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后,重复使用火箭(300吨发动机)和空间站应比登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51:00


(特意找了一些论文,包括王希季院士关于重复使用的论文,2011年1月和4月西安航天研究所的论文,在发动机研制思路上(尤其是300吨推力上)与俺的设想不谋而合。具体论文内容在92、96、98楼)
一、载人登月现实意义不足,老美和原苏联的巨无霸火箭发动机在当前几乎派不上用途。

神八的顺利对接,可以说后续的神九、神十几乎不会有太大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又解决了载人登月的一个环节,所以许多人又希望能够尽快安排登月。

是啊,登月从感觉上来讲的确感觉良好,所以并不光是老百姓如此思考,航天专家中也有人如此考虑,包括龙乐豪在内的许多院士都有这个愿望,所以在神五成功载人后,载人登月的研究热潮是不时涌现:看看这几年的有关重型火箭的论文,就知道多少业界人士是如何热衷于登月了。

不过,且慢,登月在未来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好处和现实意义呢?登月我们要研制65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1000吨固体火箭发动机、9米直径箭体,这些玩意都是巨无霸级别的,研制费用耗费巨大,除了登月外,几乎派不上多大用途。我们可以看看老美和原苏联的情况,巨无霸的F-1火箭发动机已经早已退役、RD-170发动机在天顶上用用,但运力调节并不灵活,1000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如何找到用武之地并不明确,而老美在忽悠要登月后发现实际费用耗资巨大,失却目标后现在还在找方向。现实的确有点喜剧感,老美和原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互相压制对方而研制的超越时代需要的巨无霸发动机,在冷战后就面临着如此没有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难道我们要步其后尘不成?

二、审视当前航天发射需求,重复使用运载工具显然能够降低发射成本,更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资金投入到真正的卫星应用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美和原苏联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汲取。老美和俄罗斯当前主要在研制什么,当前整个航天领域关键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是什么?如果一个国家的航天政策不从这方面着手,那么对这个国家是更多的是负担,诚如RD-170给原苏联带来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严重的失衡。

当前老美和俄罗斯,相当大的精力头投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上。老美在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一时找不到研制方向,搞了个登月却被奥巴马给砍掉,实在是经济危机中还要搞登月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看不出有什么益处。而美空军更为现实,毕竟登月与他们无关,航天飞机在挑战者爆炸后也与他们无关,他们更关注的是实际的航天应用对军事的益处,所以他们规划了可飞回的重复使用发射运载工具研制,这是因为军事侦察卫星是个持续的需求,降低发射费用是件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情。考虑到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一次性运载火箭上的垄断造成航天发射费用高昂,奥巴马选择了支持私人公司来发展低成本航天发射,所以SpaceX才风起云涌,搞了不少项目,而SpaceX降低发射费用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复使用。

无独有偶,俄罗斯在继承原苏联航天遗产后,虽然发现底子挺厚,但维持大规模卫星发射仍然是个不小的负担,降低发射费用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加上原苏联航天遗产实际上分布在多个国家,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也必须研制自己的东西,所以有了安加拉,为了降低费用,有了重复使用助推器的计划。

对我们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走老美和俄罗斯的弯路,在航天运载工具上,未来我们会维持在年发射次数15-20次左右,这样的发射频率,显然重复使用有非常大的研究必要性,这对降低发射费用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卫星应用上,这回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之外,优先于登月的载人航天项目则是空间站,虽然空间站当前还看不出更多的收益,但显然空间站会比登月有更多现实意义,包括微重力应用研究、人体适应太空研究、未来的太空组装经验积累等对今后更为广阔的太空探索都更有现实意义。

所以,个人认为,在天宫二号、三号项目、长征五号基本成功之后,纳入研究课题的还是合适推力的发动机和重复使用运载工具的研究,而不是巨无霸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三、当前长五运载火箭的120吨煤油/液氧发动机推力稍弱,应该研制较大推力发动机,同时研制重复使用技术。

当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20吨的煤油/液氧发动机的推力还嫌稍弱,在达到25吨的LEO运载能力时需要多大8台发动机,加上芯级2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数量达到10台,实在是有点多,而且在未来发展中,大约20吨的一些任务仍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比120吨推力大的火箭发动机是必须要研制的,关键看研制的推力多大为好。 而这个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研制,则必须考虑重复使用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考虑,从而使得降低发射费用能够真正实现。

1、应该发展200-300吨推力的煤油/液氧发动机

从未来运载能力需要上来看,30吨以内的推力需求仍然是主流,个人认为200-300吨推力煤油/液氧发动机可能更具有灵活性,因为这样的推力,1200(4台发动机)吨左右的起飞推力可以满足发射大型空间站构型的需要,1800吨起飞推力(6台发动机)可以满足二次发射空间对接飞往月球的需要,即可以比较好的兼顾大量低于30吨推力的需求,同时可以兼顾登月这种长远任务。这样的发动机研制费用远比650吨推力发动机研制费用要低,至少在试车同样时间消耗的煤油要少一半,更别提由于难度降低带来的解决问题时间缩短和实验时间缩短等带来的费用降低。

2、应该发展机翼飞回式重复利用技术
  早期许多重复利用技术是采用降落伞回收,实际上即便降落伞回收美国航天飞机较为坚固的固体助推器时,其降落姿势不对都会造成壳体变形,更别提更为脆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加上降落伞回收需要寻找和带回,其周期和时间都比较长。而机翼飞回方式基本没有这些问题。当然机翼飞回会带来结构重量和更为复杂控制,但其好处挺大,基本上液体火箭发动机飞回后经过检修没有问题就可以重新加注燃料使用。在这方面固体火箭反而不如液体火箭,因为固体火箭基本上需要到工厂实现燃料的重新安装,反而不如液体火箭更灵活。

在机翼飞回式重复使用上,老美和俄罗斯的飞回方案中是将助推器返回,助推器上是煤油/液氧贮藏罐比较齐全。个人认为这样返回设备体积和重量都比较重,整个火箭反而复杂,结构重量并没有优势,相反采用飞回装置上只有煤油贮藏罐,液氧罐在芯级共用显得更可取,因为这能显著减低飞回装置的复杂性,整个结构重量上也轻,毕竟减少了液氧罐的数量。另外,由于芯级第一级抛掉的是液氧罐,比安加拉之类的火箭芯一级抛掉的是带有发动机、液氧罐、煤油罐的整个完整火箭,其损失还是要小不少。另外还可以考虑给氧气罐加上降落伞在海上回收,由于其罐体没有多少开口,通过阀门密封等手段,实现其复用反而更有可能。

四、重复使用的未来美好前景

重复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发射费用,想想看,每次发射将发射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2是什么感觉?如此每年发射费用降低后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真正有用的卫星应用、空间站应用,那种空间产业化前景甚至有点可期待的感觉。

另外,这种研制方向还能够兼顾登月和太空探索,并没有像登月那种耗费巨大而影响别的项目资金使用的程度,反而为登月和太空探索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最后,呼吁一下,将目标定的更现实一些,经济收益上考虑更多一些,这才是航天长久持续发展应该走了路。




(特意找了一些论文,包括王希季院士关于重复使用的论文,2011年1月和4月西安航天研究所的论文,在发动机研制思路上(尤其是300吨推力上)与俺的设想不谋而合。具体论文内容在92、96、98楼)
一、载人登月现实意义不足,老美和原苏联的巨无霸火箭发动机在当前几乎派不上用途。

神八的顺利对接,可以说后续的神九、神十几乎不会有太大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又解决了载人登月的一个环节,所以许多人又希望能够尽快安排登月。

是啊,登月从感觉上来讲的确感觉良好,所以并不光是老百姓如此思考,航天专家中也有人如此考虑,包括龙乐豪在内的许多院士都有这个愿望,所以在神五成功载人后,载人登月的研究热潮是不时涌现:看看这几年的有关重型火箭的论文,就知道多少业界人士是如何热衷于登月了。

不过,且慢,登月在未来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好处和现实意义呢?登月我们要研制65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1000吨固体火箭发动机、9米直径箭体,这些玩意都是巨无霸级别的,研制费用耗费巨大,除了登月外,几乎派不上多大用途。我们可以看看老美和原苏联的情况,巨无霸的F-1火箭发动机已经早已退役、RD-170发动机在天顶上用用,但运力调节并不灵活,1000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如何找到用武之地并不明确,而老美在忽悠要登月后发现实际费用耗资巨大,失却目标后现在还在找方向。现实的确有点喜剧感,老美和原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互相压制对方而研制的超越时代需要的巨无霸发动机,在冷战后就面临着如此没有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难道我们要步其后尘不成?

二、审视当前航天发射需求,重复使用运载工具显然能够降低发射成本,更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资金投入到真正的卫星应用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美和原苏联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汲取。老美和俄罗斯当前主要在研制什么,当前整个航天领域关键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是什么?如果一个国家的航天政策不从这方面着手,那么对这个国家是更多的是负担,诚如RD-170给原苏联带来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严重的失衡。

当前老美和俄罗斯,相当大的精力头投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上。老美在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一时找不到研制方向,搞了个登月却被奥巴马给砍掉,实在是经济危机中还要搞登月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看不出有什么益处。而美空军更为现实,毕竟登月与他们无关,航天飞机在挑战者爆炸后也与他们无关,他们更关注的是实际的航天应用对军事的益处,所以他们规划了可飞回的重复使用发射运载工具研制,这是因为军事侦察卫星是个持续的需求,降低发射费用是件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情。考虑到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一次性运载火箭上的垄断造成航天发射费用高昂,奥巴马选择了支持私人公司来发展低成本航天发射,所以SpaceX才风起云涌,搞了不少项目,而SpaceX降低发射费用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复使用。

无独有偶,俄罗斯在继承原苏联航天遗产后,虽然发现底子挺厚,但维持大规模卫星发射仍然是个不小的负担,降低发射费用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加上原苏联航天遗产实际上分布在多个国家,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也必须研制自己的东西,所以有了安加拉,为了降低费用,有了重复使用助推器的计划。

对我们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走老美和俄罗斯的弯路,在航天运载工具上,未来我们会维持在年发射次数15-20次左右,这样的发射频率,显然重复使用有非常大的研究必要性,这对降低发射费用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卫星应用上,这回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之外,优先于登月的载人航天项目则是空间站,虽然空间站当前还看不出更多的收益,但显然空间站会比登月有更多现实意义,包括微重力应用研究、人体适应太空研究、未来的太空组装经验积累等对今后更为广阔的太空探索都更有现实意义。

所以,个人认为,在天宫二号、三号项目、长征五号基本成功之后,纳入研究课题的还是合适推力的发动机和重复使用运载工具的研究,而不是巨无霸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三、当前长五运载火箭的120吨煤油/液氧发动机推力稍弱,应该研制较大推力发动机,同时研制重复使用技术。

当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20吨的煤油/液氧发动机的推力还嫌稍弱,在达到25吨的LEO运载能力时需要多大8台发动机,加上芯级2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数量达到10台,实在是有点多,而且在未来发展中,大约20吨的一些任务仍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比120吨推力大的火箭发动机是必须要研制的,关键看研制的推力多大为好。 而这个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研制,则必须考虑重复使用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考虑,从而使得降低发射费用能够真正实现。

1、应该发展200-300吨推力的煤油/液氧发动机

从未来运载能力需要上来看,30吨以内的推力需求仍然是主流,个人认为200-300吨推力煤油/液氧发动机可能更具有灵活性,因为这样的推力,1200(4台发动机)吨左右的起飞推力可以满足发射大型空间站构型的需要,1800吨起飞推力(6台发动机)可以满足二次发射空间对接飞往月球的需要,即可以比较好的兼顾大量低于30吨推力的需求,同时可以兼顾登月这种长远任务。这样的发动机研制费用远比650吨推力发动机研制费用要低,至少在试车同样时间消耗的煤油要少一半,更别提由于难度降低带来的解决问题时间缩短和实验时间缩短等带来的费用降低。

2、应该发展机翼飞回式重复利用技术
  早期许多重复利用技术是采用降落伞回收,实际上即便降落伞回收美国航天飞机较为坚固的固体助推器时,其降落姿势不对都会造成壳体变形,更别提更为脆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加上降落伞回收需要寻找和带回,其周期和时间都比较长。而机翼飞回方式基本没有这些问题。当然机翼飞回会带来结构重量和更为复杂控制,但其好处挺大,基本上液体火箭发动机飞回后经过检修没有问题就可以重新加注燃料使用。在这方面固体火箭反而不如液体火箭,因为固体火箭基本上需要到工厂实现燃料的重新安装,反而不如液体火箭更灵活。

在机翼飞回式重复使用上,老美和俄罗斯的飞回方案中是将助推器返回,助推器上是煤油/液氧贮藏罐比较齐全。个人认为这样返回设备体积和重量都比较重,整个火箭反而复杂,结构重量并没有优势,相反采用飞回装置上只有煤油贮藏罐,液氧罐在芯级共用显得更可取,因为这能显著减低飞回装置的复杂性,整个结构重量上也轻,毕竟减少了液氧罐的数量。另外,由于芯级第一级抛掉的是液氧罐,比安加拉之类的火箭芯一级抛掉的是带有发动机、液氧罐、煤油罐的整个完整火箭,其损失还是要小不少。另外还可以考虑给氧气罐加上降落伞在海上回收,由于其罐体没有多少开口,通过阀门密封等手段,实现其复用反而更有可能。

四、重复使用的未来美好前景

重复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发射费用,想想看,每次发射将发射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2是什么感觉?如此每年发射费用降低后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真正有用的卫星应用、空间站应用,那种空间产业化前景甚至有点可期待的感觉。

另外,这种研制方向还能够兼顾登月和太空探索,并没有像登月那种耗费巨大而影响别的项目资金使用的程度,反而为登月和太空探索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最后,呼吁一下,将目标定的更现实一些,经济收益上考虑更多一些,这才是航天长久持续发展应该走了路。


同意。
字数补丁
开发垂直发射,垂直回收的可回收全可回收系统,很有必要,完全可以实现只抛弃上面级的飞行方式。
刚搜索了国内论文,关于重复使用的论文很少,而关于登月选择什么样的发动机和火箭的构型论文很多,看来国内对登月有多么热。

呜呼,巨无霸看上去很美,但大而无当,是个吸金巨兽,却难以产生更多实际收益。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最典型的就是老美航天飞机上面那两个固推吧!那两个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呀?
从天上掉到海上面,虽然有降落伞,但是冲击还是难免的吧,又要经过海水泡一阵子,不会对结构啊和可靠性方面造成什么问题吗?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最典型的就是老美航天飞机上面那两个固推吧!那两个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呀?
从天上掉到海上面,虽然有降落伞,但是冲击还是难免的吧,又要经过海水泡一阵子,不会对结构啊和可靠性方面造成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吧,你要是不报一个特吸引眼球的方案,大长老们根本不会批银子。
zzjj123 发表于 2011-11-5 00:07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最典型的就是老美航天飞机上面那两个固推吧!那两个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呀?
从天上 ...
所以目前俺的设想是不采用降落伞回收,还是装上机翼,让它飞回来,避免冲击。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1-11-5 00:20
我觉得吧,你要是不报一个特吸引眼球的方案,大长老们根本不会批银子。
光吸引眼球可不行,还得实打实才能真正长长久久。
要登月就建永久基地 维持月球基地的费用可能比空间站要低 不存在寿命问题 几乎不用消耗地球燃料 每年发射两次就可以 其中货运不用返回 就可以维持一年的时间
如果只是着眼眼前,人类又怎么能进步。
这个重复利用火箭和登月不矛盾,可以同时搞吧。我觉得你这个方案可以搞成一级半入轨的一级可重复利用的火箭,第一级搞成和航天飞机一样带个翅膀但无载荷无防热,一级上面顶半级主要用于水平加速的入轨级,第一级可以自主飞行返回,OK,,是不是这样?
我个人观点来说,不管是航天飞机还是空天飞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看不出是好的选择。
1、短期内,空天飞机做不到如同民航机一样的系统可靠性。其工作的条件也恶劣的多,每次回收后再发生,保障难度也大。成本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展一次使用的飞船效费比更高。空天飞机必须依赖于下一代材料技术的发展了。
2、航天工程从他发展的时候起,就不单单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而是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和政治事件。登月,不仅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进步,也是彰显国家综合国力的手段。所以,不能单纯看直接衡量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
就像巨型火箭是在登月需求下开发的一样,真正便宜的重复使用火箭也要有动力才行,可这个动力是什么呢?还是登月。


载人航天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吸引眼球就是无价的力量,这和微博上散发谣言影响控制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眼光不能那么表面化。

中国人登上月球是对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战,对改变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全球舆论中长期的被动挨打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中国人能首先登上火星,那么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心将全面转移到东方。白种人对黄种人数百年的歧视将走向终结, 中国发展的外部麻烦将大大减小, 到时候还会有人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吗?还会有军售禁运吗?还有人敢驱赶中国渔民,占领中国岛屿吗?还会有X 独,X独,XX轮,XX花 在国内外兴风作浪吗?得益将是每一个老百姓的。

这些政治利益不是赚多少钱,拿多少诺贝尔奖就能比较的。

载人航天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吸引眼球就是无价的力量,这和微博上散发谣言影响控制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眼光不能那么表面化。

中国人登上月球是对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战,对改变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全球舆论中长期的被动挨打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中国人能首先登上火星,那么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心将全面转移到东方。白种人对黄种人数百年的歧视将走向终结, 中国发展的外部麻烦将大大减小, 到时候还会有人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吗?还会有军售禁运吗?还有人敢驱赶中国渔民,占领中国岛屿吗?还会有X 独,X独,XX轮,XX花 在国内外兴风作浪吗?得益将是每一个老百姓的。

这些政治利益不是赚多少钱,拿多少诺贝尔奖就能比较的。
楼主显然不明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道理……为啥现在都在论证大火箭?


就目前技术而言。
即使是发射航天飞机
能源模式也远比美国的脑残模式好。
航天飞机有的功能一个不少。
顺便还白得一个1XX吨入轨能力的超大号火箭

就目前技术而言。
即使是发射航天飞机
能源模式也远比美国的脑残模式好。
航天飞机有的功能一个不少。
顺便还白得一个1XX吨入轨能力的超大号火箭
巨型火箭有没有用?
只要有空间站要造。
巨型火箭就极其有用。
大直径舱段直接打。
人呆在里面更舒适不说。
大型设备也能往里面塞。

而且发射费用大大缩小

是的 每次发射费用是比现在质子号高。

但是所谓国际空间站的容积,用能源号 土星5号。
那就是三发而已。
土共目前的瓶颈就是火箭不够大,所以当然要首先解决大火箭有无问题
而登月对国民士气的提升作用太明显了,霸气外漏啊
也觉得空间站目前效益大些,登月回报期太长
iewgnem 发表于 2011-11-5 05:10
就像巨型火箭是在登月需求下开发的一样,真正便宜的重复使用火箭也要有动力才行,可这个动力是什么呢?还是 ...
登月用的重复使用火箭?我相信2100年肯定会有的。
TSQ 发表于 2011-11-5 00:58
光吸引眼球可不行,还得实打实才能真正长长久久。
不吸引眼球,海南中不会给钱的,所谓中国特色。
可重复使用火箭成本不一定低,看看美国的经验就知道.美国航天飞机那两个固体助推器,据说能重复使用,但回收回来后要经过繁杂的检验和修复工作,成本相当高.
重复使用,可靠性必然低,看看老美炸了多少航天飞机就知道了,现在的航天事业,有效载荷远比火箭要值钱的多吧!
胡说几句

1 登月问题
首先,登月是一定要搞的,这个毫无疑问。但是时间却不是近期。未来十年的重点是空间站,空间站建立以后还有无数的工作需要做,登月的事情是2025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属于讨论的阶段,各方都在摆事实讲道理。比如工程的可行性,技术的必要性等等。相当于921工程之前的大讨论阶段。研制巨型火箭发动机的预研现在一定是开始了,要不然登月根本无从谈起。当年921之所以能够顺利上马,有长二捆这个基本符合要求的火箭。回顾一下921的决策就会发现,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远见的。当年没有选择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而选择了可能最保守的飞船。现在完全没必要担心航天发展脱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 发展方向问题
降低发射成本是一直以来的热点。但是不一定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唯一方案。美国航天飞机那两个大固体就是个例子。理论上说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回收以后的检查工作耗时极长,而且可靠性不强。降低成本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批量生产。从论颗生产,变成论批次生产。中国现在进行的模块化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尝试。2 3种芯级 2种助推器。如果每年发射20次,每个芯级都有6 ~ 8次的机会。生产起来成本不会太高。而如果是可重复使用,每次都需要彻底检查,成本不一定比新造的便宜多少。至于卫星,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就没放松。我认为,中国的航天动力发展方向是搞低成本模块化一次性火箭,而不是集中精力发展可重复使用工具。

3 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前景
我觉得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前景不是太好。前景更好的是空天飞机这种。当然了,预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真到型号发展,还是再看看吧。
TSQ 发表于 2011-11-5 00:58
光吸引眼球可不行,还得实打实才能真正长长久久。
其实楼主你在一楼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偏偏就忘了“中国国情”四个字。
首先,国内没有独立的民用航天机构。在国外,像nasa、esa、jaxa之类的机构,每年都会拿着一定数量的预算去搞新技术探索(比如说重复使用之类),但是这类研究往往没有固定的工程项目做背景,很多东西搞不出来很正常,当技术储备就是了,但是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条件。中国国家航天局只是一个空壳机构,中国航天的真正主力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这家公司正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换句话说,以后要向骡马波音靠拢。企业的特点就是追求最大利润,你想让中航技自己筹钱搞无工程背景的技术预研,基本不可能。就算人家出于爱国热忱自愿搞,那个投入也是很低的,和拿着国家财政的大把美元玩高科技的nasa完全没得比。
其次,国内的众多航天项目往往是政治挂帅。你说要脚踏实地搞航天,开发可重复利用技术,搞200-300吨推力的煤油液氧发动机,这话一点没错,但政治效应如何?火箭助推器从天上自己飞回来,轰动性效应还不如搞一个天宫一号,政治局毫不犹豫地选后者,至于前者,想说服决策层投入资金上马,可能性比零高不了多少。我前面已经说过,不要指望中航技自己投钱搞,现在国家又很难投钱,这种东西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最后,国内专家现在拼命鼓吹重型火箭,不停地忽悠什么600吨大煤油、200大氢氧都是有目的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研制200-300吨推力的煤油液氧发动机毫无疑问是更优选择,一方面技术跨度小比较有把握,另一方面可以改进长五实用性更高。但是很遗憾,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潜在的政治效应,在决策层眼里属于和YF100的重复投资,因此几乎没有上马的可能。张贵田要是拿着200吨煤油机的方案到北京找涛哥,新华门的大门都进不了:“长五用YF100不就行了么,还想骗银子玩新的?”现在国内的发动机技术这么落后,不少专家也是心急如焚,唯一的希望就是说服决策层搞载人登月。所谓登月是个大箩筐,好东西都往里面装,只有搞载人登月才能上马重型火箭,配套的大型火箭发动机才能得以立项,否则就继续落后一百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虑到载人登月巨大的政治效应,上马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尽管很低很低,但是比你推荐的那个200-300吨的煤油液氧发动机还是要高得多。
其实如果真的准备搞巨型太空电站之类,长寿命太阳能电池应该多下功夫攻关!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寿命期发的电连成本都捞不回来。
重型火箭如果政治局能批,那么真正目标就是火星,登月只是练练手。
zhzq1 发表于 2011-11-5 09:04
楼主显然不明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道理……为啥现在都在论证大火箭?
这个事情上恰恰反了。

火箭专家们都希望上马新项目,才有经费和发挥的机会;
所以企图造舆论影响高层决策。

登月耗资过巨,短期内上马几无可能;
但大火箭前期研制有可能。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1-11-5 13:24
这个事情上恰恰反了。

火箭专家们都希望上马新项目,才有经费和发挥的机会;
登月不上马,所谓的“大火箭前期研制”可能性很低。
捍卫真相 发表于 2011-11-5 13:29
登月不上马,所谓的“大火箭前期研制”可能性很低。
CZ-5系列一用几十年可以期待。
凤凰山 发表于 2011-11-5 02:20
要登月就建永久基地 维持月球基地的费用可能比空间站要低 不存在寿命问题 几乎不用消耗地球燃料 每年发射两 ...
这个算法有问题,月球基地肯定比空间站要高,别的不说,人员的吃穿用都要从地球上运输,给月球补给还得减速,人员生病也不是那么好返回,月球基地怎么都不会比空间站费用低。
瞎猜 发表于 2011-11-5 03:04
这个重复利用火箭和登月不矛盾,可以同时搞吧。我觉得你这个方案可以搞成一级半入轨的一级可重复利用的火箭 ...
这个矛盾主要是经费上的矛盾,毕竟中国还没有到那种资金无限随便使用的程度。
就登月而言,耗费非常巨大,土星V号的费用可谓天文数字,而最后下场却是永远不再启用,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百病良医小白兔 发表于 2011-11-5 03:52
我个人观点来说,不管是航天飞机还是空天飞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看不出是好的选择。
1、短期内,空天 ...
第一点同意。
第二点,可以说登月更多是象征意义。中国人在这方面做,但中国人不要忘记世界其他国家人的思维,否则真的有点一厢情愿。就说奥运会吧,在举办前把奥运会对国内外带来的变化说了很多,但现实中却发现并非如此。
iewgnem 发表于 2011-11-5 05:10
就像巨型火箭是在登月需求下开发的一样,真正便宜的重复使用火箭也要有动力才行,可这个动力是什么呢?还是 ...
登月需要的600吨、1000吨推力发动机,在现实中的用处实在太少,也并不能解决重复使用的问题,因为这是不同的应用。
如果巨型火箭能够解决重复使用问题,那么老美当前就应该能够重复使用,美国空军就不应该再有重复使用项目了。
载人登月不上马?你自己去看看中国探月工程的logo吧
Bearcat 发表于 2011-11-5 06:17
载人航天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吸引眼球就是无价的力量,这和微博上散发谣言影响控制社会的 ...
登月改变国外看法,个人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显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这点在奥运会前后非常明显,国内人认为会如何如何,而那种效应也就短短那么一点时间。
实际上,我们能够建造空间站就可以说明问题,并非一定靠登月。老美登月后,越南战争还是在打,并没有因为登月越南就举手投降,这些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zhzq1 发表于 2011-11-5 09:04
楼主显然不明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道理……为啥现在都在论证大火箭?
哦?!
难道“有人”真的是这种想法,如果真如此,个人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一种……
唉,别太头脑发热啊!
捍卫真相 发表于 2011-11-5 11:07
不吸引眼球,海南中不会给钱的,所谓中国特色。
这个恐怕未必,毕竟许多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东西还得拨钱,在最高的层次,应该还不会那么净来虚的吧。
2wsx3edc 发表于 2011-11-5 11:31
可重复使用火箭成本不一定低,看看美国的经验就知道.美国航天飞机那两个固体助推器,据说能重复使用,但回收回 ...
这个可以看中科院院士王希季关于重复使用的文章,他的看法与俺一致。
个人认为,航天飞机之所以没有达到效果,是因为其太负责,经历的环境太恶劣,几乎达到了材料的极限水平。人类的材料工艺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克服这些恶劣环境多次使用不用检测的程度,所以航天飞机在这方面费用非常高。当前美国、俄罗斯的重复使用着眼在第一级,第一级所经历的环境比航天飞机简单,而结构本身比航天飞机简单,所以重复使用还是有利可图的。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1-11-5 13:24
这个事情上恰恰反了。

火箭专家们都希望上马新项目,才有经费和发挥的机会;
...这个...

大火箭是上定了:lol没有悬念,现在这些人是在大火箭这块地上抢地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