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不知这是不是和WZ10有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0:59:20
<P><B>      记中国武直军工试飞专业副总师</B></P>
<P>http://military.china.com 2004-10-11 08:18:35 中国航空报


【大 中 小】
</P>




<P>  詹菊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研究员,中共党员。历任六○二所设计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现任六○二所试飞专业副总师。荣立部级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詹菊生来到六○二所,被分配在液压试验室。他大学期间是学飞机设计的,与液压燃油专业不对口。但他二话不说,服从组织安排,在液压试验室当设计员,一干就是多年。期间,他参加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制,学会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做好后期担任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研制工作需要,詹菊生先后参加了直八、直九、直十一等多种型号研制和课题预研工作,具体负责主持和组织所在研各型号任务系统试验、飞行试验、直升机试飞、维护和旋翼动力学试验等各专业的试验任务和管理工作。
  
  詹菊生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以其独特的见解攻克了许多技术难点和关键。鱼叉是直升机在舰上的系留装置,由液压作为动力。在鱼叉研制中,他担任试验课题负责人。由于缺少资料,缺乏经验,他边学边干。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熟悉和掌握了直升机设计—试验—改进优化到试验验证的基本研制过程,而且在工作中还突破了前人的技术框架,大胆提出鱼叉系统先卸载后拔销的构想。该构想的采纳应用,不仅解决了鱼叉锁销快速磨损的难题,提高了鱼叉寿命,还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取得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直九武装型的研制中,詹菊生参加了试飞工作,负责机务管理并参加机务工作。承担由六○二所来维护飞机、组织试飞的任务,此举开创了由研究所维护飞机、组织试飞的先例。经过几年的科研试飞、定型试飞和各种武器靶试,詹菊生积累了丰富的试飞经验,为直九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和形成部队战斗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试飞工作经常在人地两生的外地进行,试飞人员经常在华阴、哈尔滨、西安、青海高原之间来回奔波,十分辛苦,有时候一离家就是几个月。对此,詹菊生无怨无悔,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94年6月,根据工作安排,詹菊生任跟飞队副队长,跟直九W01架机到华阴进行操稳、气动、高温性能试飞。6月的靶场,热浪逼人,场面温度高达70度。当时飞行强度非常大,有时每天要飞5~6个飞行小时。高温性能试飞刚结束,8月又开始辗转于榆中、天水、西宁,进行几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性能试飞。尽管环境条件恶劣,工作又苦又累,在詹菊生的精心组织下,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排除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试飞任务。
  
  2000年初,詹菊生调任试飞专业副总师。他参加了旋翼原理样机的课题研究,负责验证试飞和试飞平台的某型直升机的恢复技术工作。当时该型机已停飞多年,许多零部件被拆用于试验,恢复该机近似一个型号制造。詹菊生殚精竭虑,精心组织,大胆决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将该机成功地恢复到飞行状态,安全地完成了旋翼原理样机的验证试飞。
  
  在某新机研制中,詹菊生组织了新机发动机参数调试、地面共振试验、首飞前地面长试,提出先进行发动机调参,同时进行地面共振监测和采取应急停车措施,以解决发动机调参必须开车运转和由此带来的地面共振危险这一矛盾,得到总师系统认同,保证了新机研制重大节点的顺利实现。
  
  “严谨求实、勇于攀登、百折不挠、献身航空”是詹菊生执著追求和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我们祝愿他在试飞领域书写新的辉煌、(曾菊敏 黄建中)</P>

<P>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41011/11909099.html</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1 9:04:30编辑过]
<P><B>      记中国武直军工试飞专业副总师</B></P>
<P>http://military.china.com 2004-10-11 08:18:35 中国航空报


【大 中 小】
</P>




<P>  詹菊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研究员,中共党员。历任六○二所设计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现任六○二所试飞专业副总师。荣立部级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詹菊生来到六○二所,被分配在液压试验室。他大学期间是学飞机设计的,与液压燃油专业不对口。但他二话不说,服从组织安排,在液压试验室当设计员,一干就是多年。期间,他参加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和产品研制,学会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做好后期担任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研制工作需要,詹菊生先后参加了直八、直九、直十一等多种型号研制和课题预研工作,具体负责主持和组织所在研各型号任务系统试验、飞行试验、直升机试飞、维护和旋翼动力学试验等各专业的试验任务和管理工作。
  
  詹菊生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以其独特的见解攻克了许多技术难点和关键。鱼叉是直升机在舰上的系留装置,由液压作为动力。在鱼叉研制中,他担任试验课题负责人。由于缺少资料,缺乏经验,他边学边干。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熟悉和掌握了直升机设计—试验—改进优化到试验验证的基本研制过程,而且在工作中还突破了前人的技术框架,大胆提出鱼叉系统先卸载后拔销的构想。该构想的采纳应用,不仅解决了鱼叉锁销快速磨损的难题,提高了鱼叉寿命,还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取得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直九武装型的研制中,詹菊生参加了试飞工作,负责机务管理并参加机务工作。承担由六○二所来维护飞机、组织试飞的任务,此举开创了由研究所维护飞机、组织试飞的先例。经过几年的科研试飞、定型试飞和各种武器靶试,詹菊生积累了丰富的试飞经验,为直九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和形成部队战斗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试飞工作经常在人地两生的外地进行,试飞人员经常在华阴、哈尔滨、西安、青海高原之间来回奔波,十分辛苦,有时候一离家就是几个月。对此,詹菊生无怨无悔,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94年6月,根据工作安排,詹菊生任跟飞队副队长,跟直九W01架机到华阴进行操稳、气动、高温性能试飞。6月的靶场,热浪逼人,场面温度高达70度。当时飞行强度非常大,有时每天要飞5~6个飞行小时。高温性能试飞刚结束,8月又开始辗转于榆中、天水、西宁,进行几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性能试飞。尽管环境条件恶劣,工作又苦又累,在詹菊生的精心组织下,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排除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试飞任务。
  
  2000年初,詹菊生调任试飞专业副总师。他参加了旋翼原理样机的课题研究,负责验证试飞和试飞平台的某型直升机的恢复技术工作。当时该型机已停飞多年,许多零部件被拆用于试验,恢复该机近似一个型号制造。詹菊生殚精竭虑,精心组织,大胆决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将该机成功地恢复到飞行状态,安全地完成了旋翼原理样机的验证试飞。
  
  在某新机研制中,詹菊生组织了新机发动机参数调试、地面共振试验、首飞前地面长试,提出先进行发动机调参,同时进行地面共振监测和采取应急停车措施,以解决发动机调参必须开车运转和由此带来的地面共振危险这一矛盾,得到总师系统认同,保证了新机研制重大节点的顺利实现。
  
  “严谨求实、勇于攀登、百折不挠、献身航空”是詹菊生执著追求和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我们祝愿他在试飞领域书写新的辉煌、(曾菊敏 黄建中)</P>

<P>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41011/11909099.html</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1 9:04:30编辑过]
直8
<P>当时该型机已停飞多年,许多零部件被拆用于试验,恢复该机近似一个型号制造。</P><P>Z8F</P>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10-11 16:09:00的发言:</B>

<P>当时该型机已停飞多年,许多零部件被拆用于试验,恢复该机近似一个型号制造。</P>
<P>Z8F</P>


怎么保存原型机的。
Z8据说一共才造了20多架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10-11 16:21:00的发言:</B>
Z8据说一共才造了20多架


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em06]
Z8关键技术已经有突破了
好象是技术不过关
到底什么玩意?
就是一个人物介绍,啥也没有,大家不要瞎猜!
<P>02年科技国力珠展专刊上有景德镇一个工程师的专访,说的很明白,以前就是没有生产任务他们也把Z8的生产线给保留下来了,现在有任务了就不至于抓瞎了~~~</P>[em07][em07]