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美企业悄悄回美生产 中国制造成本升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5:45:12
http://news.sohu.com/20111031/n324030432.shtml

2011年10月31日16:15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李青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摇身变为“美国制造”。

  今年3月起,当美国人在商场选购“Miken”碳纤维棒球棒和“First Alert”烟雾警报器时,他们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产地标签已被悄然换成“MADE IN AMERICA”。

  当美国音响发烧友拿起“Sleek Audio”耳机时,他们会发现,同样的价格,他们买的将是“美国制造”而再不是“中国制造”。

  羊城晚报连日独家调查发现,尽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风潮,但美资尤其是高端美资制造业,正在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悄然撤退。对于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来说,“美国制造”正在崛起正成为不争的事实。

  “全球制造业的再分配已经开始,虽然目前还只是最初阶段”,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说。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监测数据,让人隐然嗅到风雨的气息———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

  静悄悄撤退为哪般

  位于广州番禺东涌镇的广州自强体育器材公司,在业内名气不算大,但这家公司却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在中国的一家代工厂。“在美国市场的佳顿公司Miken碳纤维棒球棒和钓鱼竿,就是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自强公司的阿MAY(化名)告诉记者。

  阿MAY说:“之前自强公司有一个车间,专门负责生产Miken碳纤维棒球棒,有几十个中国工人在一线负责生产,还经常有一些老外帮忙。”不过,从今年3月开始,“Miken”碳纤维棒球棒的生产已经从番禺撤回到美国本土。除了碳纤维棒球棒,据记者了解,佳顿公司同时还将安全器材“First Alert”的生产也转移回了美国。

  在广DG,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近期也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这一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然而,在DG当地,这则消息并未引起震动。10月16日,在DG做耳机生意的合智电子有限公司吕先生表示,对这件事情并未耳闻。DG另一位做耳机代理出口生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五年前已经在DG生产高端可调谐耳机,产品主要外销,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周先生称,据他了解,Sleek Audio撤出中国的导火索是质量事件———2009年,Sleek AudioDG工厂生产的货品中,有1万件产品出现焊接不牢的问题,这批货令Sleek Audio一下子亏损数百万元。

  回流美国开厂招工

  美资制造业的离开,并非仅仅出现在珠三角地区,更多个案在陆续冒头:

  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的。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

  8月11日,美国ATM(银行柜员机)供应巨头NCR签下中国农业银行一万台ATM硬件维护的大单。目前,NCR号称在中国拥有最大的ATM安装量。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NCR已经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10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NCR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北京安迅金融设备有限公司,相关人士默认了这一消息,但拒绝进一步透露详情。

  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的美国主页也显示,卡特彼勒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的维多利亚市开设新工厂。该项目将在2012年中正式运转,生产液压挖掘机,一旦全面启动,将会使美国本土产能提高三倍多,并为本土员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多为高附加值产业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回流美国的生产线中,不少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

  和市面上普通的棒球棒不同,佳顿公司生产的Miken碳纤维棒球棒身价不菲,市场售价高达二三千元。阿MAY透露,碳纤维棒球棒中的碳纤维全部由日本进口,产品售价高昂,不仅因为原材料价格高,更因为研发设计成本很高。阿MAY说:“以前碳纤维棒球棒的设计研发也放在中国,由美方派员工专门负责。不过,现在研发设计已经全面转移回美国了。”

  Sleek Audio从DG“悄无声息”地撤走,甚至连许多同业都不知道。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盛先生对此表示,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内耳机行业的生态有关。“国内厂家生产的主要是低端耳机,高端耳机主要在国外生产”。

  盛先生分析:只有高端耳机才可能回迁美国。他认为,高端耳机动辄售价数千、数万甚至十几万元,“这类耳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很小,他们考量成本的因素不多,回迁美国可以理解”。

  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的SA Six耳机,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为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这样的售价,回迁美国后,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得以抵消。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出现新的特征,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之风似乎悄悄刮来。广东省外经贸厅在《每周外经贸热点》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其国内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再振兴道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甚至从国外向国内回流。”
(责任编辑:王晓)http://news.sohu.com/20111031/n324030432.shtml

2011年10月31日16:15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李青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摇身变为“美国制造”。

  今年3月起,当美国人在商场选购“Miken”碳纤维棒球棒和“First Alert”烟雾警报器时,他们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产地标签已被悄然换成“MADE IN AMERICA”。

  当美国音响发烧友拿起“Sleek Audio”耳机时,他们会发现,同样的价格,他们买的将是“美国制造”而再不是“中国制造”。

  羊城晚报连日独家调查发现,尽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风潮,但美资尤其是高端美资制造业,正在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悄然撤退。对于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来说,“美国制造”正在崛起正成为不争的事实。

  “全球制造业的再分配已经开始,虽然目前还只是最初阶段”,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说。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监测数据,让人隐然嗅到风雨的气息———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

  静悄悄撤退为哪般

  位于广州番禺东涌镇的广州自强体育器材公司,在业内名气不算大,但这家公司却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在中国的一家代工厂。“在美国市场的佳顿公司Miken碳纤维棒球棒和钓鱼竿,就是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自强公司的阿MAY(化名)告诉记者。

  阿MAY说:“之前自强公司有一个车间,专门负责生产Miken碳纤维棒球棒,有几十个中国工人在一线负责生产,还经常有一些老外帮忙。”不过,从今年3月开始,“Miken”碳纤维棒球棒的生产已经从番禺撤回到美国本土。除了碳纤维棒球棒,据记者了解,佳顿公司同时还将安全器材“First Alert”的生产也转移回了美国。

  在广DG,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近期也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这一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然而,在DG当地,这则消息并未引起震动。10月16日,在DG做耳机生意的合智电子有限公司吕先生表示,对这件事情并未耳闻。DG另一位做耳机代理出口生意的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五年前已经在DG生产高端可调谐耳机,产品主要外销,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周先生称,据他了解,Sleek Audio撤出中国的导火索是质量事件———2009年,Sleek AudioDG工厂生产的货品中,有1万件产品出现焊接不牢的问题,这批货令Sleek Audio一下子亏损数百万元。

  回流美国开厂招工

  美资制造业的离开,并非仅仅出现在珠三角地区,更多个案在陆续冒头:

  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的。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

  8月11日,美国ATM(银行柜员机)供应巨头NCR签下中国农业银行一万台ATM硬件维护的大单。目前,NCR号称在中国拥有最大的ATM安装量。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NCR已经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10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NCR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北京安迅金融设备有限公司,相关人士默认了这一消息,但拒绝进一步透露详情。

  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的美国主页也显示,卡特彼勒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的维多利亚市开设新工厂。该项目将在2012年中正式运转,生产液压挖掘机,一旦全面启动,将会使美国本土产能提高三倍多,并为本土员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多为高附加值产业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回流美国的生产线中,不少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

  和市面上普通的棒球棒不同,佳顿公司生产的Miken碳纤维棒球棒身价不菲,市场售价高达二三千元。阿MAY透露,碳纤维棒球棒中的碳纤维全部由日本进口,产品售价高昂,不仅因为原材料价格高,更因为研发设计成本很高。阿MAY说:“以前碳纤维棒球棒的设计研发也放在中国,由美方派员工专门负责。不过,现在研发设计已经全面转移回美国了。”

  Sleek Audio从DG“悄无声息”地撤走,甚至连许多同业都不知道。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盛先生对此表示,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内耳机行业的生态有关。“国内厂家生产的主要是低端耳机,高端耳机主要在国外生产”。

  盛先生分析:只有高端耳机才可能回迁美国。他认为,高端耳机动辄售价数千、数万甚至十几万元,“这类耳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很小,他们考量成本的因素不多,回迁美国可以理解”。

  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的SA Six耳机,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为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这样的售价,回迁美国后,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得以抵消。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出现新的特征,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之风似乎悄悄刮来。广东省外经贸厅在《每周外经贸热点》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其国内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再振兴道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甚至从国外向国内回流。”
(责任编辑:王晓)
周先生告诉记者,Sleek Audio的SA Six耳机,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为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这样的售价,回迁美国后,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得以抵消。

这简直就是在诋毁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别人才不是效率低下呢,别人是看你美帝不爽,故意磨洋工。
m_sy 发表于 2011-10-31 22:28
这简直就是在诋毁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别人才不是效率低下呢,别人是看你美帝不爽,故意磨洋工 ...
哈哈,看美帝,看鬼子,看棒子,看猪肝佬,看香水佬,看屁杂佬都不爽,
不过去过宁波佬芜湖佬保定佬的工厂,好像工人也不爽,也磨洋工。所以
我一直絮絮叨叨地说,中国不怕劳动力成本涨,不怕越南印度孟加拉,我们
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潜力大得很,30%-50%(你要考虑综合效率,其中包括
废品和返工的浪费)
国产的质量确实不行  
又回去了?光这个月就回去好几回了!


啥时候通用也搬回去啊?还有麦大叔和肯大爷,都搬回去吧!可口百事也打道回去吧。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0-31 23:05
又回去了?光这个月就回去好几回了!
你让我们都吃杀八胃和屁杂喝特?太残忍了吧?
造汽 发表于 2011-10-31 23:09
你让我们都吃杀八胃和屁杂喝特?太残忍了吧?
美国最近闹的厉害,企业不做点姿态说不过去,转点杂七杂八的回去,对各界有个交代。反正我姿态做出来了,至于以后我企业的生产经营那你们就管不着了。这是这些企业的真实目的。说什么劳动生产率高,次品率低,那纯粹胡扯。都是机械化,电子化的生产线,要的是工人的熟练程度。难道美国工人都是哪吒?都三头六臂?一个人能抵三个人?次品率低?中国制造1000个出10个次品。美国1000个出3个次品。除非是航天飞机的零件,否则这个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0-31 23:19
美国最近闹的厉害,企业不做点姿态说不过去,转点杂七杂八的回去,对各界有个交代。反正我姿态做出来了, ...
如果是简单的活,次品率不会高,
要是复杂的活儿,次品率我看中国很高

造汽 发表于 2011-10-31 22:51
哈哈,看美帝,看鬼子,看棒子,看猪肝佬,看香水佬,看屁杂佬都不爽,
不过去过宁波佬芜湖佬保定佬的工 ...


你要考虑综合效率,其中包括
废品和返工的浪费
======================
这方面真的不行,不过我想印度人也不会多好,
越南人就不知道了。
不过不少厂一线工人完全是一个人当两个用,
同时熟练工流动很快,质量无法保证的。
造汽 发表于 2011-10-31 22:51
哈哈,看美帝,看鬼子,看棒子,看猪肝佬,看香水佬,看屁杂佬都不爽,
不过去过宁波佬芜湖佬保定佬的工 ...


你要考虑综合效率,其中包括
废品和返工的浪费
======================
这方面真的不行,不过我想印度人也不会多好,
越南人就不知道了。
不过不少厂一线工人完全是一个人当两个用,
同时熟练工流动很快,质量无法保证的。
hem10 发表于 2011-10-31 23:23
如果是简单的活,次品率不会高,
要是复杂的活儿,次品率我看中国很高
你还不明白吗?成本是唯一的理由,资本家拼命压低成本,材料就那样你指望出多高的质量?你把成本提高一倍再看看,保证产品的质量高出原来好几条街。

你出多少钱必然会有相对应的质量,不想出钱还想要高质量?那有那好事!
工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除了技能、熟练程度等表面的东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责任意识!而这个意识是与工人对公司的归属感直接相关的!
hem10 发表于 2011-10-31 23:24
你要考虑综合效率,其中包括
废品和返工的浪费
======================
什么厂一个工人当两个用?(中国没有工会限制,跨岗跨职能使用是有的)
我看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工厂IE做得很好的,包括外企。所以标准工时和
定额都混为一谈的工厂很多,也不大会知道该用多少工人。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0-31 23:31
你还不明白吗?成本是唯一的理由,资本家拼命压低成本,材料就那样你指望出多高的质量?你把成本提高一倍 ...
一样成本的同种产品,质量也可以是天壤之别。
没有不要质量只要成本的资本家,但有很多不知道用低成本做出高质量的产品的资本家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0-31 23:19
美国最近闹的厉害,企业不做点姿态说不过去,转点杂七杂八的回去,对各界有个交代。反正我姿态做出来了, ...
做姿态是有的,比如前一阵子叫嚷去越南,我自己在越南的美资企业做过一阵,
他们老大说:“我在上海成都都造过工厂,现在我等于把15年前已经在中国解决的问题
在越南再解决一遍。”,他们计划很大,做一个比中国大三倍的厂,结果只完成了五分之一,
就立马遇到找不到合格的员工的问题了,尽管他们的待遇在当地是属于外企里面都是高的。

不过,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自动化水平之下,美国工人(还是有工会的,效率低一些)
是中国三倍,还真不是三头六臂的神话。至于质量10/1000和3/1000还真不能忽略不计。
去熟悉一下企业管理就清楚了。
别的不提,就单说劳动力成本这个问题,欢迎美国人滚蛋。
“在同样的自动化水平之下,美国工人(还是有工会的,效率低一些),是中国三倍”

这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国工人变成机器。
不过,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自动化水平之下,美国工人(还是有工会的,效率低一些)
是中国三倍,还真不是三头六臂的神话。
==============================================================================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美国工人也是碳基生命,相同自动化水平如果是中国的三倍,那么美国工人就是终结者。
没出国,没上班,没当过工人,没当过领导的学生党表示不参与可能与否的讨论。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1-1 13:45
不过,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自动化水平之下,美国工人(还是有工会的,效率低一些)
是中国三倍,还真不是三 ...
不用去肯塔基娇姬堂,或去马里斯维尔,你去底特律看福特鲁日DTP(可以参观的),
然后去奇瑞或吉利,看总装(自动化水平类似,不像焊接),去看看人家
一次通过率多少(返工人工投入),人家的生产线开动率多少(稼动率),
人家在正常节奏下一个工人的增值率是多少?用睁眼法快速看看OPE。

楼上两位之所以不认同,因为二位误以为劳动生产率是工人的工作强度/速度或工作时间,
你们二位可能没有接触过生产管理中的效率计算,停线(设备工具故障,部件短缺,部件缺陷),
失速(技能,工作量不平衡导致的等待),设备维护停线,换产停线,质量损失
(解决问题能力不良和返工浪费),中国工厂还很落后。

但是跟二位的模糊认知或者唱衰中国的人的悲观认知不同,我是乐观派,效率低下,从积极的方面看,说明中国
传统制造业,即便不考虑产业升级带来的潜力,光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潜力巨大,
完全可以消化由于汇率、劳动力成本等带来的压力。关键是要会管理。
造汽 发表于 2011-11-1 14:02
不用去肯塔基娇姬堂,或去马里斯维尔,你去底特律看福特鲁日DTP(可以参观的),
然后去奇瑞或吉利,看总装 ...
你说的这些是整个生产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质量管理,统筹管理等方面。


自动化生产线只是一部分。


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生产体系的整个效率。而不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


这是两个概念。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1-1 14:11
你说的这些是整个生产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质量管理,统筹管理等方面。
我是一直没有在谈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zhepro 发表于 2011-11-1 15:03
我们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努力做的,就是让企业家明白其中存在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他们自己首先要转换观念,要多学习,多干巴,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车间里的
金矿。做老板的,是世界上最没人同情的哭冤者,就跟凤姐跟刘老老哭穷,刘老老能
理解吗?只有靠自己。现在有些企业家(当然也不免有向政府哭穷的成分),一天到晚
做怨妇,大可不必。香港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经济学家张五常,上次说新劳动法是养懒工人,
我答曰,老劳动法是养懒老板。中国解开搞30年,没有出中国式管理来对中国,土砖和世界
做贡献,没有产生一部再一次改变世界的机器,是中国老板思维懒惰的结果,是素质不够无法思考?
是发展太快没时间思考?还是懒于思考?
才去美国回来,看了一个运行车间一个加工厂,只能说按吃苦耐劳中国人行,按效率美国行(同样的设备)
m_sy 发表于 2011-11-1 13:52
没出国,没上班,没当过工人,没当过领导的学生党表示不参与可能与否的讨论。
学生团应该知道这些,而且一定要问清楚,甚至可以提出挑战,将来进了工厂,上了班,出了国,当了领导,下巴和眼镜就会比较安全:D
南方系开始造势啦,那这个来威胁兔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