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15:22
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



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则是匈奴。老糊涂总是津津乐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亲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史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在李自成土匪兵进入北京前,崇祯皇帝拒绝迁都,最终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这和清帝溥仪向日本驱膝称臣更有天壤之别;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还有一点,汉唐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嫁蒙古、满洲去换和平。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清和造反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从英宗到崇祯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廷更是坚定,兵临城下宁死不迁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



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则是匈奴。老糊涂总是津津乐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亲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史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在李自成土匪兵进入北京前,崇祯皇帝拒绝迁都,最终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这和清帝溥仪向日本驱膝称臣更有天壤之别;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还有一点,汉唐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嫁蒙古、满洲去换和平。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清和造反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从英宗到崇祯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廷更是坚定,兵临城下宁死不迁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P>以局部看整体!</P><P>就不谈那个昏庸的明英宗了。崇祯不迁都是因为他有骨气?大错特错。是因为他是个朝令夕改的皇帝,本来他是有机会迁都到南京的,可是他的优柔寡断使他失去了这个机会。</P><P>你说明朝在困难时依然能分兵两路,你可知道在当时朝廷有攘外和安内两种态度。我比较赞成《国史概要》的作者樊志纲教授的看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明朝廷暂时和清兵议和,先把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镇压,在对付清廷,明朝也许不会那么早覆灭。</P><P>如果你说的那叫有骨气?以所谓的骨气失去了整个江山,值得吗?</P><P>我早就说过,每个时代所处客观环境都不相同,草率地进行类比,比较什么最怎么怎么样最怎么怎么样的朝代是不科学的。</P>
<P>1.   无论怎么讲明朝的皇帝毕竟是让人家俘虏了过去   而汉朝则没有  细数中国历史  除了以富弱而出名的宋朝以外有几个皇帝让人捉去的   何况明英宗是找上门去打的御驾亲征</P><P>2.汉唐和亲政策从思想上讲儒家思想还没有僵化   明清两代时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失去活力了   怎么能接受和亲这种政策呢   其实实行和亲政策的王朝都是比较强盛的王朝如汉唐真正的弱朝都死要面子不肯和亲的</P>
<P>3,崇祯不肯迁都的原因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还有资本对抗到底  可怜他连自己手头上有多少兵也不清楚  这就是你讲的骨气吗</P><P>4,靖难之役不请蒙古人帮忙也不能证明什么    事实摆明了元朝刚结束  蒙古人还有很强的实力    请蒙古人帮忙和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吗</P><P>5,明朝中期让日本的几个浪人整得头痛不已  能证明明朝是个强大的王朝吗</P>
<P>那不叫骨气,那叫暮气,死气。明朝有这个“骨气”,不亡才怪。</P><P>金庸的“袁崇焕传”对这个讲的很好。</P>
几千年封建帝国的大厦开始倾覆
说实在的 明朝的皇帝在晚年大都比早年懂事 而且明朝军队装备实在不错 让人实在不忍心说这个王朝的坏话啊
明的中央集权过度强大,导致一系列问题,请大家去看黄老的书.
有骨气~封海~研究锁~造家具。。。。。。
<P>可惜这些骨气用的都不是地方。</P>
<B>以下是引用<I>川流不息</I>在2004-10-19 22:54:00的发言:</B>
几千年封建帝国的大厦开始倾覆

<P>明末清初的时候~欧洲那边热闹啊~没事干经常抓他们的皇帝砍头玩</P>[em01][em01][em01][em01]
明朝的灭亡让人心痛~~~~
<B>以下是引用<I>罐头云</I>在2004-10-21 9:34:00的发言:</B>


<P>明末清初的时候~欧洲那边热闹啊~没事干经常抓他们的皇帝砍头玩</P>[em01][em01][em01][em01]


那时候好象除了英国在闹资产阶级革命就没有什么大事了吧 欧洲30年战争(1618-----1648)也结束了 (而且那是类似宗教战争)  1649年被处死  除了这个还有么?
<B>以下是引用<I>cities_hunter</I>在2004-10-19 20:59:00的发言:</B>

<P>以局部看整体!</P>
<P>就不谈那个昏庸的明英宗了。崇祯不迁都是因为他有骨气?大错特错。是因为他是个朝令夕改的皇帝,本来他是有机会迁都到南京的,可是他的优柔寡断使他失去了这个机会。</P>
<P>你说明朝在困难时依然能分兵两路,你可知道在当时朝廷有攘外和安内两种态度。我比较赞成《国史概要》的作者樊志纲教授的看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明朝廷暂时和清兵议和,先把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镇压,在对付清廷,明朝也许不会那么早覆灭。</P>
<P>如果你说的那叫有骨气?以所谓的骨气失去了整个江山,值得吗?</P>
<P>我早就说过,每个时代所处客观环境都不相同,草率地进行类比,比较什么最怎么怎么样最怎么怎么样的朝代是不科学的。</P>

<P>对二楼的话有几点不同的看法,
<P>首先二楼的这位先生没分清什么叫局部和整体, 楼主讲的才识整体, 你老先生讲的好象是局部,
<P>皇帝亲征, 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不过你以成败论英雄,我也没办法。  迁不迁都这种机会,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局部的问题, 我还没听过历史上有某个朝代因为迁都而强盛。攘外和安内的观点, 我只能说,明皇朝还保留着中华民族誓死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 可惜,这个传统被清的统治给慢慢抹杀了, 还有,我认为明的攘外还是不错的, 直至明灭亡, 也没见清兵踏入关内一步, 如果不是吴三贵这个千古罪人, 我想不可能有满清这个朝代。  对于骨气, 我和你的观点正好相反, 对于一个民族 江山可以失,但骨气不可失, 骨气存在, 江山总会回来, 没有骨气, 即使多大的江山, 最后还是保不住的。   被满清统治,只能说是中华民族在那段时间时运不佳,历史倒退
<P>       您老先生早说过什么,其实不重要, 尤其最后一句, 好象也没什么说服力, 有句话,叫做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请给解释一下。  好象无论处于那个朝代, 总是由人与人的关系,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体总还没脱离人。 所以怎么比较都可以的, 事实上,现在的人际关系,也比古代高深不了多少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3 2:30:46编辑过]
<P>
迁不迁都这种机会,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局部的问题, 我还没听过历史上有某个朝代因为迁都而强盛。
</P><P>历史上因迁都而强盛的例子不要太多噢      孝文帝因从平城迁都至洛阳而巩固了其在汉族中的政治基础  明成祖因从南京迁至北京而使国家重心北迁从而巩固了北疆防线</P><P>
还有,我认为明的攘外还是不错的, 直至明灭亡, 也没见清兵踏入关内一步, 如果不是吴三贵这个千古罪人, 我想不可能有满清这个朝代。  
</P><P>明朝后期辽东惨败后   关外土地尽失    防线从鸭绿江一直退到山海关    清的根基已经从战争中巩固起来了   攘外政策也是失败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