之战 --- 韦待介/安西都护阎温古 VS 论钦陵 --- 双方都是客场作战,唐军完败,武则天大怒,斩阎温古,流放韦待介。
  
  696年洮洲之战 --- 王孝杰/娄师德 VS 钦陵/赞婆兄弟。唐军完败。

当时的吐蕃面对的是国力军力均为世界顶级水平的强盛期的唐帝国,钦陵的对手薛仁贵,李敬玄,王孝杰们也都是威震一方的名将,但钦陵在所有十万人以上的会战中均取得完胜,无论是在安西还是在高原,唐朝的名将们几乎都走不过一个回合。比之欺负腐败没落金朝和中亚东欧小国的蒙古人,钦陵的战绩恐怕更加难能可贵。

为什么这个武功盖世的战神级人物,却很难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以至于非历史爱好者基本上就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

先晒一晒这个怪物的战绩:

670年大非川之战--- 薛仁贵 VS 钦陵 ---- 唐军18万全军覆没,薛仁贵,郭待封。
  
678年青海湖之战--- 李敬玄/刘审礼 VS 论钦陵 --- 18万大军溃败,刘审礼被俘,死在吐蕃。
  
同年,高宗听说吐蕃赞普挂了,准备派兵部尚书裴行俭出征吐蕃,裴行俭答:钦陵为政,大臣和睦,未可图也!
  
  裴行俭也算是一代名将,面对钦陵连对阵都不敢,直接推辞掉了。
  
  689年安西之战 --- 韦待介/安西都护阎温古 VS 论钦陵 --- 双方都是客场作战,唐军完败,武则天大怒,斩阎温古,流放韦待介。
  
  696年洮洲之战 --- 王孝杰/娄师德 VS 钦陵/赞婆兄弟。唐军完败。

当时的吐蕃面对的是国力军力均为世界顶级水平的强盛期的唐帝国,钦陵的对手薛仁贵,李敬玄,王孝杰们也都是威震一方的名将,但钦陵在所有十万人以上的会战中均取得完胜,无论是在安西还是在高原,唐朝的名将们几乎都走不过一个回合。比之欺负腐败没落金朝和中亚东欧小国的蒙古人,钦陵的战绩恐怕更加难能可贵。

为什么这个武功盖世的战神级人物,却很难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以至于非历史爱好者基本上就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
史料太少,无从考证
对于周边诸国我国史书总是语焉不详!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1-12-2 19:07
对于周边诸国我国史书总是语焉不详!
也不是这么说吧?印度、越南、泰国的古代史缺失,还需要从中国史书找
据说,那个时代西藏地区还不算特别寒冷,人口较多,宗教还未占据统治地位,这样就支撑了吐蕃帝国,出了个名将也就正常了
大非川之战---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吐蕃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胜后,再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以多胜少也叫名将?(PS:唐军只有5到10万,没18万)
青海湖之战--李敬玄就一弘文馆学士又不是军人,打败他没啥好夸的吧。
另:唐军是深入吐蕃境内被打败。
高原优势我猜的
马重英也不错
武后主政的边事基本上是全败,而且是四境全败。
裴行俭那个不能说是因为害怕某个人不敢对阵吧,说是认为当时不具备击败吐蕃的条件更合适
okic 发表于 2011-12-3 16:07
高原优势我猜的
正解。唐军对在高原地带(战场在现在的青海地区)作战不太适应,特别是补给后勤很成问题。吐蕃人是主场作战,适应环境,几次大胜基本都是采用大步进退拖垮唐军,恶化其补给后勤后,再集结大兵力围歼唐军主力的战术。唐和吐蕃作战基本败多胜少,期间的和约也多为吐蕃单方面撕毁,可以说,吐蕃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更为主动和灵活,很大程度上就是高原优势,将领的因素反而退居次席了。
唐军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四川西部地区,韦皋的表现就很不错。
因为皇汉的史书总是我皇汉如何如何,至于少数民族,选择性失明。李世民实在是太猛了绕不过,就说他是汉人好了,其实人家汉化的鲜卑人,爷爷叫啥大野虎的,同样的还是啥普茹六坚
总感觉吐蕃灭亡之之后,西藏的社会进化停滞了似的,一直到元朝建立,西藏的那段历史很少有人提及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5 22:57
因为皇汉的史书总是我皇汉如何如何,至于少数民族,选择性失明。李世民实在是太猛了绕不过,就说他是汉人好 ...
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经典表现;P
autoliu 发表于 2011-12-5 22:47
正解。唐军对在高原地带(战场在现在的青海地区)作战不太适应,特别是补给后勤很成问题。吐蕃人是主场作 ...
印象里"弱宋"曾经有一场对吐蕃的大胜 记不清楚了 能科普下么
okic 发表于 2011-12-6 23:38
印象里"弱宋"曾经有一场对吐蕃的大胜 记不清楚了 能科普下么
记得吐蕃亡国在宋之前吧,难道我记错了?
autoliu 发表于 2011-12-7 08:32
记得吐蕃亡国在宋之前吧,难道我记错了?
他说的是青唐吐蕃吧?9世纪末叶吐蕃王朝瓦解,族种分散,不相统一。宋初在秦凤路沿边、西凉府及河湟流域一带,都分布着吐蕃族,其中以宋人称呼为“青唐羌”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亲率3万余众攻打秦(今甘肃天水);渭(今平凉)二州一带城寨,与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谷境内),为宋军所败,落荒而走。

王韶向宋朝廷献上《平戎策》,提出了“欲取西夏,先复河湟”的主张。王安石遂命王韶前往秦州主治边事。熙宁五年,又命王韶率大军向青唐政权属下的熙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到次年九月,相继占领熙(临洮),河(东乡),洮(临潭),岷(岷县),叠(迭部)等地。
唐打吐番木动力,当时的吐番实力远比后世强的多,还有地理加成.要不是全力以付很难灭掉.唐与吐番的几次战争与征高丽,突厥不是一个级别,甚至不如征刘黑塔.那个地区不在传统中国的版图里.又不象丝绸之路一样对唐的经济至关重要,费那劲打下来却得不到好处.
禄东赞的儿子,其间吐蕃的实际控制者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5 22:57
因为皇汉的史书总是我皇汉如何如何,至于少数民族,选择性失明。李世民实在是太猛了绕不过,就说他是汉人好 ...
李世民一系只能说有鲜卑血统而不能说他就是胡人,杨坚一脉也是一样。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1-12-7 12:43
李世民一系只能说有鲜卑血统而不能说他就是胡人,杨坚一脉也是一样。
看看李世民的爹和妈是什么血统就清楚了。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7 15:46
看看李世民的爹和妈是什么血统就清楚了。
李渊母亲是鲜卑人李渊就是鲜卑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中国没有几个人血统是纯的
吐蕃最强大的时候  西域都在其控制下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1-12-7 15:55
李渊母亲是鲜卑人李渊就是鲜卑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中国没有几个人血统是纯的
这完全正确,现代的中国人其实与古代真正的西汉人关系应该不大了,因为南方与北方各族先后进入了中原并融合在一起,离我们最近的,不幸就是前清。当然,这纯属个人看法。
看看李世民的爹和妈是什么血统就清楚了。
人家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汉人,你凭什么反对?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7 18:17
这完全正确,现代的中国人其实与古代真正的西汉人关系应该不大了,因为南方与北方各族先后进入了中原并融 ...
按照中国亲族传承之法,李世民祖上是汉人这个无疑问,李氏宗族传承下来家主一直以汉人为自己的民族,虽然南北朝时期家族男子娶胡人为妻但是就民族传承上来说他们没有随胡族,就好比一个汉族人娶了少数民族的妻子但是他的后代依然是汉族人,所以简单的将李氏家族归入胡人是没有道理的!再说李渊母亲独孤氏的家里有没有汉人血统谁知道?
谢谢楼上的科普  
凤百羽 发表于 2011-12-7 18:33
人家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汉人,你凭什么反对?
汉人有儿子继娶老爹女人或老爹夺取儿子女人的习惯?当初野人写信给吕太后说刘邦死了,野人是刘邦的兄弟,按规矩要娶吕太后,把老女人吓得够呛。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1-12-7 18:42
按照中国亲族传承之法,李世民祖上是汉人这个无疑问,李氏宗族传承下来家主一直以汉人为自己的民族,虽然 ...
刘邦有教他儿子亲父亲胸膛的习惯吗?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7 22:30
刘邦有教他儿子亲父亲胸膛的习惯吗?
你说的这个与民族划分有何干系?从李虎开始到李世民可承认自己是胡人了?娶了胡人的老婆自己就是胡人?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7 22:30
刘邦有教他儿子亲父亲胸膛的习惯吗?
有胡人作风的汉人就是胡人??那么历史上不计其数汉化的胡人皇帝肯定也是汉人了;P
汉人有儿子继娶老爹女人或老爹夺取儿子女人的习惯?当初野人写信给吕太后说刘邦死了,野人是刘邦的兄弟, ...
汉人有穿西装革履的习惯?这点细节就能否定人家的民族性?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11-12-5 22:57
因为皇汉的史书总是我皇汉如何如何,至于少数民族,选择性失明。李世民实在是太猛了绕不过,就说他是汉人好 ...
这个跟宇文家族有关,别人是胡姓改汉姓。武川集团是汉姓改胡姓。根本不能说明李杨两家就是胡人。有鲜卑血统还客观点
平原士兵的高原反应+孤军深入,看看唐末的借兵入长安是怎么退兵的,是高原人不适应平原气压以为天谴。再说吐蕃那时候有多强盛你去看看那时候的地图就知道了
jiafeidemao 发表于 2011-12-3 15:56
大非川之战---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吐蕃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胜后,再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 ...
记载说的唐军有18W,当然这中间有水份,缩减下来也就5W到8W ,吐蕃军也就10W左右
当时的人连高原反应的原因都不清楚,更加无从防范。
美名扬 发表于 2014-3-16 12:38
当时的人连高原反应的原因都不清楚,更加无从防范。
唐朝的吐蕃概念很大, 很强盛,多族杂兵,主要还是能打,一不小心把长安都打下来了。
凤百羽 发表于 2011-12-7 18:33
人家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汉人,你凭什么反对?
还真不能这样讲,记得是粟裕还是谁,自认是汉族人,但党还是认定他是壮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