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7能够打穿T-54/五九型坦克正面装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8:49:46
1973年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的T-55坦克,正面安装原厂配套的陶瓷附加装甲后,可以抗RPG-7

这是傅福禄老前辈说的。1973年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的T-55坦克,正面安装原厂配套的陶瓷附加装甲后,可以抗RPG-7

这是傅福禄老前辈说的。
恭候楼下的
ID 很眼熟,SC的?{:soso_e169:}
T55,73年,巴基斯坦? 一句话完全找不到对的地方,神了。
79年经验,59正面对RPG-7无压力。
动破甲,静破甲,最佳炸高。。。。。然后再说后面的
79年被RPG-7和40火击穿的59可不少,但是破甲后效却不好。
搭车问一下,当年的‘陶瓷装甲’是什么成份,怎么造的?不会是景德镇出品吧?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11-23 12:06
搭车问一下,当年的‘陶瓷装甲’是什么成份,怎么造的?不会是景德镇出品吧?
蓝宝石、红宝石、锆石、黑钻石、碳硅石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2:58
蓝宝石、红宝石、锆石、黑钻石、碳硅石
这材料听着很魔幻啊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2:58
蓝宝石、红宝石、锆石、黑钻石、碳硅石
哈哈哈,镶钻装甲:D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2:58
蓝宝石、红宝石、锆石、黑钻石、碳硅石
猎杀版主,问个问题,T-64里面的陶瓷球很贵么?
wobushizt 发表于 2011-11-23 13:08
猎杀版主,问个问题,T-64里面的陶瓷球很贵么?
很贵,尤其在那个年代,装甲级别用的。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1:59
79年被RPG-7和40火击穿的59可不少,但是破甲后效却不好。
59正面打不穿,悲剧是62轻战车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3:10
很贵,尤其在那个年代,装甲级别用的。
哦,以前在黑龙江当兵的时候,一参谋曾经拿过两个球球,灰白色的,夹杂有黑色和深蓝色结晶状物,大概比老年人用的健身球大那么一点,一个手拿两个优点吃力。很硬,也很沉。我们都用来砸钉子了一直到退伍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后来貌似连长当健身球玩了。看着和红外版主发的那个T-64里的陶瓷球很像。不知道是不是这玩意如果是的话那我们真是暴缱天物了哈
akula971 发表于 2011-11-22 21:25
T55,73年,巴基斯坦? 一句话完全找不到对的地方,神了。
79年经验,59正面对RPG-7无压力。
1973年,三月的北方大地,乍暖还寒,笔者与其他有关同志踏上了南下湛江接收T-55坦克的专列。
......
到达湛江市后,我们立即转乘汽车赶到了湛江码头。 ... ...  我们见到了巴基斯坦的驻华武官。据他介绍,T-55中型坦克、导弹、炮弹等,是应中国的需求送给中国朋友的,其中苏式T-55中型坦克和导弹,是在印巴战争中缴获印度的战利品,.......

...

接回T-55坦克后,装甲兵领导机关、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系统、有关院校、工厂、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开始了对T-55坦克的轮流参观。领导安排我承担了参观时的讲解和驾驶表演任务。

......

根据车内某些标牌上的文字推断,这是一台苏式T-55中型坦克,由波兰生产制造。该车生产年代较晚,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有关资料分析,可能是在1971年前后总装出厂。

......
T-55坦克装有完善的火控系统,并装有火炮稳定装置。坦克上还配备了附加装甲套件,附加装甲为模块化披挂装甲,共分三种套件:一种为高硬度钢附加模块用来对付穿甲弹,一种为陶瓷复合装甲模块用来对付破甲弹,另一种是爆炸反应装甲。这三种装甲模块可以单独或同时安装到T-55坦克上。安装了陶瓷复合装甲模块后,T-55坦克即能承受RPG-7火箭弹的攻击。

......

与T-54坦克比较,该坦克主要有如下改进:在原来的100毫米口径线膛炮上,增加了双向稳定器,提高了行进间的射击能力;由于采用了蜂窝弹架等,原来34发的弹药基数增加为43发,提高了坦克连续作战的能力;增加了炮手的夜瞄和车长夜视装置,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增加了三防装置,提高了坦克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能力;增加了潜渡设备,提高了克服水障碍的能力;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在原来520马力的基础上经过强化增至580马力,略微提高了坦克的机动能力;增设了坦克的热烟幕装置,提高了在战时的隐蔽能力;增加了空气主起动系统,将电起动作为辅助起动系统,使发动机的起动更为可靠,节省下来的电力可更好地供给其它耗电装置使用;增加了转向操纵机构的液力助力装置和主离合器操纵的气液助力装置,明显地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疲劳。为了保证这些装置的正常工作,在传动部分的变速箱上增加了专用的油泵和气泵;增大了发电机的功率,并成功地采用了发电机的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出国产的69式中型坦克后,因当时各种样车的发电机之液力偶合器经常“断轴打齿”等技术难关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等原因,迟迟未能定型。正在这时,适时地引进了苏式T-55中型坦克,通过对该型坦克的分解测绘,对液力偶合器的轮轴和齿轮结构和尺寸分析研究,并进行重新设计,为我国成功地研制69式中型坦克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与T-54坦克比较,T-55坦克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改进。如在驾驶员潜望镜上,增装了喷刷器;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调整;该车的吨位虽与T-54坦克基本相同,但是发动机经过强化改进后却提高了60马力,稍微提高了该车的机动性能;该车还改进了某些机件的布置位置;车辆具有潜渡性能等(具体在下文详细介绍)。

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些对坦克不太熟悉的同志,经常问我坦克“三防”的内容和工作过程,我也细心地回答:所谓“三防”,是指坦克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能力。该车的三防装置为集体式防护方式,主要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组成,可在车内建立一定的超压值并对进入车内的空气进行甩尘过滤,其滤毒罐可对进入车内空气的放射性尘埃及化学、生物毒剂进行过滤消毒,从而提高了坦克防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能力。

T-55驾驶操纵特色

对驾驶苏式T-55坦克,我最初充满了新鲜感。坦克被押运到北京后,经过由长辛店至房山北庄弯弯曲曲的数十千米的履带行军(必须避开柏油公路而选择乡村土路、河滩和小山 “夹皮沟”行驶),以及后来的多次驾驶表演,我初步体会到该坦克的主要使用驾驶特点。

刚开始驾驶该坦克时,我还真有些不太习惯,由于有多年驾驶老式坦克的“习惯势力”,每当需要转向前,我就弯腰伸手去前边摸传统位置上的操纵杆,几乎耽误了转向时机。原来该车转向装置装有液压助力机构,液压助力操纵杆就位于驾驶员的前下方,操纵轻便省力。后来,我坐直身体,很自然地将两只手直接握住前下方的液力助力小操纵杆,使得转向动作及时而又方便。由于小操纵杆的工作行程很小,驾驶员转向时,不需要长距离、大角度地伸拉胳膊和扭转腰部,这就明显地减小了驾驶员转向时的动作幅度和劳动强度。

在驾驶坦克的过程中,转向是驾驶员最消耗体力、最频繁的操作动作,该坦克的液压助力小操纵杆设计是成功的,它构成了苏式T-55坦克驾驶操纵的主要特点。液压操纵杆的操纵十分轻便省力,回场后经过我们的专门测量,其分离转向时,仅需3~4千克的操纵力,第一位置转向时的操纵力为13~14千克,第二位置转向时的操纵力为20千克,均低于苏式T-54A和我国59式中型坦克30千克左右的转向操纵力,从而明显地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疲劳。在拉动液压助力操纵杆的过程中,操纵力的变化幅度较为合适,而且在第一和第二位置时都有明显的节奏感,所以便于操作,不易因操作不慎使坦克转向角度过大而容易发生事故。

经过后期的分析试验,我们发现,在液压助力转向操纵系统中,还装有液压助力操纵器总成、油泵、油箱、滤清器、卸荷阀、单向阀和蓄压器等,使系统的工作比较完善合理,不易发生操纵失灵现象,就是在发动机熄火后,仍能使用液压助力系统操纵12~20次。操纵器总成(即液压助力操纵杆及助力缸等)就布置在驾驶员的前下方。液压助力操纵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变速箱箱体上的油泵工作,油泵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出,经过粗滤清器、单向阀向蓄压器充压,再经过精滤清器后到助力缸做功。当拉操纵杆时,液压油推动助力缸的运动件带动操纵机构工作,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转向时帮助驾驶员实施助力。液压助力系统在战场上一旦被打坏后,用4~5分钟的时间即可装上备用的机械操纵杆,而且装上机械操纵杆后,即可自动解脱液压助力操纵系统,从而保证了机械操纵时不致太重。

通过我们多次的使用驾驶和分析试验,也发现它的液压助力转向操纵系统存在着某些缺点,其主要表现为:转向操纵器布置在驾驶员的前下方,使得驾驶室较为拥挤,操纵脚制动器时稍受影响,驾驶员出入坦克也不太方便。坦克在实战中,一旦液压操纵器被打坏,不能立即由液压助力状态转为机械操纵状态,而必须停车进行转换,实战时将带来严重后果。

在驾驶过程中,发现操作此车的主离合器踏板也比较省力。后来经过试验测试得知,用气液助力系统分离主离合器的时间为0.1~0.3秒,结合主离合器的时间为0.4~0.6秒,达到了主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迅速分离和平稳结合的要求。主离合器气液助力机构主要由电动空气活门、助力器及其机械操纵部分组成。当驾驶员踏动主离合器踏板时,电动空气活门打开,压缩空气自高压空气系统进入助力器,助力器内的薄膜推动液压油,液压油通过助力缸帮助驾驶员做功,使驾驶员操纵主离合器踏板时变得轻便省力。松开主离合器踏板时,电路切断,做功后的压缩空气经电动活门进入大气,在主离合器弹簧的作用下,助力装置返回原位,液压油从助力缸经调节器节流孔回到油室,助力器内的薄膜恢复原位。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主离合器气液助力系统虽然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疲劳,但是它不能把主离合器的工作控制在半分离状态,因此在进、出车库和需要用特慢速度调动车辆时,用气液助力系统就感到很不方便,这时必须改用机械操纵系统,为此应将主离合器踏板上的卡环扳到朝上的方向,以便解脱气液助力系统。

平时坦克驾驶员们都爱说:“驾驶室就是我们的作战场所,驾驶椅就是我们的作战阵地”,此话不无道理。驾驶员座椅的舒适性和各操作机件位置的合理性,都应当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驾驶员工作的舒适性和连续的作战能力。我的身材较为矮小,每当驾驶坦克前,我都将驾驶椅的高低和前后位置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坐到T-55坦克的驾驶座椅上,我就按照自己的身材要求进行调整。我发现该坦克驾驶员座椅的位置,有较大的可调性,其高低可调范围可达180毫米左右,前后的可调范围可达160毫米左右,座椅靠背的角度也能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身材的人员驾驶,比驾驶T-54坦克方便多了。

对坦克驾驶员来说,都很关心驾驶室各种操作机件布置的合理性和操作的方便性。该车改进了某些机件的布置位置,如将手摇柴油泵、柴油分配开关、排除空气开关等均布置在驾驶员的附近,提高了驾驶员工作的方便性。另外,在驾驶员潜望上,增装了喷洗器,当坦克通过泥泞地时,可用高压空气喷刷掉潜望镜上的泥沙。这是因为在气路中装有小水箱,喷洗时高压空气可以将水引射出来,对潜望镜进行喷水冲洗,保证了潜望镜始终处于清洁状态,提高了坦克在复杂条件下的驾驶能力。

坦克的潜渡性能是指坦克在规定条件下,借助专用的潜渡设备沿水底行驶所能通过水障碍的能力,一般用潜渡深度、潜渡距离、抗水流速度、出入水角、入水前的准备时间、潜渡后立即投入战斗的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要求现代主战坦克的潜渡深度为4~6米,潜渡距离为600~1 000米,抗水流速度为1.5~3米/秒,入水前的准备时间(全车乘员参加)为10~20分钟,出水后应能迅速投入战斗。我们进行试验和训练时应参考以上的指标要求。T-55坦克具有潜渡性能,车上增设了航向仪、电动排水泵、排烟口单身活门和整车的密封措施。
... 下水前,驾驶员应提前标定潜渡方向,并将航向仪调至零位,在潜渡过程中,坦克稍有偏驶时,航向仪即可显示出来,只要驾驶员在水下及时准确地进行修正转向,使航向仪指针始终指在零位上,坦克即可在水下按照既定的方向行驶,较顺利地驶向既定的出水地点。

T-55中型坦克的引进,为我国研制69式中型坦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照上文这么说,T-55的人机工程比T-54进步不少的样子

ccbs 发表于 2011-11-23 15:56
照上文这么说,T-55的人机工程比T-54进步不少的样子


这文章很好的驳斥了G6-52L拿59代替苏制坦克T-54/55的搞笑论点

用实测数据来打破毛子坦克耐寒耐操的神话 {:soso_e147:} 真实不知道谁在编造神话{:soso_e120:}

ccbs 发表于 2011-11-23 15:56
照上文这么说,T-55的人机工程比T-54进步不少的样子


这文章很好的驳斥了G6-52L拿59代替苏制坦克T-54/55的搞笑论点

用实测数据来打破毛子坦克耐寒耐操的神话 {:soso_e147:} 真实不知道谁在编造神话{:soso_e120:}
“另一种是爆炸反应装甲”?
73年吧唧缴获A3的T55都有陶瓷附加装甲了啊!毛子确实很邪恶!
毛子的爆反装甲不是从82年叙利亚缴获的犹太国坦克上爆反装甲学来的吗?怎么73年毛子的出口型还是小弟制造的上面就有俄呢?
楼上2位的问题只能等大牛解惑了,咳咳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11-23 12:06
搭车问一下,当年的‘陶瓷装甲’是什么成份,怎么造的?不会是景德镇出品吧?
景德镇。。。
黑暗执政官 发表于 2011-11-23 19:22
景德镇。。。
据说好的装甲都是,清宫造办处弄出来的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11-23 11:59
79年被RPG-7和40火击穿的59可不少,但是破甲后效却不好。
79年被RPG-7和40火击穿的主要是62式
69式上580马力的发动机不是从珍宝岛缴获的t62上仿制来的?
我很奇怪,有t62做参考干嘛还去看T55?难道后者比前者还要完善?
我也觉得,不是已经有T62放着了咩
这就诡异了,明明之前已经缴获T-62了,按说比T-55更进一步,难道是T-62相关部件损伤严重难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